家访总结小班新生家访那些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47176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访总结小班新生家访那些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家访总结小班新生家访那些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家访总结小班新生家访那些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家访总结小班新生家访那些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家访总结小班新生家访那些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访总结小班新生家访那些事.docx

《家访总结小班新生家访那些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访总结小班新生家访那些事.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家访总结小班新生家访那些事.docx

家访总结小班新生家访那些事

家访总结-小班新生家访那些事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谈谈小班新生家访的那些事

  大家都知道,教师这个职业头顶上是有光环的--天底下最光荣的职业。

在我看来,那不仅仅是光环,更是一颗心,由细心、耐心、爱心这三心汇聚成的一颗心。

小班幼儿的年龄处于3周岁到4周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孩子身心发育都尚未成熟,自理能力更是薄弱,在大多数家长看来,这是一个需要完全保护的年龄段,所以老师拥有这三心就更加重要了。

  今天我就结合小班新生的那些事儿,谈谈我对这三心的理解和感悟。

  第一点感受:

够细心,大家才放心。

  与其他年龄段相比,要做好幼儿园特别是小班的工作,必须要做到老师、幼儿、家长三方放心。

而要做到这一点,首要的就是要够细心。

  小班的工作是从家访开始的。

所以,自从拿到小班分班花名册,为了让自己在家访时做到心中有数,我和搭班的冯婷老师就家访事宜进行了规划。

比如,我们首先规划了一下家访时行走的路线,以及家访时必带的物品,经过细致地考虑,我们家访进行得很顺利。

同时,为了让家长放心,我们还在仔细思考了与家长交流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孩子初入园或多或少会产生焦虑感,不适应感,我们也一直针对这种情况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

而我觉得缓解焦虑更应该从家长入手,有时家长会比孩子表现得还要焦虑。

可能我家孩子刚刚才从幼儿园毕业,他刚上幼儿园时,作为家长的那种心理,我印象还比较深刻。

作为家长,会特别想知道教我们家孩子的老师会是谁,开学时需要带上些什么东西,到了幼儿园孩子会不会不适应,在家应该怎样应对等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在与家长聊天过程中,我着重介绍了班级里的一些生活设施,消毒设备,还有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让家长对幼儿园有初步的了解。

还给家长建议,在家可以以游戏的方式让孩子逐步适应分离恐惧以及熟悉自己的学名。

同时也针对幼儿初入园会有的一些反应进行了沟通。

比如,经常会有家长说”我家孩子在家的时候很少生病的,怎么一到幼儿园就老生病了。

”我就用自己孩子的事例跟家长说明,让家长明白孩子不一样,表现出来的情况也不一样。

幼儿第一次离开家进入幼儿园,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出现。

有的孩子是哭闹,有的孩子是生病。

有的可能哭闹一两天,有的可能哭得时间很长。

有的一来就生病了,有的可能一个月后才表现出来。

同时也要让他们了解,孩子表现出来的各种情况都很正常,大人不要惊慌,要以平常心去对待。

作为家长还需要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和引导--上幼儿园不是受苦受难,而是一件很好玩,很有趣的事情,在幼儿园会有很多好朋友和好玩的玩具;也要让孩子们知道上了幼儿园并不是爸爸妈妈不要他了,反而,爸爸妈妈会更爱他。

  最后,家访不仅是让家长放心,更重要的是让幼儿熟悉老师,毕竟是幼儿与老师相处。

细心的观察能帮助拉近与幼儿的距离,让幼儿更容易接纳我们。

比如,我们家访到一个叫做贾子淇的小朋友家。

孩子一看见我们,起初是赶紧往奶奶身后躲。

我们跟他说话,他不理我们。

后来我看到他手上拿着吹泡泡的玩具,于是就跟他说:

”贾子淇,你的泡泡枪好漂亮啊,能借给我玩玩吗?

”听到这句话,小家伙开口了”我家还有个泡泡枪的,是粉红色的。

我最喜欢那个了。

”借助泡泡枪,我们打破了僵局,小家伙一下就跟我们聊开了。

他还拿出好多其他的玩具跟我们玩,特别活泼可爱。

  考虑好每一个细节,用心发现有价值的细节,做一个细心的老师,必定会事半功倍。

  第二点感受:

耐心足,工作才能有效果。

  万能的度娘告诉我们,所谓耐心,就是指心里不急躁,不厌烦;能坚持完成一件可能十分繁琐无聊的事。

作为幼儿教师,每天所做的事情虽然不能称之为无聊,但绝对是非常繁琐的。

因此在这种状态之下,面对孩子们发生的各种事情,特别是面对调皮的孩子,要做到不急躁,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但教书育人,是一个循循善诱、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急躁确实不可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只有给孩子多一些关怀,多一些包容,多一些耐心,孩子们才会更愿意接受老师提出的要求。

  我们班上有个叫周浩宇的孩子,这个孩子非常好动,平时父母以及爷爷奶奶都上班,在家里大多数时间是跟曾祖母呆在一起,因此行为上不太受约束,规矩不是很好。

在试入园的那两天,周浩宇表现得特别地活跃。

一直这里窜窜,那里逛逛,还时不时去拿别的小朋友正在玩的玩具,但自己却定不下心来完成一件事情。

为了让他不影响其他的小朋友游戏,我将正在游荡的他一把抱了起来,跟他说”李老师,想要跟你做个游戏,你能不能坐下来帮李老师做一串项链?

”一听做游戏,他就来兴趣了,忙说”好呀,好呀!

”紧接着,我就提要求了”如果你没做完就站起来了,以后就要一直黏在李老师身上,不能动了喔。

”对于一个好动的孩子,不让他活动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

所以,他满口答应,并且在后面的活动中明显要安静了一些。

  大家都知道,刚进入幼儿园的孩子规则意识不是很强,再加之刚好处于3-4岁这年龄阶段,所以特别容易去模仿旁边人的行为。

比如,在桌面游戏活动结束,提醒孩子们收玩具的时候,当老师的指令一下达时,有个别孩子就拿着手上的玩具用力往框里扔,于是周边的孩子就跟着学起来,这样一来,不仅玩具没好好放进框里,反而将玩具扔得桌面上,地上都是。

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我耐住性子快速走到那组孩子跟前,说”让我们来比赛喽,看看谁能把玩具宝宝轻轻地送回家。

”我边说还边做动作,很快孩子们都开始模仿我的动作而忘记了刚才的行为。

我想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控制好脾气,把孩子们训斥一顿,效果一定会适得其反。

  要教育引导好这群调皮的天使,必须要戒急用脑,千般耐心,千种办法,总能做得好,做最好。

  第三点感受:

有爱心,终会心贴心。

  鲁迅先生有句话:

”教育是植根于爱的”。

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

陶行知先生也说过: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热爱学生,是一名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

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学生贴心。

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实际上是我们教师最大的乐趣。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比其他年龄段的教师要更富有爱心。

由于我们面对的是身心发育都尚未成熟的幼儿,他们更需要成年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

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第一次脱离父母,独自面对外面的世界,紧张、不安、焦虑等等各种不适应的反应都是非常正常的事。

在这一个多月里,我们经历了各种哭闹,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李莜苒。

  李莜苒一直跟爸爸妈妈生活,爸爸经常在外工作,绝大多数时间跟妈妈呆在一起,对妈妈的依恋比较严重。

同时,在家访的过程中也发现,妈妈对她也是比较溺爱的,因此导致了她比较任性,行为比较随意的状况。

正式入园的头两天,李莜苒是由妈妈抱着走进教室的,而且李莜苒双臂一直紧紧地搂着妈妈的脖子,可以看出她是有多不愿意上幼儿园。

我尝试着吸引她的注意力,并准备把她抱下来,可是李莜苒的抗拒反应很强烈。

于是我示意她妈妈陪着她玩一会儿,等她注意力分散后,再马上离开。

  在妈妈陪着玩耍的过程当中,李莜苒比较平静,但是也不跟其他小朋友交流。

当她转头看其他小朋友时,我用手势提醒她妈妈可以走了,她妈妈马上离开了教室。

当李莜苒发现妈妈不在身边了的时候,马上开始大哭起来,并且嘴里一直念叨着”妈妈,妈妈”,然后起身往教室门跑去。

我马上阻止了她,当我准备抱她的时候,她转身跑开了,不允许我靠近。

我对她说:

”李莜苒,没关系的,到李老师这来,李老师抱抱你。

”可是她就是不愿过来,并且拒绝我靠近。

  在接下来的活动当中,她始终不听老师的指令,似乎也听不懂。

只要看见有小朋友站起来回答问题,她也会站起来,然后到处走。

排队玩游戏的时候,她也没有排队的意识,一直插队。

只要跟她说需要排队,帮她站到应该站的位置时,她就开始撒野地哭。

吃点心和午饭的时候,从没见过她好好吃过,有时甚至站在椅子上玩起来。

面对这样一个孩子,说实在话,让我们非常头疼,别说我们要关注35个孩子,就算带她一个,也会累得筋疲力尽。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想,我也挺能理解她的行为的,毕竟老师们对她来说还很陌生,她不适应,她有排斥的想法也很正常。

所以我们要做的只有让她慢慢来了解老师,让她从心里接纳我们。

因此我跟另两位老师商量,对于李莜苒,我们先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只要她不影响其他小朋友,只要她在安全的状态下,可以让她稍微随意一点。

但对于她所做的不合时宜的事情,我们需要心平气和地,同时也是态度严肃地跟她说,让她了解应该要怎样做。

同时,我们还是一直在关注她的,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

因为对象不同,爱的方式也有不同,对于李莜苒,我觉得给她更大的适应空间可能更合适。

与此同时,我们还跟李莜苒妈妈及时联系,将她在幼儿园的表现以及问题跟她妈妈沟通,并且请她在家也配合进行一些规则练习,同时多说说幼儿园的好处。

  到了第三天,虽然来园时还跟前两天一样。

在她妈妈趁她不注意时离开之后,她起初仍是大哭,并不断说”找妈妈,找妈妈。

”但这一次她没有起身离开小椅子,只是哭泣地看着我。

我拿了纸巾走到她身边,擦干她的眼泪,对她说:

”不哭了,上幼儿园是好玩的事情,妈妈下午会来接你回家的。

”这一次,她并没有躲开我,而是对我说”抱抱,抱抱。

”我马上抱住了她,让她感受到我平稳的心跳,她也渐渐平静下来。

这时,我的一颗心放下了,孩子已经开始接纳我了。

虽然在后面因为生病请假一星期,来园时还会出现哭闹的情况,但是当我伸手去牵她时,她会很自然地牵着我加入到活动的孩子们中间去了。

我感觉这对她来说就是很大的进步,我真的感到很高兴。

  虽然说这一多个月真是很累,有时甚至累到话都说不出来,但是看着孩子们一天天地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一天天有了些许成长,我还是感到累并快乐着的。

而且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在我们的每一项工作中,细心、耐心和爱心都是不可缺少的,唯有三心合一,才能发挥更大的力量,去迎接各种挑战。

  源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