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48395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台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浙江省台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浙江省台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浙江省台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浙江省台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浙江省台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浙江省台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浙江省台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浙江省台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浙江省台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浙江省台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浙江省台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浙江省台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浙江省台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浙江省台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浙江省台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台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

《浙江省台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台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台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

浙江省台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台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42分)

1.(6分)(2019高三上·泸县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儒家很早就提出“仁民爱物”观念,如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仁民爱物”,在如何对待人的问题上,体现了仁道的道德意识;在如何对待物的问题上,体现了生态伦理的意识。

“仁民”主要涉及仁道原则与人的关系,它意味着把这一原则运用于处理和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儒家的仁道原则基于孔子的思想:

孔子思想系统中最重要的概念便是“仁”,基本含义则是“爱人”。

当孔子的学生樊迟问何为“仁”时,孔子的回答便是:

“爱人”(《论语•颜渊》)。

所谓“爱人”,其基本含义即肯定人之为人的内在价值,并把人作为有自身价值的对象来对待。

《论语•乡党》中记载:

一次孔子上朝回来,听说马厩失火,马上急切地探询“伤人乎?

”。

“伤人乎”所蕴含的真正意义,是把人看作与物或工具不同的、具有内在价值的对象。

这同时体现了仁道的原则,而“仁民”,也意味着用这样的仁道原则来对待他人。

 

“爱物”则是将这一仁道原则进一步加以扩展、引申,运用于处理人与物的关系。

对儒家来说,物虽不同于人,但它依然应当成为人珍惜、爱护的对象,对物的这种珍惜、爱护,与注重自然本身的法则及整个自然环境的保护联系在一起。

对人类的活动,如捕鱼、狩猎,以及砍伐树木等,儒家特别强调要注重“时”。

在动植物生长的时期,不能随意地展开渔猎、砍伐等活动,这是“爱物”的具体展现。

可见,“爱物”关乎广义上的天人关系,其具体内容涉及外部自然与人的发展、人的需求之间的协调;由此,它也使儒家的仁道原则获得了更广的意义。

 

由“仁民爱物”,儒家又进一步引出“万物一体”“民胞物与”的观念。

所谓“万物一体”“民胞物与”,也就是将人和世界的其他一切对象,即人和天地万物,都看作一个生存共同体。

“民胞物与”是“仁民爱物”的具体引申,“民胞”意味着将其他的人类成员都看作自己的同胞,并如同胞一般来对待;“物与”则是把人之外的其他一切对象视为息息相关的交往伙伴。

“万物一体”“民胞物与”和“仁民爱物”从总体上看便是要求在人和自然、人和天地万物之间建立起和谐、协调的关系,避免人和自然之间的对抗和冲突。

近代以来,在天人关系的演进中,人之外的天地万物更多地被看作为人所利用、征服的对象。

比较而言,传统儒学则更多地把如何维护人和天的和谐关系,看作天人之辩的题中应有之义,这种意识和广义上的“天人合一”观念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从人和自然的关系来看,“天人合一”所指向的便是人和万物的和谐关联,避免仅仅把自然当作征服、利用的对象。

(摘编自杨国荣《政治实践与人的德性——儒学视阈中的为政和成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在听到马厩失火后,把关心的首要之点放在人上,体现了孔子对人内在价值的肯定。

B.“树木以时伐”(《论语》)、“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能体现传统儒家“爱物”思想。

C.作为“仁民爱物”的引申,“民胞物与”要求人要以其他人为同胞、以天地万物为朋友。

D.传统儒学维护天和人和谐关系的意识,与广义上的“天人合一”观念能紧密地联系起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主要论证对象是“仁民”观念,论证时追根溯源,思维严谨,有理有据。

B.文章采用总分式,从“仁民爱物”与“万物一体”“民胞物与”的同异角度展开论述。

C.文章多处明引儒家经典,以它们为论据进行论证分析,能有力地支撑论点,增强说服力。

D.文章运用对比论证法,把近代较普遍的对天人关系的认识同传统儒学的相关认识进行对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对传统儒家而言,物与人是相同的,人对待人与对待物都应该秉持仁道原则平等地对待。

B.传统儒学认为人应当珍惜爱护天地万物,人之外的天地万物是不能被人利用和征服的。

C.“仁民”“爱物”都与仁道有关,“仁民”是仁道原则的运用,“爱物”丰富了仁道原则。

D.“万物一体”“民胞物与”与“仁民爱物”相比,侧重于强调人和世间万物是生存共同体。

2.(18分)(2017·绵阳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现代数学的开山祖师冯祖荀

冯祖荀先生1880年生于浙江杭县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学渊源。

在家族的私塾中完成了他的启蒙教育,也养成了他一生中处处显出的儒雅风格。

冯先生于1904年赴日,在著名的京都帝国大学理学部专修“微分方程”理论,是我们迄今所知最早的一位数学专业的留学生。

当时到日本的留学生,有人玩物丧志,醉心舞蹈和其他技艺。

冯祖荀先生却每天都要“三省吾身”,完成自己的学习计划。

他不仅读书成绩优秀,还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学子发起成立了“京师大学堂留日学生编译社”,择选编译那些“纯正精确可适用于中国”的文章。

冯先生创办的《学海》应是我国的第一本科学译刊。

数学在中国源远流长。

中国古代数学萌芽在秦汉时期,宋、元年间,很多领域都达到古代数学的高峰,其中一些成就也是当时世界数学的高峰。

不过,令人扼腕的是中国的数学始终未受到重视,从未登上科举考试的大雅之堂。

冯祖荀先生刚过而立之年,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

数学系在1913年秋开始招收新生,虽然只招了两名学生,但这划时代的一步昭示着:

中国有了第一个现代大学数学系。

要知道,数千年来都是经、史、子、集独占学坛,中国现代高等数学教育新体制从此发端。

别看冯先生文质彬彬,走路踱着方步,但却是琴心剑胆,在这破旧立新的战场上是位大无畏的“急先锋”。

冯先生是位难得的好教授,讲课逻辑严谨,分析周密,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他说话一向温文尔雅,走路从来不疾不徐。

他国学渊博,数学课上常有妙语惊人,古文、诗词,信手拈来,以形容数学的美与严谨。

他从不照本宣科,完全是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数学的内在思想。

他的板书有时龙飞凤舞,有时中规中矩,都漂亮,令学生耳目一新,提振精神。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冯先生是当代世界大数学家樊畿的姑父,当年是冯先生鼓励他考上北大数学系。

樊先生说:

“姑丈是第一个让我懂得欣赏数学之美的人。

”樊畿也很喜欢他这位姑丈,他给我绘声绘色地描述冯先生:

身穿长袍马褂,布履布袜,嘴衔外国烟斗,抽的却是中国旱烟丝。

这位数学泰斗,极富文采,颇具雅兴,闲时或宣纸上写诗绘画,或庭院中莳花弄草。

他淡泊名利,凡事满不在乎,散淡自在,洒脱飘然,像个神仙。

我国数学界泰斗江泽涵先生,早年在北京大学数学系听冯先生的数学分析课。

1931年,江先生从哈佛大学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学成回国,立即被冯先生聘为数学系教授,成为在我国大学里开设“拓扑学”课程的第一人。

冯祖荀先生是1931年西湖中国第一次数学名词审定会的发起人之一。

这次会议确定了那些常用且基本的数学术语的译名和概念的阐述,诸如“函数”、“微分”、“积分”等等。

在此之后的几年内,全国统一了大约七千多个数学名词的翻译和界定。

1934年秋冬之际,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主任胡敦复教授写信给冯祖荀先生,商议筹建中国数学会。

次年暑假期间,冯先生南下上海交大,主持召开了中国数学会的成立大会。

中国数学会的诞生和学报的出版,标志着中国数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时期,影响深远。

“七七事变”以后,北平各大学陆续南迁。

冯先生那时患有严重的肺结核,身体状况糟糕极了,随北大南迁是根本不可能了。

作为“留平教授”的他,自己日子很不好过,却时常遥想南迁的母校,思念他一手创办的数学系,惦记那些背井离乡、奔徙几千里、辗转到云南的师生。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三年来关山阻隔,很少得到远迁南方的数学系的确切消息。

内忧外困使他再也支撑不住了,1940年冯祖荀先生病逝。

临死前,他手指南方,但已虚弱得说不出话来。

相关链接:

①1938年春,日本宪兵队要把马神庙的北大第二院(理学院)作为它的本部,为了保护理学院宝贵的实验仪器不被破坏,周作人曾和冯祖荀急忙去见已出任伪华北临时政府议政委员长兼教育总署督办的汤尔和,向他说明利害关系,最后理学院的仪器设备才得以保全。

(摘自杨涛《抗战时期的留平教授》)

②在回首往事时,樊畿先生一直感念冯祖荀先生的指引垂范。

1989年樊先生曾去位于北京八大处福田公墓的冯祖荀墓前凭吊。

1993年再度回京时,重修冯先生墓,并请苏步青先生重题墓碑。

(摘自保继光《在樊畿先生纪念会上的讲话》)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冯祖荀是走出国门学习现代数学第一人,后来成为了我国数学泰斗,一生有着儒雅的学者风度,这都源于他留日期间的发奋苦读。

B.冯祖荀作为北大著名教授,学贯中西,洒脱飘然,身穿长袍马褂,布履布袜,抽中国旱烟丝,他的身上处处流露着爱国情怀。

C.冯祖荀对侄子樊畿积极引导,对学生江泽涵及时聘用,传记借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诗句表现他培养青年才俊的炽热之心。

D.冯祖荀先是参与发起了著名的西湖会议,审定数学名词,翻译和界定了大约七千多个数学名词术语,后又到上海成立了中国数学会。

E.冯祖荀不得已成为“留平教授”,当日本人的铁蹄踏进北大校园时,他挺身而出,以羸弱之躯奋勇护校,表现出了中国文人不屈的气节。

(2)

文章结尾用“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描写暮年冯祖荀的心绪,冯祖荀“愁”什么?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3)

作为一篇评传,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说明。

(4)

作者评价冯祖荀是中国现代数学的“开山祖师”,破旧立新战场上的“急先锋”,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18分)(2017高三上·清远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距离

安晓斯

接到儿子从那座大城市打来的电话,张叔和张婶就没睡好过。

儿媳生了个大胖孙子,这在农家可是大事。

说啥也得去看看我们那大胖孙子。

张叔和张婶没事就唠叨这话题。

儿子张晖真争气。

大学毕业后,顺利在城市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听说那个城市很大,距离张叔和张婶有五百多公里。

工作了一年多时间,儿子就报喜来了。

说在那个城市找了个对象,叫楚雪,家里就她一个女儿,条件很不错。

张叔就说,那我和你妈去看看,替你把把关。

张晖就说爸妈你们别来了,这么远的路,回头我带她回老家一趟。

张叔和张婶就一直等啊等,到底没等来。

终于等来消息了。

是儿子准备结婚的消息。

张叔和张婶就告诉儿子准备去一趟。

儿子说,爸妈你们别来了,回头我带她回老家一趟好了。

还有,把咱家的旧房子拆了再盖一次,人家是城里的姑娘,回去也得有个干干净净的地方不是?

从此,张叔和张婶比以往起得更早,睡得更晚。

张叔还一咬牙,卖了猪粜了粮食,就拆了旧房盖了新房,还更换了所有的家具。

儿子电话来了,说结婚就不回去了,楚雪家把啥东西都准备好了,房子、车子也都买好了,不用咱家花钱。

张叔不听,那咋行,咱必须得拿点钱。

两天后儿子打来电话,楚雪家把在地下停车场买车位的事让给咱了,爸妈你们就寄五万元钱好了。

后来,张叔和张婶才知道,他们花五万元购买的车位,实际上就是用白漆画的一个长方形框。

儿子终于打来电话,说结婚日子定下了。

楚雪家里人说,路太远,爸妈你们就别过来了。

结过婚,我抽时间带楚雪回去一趟。

张叔和张婶就在家里等。

每天,老两口除了干农活儿,回到家就开始收拾房间,扫啊擦啊,虽然累点,可是心里很高兴。

儿子终于又来电话了。

火车票儿子都给买好了。

张叔和张婶就按儿子说的,怎么到车站去取票,怎么坐车,怎么出站,在哪等,都一一记下了。

坐在火车上,张叔和张婶兴奋得没法说,张婶就提醒张叔,别忘了那俩红包,听着火车上来回吆喝的卖饭声,他们只是喝一口从家里带来的凉开水。

下了车,儿子已经在出站口等了。

到了一家宾馆。

张叔说,咱不住这里,我和你妈就在你那住一夜,看看孩子就走。

儿子的双眼就湿湿的。

饭后,张叔和张婶就和儿子一起去看孙子。

进了门,张叔和张婶就看见一个衣着讲究、戴着金边眼镜的女人。

亲家,都来了。

很亲热的声音。

楚雪,快来,你爸妈来了。

还是那个女人的声音。

张叔和张婶就知道一定是亲家母了。

换了拖鞋,儿子就拉着张叔和张婶在一个紫光灯下照了一会。

有了孩子,我们从外面回来都要照一会儿,杀菌效果很好的。

还是那个女人亲热的声音。

坐下来喝茶的时候,张叔就拿出那两个红包来。

张婶就说,楚雪啊,这是给你的,10001元,在咱农村老家叫万里挑一。

这是给孩子的,8800元,咱老家叫宝贝蛋蛋。

别嫌少,是爸妈的一点心意。

闲聊了一会,张叔和张婶就提出想看看孩子。

亲家母就说,好不容易哄睡了,脚步轻点儿,咱去看看。

轻轻地推开卧室的门,张叔和张婶就看见一个罩着粉红色蚊帐的婴儿车。

距离一米远时,张婶想上前抱抱孙子,亲家母就拉住张婶说,咱今天就不抱了呵,就看看。

哄孩子睡着不容易。

张叔和张婶就隔着那个粉红色的小蚊帐,在朦朦胧胧中看见了孙子红朴朴的小脸蛋儿。

第二天一大早,哭了一夜的张叔和张婶就来到了火车站。

离开宾馆时,张叔没有告诉儿子。

他把儿子交的押金留在了服务台,自己结算了房费。

张叔对张婶说,看出来咱儿子有多难了吧。

张婶流着泪点点头。

哎,老头子,我眼神儿不好,你到底看清楚咱孙子没有?

张叔没说话,大把的泪涌了出来。

(选自《小说选刊》2013年第11期)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儿子说在城里找了个对象,是独生女,家里条件不错,这些话为后文的故事情节做了铺垫,为写“距离”埋下伏笔。

B.张叔和张婶每天唠叨要去看孙子,这既表明了对孙子的牵挂,对晚辈的疼爱,也暗批了他们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

C.小张结婚前后,几次拒绝父母的探望,声称要回家看看,并要求翻盖新房,实际这都是小张的借口,他并不真想回去。

D.张叔和张婶的亲家——衣着讲究、戴着金边眼镜的女人,从骨子里就没看得起张叔张婶,小市民的庸俗心态比较重。

E.小说结尾,张叔和张婶的眼泪令人心碎,小说安排这样的结尾,既感动了读者又巧妙地暗扣了题目,发人深省。

(2)

小说开篇就写“接到儿子从那座大城市打来的电话,张叔和张婶就没睡好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

张叔和张婶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4)

小说的题目叫“距离”,请结合全文,谈谈本文反映了哪些方面的距离?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4.(11分)(2016高三上·贵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

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

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

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

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

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

“此庄士,当老其才。

”礼遣还。

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

太祖曰:

“今非用孝孺时。

”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

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

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

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扆①前批答。

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

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

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

孝孺曰:

“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

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

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

”帝以为然,命孝孺草诏,遣大理寺少卿薛嵓驰报燕。

比至,燕王不奉诏。

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

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

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

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

乙丑,燕兵入,帝自焚。

是日,孝孺被执下狱。

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

“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

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成祖颔之。

至是欲使草诏。

召至,悲恸声彻殿陛。

成祖降榻,劳曰:

“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

”孝孺曰:

“成王安在?

”成祖曰:

“彼自焚死。

”孝孺曰:

“何不立成王之子?

”成祖曰:

“国赖长君。

”孝孺曰:

“何不立成王之弟?

”成祖曰:

“此朕家事。

”顾左右授笔札,曰:

“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

”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

“死即死耳,诏不可草。

”成祖怒,命磔诸市。

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

(选自《明史·方孝孺传》,有删改)

【注】①扆(yǐ):

宫殿内设在门和窗之间的大屏风。

(1)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兵久顿大名   顿:

驻扎    

B.孝孺被执下狱         执:

执行    

C.成祖颔之       颔:

点头    

D.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   法:

效法    

(2)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B.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C.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D.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孝孺年轻的时候机警敏捷,每天坚持勤奋读书;成年以后,他曾先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很多著名人士都比不上他。

B.方孝孺举止端庄严肃,才华出众,因此得到了明太祖和惠帝的重用;惠帝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甚至请他在朝廷上批复奏事。

C.明成祖起兵后,方孝孺力主抵抗,也曾建议惠帝使用缓兵之计,但没有成功;燕兵渡江以后,方孝孺仍然坚持抵抗,最终失败。

D.明成祖请方孝孺草拟诏书,方孝孺认为他不应该取代帝位,并连续三次质问他,坚持不拟诏书,最终惹怒了明成祖而被杀害。

(4)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

②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8分)

5.(8分)(2017高一下·黑龙江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路木芙蓉

【唐】崔橹

不向横塘泥里栽,两株晴笑碧岩隈①。

枉教绝世深红色,只向深山僻处开。

万里王孙应有恨,三年贾傅②惜无才。

缘花更叹人间事,半日江边怅望回。

【注】①隈[wēi]:

山水等弯曲的地方。

②三年贾傅:

西汉思想家、文学家。

由于当过长沙王太傅,故世称贾太傅。

贾谊忠心为汉,却被贬谪三年。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写木芙蓉的生长环境。

它不生长在横塘泥里,而是长在山水弯曲的地方。

可见木芙蓉都是生长在险恶的环境中。

B.颔联中的“枉”和“只”两字写出木芙蓉虽花开艳丽,拥有绝世之姿,但是只在偏僻少人的地方开放,无人欣赏。

C.颈联写人们看到木芙蓉的反应。

万里之外的王孙公子遗憾没有早日见到它,才高八斗的贾谊在它面前也叹息自己无才赞美。

D.尾联写自己的心情感受。

用“叹”和“怅望”“回”等神态、动作描写写出自己没有见到木芙蓉的遗憾与惋惜。

E.本诗风格清丽幽怨,伤感唯美。

这与作者选择的意象有关,幽山僻谷中的木芙蓉,具有寂寥落寞的形象特质。

(2)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

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请结合全诗做简要赏析。

四、默写(共1题;共6分)

6.(6分)(2016高一下·唐山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邻船寂静、冷月无声来反衬音乐带给人们强大的感染力。

②古人擅长借典故寄托情思,李商隐《锦瑟》中借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书写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来说明君子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

五、选择题(共3题;共6分)

7.(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真正的民主拆迁中没有“强制”二字,一切都在相互尊重与协商中解决;而在所有的强制拆迁中也根本没有“民主”二字,这就是两种拆迁方式的云泥之别。

B.巴林石是中国各色石种的集大成者,色泽斑斓,纹理奇特,质地温润,钟灵毓秀,堪称石之精品。

C.如今,美国毕竟只有军事力量和美元货币这两个最后优势了,如果再不使用和展示,美国将没有任何机会挽回其江河日下的国运了。

D.尽管有专家认为“国考”暴热现象说明越来越多的青年有志在行政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政治抱负,但是透过表象看实质,这个分析更像是隔靴搔痒。

8.(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们通过网络进行搜索无可非议,关键是当网络搜索上升为“人肉搜索”时,这已经不再局限于网络行为,而是实实在在地给某些当事人带来了物质上的损失、精神上的伤害,这与传统暴力事件性质接近,也就进入了法律监管的范围。

B.《新闻周刊》第二十六期披露的招生内幕令人触目惊心,定向招生以往无序混乱的局面非但没有改观,反而更加变本加厉——中介人或组织明目张胆地贩卖指标。

C.本田汽车社长福井威夫认为欧洲是汽车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对品质要求最为严格的市场,品质能否得到欧洲顾客的认可是出口事业成功的关键。

D.由于韩朝关系今年一再恶化,导致韩朝政府间对话渠道中断。

六方会谈为双方代表的接触提供了契机,受到了来自各方的高度评价。

9.(2分)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        ,       ,       ,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

A.手脚瘦得像芦柴棒一般 身体弯得像弓一样 面色惨得像死人一样    

B.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 身体弯得像弓一样 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    

C.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 身体像弓一样的弯 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    

D.手脚瘦得像芦柴棒一般 身体像弓一样的弯 面色惨得像死人一样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7分)

10.(5分)(2019高三上·福州期中)下面是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会徽图案,请写出该图案的构图要素及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寓意不超过50字。

(图案中的外文可忽略)

11.(2分)(2020高三下·六安月考)下列选项中,对下图漫画寓意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注:

图片中文字从左依次为“难道我们不是动物吗?

”“虐待动家法”“禁吃猫狗”“就因为他们是宠物吗?

”)

A.委婉讽刺部分人对宠物的过分偏爱    

B.表明宠物应该受到特殊对待的立场    

C.提醒读者应该爱惜所有动物的生命    

D.提倡不食用禽畜肉的素食主义风尚    

七、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12.(5分)(2017·山东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电影《喜马拉雅》中,一位喇嘛对他的弟子说:

“当你眼前有两条路时,要选择困难的那一条。

”而一位经济学家则说:

“世界上的一切行为,都可以用经济学来解释。

譬如,我们每天出门回家,几乎都走同一条路,那就是因为,人们都在避免因为另一条路的陌生所带来的风险,以及要去探索一条新路径所要付出的时间与精神成本。

困难的路有风险也有风景,熟悉的路虽经济但平淡。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对“路”的感受出发,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3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