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干山世界近代建筑博物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49621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莫干山世界近代建筑博物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莫干山世界近代建筑博物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莫干山世界近代建筑博物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莫干山世界近代建筑博物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莫干山世界近代建筑博物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莫干山世界近代建筑博物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莫干山世界近代建筑博物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莫干山世界近代建筑博物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莫干山世界近代建筑博物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莫干山世界近代建筑博物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莫干山世界近代建筑博物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莫干山世界近代建筑博物馆.docx

《莫干山世界近代建筑博物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莫干山世界近代建筑博物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莫干山世界近代建筑博物馆.docx

莫干山世界近代建筑博物馆

莫干山,世界近代建筑博物馆

莫干山是全球最值得去的45个地方之一,名列第18位。

——《纽约时报》

莫干山是中国除长城外,15个你必须要去的中国特色地方之一。

——《CNN》

江南的五月,是“好雨知时节”的季节。

家里那些培植的兰株,已陆续萌动,发根、冒芽,眼见天天的些许变化,心头自然喜不胜收。

年年如此,但今年却似例外,看着兰叶的风骨柔姿,心里却老想着莫干山那烂漫的野花与一栋栋历尽风霜的老建筑。

四月中旬,从南京返沪时弯道来到浙江德清,我和她上了莫干山。

在莫干山的三天中,寻微探幽,拍摄了一些照片。

相机内卡的数字显示约三百五十余张,其中建筑类的像片竟超过了二百张。

作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的莫干山,并非庐山、北戴河那样出名,它属于小众视野中的名山。

游客来此休闲避暑,大都喜爱这里起伏逶迤的群山、奇异飘忽的云海、漫山遍野的翠竹、肆意绽放的山花、古今名人的遗迹,可是却忽略了这里一个极其重要的一面——散落并掩藏在山中的那些别墅建筑及所隐含的那些历史。

据统计自19世纪末至今的一百三十年中,莫干山上共建有250多幢别墅,集中外建筑之锦,荟萃了英、法、美、德、日、俄等各国风格,名副其实的世界近代建筑博物馆。

单就在二00六年国务院颁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莫干山竟有43处建筑被列为国家级别的保护单位,为建国以来之最。

“名山从此垂千古,多少楼台画里藏”。

我就先从酒店附近也即是莫干山的西南角,开始介绍这些国保级建筑:

1954年3月,毛泽东主席在杭州主持审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期间,来到莫干山小憩数日。

据当时有关陪同人员回忆,“在莫干山的日子,主席的心情很好,到达的当天就兴致勃勃到观瀑亭听瀑,顺芦花荡西行,登塔山远眺,一边欣赏自然风光,一边吟诵古人名句……”

也许磨剑石崖壁上的前人题刻,引发了伟人的诗兴,在返回杭州途中,车过钱塘大桥,毛泽东主席以山为名,口出一绝,给名山留下了一笔重要历史文化遗产。

《七绝·莫干山》

翻身复进七人房,回首峰峦入莽苍。

  四十八盘才刚过,风驰又已到钱塘。

车内宽敞可容七人,伟人风趣地称“七人房”,而且以山为名的诗句,在毛泽东诗选中也不多见,可知主席当时在莫干山的愉悦心情。

皇后饭店因接待过毛泽东及中外国家领导与众多开国将军而声名鹊起,

过警卫岗亭(图左方),前行三百米即毛泽东主席当年下塌处

据说,在进外廊入口处,毛主席驻足良久,注视着别墅门窗,说了句“有点像延安的窑洞”。

其实该别墅的外廊很有特色,是全封闭的。

天好可开窗通风,天寒日照保暖,当然,还可能就是山中的安全防范意识吧。

透过枝叶,隐约可见毛泽东工作(一楼)休息(二楼)的房间

126号,为毛泽东下榻处。

1934年由浙江银行巨头蒋抑卮出资,就地取材建造。

经吴承涛先生考正,别墅设计师为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梁思成同窗——陈值。

太阳西下,伟人拿着燃着的香烟,走出别墅。

他在放怀山水的时候,头脑胸中装着的一定是那部国家根本大法……

到达莫干山的当天,宾馆的朗经理带我俩参观了位于126号上方不远处的161号别墅,走进庭院就被这视野开阔,碧绿山岚,虫鸣鸟叫的环境所吸引,可以说真是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

当时天色已晚,第二天抽出时间又去感受了一次这里的美。

161号,典型的欧式乡村别墅典雅而静静的环境,园林的布局也极为考究

树影婆娑,是光的作用还是别墅的存在,每个人的想法不会一样

161号旁140号,《中共浙西特委机关旧址》。

系20世纪20年代法国汇理银行建造。

188号,建在竹林深处的别墅

离毛主席下榻处不远的188号,是一座建在竹林深处的别墅。

进门悬挂的镜框,显现出别墅的非同一般。

这儿,曾先后接待过越南国家主席胡志明、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共和国总理朱镕基等国字号人物。

188号近处观景露台的风光在188号别墅的上方,有一处天然观景露台,轻意不留影的朱镕基,在这里留下了与夫人劳安的合影。

自毛泽东主席下榻261号后,凡来莫干山参观休养的共和国众多开国老帅、将军们都住在这周边,且从不到莫干山东南山头的武陵村参观。

是否是因主席不去而不去,或真的是不愿去那人(蒋介石)呆过的地方,无从考证。

在武陵村的‘风门头’拍下了这张西南山头别墅群——以261号,将军楼,中共浙西特委旧址等组成的别墅群

《中国国家地理》曾作过权威性的报道:

“世外莫干山,休闲度假的开创者”。

自19世纪90年代初,西方教会人士发现了莫干山这个避暑的好地方,开始宣传并建造起了别墅。

这里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休闲度假区。

之后的30多年时间内,这片地方俨然成了外国人的一块飞地。

西方人士带来休闲理念的同时,也将所在国的建筑风格甚至建筑材料带到了莫干山中。

世界也真奇妙,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2004年正月里的某天雪夜,一位曾担任皇家卫队上尉的英国人马克来到莫干山,他发现了前辈的足迹。

当他将百年老别墅的壁炉瞬间复活时,决定留在这里。

成为百年轮回的又一位西方人。

应美国出版商要求,2012年,马克写了一本《中国杜鹃》,对莫干山作了全方位的介绍。

美国的《纽约时报》、《有线电视新闻网》、德国《镜报》、英国《泰晤时报》等纷纷进行转载报道并派专人及驻京记者进行了实地采访。

手中有本很有度数的书。

作者吴承涛先生在完成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硕士论文的基础上,用了六年时间完成了近400页的(莫干山——别墅往事》。

书中有一篇章专门讲述了2012年6月作者在接受西方记者采访时,阐述了他论文中的一些观点及有逻辑的论正。

观点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与认可,之后迅速广泛被报道。

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大量外国朋友重访莫干山,促进了中西方文化旅游的进一步交融发展。

329号牧师别墅,山中唯一带有基督教意味的别墅名称两石柱间的整体门头不像当地所产,在当时那种交通状况,运来真不容易。

石块上的大多雕刻很难理解,那十字形的图案却是一种遥远、肃穆与信仰

这座保留完整的西人建筑,正面看上去像一座小型城堡,四周被森林包围着,结合山形坡地,修建了通往主楼、辅楼的转折外廊。

完美的阶梯石材,石条扶手与宝瓶栏杆,用料相当考讲究。

1984年,这里曾召开著名的经济工作会议,被称为“经济改革思想史开创性事件”,确立了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为中国的改革吹响了号角。

相关史料记载的与会人员名单中,王岐山、马凯、周小川、楼继伟、周其仁等当今叱咤风云的经济大师赫然在目。

百多年的别墅,现在看来,依然夺目

99号,是一座意式浪漫山庄

98号,古堡式的建筑这栋古堡式建筑,彰显了主人显赫的身世和超凡的审美情趣。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位是上海建筑师里的代表人物——邬达克,一位是江浙沪金融界的翘楚——钱新之,两人的交集留下了一笔建筑遗产,相信其间一定有不少的故事。

被葱郁的树林围着的别墅

1928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收回了莫干山,从西方人手中全面接管了莫干山。

一批民国要员、富商买办、社会名流相继上山,或买入外国业主手中的房屋,或选地建房,武陵村周边(现存的)十来座构筑精美的别墅,应该是当时建筑高潮中的领衔者。

武陵村地处莫干山的东南方,与西南方那些别墅群遥相呼应。

这些上世纪30年代初建造的别墅群,原先主人都是闻名上海、浙江银行界的高层或参股大股东,可以说这里是“银行家的露营地”,休闲养身的“桃花源”。

武陵村头外景(部分)

武陵村头的550号是《松月庐》别墅

黄褐色的方整山石,自然微凸的石面,使550号别墅的外形极富韵律感。

1948年,这里被征用为蒋介石的临时官邸并召开会议。

《松月庐》的北面,可以日听松、夜观月

551号,原主人是浙江兴业银行徐寄庼。

1948年的那次秘密会议期间,蒋经国先生住在此处1933年由著名民主人士、原人大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陈叔通建造的552号

此座别墅与毛泽东下榻处的别墅,均为陈叔通的侄子陈植(毕业于清华大学,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留下的杰作。

国民党“金圆券会议”场所紧挨着松月庐,是“金圆券会议”的场所。

主楼中间的入门处是那带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尖顶拱门,裙楼边有一看似边门,实是秘密的“安全通道”(图左下方),可通往山外。

被称作“巴金楼”的武陵村夷白楼

第三天的清晨,我再次来到了武陵村。

在一清洁师傅的指点下,拍下了武陵村5号《夷白楼》,此处亦称“巴金楼”。

1981年8月,巴金在此居住。

老人在这里主持召开了《收获》复刊后第一次笔会,并继续写作他的《随想录》系列文章。

身为主编,他以自己的威望与影响力,拍板发表了许多有争议的作品,扶持保护了一批年轻作家;作为一代大师,他勇于面对自己,作了历史性的反思与忏悔,讲了真话把心交给了读者。

想必巴金老人住在这554号日子里,清晨面对着身边的绝佳景色,漫步竹海,享受着山里的阳光、空气,心情是多么地舒畅。

555号,时年国民政府行政院长翁文灏居所当年,武陵村作为蒋的临时总统官邸时,此楼为时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翁文灏的居所。

国共谈判破裂后,他远赴欧州,拒绝赴台,并于1951年初毅然回归祖国,被毛泽东誉为“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

滴翠潭离武陵村约五分钟车程,在一盘弯处有一深潭,潭水由崖缝渗出的山水而成。

潭边有块巨岩,一个约十米的“翠”字跳入眼中,后得知此字是由鲁迅的学生,著名书画印大家钱君陶雄笔挥就一气呵成,气度非凡。

神奇的是(也许反射介质不同)凹入石壁的字,倒映(折射)水面却凸起。

1958年,几十位建筑专家联合考察莫干山后,惊呼:

“这里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建筑博物馆!

单就建筑而言,生活在城市中,见过不少城市中有些年代的花园洋房,也曾去过鼓浪屿,住过庐山上的别墅,到过鸡公山,但与莫干山这“建筑博物馆”相比,却有着一定差距。

莫干山的别墅多建于风景绝佳处,或临水、或临高、或幽藏,这些别墅有北欧田园式乡村别墅的陡坡屋顶,有古罗马的柱式建筑遗风,有哥特式的尖顶拱门,有西方古典式的门庭栏杆,中国古典建筑的歇山飞檐也点缀其间。

这些星罗棋布的莫干山建筑与周边自然园林环境的协调,变成了一副副赏心悦目的画卷,成为了一种特别的景观。

当你站在这些历经晚清、民初、日占等年代,几经换手后的别墅跟前,能感受到那铭刻着的历史印记,它们在向你诉说着往事,它们见证了时代变迁。

莫干山管理局所在地为了解莫干山首座别墅及郁达夫为逃婚住过的田庄具体位址,我走进了现为莫干山管理局的97号。

管理局的刘主任接待了我,耐心地回答了我的诸多问题,介绍了附近有故事的别墅,还留了他的手机号,让我随时可拨打询问。

因时间已不够,我最终只能有所放弃。

75号,《潘履国》别墅当时拍照时,感觉这栋三层的别墅檐角特别大,与厚重的石墙特别配衬。

在整理照片时才发现,加上漂亮的阁楼,该别墅应为四层。

值得一提的是,该别墅最初的主人是潘氏家族中的潘梓彝,原上海市副市长潘汉年的同父异母的哥哥。

1937年,潘汉年曾陪同周恩来总理到此进行国共第二次的合作谈判。

88号,正契合中国式“发发”的隐喻1933年建造的别墅楼,当时的原名充满着乡土气息,叫“菜香根饭店”。

主人是广东佛山的简氏兄弟,1916年在上海设厂,拼博20余年,击败国外烟商垄断的市场,成为中国香烟大王。

很可惜,因修建后的格调与原来的建筑有了较大改变,从而未被列为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

94号《憇林》别墅,是建在半山中的并列的两座建筑,由原苏州金行首富陈鲁斋(陈筠记)所建古朴自然的96号

为浙江兴业银行创始人叶景葵1929年所建造,古朴自然。

尤其是巨大的拱券外廊,别讲现在的那些别墅,就是有些年代的别墅中也极少见。

曾关押过丁玲的62号

在游览剑池的途中,耳边传来一句:

这座楼曾关押过被鲁迅先生称之“中国第一位无产阶级女作家”丁玲。

或许这是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单位的重要因素?

很有特色的一座别墅刘主任告诉我,这是座三十年代的别墅,曾申报国保级文物保护名单,结果未批。

不想展开赘述,有缘者日后去了,看了,会明白。

地址是97号左下方约五十米处72号,莫干山《讲经堂》屋顶。

1934年由张静江、黄郛等人发起建造。

山里唯一国保级中式庙宇(家人手机摄)讲经堂正门外546号,《林海别墅》,莫干山建筑的典范

该别墅原业主为浙江军阀卢永祥,1934年由上海滩大亨张啸林接手扩建,1945年作为汉奸资产被没收。

由于要赶回宾馆早餐,没顾得上入室参观,只拍了张门头,甚是遗憾。

100号,也称《剑庐》

100号的正面100号又称《剑庐》,1948年由上海颜料商王玉书揖给人民政府,作为接待贵客的疗养用房。

如此大尺度的庭院,极为罕见。

作家蒋子龙来此游览后留言:

“想以一栋老房子、一个老人、一个老作家对莫干山的感悟来写本书……感叹一百多年前外国人追求的生活质量,即使一百年后的今天仍然是我们向往的。

改革开放后,莫干山没像别的地方急功近利,它还是一本大书。

”《剑庐》入口观景台在《剑庐》观景台看莫干山西部别墅群

在观景台朝东远眺,道路通往武陵村边方向,馒头状山头的旭光亭台隐约可见

“一座莫干山,半部民国史”。

这里的建筑群可以称之为西方文化渗入内地的路径坐标。

是民国很多重要人物的休养场地,民国时期发生的许多重要的事件,都能从这里寻见端口。

透过这些历史建筑,可以从一个侧面洞窥那段历史时期。

据历史资料,蒋介石曾五上莫干山。

1927年,在上海宴会结束后蒋与宋首次来莫干山度新婚蜜月,蒋宋联姻无疑是20年代的历史性重大事件;1937年,西安事变数月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实质性的谈判地址也在莫干山;1948年7月蒋介石最后一次上莫干山,住在武陵村的临时官邸,与一众幕僚在松月秘密制定“币制改革”金圆券制度,企图挽救财政,强制收集金银、外币。

其结果导致金融体系的全面崩溃,加快了失败的速度。

来自世界各地(尤其是中国)的旅行者,到了莫干山,大都会来到蒋介石官邸处,入内参观。

清晨在官邸周边拍照时遇见了管理员,充分沟通后,开门让我们走了进去,批准了我们短暂的二十分钟参观拍照时间。

门旁的这块铜牌,定格了那个年代,铭刻着历史印记,值得细细品味。

上几张吧,也许这些照片在媒体上公开曝光的机率很低。

1948年征用的蒋介石(临时)官邸一楼小会议室

候会室,官员等候被允许进入会议暂歇之地

蒋介石私密的房间

据蒋的公开日记,到达莫干山的当晚,父与子在这商讨过金圆券制度的组织人事与执行办法。

蒋宋的卧室

蒋介石和宋美龄卧室在二楼,东南角仍放着当年带镜面的老红木梳妆台。

卧室四面通风,有一面与半圆形晒台相连,夏季应该非常凉爽。

临时官邸的东侧二楼卧室东门外,用米色山石料铺就的半月形露天超大阳台蒋经国全家的住所

露台的斜对面约四十米之遥,是蒋经国全家住所。

会议之后,这位“储君”在上海轰轰烈烈行动,结果却草草收场。

现在有点岁数的人都听上一代说起过,当时强制用金银兑换的金圆券一夜间变成废纸,物价飞涨,归根结底是社会深层次的矛盾,导致的一场经济浩劫。

《武陵会堂》厚实的大门紧紧地锁着。

1948年7月,蒋介石与一众高官在这开过一次,被后世称作为“币制改革会议”或“金圆券会议”。

会堂外部

蒋家侍卫室

上世纪三十年代,“莫干山的邮政电报、水电设施、运动中心、商辅戏院一应俱全,山上的道路建设也相当成熟,这里就象上海的十里洋场——(朗经理语)”莫干山自当时的政府接管后,就逐渐成了民国新贵、江浙沪富商和上海滩的大亨的避暑天堂。

那些各行业的代表人物,江湖大佬们将这里当成了“市郊花园”交错往来,留下了足迹身影,以及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547号的《杜公馆》,由图中木栅栏处下行进入杜公馆显然极具代表性,其入口处特地竖着两块界碑石块并用醒目的金粉示明。

但却是我来回寻觅、反复几度才找到的……石牌的背后刻着杜月笙的简介原来杜的同门师兄张啸林《林海别墅》上山之门的斜对面,就是杜月笙公馆入口,我咋就眼大无珠地找不到呢?

杜公馆现为私人住宅,不能进入。

这次能进入拍摄,应属幸运。

在看石碑背面杜月笙简介时,从木栅栏处走出一位面善者,见我主动避让,操着浙江官语说道:

“咯有啥拍的,下去拍几张吧。

”并提醒说:

“出来插销带上,房间里没人,就拍拍房子跟外头风景啊!

大喜,知道遇上了房主,道谢之余又提出“非份”要求:

“明早还想带一位来。

”答曰:

“动静小点喔。

”缘份!

下行的左侧山体耸立,另一侧是蔓延起伏的竹海547号,建在山坳中的杜月笙公馆

建在山坳中的杜公馆,体现了杜月笙这位青帮老大的低调性格,极其隐蔽与内敛,但不乏精致与气派。

其石砎的数字也很有意思,中间转折点可以驻足小憩。

拿着相机静静地拍摄别墅时,眼前不免浮现一位青衣长衫的模糊身影——上海滩叱咤风云的杜老板。

庭院中那块文物保护单位石碑背面与其它的不一样,特地刻写了莫干山二十处别墅地址。

别墅前开阔的场地庭院的一隅庭院的四周用石栏围成,这些石柱只要留意就能看出是块整石,中间的咬缝特地凿出,覆盖着不常见的本白玉石,很有派头。

在庭院远眺“洋家乐”代表——裸心山堡

再来定格几座各具特色、山景增色的景观亭,毕竟,它们与历史与现实不能分割……《云逸亭》这座带到有精致红柱的为《云逸亭》。

游客一般不会绕到这里。

但这是一座意义非凡的亭子,因为诸多开国元老们都先后来此休息。

崖壁上笔力遒劲的石刻这样记载着:

1952年6月,原新四军副军长,开国大将张云逸接受陈毅的建议,到莫干山休养身心,在这山势险陡,峡谷深幽处,他提出“在这里建一座亭子吧,路这么难走,让打柴的人,进山的人,可以歇歇脚,不用山上的钱,拿我的工资修!

没想到两年后,毛泽东也来到此处,就住在云逸亭悬崖上方的山坡中别墅内,或许还是同一房间、同一张床。

命运就是如此之契巧,莫干山把将军和领袖连接在一起。

《应虚亭》

《应虚亭》由南浔儒商周庆云(首部莫干山志的编撰者)1920年出资建造。

也为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经百年,依旧完好地保存着原来的风貌。

我想,出资建造者得此礼遇,九泉之下应甚为欣慰。

《古望吴台》建在山巅的《古望吴台》,也是周庆云1923年出资建造,若不是上世纪80年代被移动,莫干山可能又多了一处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

《清凉亭》《清凉亭》边上有个介绍栏:

曾经称作“陟屺亭”。

“陟屺”二字,取《诗经》中“陟彼屺兮,曕望母兮”。

1928年由黄郛为纪念母亲三十周年忌日而建。

表达了他由亭内旋梯,登上这高处,想起了慈祥的母亲。

一座看似极普通的木亭之所以被列为国家级的文保单位,我想是长久存在于中国历史之中的,中国人所特有的,一种“孝”文化的表现。

除此之外也与黄郛这人物有关。

黄郛,绍兴人,24岁以浙江第一名成绩考入武备学堂,后保送日本留学六年,是蒋介石的盟兄,曾任民国政府外交总长、上海特别市首任市长、教育总长等职,后归隐莫干山,仿效逍遥古人,闲云野鹤,直至去世。

《旭光台》两座独立而又相联的二层楼亭组成

由清凉亭沿着山道上行百余米即可到达旭光台,它是莫干山观日赏景的理想之地,也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旭光台”三字由原上海书协主席宋日昌所题,走上旭光台第二层,可以看见1959年郭沫若游此处所赋的诗词。

《鸢飞亭》其亭名取之于1959年郭沫若留诗“塔山鸢飞天宇近,剑池人去水声寒。

群峦起伏如沧海,直欲乘风破碧澜”中‘鸢飞’两字。

该亭透明玻璃伸出了悬崖外面,指示牌明示:

患有心脏、高血压者不得进入。

同行的游客在一旁戏言:

恐高、胆小者也不得进入。

故我只能有点距离拍了张照。

为了看日落,在这空山不见人的山道上行走了近一个小时

《望月台》

其亦称《千峰夕照亭》,专为观月、拍星空的游客所建。

《一览亭》

为莫干山次高处的一览亭,地处军事重地范围。

很是陡峭,家人厉害,居然也随我攀登上去了!

从西方教会人士的乐园,到“中国的四大避暑胜地之一”;从“观察近代中国的窗户”到“全球最值得前往的地方之一”,莫干山从沉睡中醒来,不断地吸引全世界探寻者的目光和脚步。

这片土地,得到现代西方社会众多媒体的认可并推荐,是因为它除了外在美,更具有内秀美。

它的气候条件、生态环境、自然植被、历史文脉,所有这些特质都像是为休闲养心量身定制。

“宅者,人之本。

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

这是古人表明人与建筑关系的哲理。

无论如何,首先是建筑,有了建筑,就有了人的踪迹,有了踪迹就能够让这个地方持续不断地鲜活起来,厚重起来,文化起来。

不管你到没到过,喜不喜吹莫干山,我想有空闲,你就多到山里走走,毕竟绿水青山,一定有益,会有收获。

你与大自然相处和与人相处一样,与智者相伴,总会有好处。

最后引用吴承涛书中的一句“蕴藉的莫干山还能让我们悟出一些道理来,让我们的生命多出些鲜活和自然”。

后记:

这座山有我俩三十三年前留下的足迹。

这次重游,游客稀少,徜祥山中,有意外、有惊喜、更有收获。

我以为,镜头与别墅的相遇,就是一种缘份。

我喜欢故事,无论现实的、历史的,有故事多好!

感恩许多素不相识人的帮助,我想四月是幸运的!

这里山的样子有形有意,山中的景色有形有色。

三天中,欣赏自然景观的同时,一直在寻找那些有故事的别墅。

这次545号莫干山的首座别墅没有寻见,国共谈判旧址(黄郛别墅)因时间不够没有去,也未到过王阳明数次讲学的天池禅寺。

虽有遗憾,但也有憧憬。

待那山上杏林叶黄,枫叶红遍时会再来,会相遇。

感谢《莫干山金茂天籁之梦度假酒店》的郎经理当天的陪伴与介绍,使我对别墅有了种拍摄的渴望。

五一节后,他又为我寄来了一本吴承涛著、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莫干山别墅往事》。

还要感谢莫干山管理局的刘主任,数次耐心在电话中对我所咨询问题的解答,使我有了点底气去完成这篇美篇。

遗憾地是,因我不懂建筑专业,无法对上述别墅的风格国别作出判断,故无法在此文中的图文展示时予以界定与标记。

在此,殷切希望观者能对此予以指教,并又有误或失颇之处予以指正。

本人在此预先表示真诚的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