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51086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docx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p10-18 

2.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p20-30 

3.从中国内部因素来看,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是什么?

p35-38 

4.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意识是如何觉醒的?

有何表现?

p38-40

5.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p42-43 

6.什么是洋务运动?

有何历史地位?

为何无法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

p46-49 

7.什么是“百日维新”?

它为什么会失败?

又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p50-56 

8.清末“新政”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它的实行有何影响?

P.58 

9.何谓“三民主义”?

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p60-62 

10.怎样理解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

p64-66 

11.何谓“三座大山”?

何谓“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

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p.82

12.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何变化?

p.98

13.为什么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国民大革命?

p.119

14.国民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

p.120-122

15.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进行了那些理论探索?

p.129-130

16.中共采取了哪些土地政策?

有何依据和特点?

p.130-131 

17.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p.147 

18.抗日战争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它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p.152

19.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有何地位?

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哪些意义、原因及

基本经验?

p.164-167 

20.如何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政治、军事地位及作用?

p.149-151 

综述与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什么?

为什么?

①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①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

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③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④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

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为什么,社会性质和革命本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①社会性质:

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革命本质:

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及其特点。

答:

性质

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1)一方面,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2)另一方面,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特点:

1)资本—帝国主义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4)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5)由于近代中国处于外国列强的争斗和间接统治之中,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6)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

3.为什么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P10-13)

1)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接着,1843年10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之后,美、法又分别于清政府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

2)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等列强在中国摄取了大量侵略特权。

[如:

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外国人在华享有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中国逐渐沦入了国家政权形式上仍然存在,而主权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社会;]

3)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和西方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一方面,促使中国传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的农业经济也日益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并成为其市场体系中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再是完全意义上的封建社会,而是一个半封建社会了。

4)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由原来的封建国家逐渐转变为半殖民半封建国家。

3.近代中国社会两对主要矛盾及相互关系

①两对主要矛盾(P17):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这两对矛盾的运动贯穿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着中国社会发展变化。

②两对矛盾的关系(P17):

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状态,两大矛盾相互交织,以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为最主要矛盾。

1有时民族矛盾是主要解决的对象,当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如历次反侵略战争和义和团运动。

2有时呈现出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当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结成同盟时,阶级矛盾一般、就上升为主要矛盾。

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辛亥革命。

3当国内战争发展到从根本上威胁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时,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则完全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如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4.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相互关系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两大历史任务。

  

(2)两大历史任务(P18):

为了使中国在世界上站起来,为了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就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

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3)二者的关系

  ①区别:

主体、内容不一样。

前者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

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态,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②联系(P18):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完成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一方面,前者是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和封建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5.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表现在哪些方面?

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答: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了沉重的灾难。

它们发动侵列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它们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它们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它们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6.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什么?

原因:

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决定的。

其次,是国家经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教训:

落后就要挨打,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不推翻腐朽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去进行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不可能的。

7.民族意识的觉醒表现在哪些方面?

(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维新思想产生。

林则徐: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

编辑《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外国侵略。

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放的先河。

洋务运动中有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的早期维新思想,主张变革封建专制制度。

(2)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的口号喊出。

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严复《救亡决论》喊出了“救亡”口号,康有为亦要求中国人发愤自救。

孙中山兴中会成立时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3)近代以来志士仁人,就是在怀着强烈危机感和民族意识下,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大旗下,探索挽救中华民族的道路的。

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

8.近代中国所进行的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1)近代中国所进行的反侵略斗争,沉重地打击和教训了资本帝国主义侵华野心,粉碎资本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

(2)在反侵略斗争中,中国人民所表现出来的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爱国精神,铸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3)近代中国所进行的反侵略斗争,极大的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促使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

9.西方列强无法瓜分中国的原因?

①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②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根本原因)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意义和教训

原因

1)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2)太平天国的失败还在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3)太平天国领导人笼统地把信奉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说明他们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野心的警惕性非常不够,缺乏理性的认识。

教训(P47):

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负担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意义(P46):

1)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2)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3)太平天国对孔子及儒家经典予以严厉批判,太平军所到之处,毁掉孔庙,砸碎孔子牌位,洪秀全还设立“删书衙”,删改四书、五经,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4)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主要内容、作用(地位)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地主阶级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既有其进步性,也具有落后的保守性。

主要内容(P48-50)

①兴办近代企业

②建立新式海陆军

③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作用(P50)

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失败原因(P51)

1具有封建性。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制度和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

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2对西方列强的依赖性。

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

它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

而洋务派却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3管理上的腐朽性。

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却仍是封式的。

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失败教训

洋务运动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

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在不触动封建专制统治、没有摆脱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控制的前提下,谋求通过局部的枝节改革发展本国资本主义,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是行不通的。

 

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地位、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弱点和局限)

历史地位(意义)(P56具体内容)

1)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2)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3)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4)改革了社会风气。

失败的原因(P57具体内容)

1.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政变。

维新派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脱离人民大众。

2.袁世凯的背叛

3.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根本原因)

4.帝国主义没有给予支持(外部原因)

这些都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所致。

教训(P57-58具体内容)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封建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使根本行不通的。

第三章  辛亥革命和封建帝制的终结

1.评价三民主义(P65)

(1)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即以革命手段推翻满清王朝,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

但是,民族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

(2)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

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在理论上解决了革命目的问题。

但是,民权主义没有明确广大劳动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难以保障人民的真正权利。

(3)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基本方案是:

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

但是,民生主义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

他的提出,对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2.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意义与理论弱点

1)围绕三民主义进行论战(P66-67)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焦点)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2)意义:

①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参加到革命的行列。

②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为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3)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

①革命派未能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不仅不敢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帝口号,反而希望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

②革命派停留在对民主制度的形式理解上,缺乏对民主建政的深入认识,其方案也不十分具体和具有可操作性。

4革命派未能把土地制度改革和反对封建主义联系起来,从而无法真正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3.袁世凯窃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建立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的具体表现

1、在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2、以武力镇压了南方七省国民党人的“二次革命”。

3、军阀们为了实行专制统治,不惜投靠帝国主义。

4、军阀们公然进行帝制复辟。

4.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总:

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的软弱性。

  分:

辛亥革命局限性的具体表表现: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

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和支持。

他们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没有认识到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最终把政权交给了同是封建势力代表袁世凯。

  

(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

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甚至压制人民的革命行动。

  (3)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

同盟会的组织松懈,派系纷杂。

辛亥革命后,有的主张解散同盟会,有的另建党派、自立山头。

“革命军起,革命党消”。

  失败的原因和经验: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以及由此而来的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使辛亥革命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

辛亥革命只推翻一个清朝政府,而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5.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答: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一个里程碑,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1)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

2)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国的建立;

3)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

5)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亚洲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提供了范例,推动了亚洲各国民主解放运动的高涨。

综述和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十月革命如何推动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

(P104)

1.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2.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3.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结果、特点(P107)

原因:

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结果:

是由于人民群众的正压,北洋政府不得不宣布罢免亲日派官僚的职务。

中国政府没有出息巴黎合约的签字仪式。

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得到了思想。

特点:

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总: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使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分:

1)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

它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可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使中国工人阶级有了自己的司令部。

(比较以往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政党)

2)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革命的前途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比较以往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指导理论)

3)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把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同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相联结并成为其中一部分,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

(以往是以资本主义为奋斗目标和前途)

国共合作后,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是如何开辟的?

1、对三民主义做出了新的解释:

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权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

2、国共合作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为未来的革命战争准备了军事力量的骨干。

3、以湖南为中心,广大农村掀起了大革命的风暴;工人运动迅速走向高涨;国民政府进行了收回汉口、九江的英租界的斗争;上海工人更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受到严重的打击。

4、以五四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

在此基础上,举行了胜利的广东战争,统一并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5、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先后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的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意义

1)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它实际上是迎接未来革命胜利的一次伟大的演习;

2)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经受了一次大革命的洗礼,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失败原因:

客观上

1)一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刚刚兴起的革命联合力量,敌我力量悬殊;

2)是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出现剧烈分化,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分裂统一战线,制造反共政变,使革命力量遭到严重损失。

主观上

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斗争的领导权,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对酿成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有直接影响。

教训:

中国共产党真是从这场革命的失败中汲取教训,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为把中国革命推进到新的土地革命战争阶段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在理论与实践方面探索和开辟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1)八七会议提出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同时明确提出要找到新的革命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一个很大进步;

2)八七会议以后,中共中央在领导各地武装起义的过程中,初步提出了建立革命政权,实行武装割据的思想;

3)在探索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条革命新道路中,毛泽东是杰出代表;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对1927年后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坚决斗争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左”右倾错误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中共“左”倾错误的主要表现是:

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

在革命道路问题上,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

在土地问题上,突出坚决打击富农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主张;

在军事斗争问题上,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宗派主义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

这几次“左”倾错误,尤其是以王明伟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使中国革命受到严重挫折。

除了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以外,主要原因在于,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中共右倾错误的主要表现是:

从客观方面来讲,是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是由于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是由于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反革命营垒里去了。

从主观方面来说,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