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基础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53900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植业基础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种植业基础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种植业基础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种植业基础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种植业基础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种植业基础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种植业基础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种植业基础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种植业基础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种植业基础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种植业基础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种植业基础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种植业基础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种植业基础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x

《种植业基础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植业基础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种植业基础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x

种植业基础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种植业基础》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简答题:

1.简要说明种植业基础的研究范围。

答:

种植业基础研究的范围包括:

植物生长发育、生存环境、种子生产、种植制度以及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

2.简要说明我国种植业的特点。

答:

种植业的产品具有生物学特性;种植业有明显的季节性、周期性;连续性和不可逆性特征;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种植业技术进步较缓慢;受土地数量的制约;具有难控性特征。

3.请简要说明种植业的发展趋势。

答:

首先是种植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下降;种植业要形成现代的农业产业;即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化、集约化的农业,也就是逐步扩大农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实行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加强生产、加工以及流通的联系,直至达到一体化,同时要求有更多的资金、技术和科学的投入,达到结构优化、技术进步、管理科学,使农业的效益提高。

 

第二章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

名词解释:

1.光合作用

2.光照强度

3.光补偿点

4.光饱和点

5.光周期

6.三基点温度

7.界限温度

8.有效积温与活动积温。

9.低温冷害

10.冻害

11.蒸腾

12.吸湿水

13.膜状水

14.毛管水

15.重力水

16.最大吸湿量

17.萎蔫系数

18.田间持水量

19.旱作农业

20.节水农业

21.土壤质地

22.土壤肥力

23.土壤结构性

24.土壤耕性

25.营养诊断

26.配方施肥

1.是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

2.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光通量,以勒克斯为单位。

3.植物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与光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质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4.在一定的光照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大。

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这时的光照强度就叫做光饱和点。

5.植物对于白天和黑夜相对长度的反映或每天昼夜长短影响植物开花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

6.是指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作物的每一个生命过程都有这三个温度指标。

7.是指标志某些重要的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开始、终止或转折点的温度。

8.:

某一段时间内超过生物学零度的日平均温度减去生物学零度所得差数的和为有效积温;活动积温为高于生物学零度的日平均温度的累积。

9.是指0℃以上的低温(即低于生物学零度,高于物理学0℃的低温)对喜温作物造成的危害。

10.外界温度下降至冰点,使作物组织内结冰而受害,称为冻害。

11.植物通过体表蒸发水分的过程。

12.以吸湿方式吸附在土粒表面的水分,称为吸湿水。

13.当土粒吸附空气中的水分达到饱和即达到最大吸湿量时,土粒仍然有很大的分子引力去吸附液态水,这种水分就称为膜状水。

14.靠毛管引力保持在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分称为毛管水。

15.土壤含水量超过田间持水量之后的水分叫重力水。

16.也称致死量,土壤吸湿水含量达到最大值,称为最大吸湿量。

17.当土壤水分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农作物会因失水而发生萎蔫,如果出现即使再供应水分仍然不能缓解的萎蔫状态,即作物出现永久萎蔫时,土壤的水分含量就称为萎蔫系数。

18.也称田间最大持水量,是指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是土壤有效水分的上限,也是适宜水分的上限。

19.也称雨养农业、非灌溉农业,指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地区,主要利用天然降水,通过建立合理的旱地农业结构和采取一系列旱作农业技术措施,不断提高地力和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实现农业稳产、高产,使农、林、牧综合发展的农业。

20.是指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和有限灌溉的农业,特点是灌溉农业和旱作农业的结合,中心是节水灌溉技术。

21.土壤中各种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各粒级土粒占土壤质量的百分数叫做土壤质地,也称为土壤机械组成。

22.是指土壤能够经常的、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产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23.是指土壤中单粒和复粒的类型、数量、大小、形状、性质,以及相互排列和相应孔隙状况等的综合特征,即土壤单粒的团聚化,以及所形成的团聚体的性质。

24.是土壤对耕作的综合反映,包括耕作的难易、耕作质量和宜耕期的长短等。

25.就是对土壤养分贮藏量和供给能力,以及植株营养状况进行分析测试,分为土壤诊断和植株诊断两种。

26.配方施肥是一项综合的科学施肥技术,包括配方和施肥两个部分。

所谓配方就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养分供应能力、灌溉条件、耕作管理措施和计划目标产量,结合肥料特性及其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等,开出施用肥料的品种和数量的配方。

施肥是配方的执行,即将所用肥料在作物的不同生育时期,进行合理的分配,并采用不同的方法施入土壤,以获取尽可能多的农产品和经济效益。

第三章种子生产

名词解释:

1.品种

2.引种

1.是经过人工选择培育,在遗传上相对纯和稳定,在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上相对一致,并作为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上应用的作物类型。

2.从外国或外地引入种子、苗木或营养体,通过试种,在当地推广种植或作为育种材料,称为引种。

填空题:

1.种子生产一般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阶段。

(原原种原种良种)

2.我国种子的分级标准是由________颁布的。

(国家标准局)

3.农作物的种子级别原则上采用常规种________,杂交种分________。

(不分级一、二级)

4.三年三圃制的原种生产方法是:

繁殖田→第一年________→第二年________→第三年________→种子田或大田(株行圃株系圃原种圃)

5.品种推广的方式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片式波浪式多点式)

1.原原种、原种、良种2.国家标准局3.不分级   一、二级4.株行圃、株系圃、原种圃

5.分片式、波浪式、多点式

单选题:

1.品种审定(  B )。

A是根据品种推广情况进行的

B是由国家或省级品种审定机构进行的

C是根据种子检验报告进行的

D是根据《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进行的

 

简答题:

1.优良品种在生产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请说明引种的原理。

1.答:

优良品种能够比较充分的利用栽培条件(水、肥、气、热等),抵御其中的不利因素,因而在提高产量、改进品质、提高抗性、扩大种植面积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2.答:

能进行简单引种的品种,是因为它在原分布区内就具备了适应新环境的潜力,或者说新环境没有超出它的遗传适应范围。

而驯化引种,则是在植物生长可塑性、适应性最强的时期,通过选择或采用相应的栽培技术,适当调整环境条件,逐步选出适应当地条件的类型。

这就是引种的原理。

 

 

第四章种植制度

名词解释:

1.种植制度

2.作物布局

3.复种

4.轮作

5.连作

6.间、混、套作

7.生态农业设计

1.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农作物的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单作、间混套作、轮作、连作等)所组成的一套相互联系并和当地农业资源、生产条件以及养殖业生产相适应的技术体系。

2.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种植制度的具体安排,即作物组成与配置的总称,包括作物种类、品种、面积比例,作物在区域或田地上的配置和分布。

3.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4.在同一块农田上将不同种类的作物,按一定的顺序在一定年限内轮换种植的方式称为轮作。

5.在同一块地上采用连年种植同一种作物或同一种复种方式,前者称为作物连作(或重茬),后者称为复种连作。

6.间作是指在同一生长期内,在同一块地里分行或分带状间隔的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混作是指在同一块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期相近的作物的种植方式。

套作也称套种,是指两种不同生长季节的作物在前季作物收获之前,于其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7.是指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的指导下,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改造,从而实现农业生态系统有序的结构、高效的功能、持续的效益和良好的环境目标。

二、填空题:

1.最常见的复种方式有______和______。

2.复种的条件主要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生态农业运用生态系统中______和______原理。

1.平播、套播

2.热量条件、水分条件、肥力条件、劳畜力及机械化条件、经济效益

3.生物共生、物质循环再生

选择题

三、单选题:

1.下列种植方式中,属于复种的是(  )。

A间作  B混作  C套作  D轮作

2.作物布局是指(  )。

A一个地区或单位种植制度的具体安排

B作物生态区的划分

C建设作物生产基地

D建设商品基地

3.在同一块地上,分行或分带状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称为(   )。

A间作  B混作  C轮作  D连作

4.在稻田种蘑菇,属于生态农业中(  )。

A自净利用型  B引入补缺利用型  C综合循环利用型  D多层利用型

5.间、混、套作中,“一长一短”指的是( C )。

A根系分布  B叶片形状  C生育期  D作物株型

6.间、混、套作中“一深一浅”搭配指的是(  )。

A播种深度  B根系分布  C叶片颜色  D植株高度

1. C 2. A 3. A 4. D 5. C 6. B

简答题:

1. 介绍建立合理种植制度的原则。

1.答:

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应遵循的原则包括:

可持续地利用农业资源。

农业资源中一些资源是可更新的,一些是不可更新,或更新周期极其漫长的,因此不能过度使用这些资源;用地养地结合,提高土地利用率。

土地资源在开发利用后,土壤养分逐渐被消耗,肥力水平不断下降,必须用地养地结合,采用生物养地,施用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采用灌溉、农田基本建设、土壤改良等措施提高土地生产率;满足社会需求,提高经济效益。

问答题:

1.进行作物布局有哪些原则?

2.进行生态农业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1.答:

合理的作物布局应以社会需要为前提,综合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科学条件,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来进行,应遵循以下原则:

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优势;适应农田生态平衡的要求;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因素。

2.答:

生态农业设计的原则是使农业生态系统最优化,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最佳状态,既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又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自然资源得到全面合理地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

 

第五章病虫草害防治基础

名词解释:

1.植物检疫

2.植物病害

3.侵染性病害

4.非侵染性病害

5.症状

6.病状

7.病征

8.昆虫的变态

1.是由国家颁布法规,对农作物及其产品,特别是种子和苗木的调运进行检疫和管理,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人为地传播蔓延,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2.植物遇到不良环境影响,或受到病原物的侵害,其生理机能就会受到干扰或损害、细胞组织受到破坏,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植物在外形上出现反常现象,严重时甚至引起死亡,这就是植物病害。

3.由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等侵染植物而引起的病害叫侵染性病害。

4.由于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空气、营养条件等不正常,超出了植物的耐受限度而诱发的植物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

5.植物发病后所表现出来的肉眼可见的反常状态称为症状。

症状通常又分为病状和病征。

6.指受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变化。

7.是生在病株发病部位的病原物的营养体或繁殖体。

8.昆虫从小到大,也就是从卵孵化出幼虫到发育为成虫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形态上的变化,这种形态上的变化,称为变态。

填空题

二、填空题:

1.现行的植物保护方针是“____________”。

 2.非侵染性病害是由______引起的。

3.植物病虫草害防治的方法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4.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是______之间作用的结果。

(寄主与不良环境)

5.侵染性病害的三角关系,常写成“____________”的三元关系。

6.从病原物侵入到寄主发病的这一过程叫______。

7.植物病害所表现的病状可分为五大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8.细菌病害的病征常为______。

9.植物生产上最重要的病害是______引起的,其次是______和______引起的。

10.昆虫主要的繁殖方式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11.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中有______等虫态。

12.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历______等虫态。

1.预防为主,综合防治2.不良环境条件3.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

4.寄主与不良环境5.寄主—病原物—环境6.侵染过程7.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8.菌脓9.真菌、细菌、病毒10.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多胚生殖

11.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中有卵、幼虫(若虫)、成虫三个虫态

12.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态

单选题:

1.采用黄板诱蚜属于(  )。

A.农业防治  B.化学防治  C.机械防治  D.物理防治

2.真菌病害的病征有(   )。

A霉状物  B变色  C坏死  D菌脓

3.诱发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是( D )。

A真菌  B病毒  C细菌  D不良环境

4.由不良环境条件影响引起的是(   )。

A草害  B植物病害  C侵染性病害  D非侵染性病害

5.蚜虫的口器是(   )。

A.咀嚼式  B.刺吸式  C.虹吸式  D.刮吸式

6.对咀嚼式口器的害虫,一般使用(   )。

A内吸式杀虫剂  B胃毒杀虫剂  C触杀剂  D熏蒸剂

7.蝗虫的足是(   )。

A.步行足  B.跳跃足  C.捕捉足  D.开掘足

1. D 2. A 3. D 4. D 5. B 6. B 7. B 

简答题:

1.真菌病害的病征主要类型如何?

 

2.不良环境的影响是诱发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不良环境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1.答:

真菌病害的病征主要类型有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分、煤污状物、菌核、小黑粒和小黑点等。

2.答:

主要包括营养失调(缺素症、中毒症)、温度失调(高温危害、低温危害)、水分失调(旱、涝、水分骤变)、光照条件不适宜(光照不足、光照过强)、盐碱伤害和有害气体毒害。

问答题:

1.说明昆虫(成虫)的共同特征。

2.植物病害防治措施提出的原则是什么?

3.植物虫害防治措施提出的原则是什么?

1.答:

身体分头、胸、腹3个体段;头部有口器和1对触角,通常还有2~3个单眼和1对复眼,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胸部由3节构成,生有3对分节的足,大部分种类有2对翅,是昆虫的运动中心;腹部一般由9~11个体节组成,末端生有外生殖器,有的还有1对尾须,是昆虫的生殖中心;昆虫身体的最外层是坚韧的“外骨骼”。

2.答:

对于非侵染性病害,防治措施提出的原则是消除不良环境条件,或增强植物对环境条件的抵抗能力。

对侵染性病害,要培育和选用抗病品种,或提高植物对病害的抵抗力;防止新的病原物传入,对已有的病原物或消灭其越冬来源,或切断其传播途径,或防止其侵入和侵染;通过栽培管理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原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3.答:

首先是防止外来新害虫的侵入,对本地害虫或压低虫源基数,或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害虫于严重为害之前;第二是培育和种植抗虫品种,调节植物生育期躲避害虫为害盛期;第三是改善农田生态系统,恶化害虫的生活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