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酸碱盐推断题专题复习一精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60321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酸碱盐推断题专题复习一精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三化学酸碱盐推断题专题复习一精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三化学酸碱盐推断题专题复习一精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三化学酸碱盐推断题专题复习一精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三化学酸碱盐推断题专题复习一精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初三化学酸碱盐推断题专题复习一精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初三化学酸碱盐推断题专题复习一精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初三化学酸碱盐推断题专题复习一精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初三化学酸碱盐推断题专题复习一精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初三化学酸碱盐推断题专题复习一精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初三化学酸碱盐推断题专题复习一精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酸碱盐推断题专题复习一精析.docx

《初三化学酸碱盐推断题专题复习一精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酸碱盐推断题专题复习一精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化学酸碱盐推断题专题复习一精析.docx

初三化学酸碱盐推断题专题复习一精析

初三化学酸碱盐推断题专题复习一(精析)

1、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试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CO2不能直接与BaCl2和MgCl2发生反应。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2)、滤渣a的成分是CaCO3、Mg(OH)2;白色沉淀b的成分是BaCO3。

(3)、滤渣a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目的:

排除硫酸钡沉淀的干扰,证明样品中无硫酸钠。

(4)、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一定存在的物质是CaCO3、BaCl2、Na2SO4、NaOH。

分析:

CaCO3难溶,不和碱、盐反应;

Ba2++SO42-=BaSO4↓(BaCl2、Na2SO4只能含有一种);

MgCl2+2NaOH=Mg(OH)2↓+2NaCl;

设产生0.44g的CO2需要CaCO3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1g)           0.44g

1g<1.5g,因此沉淀中还有Mg(OH)2;

“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HCl,完全溶解,有气泡产生”,因此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

“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有白色沉淀生成”,因此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钡;

白色沉淀b的成分是BaCO3。

2、A~G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其中B、D是无色气体,C为白色沉淀,A、E是黑色固体,G为红色固体,C为白色沉淀。

这些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略去)。

(1)、写出A、E、G的化学式:

A、C、E、Fe、G、Cu。

(2)、写出C的一种用途:

用作建筑材料。

(3)、写出①、②、③的化学方程式:

①、Ca(OH)2+CO2=CaCO3↓+H2O;

②、Fe3O4+4CO高温3Fe+4CO2;

③、Fe+CuSO4=FeSO4+Cu。

分析:

B和澄清石灰水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因此B是CO2,C是CaCO3;

CaCO3高温CaO+CO2↑;

黑色固体A和O2反应生成CO2,因此A是碳;

CO2高温生成D,因此D是CO;

黑色固体点燃生成F,所以E是Fe,F是Fe3O4。

3、A、B、C是初中化学中重点学习的物质,其中一种是单质,另两种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氧化物,它们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1)、若A是单质,B是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则B为CO(填化学式),实验室制取C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若C是单质,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则B为H2O(填化学式),由A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

分析:

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氧化物有H2O2、H2O;CO、CO2;Fe3O4、Fe2O3。

2C+O2点燃2CO(不充分燃烧) 

C+O2点燃CO2(充分燃烧)

2CO+O2点燃2CO2       

2H2O通电2H2↑+O2↑

2H2+O2点燃2H2O

4、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

它们分别由C、H、O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通常状况下A、B、C为气体,D、E为液体。

(“-”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相连物质能向箭头所指一方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物质的化学式CO。

(2)、A物质的用途灭火剂(答一点即可)。

(3)、请写出E→C+D的化学方程式2H2O2MnO22H2O+O2↑。

(4)、D生成C属于分解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分析:

A、B、C为气体,则A、B、C可能为CO、CO2、H2、O2、CH4等;

2CO+O2点燃2CO2      

CO2+C高温2CO

CO2通过光合作用可得O2    

2H2O2MnO22H2O+O2↑

2H2O通电2H2↑+O2↑     

2H2+O2点燃2H2O

D、E为液体,则D、E可能为H2O和H2O2。

5、现有A、B、C、D、E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分别由氢、碳、氧、钠、钙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它们之间的转化如图1(“→”表示物质通一步反应能够转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己略去)。

其中物质A和B是常用的灭火剂,A和B属于同一类化合物,C和D属于另一类化合物。

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的化学式为CO2。

(2)、生成物质D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3)、室温下,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D溶液的烧杯中,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盐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

①、xy段温度变化的原因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放热。

②、在z处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

分析:

物质A和B是常用的灭火剂,它们为CO2、H2O;A能生成B,A为CO2;Ca(OH)2+CO2=CaCO3↓+H2O

CaO+H2O=Ca(OH)2  

Ca(OH)2+Na2CO3=CaCO3↓+2NaOH

2NaOH+CO2=Na2CO3+H2O

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z点的温度低于最高,此时盐酸过量,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

6、已知A-I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该图体现了化合物F四种不同的化学性质,其中B溶液呈蓝色,F的浓溶液是一种常见的干燥剂,G是应用最广的金属单质,H是植物光合作用中必不可少的气体,B、C分别与A反应均有不溶于稀硝酸的同种白色沉淀产生,E与F反应生成另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B与E反应生成蓝色沉淀,C与E反应产生氨味气体。

(“—”表示两物质间能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1)F的化学式为H2SO4;

(2)E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2NH4Cl=BaCl2+2NH3↑+2H2O;

(3)B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Cl2=FeCl2+Cu;

(4)如图所示物质间转化的反应中,不属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的化学方程式为:

Ba(OH)2+CO2=BaCO3↓+H2O。

分析:

B溶液呈蓝色,B是含有铜离子是盐溶液;

F的浓溶液是一种常见的干燥剂,则F是H2SO4;

G是应用最广的金属单质,则G是Fe;

H是植物光合作用中必不可少的气体,则H是CO2;

B与E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则E中含有OH-;

E与H2SO4反应生成另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E是Ba(OH)2;

C与E反应产生氨味气体,C中含有NH4+。

7、A~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A是一种黑色物质,B、C组成元素相同,C、D、E、F是不同类别的化合物,D和E的溶液均呈碱性,且E可用作建筑材料,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两两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转化为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E的化学式为Ca(OH)2;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

(3)、反应②属于复分解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分析:

E可用作建筑材料,D和E的溶液均呈碱性,则E是Ca(OH)2,D和Ca(OH)2反应;D是Na2CO3;F与Na2CO3和Ca(OH)2反应,则F是酸;B、C组成元素相同,则B、C是CO2、CO中的一种;D生成C,B也能生成C,则C是CO2,B是CO;A是一种黑色物质,则A是C。

Ca(OH)2+Na2CO3=CaCO3↓+2NaOH

Na2CO3+2HCl=2NaCl+H2O+CO2↑

2HCl+Ca(OH)2=CaCl2+2H2O

2C+O2点燃2CO(不充分燃烧)

C+O2点燃CO2(充分燃烧)

2CO+O2点燃2CO2

8.图中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一种或两种元素组成。

D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1,固态E可用于人工降雨,F为磁铁矿的主要成分。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

E、CO2。

(2)、写出化学方程式:

C→B、2H2+O2点燃2H2O;

F与H、2C+Fe3O4高温3Fe+2CO2↑;

A与D、CuO+2HCl=CuCl2+2H2O。

分析:

固态E可用于人工降雨,则固态E是干冰,E为CO2;F为磁铁矿的主要成分,则F是Fe3O4;D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1,D是CuO;A和CuO能反应,且A能转化为CO2,因此A是HCl;Fe3O4能转化为B,B能和CO2反应,所以B是H2O;C能和Fe3O4反应,能生成H2O,因此C是H2;D、E、F都能和H反应,所以H是C,则G是Fe。

CuO+2HCl=CuCl2+H2O

CaCO3+2HCl=CaCl2+H2O+CO2↑

CO+CuO△Cu+CO2

H2O+CO2=H2CO3

Fe₃O₄+4H₂△3Fe+4H₂O

2C+Fe3O4高温3Fe+2CO2↑

3Fe+2O2点燃Fe3O4

2H2+O2点燃2H2O

C+2CuO高温2Cu+CO2↑

CO2+C高温2CO

9、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H、C、O、Na、S、Cl、Fe、Cu、Ba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

B、C均为单质;A、F、G均为氧化物,A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F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H俗称苛性钠;I由三种元素组成;D、E为同一类别的物质。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

F的化学式Fe2O3,反应B→C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2)、写出G与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

写出E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SO4+BaCl2=BaSO4↓+CuCl2。

分析:

F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则F为Fe2O3;

H俗称苛性钠,则H为NaOH;

B、C均为单质且B→C、F→C存在转化关系,因此C为Fe,B可能为C或者H2;

A、F、G均为氧化物,又因为G、H之间可以反应,因此G为CO2,则B可以确定为C;

由于H2不和CO2反应,那么A即为CuO;

I可以和Fe2O3反应且由三种元素组成,因此I为H2SO4;

H2SO4能转化成E且A也能转化成E,E又能和NaOH反应,则E为CuSO4;

D、E为同一类别的物质,D能和H2SO4反应,为钡盐,因此D为BaCl2。

10、在下面关系图中,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单质,甲、乙分别是酒精燃烧时一定会产生的两种物质,丁是常用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G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紫色石蕊变蓝,J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

(1)、写出化学式:

甲是H2O,丁是CaCO3,G是NH3;

(2)、写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点燃2H2O;

(3)、写出E→F的化学方程式:

CaO+H2O=Ca(OH)2。

分析:

丁是常用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丁是CaCO3;

G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紫色石蕊变蓝,G是NH3;

J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J是Fe2O3;

甲、乙分别是酒精燃烧时一定会产生的两种物质,是H2O、CO2;

丙是H2CO3;

H2CO3和F反应生成CaCO3,则F可能是Ca(OH)2;

E和水生成Ca(OH)2,E是CaO;

CaCO3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CaO和CO2,乙是CO2;

A、B、C都是单质,A和B点燃生成H2O,B和C点燃生成CO2,所以A是H2;B是O2;C是C;

CO2和C反应生成H,H是CO;

CO和Fe2O3反应生成Fe、CO2,D是单质,D是Fe。

2H2+O2点燃2H2O

C+O2点燃CO2(充分燃烧)

H2O+CO2=H2CO3

Ca(OH)2+H2CO3=CaCO3↓+2H2O

CaCO3高温CaO+CO2↑

CO2+C高温2CO

Fe2O3+3CO高温2Fe+3CO2

CaO+H2O=Ca(OH)2

Ca(OH)2+(NH4)2SO4=CaSO4+2NH3+2H2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