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学科考试分析总结报告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69956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学科考试分析总结报告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学科考试分析总结报告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学科考试分析总结报告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学科考试分析总结报告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学科考试分析总结报告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学科考试分析总结报告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学科考试分析总结报告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学科考试分析总结报告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学科考试分析总结报告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学科考试分析总结报告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学科考试分析总结报告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学科考试分析总结报告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学科考试分析总结报告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学科考试分析总结报告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学科考试分析总结报告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学科考试分析总结报告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学科考试分析总结报告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学科考试分析总结报告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学科考试分析总结报告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学科考试分析总结报告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学科考试分析总结报告3.docx

《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学科考试分析总结报告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学科考试分析总结报告3.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学科考试分析总结报告3.docx

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学科考试分析总结报告3

深圳市2014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学科考试分析总结报告3

深圳市2014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学科考试分析总结报告3罗代国国国

第三部分: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和复习建议

一、奥秘全在细微处

——2014年深圳二模论述类文章阅读主观题评卷报告

《爱的实践》节选自美国心理分析学家弗洛姆《爱的艺术》第四章(陈维纲等译)。

认为爱是一种艺术,学会爱的艺术要有一定的训练,并坚持四个基本要求,即自律、专心、耐心和全力以赴。

这个主题对于正在走向成熟的高中生来说,是有价值、有吸引力的。

同时,这篇文章阐述问题不枝不蔓,逻辑线索清晰,是培养学生阅读论述类文章能力的范例。

今年深圳二模以此文命制论述类文章阅读试题,选材典型,新颖,极具时代感和人文价值。

跟深圳一模一样,深圳二模两道主观题的命题思路与2013年广东高考论述类阅读试题保持高度一致,符合《广东省2014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关于论述类文章阅读能力考查的相关要求。

第14题考查对文中句子含意的理解。

题干为:

请解释“我们的文化总是引向一种见异思迁和朝三暮四的生活方式”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第15题考查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题干为: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15岁到印度接受传教士训练。

在其后的72年生命里程中,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

她尊重每个人作为人的尊严,竭尽所能帮助弱者,而自己却像一个苦行僧一样。

她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

她没有高深的哲理,只用诚恳、服务而有行动的爱,来医治人类最严重的疾患:

自私、贪婪、享受、冷漠、残暴等;也为通往社会正义和世界和平,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请依据文意,简要分析特蕾莎修女在爱的艺术实践中,具备了哪些条件或要求。

与近三年广东高考试题一样,题干事例来源于所选文段外,考查考生运用文中观点分析实际事例的能力。

(一)评分标准

14.请解释“我们的文化总是引向一种见异思迁和朝三暮四的生活方式”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4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我们的文化让人贪多,贪婪(同时干几件事情:

读书看报、听广播,与人交谈,抽烟,吃喝等等。

人成了贪婪的消费者,渴望着随时去吞噬一切——图画、酒、知识等);我们的文化让人不专一;(当我们独自一人时,感到特别难耐,这种心猿意马的情况也就尤为显著。

我们的文化让人不能静心(敏感烦躁)大多数人往往不能做到静坐无言,不抽烟,不看书,不饮酒;他们常常变得敏感烦躁、非得动手动嘴地做点什么不可)。

评分标准:

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满分。

意思相近即可。

本题考查对句意的理解。

答题的信息区间在选文倒数第二段。

抓住划线句后面三句中“贪婪”“专一”“心猿意马”“敏感烦躁”等关键词进行概括即可。

15.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15岁到印度接受传教士训练。

在其后的72年生命里程中,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

她尊重每个人作为人的尊严,竭尽所能帮助弱者,而自己却像一个苦行僧一样。

她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

她没有高深的哲理,只用诚恳、服务而有行动的爱,来医治人类最严重的疾患:

自私、贪婪、享受、冷漠、残暴等;也为通往社会正义和世界和平,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请依据文意,简要分析特蕾莎修女在爱的艺术实践中,具备了哪些条件或要求。

(4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1)训练;

(2)律己;(3)专一;(4)有耐心;(5)全力以赴。

评分标准:

答到一个要点(包括分析)得1分,答到其中四点得满分;只答要点不分析,得一半的分。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答题的信息区间在选文第一二五六七段。

根据题干要求,先筛选文中信息,提取内容要点,再寻找文中“爱的艺术实践”的基本要求与题干中特蕾莎修女在爱的艺术实践中具备的条件或要求的契合点。

(二)得分情况

14题

15题

平均分

难度

平均分

难度

深圳二模

2.23

0.56

3.36

0.84

深圳一模

2.8

0.7

2.7

0.68

2013广东

3.08

0.77

2.84

0.71

2012广东

2.32

0.58

2.61

0.65

优秀答卷:

(三)失分原因

1、读文不细,导致答案要点不全。

如14题“我们的文化总是引向一种见异思迁和朝三暮四的生活方式”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具体包括三点,分别在该句后面的三句话中。

但有的考生没有仔细分析这三句话的不同意思,答题时混为一谈,答案要点不全。

如:

见异思迁和朝三暮四指的是不专一,喜欢各种各样的变换,想得到一切,却不能专心致志的做一件事,就是一时兴起和“三分钟”热度一样,没有耐心和不能坚持。

2、分析不当,导致答题不准。

如第15题,有的考生把“她尊重每个人作为人的尊严,竭尽所能帮助弱者”理解为“耐心”,把“为通往社会公平正义和世界和平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归纳为“全力以赴”。

3、审题不清,导致答非所问。

(1)第14题要求解释划线句的含义,有的考生答划线句的作用或原因。

如:

这句话直接表达了“要掌握一门艺术,专一是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这一观点,强调我们更应该专一的做一件事而不是见异思迁和朝三暮四。

(作用)因为在我们的文化中,人们专一甚至比律己更为难得。

人们总想同时干几件事,让其很难达到专一,同时便很难具备条件去掌握一门艺术。

(原因)

(2)第15题要求分析特蕾莎修女在爱的艺术实践中具备了哪些条件或要求,有的考生却答成需要有哪些条件。

如:

艺术实践要有一定的训练、专一是艺术实践中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掌握艺术需要耐心、对艺术的掌握要全力以赴等。

(3)第15题要求“简要分析”,有的考生却只答要点不分析。

如:

耐心、专人(心)、全力以赴。

(4)不“依据文意”作答。

如15题:

仁爱,无私,善良,热心,具有雷锋精神。

4、不会分点回答,答案没有条理。

如第15题:

特蕾莎修女她什么都没有却竭尽所能去帮助那些人,具备着她的坚持、专一和信仰。

她用真诚的心,认真的服务态度坚持社会正义和世界的和平。

这就告诉我们只要坚持当初那个态度那个心,总有一天会跨越困难,得到你所需要你所想学的东西。

5、不会扣题作答,不知所云。

第14题要求解释“我们的文化总是引向一种见异思迁和朝三暮四的生活方式”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应扣住问题回答为:

这句话的含义是我们的文化让人贪多,贪婪;我们的文化让人不专一;我们的文化让人不能静心(敏感烦躁)。

但有的考生不管题目,随意作答。

如:

现代的工业文明促使我们用更短的时间,去做更多的事,使我们失去了专一的心,无法一心一意沉浸在爱的艺术上。

6、语句不通,书写潦草。

如15题:

耐心加全力以赴的为和平开辟新航路。

(四)备考启示

通过评卷反思,我们感到,剩下的一个月时间,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备考须从细节入手,尽量减少失误,为语文高考增分。

1、读文要细。

(1)抓关键词句;

(2)抓标点符号。

2、审清题意。

(1)明答题方向;

(2)明答题方法。

3、答题准确。

(1)问什么,答什么;

(2)分点答题;(3)扣题作答。

(4)书写工整,语句通顺句。

细节决定成功!

(光明新区高级中学曾庆甫供稿)

二、2014深二模文言文阅卷情况分析

(一)本次翻译考查难度适中

(1)句中虚词“若”的解释为“如果”、“假如”。

这并不是难点,大部分同学能准确译出,少部分同学漏译。

“备尽”的理解但较五花八门,“备尽”即“全力竭尽”之意,而少量同学将“备”解释为“刘备”,在句意上则解释为“像刘备那样忠诚正直”,属于主观臆断,不合上下语境,故而闹了笑话。

“忠直”二字解释为“忠诚正直”,古文双音节词比较少,直接意为“忠直”不得分。

要注意教会学生把古文中单音词变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学会组词。

句中的得分点为“放逸”与“忠正”,“放逸”译为“放纵逸乐”,学生理解为“放肆享乐”亦可,理解为“放荡”“放浪”则有些过了。

本句难点在于“群小”和“忠正”是对应的,“群小”为小人,那么“忠正”则是形容词作名词,译为忠诚正直的人。

要教会学生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

(2)反面事例在全文中有4个:

隋炀帝奢而亡国;陈万福贪取家麸;权万纪欲采矿聚财;汉恒、灵好利贱义。

本题大部分学生能得到满分。

失分原因有一下几种情况:

一是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概况,但是仍有学生是用引用原文。

二是少量同学答成了本文举例的方式,如“明珠之喻”“道理论证”。

还有甚者自己从历史中举例,如魏忠贤、和珅等贪官事例。

无视题目中“从文中找”的要求。

(二)二模之后文言文备考建议

(1)依据考试说明,回归文本,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要扎扎实实抓好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的部分内容如《必修2》、《必修4》、《必修5》、还有《唐宋散文选读》等内容的复习,对教材中出现的任何知识点和能力点都不能轻易放过。

扎扎实实抓好文言文复习。

复习时要回归课本,重点课文如《师说》、《鸿门宴》、《赤壁赋》等,结合文意,掌握文言实词的用法,落实文言十八个虚词的用法,然后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注意重点实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和文言特殊句式的归纳总结。

(2)文言文阅读,一分也不能放过。

掌握文言传记文的阅读方法,学会从人物入手分析的观点、态度,掌握文言传记文基本写作思路。

一读,划出难字,疏通文意。

二读,理解全文,了解全文写了什么人,写了多少事,说明了什么性格、什么思想、什么精神。

答实词、虚词,注意联系课文已学的字词,注意词语的古今异义(古——单音解析,今——双音解析),并将选项的解析套入原文,检验解析是否正确。

答最后一题必须联系原文,逐句逐句翻译、对比分析,选出正确的答案。

翻译题采用直译(逐字逐句解析的方法),保持原句的句式,做到信、达、雅。

文言文翻译16字箴言: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文从字顺,字字落实。

”(二外麻月兴供稿)

三、深二模诗歌、默写题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一)古诗鉴赏

【参考答案】

(1)曹雪芹笔下的这个人物是一个虽身处落魄之境(“身处逆境”“贫困潦倒”“不被重用”)、但有才干、有抱负(“有野心”“名利之心极重”“对现实处境的不甘心”“不甘久居人下”“野心勃勃”)的读书人形象。

[改变一下说法:

这首诗的主旨是表现了一个穷书生的形象,表达了他虽身处落魄之境但有才干、有抱负,因而不满现状,渴望成名(或“出人头地”等相关意思)的思想]

答出“有抱负”或相关意思得2分;答出“有才干”“落魄”中的一点得1分。

(2)托物言志。

借万众仰看一轮明月来暗寓自己对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渴望之情。

烘托,以“人间万姓仰头看”烘托出十五圆月的皎洁、美丽。

描写,通过“仰头看”这一特定动作,写出了

“圆月”

对百姓的吸引力。

比拟,将月亮从地平线缓缓升起这一自然现象比拟为地平线将月亮“捧”出,形象描绘出一轮圆月冉冉而升的静美之态。

借代,以“万姓”借代万民,诙谐,俏皮。

(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也可以得分。

评分要点:

答出手法1分,简要分析1分。

答出其中2种即可得满分。

【对答案要点与评分要求的具体明确的说明】

通过QQ大家讨论,然后整合大家讨论的意见,得出如下说明(受到改卷老师们的普遍认同)

(1)答案要点:

这首诗的主旨是表现了一个穷书生的形象,表达了他虽身处落魄之境但有才干、有抱负,因而不满现状,渴望成名(或“出人头地”等相关意思)的思想。

[或说:

通过一个穷书生的形象,表达了……思想;或说诗歌通过咏月寓怀,表达了一个穷书生……的思想(或愿望)]

评分标准:

(……形象是一个过渡句,重点在于“……思想”)

答出“有抱负”、“有才干”或相关意思得2分;答出

“落魄”、“不满”、“渴望”或相关意思得1分。

]

(2)答案要点:

托物言志。

借万众仰看一轮明月来暗寓自己对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渴望之情。

[也可说“象征……”,也可说“比喻……”,但没有说“托物言志”更好,更准确,关键要看对诗意的分析;若说“借物抒情”也可以,但也是没有说“托物言志”好,因为“志”重在某种思想、愿望,而“情”则重在于内心的情感,表达的意图略有不同。

]

烘托,以“人间万姓仰头看”烘托出十五圆月的皎洁、美丽,受人景仰。

细节描写,通过“仰头看”这一特定动作,写出了

“圆月”对百姓的吸引力。

比拟,将月亮从地平线缓缓升起这一自然现象比拟为地平线将月亮“捧”出,形象描绘出一轮圆月冉冉而升的静美之态。

[也可说“拟人……”当然,说“比拟”更为合理一些,因为“捧”这个动作,人能发出,其他动物也可能会发出,所以,直接说“拟人”其涵盖就小了]

借代,以“一轮”代月亮,形象生动;以“万姓”借代万民,诙谐,俏皮。

对比……,天上句与人间句有对比的意味。

天上的一轮明月却令世间众人仰头而望,可见月亮之高,世人的渴求之盛。

夸张……,“才捧出”便“仰头看”,有点超前夸张的味道;满月“才”显出,众人便“仰头看”,写出人们是多么渴盼见到高而明亮的满月的心情。

评分要点:

答出手法1分,简要分析1分。

答出其中2种即可得满分。

其中第两点,少堂先生认为不能得满分;若要尊重这个意见,防止答案太泛化,我看,在判表达技巧时,同时要看相对应的分析,若能如上分析,得满分似乎也未尝不可。

技巧的说法,可放宽一点,关键看其对于诗句的分析,要对应地分析出其表现的内容与作用。

【学生答题情况及原因推究】

平均得分:

10

(1)含零—1.27/不含零—1.72;10

(2)含零—1.73/不含零—2.13

与一模比较:

基本持平,一模两小题合起来得分是3.8;本次3.85。

错答类型及可能的原因:

第10

(1),仍有同学回答是表达思乡之情,显然,不顾题干说明,只凭平时积累的经验。

第10

(2),无谓遗漏答案要点,如“哪些表达技巧”,至少要答出两种,但有些同学只答出了一种,所以,最多得分也就一半的分数2分;技巧概念说得不准,如有的说到对偶、排比;分析不扣诗句意思,如说到“借代”,但分析说“这里以月亮来代自己,希望自己能像圆月一样,受众人关注”;还有写错关键字的情况,如把“拟人”的“拟”字,写成“似”字。

对于诗歌的表达技巧,学生对其类型与特征还太有把握,或者在答题选择概念时没有一定的思维层次;对于审题与答题都有些随意,或者因为太在意而出现了混乱;另有“套答”与投机的倾向。

【复习建议】

第一,再清点一下关于诗歌鉴赏的一些知识与用语;

第二,对于一些题干的说法进行变化,让学生注意审题;

第三,好好引导学生读懂诗歌,学会既整体把握,又具体认知,依题作答,依点作答。

(二)默写

【学生答题情况】

平均分,3.93分

与市一模比较,市一模是4.8分,高出0.87分。

本次所选的语句,有些字非常容易错。

出错情况:

第一,背不出来;

第二,写错别字,这是最主要的问题,如有的考生写出了六句,但每一句都有一个错别字,可惜最后只能得零分;

第三,字迹笔画不清楚。

以下是学生写错字(见加点的字):

俯查品类之盛足以及视听之娱

鼎称玉石弃掷迤逦

其叶沃若吁嗟鸠兮

飞湍瀑流争喧辉砯崖转石万壑雷(砯,右半边少了一点,或写成“冰”字)

【复习建议】

还是建议指导学生理解性的背诵,让学生互相提醒难写、会错的字词句,教师不要包办代替,一定要让学生动脑动手。

(宝安中学程国生供稿)

四、语言表达题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及下一步复习建议

(一)第22题答题情况

(1)下定义:

均分——含零分1.3分、去零分1.68分。

定义格式不对。

定义的特征要高度概括,种、属概念要分清,用一个句子来表达。

不是单句,下定义中间有句号,有关联词。

下定义的对象为“墓志铭”而非“三行墓志铭”。

关键信息漏掉或非关键信息没筛去。

(筛选能力不足)

(2)写三行墓志铭:

均分——含零分2.07分、去零分2.33分。

要求三行,很多学生写成了三行以上或一行

没有仿照例子用斜线标志行,而用逗号,结果变成了一段话。

(但没单独扣分)

题干中要求“写给自己或某一位逝去的名人”,而学生没认真审题,写给某个群体,如教师,还有的写给祖国。

更多的写给死去的亲人,严格说是不可以的,不合题目限定。

有的写给活着的名人,如袁隆平。

内涵不足。

很多人只是把一句话分行,如,我/从此/走了

不是写三行,有的写成了四行甚至更多。

(二)第23题答题情况:

均分——含零分3.87分、去零分4.07分。

(1)命名:

基本不丢分,虚实兼有。

(2)基本保证了运用修辞,但有的内容的没从精神层面着眼,有的写成了环保问题,偏离过,因此失分。

(3)对“描述”一词理解不到位,导致很多学生空谈画的寓意。

语言太过直白,没写出精神内涵的意味。

(4)有的字数不足。

(三)“语言运用”下一步复习建议:

(1)狠抓基础知识。

规律性非常强的知识点,要再温习相关内容。

如此次考查的“下定义”,本是很基本的、格式性很强的一种考查方式,没想到会均分1.3分--1.68分。

说明很多基本的要求学生复习过有忘记了。

最后40天要重新来过一遍,强化基本知识内容,可得分不要丢。

(2)过认真审题关。

几道题目的要求都很详细,但学生没认真审题,“三行墓志铭”写成“墓志铭”,基本的分数没拿到,很遗憾。

后阶段可以让学生多看题,先让学生审题,分析有几个关键点,再直接看答案,对应答案反思自己的审题欠缺之处,引起重视。

(3)回头看旧题。

整理做过的试卷,对照修改之处,注意容易出错的点,反思自己思维盲点,吸取教训,避免出错。

(沙头角中学鄢秀锦供稿)

五、深圳二模选考题答题情况分析

(一)得分情况

题号

含零均分

不含零均分

16

2.44

2.51

17

2.56

2.63

18

3.11

3.16

19

2.51

2.56

20

2.16

2.45

21

3.57

3.68

(二)答题情况及对策

16.小说标题“起身的饺子落身的面”在文中有几层含义?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分)

答案要点:

(1)词语含义:

一是指物质层面的饺子和面;二是指当地的一种风俗;三是指蕴含家人的爱与深情(与责任)的载体。

每个要点得1分;意思相近即可。

(2)结构作用:

情节发展的线索。

1分。

(评卷时删掉了结构作用,只要求答出词语作用,三点满分,两点三分,一点一分。

评分要点:

每个要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得满分。

答题情况:

要点遗漏。

普遍答出两点,整体大体情况不错。

17.在小说中不厌其烦地多次写到母亲做饭时的配料,如蛋花、小葱、木耳等等,其用意何在?

倒数第三段写母亲闻到了蛋花、小葱、木耳、虾仁的香味,其用意又何在?

(5分)

答案要点:

(1)四次写到母亲做饭时的配料,既写出了母亲做饭手艺高超(1分),又写出了母亲做饭时的用心、精心(1分),体现出母亲对家人(丈夫、儿子)的爱(1分)。

(2)写母亲外出归来闻到“落身的面”的香味的情节,意在突出家人间互相传递的温暖和爱意,使小说的主题得以升华。

(2分)

答题情况:

要点遗漏。

“母亲做饭手艺高超(1分)”答出的同学较少。

18.文中划波浪线的两个句子中的“幸福和忧伤”、“恐惧并且向往”,能否改成“忧伤和幸福”、“向往并且恐惧”?

为什么?

(6分)

答案要点:

不能改换。

(1分)

具体分析:

“幸福和忧伤”:

“幸福”指父亲和我在离家、回家的生活中因这一风俗而享受母亲浓浓的爱。

“忧伤”是指在清贫而又充满母爱的生活中长大的我,到城里找工作不如意,并且辜负母爱。

(2分)“恐惧并且向往”:

“恐惧”是害怕城市顽固地再拒绝我(城市不近人情)。

“向往”指强烈渴望在城里找一份好工作,改变命运。

(1分)

二者在表达情感的逻辑关系方面不能颠倒(忧伤是主旋律,向往城里的生活是改变命运的追求。

放在后面是强调。

因为忧伤所以追求)。

(1分)

评分要点:

表明态度1分,具体分析这些词语的含义3分,分析这些词语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1分。

意思接近即可。

答题情况:

回答不具体,不能联系文本分析作答。

19.请概括这篇访谈中梁鸿的主要观点。

(4分)

答案要点:

每一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

今天的“乡愁”,更多的是寻找一种传统。

保持自性要有敬畏感和隐约的恐惧感。

消除乡愁的恐惧感需要定力和反省能力。

找回我们的故乡就是找回自己的自我、民族的自我。

评分要点:

答对1个点得1分,答对4个点得满分4分。

大意对即可。

答题情况:

属于六道题中回答最好的一道。

三分居多。

20.这篇访谈在提问方面运用了哪些技巧?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分)

答案要点:

访谈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通常取决于提问的质量。

本文提问的质量很高,主要运用以下几点技巧:

直切主题,直接发问。

(直问)紧接上文,用提示性的话语引导采访对象将谈话内容深入一层。

(追问)适时地应和、总结,自然延续话题。

及时调节控制话题,引导访谈过程,使访谈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进行下去。

答题情况:

答非所问,有答修辞手法、论证方法、说明方法等不一而足。

重视文本特点,强化相关文本的专业知识,如问的技巧等。

21.请具体说明这篇访谈中的“故乡”有几层含义,并谈谈你对“乡愁是一种隐约的恐惧感”这句话的理解。

(6分)

答案及评分要点:

(1)A现实中的故乡(或地理意义上的故乡);(1分)。

B一种虚拟的故乡(文化、精神或心理上的故乡)。

(2分)

(2)

要点:

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传统的根基没有了,你不属于任何一个地方(无论是地理意义上的故乡还是心理意义上的故乡都失去了)。

(3分)

答题情况:

尚好。

多数同学能理解实虚两层意义。

(市实验学校樊春喜供稿)

六、2014深二模作文阅卷分析及后阶段复习建议

(一)总体阅卷情况及让人满意的方面:

此次深二模作文即如陈妙云教授所说的“材料引……”作文,命题形式接近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

最后平均分要高于深一模,说明考生整体上对这种形式的作文把握得还不错。

作文内容范围设计为谈“游戏”,紧跟时代潮流,紧贴学生现实生活,使得学生有话说,体现了此作文写作要求的时代性和开放性。

此作文材料内容学生人人熟悉,因此,在作文中,学生较好地体现了的思维的深度、广度和表达的层次性。

尤其是,作文题给出四个看问题的坐标系,后面用省略号以暗示,并且点明“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鼓励学生用新的坐标系来看问题。

这样,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发挥空间。

改卷中发现的让人满意的方面:

1.审题方面相对比较准。

由于作文材料及要求语指向性非常明确,本次作文跑题偏题很少,一般考生都能在“材料内容及含义”内作文,通过材料引出并展开他们对“游戏”及“游戏产业”的看法。

一般只要在800字以上的完篇作文,至少可以拿到42分。

2.从作文的内容来看,不少考生的思维还是比较活跃的,这种比较活跃的思维源于深圳学生平时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

多数学生能有明确的观点意识,能都围绕自己的观点行文。

3.从表达与文体方面来看,多数学生有清晰的文体意识,写出来的文章文体特征还是很明显,出现“四不像”的作文不多,论述类的文章还是占了绝大多数,也有为数不多的记叙类佳作,真正做到了“文艺”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4.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写满800字,字迹较工整。

(二)本次阅卷发现的问题:

1.不少文章思想模糊,思维的浅表化

学生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时,常常没有思想的高度,多从自己的喜好出发,体现出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模糊或混乱,思维的浅表化。

在阅卷中发现,文章常表现这样的思想:

如:

“网络游戏的发达就是社会前进的标志,美国、日韩等发达国家网游兴隆,因此,我们也要大力发展游戏”。

“游戏产业很赚钱,因此,要鼓励人们投身“游戏”。

“游戏很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