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国学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73579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国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三年级国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三年级国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三年级国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三年级国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三年级国学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三年级国学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三年级国学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三年级国学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三年级国学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三年级国学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三年级国学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三年级国学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三年级国学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国学教案.docx

《三年级国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国学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国学教案.docx

三年级国学教案

三年级国学教案

1、人之初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

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

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具准备:

三字经有关材料

教学过程:

1、导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

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

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

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2、诵读新句子: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

1、人之初,性本善:

“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

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

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教师小结:

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

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

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2、性相近,习相远。

“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

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

“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这句地意思是:

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4、讲解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

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

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

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四、复习

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五、总结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善还是恶,我们都有完全一样的开始。

后天的生活环境,每个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专心程度,使我们渐渐差别越来越大。

有人经过努力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人,也有人编成了大家都不喜欢的人。

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应该从现在开始,专心学习,和善良的好的人交朋友,听父母的话。

2、子不学

教学目标:

1、.介绍三字经。

2、.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

3、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教学重点:

.

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

教学难点:

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1、回顾三字经前四句内容,提问的方式。

1)上节课大家印象最深的人物?

学生回答:

曹操、孟子等

2)上节课大家学习到了什么?

学生回到:

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二、讲解课文内容。

1、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

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

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2)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

3)小结:

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

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2、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这两句的故事很可能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如果是这样,就请一个同学上前面讲,其他人补充。

[爱的鼓励]

3、小结;深讲黄香和孔融两个故事,道出“孝悌”的原因。

我们如何去感恩?

黄香和孔融都是后来成为大官的人,可是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们成为大官,而是他们儿时的这些故事。

这是因为“感恩”自古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使我们最先要做到的。

4、三、总结。

3、昔仲尼

教学目标:

1、熟读三字经。

2、了解三字经中的名人事迹。

3、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

熟读三字经。

教学难点:

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前面所学内容。

2、学习新课

1、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你知道,这些句子里都讲了写谁的故事吗?

告诉你吧,古时候的圣人孔子不但勤奋好学,还能不耻下问,向神童项橐请教。

我们现在的学生,要以古代圣贤为榜样,勉励自己勤学。

汉代学者路温舒,曾经用蒲草编织成席,代替纸来抄写《尚书》;丞相公孙弘曾经用刀削去竹青,抄录《春秋》。

他俩贫穷而无书,但好学不倦,终于功成名就。

今天的读书人,书本易求易得,如果不好学,简直是贻误自己的前途。

2、彼既仕学且勤赵普在宋太祖时任中书令,他身居宰相高位,仍然勤奋读《论语》,我们这些还在念书的小学生,难道不该以此自勉吗?

3、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晋代人车胤幼年好学,因家中贫困,夜读无油点灯,便捉许多萤火虫用纱囊包好,悬在桌前取光读书。

孙康寒夜读书无油,便到庭前映雪光而读书。

二人不因贫困而废学,终成大名。

现在的学

4生多有父母资助读书,更应该刻苦勤奋。

汉代人朱买臣家庭贫困,但他不忘读书,上山砍柴时,边走边背诵书本。

隋代人李密少年好学,把未读完的《汉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牧边阅读。

两人勤劳而苦学,最后终成为有用之材。

三、总结。

4、师生

教学目标:

1、熟练朗读背诵课文。

2、知道学生要尊敬老师。

3、了解课文中的名人故事。

教学重点:

熟练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学生要尊敬老师。

教具准备:

幼学琼林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尊敬老师的?

二、学习新课。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冰是由水生成,但是比水还要寒冷;青色出于靛蓝,但是比靛蓝的颜色还要深。

学生称赞老师的教诲,可以比喻为如同坐在春风里沐浴一样;学生感谢老师的培育,可以比喻为如同仰面承受时雨的滋润一般。

3、学生讨论:

你们应该怎样尊敬老师吗?

四、总结。

5、花木

教学目标:

1、熟练朗读背诵古诗文。

2、了解各种花的花语。

教学重点:

熟练朗读古诗文。

教学难点:

了解各种花的花语。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植物在供给人类氧气、食物的同时,还是我们精神世界里的朋友。

让我们去了解生活中的花草吧!

2、教学新课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莲花被称为花中君子,海棠被看作化中神仙,牡丹国色天香,雍容华贵;梅花冰肌玉骨,傲然清奇。

兰花清香无比,菊花高雅不俗。

竹子被誉为有气节的君子,松树被比作傲然不媚的大臣。

萱草能使人忘记忧愁,屈轶草能分辨奸佞小人。

三、总结让我们去认识花草,做他们的朋友吧!

四、拓展你还知道那些花的名称?

到课外书或网上查一查,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

6、《三字经》

教学目标:

1、诵读《三字经》原文“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一段,理解其义,达到熟读成诵。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被世人称颂。

教学过程:

1、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

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

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

3、反馈:

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过渡:

对了,做人要善于宽容原谅别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请看——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指名读,正音。

⑶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

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质疑:

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说。

⑶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小结。

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

你是怎么读懂的呢?

总结学习方法:

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

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3、联系实际,畅谈体会1、谈话:

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或者是听到、看到别人宽容原谅别人的例子呢?

请说给大家听听。

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宽容原谅别人呢?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

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含有深刻道理的句子,谁还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句子或者是名言警句?

如得饶人处且饶人。

2、总结谈话:

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像这些增广贤文会教我们很多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

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多读多想,一定会让你的头脑更聪明,如果运用于写作上,那一定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布置作业:

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增广贤文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

 

7、《增广贤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方法:

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

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

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

3、反馈:

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过渡:

对了,做人要善于宽容原谅别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请看——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谈话:

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或者是听到、看到别人宽容原谅别人的例子呢?

请说给大家听听。

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宽容原谅别人呢?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交流收集到的材料:

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含有深刻道理的句子,谁还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句子或者是名言警句?

如得饶人处且饶人。

8、《弟子规》

教学目的:

让小朋友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重点;

有余力,则学文

复习内容:

上堂课的内容:

中国人、中国心,中国的礼节——鞠躬,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

教学方法:

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过程:

1、讲解题目:

《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原名:

训蒙文。

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

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

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2、老师念一句,小朋友重复一句。

也可老师念上句,小朋友念下句。

根据小朋友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

3、讲解内容:

弟子规——是(古代)小朋友必须要学习的内容。

古人云:

学有学业、退有居业。

弟子规就是教育小朋友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

比如:

孔子、孟子等。

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

可以做为准则的话。

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首:

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

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

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

代表顺从兄长。

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次:

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

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

谨:

谨慎。

做事要慎重小心。

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

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

做事还要讲诚信。

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

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

9、行习惯。

泛爱众——泛:

广泛。

不是指单纯的情爱。

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

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仁:

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

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

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

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

4、总结:

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

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

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

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

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

5、作业:

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

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板书设计《弟子规》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10、《弟子规》

教学目的:

通过圣贤的教诲,启发培养孩子的孝心,让他们知道怎么具体去做!

教学方法:

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

多媒体播放朗诵《弟子规》。

教师解释: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好:

喜欢恶:

厌恶父母亲喜欢你做的事情,你要尽量去做,不要敷衍了事,漫不经心。

力:

是尽我们的力量。

父母厌恶的事情,你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括你的一切坏习惯。

做什么事情之前先想想父母知道了会不会高兴我去做?

用心体会父母对我们的教育,要使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联系实际让学生想象。

请小朋友自己来讲家长喜欢自己做什么?

同时老师也要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如何?

如不正确的老师要帮助指正。

三、讲解: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古人说: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可见古人对父母的孝心,入微入髓。

我们的身体是父母给的,我们不敢随便毁伤,即使是手臂上划一个口,父母都会担心的,何况大病父母会难过伤心的。

现在社会有很多人,一遇到不顺心的麻烦事,就要自杀,跳楼。

没有替父母双亲想一想,含辛茹苦把我们培养大,还没有报答父母,就要去死。

父母会怎么样呢?

身体有伤,只是让亲人为你担忧。

可是你做出了不道德的事情,你的父母会跟着你蒙受耻辱。

那你更是不孝的子孙。

你要想到;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对得起生养我们的父母,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抚养大,我们虽不能给他们更多的物资享受,可我们也不能让他们为我们伤心,为我们难过。

为我们而感到羞愧!

四、针对班级丢钱的事重点教育。

五、朗读课文。

请小朋友打开书,进行指读训练。

从总序复习到这堂课的内容,每天争取边读边认,天长日久不但会背诵,而且也会认字。

个别的字老师也可以写一写,加深印象。

六、小结:

回家询问自己的父母,希望自己做什么?

不喜欢自己做什么?

自己家的家教是什么?

父母希望你长大做什么?

11、《随园诗话》

教学目标:

1、学生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

2、学生通过诵读、记背,读熟品味出道理,变成自己的东西。

3、学生深刻了解文章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背诵这首诗是重点,难点是能够理解诗的意思,并翻译出译文。

突破措施:

通过配乐的经典回放,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方法:

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过程:

1、启发导入

多媒体播放:

随园诗话让学生反复听几遍后,开始朗读,可以分角色朗读。

2、出示译文让学生理解后开始背诵。

3、作者简介

4、教学反馈学生集体背诵,小组比赛。

板书设计:

随园诗话蚕食桑,而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也,非花也。

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着生疾瘤。

 

12、《王戎识李》

教学目的:

让学生学会思考,不盲从,学会观察,理性的判断事情。

教学方法:

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古文王戎识李。

多媒体播送。

教师点拨,请同学们交流。

2、学生自读,教师讲解。

1)诸:

众,许多的意思。

2)尝:

曾经的意思。

3)折:

压弯的意思。

4)竞走:

争先恐后地朝前跑去。

5)人:

过路人。

6)之:

代词,指王戎。

7)信然:

果然如此的意思。

三、理清文章文中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记叙了小儿王戎识李的故事,表现了他遇事不盲从,有独立思考的精神。

四、教师小结我们应该学习王戎什么?

 

13、格言警句

教学目的

理解格言警句的意思并能熟读背诵

教学方法:

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格言就是含有劝告意义的话;警句是语言简练而含义深刻的句子。

以上都是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

2.教师范读格言警句,请学生认真听。

3.领学生读格言警句

4.师生共同讨论格言警句意义重点解释:

徒伤悲、精于勤、荒于嬉、光阴,不可轻。

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6.检查背诵

7.拓展训练:

A搜集你喜欢的一两条格言警句,和大家一起分享。

B把你喜欢的格言警句制作成一张自己喜欢的书签。

 

Welcome!

!

!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