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与设备处工作思路.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80622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14 大小:6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研与设备处工作思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科研与设备处工作思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科研与设备处工作思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科研与设备处工作思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科研与设备处工作思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科研与设备处工作思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4页
科研与设备处工作思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4页
科研与设备处工作思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4页
科研与设备处工作思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4页
科研与设备处工作思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4页
科研与设备处工作思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4页
科研与设备处工作思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4页
科研与设备处工作思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4页
科研与设备处工作思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4页
科研与设备处工作思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4页
科研与设备处工作思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4页
科研与设备处工作思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4页
科研与设备处工作思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4页
科研与设备处工作思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4页
科研与设备处工作思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研与设备处工作思路.docx

《科研与设备处工作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研与设备处工作思路.docx(1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研与设备处工作思路.docx

科研与设备处工作思路

前言

2003年对我们国家、我们学校、我们处、对我们大家来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

对于我们处来说,上半年在取得抗击“非典”伟大胜利的同时,采取多种灵活方式为弥补所造成的损失大家做了许多的努力;下半年在胜利完成组织校庆50周年活动-百名海外学子学术论坛会议及其它工作的同时,采取多种得力措施挽回了“非典”所造成的影响,科研与设备管理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有一些还取得了新的突破,科研项目、经费结构更趋合理,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加强。

●全年共承担各类项目676项。

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国家“973”及预研、“863”、“十五”科技攻关等国家级高层次项目,省部委及三大油公司项目和企业委托横向项目。

学校全年到位科研经费1.2681亿元人民币。

●全年共计新签订333个项目合同,其中纵向126项,横向207项。

包括国家层面上落实项目11项,含国家攻关4项,973项目2项,863项目5项;省部级层面上落实新项目58项,其中集团公司17项,股份公司28项,中石化12项,北京市项目1项;基金项目共计新批准4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项(含重大项目4项),博士点基金2项,教育部留学回国启动基金2项,教育部重大项目1项,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项,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14项,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A类1项,B类1项;企业委托横向项共计签订合同280项,其中我校作为技术出让方的为207项,合同金额突破7000万,技术受让方项目73项。

●全年共完成(归档)各类科研项目121项。

●全年通过十个报奖渠道,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15项。

包括北京市科学技术奖4项(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奖3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石油化工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冶金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二等奖2项,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同时,推荐2004年国家奖3项。

●化工学院胡玉峰副教授获孙越崎科技基金会颁发的优秀青年奖1项。

●获得国内专利受理15项,其中发明10项,占总量的66.7%,我校已经连续3年保持发明受理量所占比例的优势;获得授权25项,其中发明10项。

●今年检索到2002年我校统计源收录论文501篇,三大检索被收录116篇,其中SCIE(拓展版)42篇,EI67篇,ISTP7篇。

●基本完成国家重质油实验室评估硬件准备工作:

完成了计算平台、分析平台及中试平台的组建工作,完成了实验室粉刷、装修、实验家具、办公家具的更新等项工作,为迎接评估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学科实验室平台建设开始启动:

新材料实验室成立,开创了我校跨院系建立实验平台的先例,此举措将“十五”投资方向及未来学校科研实验室的建设提供借鉴,可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促进学科的交叉。

科研与设备管理工作比较繁杂,工作涉及的方面也较多,可能很难总结全面,如有不到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广大科研人员批评指正!

一、拓宽项目立项渠道调整科研项目、经费结构

一)组织申报各类项目

(一)国家层面

1、973项目2项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6项,含1项杰出青年基金

3、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项

4、基金委创新群体1项

5、国家软科学项目1项

(二)教育部

1、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10项

2、教育部霍英东基金:

基金项目2项,奖1项

3、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8项

4、教育部重大项目1项

5、教育部重点项目2项

6、2004年973重要支持方向建议:

3项

(三)北京市

1、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12项

2、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A类2项,B类8项(限报8项)

3、北京市科委项目:

1项

(四)集团公司

1、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

60项

2、集团公司重点实验室项目:

19项

(五)股份公司

1、组织申报2004年股份公司炼油技术中心项目14项

2、配合石工学院组织管道板块2003年立项工作

(六)中石化

申报中石化基础研究项目4项

二)落实项目立项

2003年度共计落实333个新项目。

其中纵向126项,横向207项。

从国家层面上来说,共计落实项目11项,其中包括国家攻关4项,973项目2项,863项目5项;

从省部级层面上统计,共计落实新项目58项,其中集团公司17项,股份公司28项,中石化12项,北京市项目1项;

从基金项目统计,共计新批准项目4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项(含重大项目4项),博士点基金2项,教育部留学回国启动基金2项,教育部重大项目1项,优秀去年教师资助计划1项,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14项,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A类1项,B类1项。

从横向项目统计,共计签订横向技术合同280项,其中我校作为技术出让方的为207项,合同金额突破7000万,技术受让方项目73项。

二、加强项目跟踪过程管理提高科研成果水平

加强项目的过程管理,提高我校科研项目的完成质量一直是贯穿我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点。

为此,严格执行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既配合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同时也有目的有计划的对一些项目进行了阶段或年度检查,为这些项目高质量的执行和完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3年度,全校在研项目共计516项。

今年项目管理方面还克服了“非典”时期的影响,对年初制定的计划严格执行。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863项目进行检查:

计划对对7个项目进行检查,由于“非典”只对5个项目进行了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了问题。

2、风险基金项目预验收:

7月初根据股份公司的计划,校内对3个风险项目进行了预验收,对项目执行和汇报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纠正,12月中旬,这3个项目顺利通过了验收并取得了良好的评价。

3、开始对联合科研基地进行检查:

是本学期的工作重点之一,经过组织,目前已对江钻股份的钻头研究所(4月28日),中原井下研究所(4月29日),塔里木研究所(5月23日上午),长庆研究所(5月23日下午)四个基地进行了检查工作。

4、中创基金的管理工作:

中创基金的工作有一定的连续性,3月份对所有在研项目进行了书面材料的检查,6月对所有在研项目进行了年度检查汇报,10月底对应完成项目进行了预验收,11月份对今年完成的13个项目组织了验收,可以说我校对中创基金的管理工作是比较到位的。

5、炼化项目方面管理工作:

6月份组织股份炼油化工板块上半年32项项目阶段汇报材料上报,审核炼化完成项目材料16项,组织2000年以前应完成的26项中石化项目清理,现在已经有部分项目提交了材料,12月组织炼油化工板块全年工作汇报材料36项上报。

今年对炼化项目的管理逐步理顺。

6、其他项目的年度汇报及结题工作:

如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总校基金等项目的结题材料的审核及上报。

7、探重点实验室技术开发项目的检查工作:

配合集团公司的要求。

8、组织项目验收:

包括物探重点实验室项目及炼化项目。

9、受上级主管部门委托,组织项目验收

组织由我校承担的12项集团公司中青年科技创新基金项目验收。

三、注重成果包装提高报奖质量

国家奖多年没有突破,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今年成果管理方面主要在申报各类科技奖励工作,尤其是重点放在国家奖的突破上,同时积极组织我校成果申报北京市、教育部、中石化协会、中石油、中石化和各个科技专业领域的基金类、社会类奖项,把成果的鉴定验收作为我们的切入点,将报奖、遴选工作顺利纳入项目后期管理。

针对2003年的报奖背景,首先根据成果特色拟订报奖方向,然后有意识地申请上级主管单位,出面负责组织成果的鉴定和验收。

争取业内专家同行对我校成果的认可和了解。

并在报奖工作前期,邀请曾经参加评奖的专家评委和领导到我校,召开报奖的专题研讨会和北京市一等奖的多媒体预答辩会,为我校的申报工作现场指导,收效显著。

全年协助组织了北京市科委的成果鉴定会1次;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的成果鉴定会2次,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评估中心鉴定会1次。

2003年我校通过十个报奖渠道,共荣获国家科技二等奖1项和省部级各类奖励16项,获得一等奖6项,获得二等奖8项,获得三等奖2项,基金类奖1项。

今年获得的一等奖项目数占到获奖总数的43%,为明年国家奖的申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由石油大学(北京)和CNPC物探局共同完成的“中国复杂油气地球物理勘探理论与技术”获国家科技部颁发的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这是我校进入“十五”以来首次以“第一完成人”的身份获得的国家级科技奖励。

2、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6项:

其中

1)由北京市政府颁发的“200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中,我校有4项成果获奖,达到我校历年在北京市层面上获奖的最好水平。

这些成果是:

资信学院的“油气勘探和储层预测新技术”以及化工学院的“管输油FCC装置VQS技术开发与工业应用”分别荣获2个一等奖;资信学院的“测井数据处理、解释应用软件集成”以及“柴达木盆地地层及沉积储层技术”分别获得2个三等奖。

2)由教育部颁发的“2003年度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奖”中,我校有3项成果获奖。

其中机电学院的“模糊断裂力学理论研究”、资信学院的“中国寒武纪和奥陶纪岩相古地理研究及编图”等2项成果获:

自然科学二等奖,资信学院的“柴达木盆地油气地质基础研究及资源评价”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

3)在中石化协会方面,我校化工学院重质油实验室申报的“催化裂化反应系统新型集成技术开发及应用”获得“中国石油化工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4)由我校机电学院和中国船级社共同完成的“冰区海上结构物疲劳与断裂的可靠性理论及应用”获得“中国机械工业协会科技奖”二等奖。

5)由天津钢管厂与我校石工学院共同完成的“新型高抗挤套管与复合管柱技术”,同时获得“2003年度中国冶金工业科技一等奖”和“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6)由中海石油深圳分公司、我校石工学院、菲利普斯公司共同完成的“南海西江边际油田大位移井开发技术”同时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和“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7)由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和我校资信学院共同完成的“塔里木盆地深井复杂条件随钻波谱录井方法研究与应用”、“库车坳陷岩构造研究及油气勘探”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8)在基金类、社会类奖项上,化工学部的胡玉峰副教授获孙越崎科技基金会颁发的优秀青年奖。

四、侧重专利族培养促成国际专利的突破

今年的专利工作以去年的申请数量和规模为基础,注重申请的质量和水平,工作重点在于侧重专利族的培养,一方面,以专利族的形势“跑马圈地”,扩大我校知识产权的“势力范围”。

另一方面,是为申请国际专利、申报“中国专利奖”打下良好的基础。

今年7月-11月份,我们组织了我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国际专利申报,这是我校的首次国际专利申请。

经过3个月的中国专利检索和欧洲专利局的专利检索,对检索文献的科技含量进行对比,对国际专利申请的风险性进行分析,全面考虑了保护范围和经济承受能力后,决定:

该申请以在先的中国专利申请“以复合离子液体为催化剂制备烷基化油剂的方法”为蓝本,先申请中国的优先权,再按照各国的国内法律规定进行文件修改和翻译,然后分别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法国知识产权局和日本特许厅等3个国家的知识产权机构提出了发明专利的申请,目前,这3项国际申请已经顺利通过国际阶段审查,并分别进入了3个国家的国内审查程序。

2003年我校获得国内专利受理15项,其中发明11项,占总量的66.7%,我校已经连续3年保持发明受理量所占比例的优势。

今年获得授权25项,其中发明10项。

五、加强科研统计,保证基础数据的权威性

科研统计工作作为成果管理的重要环节,既是科研管理的起点又是终点。

需要有大量的繁琐的工作,才能产生丰富的详实的数据。

今年我们在科研论文、成果登记、科研统计和数据库维护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并对网上科研成果数据及时更新,更新内容包括归档项目95项,三大检索论文01年103篇,02年116篇,获奖项目15项,另外02年论著上网677篇。

在论文管理方面,我们总结、比较我校历年来科研人员发表论文的情况,继续采取论文多产作者排行榜上网,检索系统期刊源上网,科研论文发表数量与个人职称评定严格挂钩,以及对于各个院系三大检索系统论文、图书出版的数据进行网上公布等多种做法,整理信息所《统计与分析》论文数据,网上公布,其中期刊目录与参考信息共计30余条,涉及具体期刊信息约1200条,以促进我校科研论文的发表,提高我校在国际三大检索系统上的论文收录量。

为了及时查找漏检的论文,我们从清华大学检索了我校2000年、2001年SCI网络版与EI网络版收录论文数据,进行整理比较。

今年检索到2002年我校统计源收录论文501篇,三大检索被收录116篇,其中SCIE(拓展版)42篇,EI67篇,ISTP7篇。

在成果归档方面,截止2003年12月22日归档项目总计121项:

01年7项,02年46项,03年68项,并完成了CNPC成果登记8项。

六、抓住机遇加强科研基地建设

一)迎接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准备工作

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准备工作是我们今年的重点工作,我们从年初以来,一直不敢懈怠,投入全部精力抓好这项工作,主要包括:

1、向教育部、科技部行文申请重质油实验室更改名称及研究方向;

2、召开重质油实验室评估工作研讨会,分析实验室的现状,商量评估的应对策略及实验室人员的调整;

3、召开重质油实验室预评估讨论会,成立评估领导小组,积极协助申请实验室改造经费,从组织上、财力上对评估提供保障;

4、负责重质油实验室的改造工程,在短短的2个月期间完成了以下五期工程,主要工程包括拆墙改水、电、暖气及五、六层的厕所;实验室装修、粉刷;实验台设计、安装;办公家具购买、安装;园区中试基地厂房、实验框架招标、彩钢板封闭、外墙粉刷、实验台办公家具安装等。

工程均经过招标或竞价,我们负责与中标单位协商施工方案,负责施工过程监督、施工单位与实验室及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施工后的验收等工作;

5、提供设备采购保障,优先启动与重质油实验室相关的“十五”“211”工程,简化手续,加强与“211”办公室及财务处的协调工作,保证重质油实验室一切仪器设备采购工作快速、顺利进行。

目前,实验室改造工程已全部结束,实验室面貌已焕然一新,评估前的最后准备工作尚需我们继续努力,完成最后的冲刺。

二)“油气成藏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及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申报工作

探讨申报的方向与策略,并成立了申报筹备小组,随后又召集相关人员集思广益,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申报项目建议书进行反复修改,力求完整、准确的反应我校的实力;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申报工作,是“钻井”与“测井”两个学科的第二次握手,意义重大,我们召开了两次汇报会,研究了申报的名称、方向,确定了各方向的负责人,申报材料几经修改。

最后虽未经批准,但学科联手合作将会对科研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学科实验室平台建设

结合十五“211”工程的论证工作,进行校级实验室的整合工作。

校级实验室是我校科研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科发展的依托与基础,是学科进行科学研究的实验平台,是学校学科建设、投资的基本单元。

石油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的指导思想是“突出特色,凝练方向;强化目标,汇聚队伍;加强创新,注重基础;优化资源,构筑基地”。

为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大型仪器设备必须统一购置、管理和使用。

要保证购买受益面广、能够促进学科群科学整体研究水平提高的大型仪器设备,整合原有仪器设备,必须构筑公共实验平台。

学校优先支持具有先进的实验室管理体制、有利于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的整合过的实验室。

四)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搞好实验室定岗定编工作

为了加强实验室队伍的建设,科研与设备处积极与人事处合作,制定实验室人员编制、岗位设定、上岗条件、岗位职责、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新的政策。

新政策对国家、省部级、校级实验室的人员编制、岗位都作了明确规定,对实验室队伍进行政策上的倾斜,保证实验室队伍的责、权、利相符,促进实验室队伍建设。

同时,科研与设备处也将加强对实验室队伍的考核力度,保证政策落到实处。

材料实验室平台的论证工作就是我们实施平台建设的一个典型。

材料实验室是化工学院与机电学院联合构建的实验平台。

这项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各院系科研实验室的整合,构筑以二级学科甚至是一级学科为基础的公共实验平台,达到完善实验室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提高“十五”投资效益,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促进学科的交叉,从而提高我校科研的整体水平的目的。

七、以学科群建设为契机加强科研仪器设备管理

一)全面参与了“十五”“211”的论证、实施工作

今年学校全面启动了“十五”“211”七个学科群、二个公共服务体系的论证、实施工作。

我们配合“211”办公室积极开展调研、论证、实验平台建设监督指导等项工作,积极推进“十五”“211”工作的全面展开。

其中的设备采购又是重头戏。

我们根据“211”办下达的任务书对“十五”“211”采购实行单独建帐,数据库管理,设计印刷了自筹经费认证单,保证自筹经费到帐。

执行中,根据“九五”“211”验收的经验教训,严格执行各项手续,以确保经费的合理使用。

二)设备的招标采购工作

为了贯彻设备购置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落实《石油大学(北京)2003年党风廉政建设主要任务分工》的政策,按照学校设备购买的有关规定,我们对今年大批量购买的教学设备、设备安装工程、“211”设备实行了招标采购。

共计17项,价值总共1112.94万,全部采用招标或竟价方式完成。

招标时邀请了财务、纪检、审计和用户等部门的人员组成招标小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际执行金额比计划金额节约了近141.13万元,用户也非常满意。

特别要指出的是化工学院的通风系统改造工程是我们今年完成的最复杂、辛苦、漫长的工程。

从去年冬天的设计开始,到现在工程基本结束,已整整一年。

由于化工学院管理不到位,这项工程从工程设计、图纸修改、内容核实,到投标单位遴选、工程招标、合同审核,工程监理及最后工程的验收,我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极大的努力,最后终于在年末验收完工了。

虽然在整个实施工程中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非典”也给工程进度造成了严重影响,以及基层单位对工程重视不够所带来的各种阻力,但我们还是克服了种种困难,化解了各方的矛盾,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这项工程学校计划投资160万元,实际执行116万元(招标完成),为学校节约经费44万元。

同时,由于这项工程的竣工,使化工学院的教学、科研的实验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

三)设备的请购与验收工作

设备的请购审批与验收建账虽是设备科的日常工作,但由于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新增的学生和教师使原有的仪器设备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科研工作需要,加之“十五211工程”的相继启动,使这两年新购进的仪器设备大增。

去年新购入的设备数量(台、件数)是前年的两倍,今年又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12%。

具体情况如下:

(1)近三年新增仪器设备情况:

2001年新增设备:

1299台

2002年新增设备:

2534台比上年增加95%

2003年新增设备:

2832台比上年增加12%

今年全年新增设备总值1986万元;目前全校在用设备:

16930台件;设备总值:

28040万元;

(2)完成请购审批手续1060份(其中:

科研565项、行政137项、专项288项、“211”70项);同比增加15%。

(3)审查签定购货合同166份;同比增加50%。

(4)完成一般设备实物验收约2832台件;参与进口设备及其它合同验收12次。

(5)办理进口设备通关手续15台(机电审、免税、准赠批件等);

四)配合实验室调整,完成仪器设备报废工作

今年上半年由于“非典”影响(校门封闭、电梯停运),使这项工作基本陷于停顿,除完成了少量实验室的报废仪器设备回收外,大部分工作都是在下半年进行和完成的。

到目前为止,我们共对约十多个单位进行了回收,回收报废设备约230台件。

同时在回收的过程中还进行了五次报废设备的变卖工作。

八、完善制度建设,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1、制定并完善现行科研管理政策,保障科研工作良好的发展势头

根据学校科研工作不断发展壮大及现行科研政策导向问题,积极推行三级管理制度,修改制定了《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几易其稿,未正式出台),进行各类科研实体(联合科研基地、创新群体)管理办法的研讨,提出临时科研人员、流动科研人员管理的建议等等。

2、规范有关技术市场的管理

有关技术市场的管理,因为涉及到财务税收政策,近年来逐步越来越重要。

由此也给项目管理带来的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实行了新的机打发票以后,矛盾就完全暴露出来。

这就要求我校的合同签订、登记、技术收入核定要完全正规化。

但是,从工作上来说,合同登记、收入核定的难度远远大于合同的审核、盖章。

因为此项工作涉及合同登记认定工作,我校有很多合同不能真正作为技术开发合同,合同返回时已经过了有效期限、每年还有三分之一的合同没有返回等;技术收入的核定同样涉及到这些问题,还有手续的繁杂、合同登记点的其他要求、与财务的配合、一些科研人员的不理解。

针对上述问题,积极与有关技术市场管理部门联系、磋商,基本明确了解决办法,并制定了相应的收费制度,为今后规范横向合作项目的管理打下了基础。

3、加强经费管理力度

除日常的经费认证、外拨外,加强了对经费使用的监控强度。

在项目检查中,加入了对本项目经费使用的审查一项,通过与财务对帐,及时发现问题并提醒负责人注意。

对重点实验室运行费的预算进行控制。

同时,对完成项目的归档与经费提成挂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加强科研成果归档管理,优选科研成果进行鉴定

按照成果归档流程,严抓成果归档工作,进一步理顺关系,使得今年的归档工作好于往年。

截止到12月25日,全年共归档成果121项。

开展了成果鉴定的组织工作,今年共参与组织鉴定会4次。

5、认真执行专利申请流程,提高知识产权管理的质量

今年,我们组织了我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国际专利申报,这是我校的首次国际专利申请。

经过3个月的中国专利检索和欧洲专利局的专利检索,对检索文献的科技含量进行对比,对国际专利申请的风险性进行分析,全面考虑了保护范围和经济承受能力后,决定:

该申请以在先的中国专利申请“以复合离子液体为催化剂制备烷基化油剂的方法”为蓝本,先申请中国的优先权,再按照各国的国内法律规定进行文件修改和翻译,然后分别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法国知识产权局和日本特许厅等3个国家的知识产权机构提出了发明专利的申请,目前,这3项国际申请已经顺利通过国际阶段审查,并分别进入了3个国家的国内审查程序。

2003年我校获得国内专利受理15项,其中发明10项,占总量的66.7%,我校已经连续3年保持发明受理量所占比例的优势。

今年获得授权25项,其中发明10项。

6、继续加强仪器设备的三级管理

2002年完成了全校的实验室搬迁、调整后,各个学院都对各学科的实验室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整合。

为了适应这个新的局面,继续加强仪器设备的三级管理,使仪器设备的三级管理真正落到实处,跟上各个学科不断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年初从“资源与信息学院”、“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始,在去年开展的仪器设备帐、物核对,设备与管理人落实等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实验室名称与人员的整合工作。

这项工作是件十分复杂的工作,几乎涉及到了整个学院的所有老师和全部设备,调整后既要保持学科、实验室、设备管理人的一致性,又要考虑到实际管理操作的可行性。

所以,这项工作在进行的过程中屡屡受阻,经过几上几下的研究讨论才确定下来。

最后在各院系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基层实验室老师们的配合下终于完成了资源与信息学院”、“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这两个单位的整合工作。

2003年科研与设备管理大事记

1月18日我校“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1月19日接待兰州炼油总厂一行12人来访

2月12日与管道局签署合作协议

2月28日组织参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