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市场利率结构对中国的启示及影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85287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3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金融市场利率结构对中国的启示及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美国金融市场利率结构对中国的启示及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美国金融市场利率结构对中国的启示及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美国金融市场利率结构对中国的启示及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美国金融市场利率结构对中国的启示及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美国金融市场利率结构对中国的启示及影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美国金融市场利率结构对中国的启示及影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美国金融市场利率结构对中国的启示及影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美国金融市场利率结构对中国的启示及影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美国金融市场利率结构对中国的启示及影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美国金融市场利率结构对中国的启示及影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美国金融市场利率结构对中国的启示及影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美国金融市场利率结构对中国的启示及影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美国金融市场利率结构对中国的启示及影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美国金融市场利率结构对中国的启示及影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美国金融市场利率结构对中国的启示及影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美国金融市场利率结构对中国的启示及影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美国金融市场利率结构对中国的启示及影响.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美国金融市场利率结构对中国的启示及影响.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美国金融市场利率结构对中国的启示及影响.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国金融市场利率结构对中国的启示及影响.docx

《美国金融市场利率结构对中国的启示及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金融市场利率结构对中国的启示及影响.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美国金融市场利率结构对中国的启示及影响.docx

美国金融市场利率结构对中国的启示及影响

内蒙古财经大学双学位学士论文

 

美国金融市场利率结构对中国的启示及影响

 

 

作者张雪梅

系别商务学院

专业金融学

年级金融三班

学号112063110

指导教师张启智

导师职称教授

 

内容提要

本文介绍了美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历程及形成原因以及分析了利率市场化给美国投融资结构、货币政策和存款保险制度等方面带来的变化和影响,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现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和美国利率市场化对我国的启示。

提出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建议。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投融资结构存款保险制度货币政策

Abstract

本文介绍了美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历程及形成原因以及分析了利率市场化给美国投融资结构、货币政策和存款保险制度等方面带来的变化和影响,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现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和美国利率市场化对我国的启示。

提出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建议。

ThispaperintroducesthedevelopmentprocessofAmericanmarketizationofinterestrateandcauseofformationandanalysisofthemarketizationofinterestratetoUSAfinancingstructure,monetarypolicyandthedepositinsurancesystemandotheraspectstobringaboutchangeandinfluence,combinedwiththeactualsituationinChina,thecurrentsituationofChina'sinterestratemarketizationissummarizedandanalyzed,accordingtotheChinatheinspirationoftheanalysisresultsandAmericaninterestratemarket.Proposedourcountryinterestratemarketizationadvice.

Keywords:

InterestratemarketizationDepositinsurancesystemInvestmentandfinancingstructureMonetarypolicy

目录

一、美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历程以及形成原因1

(一)美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历程1

(二)美国利率市场化的形成原因1

二、美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2

(一)对银行负债的影响2

(二)对银行业收入结构的影响3

(三)对银行公司现金管理服务的影响3

(四)对存款利率定价策略的影响3

(五)美联储调控方式的改变3

(六)存款保险制度的完善3

三、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现状及问题分析3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现状3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现存问题分析4

四、美国利率市场化对我国的启示及其建议6

(一)美国利率市场化对我国的启示6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建议7

参考文献9

后记10

美国金融市场利率结构对中国的启示及影响

一、美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历程以及形成原因

(一)美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历程

1、第一阶段非管制型金融体系

1913年美联储理事会创设了第一个中央银行,但其实际行使职能到20年代初才开始,在金融管制方的主要措施是通过健全银行制度来提高效益,对银行业务,银行利率等都没有固定的约束。

总结来说,30年代以前的美国金融体系,就是一个非管制型的金融体系。

2、第二阶段开始正式金融改革

1929年——1933年美国开始正式金融改革,强化监督管理。

对银行利率、银行业务进行利率上的限制,有数据表明美国的大萧条对金融业造成的损失最大,而金融业的萧条,也拉长了了大萧条的时间,加剧了美国的经济危机,的据有关数据统计能正常营业的银行到1993年时只有1929年时的二分之一。

3、第三阶段管制上限利率高于市场利率

1933年美联储创设商业银行利率上限,激励各个州设银行以及中小银行将资本用于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而不是存放到全国性的大银行为自己牟利。

并经过设置存款利率上限规避商业银行之间不良竞争的风险,保护银行的盈利水平,以增进经济稳健恢复。

4、第四阶段管制上限利率低于市场利率

1966年——1986年“临时利率控制法案”为了管制银行间的存款利率竞争和预防资金流动偏向,划定储蓄、贷款协会、合作储蓄银行以及没有参加联邦存款保险的银行也享有利率权利,规定利率上限。

希望继续通过约束的手段影响经济货币信贷的运行。

但70年代市场利率的不断升高,迫使美联储不断提升所有存款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上限,可是上限的提高没有办法制止银行体系大量的储蓄资金的流失,于是美联储和国会决定慢慢的放松对存款利率的管制。

5、第五阶段Q项规则废除

1980年美国市场利率又一次上涨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大批的流失,美联储注意到Q项规则难以完成政府起初维护银行盈利水平和有效促进资金进入住房按揭市场的政策的目标。

1982年美国在银行业推出货币市场存款账户,回转了了货币市场基金的膨胀趋势。

货币基金的快速发展使得金融机构纷纷通过各种方案提升存款利率,这些手段反过来又推动利率的市场化进程。

1986年美国国会计划取消Q项规则对于存款机构持有的定期和储蓄存款的利率限制。

主要由于市场利率与Q项规则规定的最高利率之间差异越来越大,干扰了正常的经济运行,形势已极为迫切。

2011年商业活期存款付息管制得到取消,Q条例终止生命进程,美国最终完成了从利率管制到利率自由化的全部进程(图1)。

图1美国利率市场化后20年年终的利率变化

数据来源:

美联储通讯社

(二)美国利率市场化的形成原因

1、利率的约束导致金融机构之间的不平等,对商业银行公平竞争不利

在存款利率受约束的条件下,大银行能够通过自身在其他区地方的分支机构以自由利率调度欧洲美元,这可以提高大银行的贷款实力;而中小银行及储蓄机构则难以调度欧洲美元,这就导致了大小银行之间竞争地位的差异和资金分配的不合理。

2、金融“脱媒”日益严重,存款机构经营艰难

20世纪60年代,Q规则实施的起初二三十年,的确对美国经济的增长有较大促进作用,但到了六七十年代随着通货膨胀率的提高,货币市场基金的迅猛发展,“金融脱媒”现象严重,制约了银行放贷能力,造成信用创造不足和制约了经济增长。

受限制的金融机构采用各种措施躲避利率管制,削弱了利率管制应有的成效,且严重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Q条例已经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监管作用,而且严重影响到了市场的资源配置,放开利率管制势在必行。

3、金融创新的迅速发展,对利率管制的成效有一定的影响

存款机构为躲避利率管制扩大资金来源,千方百计使管制的利率低于支付原本的存款利率,这样逐渐呈上升趋势的的市场利率使得Q项条例对存款机构的束缚和影响逐渐增大,这些机构不得不创造新的金融工具开始注重实行对负债的管理,这样也就削弱了利率管制的约束力。

4、Q项条例限制了储蓄的增长,投资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产和收入在全球之间进行新一轮分配,科技的发展给各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对美国来说,更多的投资成为最急迫的需求,而想要投资增加,就一定要有充足的储蓄。

Q项条例划定了银行存款利率上限,制约了银行吸纳存款的水平,也抑制了银行的放款水平,它对储蓄增长的负面影响就越来越显著。

二、美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一)对银行负债的影响

存款在负债中所占的比率呈下降趋势,存款替代品重要性突显。

利率市场化变革以前,美国银行业存款在负债中所占的比率较高,而且比较稳定。

例如(图2),1973年约为94%,1980年约为80%;但市场化变革之后,美国银行业存款和负债的比例呈现加速下降的趋势,在2000年下降至67%左右,2002年在68%左右,之后一直维持在这一水平上下。

图2美国银行业存款在负债中所占比例

数据来源:

招商证券

(二)对银行业收入结构的影响

利率的自由化使得监管利差不再起到作用,这必然给银行业收入带来压力。

于是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缩减成本、地域扩展和发展非息差收入、对原来不收费的服务进行收费等。

在利率市场化以后,美国银行业提高了存款利率,同时也增加了收费服务。

实践证明,利率的自由化确实提升了美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所占比例。

根据新浪财经数据(图3),1970年以前美国银行业的净息差均值为比利率市场化期间的均值要低,而1987年-1996年净息差均值进一步扩大,或许说明,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非息收入占比上升基本可以抵御信誉成本和业务成本的负面影响。

图3美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净息差均值

数据来源:

新浪财经

(三)对银行公司现金管理服务的影响

美国Q项规则实施的一个结果是极大地增进了美国银行的公司现金管理服务。

由于Q项规则限制对公司的活期存款付息,而公司则期望活期存款在具有流动性的同时还能带来利润。

因此银行创造出各种现金管理产品将公司在银行开立的账户在闲置时隔夜转入到有息账户。

如:

流动性账户、零余额账户等。

从2011年7月开始,银行对公司活期/支票存款付息可以自由规划,这对商业活期存款账户和银行为公司提供的现金管理业务起到了直接影响的作用。

(四)存款保险制度的完善

1933年美国就已创立存款保险制度,在80年代初期,经济再次陷入严重滞涨状态,推进了利率市场化,这时美国银行破产数量在1989年破产的高峰期超过500起,给存款保险制度带来冲击。

1991年,《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改进法案》重新调整了当时已经资不抵债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资本,并规划制定了新的存款保险制度,此后破产银行数量开始逐渐减少。

由此证明,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也给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美联储调控方式的改变

利率市场化的发展总是会伴随着央行银行的调控目标的变化。

(见表1)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改变。

1979年10月,美联储委员会将决策重点放在控制货币供应量指标上,而将控制货币总量的目标定在联邦基金利率上。

在80年代中后期利率市场化得到完成,但是美国货币需求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

究其原因,货币总量指标影响力的下降使得传统意义上的货币供应量不足以衡量经济总体的资金需求总量。

于是90年代中期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进行调控作为重点。

表1美国利率市场化实施的主要历程

时间

事件

备注

1970年6月

取消十万美元、90天以内的大额可转让存单利率管制

1973年年中

90天以上的、十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可转让利率管制也予以取消

1980年3月

准许全国存款金融机构开办可转让存单账户(NOW账户,也称付息支票账户)

NOW账户可签发支票,允许支付利息,但参加者仅限于个人及非盈利机构且利率受到最高限制,属于利率局部市场化。

1980年3月

废除各州政府对政府保险的存款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制约

1982年12月

准许存款金融机构开办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

该账户无最低存款期限和高利率方面的限制,个人非盈利机构和盈利机构均可参加但每月签发支票不得超过三次。

1983年1月

准许存款金融机构开办超级可转让存单账户(Supernow)

与MMDA相比,该账户支付、转移、支票签发无次数限制,由此支票账户利率实质上已经全部放开。

1983年4月

取消商业银行及储蓄金融机构期限在2.5年以上的定期存款的利率上限。

1983年10月

取消31天以上的定期存款以及最小余额为2500美元以上的及短期利率存款上限

1986年1月

取消所有存款形式对最小余额的要求,并取消NOW账户利率上限

1986年4月

取消存折储蓄账户利率上限

2011年

消对商业活期存款付息限制

最后完成了从利率管制回归利率市场化的全部过程

三、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现状

经过中国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改革(表2),现阶段我国利率市场化取得了一定的收获,2013年7月19日央行对贷款利率下限取消管制,实现贷款定价自由化。

目前,政府正在全力建设存款保险、金融机构退出机制、完善基准市场利率和多层次金融产品体系,为存款利率的开放做出有利条件。

1、正规金融市场的利率市场化

(1)金融机构的调整和完善

利率市场化给行业经营带来变革,银行也存在一定的危机,但是有些银行具备经营优势,有很大的希望在市场化竞争中胜出,优化资源配置,在股价方面也会有很强的表现。

通过2013年至今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与金融股重估逻辑图(图4)可以看出,利率市场化中的竞争,对有些银行是一种利好。

可见利率管制的放松和完全的市场化竞争是可以促进优秀银行更快更好的发展。

在中国,随着利率市场化和金融机构的公平竞争,具有经营优势的金融机构也可以凭借领先的战略和差异化服务抢先一步,取得市场的差异性重估,实现利润和的双赢增长。

 

 

图4中国2013年至今利率市场化与金融股重估逻辑图

资料来源:

招商证券

(2)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

1998年以前我国存贷款利率浮动权限受到严格控制,而1998年后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不断延展,2004年,人民银行经过多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后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在法规上已不再具有歧视性政策。

并在10月份,央行将不再设定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到目前为止,我国存款和贷款的利率市场化变革只差放开贷款利率下限。

(3)货币市场的利率市场化

1996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正式建立,同年6月对同业间拆借利率放开,在技术上创设了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电子信息平台,在政策上对中小金融机构做出支持,激励商业银行开展融资代理业务。

2007年1月,上海的同业拆放市场正式运行自动浮动利率。

(4)外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

2000年对外币贷款利率和300万美元以上大额的外币存款利率放开管制。

2003年放开小额的存款利率下限,商业银行在不超过上限的前提下可以参考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变自主决定利率。

2004年一年期以上小额的外币存款利率也被放开约束,商业银行获得了更多的外币利率决定权。

外币的存贷款利率,贷款也已经放开了,只不过对一些小额的一年期以下的外币利率还有约束。

2、非正规金融利率市场化

(1)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开始于改革开放,金融部门没有给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较多的支持。

但非公有经济依靠自身的生命活力以及高效率的发展速度而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的工具,其经济总额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逐年升高。

(2)非正规的金融市场主要有民间借贷、企业内部筹集资金、企业代理的非法集资、企业间的高息拆借、私募基金等多样的非正规信贷形式,它服务的对象主要有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市场控制利率,中央的调控对利率影响较小。

(3)非正规金融市场推进利率市场化变革。

民营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国有经济部分依靠其自身活力,在无政策扶持的境况下大力发展,积累大量财富,弥补了国有企业垄断资源产值低的境况,维持了国家经济总产值。

从此不难看出非正规金融市场补充了正规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为正规金融市场的改革做出了支持。

(4)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互联网的金融显现明显是在2010年人们对支付宝的关注,当时人们注意到中国五大商业银行和全部社区型银行总数较少。

过去由于监管部门把民间金融空间压制得太死,把金融创新压制得太紧,使得现今为中国小微企业为个人和家庭服务的金融机构太少了,这给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带来机会,互联网金融开始倒逼金融监管,从而打开了一个放松的金融空间。

表2中国利率市场化步骤

时间

利率市场化主要政策及措施

1996

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由拆借双方自主定价。

1997

启动银行间债券市场;放开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

1998

国开行首次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市场化发债;央行改革贴现利率与再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放开贴现与转贴现利率。

1999

国债发行开始采用市场招标形式;央行批准中资商业银行法人与中资保险公司法人试办自定利率的大额定期存款;连续三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

2000

放开外币贷款利率与300万美元(含)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

2002

统一中、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

2003

允许商业银行农信社开办邮政储蓄协议贷款,放开英镑、瑞士法郎和加拿大元的外币小额存款利率管理,对美元、日元、港币、欧元小额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

2004

再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继而完全放开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除城乡信用社);放开小额外币存款2年期的存款利率下限,保留上限。

2005

放开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利率;债券远期交易正式登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

2006

计划建立报价式的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明确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的有关事项;正式开始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

2007

SHIBOR正式投入运行。

2008

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下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0.7倍

2010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央将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至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核心阶段:

放松存款利率上限管制。

2013

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现存问题分析

1、我国利率市场化阻碍因素之一是货币市场发育的不健全

其实,利率市场化和货币市场化的进步是相辅相成的,货币市场的发展程度和利率市场的发展是连带关系。

目前货币市场总量的问题和结构的问题比较突出,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主要阻碍就包括货币市场发育不良。

一直以来货币市场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我国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有了重视资本市场轻视货币市场的习惯性思维,导致了货币市场发展不均衡的现状。

2、我国市场资金流通不畅主要是因为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长期的割裂

市场的供求关系不同,使得平衡状态维持不良,造成了债券多重定价问题,主要表现在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收益率存在差异,影响了统一国债利率形成机制和市场基准利率,进而制约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3、银行业运行的非“市场化”和竞争环境的非“市场化”

现阶段利差能作为我国银行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主要是因为我国混业经营的趋势主要表现在集团层面,而银行业还是施行严格的分业经营,使得银行收入结构单一。

虽然我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比较来说数量相对较多,但是五大国有银行的垄断优势地位远超于众多的中小商业银行,因为中小商业银行的劣势主要在资金、人力、管理、人才、技术、客户等方面,尤其是地方性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风险管控能力差等。

4、不完善的商业银行体系

利率市场化在存贷款方面的变革要以合理的竞争机制和市场环境作为首要保证。

从限制利率到利率自由,一定会地引起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

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间存在很多问题,如竞争能力的差异性、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应对性、技术创新型等,这样的情况下,让各银行在同一环境下竞争可能会引发很多问题,而利率管制的放开也可能对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带来一定影响,有的可能面临倒闭的危机。

5、金融市场不完善及监管不力

利率市场化的首要决定因素是创建我国的金融市场,而我国自身的金融市场缺乏生气、发展还未形成雏形,主要是受长期的利率约束,资金融通不佳利率就很难由资金供求双方决定。

另外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形成和完善也受到拆借市场、国债回购市场和票据市场间的隔离,从而不能很好地为金融产品定价提供有效的标准,减缓了我国的利率市场化。

金融市场监管不利主要体现在我国金融市场现存的优良金融工具少、规模小、性能差、体系不成熟、监管技术没有得到相应的升级等,难以为利率市场化提供一个良好的,稳定有秩序的金融环境。

四、美国利率市场化对我国的启示及其建议

(一)美国利率市场化对我国的启示

1、利率市场化促进银行业的优胜劣汰

我国的银行利率从利率自由到利率管制和从利率管制到利率自由,同时随着世界经济和金融业在美国的迅速发展,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比其他发达国家更加谨慎,由于利率市场化后对美国经济和金融制度、体制的影响的不同特点,我国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学习美国利率市场化经验,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图51980年——1986年美国商业银行净利润

数据来源:

PDIC、招商证券

美国在1980年-1986年对利率管制逐渐放宽,即使当时美国的银行不断破产,但商业银行在全部存款金融机构中的净利润呈现小幅的上升趋势(图5),银行业整体净利润也较为平稳。

从美国的经验来看,美国资本市场的大发展也是在Q条例废除之后,美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长达16年,体现了长期、渐进的过程。

金融市场的创新创新通过对监管的规避形成了改革的倒逼机制,利率市场化改革又进一步推动了金融创新的发展,促进商业银行提升风险管理的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从而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

2、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注重货币政策改革的协调配合

美国货币政策改革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同步进行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健全和强化中央银行的监管体系,有效规避金融混乱的风险,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

美国利率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利率市场化并不意味着中央银行放手不管,只是管理方式由直接管理过渡到间接管理。

因此,在我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货币政策也应进行相应调整,以强化间接管理能力。

例如可以将市场利率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调整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对货币供应量统计范围进行新的划定,尤其是不能忽略包括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产生的各种新型的金融产品。

3、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注重和引导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

美国的金融创新紧随着利率市场化伴迅速发展,这是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最突出的特点。

每一个国家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都一定会带来存贷款利差的缩小和存贷款利率风险的加大的情况。

因此,在改革过程中,我国政府应注重和引导商业银行不断进行金融创新,主要挖掘既既不受利率波动影响也不占用资金的非利差型金融产品的创新,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金融资产的多样化,从而减少利率变动对银行整体业务的影响水平。

4、利率市场化要注重提升直接融资比重

从美国融资方式看,利率市场化使得利率更能反映经济和通胀的波动,从而有利于直接融资特别是债务融资的发展,美国利率市场化后债务融资的快速发展就是很好的证明。

中国尽管直接融资已经加速,但是各种形式的贷款融资依旧占重要位置。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发展,金融脱媒的趋势将进一步显露,各类债务融资占比将有很大提升的空间。

5、利率市场化中短债注重灵活,长债注重稳健

目前就我国整体而言,我国实际利率严重低于经济增长速度,从美国的经验看,利率市场化将使得实际利率从以前的低于经济增长速度转而慢慢接近经济增长速度。

从长短端分别来看,预计利率市场化将使得我国短端债券收益率更为灵敏地反映央行的操作目标以及经济、通胀和市场资金面的变化,而长端收益率由于市场主体预期的稳健,将更为更加趋近经济的实际增长速度,波动性相应减小(图6)。

 

 

 

图6利率市场化后利率传导机制设想

6、利率市场化要注重促进存款保险制度建设

美国在1933年就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但是利率市场化所引导的创新金融工具的发展和竞争,仍然导致大批银行特别是一些中小银行的倒闭,这也给存款保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