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万源市生态农业发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89983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1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万源市生态农业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川省万源市生态农业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川省万源市生态农业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川省万源市生态农业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川省万源市生态农业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四川省万源市生态农业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四川省万源市生态农业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四川省万源市生态农业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四川省万源市生态农业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四川省万源市生态农业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四川省万源市生态农业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万源市生态农业发展.docx

《四川省万源市生态农业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万源市生态农业发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万源市生态农业发展.docx

四川省万源市生态农业发展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创新生产经营模式·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四川省万源市生态农业发展》

系部语言文学系

专业英语教育二班

姓名杨文野

2016年2月制

目录

第一章前言2

第一节四川省生态农业政策2

第二节四川省万源市生态农业政策3

第三节生态农业的科学内涵及战略意义3

第二章调查报告4

第一节调查背景4

第二节调查目的4

第三节调查范围5

第四节调查时间5

第五节调查方法5

第六节调查范围5

第三章调查结果5

第一节生态农业现状5

第二节生态农业遇见问题6

第三节调查结果分析7

(1)发挥生态优势,着力发展绿色化农业7

(2)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保障体系建设7

(3)科学制定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合理利用现有资源。

8

(4)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林牧渔协调发展。

8

(5)坚持产、加、销一条龙的发展思路,减轻土地负荷9

(6)以发展无公害农业为突破口,实现向生态农业迈进9

(7)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治理土壤、水源和工业污染9

(8)大力拓宽资金渠道,完善农业生态建设投入机制9

(9)鼓励循环农业与生态旅游共同开发10

第一章前言

第一节四川省生态农业政策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施创业四川行动,有效整合资源,集成落实政策,完善服务模式,培育创新文化,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搭建创新创业转化孵化平台,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形成想创、会创、能创、齐创的生动局面,实现新增长、扩大新就业,促进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到2017年,实现创新创业主体从小众到大众、创新创业载体从重点布局到全面建设、创新创业服务从强硬条件到重软服务的转变。

全省各类孵化载体达到500家,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以上,初步建成覆盖全省各市(州)、县(市、区)的科技企业孵化培育体系,新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20000家,科技创业者突破10万人,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4.5万件,培育一批天使投资人和创业投资机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更加健全,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形成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浓厚社会氛围。

第二节四川省万源市生态农业政策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将生态建设放到了文明的高度,这充分说明我国对生态建设的重视。

在发展战略选择上,我市把发展战略定位为生态环境立市,提出到2010年,把万源建设成为国家级生态市。

这一发展战略,体现了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可以说我市的发展走的是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面对生态环境立市这一发展战略,农业上应走发展生态农业的道路,积极为建设生态万源做出贡献,为人类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第三节生态农业的科学内涵及战略意义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既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生态农业以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统一。

生态农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农业体系,是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

生态农业具有综合性、多样性、高效性、持续性四大特点。

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我市农业走上科学发展轨道的新飞跃,是对效益农业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是我市农业应对新挑战、再创新优势的大战略;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总抓手;是建设、巩固和深化生态市的重大举措。

第二章调查报告

第1节调查背景

森林覆盖率由1999年的34.8%提高到63.5%,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比上年减少3.25%,林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2.5%,农民林下经济收入同比增长12.2%……这是2014年底,万源市统计部门发布的几组“生态账”。

近年来,围绕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战略目标,万源市多措并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处理好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坚持走“生态立市、生态兴市、生态富市”的发展路径,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加强“绿色银行”建设,积极释放“生态红利”,实现了效益初显。

万源特有的山地地貌和气候条件,决定了这里资源富集、物产丰富。

由于土壤含硒量符合人体需求标准,万源成为全国三大富硒地区之一。

大巴山特色农副产品中,绿茶、土豆、魔芋、香菇、珍珠花菜、竹笋、竹荪、核桃、蕨菜、老腊肉等均富含硒元素,萼贝、皮桔、天麻、银杏等名贵中药材和根雕、藤编、竹编等大巴山特色民间艺术品、手工艺品独具特色,深受游客喜爱。

目前,富硒名茶“巴山雀舌”获国际文化名茶金奖,获中国驰名商标,世界稀有、中国少有、万源独有的“旧院黑鸡”、“旧院黑鸡蛋”名扬海内外,花菇、黑木耳、核桃、岩耳、岩豆等众多名优土特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第2节调查目的

调查万源市周围地区生态农业生产合作社,各生态有限责任公司关于生态产业链发展,促进产业链的升级,立足良好的生态优势,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三节调查范围

全市各生产合作社和各生态有限责任公司。

第4节调查时间

2016年2月1日————2016年2月15日

第5节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以半结构入户调查,实地调查和借阅政府网的年鉴资料,政府文件。

第六节调查范围

富硒绿茶旧院黑鸡板角山羊中药材种植基地

生态旅游

第3章调查结果

第1节生态农业现状

万源市位于川陕渝三省市结合部,地处秦巴山区核心地带,是国家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生态资源丰富,该市森林覆盖率达62.3%。

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了万源“生态、富硒、有机”特色农(林)业的加快发展。

位于该市东南部的蜂桶乡,属贫困高寒山区。

该乡引进重庆市太一蜂业有限公司,实施“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以国家地理标质产品“蜂桶蜂蜜”为发展的主导产品,带动竹笋、岩豆、核桃、黑葵花、天麻、党参、木瓜等10余种土特产品的发展。

该乡新房子村后槽子组农民每年种植土特产户均增收2-3万元,该乡农民种植土特产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该市引进武汉国中医药公司投资20亿建立了中药材深加工项目,打造成集品种选育、加工、销售、科研等于一体的道地中药材产业园。

依托万源花萼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建立珍珠花菜种植基地3.5万亩,在溪口乡建立的6000亩珍珠花菜基地被评为全省森林食品基地,公司开发了珍珠花菜酱、珍珠花菜油等系列产品,2013年摘取“天府七珍”黄金品牌,成为馈赠佳品。

今年又建成年产3000吨珍珠花菜香辣酱和年产50吨珍珠花菜油生产线。

到2015年,万源市建成以杨树、桤木为主的木质工业原料林基地29.7万亩,以核桃为主的特色经果林基地19.8万亩,以杜仲、茯苓为主的木本药材基地14.5万亩,以树花菜、香椿为主森林蔬菜面积4.5万亩,以旧院黑鸡、生猪、肉牛、板角三羊、蜂桶蜂蜜等为主的林下经济15万亩。

目前,培育发展销售收入上亿元的龙头企业2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达州市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2家,发展专业合作社352家、培育家庭农(林)场162个、培育种养大户1303户。

全市生态农业总产值已达39.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253.17元,增长15.9%,增幅位列全省盆周山区第一。

其中,林业对该市生态农业经济的贡献率达40%。

第2节生态农业遇见问题

(1)农村科技人员严重缺乏,农业劳动人口科技素质偏低,生态意识差。

(2)生态农业体系建设不完善在技术推广方面,目前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服务体系,技术结构不合理,技术引入速度慢、转化效率低,还无法向农户和生态村提供优质品种、技术、信贷、信息等全方位的服务。

在生态农业实践中,缺乏对技术措施的深入研究,导致生态农业的实施不力。

(3)在产品的监测方面,设备简陋、技术落后,检测人员水平低,造成大部分农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进而影响了农产品的出口。

(4)缺乏必要的政策激励机制生态农业在生产过程中,虽然最终产品的品质提高了,但产量一般会下降。

如果产品的销售没有政府的支持,没有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生产经营户就不可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农业也就不可能得到普及和发展。

目前,我国的生态农业政策,在农村有效保护土地和资源及农产品的价格等方面还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和保障体系,造成产品优质不优价,农民生产推广的积极性不高。

(5)产业化水平不高,我市农业市场结构很不完善,在已经建立起来的生产资料市场中也存在着规模小、设施不足、农村市场管理制度和行为准则不完善、市场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

另外,我市农业市场发育程度低,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的需要,也造成了我市生态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的局面。

(6)信息不灵,投资不够。

我市农村许多地区交通不便,通讯落后,信息不畅通,信息的获得和处理手段落后,实用的生态农业技术到位率差,在全市范围内仍未形成用现代农业科技装备、支撑的生态农业格局。

另外,由于投资渠道不畅,投资力度不够,科研经费严重匮乏,在生态农业的技术创新方面严重不足等原因,造成实用推广技术的高技术含量低,生物农药等高科技的成果未能广泛应用,也影响着生态农业在我市的实施和推广。

第3节调查结果分析

(1)发挥生态优势,着力发展绿色化农业

加强生态农业的组织管理,加快推广、监测等相关体系建设政府要建立良好的管理体制,加强对现有生态农业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并依据各地实际情况,加快出台地方生态农业法规。

通过各级部门的示范、引导,加快推动生态农业实施,在短时间内把生态农业的生产方式转化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形式,提高我市农产品的品质和国际竞争力。

政府要加快监测体系建设,配备相应的监测设备,加强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农业环保监测、监督和执法的综合能力。

及时掌握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总结生态农业各项建设的成功模式和各项综合指标,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措施,促进生态农业的良性发展。

要搞好典型示范宣传,加快推广体系建设,做好典型示范推广工作,推广典型生态农业模式。

另外,要建立、健全生态农业生产规程和其他相关体系建设,逐步完善生态农业技术开发体系。

(2)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保障体系建设

万源市和各乡镇的党政领导,一定要继续发扬万源市“改革名市”的精神,在新常态时期,用改革的新动力、新成就,推动城乡经济转型创新发展。

在农村要通过放活土地经营权为核心,加快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抓住工业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机遇,引导、支持企业家和资金“工转农”,发展企业型农业。

这是万源产业化农业大发展的重要途径,一定要着力抓紧抓好。

科技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一定要充分发挥四川农业科研单位、院校和科研人员的作用,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以及新科研成果的推广运用。

万源富硒茶叶发展势头强劲,要继续抓好科技等方面的新突破12万亩优质茶叶带,8000亩中药材产业带,500万袋食用菌产业带和200万只旧院黑鸡产业带,一批比较优势明显的产业带初具雏形。

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万源市已建立起一大批茶叶、黑木耳、黑鸡等特色农产品专业乡、专业村。

目前,万源市整体通过了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旧院黑鸡”、“巴山雀舌”被批准为地名标志产品。

披上了这些闪亮“金身”的万源农产品,畅销海内外。

其经验值得认真总结推广。

农业产业化必须进一步加强水利、道路、农机等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和投入,以及金融、信息、物流等综合服务的保障力度。

(3)科学制定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合理利用现有资源。

由于当前农村土地分散承包给个人,农业生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出现,因而在生产过程中,为追求一时的经济效益而不考虑生态环境的现象较为普遍。

因此,制定全市生态农业总体发展规划势在必行。

规划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考虑各地水土资源的差异,考虑农作物种植息茬、轮作的需要,考虑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的需要,对全市农、林、牧、副、渔各业的发展统一布局,对农作物种植结构统一安排,实现我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市规划以建设中国天然富硒农产品基地为目标,以生态农业为主导,以特色农业为主线,打好“天然富硒”和“生态”牌,强力推进优势农产品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使全市农产品全部实现无公害化、绿色化,并进一步向有机农业方向发展。

(4)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林牧渔协调发展。

生态农业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

生态农业既是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各业综合发展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从宏观上说,要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两方面确定种植业调整的方向,在高山区推广种植耐旱作物;要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对坡度在25℃ 以上的零星耕地全部还林;要大力发展畜牧业,推广种草养殖技术;要科学调整水产养殖业比重,保证农作物生长用水;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要加大农田林网建设力度,提高林木覆盖率。

从微观上说,要在农户家中发展庭院经济,综合利用农业资源。

我市白羊乡泉溪坝村近年来坚持按照“政府主导、村民主体、搭建平台、脱贫致富”的总要求,以解决群众行路难、饮水难、增收难为出发点,依托项目、整合资源,积极搞好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使泉溪坝村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据统计,示范村建设项目实施以来,累计投资73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改造和产业发展,硬化村道公路3.5公里,改造社道路9.9公里,新建堰渠4500多米,蓄水池4口,改良土地400多亩,建成粉葛、茶叶、旧院黑鸡三大生态农业产业基地,新建了农民夜校,规范了村级卫生所,实施了街道美化和环境改造工程。

2007年该村被评为“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成为我市新农村的亮点,被誉为“大巴山深处的一颗明珠”,这便是其中一个成功的范例。

通过树立多种类型这样的典型,来示范引导广大农户努力把个体行为转变为群体行为,变小范围为大规模,以达到合理利用生态资源的目的。

(5)坚持产、加、销一条龙的发展思路,减轻土地负荷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已拥有一定数量的加工企业和流通市场,但与全市农业生产规模相比,还存在很大的不适应性。

因此,通过兴办龙头企业,提高加工能力,是建设生态农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加工、销售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使农户向土地要效益转为向市场要效益,纠正过去少数农民为谋取利益而对土地进行掠夺性生产的行为,从而为土地减负。

(6)以发展无公害农业为突破口,实现向生态农业迈进

全市的无公害农业生产已全面开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但从现实向生态农业过渡的高度看,还应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是加大无公害技术研究,使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技术服务都能满足生产的需要。

二是规范无公害农业的管理,制定无公害农业保护办法,以制度或地方规章的形式,确立无公害农业的地位。

三是招商引资,引进省内外农业科研院所以技术入股,争取无公害农业的科技支持。

四是做好产品认定工作,合理设置检测点,缩短无公害农产品的认定时间,统一产品品牌,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以切实的利益引导农民自觉进行环境治理,通过农民自发地治理小环境,以达到全面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的目的。

(7)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治理土壤、水源和工业污染

要加大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加快实施“金土地”整理项目,对病虫害等污染较严重的土地,采取息茬、水泡、曝晒及生物治理等方法进行彻底治理,对农作物秸杆进行综合利用,严禁焚烧、抛弃秸杆;清理农田沟渠水系,保证水系的畅通和水源的清洁。

对工业污染,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由各单位自行治理,环保部门限时达标排放,不能为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速度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对今后新上的工业项目,要求必须是低污染的,或无污染的。

(8)大力拓宽资金渠道,完善农业生态建设投入机制

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以获得必要的资金扶持,农业综合开发应安排一定额度的资金,专项用于生态建设。

二是提高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坚持“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充分调动广大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三是加大科技投入。

与省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对生态资源尤其是林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以科技为依托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9)正确处理工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

我市是农业大市,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农业企业不多,产业链条不长,就地转化升值空间不大,是我县长期以来面临的现状和主要困惑,一定程度上加快工业发展,也是为农业提速、效益提高提供保障。

但是,在上工业项目的同时,一定要把生态效益放在首位,不能只上项目不论眉目,对不符合生态发展的项目坚决拿下,不能先上后治或边上边治,落到功在当代,祸害后代的沉重代价。

(10)鼓励循环农业与生态旅游共同开发

  加强生态园区、旅游景区、休闲农庄、风景名胜区景观的规划与建设,发展生态旅游。

将种植、养殖、绿化结合起来,增加各景点的垂钓、采摘、农产品品尝、土特产购物、观光等内容,使循环型的旅游农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注:

资料选自各政府报告和年鉴,新闻网络文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