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T29106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92129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2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QCT29106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QCT29106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QCT29106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QCT29106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QCT29106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QCT29106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QCT29106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QCT29106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QCT29106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QCT29106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QCT29106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QCT29106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QCT29106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QCT29106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docx

《QCT29106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CT29106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QCT29106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docx

QCT29106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QC/T29106-2004〔2004-02-10发布,2004-08-01实施〕代替QC/T29106-1992

 

前  言

  本标准是QC/T29106-1992《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的修订版本。

  本标准修订过程中以德国、法国、国等国家同行业的企业标准为主要参考对象。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QC/T29106-1992。

  本标准与QC/T29106-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引用标准GB/T13527.2、HG2196、QB/T2423和QC/T238。

  ——术语和定义中增加了"干区"、"湿区"、"刺破连接",并在技术要求中增加了相应的规定。

  ——增加了压接接点横断面的技术要求。

  ——增加了导体标称截面积规格和与其对应的拉力值。

  ——增加了密封塞压接的技术要求。

  ——对电线束的使用环境温度、耐上下温性能、耐湿热性能、耐振动性能、耐盐雾性能与对应的试验方法作了修改。

  ——增加了耐温度变化性能要求。

  ——将耐油性能要求改为耐工业溶剂性能要求。

  ——出厂检验增加了"接点防水"、"无焊料焊接接点撕裂力"、"密封塞压接"项目的检验。

  ——对型式检验产品的抽样方法、编组、检验项目和检验顺序作了修改。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市灯泡电线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玉德、汤曼如、方兴亚、树森、杰、钱程。

QC/T29106-2004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1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低压电线束(以下简称电线束)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那么、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用于标称电压低于50V的各种汽车用电线束(含单根线)。

2规性引用文件

以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但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订正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但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局部:

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11121汽油机油

GB17930车用无铅汽油

GB/T13527.2软聚氯乙烯管(电线绝缘用)

HG/T2196机动车辆用橡胶材料

/T6313.1电工铜编织线一般规定

/T6313.2电工铜编织线斜纹编织线

/T6313.3电工铜编织线直纹编织线

/T8139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缆(电线)

JJG4钢卷尺

QB/T2423聚氯乙烯(PVC)电气绝缘压敏胶粘带

QC/T238汽车零部件的储存和保管

QC/T413-2002汽车电气设备根本技术条件

QC/T414汽车用低压电线的颜色

QC/T417.1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1局部:

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汽车局部)

QC/T417.3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3局部:

单线片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求

QC/T417.4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4局部:

多线片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求

QC/T417.5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5局部:

用于单线和多线插接器的圆柱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求

QCn29010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

QCn29013汽车用蓄电池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以下与QC/T417.1中的定义。

3.1干线mainstem

电线束中两根或两根以上电线包扎在一起的局部(如图1所示)。

3.2支线lateral

电线束中电线的末端没有包扎的局部或单根电线(如图1所示)。

3.3分支点embranchmentpoint

电线束中干线与干线或干线与支线中心线的交点(如图l所示)。

3.4接点juncture

电线与电线的连接点(如图1所示)。

3.5端子terminal

插接件和接头的统称。

3.6干区desiccationbound

安装在驾驶室、乘员室、行舱等部位的电线束不需做特殊防水防护处理的区域。

3.7湿区dampbound

除干区以外,电线束需做特殊防水防护处理的区域。

3.8刺破连接SKT

端子将电线绝缘层刺破与电线导体相接,到达良好的电接触并具有一定抗拉力的连接方式。

图1

4要求

4.1电线束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酌图样与技术文件制造。

4.2电线束尺寸应符合以下要求:

干线和保护套管长度宜不小于100mm,并为10的倍数。

如:

100mm、110mm、120mm30mm20mm20mm

表1根本尺寸极限偏差mm

4.3电线束中所用材料和零部件在无特殊规定时应分别符合以下要求。

图2

端子与电线连接应结实,在规定的拉力下不应损伤和脱开,其拉力值应不小于表2的规定。

表2拉力值

0.35mm2电线拉力值应不小于50N。

图3

端子与电线连接处的电压降应不大于表3的规定。

表3电压降

4.5接点应符合以下要求:

图4

接点应结实,在规定的拉力下不应损伤和脱开,其拉力值应不小于表2规定。

采用无焊料焊接方法时撕裂力应不小于表4的规定。

表4撕裂力

图5

4.11电线束的耐温性能应符合以下要求:

表5工作温度与贮存温度(℃)

4.13电线束经受QC/T413中3.12规定的耐振动性能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中4.7、4.8、4.9、4.10的规定。

4.14电线束经QC/T413中3.13规定的持续时间为48h的耐盐雾性能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中4.10的规定。

4.15电线束宜进展耐工业溶剂性能试验,其溶剂种类推荐采用玻璃清洗剂、车用无铅汽油、汽油机油。

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中4.7、4.8、4.10的规定。

5试验方法

5.1在具体试验方法中如无其他规定,试验应在下述条件下稳定2h后进展:

  环境温度:

18℃~28℃  空气相对湿度:

45%~75%

  大气压力:

86kPa~106kPa

5.2电线束尺寸用钢卷尺检测,应符合4.2的规定。

5.3电线束外观用目视法检查,应符合25mm/min~l00mm

图6

5.6端子与导体压接和压接接点横断面检验应按下述方法进展。

图7

5.7端子与电线压接处的电压降试验按图8所示,在端子与电线压接处中间位置至电线75mm长的电线处(剥去绝缘层钎焊结实)的两点间测量,扣除75mm长的电线电压降后既为端子与电线压接处的电压降。

当一个端子同时连接两根或两根以上电线时对各根电线分别施加电流以测量电压降。

图8

5.8用图9所示装置进展接点防水试验。

将经过防水处理的接点浸泡在不低于100mm深的水溶液中1h后,用直流电压100V±10%,量程0~200MΩ(示值误差为±3%)的绝缘电阻测试装置或精度为1.5级的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

1—绝缘电阻测试装置或兆欧表;2—经防水处理后的接点;3—电极;4—玻璃容器;5—水溶液

图9

5.9线路导通、短路、错路的检验,在专用检验装置上进展。

5.10电线束耐低温试验:

将试样放在表5中下限贮存温度值的低温箱,温度偏差为±2℃,时间为8h,再在常温下放置24h后,检验电线束应符合的规定。

5.11电线束耐高温试验:

将试样放在表5中安装位置所对应的上限贮存温度值的高温箱,温度偏差为±2℃

表6试验用溶剂和循环条件

6检验规那么

6.1电线束须经检验合格方能出厂,并附有证明产品质量合格的文件或标记。

6.2电线束的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6.3出厂检验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出厂检验容

6.4以下情况之一,应进展型式检验:

  a)新产品或老产品易地生产批量投产鉴定;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而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成批或大量生产的产品每2年不少于一次;

  d)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f)国家监视机构提出进展型式检验要求时。

6.5进展型式检验的产品,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能够覆盖整个加工工艺的产品中随机抽取。

共抽取10个样本,先按出厂检验项目检验,合格后分成三组,第1组和第2组各为2个样本;第3组为6个样本。

每组样本的检验项目和检验顺序应符合表8规定。

表8型式检验项目和顺序

6.6端子与导体压接横断面检验数量,压接接点横断面检验数量,端子与导体压接的电压降检验数量,均按每个样本中端子或接点总数的10%随机抽取,但最少不得少于6个,如果端子或接点总数缺乏6个那么全检。

检验宜最大限度地包括各种类型的端子或接点。

6.7产品的型式检验必须全部合格。

如有一项不合格时,允许重新抽取加倍数量的产品,对该不合格项目进展复检。

如仍不合格,那么代表的产品判为不合格。

6.8用户有权按GB/T2828.1的规定进展验收,推荐采用:

  ——检查水平:

一般检查水平Ⅱ;

  ——合格质量水平:

AQL为4.0;

  ——抽样方案:

一次正常检查抽样方案。

7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

7.1标志

 

附录A

(规性附录)

端子与电线导体压接处和压接接点处横断面的要求

A.1端子与电线导体压接处和压接接点处横断面应符合以下要求。

如图A.1所示,导体中所有单线的断面应呈不规那么多边形,导体与端子相接部位、单线与单线之间应无明显缝隙,端子压接部位应包住全部导体。

端子压接的卷曲局部a、b必须相接,且对称。

图A.1

如图A.2所示,端子压接卷曲局部a、b端部距底部c的距离d不小于单线标称直径的1/2。

图A.2

如图A.3所示,横断面底部两侧的毛刺高e应不超过端子压接后的厚度g,毛刺宽度f应不超过g的1/2。

图A.3

A.2端子与电线导体压接处和压接接点处横断面不允许存在以下任何一种缺陷。

图A.4

图A.5

如图A.6所示,横断面上端子压接部位出现裂纹h。

图A.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