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案例部编版4.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99271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7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案例部编版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案例部编版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案例部编版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案例部编版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案例部编版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案例部编版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案例部编版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案例部编版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案例部编版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案例部编版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案例部编版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案例部编版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案例部编版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案例部编版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案例部编版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案例部编版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案例部编版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案例部编版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案例部编版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案例部编版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案例部编版4.docx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案例部编版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案例部编版4.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案例部编版4.docx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案例部编版4

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0《在牛肚子里旅行》人教(部编版)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在牛肚子里旅行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答、应、骨”,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7个词语。

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4.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重难点

1.会读会写本课生字,了解红头的旅行路线,了解牛有四个胃的科学知识。

2.体会青头和红头之间的深厚情谊。

课前准备

1.准备字卡、词卡,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预习字词,朗读课文。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朗读课题,解题质疑(用时:

4分钟)

1.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朗读课题,抓住课题中的关键词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引导学生针对题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1.齐读课题,说一说“旅行”的意思:

为了办事或游览从一个地方去到另一个地方(多指路程较远的)。

2.再次朗读课题,质疑:

牛肚子里是什么样的?

谁在旅行?

为什么能在牛肚子里旅行呢?

最后结果怎么样?

  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中的经历体会“旅行”的意思,也可以采用近义词替换法理解词义,在理解词义的同时,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具体方法。

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用时:

16分钟)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边圈画生字,巩固课前预习成果。

2.组织学生展开小组互学,集中识记本课生字。

(1)引导小组长检测学生认读情况,巡视过程中将学生认读困难的字板书在黑板上。

(2)组织学生针对黑板上的生字展开集体认读活动,共同巩固字音。

(3)组织学生识记多音字,课件出示3个多音字,通过词语,辨析读音。

(4)引导学生展开识字方法的交流活动,针对识记困难的字交流识字方法。

3.组织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巩固字音,读通句子。

4.组织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1.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生字圈出来,借助识字表读准字音。

2.展开小组互学生字活动。

(1)组长利用字卡逐一检查小组成员识字情况,将识记不准的生字单独列出来,重点识记。

(2)读准字音,注意“嚼”比较拗口,要多读几次。

(3)读准多音字“答”“应”“骨”。

(4)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咱”“救”“拼”“刚”,运用对比识字的方法比较“旅”,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识记“流”“泪”。

3.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一个生字的字音,读通每一个句子。

4.分自然段轮读课文,注意语气。

1.本课要求认读的生字略难,是本课的重点。

教师可以借助词语和句子反复再现,强化字音。

 

2.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抓住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强化识记。

“眯”在动作体验中知道是“闭眼”的意思,与“咪”区分开。

 

3.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在倾听中巩固字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

8分钟)

1.组织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前提出的问题:

牛肚子里是什么样的?

谁在旅行?

最后结果怎么样?

2.组织学生围绕“课文讲的是谁和谁的什么事”展开交流,并尝试着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交流:

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

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最后侥幸逃脱。

2.交流明确:

课文讲的是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不幸误入牛肚子,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惊险的“旅行”,在朋友青头的帮助下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

  引导学生抓住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进行充分交流,了解抓人物、抓事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示范讲解,指导书写(用时:

10分钟)

1.指导学生观察写字表中的前5个生字,找出容易写错的笔画。

2.组织学生针对容易写错的笔画进行书空练写,并针对书写难点进行交流。

3.利用课件逐一展示“旅、咱、救、命、拼”的书写,引导学生观察。

4.组织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予以个别指导。

5.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集体评议。

1.逐一观察生字,找出容易写错的笔画,并圈出来。

2.注意:

“旅”的右部是“

”;“救”的左部最后一笔是点。

3.仔细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和笔画书写特点。

“命”下部右侧的单耳旁的竖靠近竖中线。

4.逐一练写,针对老师的建议进行修改。

5.仔细观察同伴的书写,看一看哪些笔画写得好,哪些写得不够好。

  生字的书写要以学生自主练写为主,教师范写强调重点。

五、课堂总结,知识拓展(用时:

2分钟)

1.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2.知识拓展:

查找牛的消化系统的相关知识,了解牛的反刍现象。

1.针对老师的意见想一想怎样改进。

2.运用网络等资源完成作业,遇到困难时可以请家长帮忙。

  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利用课文资源丰富课外知识,扩充学生的学习渠道。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直接入课,巩固字词(用时:

6分钟)

1.利用课件出示词语,组织学生展开“摘苹果”游戏,巩固生词。

2.利用生字卡片,组织学生快速认读生字。

3.组织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巩固字音,读通句子。

1.认读词语:

咱们、答应、可怜、牙齿、嚼几下、吞下去、咽下去、悲哀、蹭来蹭去、笑眯眯。

2.认读生字:

咱、偷、答、应、卷、骨、齿、嚼、吞、胃、悲、咽、几、泪、眯。

3.逐段朗读课文,认真倾听同学的朗读,针对有问题之处进行示范朗读。

  虽然三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但是,这种能力还需要逐步巩固和提升。

因此,教师还要注重对识字效果的巩固,通过反复训练帮助学生巩固字音。

二、朗读课文,感悟体会(用时:

22分钟)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句子。

2.在黑板上画出“牛消化器官”的简笔画,组织学生到黑板上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

3.组织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反刍”现象。

4.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体会青头和红头不同的心情。

(1)组织学生浏览课文,画出青头和红头的对话。

(2)组织学生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青头和红头的对话。

(3)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

青头和红头当时的心情怎样。

5.引导学生研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

(1)指名分角色朗读第1~7自然段,学生思考并了解事情的起因。

(2)围绕“红头为什么会被吃掉”的问题研读第7自然段。

(3)引导学生想象蟋蟀玩耍的心情和红头进入牛嘴中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引导学生交流学习第8~19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8~12自然段,组织学生分角色读课文,思考青头是怎样做的,并从青头的语言、动作中体会它对红头的关心。

(2)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12自然段,读出红头的情绪变化。

(3)组织学生默读第13~19自然段,围绕“青头是怎样关心红头的”展开交流,并且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的句子。

(4)浏览课文,说说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青头对红头的关心。

7.指名读第20、21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故事的结局。

(1)组织学生讨论“红头为什么会得救”。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想象红头此时的心情,了解红头为什么得救了还流泪。

8.引导学生表达交流:

你想对青头或者红头说什么?

9.组织学生围绕“为什么说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进行总结交流。

1.默读课文,一边读书一边圈画相关的语句。

2.画出相关路线:

牛嘴里→牛肚子里→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里。

3.交流明确:

反刍是指某些动物进食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半消化的食物从胃里返回嘴里再次咀嚼。

4.小组合作学习:

(1)一边浏览课文,一边圈画相关的语句。

(2)同桌相互配合,把每一个人物的语言读准确。

(3)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认真倾听同学的想法。

5.朗读并交流。

(1)读第1~7自然段,交流:

事情的起因是青头和红头是好朋友,它们在玩捉迷藏时红头被黄牛卷到嘴里了。

(2)细读第7自然段,明白红头被卷的原因是藏在草堆里。

(3)联想自己和小朋友们捉迷藏时的心情并朗读第1~6自然段,想象红头进入牛嘴时的恐惧心情并朗读第7自然段。

6.学习第8~19自然段。

(1)抓住重点词“拼命、急忙、大吃一惊、蹦、摔、爬、喊”感受事情的紧急、惊险。

并画出第11自然段中描写青头的动作、语言的句子,体会青头的奋不顾身。

(2)在分角色朗读中,要体现出红头的着急、惊慌失措、惶恐不安。

(3)默读课文,并交流:

“红头!

不要怕……”“你是勇敢的蟋蟀……”是青头在鼓励红头;“我听说牛肚子里……”“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是青头在给红头讲解逃生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浏览课文,朗读相关语句,再说出自己的想法。

7.指名朗读,学生汇报自己找到的故事结局。

(1)结合板书上的红头旅行线路图,了解牛反刍的现象和青头的帮助让红头得救。

(2)交流明确:

红头因为激动和感激青头,才流下了眼泪。

8.围绕“深厚的友谊”展开自由交流,说清楚自己的观点。

9.围绕“只有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才是真正要好的朋友”进行讨论。

1.学生在圈画文字的过程中,要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注意使用直尺等工具,保持书面的整洁。

2.在学生交流反刍现象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3.在学生展开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确每一个环节做什么,带着明确的目的展开学习。

4.学生讨论青头和红头心情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说清楚自己的想法即可,不要有过高的要求。

5.学生在品读课文蕴含的情感时,既可以想象文字中蕴含的画面,也可以联系自己生活中类似的经历,有“感”而发。

6.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性词语体会人物的心情,例如,抓住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读出红头的害怕、无助、惊恐,读出青头的担心、机智、冷静。

7.青头对红头说的话中,既有对朋友的鼓励,又有对朋友的帮助,教师在组织学生读书交流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两方面内容都找出来,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品质。

8.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总结红头得救的原因:

一是青头和红头情谊深厚,青头奋力相救;二是青头博学多识;三是青头的沉着冷静。

9.理解“红头的泪水”时要注重学生多元化的思维,有激动、有感激、有真诚、有恐惧……

10.教师由青头和红头的友谊引出对学生之间友谊的德育教育。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非常要好的朋友必须是相互关心的朋友”这一中心进行交流。

三、观察交流,指导书写(用时:

10分钟)

1.指导学生观察写字表中的后8个生字,找出容易写错的笔画。

2.组织学生针对容易写错的笔画进行书空练写,并针对书写难点进行交流。

3.利用课件逐一展示“扫、胃、管、等、刚、流、泪、算”的书写,引导学生观察。

要注意“泪”在书写过程中属于“左窄右宽”。

“胃”上部宽而短,下部窄而长,而且下部的第二笔起笔在横中线上。

“算”中间窄,最下部分的横长,笔画舒展,支撑住整个字的重心。

4.组织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予以个别指导。

5.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集体评议。

1.逐一观察生字,找出容易写错的笔画,并圈出来。

2.交流明确:

书写“扫”的时候,别忘记右部中间的横不出头;“算”中间是“目”,不是“日”。

3.仔细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和笔画书写特点,看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多看几次。

 

4.逐一练写,针对老师的建议进行修改。

5.仔细观察同学的书写,看一看哪些笔画写得好,哪些写得不够好。

  学生书写的时候,教师要给他们预留充分的时间,并适时点拨。

四、拓展延伸,挖掘故事(用时:

2分钟)

挖掘身边的小故事: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非常要好的朋友,讲一讲你们之间发生的故事。

回忆,找出自己的好朋友,说一说你们之间发生的故事。

  引导学生明白在表达时应该有观点,有条理。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在牛肚子里旅行(第1课时)人教(部编版)

《在牛肚子里旅行》(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将科学知识与童话完美结合。

讲述了蟋蟀红头和青头捉迷藏,不小心被牛吞进了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危急关头,蟋蟀青头沉着地安慰它,给它出主意,帮助它从牛肚子里逃脱出来。

  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是贯穿全文的脉络。

红头被大黄牛卷到嘴里——进了牛肚子——从第一个胃到第二个胃又回到牛嘴里——和草一起喷了出来,这一旅行路线蕴含着牛反刍的科学知识。

  课文在表达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贴近生活。

蟋蟀和黄牛都是大家熟悉的动物,捉迷藏也是学生经常做的游戏,从生活出发,写大家熟悉的事情,读着有亲切感。

第二,在平常的生活中出现了不平常的事情——蟋蟀被牛吃掉了。

于是故事有了悬念——蟋蟀后来怎样了?

在这个悬念下,故事不动声色的介绍了牛有4个胃、会反刍的科学知识。

第三,语言丰富而生动。

文中对话有丰富的提示语,形象地描绘了人物的心情变化,使得整个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插图再现了故事中的重要场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心情,感受青头和红头之间的深厚友谊。

  学情分析

  本课是童话单元中的一篇科学童话故事。

在低段和本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对童话这一体裁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对这种理趣结合的科学童话,学生不一定很清晰。

所以,梳理牛反刍的科学知识,感受童话故事丰富的想象是重点。

为了帮助学生既能了解科学童话的知识,又能感受到童话的趣味性,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句,画一画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关注人物的对话和提示语,感受红头和青头的人物形象,读出相应的语气。

然后通过讲故事,边讲边演,感受童话中丰富的想象,为单元习作编写童话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认识“咱、偷”等11个生字,读准“答、应”等4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9个词语。

  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语,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4.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重难点

  1.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2.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3.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分享旅行经历,字理识记“旅”

  1.学生分享假期旅行的经历,并说一说旅行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

  2.过渡:

有一位旅客也作了一次旅行,不过,它的旅行有点儿特殊,它在牛肚子里旅行,板书课题。

  3.引导思考:

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了,你觉得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场怎样的旅行?

学生口头填空:

一场(   )的旅行。

  二、初读课文,检测自学情况

  1.指名分段轮流读课文

  2.检查字音

  第一组:

易读错字音

  咱们 拼命

  第二组:

多音字

  答应 回答 答案 应该 应有尽有 几乎 几个 茶几 一骨碌 

  花骨朵 骨头 风骨 骨气

  3.难读句子

  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下去的草重新送回到嘴里,然后细嚼慢咽。

  4.说说故事大意

  故事先讲蟋蟀红头和好朋友青头捉迷藏时,不小心被牛吃进牛肚子里,再讲青头在危急关头运用智慧,给红头鼓励,帮助它从牛肚子里逃脱了出来。

最后他们高兴地重聚一起。

  三、再读课文,理清路线图

  四、再读课文,了解“反刍”

  1.过渡:

红头得以逃脱,全靠谁的帮助?

哪些知识帮助了红头逃脱呢?

默读课文7—18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相关的句子。

  2.根据学生反馈,教师相机出示:

  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1)教师引导:

你平时是怎么吃东西的?

  

(2)随文识记“齿、嚼、吞”。

(“嚼”“吞”都有“口”字)

  3.过渡:

为什么要躲过它的牙齿?

躲过牙齿就有生还的机会吗?

  4.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

  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5.引导思考:

红头都被吞到胃里了,还有生还的希望吗?

  6.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

  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

  

(1)引导学生在这句话中找出“咽”的近义词。

(吞)

  

(2)学生说一说其他带“口”的字。

  7.链接“小贴士”,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反刍”。

  小贴士:

反刍(chú)俗称倒嚼,是指某些动物进食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半消化的食物从胃里返回嘴里再次咀嚼。

反刍主要出现在哺乳纲偶蹄目的部份草食性动物身上,例如羊以及牛,这些动物被统称为反刍动物。

  8.小结:

张之路爷爷可真厉害,把“反刍”这样复杂的科学知识巧妙地通过红头旅行里的故事告诉了我们。

  五、总结与指导书写

  1.出示左右结构的字:

怜、救、拼、流

  2.引导学生观察:

“怜”第4笔撇穿插到竖心旁点的下面;“救”反文旁的撇穿插到点的下面;“拼”的第二横穿插到提手旁提的下面;“流”的第8笔撇穿插到三点水下面。

  3.学生规范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在牛肚子里旅行人教(部编版)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汉字,会写13个字,积累“旅行、答应”等词语,掌握“答、应、骨、几”4个多音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文本及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3.在阅读中感受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懂得在危险时刻不慌张,用知识战胜困难。

教学重点:

1.认识15个汉字,会写13个字,积累“旅行、答应”等词语,掌握“答、应、骨、几”4个多音字。

2.在阅读中感受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

教学难点:

1.通过文本及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2.在阅读中感受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懂得在危险时刻不慌张,用知识战胜困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喜欢外出旅游吗?

哪位同学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去过的地方,旅行后有何感受?

畅聊旅行,感受旅行的快乐。

2.今天我们要认识两位蟋蟀朋友,一位叫“青头”,一位叫“红头”。

有一天,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跑到牛肚子里旅行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来一起进入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画出你觉得感动的地方。

朗读要求:

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小蟋蟀的旅行惊险而又刺激,下面让我们跟上小蟋蟀来学学生字吧。

出示生字指读:

咱、偷、答、应、卷、骨、齿、嚼、吞、胃、悲、咽、几、泪、眯。

2.注音领读。

3.重点认读:

答、应、骨、几、卷。

3.开火车朗读生字和词语。

出示词语:

旅行要好咱们草堆作声

答应做梦可怜来得及救命

拼命大吃一惊马上消化

当然刚才知觉光亮眼泪

学生根据要求朗读经过的词语。

四、情景朗读,感知文本

导学:

快来朗读课文,看一看小蟋蟀在牛肚子里的惊险旅行吧!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预设:

课文讲述了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叫“红头”的蟋蟀不幸误入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惊险的“旅行”,最后在同伴的帮助下侥幸逃脱危险的经历。

2.阅读课文1-7自然段,了解事情发生的起因。

预设:

红头青头捉迷藏,红头遇险进牛嘴。

3.指导读好角色的语气。

朋友玩耍时要读得欢快,出现危险时要读得着急。

4.随文识字:

掌握多音字“答、应”的读音和用法。

5.重点语段朗读。

哪一点写出了小蟋蟀的处境危险,你能读出来吗?

预设:

朗读指导第7自然段,抓住关键动词,读出当时情况的危急。

6.朗读课文第8—18自然段,了解红头历险的同时感受青头对朋友的鼓励。

(1)读好红头和青头的对话,读出好朋友的友情。

(2)勾画青头的动作,读出青头的奋不顾身。

7.朗读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经历,分别朗读对红头和青头的描写。

体会小蟋蟀的情感。

预设:

(1)当红头被大黄牛吃到嘴里时,读出危险的语调。

青头告诉红头躲过牛的牙齿,读出青头的急切。

(2)当红头被吞进牛肚子里时,读出悲哀。

青头告诉红头牛的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第四个胃是管消化的,读出青头对好朋友的鼓励。

(3)当红头感到悲哀沮丧时,读出红头的害怕。

青头鼓励红头是勇敢的蟋蟀,一定能出来,读出安慰、鼓励的语气。

(4)当红头重新回到牛嘴里,但已经不能动弹时,读出红头的筋疲力尽。

青头爬到牛鼻子上,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读出青头奋勇相救的勇敢。

8.同桌演一演这个关于友情的故事,要演出红头处境的危险和青头的帮助鼓励。

9.读好故事的结局,读出好朋友历经劫难后重逢的开心。

预设:

当红头流着泪感谢青头时,读出它的感动。

青头笑眯眯地开导红头不要哭,就算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旅行,读出它的幽默。

五、学写生字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流利,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我们在书写时一定认真写,请拿起你的钢笔跟老师一起写字吧!

强调执笔姿势和书写规范:

小组成员比一比,看谁的坐姿最正确,书法最漂亮,写得最快速。

出示书写要求:

规范、端正、整洁。

1.出示生字:

旅、咱、怜、救、命、拼、扫、胃、管、刚、流、泪、算。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

“旅”和“旋”的区别;注意“算”的中间是“目”。

4.学生临写生字,教师巡回指导。

六、巩固练习

1、打开“基础训练-《牛肚子里的旅行》”,一起来闯关吧!

2、完成配套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读词语,寻找词语中的多音字。

出示生字,学生认读,找一找这些词语中的多音字。

预设:

答、应、骨、几、卷。

2.看拼音写词语。

出示拼音,学习写词语。

小组评价书写情况。

3.科普知识。

牛的胃由4个胃室组成,即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

饲料按顺序流经这4个胃室,其中一部分在进入瓣胃前返回到口腔内再咀嚼。

这4个胃室并非连成一条直线,而是相互交错存在。

二、开心游戏

阅读课文1-7自然段,说一说课文使用什么描写使你感受到了这对好朋友的开心快乐。

1.找出语言描写,读一读,感受两只小蟋蟀的快乐游戏、友好相处。

2.找出动作描写,感受小蟋蟀捉迷藏的天真活泼。

3.找一找红头的心理描写,感受红头躲藏时的心理。

理解作者通过多种描写方法表现红头和青头是好朋友的手法。

三、非常历险

1.这对开心玩耍的好朋友一起经历了一次怎样的冒险?

红头被大黄牛卷到嘴里了……

学生自由表达,感知内容。

2.默读课文第7—18自然段,从文中画出说明红头所在地点的语句。

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

学生按照地点提示说一说。

预设:

图片展示。

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是:

嘴→肚子→第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