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郑州五中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00136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2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五中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五中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五中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五中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五中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五中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五中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五中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五中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五中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五中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五中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五中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五中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五中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五中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五中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五中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五中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五中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五中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五中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市郑州五中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五中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五中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五中【最新】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类型与“钢铁生锈”相同的是(  )

A.水的蒸发B.镁的燃烧C.干冰升华D.海水晒盐

2.如图是实验室A制备、B收集、C验满、D验证性质的对应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下列试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4.关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得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取用高锰酸钾时将其送入试管底部,目的是防止药品打破试管

B.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目的是防止药品进入导管

C.等到导管排出的气泡均匀时再开始收集,目的是使收集的氧气更纯净

D.反应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目的是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

5.铁元素、铁原子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y=14

B.铁离子的质子数为23

C.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6

D.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

6.电影《流浪地球》中提到了氢气,已知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同位素,比如氢的同位素为氘和氚,则下列属于同位素的是(  )

A.红磷和白磷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C.碳12和碳13D.钠原子和钠离子

7.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

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

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115B.49C.66D.164

8.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

A.金和金刚石B.水和氨气

C.汞和氯化钠D.二氧化碳和硫酸铜

9.下列各图中,“●”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10.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控项目的是

A.SO2浓度B.O2浓度C.N2浓度D.H2O浓度

11.下列对于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

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B

一滴水含有约1.67×1021个水分子

水分子很小

C

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

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D

校园桂花飘香

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A.AB.BC.CD.D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除外),因此微粒

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B.原子中一定都含有质子、中子、电子

C.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D.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够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13.通过如图所示的探究活动,不能为下列观点提供例证的是()

A.分子间有间隔

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氨分子与酚酞发生了化学反应

D.组成空气的物质都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14.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增多

B.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1

C.化学反应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D.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二、填空题

15.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1)n个氢气分子_________ ;

(2)三个铝离子__________;

(3)既可以做保护气也可以填充探空气球的气体是____________ ;

(4)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

(5)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

16.关于木炭、铁丝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中预先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木炭在集气瓶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原因是____________。

17.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热胀冷缩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反应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与原子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18.学校运动会上短跑项目“发令枪”里的火药成分为氯酸钾、二氧化锰和红磷,当扣动扳机时,①撞针撞击火药,产生热量使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 ②并引燃红磷产生白烟。

试分别写这两步反应符号表达式及基本反应类型:

①____________; 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19.请解释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的含义

(1)2Ca_______________

(2)Mg2+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题中信息回答:

(1)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

(2)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3)属于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_____(填化学符号);

2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根据元素周期表回答下面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

(2)画出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形成____(填粒子符号)。

 

(3)在第二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

 

(4) 等质量的Na、Mg、Al三种金属中所含原子数目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

三、实验题

22.利用如图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请回答:

(1)实验过程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红磷量不足时,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

23.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写出反应的表达式,并选择发生和收集氧气的装置,填写在下表中(填字母)。

选用药品

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高锰酸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填

不填

过氧化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如何验证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用固体锌与硫酸溶液常温下制备氢气。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填字母)。

若改用如图装置收集氢气(氢气难溶于水),则气体应从______进(填“a”或“b”)。

(5)a和b为质量相等的两份固体,a为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b为氯酸钾。

分别同时加热a和b至完全反应,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氧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_____)

A

B

C

D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水的蒸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镁的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

C、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海水晒盐只是氯化钠从海水中析出的过程,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睛】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此依据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A

【详解】

A、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应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随气流进入导管,且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符合题意;

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导气管应伸到底部,不符合题意;

C、氧气验满,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集气瓶内,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需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D

【详解】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说法错误;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说法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说法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故说法正确.故选D.

4.A

【详解】

A、取用高锰酸钾时将其送入试管底部,目的是防止药品粘在试管壁上,故A错误;

B、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目的是防止药品进入导管,故B正确;

C、等到导管排出的气泡均匀时再开始收集,目的是使收集的氧气更纯净,故C正确;

D、反应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停止加热,目的是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故D正确。

故选A。

5.B

【详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铁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6,原子序数=质子数,铁元素的质子数为26,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有26=2+8+x+2,解得x=14,选项A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铁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6,原子序数=质子数,铁元素的质子数为26,原子在形成离子的过程中质子数不变,铁离子的质子数为26,选项B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铁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6,原子序数=质子数,铁元素的质子数为26,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6,选项C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选项D正确。

故选B。

6.C

【详解】

A、红磷和白磷都是由磷元素组成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选项A不正确;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两种化合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不符合同位素的定义,选项B不正确;

C、碳12和碳13,两种原子中质子数都是6,中子数分别为6和7,它们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原子,因此属于同位素,选项C正确;

D、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钠原子和钠离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只是电子数不同,不符合同位素的定义,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原子方可互称为同位素;同位素不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单质或化合物,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如果只是核外电子数不同,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也不属于同位素。

7.B

【详解】

因为原子中: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故铟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9。

故选B。

【点睛】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8.B

【详解】

A、金和金刚石都是由原子构成,故错误;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氨气是由氨气分子构成,故正确;

C、汞是金属,是由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错误;

D、二氧化碳是由分子构成,硫酸铜是由离子构成,故错误。

故选B。

9.B

【分析】

根据题目要求,“●”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我们可以设“●”为A原子,“

”为B原子。

【详解】

A、图示表示的是一个A原子和一个B原子构成的分子,且都是这种分子,只有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故A选项错误

B、图中出现了两个一个A原子和一个B原子构成的分子、两个分别由两个A原子构成的分子和B原子构成的分子,有三种分子构成了B物质,因此是混合物,故B选项正确

C、图示表示的是两个A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纯净物,故C选项错误

D、图示表示的是两个B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纯净物,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10.A

【解析】

试题分析∶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控项目的是A.SO2浓度。

故A正确。

考点∶考查空气的污染成分。

11.C

【详解】

A、CO和CO2的构成原子个数不同,属于不同的分子,不同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A选项结论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一般20滴水为1ml,因此一滴水的体积也很小,而其中有约1.67×1021个水分子,因此证明水分子很小,B选项结论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是因为烧开后,水由液体变为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分子的大小在同一分子的情况下是不发生改变的,C选项结论错误但符合题意

D、我们能闻到香味是因为分子在做不间断的运动,D选项结论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D

【详解】

A、微粒

中,当X表示数字不为10时,如

表示的是钠离子,钠元素不是稀有气体元素,故A选项错误

B、原子中的氢原子如

,其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故B选项错误

C、原子和分子都可以构成物质,但还有离子也可构成物质,比如氯化钠,故C选项错误

D、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D选项正确

故选D

13.A

【详解】

A、分子之间有间隔,但不是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故A错误;

B、②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说明NH3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B正确;

C、②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氨分子与酚酞发生了化学反应,使酚酞试液变红,故C正确;

D、①烧杯不变色,说明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D正确。

故选A。

14.C

【解析】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错误;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

1,错误;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正确;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错误。

故选C。

点睛:

明确每个模型表示的含义,这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

15.nH23Al3+HeN2Na+、Cl-

【详解】

(1)氢气的化学式为:

H2,n个氢气分子为:

nH2

(2)氯离子的符号为:

Al3+,3个铝离子为:

3Al3+

(3)能做保护气的说明化学性质稳定,能填充探空气球说明密度比空气小,所以气体为氦气,且氦分子是由一个原子构成的分子,因此化学式为:

He

(4)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为氮气,氮气为双原子分子,化学式为:

N2

(5)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钠离子和氯离子,钠离子符号为:

Na+,氯离子符号为:

Cl-

故答案为:

nH2;3Al3+;He;N2;Na+、Cl-

16.防止生成的高温熔化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氧气中氧气的纯度比空气中的高

【详解】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这些固体也是温度非常高的,落到集气瓶底会导致及其与固体接触的部分温度急剧升高,温度扩散不均,导致集气瓶炸裂。

加入少量水或细沙就能避免集气瓶炸裂;

(2)木炭在集气瓶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说明了氧气纯度越高,燃烧越剧烈。

原因就是氧气中氧气的纯度比空气中的高。

故答案为:

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氧气中氧气的纯度比空气中的高

17.温度改变使分子间距离发生改变旧的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分子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的不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不同

【详解】

(1)热胀冷缩是因为温度改变使分子间距离发生改变,造成体积变化;

(2)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物质的消失与新物质的生成,用微观表述就是旧的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分子;

(3)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不同;

(4)决定原子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所以与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不同。

18.KClO3

KCl+O2;分解反应P+O2

P2O5;化合反应。

【详解】

①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KClO3

KCl+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②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P+O2

P2O5,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然后找出反应物、生成物,最后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19.2个钙原子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详解】

(1)数字写在化学符号之前,表示微粒的数目,因此2Ca的2表示两个钙原子;

(2)数字在化学符号的右上角,整体表示离子,“+”“-”号表示所带电荷的电性,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因此Mg2+表示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20.40.08B、CAr

【详解】

(1)从图中给出的钙元素信息可知钙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

(2)同种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或离子的总称。

A表示氟原子,B表示氯原子,C表示氯离子,D表示氩原子;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为B、C

(3)稳定结构为最外层为8电子(第一层为2电子)的原子。

A、B、C、D中处于稳定结构有C和D,但C为离子,与概念冲突,故应填D原子,D原子的元素符号为Ar

故答案为:

40.08;B、C;Ar

21.铝

得到S2-具有相同电子层数(或次外层电子数均为2)Na>Mg>Al

【详解】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铝元素

(2)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圈内为+16,圈外有三个电子层,所含电子数分别为2,8,6,故为

;因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故容易得到电子;最外层电子数距离稳定的8电子差2,因此易得到两个电子,电子显负电性,故离子符号为:

S2-

(3)在第二周期中,所有原子都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两层。

且次外层电子数均为2

(4)相同质量的三种金属,其相对原子质量越小,所含原子数越多。

Na,Mg,Al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23,24,27,故原子数Na>Mg>Al

故答案为:

铝;

;得到;S2-;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或次外层电子数均为2);Na>Mg>Al

22.产生大量白烟,水被压入集气瓶中,最后压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

偏小

【详解】

(1)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生成物是固体。

则集气瓶中气体的分子数减少。

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因为集气瓶中分子数少于外界大气压形成压强差,水被压入集气瓶,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

,实验中氧气消耗完了,因此水被压入的体积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

(2)红磷不足会导致不能完全消耗氧气,导致消耗的气体体积小于

,则压入水的体积也会小于

,所以测量结果偏小

故答案为水被压入集气瓶中,最后压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

;偏小。

23.长颈漏斗

A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复燃则瓶内气体为氧气,否则不是氧气AbD

【详解】

(1)仪器a为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符号表达式不需配平,故为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符号表达式为

;该反应的反应物为液体和固体,且不需要加热,则反应仪器应为固液不加热型,为A;生成的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以选择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C或D;

(3)验证氧气的方法为: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复燃则瓶内气体为氧气,否则不是氧气;

(4)锌为固体,硫酸溶液为液体,反应不需加热,所以选固液不加热型反应装置A;不论哪种气体,其密度均小于水,故若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均应从“b”导管进气;

(5)按题目要求,a份为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b份为氯酸钾纯净物。

加热后,a份二氧化锰又作为氯酸钾的催化剂;而b份为纯净氯酸钾,没有催化剂,所以比较反应速率为a快于b。

但a份中有部分是二氧化锰,二氧化锰是催化剂,不影响氧气的量,而b份全部是氯酸钾,故生成氧气的质量应a<b。

综上所述,应选填D。

故答案为:

长颈漏斗;

;A;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复燃则瓶内气体为氧气,否则不是氧气;A;b;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