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图文转换分类汇编含答案50.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13510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7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图文转换分类汇编含答案5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图文转换分类汇编含答案5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图文转换分类汇编含答案5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图文转换分类汇编含答案5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图文转换分类汇编含答案5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图文转换分类汇编含答案5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图文转换分类汇编含答案5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图文转换分类汇编含答案5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图文转换分类汇编含答案5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图文转换分类汇编含答案5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图文转换分类汇编含答案5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图文转换分类汇编含答案5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图文转换分类汇编含答案5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图文转换分类汇编含答案5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图文转换分类汇编含答案5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图文转换分类汇编含答案5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图文转换分类汇编含答案50.docx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图文转换分类汇编含答案5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图文转换分类汇编含答案50.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图文转换分类汇编含答案50.docx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图文转换分类汇编含答案50

2020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图文转换分类汇编(含答案)50

一、高中图文转换专题训练

1.下面是高二年段某小组开展“儒家文化研究性学习”的计划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注】三孔,即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孔林。

【答案】“儒家文化研究性学习”开展前需要阅读经典,游览三孔,然后需要理解探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做好研究的准备工作。

做好准备后,可以交流,解决一些疑难问题,不断总结,提升自己对儒家文化的研究水平等。

【解析】【分析】此题根据题干可知是“高二年段某小组开展‘儒家文化研究性学习’的计划流程图”,答题时注意搞清图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

计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阅读经典”“游览三孔”,然后理解探究,交流心得体会。

第二阶段是交流,解决疑问。

第三阶段是总结学习内容,提升对儒文化的理解能力等。

故答案为:

“儒家文化研究性学习”开展前需要阅读经典,游览三孔,然后需要理解探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做好研究的准备工作。

做好准备后,可以交流,解决一些疑难问题,不断总结,提升自己对儒家文化的研究水平等。

【点评】图文转换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

解答此题时,一要观察清楚图表上的内容,二要读清楚题目的要求。

这类题目解答时用语一定要简洁、连贯、准确。

2.请从下面两幅插图中选择一幅,概述所选插图表现的故事情节。

(不少于100字)

插图一(《呐喊·药》)

插图二(《边城》)

【答案】插图一是《呐喊.药》中的情节:

夏四奶奶给死去的夏瑜上坟,发现了坟上有一圈红白的花,她想不出是谁来献的花,以为是夏瑜有冤情,今天特意来显灵。

树上停着一只乌鸦,夏四奶奶终于没想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起身走了几十步远,那只乌鸦鸣叫一声之后,箭似的飞向远处的天空。

插图二是《边城》中的情节:

端午节到了,边城茶峒有赛龙舟捉鸭子的习俗。

天保随了陆路商人送节货去了,故参加的就只傩送。

他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腰间插着红色小令旗,正准备指挥船前行参加划龙舟比赛。

船上十几个结实如牛犊的小伙子,带了香烛、鞭炮、同一个用生牛皮蒙好绘有朱红太极图的高脚鼓。

【解析】【分析】插图一,根据画面中人物、坟头白花、树枝上乌鸦等画面信息联想《药》的相关情节进行概述;插图二,根据画面中河水、人物、龙舟、鼓联想到《边城》端午赛龙舟的情节,概述即可。

故答案为:

插图一是《呐喊.药》中的情节:

夏四奶奶给死去的夏瑜上坟,发现了坟上有一圈红白的花,她想不出是谁来献的花,以为是夏瑜有冤情,今天特意来显灵。

树上停着一只乌鸦,夏四奶奶终于没想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起身走了几十步远,那只乌鸦鸣叫一声之后,箭似的飞向远处的天空。

插图二是《边城》中的情节:

端午节到了,边城茶峒有赛龙舟捉鸭子的习俗。

天保随了陆路商人送节货去了,故参加的就只傩送。

他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腰间插着红色小令旗,正准备指挥船前行参加划龙舟比赛。

船上十几个结实如牛犊的小伙子,带了香烛、鞭炮、同一个用生牛皮蒙好绘有朱红太极图的高脚鼓。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图文转换的能力。

图文转换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

解答此题时,一要观察清楚图表上的内容,二要读清楚题目的要求。

3.下面是一幅漫画,按要求完成题目。

(1)请为画中两个人物配上语言。

(2)写一段话,表达某种人生哲理。

(不超过40字)

【答案】

(1)悲观者:

全完了;乐观者:

幸好还有点。

(2)乐观的人在每种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悲观者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一种忧患。

【解析】【分析】本题是一副漫画。

一般由漫画(含漫画中的文字),漫画标题,画注和题目要求三个要素构成。

读懂漫画(包括漫画标题)的本意,进而理解其寓意,了解命题者的意图,这是正确解答漫画题的关键。

本题要求为画中两个人物配上语言。

画面的寓意应该是表达悲观的人和乐观的人对于同一事件的不同的态度,所以只要据此来为人物配上合理的语言即可。

第二题的人生哲理也是根据漫画的寓意来组织答案即可。

故答案为:

⑴悲观者:

全完了;乐观者:

幸好还有点。

⑵乐观的人在每种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悲观者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一种忧患。

【点评】该题考查漫画类图文转换的能力。

把握漫画寓意,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观察画面的夸张之处,这多是漫面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

可将漫画所反映的直观内容同生活、社会实际联系起来,想想自己周围有没有漫画中所要歌颂或讽刺的对象,从而理解漫画的含义。

4.阅读华君武漫画《科学分工》,回答问题。

(1)简要说明漫画的主要内容。

(2)这幅漫画蕴含了什么样的寓意?

【答案】

(1)漫画中,吹奏笛子的人只用嘴吹,出调的是另一个人在按笛子的发音孔。

(2)比喻在某一事情上工序分工太细,表面好像科学,实际上本来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工作,却要两个人去做,反而导致工作的繁琐、疲沓、浪费。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漫画题,题干给出了两个小问题,第

(1)题要求“简要说明漫画的主要内容”,即描述画面,具体说就是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画面的内容。

作答时要细察画面,(人、物、景不遗漏),分析细节,抓住矛盾。

本题漫画中有两个人坐在一起吹笛子,一个人按孔,一个人吹。

(2)题问“这幅漫画蕴含了什么样的寓意”,这是分析漫画的寓意,即通过漫画揭示出事件的本质内涵。

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

要注意:

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

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

这幅漫画的标题是“科学分工”,本来一个人就可以吹得笛子,非得两个人分工,看来这“分工”并不“科学”,而且还浪费资源,使得工作效率太低,答题时据此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

(1)漫画中,吹奏笛子的人只用嘴吹,出调的是另一个人在按笛子的发音孔。

(2)比喻在某一事情上工序分工太细,表面好像科学,实际上本来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工作,却要两个人去做,反而导致工作的繁琐、疲沓、浪费。

【点评】解答漫画题,读懂漫画、理解其寓意是核心。

具体说来,应遵循以下答题思路:

1.仔细观察画面。

漫画的重要特点是用笔简洁,但不会缺少人或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只有多个“要素”整合起来,才能形成特定情景,从而表现主题思想。

所以,画面上的每一个“要素”都对表达寓意起着提示作用。

审读试题时,一定要仔细察看画面,注意各个“要素”所提供的信息(比如看看画中有几个人、几件物,看清人物的神态、动作,把握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等);

2.看画中的语言文字。

漫画为了更好地表达寓意,常配有言简意赅的文字,这对我们领会含意大有帮助。

因此,面对一幅漫画,要仔细品味画中文字,认真思考其中隐含的观点。

5.阅读下图,对某社区“红色议事厅”工作流程图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注】两代表一委员:

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A. 社区工作室负责民意收集,容易的事情尽快办理,难事交给红色议事厅。

B. 红色议事厅的主要职责是“联系相关各方,协商解决难事”

C. 红色议事厅按区域指定一位监督人对红色议事厅进行监督。

D. 从红色议事厅的监督机制来看,既有“两代表一委员”的监督,又有群众反馈及满意度回访。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呈现的是“‘红色议事厅’工作流程图”。

由图可看出,社区工作室负责民意收集,容易的事情尽快办理,难事交给红色议事厅。

故A正确。

红色议事厅协调相关部门合力落实。

落实之后要进行反馈及满意度回访。

依据图示箭头指向可知,“红色议事厅”的工作职能,其下方为联系部门,其上方为处理的问题。

据此可知红色议事厅的主要职责是“联系相关各方,协商解决难事”,故B项正确。

图标中,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按区域指定一位监督人对红色议事厅进行监督。

故C项错。

从红色议事厅的监督机制来看,既有“两代表一委员”的监督,又有群众反馈及满意度回访,故D正确。

故答案为:

C

【点评】图文、表文转换规律如下:

①整体认读图表内容。

关注图表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

②注意图表细节。

图表下“注”等细节起提示作用。

③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

有数据的重视数据变化。

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这可能正是图标的关键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

④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按题目要求(句式、字数)进行回答,归纳概括。

6.下图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的唯一指定标识。

请说明该标志的组成元素和设计寓意。

【答案】组成元素:

以数字“70”和代表国家形象的国徽五星及天安门作为设计核心元素。

设计寓意:

紧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活动主题。

“7”设计成翻开历史新的一页的视觉效果,突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崭新形象,中华民族奋力谱写新篇章。

(或“7”的造型像节日的彩带,蕴含了重大节日的欢庆气氛。

【解析】【分析】首先,宏观把握会徽(行业性图标)的外形特点,关注中间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

本题中的标识以数字“70”符号,时间“1945-2019”,国徽五星及天安门为设计元素。

其次,说明(介绍)画面要按顺序。

如上下、左右、主次等。

然后,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含义)说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解释。

比如本题的标识可作如下的联想:

“‘70’紧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活动主题”“翻开历史新的一页的视觉效果”“‘7’的造型又像节日的彩带,蕴含了重大节日的欢庆气氛”。

接着,采用规范的说明语言:

准确、简明、平实、清晰。

不能随意想象,要扣住图中的信息点来联想。

最后,力求避免遗漏说明内容,要认真观察图的组成部分,并落实好。

故答案为:

组成元素:

以数字“70”和代表国家形象的国徽五星及天安门作为设计核心元素。

设计寓意:

紧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活动主题。

“7”设计成翻开历史新的一页的视觉效果,突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崭新形象,中华民族奋力谱写新篇章。

(或“7”的造型像节日的彩带,蕴含了重大节日的欢庆气氛。

【点评】该题考查徽标类图文转换。

完成这类题目,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审题,整体看图。

2.注意细节,图中数字、字母、文字的变形之处往往是作者想要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答题要点所在。

3.描述徽标构成要素,概括画面内容要全面。

4.揭示深层寓意,比如变形之处想要强调的内容,徽标体现的地域性特色等。

7.下面是一幅关于“人类发展预估”的图示,请把此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答案】示例:

现在,人类发展正处在一个由慢到快的转折点。

如果用过去或今天的发展速度预测明天,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只有以指数级速度,才能正确预测人类未来的发展。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审读题干要求,明确图表的内容。

其次,分析曲线的特点,抓住曲线所体现的运行情况和发展趋势,着重抓曲线变化的关键节点前后的数据变化。

最后按照题干要求,组织语言作答。

分析这条曲线应抓住关键时间节点“现在”,“现在”是人类发展的一个由慢到快的转折点,根据图中的文字可知,人类随着时间的发展,如果用过去或今天的发展速度预测明天,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只有以指数级速度预测明天,才能做出正确预测。

故答案为:

示例:

现在,人类发展正处在一个由慢到快的转折点。

如果用过去或今天的发展速度预测明天,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只有以指数级速度,才能正确预测人类未来的发展。

【点评】图文转换题就是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

从近几年的考题情况看,有时只需将图表所包含的一般信息用文字表述出来即可,有时则需要将图表中所蕴涵的内在信息用语言表述出来,且往往表现为一些观点型或结论型的句子。

由此可见,这种题型对考生敏锐捕捉信息,精确分析信息和准确精炼概括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8.下面是中国邮政发行的《中国农民丰收节》纪念邮票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个字。

【答案】构图要素有农民、喜鹊、粮仓等。

画面中一对农民在盛满粮食的粮仓前舞动鼓槌舞蹈,粮仓上有个“丰”字,空中飞来两只喜鹊,远处是梯田。

寓意为人们欢天喜地,庆五谷丰登。

【解析】【分析】画面中一对农民在动鼓槌舞蹈;粮仓里面盛满了粮食,粮仓上有个“丰”字,空中飞来的两只喜鹊,喻示有喜事发生;远处还有梯田。

据此可归纳寓意为:

人们为粮食大丰收而载歌载舞,欢天喜地,庆五谷丰登。

故答案为:

构图要素有农民、喜鹊、粮仓等。

画面中一对农民在盛满粮食的粮仓前舞动鼓槌舞蹈,粮仓上有个“丰”字,空中飞来两只喜鹊,远处是梯田。

寓意为人们欢天喜地,庆五谷丰登。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图文转换的能力。

图文转换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

解答此题时,一要观察清楚图表上的内容,二要读清楚题目的要求。

9.下面是某公司售后服务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答案】客户提出售后服务申请并说明问题后,先由工程师远程协助客户,如问题解决,应记录故障原因、处理结果和预防措施并交售后部门存档。

如远程协助不能解决问题,工程师应上门服务,解决问题后同样记录相关情况并存档。

【解析】【分析】此题根据图表可知,​客户提出售后服务申请并说明问题后,先由工程师远程协助客户,如问题解决,应记录故障原因、处理结果和预防措施并交售后部门存档。

如远程协助不能解决问题,工程师应上门服务,解决问题后同样记录相关情况并存档。

故答案为:

客户提出售后服务申请并说明问题后,先由工程师远程协助客户,如问题解决,应记录故障原因、处理结果和预防措施并交售后部门存档。

如远程协助不能解决问题,工程师应上门服务,解决问题后同样记录相关情况并存档。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

图文转换,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

这类题答题思路是:

先看标题,再看图示,不放过图示中的文字,然后概括答题。

10.下图为国家邮政局发行的《“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纪念邮票《奋进新时代》,请简要说明画面内容和寓意,85字左右。

【答案】邮票以新时代青年的剪影、侧面头像、白鸽、数字100,丝带等构成,人物剪影和头像充满朝气与活力,天空中飞翔的白鸽错落有致,整个画面表现了青年一代昂扬向上,奋进新时代的风采。

【解析】【分析】本题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纪念邮票《奋进新时代》,画面最远处是现代建筑,其次是数字100的字样,然后是新时代年轻男女侧面的头像、年轻人的剪影,还有白鸽,丝带等。

寓意方面,建筑是新时期的建筑,代表新时代;数字100代表“五四”运动一百周年;跳跃着的新时代年轻人的剪影活泼、有朝气,男女侧面的头像直视远方,寓意年轻一代奋发向上、勇于进取的风貌;白鸽错落有致,自由飞翔,寓意社会的和平安详和奋勇向前。

即此可整理出答案。

故答案为:

邮票以新时代青年的剪影、侧面头像、白鸽、数字100,丝带等构成,人物剪影和头像充满朝气与活力,天空中飞翔的白鸽错落有致,整个画面表现了青年一代昂扬向上,奋进新时代的风采。

【点评】该题考查漫画类图文转化的能力。

完成这类题目,首先看标题,看画面,看画中文字,看夸张之处,抓住矛盾;接着分析细节,揣摩夸张之处的寓意;再注意提示,抓住关键。

把握漫画寓意,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观察画面的夸张之处,这多是漫面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

可将漫画所反映的直观内容同生活、社会实际联系起来,想想自己周围有没有漫画中所要歌颂或讽刺的对象,从而理解漫画的含义。

11.下面是某校语文教研组设计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流程图,请将此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答案】整本书阅读教学,首先要确定阅读单元主题学习目标,再划分若干阅读专题,并提出专题探究问题,然后设计学习活动过程,最后进行检测评价,再据此进行教学反思。

【解析】【分析】从图上来看,应该先按照由上往下的顺序进行叙述,接着就是由左到右;从图上各部分的组成来看,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即“主题单元学习目标”“阅读专题以及专题探究问题”“学习活动过程”“检测评价”以及“教学反思”,最后根据这一顺序进行拟写就可以了。

故答案为:

整本书阅读教学,首先要确定阅读单元主题学习目标,再划分若干阅读专题,并提出专题探究问题,然后设计学习活动过程,最后进行检测评价,再据此进行教学反思。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图文转换的能力。

图文转换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

解答此题时,一要观察清楚图表上的内容,二要读清楚题目的要求。

12.(2019•天津)某初中校就“喜欢的榜群类型”对本校学生进行了调查,请根据下图的统计结果,就今后的榜样教育向学校提两条建议。

要求:

不能出现数字。

(改编自2019年4月11日《中国教育报》)

【答案】①鼓励学生以父母、师长、同学等“身边人”为榜样;②多宣传英模劳模等杰出人物的事迹;③对崇拜影视明星的学生要正面引导;④关注榜样缺失的学生群体。

【解析】【分析】根据图表信息,有45%的学生以父母、师长、同学为榜样,据此可建议“鼓励学生以父母、师长、同学等‘身边人’为榜样”;有30%多的学生以英模、劳模为榜样,有25%的学生以科学家为榜样,有不到15%的学生以政商界精英为榜样,据此可建议“多宣传英模、劳模等杰出人物的事迹”;有不到40%的人以影视明星为榜样,据此可建议“对崇拜明星的学生要正面引导”;有近15%的学生没有榜样,据此可建议“关注榜样缺失的学生群体”。

故答案为:

①鼓励学生以父母、师长、同学等“身边人”为榜样;②多宣传英模劳模等杰出人物的事迹;③对崇拜影视明星的学生要正面引导;④关注榜样缺失的学生群体。

【点评】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观察图表,弄清坐标代表的含义,注意各项之间的横向、纵向的比较。

建议要根据图表的信息提出。

本题是某初中校就喜欢的榜样类型进行的调查,要求根据调查给出建议。

13.阅读下面的图表,回答问题。

高三学生对高考前三个月练好字的信心

(1)图表反映了什么问题?

(2)请分析出现这种问题可能存在的原因。

【答案】

(1)大部分高三学生对高考前三个月练好字信心不足。

(2)短时间内要练好字,难度大;现有练字的方法收效不大;高考前学习任务重,没有时间练字。

【解析】【分析】本题图表的标题是“高三学生对高考前三个月练好字的信心”,图标显示40.9%的学生对高考前三个月练好字没有信心或信心不大,24.40%的学生对高考前三个月练好字有些信心,17.50%的学生对高考前三个月练好字很有信心,17.20%的学生对高考前三个月练好字不清楚。

根据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大部分高三学生对高考前三个月练好字信心不足。

然后根据概括出的问题分析出现这种问题,比如高考前三个月学习任务重,没时间练字;三个月时间太短,想练好字难度太大;还有练字方法,练好字是日积月累,长时间的事情等等方面陈述学生对高考前三个月练好字信心不足可能存在的原因,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即可。

故答案为:

⑴大部分高三学生对高考前三个月练好字信心不足。

⑵短时间内要练好字,难度大;现有练字的方法收效不大;高考前学习任务重,没有时间练字。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表文转换的能力。

我们要抓住图文的构成要素,如果是表,还要注意它的变化趋势,用文字叙述,当然,还要抓住图文所表达的主旨,是表的还要总结变化的规律。

由图可知,高三学生对高考前三个月练好字没有信心或信心不大的占据四成,不清楚的接近两成,而很有信心的不到两成。

说明了大部分的高三学生对高考前三个月练好字信心不足。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推断的能力。

其考查角度主要有以下两种:

文字转换题,即将图表内容用文字表述出来;信息推断题,即针对图表数据作结论或提建议。

首先是客观的原因,练好字并非一日之功,短期内想要突飞猛进,难度的确很大;然后就是有可能练字的方法不是很好,收效甚微。

另外面临高考,升学压力大,学习任务繁重,没有足够的时间静下心来炼字。

14.周末,你的一位同学正在甲秀楼游玩,你想约他在附近的“花楸树下”餐馆吃饭,但他不清楚路线。

请你从下图中选择必要的信息加以组合,给他发一条手机短信,告诉他沿着地标步行的最便捷的路线。

要求:

语言简洁,方位明确,地标清晰,不超过100字。

【答案】从甲秀楼出来即沿斑马线径直过马路,沿西湖路南行至观水路口,左转沿观水路东行,途经红发廊、芝林药房、中国银行至十字路口过马路,从中国邮政处向北继续前行即可至“花楸树下”。

【解析】【分析】从题干和图来看,这是一个方位图,要求考生写出最便捷的路线,拟写的时候要注意用语准确,还要方位要明确,地标要清晰,这就要使用诸如“东”“西”“左”“右”“从”“沿着”“转”等词语。

从图上来看,同学正在甲秀楼游玩,而要去的地方是“花楸树下”餐馆,这中间要走的路是“西湖路”“观水路”,在路途的转换上可以使用“沿着”“转”等词语,而经过的地方包括“红发廊”“芝林药房”“中国银行”“中国邮政”等,在描述途经地方的时候可以使用“经过”“途经”等词语。

同时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故答案为:

从甲秀楼出来即沿斑马线径直过马路,沿西湖路南行至观水路口,左转沿观水路东行,途经红发廊、芝林药房、中国银行至十字路口过马路,从中国邮政处向北继续前行即可至“花楸树下”。

【点评】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题型上属于图文转换题,对提供的文字、图表等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和运用。

答前,要正确分析图表中内容的相互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注意流程图中的箭头指向,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

 

15.下面是某校学生自己制定的考试题目总结与反思的过程,请把这一过程转写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答案】考试总结与反思,首先是核对答案,找出问题,就这些问题和同学讨论或者请教老师,自己再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如果自己仍存在问题,重复上面的流程,直到解决问题。

【解析】【分析】本题是考试题目总结与反思的过程,方框里是事件的主干,箭头是发展趋势或行为走向。

本题难点在“找问题”到“针对性训练”之间的叙述。

叙述中要使用适当的连接词,如“首先”“然后”“直到”等。

故答案为:

考试总结与反思,首先是核对答案,找出问题,就这些问题和同学讨论或者请教老师,自己再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如果自己仍存在问题,重复上面的流程,直到解决问题。

【点评】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题型上属于图文转换题,对提供的文字、图表等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和运用。

答前,要正确分析图表中内容的相互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注意流程图中的箭头指向,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

例如本题:

是考试题目总结与反思的过程,方框里是事件的主干,箭头是发展趋势或行为走向。

本题难点在“找问题”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