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精选月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16587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精选月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选精选月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选精选月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选精选月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选精选月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精选精选月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精选精选月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精选精选月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精选精选月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精选精选月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精选月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docx

《精选精选月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精选月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精选月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docx

精选精选月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

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

(课程代码11467)

重要提示:

1、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1分.共2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国民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A.科研机构B.居民家庭

C.企业D.事业单位

2、决定企业劳动报酬水平的指标是

A.劳动效率B.劳动生产率

C.劳动效益D.工资利润率

3、出勤率反映的是员工的

A.劳动积极性B.文化水平

C.道德水平D.职业技能

4、下列不属于现场培训的是

A.技术表演示范B.师傅带学徒

C.社会成人大中专班D.岗位练兵

5、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实物总量与相应的活劳动消耗量之间的比值,称.

A.劳动生产率的价值量指标B.劳动效益

C.劳动生产率的实物量指标D.单位产品劳动生产率

6、人在劳动中运用劳动能力综合水平的高低程度指的是

A.企业人力资源素质B.企业人力资源数量

C.企业人力资源总量D.企业人力资源结构

7、参加社会性的抢险救灾活动属于

A.缺勤工日B.非生产工日

C.加班工日D.停工工日

8、企业人力资源不包括

A.不再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实行个人承包人员

B.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编制外人员

C.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未出勤人员

D.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临时在国外工作人员

9、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劳动者完成单位台格产品或一定工作量所预先规定的时间消耗标准,称为

A.产量定额B.劳动定额

C.劳动生产直D.劳动效益

10、生产工人在工作时间内劳动条件失常情况下的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指标是指

A.企业工人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统计指标

B.合格品的定额工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

C.增耗工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

D.计入产品产量的废品的实际消耗工时指标

、劳动效益可表示为11.

A.实际收益与活劳动消耗量的比值B.劳动产品总量与实际收益的比值

C.劳动产品总量与活劳动消耗量的比值D.活劳动消耗量与劳动产品总量的比值

12、反映企业内职代会组建的普通程度和职工民主权利的落实情况的指标是

A.职工代表大会组建率B.职工代表人数及构成

C.召开职代会的次数D.职工代表大会组建的数量

13、反映劳动争议严重程度的指标是

A.每千名职工劳动争议件数B.平均每件劳动争议人数

C.每千名女职工劳动争议数D.每千名职工劳动争议人次数

14、按照工伤事故损失工作日分类,轻伤事故的工作日损失在

A.1——30日B.1——90日

C.1——104日D.1——120日

15、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统计报表和企业人力资源统计核算的要求而设置的按时间顺序登记和积累原始记录资料的表册是

A.统计报表B.统计台账

C.企业报表D.原始记录

16、考勤卡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

A.统计台账B.统计报表

C.原始记录D.统计年表

17、下列属于劳动保护措施的是

A.辅助房屋及设施B.企业新建列人固定资产投资的安全措施

.修养所D.公共浴室C.

18、下列计算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的公式正确的是

A.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出勤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

B.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

C.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出勤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

D.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缺勤时间-非生严时间

19、下列不属于企业社会保险统计范围的指标是

A.企业职工失业保险统计B.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统计

C.企业职工退休养老保险统计D.集体福利

20、下列不属于集体福利事业的补贴范围的是

A.消毒室B.公共浴室

C.理发室D.哺乳室

21、产品产量提高而单位产品成本却下降,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是

A.正相关B.负相关

C.不相关D.非线性相关

22针对某一专门问题而进行的集中、深入的分析研究方法是

A.专题分析法B.定期分析法

C.预计分析法D.综合分析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l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特点有

A.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质量特征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关联与动态特征B.

C.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数量特征

D.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关联与静态特征

E.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揭示规律性特征

24、影响企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因素主要有

A.企业人员结构变动B.实际工作月长度

C.企业人均技术装备程度D.工人工时利用情况

E.实际工作曰长度

25、企业职业技能开发进程分析中的培训结业分析指标包含

A.全员培训率B.职工人学率

C.教师负担系数D.结业率

E.退学率

26、企业福利费支出包括

A.集体福利事业补贴B.职工文娱体育宣传费

C.集体福利设施费D.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

E.职工探亲路费补贴

27、企业工人的分组方法有

A.按与生产作业的关系程度B.按劳动技能水平高低

C.按生产技术水平高低D.按劳动定额的完成程度

E.按操作年限长短

28、劳动过程因素包括

A.劳动组织制度B.工艺流程、作业安排和劳动强度

C.安全防护设备D.个体器官或系统的紧张程度

.使用的劳动工具和体位状况等E.

29、企业劳动争议统计的原则有

A.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发生的争议,主要是指企业行政和职工之间的争议

B.劳动争议是企业领导与职工之间的纠纷

C.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双方的有关劳动权利与义务问题的纠纷

D.劳动争议包括职工与职工之间发生的纠纷

E.劳动争议是必须提出申诉的

30、为了能准确地反映企业劳动经济的活动情况,原始记录的内容应包括

A.原始记录的名称和编号B.活动内容的记载

C.计量单位D.填写时间

E.填表人及责任人签章

31、因素分析法可分为

A.总和因素分析法B.平衡因素分析法

C.动态因素分析法D.连乘因素分析法

E.差额因素分析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2、简述企业人力资源构成的一般分组方法。

33、简述原始记录的概念和特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4、试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指标体系。

35、试述企业在实际工作中计算劳动定额的方法。

五、计算题(本题10分)题目没有特殊要求,计算一律精确到2位小数。

要求写出计算公式,计算步骤。

36、山西某煤炭企业资料如下表:

年份20002008

总产量(万吨)90004000

平均职工人数(人)1500

1000

问题:

(1)计算报告期、基期的劳动生产率。

(2)计算并分析劳动生产率变动及职工人数变动对总产量变动的影响。

六、综合计算分析题(本题20分)题目没有特殊要求,计算一律精确到2位小数。

要求写出计算公式。

计算步骤。

37、某企业某月份(30日)有公假8天,采取一班制劳动,每班8小时,生产工人月平均人数为3000人,其它情况为:

全日缺勤3500工日,非全日缺勤4000工时:

全日停工1000工日,其中被利用800工日,非全日停工2600工时;全日非生产1500工日,非全日非生产1900工时;公休日加班9000工日,加点6000小时。

(1)计算该企业的日历工时数、公假工时数、制度工时数、缺勤工时数、出勤工时数、停工工时数、非生产工时数、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数、全部实际工时数;

(2)分析计算该企业的出勤率、出勤时间利用率、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加班加点比重、加班强度。

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课程代码11471)

一、单项选择题

1——5、CBACC6——10、ABABC11——15、AABCB

16——20、CACDA21——22、BA

多项选择题二、.

23、BCE24、ACD25、AD26、ABCDE27、ABCDE

28、ABDE29、ACE30、ABCDE31、ADE

三、简答题

32、

(1)按性别分组。

(1分)

(2)按年龄分组。

(1分)

(3)按文化程度分组。

(1分)

(4)按身份分组。

(1分)

(5)按从事的职业分组。

(1分)

(6)按技术专业等级分组。

(1分)

(以上每条各1分,答对任意5条都给5分,总分不超过5分)

33、

(1)原始记录是通过一定的表格形式,用数字或文字对企业内部所发生的每一项劳动经济活动所作的最初记载。

(2分)

(2)它是反映企业内部劳动经济活动的第—手材料,是未经过加工整理的材料。

(1分)

(3)原始记录的特点是,具有记录内容的广泛性、记录时间的经常性、记录项目的具体性和记录工作的群众性。

(2分)

四、论述题

34、

(1)企业人力资源的数量与素质统计。

(1分)

(2)企业人力资源的生活日分配统计。

(1分)

(3)劳动保护与劳动环境统计。

(1分)

(4)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益统计。

(1分)

(5)劳动定额统计。

(1分)

分)1(企业人力资源的劳动报酬统汁。

(6).

(7)职业技能开发统计。

(1分)

(8)企业人力费用统计。

(1分)

(9)劳动关系统计。

(1分)

(10)企业社会保障统计。

(1分)

35、企业在实际工作中是通过以下方法计算劳动定额的:

′′∑)×(t+t(Q+Q)n1n1×100%(3分))(=生产工人定额完成程度1∑T1∑×tQn1×100%(2分)=

(2)企业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T1(3)企业劳动条件失常增耗工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

′′′∑)×t+Q×t(Q+Qn1n11×100%(2分)=∑T1(4)以企业全部工时消耗为基础的劳动定额综合完成程度

∑Q×tn1×100%(3分)=∑∑∑∑TT+T++T4321五、计算题

36、解:

(1)设Q为产品产量,q为劳动生产率,T为平均职工人数

Q9000Q400001)(=4(万吨/人=)=(=2=分)=6万吨,qq011000TT1500人01∑qT900011=225%,绝对数:

Q?

Q=9000?

1000==5000(相对数:

01∑4000Tq00万吨)表明报告期产量比基数产量提高了225%,绝对数增加了5000万吨。

(2分)

(2)由于劳动生产率变动总产量变动为:

∑qT6×1500900011∑∑qT=9000qT?

?

,===150%60001110∑150060004×qT10=3000(万吨)

表明劳动生产率指数报告期比基数提高了50%,使产量报告期比基数增加了3000分)2(万吨。

由于职工人数变动对总产量的影响:

∑qT4×1500600010∑∑qT=6000Tq?

?

4000===150%,0001∑100040004qT×00=2000(万吨)

表明由于职工人数指数报告期比基数提高了50%,使总产量绝对数增加了2000吨。

(2分)

综合以上分析可得:

225%=150%x150%

5000万吨=3000万吨+2000万吨(2分)

六、综合计算分析题

37、解:

(1)

日历工时数=3000x30x8=720000工时(1分)

公假工时数=8x3000x8=192000工时(1分)

制度工时数=日历工时数-公假工时数=720000-192000=528000工时(1分)

缺勤工时数=8x3500+4000=32000工时(1分)

出勤工时数=制度工时-缺勤工时=528000-32000=496000工时(1分)

停工工时数=8x1000+2600=10600工时(1分)

停工被利用工时=8x800=6400工时(1分)

非生产工时=8x1500+1900=13900工时(1分)

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数=出勤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

496000-13900-10600+6400=477900工时(1分)

全部实际工时数=制度内实际工时+加班工时

分)1(工时=477900+9000x8+6000=555900.

(2)

496000出勤工时×100%=93.94%100%=(2分)×=出勤率528000制度工时477900制度内实际工作时×100%=96.35%(2分)×100%==出勤时间利用率496000出勤工时477900制度内实际工作时=100%(2×90.51%×100%==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528000制度工作时分)78000加班加点工时×100%=14.03%(2×100%=分)=加班加点比重555900全部实际工时78000加班加点工时分)2(=×100%16.32%=100%×=加班强度477900制度内实际工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