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24142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21 大小:61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化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有机化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有机化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有机化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有机化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有机化学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1页
有机化学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1页
有机化学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1页
有机化学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1页
有机化学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1页
有机化学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1页
有机化学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1页
有机化学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1页
有机化学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1页
有机化学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1页
有机化学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1页
有机化学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1页
有机化学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1页
有机化学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1页
有机化学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1页
亲,该文档总共1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机化学教案.docx

《有机化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化学教案.docx(1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有机化学教案.docx

有机化学教案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

110173

2.课程名称:

有机化学

3.学时/学分:

68/4

4.开课系(部)、教研室:

基础化学教研室

5.先修课程:

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

6.面向对象:

制药工程、科学教育

二、课程性质及目标

1.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程

2.课程目标: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合成和反应的一门科学,是应用化学专业学生限选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为后继的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碳原子的三种杂化;

2、有机化合物中共价键断裂的方式及诱导效应,共价键的本质;

3、熟悉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特性。

(二)教学具体内容

概述、碳原子的三种杂化、诱导效应、有机化合物中共价键断裂的方式、有机化合物的构造式的表示方式、价键理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碳原子的三种杂化;有机化合物中共价键断裂的方式;诱导效应;

教学难点:

诱导效应。

第二章烷烃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烷烃碳原子的杂化状态及结构特点、烷烃的构象异构及其产生原因。

2、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法和普通命名法。

3、熟悉烷烃的构象异构烷烃中的碳原子是以sp3杂化轨道及另一碳原子或氢原子沿轨道对称轴方向“头对头”重叠形成C—Cσ键和C—Hσ键。

4、了解乙烷的构象异构;普通命名法

(二)教学具体内容

烷烃的组成和定义、烷烃命名法、sp3杂化、已烷的构象、烷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自由基反应历程及自由基稳定性、Wurtz法合成烷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烷烃碳原子的杂化状态及结构特点;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教学难点:

烷烃中的碳原子的sp3杂化;烷烃的优势构象。

第三章不饱和烃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烯烃的结构、双键特点,烯烃的命名,Z-E构型命名法。

2、掌握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端基炔的酸性。

3、了解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掌握共轭二烯烃的结构特点、共轭效应、化学性质、亲电加成反应、自由基加成及环加成反应;

4、了解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

5、掌握烯烃的加成反应机理,加卤化氢反应的各种机制。

(二)教学具体内容

烯烃结构及键型特点、顺反异构、烯烃命名、亲电加成反应机理、反马式规则、烯烃的硼氢化反应、氧化反应。

炔烃的结构特点、sp杂化、C≡C三键、烃的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端基炔的酸性及金属炔化物的生成炔、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共轭二烯烃的结构特点、共轭效应、共轭二烯烃的主要化学性质、亲电加成反应及环加成反应。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双键特点、顺反异构体、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反马式规则、sp杂化。

教学难点:

反应的机理、马氏规则,诱导效应、端基炔的酸性及金属炔化物的生成炔

第四章环烷烃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脂环烃结构及命名、环烃的构象、化学性质。

2、熟悉一元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3、了解脂环烃的稳定性。

(二)教学具体内容

单环烷烃的分类和命名、单环烷烃的结构、单环烷烃的构象、化学性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脂环烃结构及命名、环烃的构象、理化性质

教学难点:

环烃的构象

第五章旋光异构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1、了解立体异构的分类及产生原因;

2、掌握分子对称因素及旋光性的关系、对映异构表示方法及构型标记;

3、由结构特征判断分子是否具有旋光性,掌握手性、手性分子、对映体、非对映体、内消旋体、外消旋体等基本概念。

4、掌握Fischer投影式的写法及构型的标示法(R/S,D/L法)。

(二)教学具体内容

同分异构体及立体异构、旋光度及比旋光度、手性碳原子及构型的表示、对映异构体和手性分子、旋光异构体构型的标示方法、立体有择反应和立体专一反应、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分子的旋光性、含有一个手性碳的对映异构、含两个不同手性碳的旋光异构体。

教学难点:

判断分子是否具有旋光性、Fischer投影式的写法及构型的标示法。

第六章卤代烃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卤代烃的命名和主要化学性质;

2、了解伯、仲、叔卤代烃按SN1或SN2历程;

3、掌握格氏试剂的制备及重要性质;

4、熟悉消除反应的立体化学、卤代烃的代表化合物。

(二)教学具体内容

卤代烃的命名和主要化学性质;伯、仲、叔卤代烃按SN1或SN2历程;格氏试剂的制备及重要性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卤代烃化学性质、SN1和SN2的反应机理。

教学难点:

卤代烃化学性质、SN1和SN2的反应机理。

第七章光谱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2、掌握化学位移概念及屏蔽原理、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掌握自旋——自旋偶合原理

3、掌握各类有机物基团的特征频率

4、了解波谱在有机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二)教学具体内容

红外光和红外光谱、分子的振动能级和振动频率、分子基本振动形式、各类官能团的特征吸收、核磁共振光谱的基本原理、化学位移、不同类型有机药物的化学位移范围、自旋偶合和自旋裂分、分子离子峰同位素离子峰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的原理和在结构测定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红外、紫外、核磁共振、质谱的原理

第八章醇、酚、醚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醇要化学性质,酯化反应、氧化反应、脱水反应

2、掌握醚的化学性质、醇的制备、酚的分类及命名

3、了解醇、酚、醚的代表化合物

(二)教学具体内容

醇、酚、醚的命名,醇及金属钠的反应、及氢卤酸的反应(卢卡斯试剂)、及无机酰卤的反应、及无机酸和有机酸的酯化反应、氧化反应、脱水反应;醚的分类和命名方法、醚结构特点、醚的化学性质、醚的制备、冠醚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醇的化学性质及反应、醚的性质及制备、酚的性质及反应

教学难点:

醇的制备、酚的性质及结构

第九章醛、酮、醌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醛、酮、的系统命名和主要化学性质;

2、理解掌握发生碘仿反应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3、了解羰基上的亲核加成历程、羟醛缩合反应历程和碘仿反应的历程;

4、了解醌类化合物结构特点和一般性质。

(二)教学具体内容

醛、酮、的系统命名和主要化学性质;发生碘仿反应化合物的结构;羰基上的亲核加成历程、羟醛缩合反应历程和碘仿反应的历程;醌类化合物结构特点和一般性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醛、酮的结构,醛、酮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醛、酮的结构,醛、酮的化学性质

第十章羧酸及其衍生物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羧酸及衍生物的分类、命名和制备;

2、熟悉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卤代酸的反应;

3、了解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二)教学具体内容

羧酸的结构及制备、羧酸的化学性质、羧酸衍生物的分类和命名、羧酸衍生物的结构、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羧酸及衍生物的化学性质及反应

教学难点:

羧酸及衍生物的结构

第十一章取代羧酸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取代羧酸的结构、化学性质、制备;

2、熟悉取代酸的命名的命名

(二)教学具体内容

α-氢的卤代、羟基酸和羰基酸的特性等反应;互变异构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取代羧酸的化学性质、制备。

教学难点:

取代羧酸的结构及性质

第十二章含氮化合物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胺类和酰胺类化合物的命名、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质

2、了解季铵碱的热分解反应—霍夫曼规则

3、理解掌握芳香重氮盐的制备及其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二)教学具体内容

胺类和酰胺类化合物的命名、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质;芳香重氮盐的制备及其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碱的热分解反应—霍夫曼规则,有机化合物的颜色及分子结构的关系。

介绍一些重要的胺、酰胺的代表化合物和几种常用指示剂和染料。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胺的结构及化学性质、反应机理

教学难点:

胺的结构及化学性质

第十四章碳水化合物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单糖的分子结构、变旋现象、差向异构、还原性、成脎、成苷及重要的反应;

2、理解还原性二糖和非还原性二糖的结构特征;

3、了解淀粉、纤维素、糖苷的一般性质。

(二)教学具体内容

单糖的分子结构、单糖的变旋现象、差向异构化、还原性、成脎、成苷及重要的颜色反应;还原性二糖和非还原性二糖的结构特征,淀粉、纤维素、糖苷的一般性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糖的构象和立体异构、各种多糖的组成立体化学。

教学难点:

糖的环状构象

第十五章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常见α-氨基酸的分类和构型及命名,α-氨基酸重要性质;

2、掌握肽的命名方法;掌握蛋白质某些重要化学性质掌握

3、了解核苷酸的分类、组成和结构

(二)教学具体内容

α-氨基酸的分类和构型及命名、α-氨基酸重要性质、脱羧和氧化脱氨反应、肽的命名方法、蛋白质某些重要化学性质、核苷酸的分类、组成和结构。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α-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分类、命名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多肽、蛋白质的结构

第十六章类脂化合物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油脂的分类、命名、结构和组成;掌握油脂的化学性质

2、了解磷脂、蜡、甾族化合物;

3、了解表面活性剂。

(二)教学具体内容

油脂的分类、结构、化学性质,磷脂、蜡,甾族化合物,表面活性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油脂的结构和组成、油脂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油脂的化学性质

第十七章杂环化合物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几种常见杂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译音命名;

2、掌握常见杂环的结构特点及性质;

3、理解掌握吡咯、吡啶的酸碱性、嘧啶、嘌呤的羟基及氨基衍生物的互变异构现象。

(二)教学具体内容

常见杂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命名;常见杂环的结构特点及性质;吡咯、吡啶的酸碱性;理解嘧啶、嘌呤的羟基及氨基衍生物的互变异构现象。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杂环化合物的结构

四、学时分配表

章节

内容

学时

备注

第一章

绪论

2

第二章

烷烃

4

第三章

不饱和烃

6

第四章

环烷烃

2

第五章

对映异构

4

第六章

卤代烃

6

第七章

波谱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4

第八章

醇、酚、醚

6

第九章

醛、酮、醌

6

第十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4

第十一章

取代酸

2

第十二章

含氮化合物

6

第十四章

碳水化合物

4

第十五章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4

第十六章

类脂化合物

2

第十七章

杂环化合物

4

总学时

68

五、教学方式

本课程最好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课堂讲授予为主,并对某些内容采取的各种教学方式给出指导性建议。

六、考核方法

1.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考试。

2.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

本课程成绩采用期末考试及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定,最终成绩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第二部分:

作业成绩及平时检测占总成绩的30%;第三部分:

上课考勤占总成绩的10%。

七、选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

1.潘祖仁.《高分子化学》(M)(第四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林尚安.《分子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3.冯新德.《高分子合成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4.潘才元.《高分子化学》.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

说明:

教材第八章为开环聚合,本章指定学生课后自学,一些相关内容不在其它章节穿插讲述。

第一讲绪论

(2)学时

教学内容

概述、碳原子的三种杂化、诱导效应、有机化合物中共价键断裂的方式、有机化合物的构造式的表示方式、价键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碳原子的三种杂化;2、有机化合物中共价键断裂的方式及诱导效应。

3、共价键的本质;4、熟悉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特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碳原子的三种杂化、有机化合物中共价键断裂的方式、诱导效应。

难点:

诱导效应

教学手段说明

多媒体投影和板书

布置作业

P10:

5,6 题

教学活动过程和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设计意图

【引入课题】以水分子、氯化氢分子为例,复习共价键的本质。

【讲授】

一、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有机化合物:

碳氢化合物以及从碳氢化合物衍生而得的化合物。

有机化学:

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化学。

简述:

归纳出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为烃及其衍生物的组成、结构、制备、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二、化学键及结构参数

1.价键理论

回顾中学化学键概念,写出几种简单无机物、有机物的电子式;简述价键理论要点。

【讨论】从原子轨道成键的角度,甲烷分子中的四个键是否相同。

2.碳原子杂化轨道理论

详细讲述杂化轨道理论要点,从价键理论过渡到杂化轨道理论,用轨道式(方框)表示碳原子的价层电子(基态、激发态和SP3杂化态)的排布。

简述共价键的四个参数:

键能、键长、键角及偶极矩。

简述分子几何构型、极性及分子化学键的关系。

初步介绍化学键的异裂及均裂。

引入化学反应的类型简介。

 

三、共价键的健参数

1.键长:

原子核之间的距离

C-H键的键长0.109nm,C-C键的键长0.154nm。

2.键角:

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CH4中H—C—H为109︒28’,而C—CH2—C为112︒键角反映了分子的空间结构。

3.键能:

当A和B两个原子(气态)结合生成A-B分子(气态)时,放出的能量,此时∆E为负值。

使1molA-B双原子分子(气态)共价键离解为气态原子所需要的能量,为离解能。

此时∆H为正值。

键能单位:

KJ/mol

多原子分子,如CH4的四个C-H键它们的离解能是不同的键能愈大,键愈牢固。

CH3.+Cl.→CH3Cl∆H=-338.9kJ/mol

CH3.+H.→CH4∆H=-435.1kJ/mol

4.键的极性

分子的偶极矩对于两个相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来说(例如H-H、Cl-Cl),可以认为成键电子云是对称分布于两个原子之间的,这样的共价键没有极性。

但当两个不同的原子结合成共价键时,由于这两个原子对于价电子的引力不完全一样,这就使分子的一端带电多些,而另一端带电少些。

我们就认为一个原子带一部分负电,而另一个原子则带一部分正电。

这种由于电子云的不完全对称而呈现极性的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

可以用箭头来表示这种极性键,也可以用δ表示。

键矩μ=e.d,矢量,由正到负.单位,D(Debye)。

分子的偶极矩是各键的键矩的向量和.键的极性及分子的极性是不相同的

四、分子间的作用力

①偶极-偶极作用(取向力):

极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亦即偶极矩间的相互作用,称为偶极-偶极作用。

②色散力:

瞬时偶极矩之间的相互作用,称色散力。

③氢键:

特殊的分子之间作用力,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六、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

1.均裂及异裂

共价键的断裂就是两个原子之间的共用电子对均匀分裂,两个原子各保留一个电子,形成自由基。

共价键断裂的另一种方式是不均匀裂解,也就是在键断裂时,两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完全转移到其中的一个原子上。

键异裂的结果就产生了带正电或带负电的离子。

按均裂进行的反应叫游离基反应。

按异裂进行的反应叫离子型反应。

七、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1.化学方法

① 官能团的化学反应② 化学降解法

2.物理方法

现代物理方法:

X衍射、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均被应用于测定化合物的结构。

分子的结构包括:

分子的构造、构型和构象。

构造:

(constitution)分子中原子成键的顺序和键性。

构型和构象:

原子在分子中所处的空间位置。

八、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一)按碳架分类

1.开链化合物:

如丙烷、丙烯、丙醇

2.碳环化合物:

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碳环

(1)脂环化合物:

如环戊烷、环戊二烯、环己烷

(2)芳香族化合物:

大多含苯环,如苯、甲苯、萘

(3)杂环化合物:

如呋喃、吡啶

(二)按官能团分类

官能团:

有机分子中特别能起化学反应的一些原子或原子团。

如烯、炔、卤代烃、醇和酚、醚、醛和酮、羧酸、硝基化合物、胺、偶氮和重氮化合物、硫醇和硫酚、磺酸。

【讨论】有机化合物及无机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上有什么区别。

 

【小结】本讲主要介绍了有机化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结构、组成、分类以及等内容,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

 

教学方法:

范例教学法

.设计意图:

采用实例法引入课题,提高学生的兴趣。

教学方法:

问题法教学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思考,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和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设计意图:

通过讲授,学生对醛酮的氧化还原产物有了基本的理解,抓住这两种反应的要点。

教学方法:

讨论式教学

设计意图: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第二讲饱和烃上课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烷烃的组成和定义、烷烃命名法sp3杂化、已烷的构象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烷烃构造和低级烷烃同分异构体数目、构造式的推导,构象的表示,熟练掌握系统命名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烷烃碳原子的杂化状态及结构特点;烷烃的系统命名法;难点:

烷烃中的碳原子的sp3杂化;烷烃的优势构象。

教学手段说明

采用多媒体课件

布置作业

P28:

3,5,14题

教学活动过程和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设计意图

【讲授】

第一节烷 烃

1.介绍简单烷烃的普通命名法,叙述烷烃IUPAC命名规则。

2.引入几种常见的简单烃基:

正某基、异某基、仲丁基、叔丁基和新戊基。

3.适当课堂练习:

较复杂烷烃的命名和结构式书写。

 

第二节烷烃的异构现象及构象

1.略讲烷烃同分异构现象。

2.讲述“构象”概念,用透视式和纽曼式表示简单烷烃的重叠式和交叉式构象。

从能量因素分析比较各构象的稳定性。

3.详细讲述环己烷、取代环己烷的椅式构象及其画法。

 

【课堂练习】写出烷烃C9H20的所用同分异构体。

第三节烷烃的结构

复习σ键的特性,简单分析烷烃的结构及化学性质稳定的原因。

自由基稳定顺序的原因分析。

 

第四节烷烃的物理性质

物质状态:

1~4个碳气体;5~16个碳液体;17个碳以上固体。

沸点:

由色散力决定:

随碳原子数增加而升高;正烷烃的沸点高于它的异构体。

熔点:

分子间引力及分子的对称性决定(排列紧密)。

随碳原子数增加而升高;偶数烷烃的熔点比比奇数的升高的更多;

相对密度:

分子间引力决定:

随碳原子数增加而增大,接近0.78

溶解性:

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尤其是烃类中,如石腊溶于汽油。

相似相溶的经验规律适用。

第五节烷烃的化学性质

特点:

稳定性好,不易发生化学反应;不易发生异裂反应,仅可发生均裂反应.

一、氧化

1.燃烧生成CO2和水,(不完全燃烧时生成CO)

2.在引发剂引发下可发生部分氧化,合成了乙酸,高级脂肪酸等产品.

3.自由基反应

二、热裂

热裂反应:

隔绝氧气,高温下,化合物发生键断裂的反应.

三、卤代反应

卤代反应:

烷烃的氢原子可被卤素取代,生成卤代烃,并放出卤化氢.

1卤素的反应活性

F2>Cl2>Br2,I2通常不发生反应

2烷烃中各种氢的活性

叔氢>仲氢>伯氢

氯代时,叔,仲,伯氢在室温时的相对活性为5:

4:

1

反应的选择性:

溴>氯>氟

在溴代反应时,叔、仲、伯氢的相对活性为1600:

82:

1

氯代反应因反应原料易得,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如甲烷氯代,可生产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

第六节烷烃卤代反应历程

反应历程,又称反应机理,是指化学反应所经历的途径或过程。

一、甲烷的氯代历程:

1.链的引发,2.链的传递,3.链的终止

二、卤素对甲烷的相对反应活性

反应活性:

氟>氯>溴>碘

三、烷烃对卤代反应的相对活性及烷基自由基的稳定性

烷烃的卤代反应,叔,仲,伯氢的活性次序是3︒>2︒>1︒

从键的离解能考察,烷基自由基的稳定次序为:

3︒>2︒>1︒>CH3.

第七节过渡态理论

435.1431∆H=4.1kJ/mol

实际上,要使这一反应发生,必须另外供给16.7kJ/mol这就提出了活化能概念和过渡态概念。

过渡态:

处在反应进程-位能曲线的最高点.

活化能:

过渡态和反应物分子基态之间的内能差.

活化能和反应热之间没有直接联系.

活泼中间体及过渡态不同。

第八节烷烃的制备

一、偶联反应

1.武慈合成反应

a)2RX+Na→R-R+2NaX

常用溴代烷和碘代烷反应,并用伯卤代烷

2.柯尔贝法

二、还原反应

【本讲小结】:

1.主要介绍烷烃的命名、结构、组成等,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详细介绍了烷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制备等内容。

这些内容学生需要掌握。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设计意图:

通过讲授,使学生能够更快了解烷烃的命名、基团名称的写法。

教学方法:

练习法

设计意图:

使学生巩固烷烃同分异构体的写法,实时统计学生的作答情况,有利于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掌握和跟踪。

 

第三讲不饱和烃(6)学时

教学内容

烯烃结构及键型特点、顺反异构、命名、化学性质;炔烃的结构特点、性质、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结构特点、共轭效应、化学性质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烯烃的结构、双键特点,烯烃的命名,2.掌握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反应、端基炔的酸性;3.了解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结构特点、共轭效应、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双键特点、顺反异构体、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反马式规则。

难点:

反应的机理、马氏规则,诱导效应、

教学手段说明

采用多媒体课件+黑板板书

布置作业

P48:

4,9,11,12,23题

教学活动过程和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设计意图

【引入课题】在烷烃中,碳的2S2P轨道都参及杂化,如果有一个P轨道不参加杂化,结果又如何呢?

(由学生给出各自的答案)

【讲授】

第一节烯烃

一、定义、通式和同分异构体

定义:

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

通式:

CnH2n

同分异构体:

(1)碳链异构体。

(2)位置异构体。

二、结构

在形成乙烯分子时,每个碳原子各以2个SP2杂化轨道形成2个碳氢σ键,再以1个SP2杂化轨道形成碳碳σ键。

2个碳原子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侧面重叠,形成一个π键。

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不得在同一个平面上。

π键的特点:

(1)重叠程度小,容易断裂,性质活泼。

(2)受到限制,不能自由旋转。

否则π键断裂。

三、烯烃的命名

(1):

选择含有双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命名为某烯。

(2):

从靠近双键的一端开始,给主链上的碳原子编号。

(3)以双键原子中编号较小的数字表示双键的位号,写在烯的名称前面,再在前面写出取代基的名称和所连主链碳原子的位次。

顺反异构体的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