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诗词古韵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24236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诗词古韵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诗词古韵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诗词古韵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诗词古韵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诗词古韵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诗词古韵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诗词古韵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诗词古韵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诗词古韵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诗词古韵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诗词古韵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诗词古韵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诗词古韵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诗词古韵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诗词古韵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诗词古韵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诗词古韵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诗词古韵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诗词古韵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诗词古韵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诗词古韵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x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诗词古韵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诗词古韵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诗词古韵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x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诗词古韵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第7课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1.识字辨形

譬如(pì)呦呦(yōu)子衿(jīn)

鼓瑟(sè)可掇(duō)越陌(mò)

度阡(qiān)三匝(zā)周公吐哺(bǔ)

羁鸟(jī)守拙(zhuō)榆柳(yú)

樊笼(fán)荫(yìn)暧暧(ài)

2.积累词语

(1)对酒当歌:

对着酒应该放声高唱。

原意是人生时间有限,应该有所作为。

后也用来指及时行乐。

(2)周公吐哺:

周公礼贤下士,求才心切,进食时多次停下来不吃,急于迎客。

比喻在位者礼贤下士。

3.文言知识梳理

(1)通假字

契阔谈

“”通“宴”,相聚叙谈。

(2)古今异义

人生几何

古义:

多少;

今义:

研究空间结构及性质的一门学科。

(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

鼓瑟吹笙:

名词作动词,弹奏

1.走近作者

(1)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

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2)陶渊明(352或365~427),又名陶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田园诗人,自称“五柳先生”。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2.探寻背景

(1)《短歌行》:

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锁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

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成《短歌行》。

(2)《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出生时家道已衰落。

青年时期,他曾有“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

但是,他所生活的东晋时代,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门阀制度极其严酷,使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为谋出路,开始走上仕途。

曾三次辞职。

四十一岁时,在亲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

任职八十余天,传来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这时,又正逢郡派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渊明说:

“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小儿!

”当天便解绶辞官回乡。

他终于同黑暗官场彻底决裂,抛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3.积累常识

(1)古体诗:

又称古风。

唐代以前不合近体格律的诗,均被称为古体诗;唐代以后仿古而作的不合近体格律的诗,也被称为古体诗或“古风体”。

古体诗的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2)歌行体: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

“歌行”体诗歌在格律、音韵方面冲破了格律诗的束缚,由于它要“放情长言”,因而句子也多,再要一韵到底,平仄讲究就很困难了。

歌行体的形式比较自由,是由内容所决定的。

(3)“吟”本指吟咏,即作诗。

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

1.《短歌行》:

这首诗第一句作者担忧人生之短,感悟光阴易逝,深感人生有限。

曹操急于实现人生理想,迫切需要人才的辅助。

他借用《诗经》中的句子表明他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到他这里来。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借周公的典故,表达了对人才的谦敬,深刻揭示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

2.《归园田居(其一)》:

起首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

表现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而为了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不能不违背自己的本性,奔波于官场。

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的世俗之网。

接下来四句是两种生活之间的过渡,描写了做官时的心情,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

后八句是写归隐之后的生活: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远村、近烟、狗吠、鸡鸣。

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一经诗人点化,都添了无穷的情趣。

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

[原文呈现]

 

1.《短歌行》

志:

一统天下

2.《归园田居(其一)》

1.《短歌行》反复出现一个“忧”字,那么诗人的心中究竟在“忧”什么?

你从哪些诗句当中可以看出这种情绪呢?

[答案] 开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引出诗人的感慨。

人生短暂,作者满怀忧愁。

他忧的是什么呢?

一是时光易逝,二是贤才难得,三是功业未就。

正因为功业未就,曹操思贤若渴。

不同的人,对短暂人生的态度看法不同。

有及时行乐的,如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无名氏——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有积极进取的,如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毛泽东——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而曹操因人生短暂,渴望招纳贤才、为己所用,建功立业。

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实际上却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

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

联系曹操的一生,我们也不难做出判断,曹操是积极进取的,看似及时行乐,实则把深沉的情感隐藏在酒中。

2.陶渊明辞官归隐,有人说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你怎么看待呢?

[答案] 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

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归园田居》写了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

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璞归真”。

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

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一、《短歌行》《归园田居》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 1.用典

《短歌行》:

“青青子衿”——《诗经·郑风·子衿》:

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

语言古朴深沉,自然妥贴。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贤才若来投奔于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韩诗外传》:

作者以周公自比,反复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管子·形解》:

海纳百川,诚心纳英才,希望接纳的人才越多越好。

《归园田居》中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套用汉乐府《鸡鸣》“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而稍加变化。

诗人绝无用典炫博的意思,不过是信手拈来,不写虫吟鸟唱,却写了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

隐隐之中,似乎也渗透了《老子》所谓“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社会观念。

2.比喻

(1)《短歌行》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比喻人生美好的时光何其短暂。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两句喻得不到贤才的忧思不可断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喻贤士们还没有归宿。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喻贤才尚在徘徊并急于寻找可依托的明主,流露出诗人惟恐贤士不来的焦急心情。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以山高海深比喻招纳人才的博大胸怀,用以虚心待贤的周公自比,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厚遇贤士,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2)《归园田居(其一)》

尘网:

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

这里指仕途。

羁鸟:

笼中之鸟。

池鱼:

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樊笼:

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

返自然:

指归耕园田。

这两句是说自己像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3.白描

《归园田居(其一)》:

以村落、草屋、榆柳、炊烟、鸡鸣、狗吠等农村中的最平常的景象,勾画出一幅恬静、平和、质朴的田园风光,其中融入了诗人的高雅情趣,表现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的农村生活的热爱,营造出宁静淡远的意境。

陶诗的美,美在朴素淡雅,不加雕饰而诗意隽永,其成功的秘诀得益于白描手法的运用。

白描本是一种绘画技巧,指仅用墨线勾勒物象而不施以彩色的画法。

后来用以指文学创作上采用简练朴素的文字加以描摹,不注重华丽词藻与渲染烘托的笔法。

(1)屋舍环境之美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一句,用简笔勾勒出屋舍概貌:

宅院不大,占地也有十亩左右;草屋不多,也有八九间供居住使用。

“八九间”“十余亩”这些枯燥的数字,一经诗人感情的浸染,就使诗句活跃起来,其中包含着乡间生活的闲适、淡泊及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

屋舍主人一年四季该是多么的自在,尽可极视听之娱,享口福之乐。

“荫”“罗”两个动词既绘出了树木绿荫覆盖、排列有序的生长状态,又将无生命的事物写得情意绵绵,读起来显得格外亲切。

(2)村庄氛围之美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袅袅的炊烟中,有农人家庭的温暖,也有诗人内心的安闲。

“暧暧”有模糊、不清晰之意,与“远”字相呼应;“依依”一词写出了炊烟轻柔、缓慢上升的姿态。

这两个叠字简练而巧妙,将远近村庄的恬静与详和烘托出来,给人一种迷茫淡远的美感。

二、分析《短歌行》《归园田居》中的景物描写,指出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答案] 1.《短歌行》中的写景“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描绘月光明亮的夜晚星辰稀疏,乌鹊寻找依托向南而飞。

绕着大树飞翔三圈,不知可以依傍栖息在哪根树枝?

这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同时也有比喻,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彷徨者的处境与心情。

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诗人对这些人的关心和同情。

2.《归园田居(其一)》:

在这首诗里,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傍晚的村落、墟里的炊烟、深巷中的狗吠、桑树颠的鸡鸣,这些具体的景物构成了一种宁静安谧、纯朴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体味到作者那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衬托出了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

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诗歌鉴赏题是高考语文试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对诗词艺术手法特别是修辞手法的考查是试卷常见的题型。

【设问方式】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现技巧艺术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感(描写景物)的?

【答题步骤】

第一步: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第二步:

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

第三步:

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1.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本句诗赋予无生命的山以灵性,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山水本是无情之物,可诗人说山“送青”,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这就使本来没有生命的山水具有了人的情思,显得柔婉可爱,生动活泼。

答题时应注意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拟人手法的体现及效果。

[答案] ①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

②写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

赋予山以人的动作和情感,化无情为有情,化静为动,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

③表达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及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王昌龄

李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 ①莲花界:

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试具体分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手法的把握。

首先要明确何为“点染手法”,再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诗歌标题点明该诗为离别诗,第一句“送君多暮情”点明伤别之情。

接下来详细地描写了景物,把暮景层层铺开,渲染了幽淡惆怅,烘托了离别之情。

诗歌最后“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表达了对朋友远去的依依不舍。

“点染”一词是借用传统国画的技法名称。

国画家作画,往往用中锋点出景物,然后再用侧锋加以层层渲染,使画面显得更有立方体感。

运用到诗词创作上,“点”就是正面点明主旨,“染”就是加以具体、细致的描绘、铺写,使诗歌的形象更丰厚,意味更浓郁,而不至于使诗意过于单调枯瘦。

一般说,点出的是内在情感和诗歌主题,而渲染用的是外在的环境和景物形象。

点染分为三种类型,先点后染,先染后点,点时加染,染中有点。

此诗就是先点出离情,再以景染之,结尾再次点明别离之情。

[答案] “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

“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

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课后作业(七)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青青子衿(jīn) 呦呦鹿鸣(yāo) 越陌度阡(mò)

B.鼓瑟吹笙(shēnɡ) 绕树三匝(zā)暧暧远人村(āi)

C.羁鸟(jī) 狗吠(fèi) 樊笼(fān)

D.守拙(zhuō) 周公吐哺(bǔ) 榆柳荫后檐(yìn)

[解析] A项“呦”应读“yōu”;B项“暧”应读“ài”;C项“樊”应读“fán”。

[答案] D

2.下列词句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

A.月明星稀 误落尘网中 鸡鸣桑树颠

B.我有嘉宾 慨当以慷  池鱼思故渊

C.譬如朝露 何时可掇  桃李罗堂前

D.契阔谈宴 复得反自然 少无适俗韵

[解析] D项,契阔谈

;复得返自然。

[答案] D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唯有杜康 杜康:

这里代指酒

误落尘网中,尘网:

比喻污浊、黑暗的官场

B.青青子衿 子衿:

衣领

羁鸟恋旧林 羁鸟:

以关在笼中的鸟自喻

C.鼓瑟吹笙 鼓:

弹奏

池鱼思故渊 故渊:

即篇末所说的自然

D.山不厌高 厌:

厌恶

久在樊笼里 樊笼:

指囚牢般的社会制度

[解析] D项,厌:

满足。

“社会制度”说法不确,这里比喻官场生活。

[答案] D

4.说明诗中所用比喻的含义。

(1)用“朝露”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樊笼”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羁鸟”“池鱼”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朝露:

出自“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指人生就像早晨的露水转眼就会消失,用于感叹光阴易逝,人生短暂。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出自“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明月升起,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指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出自“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指山越高越好,水越深越好,迫切渴望人才都来归顺自己。

樊笼:

出自“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将官场比喻成“樊笼”表到了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

羁鸟、池鱼:

出自“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指被人家养在笼子里的鸟儿心中永远想着自己生存的森林,鱼池里的鱼儿永远想着自己本来生活着的地方,这两句都是说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答案] 

(1)人生的短暂 

(2)贤才投主 (3)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4)官场 (5)自己

5.下列对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句诗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运用了“青衿”的典故,意在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愿望。

C.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诗人“忧从中来”的“忧”来自壮志未酬却已年过半百的忧虑,来自社会动荡,国家统一前途未卜的担忧等等。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两联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

[解析] A项,不是悲观厌世,而是为自己不能得到建功立业的贤才而忧伤、悲苦。

[答案] A

6.对《短歌行》中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山”“海”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

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

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解析] C项,“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错,应是表明自己要像“山”“海”那样接纳贤才。

[答案] C

7.下列对《短歌行》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四句一节,共八节。

开头两句抒发诗人对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感慨。

首句“对酒当歌”及第三句妙用比喻“譬如朝露”,展示了一种时间不等人的急迫境界,蕴藏着促人及时努力的意思。

B.三、四节在内容上,表现了诗人对贤才的思慕,艺术手法上则是巧借“引用”,诗人引古喻今,突出了他求贤而不得时的朝思暮想和求得贤才后的恭敬。

C.五、六节承接上文,进一步抒发诗人渴望贤才的情怀,时忧时喜,感情有起伏。

D.最后两节仍运用借代和引用的手法,深化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和统一天下的雄心。

[解析] D项,运用比兴和引用的手法,而不是借代。

[答案] D

8.对《归园田居(其一)》诗句理解不恰当的是(  )

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从小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气质性格,天性本来就只喜爱田园、山林。

韵,这里指性格、气质。

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错误地落入官场的罗网里,一离开故园就是三十年(从陶渊明初仕为江州祭酒,到辞去彭泽令归园,实际是十三年。

诗人这里有意夸大,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极度厌倦)。

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关在笼中的鸟留恋原来飞翔栖息过的树林,池中的鱼思念以往自由生活过的深潭。

D.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在村南的野外开荒,我又能安守清贫回归故里。

[解析] D项,文中的“守拙”是“安守本分”的意思。

[答案] D

9.对《归园田居(其一)》中的诗句理解不恰当的是(  )

A.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住宅周围土地有十余亩,草房有八九间。

方:

周围,四旁。

B.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繁茂的榆树,柳树遮蔽着草屋的后檐,桃树、李树整齐地排列在堂屋的前面。

C.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门外没有一点尘土杂物,干干净净,住在陈设简陋的屋子里觉得清闲。

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长久关在樊笼里,如今终于又回到了大自然。

[解析] C项,门外分析不当。

“户庭”泛指门庭、家门。

[答案] C

10.对《归园田居(其一)》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用白描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朴素,比喻贴切。

B.表现了作者摆脱污秽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之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的心情。

C.一些平平常常的农家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恬静幽美、清淡朴素的田园图画。

D.全诗写出了诗人从少年进入官场到多年后退出官场的全过程。

[解析] 全诗是写诗人辞官归隐、重返自然后的生活情景,并非从“进入官场”到“退出官场”的全过程。

[答案] D

1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曹操的《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被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化用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千古名句。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短歌行》

(3)《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园田和自由的向往。

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2)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3)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二、阅读理解

12.比较下面两首唐朝诗歌在写景和思想感情上的异同。

渭川田家

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恨然吟式微。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渭川田家》描写的是初夏傍晚农村夕阳西下、牛羊回归、老人倚杖、麦苗吐秀、桑叶稀疏、田夫荷锄一系列宁静和谐的景色,表现了农村平静闲适、悠闲可爱的生活。

这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家生活图景也是作者当时心境的反映,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过故人庄》是一首田园诗,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及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也写出老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答案] 王诗抒发了诗人对平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流露出诗人在官场的孤苦、郁闷,表达了诗人的归隐之意。

孟诗抒发了诗人热爱乡村生活,希望回归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语言运用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随着互联网、自媒体的全面普及,年轻人热衷自我调侃、自我解嘲文化氛围的形成,一些流行热词也在不断刷新词库。

最近新鲜出炉的热词是——“隐形贫困人口”。

他们能买戴森吸尘器就不用扫帚了;吃完牛油果又要吃藜麦了;100块钱一张的面膜用起来也不心疼;一有健身冲动,就非得去办张年卡……他们也被称为新时代的“新穷人”。

为什么给它加上了“新”字呢?

因为他们并不像曾经我们口头常说的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