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350P型高频电刀使用方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31217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4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D350P型高频电刀使用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GD350P型高频电刀使用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GD350P型高频电刀使用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GD350P型高频电刀使用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GD350P型高频电刀使用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GD350P型高频电刀使用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GD350P型高频电刀使用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GD350P型高频电刀使用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GD350P型高频电刀使用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GD350P型高频电刀使用方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GD350P型高频电刀使用方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GD350P型高频电刀使用方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GD350P型高频电刀使用方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GD350P型高频电刀使用方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GD350P型高频电刀使用方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GD350P型高频电刀使用方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GD350P型高频电刀使用方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GD350P型高频电刀使用方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GD350P型高频电刀使用方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GD350P型高频电刀使用方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GD350P型高频电刀使用方法.docx

《GD350P型高频电刀使用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D350P型高频电刀使用方法.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GD350P型高频电刀使用方法.docx

GD350P型高频电刀使用方法

GD350P型高频电刀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

(一)功率设定

 用功率调节旋钮(电位器6)设定所需要的功率,并在数码管(4)(三位LED)上显示。

顺时针转动功率调节旋钮(电位器6),功率显示(4)值随之增加。

逆时针转动,显示下降。

显示值为额定负载(500Ω)下的实际输出功率。

一般手术预设功率在50~80W。

功率大小视医生习惯、手术类别而相差很大。

通常,试用后再确定。

一般不超过120W。

(二)输出激励(启动)

 在选定的功率下,按下手控刀柄上蓝色或黄色按键,或者踏下脚踏开关踏板,手控刀或者脚控刀与极板之间就可输出设定的高频功率,即输出被激励(启动)。

与此同时,工作指示灯(黄灯5)点亮,机内发出512Hz连续提示声响。

该声响可用后面板上的声级调节旋钮(电位器14)调节(声级不低于40dB)。

(三)手术应用

 1、极板

将极板正确贴紧到患者合适部位,并应始终保证与患者接触良好。

接触面积应大于70%的极板面积。

将极板电缆插头插入极板插座。

注意:

主机电源接通而极板电缆插头未正确插入极板插座时,机器将发出间断512Hz报警声响(>65dB且不可调),同时前面板的红色报警灯(3)点亮。

此时,机器无法启动。

只有极板正确连接后,声光报警方可消失,机器处于待命状态。

若极板回路(电缆及接头)断线,会有类似报警现象,以保证安全。

2、如不能预知手术实际需要功率,则功率设定宜先取较小值,手术试用中根据实际情况再作调整。

只要能达到手术效果,应尽量选用较小的功率。

如发现所需功率明显大于正常水平,应停机检查,不得随意增大功率!

3、切割时,进刀的速度和深度视功率大小和医生习惯而定,既要防止过分焦灼组织,也要防止组织液化而切割不佳。

4、建议切割时经常抬刀,以利用高压拉弧进行凝血。

5、一般出血点用快速点触方式止血;较大血管出血时宜用止血钳夹持后启动机器,让刀头碰触止血钳(金属部分)进行间接止血(间凝)。

维护保养

(一)日常检查

本机的附件为易耗品。

因此,在每次使用前应仔细检查其完好性。

特别是其绝缘层不得破裂,导线不得断折,接插件不得松动,手控开关应动作准确灵活。

在消毒、使用和储存时,电缆不应过分弯折,并不要过长时间置于消毒容器(柜)内。

机外附件经长期反复使用后,易产生绝缘老化、变质甚至破裂、导线断折、接头松动和氧化、开关失灵等现象。

应对其经常检查。

必要时,给于更换。

平时应备有适量的备件。

日常检查内容主要如下:

1、附件电缆绝缘层是否变色,变质,破损,导线是否明显断折?

2、电缆接头是否松动、脱落和氧化?

3、极板包边是否破损?

板面是否积垢?

4、手控开关,脚踏开关动作是否灵活、清晰、正确无误?

5、刀头是否卷曲、焦熔?

6、主机在任一模式和中等功率设定下开及短路多次,是否弧光正常?

机内应无异常声响。

否则,要开机检查修理。

(二)定期检查

用户应定期进行一些必要的性能和安全检查。

1、手控和脚踏开关(每周一次)用万用表测开关开、短路电阻,通态应<100Ω,断态应>100MΩ,手控和脚踏开关的引脚见图1-2-6。

 

2、每周应进行一次手控刀,脚控刀、极板输出导线连续性检查。

检查时,用万用表测量连接电阻,应<2Ω,测试端子:

手控刀(见图1-2-6)为3-AH

脚控刀(见图1-2-7)为AF-AF′

 

3、功率检查(半年一次)

用高频电流表(1A)和无感电阻500Ω/400W相串,或用高频电刀测试仪检查各模式下的输出功率与设定(显示)值,其偏差应≤20%,单极每50W为一测试点。

注意:

最大输出功率不应超过400W。

功率P(W)的计算:

P=I2RL

式中:

I为高频电流(A)

RL为无感电阻(Ω)

4、低频漏电流检查(半年一次)

机壳对大地(外接接地点)的漏电流<0.5mA。

两输出电极相并对大地的患者漏电流<10uA。

两输出极之间的患者辅助漏电流<10uA。

测量方法:

机器通电而不激励(即不启动)用图1-2-8线路测量,并将mV数直接读为μA数。

 

5、高频漏电流检查(半年一次)

高频漏电流应<150mA(各个输出极分别对地)。

测试方法:

电刀在最大设定下启动,用图1-2-9所示线路或高频电刀测试仪测量被启动的电极(极板、手控刀头、脚控刀头)分别对大地的高频漏电流。

(一)不得在有易燃易爆物存在的环境中使用高频电刀,手术前应清除患者肌体凹槽和孔洞中残存的可燃性麻醉剂和消毒剂。

(二)携带心脏起博器的患者一般不能使用高频电刀。

高频电刀有可能干扰起博器,使之工作不正常甚至停博。

在非用高频电刀不可时,应与心脏科医生取得联系,并采取可靠防范措施。

(三)高频电刀可能干扰其它医用电气设备。

建议使用抗干扰设备或采取抗干扰措施。

(四)监护仪的电极应远离手术区域、极板部位及两者之间的高频电流通道。

这不仅可减少高频电刀对监护仪器的干扰,还可减少因高频分流而灼伤病员的危险。

不要使用针状的或接地的监护电极。

(五)极板应紧贴于靠近患者手术区域光洁无毛(毛多应剃除)、无疤痕、无骨骼突出并且肌肉丰富的部位。

手术中,应始终保证极板与患者皮肤接触良好。

接触面积应大于极板面积的70%。

极板表面应清洁,使用时,不得在极板和患者皮肤间插入绝缘物件(如纱布等)。

(六)使用随弃式粘贴型软极板时,应按软极板要求粘贴和连接。

注意:

一块极板只能粘贴一次。

极板柄裸露金属应全部没入极板夹内并夹紧。

手术时,软极板不得受到局部顶压!

(七)患者身体不要携带金属物件,防止高频电磁场集中产生过大高频辐射和涡流而引起灼伤。

体内有金属植入物时,极板放置应使手术电流通道避开该金属植入物。

(八)患者应与接地的(或对地有可观电容的)金属物体隔离。

为此。

手术台应垫以厚实、干燥的绝缘衬垫,保证患者悬浮良好。

(九)高频电刀启动(输出激励)时,医护人员的裸露肢体不得与极板、刀头及手术病员肌体点接触。

为此,有关医护人员必须配戴绝缘良好的医用橡胶手套。

(十)手术电极(手控刀、脚控刀、双极镊子)及极板的高频电缆应保证绝缘良好;插头不得松动。

手术中还应防止高频电缆与病员或医护人员的肌体及其它导电物体过分接近或接触。

任何人不得在电刀与手术台之间的空隙中活动,防止碰触、踢踩电缆,以致损坏电缆或使极板错位、脱落甚至撕裂(软极板)。

(十一)在达到手术效果的情况下,应尽可能使用较小的功率。

在手术结束关机之前,应将功率设定调至最小。

手术中,若发现输出功率时有时无或明显过小时,不得随意增大功率;应停机检查。

检查的部位有极板放置情况、极板表面是否清洁、各电极电缆是否有断折、绝缘是否良好、有无接触接地导体、插头是否松动或氧化等。

若查不出原因,应送修。

(十二)不用的电极一般不应接入机器。

若已接入而暂时不用,不得随意乱放。

应将其置于绝缘容器中,防止误动作引起灼伤。

特别是两个医生分别使用手控刀和脚控刀对同一患者进行手术时,更应注意。

(十三)配用内窥镜,腹腔镜进行腔内手术时,应注意使用更小的功率设定。

(十四)用高频电刀进行内窥镜手术时,操作医生不应配戴金属框架眼镜,以防高频涡流灼伤面部。

(十五)手术时,患者肢体不得相互触碰,防止电位短接引起灼伤。

(十六)指状、蒂状或小部位手术不得使用单极模式(技术)。

(十七)如手术中发现患者有严重颤抖(神经肌肉刺激),说明患者被施加了过多低频电流、应立即停机检查是否引入了市电。

如是,应送修。

(十八)极板、手控刀、脚控刀、双极镊子及其连接电缆为易损品;使用前、后和使用当中应注意检查其完好性;特别是其绝缘不得破裂;导线不得断折;接插件不得松动;手控刀开关的动作应正确灵活。

(十九)为了更安全可靠地使用高频电刀,请仔细阅读“高频电刀的安全问题”一节。

(二十)机器出现故障,务请专业人员检查并及时向制造商或经销商报修。

GD350-P型高频电刀可能的外部故障现象、分析及处理方法见表1-2-2

表1-2-2GD350-P型高频电刀外部故障现象、分析及处理

故障现象

故障分析

故障处理

开电源开关,无任何显示

主电源未送入机器,可能是:

1)外电源插座无AC220V电压。

2)电源电缆插头未插紧

3)电源开关故障

4)熔断器松动或烧断

1)检查外电源,送入AC220V电压

2)插紧电源插头

3)修理或更换电源开关(同型号)

4)拧紧或更换同型号同容量熔断器,更换熔断器后仍烧断,为机内故障。

开电源,机器报警

一般为极板回路问题:

1)极板电缆插头未插入机器

2)极板电缆断线或脱落

3)极板插座簧片接触不良

4)粘贴式极板未夹紧极板柄导体

5)排除(1~4)后,属机内故障

1)插紧极板插头

2)更换极板或焊好断头

3)将簧片适当拔向中心

4)夹紧粘贴式软极板柄部导体

5)隔离电路中振荡电路问题

插入手控刀,机器即启动

手控开关进液或触头常闭

更换手控刀

手控刀不能启动机器

手控开关触点无法接通

更换手控刀

脚踏开关电插头一插入,机器即启动

脚踏开关进液或触头常闭

更换或修理脚踏开关(包括电缆)

脚踏开关不能启动机器

脚踏开关压簧偏移或开关损坏

或电缆折断

更换或修理脚踏开关

机器外壳带电(麻电)

电源电缆中的地线未正确接地,机内网电源线脱落到机器或机壳上

使电源电缆地线正确接地,包扎固定机内网电源导线

输出电极电缆漏电

电缆绝缘破损

更换相应附件

输出电极电缆过热,甚至打火冒烟或者机器正常而电刀输出明显变小甚至无输出

电缆导体有断折点或接插件松

更换相应附件或紧固接插件

高频电刀的安全问题

  高频电刀用于医疗手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如加快手术进程、减轻医护人员劳动强度,减少或避免手术出血、减轻病员痛苦等等,因此得到了广泛欢迎和应用。

但是,由于高频电刀是利用高频电流对人体组织直接进行切割、止血或烧灼的一种高频大功率电气设备,故其安全性要求极为严格,一旦出现安全问题,除了一般的高、低频灼伤,还可能造成一些暂时难以觉察的影响,甚至导致生命危险,不仅受害者痛苦,也会引发医疗纠纷和麻烦。

但是目前在我国,高频电刀的应用仍处于推广普及过程之中,许多医护人员和设备技术人员对高频电刀还不十分熟悉,加上市场上有些高频电刀的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善、不可靠,安全问题仍是困扰我国高频电刀使用者的一个重大因素。

在选购和使用高频电刀时,除了功能、性能以及价格之外,首先要考虑的是安全性。

毫无疑问,高频电刀本身应当具有可靠的安全保障体系。

在正确使用的条件下,安全性好的高频电刀不会出现安全事故,但是由于高频电刀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用电开刀”,因而决定了它具有若干禁忌和限制,那就要求使用者严格注意和掌握。

这里所说的高频电刀安全问题主要针对全悬浮式单极电刀(CP型)。

因为接地的或半悬浮的高频电刀(DF型)安全性较差,已处于淘汰之中,不再提倡使用。

而双极高频电刀(主要是双极电凝器)因其功率小、电压低、作用部位集中,除非功率严重超标,否则,很少出现安全问题。

因此,也不在此范围之内。

一、高频电刀的安全保障体系

  如上所述,高频电刀本身必须具有十分完善而可靠的安全保障体系,这是保证病员和医护人员安全的最基本的条件。

因此,高频电刀在出厂前应逐台逐项甚至多次重复进行严格测试和检查。

用户也应建立适当的经常性的检测手段,以确保电刀的各项安全指标始终保持在国际电工学会和1995年5月发布的我国有关高频电刀的标准(即IEC601-2-2,GB9706.4和GB9706.1)规定范围内。

高频电刀的安全要求及必要的安全保障体系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输出必须完全悬浮,即高频电刀的高频高压输出部分对机壳(大地)和电源(市电)应严格隔离。

各输出端口(电极)对地和电源,不仅绝缘电阻要很大(>100MΩ),而且在接上应用部分之后,对地分布电容要足够小(<100pF),还得经受得起约6000V交流试验电压的考验。

高频电刀输出一旦悬浮不良,高、低频漏电流将迅速增大,易于发生灼伤甚至危及生命。

为此,高频电刀还应具有防漏防潮性能。

否则,一旦受潮必然影响电刀输出的悬浮程度。

(二)电刀的金属机壳应可靠接地,即电源的地线应真正接大地,且与机器接地点之间的连接电阻应小于0.2Ω(连电源电缆接地线在内),以防机壳和保护接地点悬空而带电,增加电击危险和机内对外界的高频辐射。

(三)电网电源与机壳(接地线)之间必须能承受1500V耐压。

机壳对地漏电流应低于0.1mA,以保证市电(低频)与机壳隔离良好,防止电击。

(四)低频电流十分有害,过大的低频漏电流将对病员产生严重刺激甚至致人死命。

(五)高频漏电流必须低于150mA。

高频漏电流是指电刀两输出电极对地的辐射电流,对手术毫无作用而可造成病员的灼伤和环境污染。

(六)高频电刀的主载频率(基波)应在0.3~5MHz之间。

不得过低也不得过高(全悬浮式电刀一般在0.4~0.8MHz之间)。

过低,会产生低频刺激;过高,则高频辐射严重。

(七)在任何情况下,高频电刀的输出功率均不得超过400W。

过大的功率会对病员造成损伤。

(八)高频电刀的输出功率应尽可能稳定。

在电源电压波动和负载变化时,输出功率仍应在规定范围内。

否则,手术时,不是切、凝效果不佳,就是焦粘组织,甚至严重灼伤病员。

(九)高频电刀的输出波形一定要稳定,其基波应是相对纯净的正弦波。

否则,易引起输出功率不稳、增大高频漏电流或产生低频工作电流。

(十)电刀的手柄及连接电缆外表对电极的耐压应能承受3000V(交流有效值)和2倍高频电刀开路输出电压试验。

否则,有可能因漏电而灼伤操作者和(或)病员。

(十一)一个控制动作应只能启动电刀的一只手术电极。

否则,不用的刀头误动作将引起与其接触的操作者或病员意外灼伤。

有些老式电刀,一个控制动作可同时启动一只以上手术电极(刀头)输出。

在这种情况下,应特别注意:

不用的刀头不要接入机器。

若已接入,应置于绝缘容器中。

千万不要随手乱放。

(十二)手控开关和脚踏开关最好为密封型。

这样,可防止水、血或消毒液进入开关而使电刀误动作灼伤有关人员。

(十三)极板面积应足够大,最好是粘贴式的。

保证从病员肌体返回机器的电流在人体与极板接触处的密度尽可能低(<0.02A/cm2=。

(十四)中性电极(极板)断线或阻抗过大时,仪器应具有声光报警和切断输出的功能。

防止断点或大阻抗点产生功耗引起灼伤或着火。

(十五)输出功率应随设定值的增加而增加,随设定值的下降而下降。

防止调节设定时产生不希望的功率变化而造成危险。

(十六)切、凝同时启动时,应禁止功率输出或者只输出功率较小的模式(如凝)。

防止误操作引起过大的功率加到患者身上。

(十七)切、凝启动时,应有清晰的声光提示,以提醒操作者注意。

(十八)高频电刀在心脏外科使用中,会经常碰到使用除颤器的情况。

CF型电刀应用部分应能承受2kV除颤电压冲击。

(十九)电刀在任何设定下均可长时间开路启动,并可多次短路而不影响机器的性能和安全。

(二十)电源复通或启动复通时,任何设定下的输出不得增大20%以上。

防止过大功率突然加到患者身上。

(二十一)额定负载下的输出应与设定位置对应,功率偏差应≤20%。

不同负载下的全功率和半功率曲线与规定值偏差也应≤20%。

(二十二)手控开关的工作电压应≤12V;脚踏开关的工作电压应≤24V。

(二十三)输出回路应串入不小于5000pF的高压电容。

输出电极(对)直流阻抗应远大于2MΩ,以防低频输出。

(二十四)机器内部应进行防潮处理,机壳应能防止液体(翻倒时)浸入机内。

保证仪器的绝缘和隔离性。

高频电刀使用注意事项的说明

高频电刀使用手册中都载有简明的使用注意事项,这是操作者必须认真阅读和遵守的重要内容。

现对一些主要原则作如下归纳和说明,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更自觉地运用。

(一)高频电刀应当由经过培训和认可的医护人员操作。

即使这样的人员在使用新电刀前也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以防误操作引起安全问题,因为任何新机器都有个被认识和熟悉的过程。

(二)高频电刀的供电电源应经过带有可靠接地线的三眼插座提供给机器,它可保证电刀的金属外壳、保护或功能的接地端点可靠接地。

这是防止电击所必需的基本条件。

(三)手术室中不得有易燃易爆的气体,液体或其它物质。

对手术病员一般不应使用易燃易爆麻醉剂和消毒剂;手术前应排除病员肌体上的孔洞(如直肠、膀胱、阴道等)中可能存在的可燃性气体或液体,尤其是酒清。

这是因为电刀手术中会产生火花、弧光,易燃易爆物遇火花,弧光会发生燃烧或爆炸。

酒精燃烧后的火苗看不见,危害性更大,

(四)带有心脏起博器的病人一般不能使用高频电刀,因高频会干扰心脏起博器,使之工作不正常甚至停博。

如一定要使用高频电刀,则必须按起博器的使用说明书规定,采取必要而有效的预防措施。

(五)极板必须正确连接和安放,与病员皮肤接触面要尽可能大。

(六)输出功率以刚好保证手术效果为限,切勿盲目增大电刀的输出功率。

因为高频电刀手术中的各种危险性均会随功率的增大而增加。

当手术要求的功率明显大于正常值时(一般单极电刀手术使用功率在20~80W左右,特殊手术如截肢要求功率大一些,但极少超过200W),应检查极板的安放情况、极板及刀头电缆的完好程度、机器状态及病员悬浮程度等。

千万别随意增大输出功率设定值。

在不能预知正常功率时,应从小到大逐步试验到刚好够用为止。

机器使用结束和开机之前,均应保证各输出功率设定在较低值。

防止过大功率突然加到病员身上。

(七)极板、刀头,连接电缆和病员构成的电刀外系统,不得与接地金属或对地有较大电容的金属接触,否则,电刀从悬浮状态变成了接地状态。

手术时,病员身上也不得携带或接触未接地的导体(金属),这些导体虽未接地,但会集中高频电磁场,发生严重高频辐射。

手术中,医护人员必须配戴绝缘良好的橡胶手套。

防止通过医护人员接触病员形成接地点,而使病员和医护人员同时灼伤(因医护人员很难对地高频隔离)。

(八)监护仪电极或测量探头应远离手术区域,特别要避开手术电流通道(从刀头到极板),以防干扰。

监护仪尽量不要使用金属电极,特别不要使用针状的或面积过小的电极,避免多点接地危险。

(九)不用的刀头一般不要接入机器。

不是正在使用的刀头应置于绝缘容器中。

切忌随手乱放。

绝对禁止将刀头放在病员身体上,防止电刀被误启动时灼伤病员或医护人员。

(十)不要使用过长的电极电缆。

这不仅会增大高频漏电流,还可能使电缆拖到地上或金属体上增大漏电流而引起灼伤,或者使高频电刀与手术台间距过大,误入该间距的人员可能触碰、踢扯高频电缆,以致电缆损坏、极板错动,脱落甚至撕裂(特别是软极板)!

(十一)指状或蒂状组织如小儿阴茎不得使用单极高频电刀。

因其细小的根部可能因通过较大电流而损伤组织。

(十二)内窥镜电刀手术时,操作医生应使用非金属框架眼镜,防止高频辐射在眼镜的金属框架上产生涡流加热而烫伤医生脸部。

(十三)病员体内植有金属物体(钢环、钢钉等)时,要使高频电流通道避开金属植入物。

这也是为了防止高频涡流加热而烫伤病员组织(内部)。

(十四)电刀试验手术中,不要用裸露指头指点、尤其是接触处于启动状态的电刀极板或刀头。

因为刀头和极板上存在高频辐射,即使高频漏电流低于安全标准(150mA),没有大的危险,但仍可能产生刺激或灼痛。

(十五)电刀的附件(手控刀、脚控刀、极板等)是易损品,使用前和使用中应仔细检查和随时注意其工作性能,防止其误操作或不动作造成灼伤和妨碍手术。

(十六)高频电刀应由专业人员定期检查和维护(至少每年两次),以保证电刀的性能参数特别是安全指标始终符合国家标准。

手术中极板安放得再好,病员仍有发生灼伤的危险。

若灼伤位置主要不在极板部位,这样的灼伤统称之为非极板灼伤。

非极板灼伤的主要原因,在于电刀外系统的安排使用不当。

极板、刀头及其连接电缆和病员肌体就构成了电刀的外系统。

当这个外系统特别是病员肌体上出现多点接地,形成高频电流的异常通道(“接地分流”):

病员肌体携带或接触非接地金属体引起严重高频辐射;以及电刀外系统连接电缆断线打火产生低频手术电流等等情况存在时,非极板灼伤的危险就可能出现。

(一)接地分流

  手术时,病员肌体被用作高频电刀的负载。

肌体上直接作用着高频高压电,电压峰峰值可达数千伏至上万伏。

人体基本上是一个电阻。

而不同的人、不同的组织、不同状态的阻值差别甚大。

手术中,病员肌体这个电阻负载就分布了无数个不同电位点。

特别是在手术电流通道区域上,电位差别特别大的两点或多点一旦发生短接(主要是同时高频接地),就会形成高频电流的异常通路,即所谓“接地分流”现象。

此时,病员肌体小接地点的灼伤就可能发生。

因为该接地点流通着高密度的高频电流。

  全悬浮式高频电刀的外系统(极板,刀头、连接电缆及病员肌体)手术中发生一点(处)接地是没有什么危险的,因为它的输出部分完全悬浮,一点(处)接地不会构成异常的高频电流通道。

但是当极板、刀头特别是病员肌体被两个或多个短接点(主要是接地点)构成异常高频通路时,不同电位的两接地点就会流通可观的高频电流。

值得指出的是,高频接地不仅可以通过小电阻实现,而且可通过较大电容来实现。

因此,为了避免接地分流引起的灼伤,病员不仅不应接触直接接地(或置于地上)的金属物件和设备,也不应过分靠近这种金属和设备(如金属手术床、支架等)。

因为这可形成相当的电容。

电容器虽然不通直流,但却可通过高频电流。

此外,消毒液、冲洗液、患者体液等液体也会使患者与金属或地之间产生连接,造成高频分流而出现灼伤可能。

因此,患者身下非手术部位一定要保持干燥。

  与接地分流引起灼伤事故最直接相关的是,病员手术电流通道(刀头与极板之间)上出现的接地故障。

因为病员肌体的这一部分集中着最强的高频电磁场和最大的电位差。

该区域的两个或多个接地点构成高频通路后的危险性最大。

因此,手术中,极板安放位置必须尽可能地靠近手术部位,使手术电流通道区域尽可能地缩小和集中(当然要防止未经消毒的极板污染手术部位),减少以至避免手术电流通道接地的可能性。

手术时,医护人员一般站立于地上。

鞋袜并不能很好地隔断高频电流。

未配戴绝缘良好的橡胶手套而与病员机体组织接触时,同样会使高频接地,形成高频分流。

如果出现灼伤,那将是病员和医护人员同时地发生。

因此,手术时,医护人员(包括麻醉师)一定要戴上绝缘良好的橡胶手套,且应穿上干燥、厚实具有一定绝缘性能的鞋袜。

在必须使用监护电极或其他测量探头时,这些电极、探头最好为非金属制造,且尽可能远离手术部位。

这样,既减弱与地的联系,也避免了仪器受干扰。

  手术铁床及金属支架必须垫以干燥、厚实的绝缘衬垫,保证病员身体悬浮良好(保证间隔在2cm以上)。

还要防止冲洗时,病人通过冲洗液直接与地相连。

使用体外血液循环泵时,必须使血流通路悬浮,不得过分靠近接地金属。

因导电良好的血液会通过电容而使病员高频接地。

  此外,还应注意:

全悬浮高频电刀外系统一旦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处(点)高频接地时,要绝对防止手术电流通道区域出现第二点高频接地,这是防止接地分流灼伤病员的最关键要求。

顺便提一下,手术时,分布着不同电位的各部分肢体也不要相互触碰,防止自我短接而发生灼伤。

(二)高频辐射

  病人身体携带和接触金属体时,虽然这些金属体并未接地,不会因此而产生高频接地分流现象,但是对于高频电刀输出的高频高压来说,这种金属体无异于一个“发射天线”。

它向外发射的天线电波能量就来源于病员接触金属体部位。

若辐射能量较大(特别是高频辐射严重的电刀),接触点较小,则高密度的高频电流就在接触点处产生灼伤。

如果病员携带(包括植入)或接触金属体的面积较大,其上集中着的高频电磁场会引起涡流加热,同样危害病员。

工作人员无意触碰也会产生高频刺激甚至灼伤。

因此,要求手术病人也不得携带或接触非接地金属体,特别是手术电流通道区域。

(三)火花低频

  高频电刀一般均对低频漏电流作了严格限制,机器本身也不应输出低频电流。

低频电流的危险性比高频大得多。

但是,仪器对于外部产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