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阅读训练3文言文 断句+文化常识题型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443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阅读训练3文言文 断句+文化常识题型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复习阅读训练3文言文 断句+文化常识题型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复习阅读训练3文言文 断句+文化常识题型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复习阅读训练3文言文 断句+文化常识题型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复习阅读训练3文言文 断句+文化常识题型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复习阅读训练3文言文 断句+文化常识题型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复习阅读训练3文言文 断句+文化常识题型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复习阅读训练3文言文 断句+文化常识题型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复习阅读训练3文言文 断句+文化常识题型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复习阅读训练3文言文 断句+文化常识题型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复习阅读训练3文言文 断句+文化常识题型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复习阅读训练3文言文 断句+文化常识题型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复习阅读训练3文言文 断句+文化常识题型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复习阅读训练3文言文 断句+文化常识题型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复习阅读训练3文言文 断句+文化常识题型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复习阅读训练3文言文 断句+文化常识题型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复习阅读训练3文言文 断句+文化常识题型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复习阅读训练3文言文 断句+文化常识题型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复习阅读训练3文言文 断句+文化常识题型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复习阅读训练3文言文 断句+文化常识题型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阅读训练3文言文 断句+文化常识题型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语文复习阅读训练3文言文 断句+文化常识题型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阅读训练3文言文 断句+文化常识题型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复习阅读训练3文言文 断句+文化常识题型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郡人。

年轻时就有节操。

堂兄被人杀害,没有儿子,赵憙十五岁,时常想着报仇。

于是带着兵器约好朋友,后来终于前去寻仇。

仇人们全部生了病,没有人抵抗。

赵憙认为乘别人生病报仇杀人,不是仁爱的人所应做的,就

暂且放过他们离开了,回头对仇人说:

“你们如果病好了,躲我远远的。

”更始即位,舞阴(地名)大户人家李氏拥城不投降,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去招降他们。

李氏不肯投降,说:

“听说宛人赵氏有孤孙赵憙,以信义闻名,愿意向他投降。

”更始就征召赵憙。

 

4.【2016年全国I卷】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原文片段]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考中为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老百姓在镜湖旁种田,常常担心镜湖泛滥。

曾公亮设置斗门,将湖水泄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他的好处。

曾公亮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主政郑州,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

曾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

“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

”进行搜查,果然如此。

(一)基础巩固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三府并辟,皆不就,愿归侍虞。

得报,驰还。

未至,虞已为公孙瓒所害。

畴至,谒祭虞墓,陈发章表,哭泣而去。

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谓曰:

“汝何自哭刘虞墓,而不送章报于我也?

”畴答曰:

“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

”瓒壮其对,释不诛。

(选自《三国志·

魏书十一》)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

A.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

B.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

C.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

D.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

三公官府同时召他做官,(他)都没有应命,希望回去侍奉刘虞。

得到朝廷的答复后,(他就)快马加鞭往回赶。

还没到(幽州),刘虞已经被公孙瓒杀害。

田畴回到(幽州)后,就去拜祭刘虞墓,(在墓前)念了朝廷的章表,大哭一场(后)离开。

公孙瓒听说田畴拜谒刘虞墓,非常愤怒,悬赏捉拿(他),(最后将他捕获,)(公孙瓒)对田畴说:

“你为什么擅自到刘虞墓去哭祭,而不把朝廷的章表送给我?

”田畴回答说:

“汉王室衰败,人人怀有不忠之心,只有刘先生不失忠诚的节操。

朝廷章表所说的,对于你来讲并不是什么好听的话,恐怕不是你所愿意听到的,所以就没有送给你看。

”公孙瓒很佩服他的回答,把他放了没有杀他。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题目。

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

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

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选自《宋史·

张咏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A.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B.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C.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D.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张咏)出任益州知州,当时李顺叛乱,王继恩、上官正统领兵马讨伐,(却)让军队停滞不进。

张咏用言语激励上官正,劝勉他亲自前进,并且隆重地设宴为他饯行。

上官正因此决定出兵深入,大多克敌制胜。

当时叛军侵犯劫掠的时候,老百姓多数被胁迫跟随(参加叛军),张咏发一道文书把朝廷的恩德和信义告诉百姓,让他们各自回去种田。

(三)模拟提高训练

【2018年全国Ⅲ卷】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

“范纯礼岂不知此?

将必有说。

”他日,众质之,纯礼曰:

“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

”琦是其对。

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

沪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

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仲庵”。

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

纯礼曰:

“草湿则生火,何足怪!

”但使密偿之。

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

“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

”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

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

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曰:

“宽猛相济,圣人之训。

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由是一切以宽处之。

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

“与刘先主如何?

”遂为匠擒。

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

“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以不应为杖之,足矣。

”曰:

“何以戒后人?

“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

”徽宗从之。

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

“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

”诜怒。

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

崇宁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

卒,年七十六。

(节选自《宋史·

范纯礼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B.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C.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D.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

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

“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纯礼敢于抗言,受到韩琦赏识。

主管官员分配劳赋不当,他有理有据地提出异议,认为永安县负责陵寝日常维护,不应与各县均等,得到陵使韩琦认同。

B.纯礼关怀下属,处分重在惩戒。

他在遂州任上对下属宽厚,草场失火,守吏惶恐等候诛杀,库吏因盗丝将被处死,他均认为罪不至死而采用赔偿的惩处。

C.纯礼鉴察往事,治事去苛从宽。

在开封府任上,有村民被误告谋逆,他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认为应判杖刑,并以彰显皇上刑罚不滥为由,征得皇上认可。

D.纯礼坚毅刚直,不幸遭人算计。

他的正直让曾布恐惧,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王即借纯礼宴请辽使事构陷纯礼,致使纯礼蒙冤,最终遭到免职。

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0分)

(1)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5分)

(2)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1)正尽力去除先前的苛责,尚且担心做得不够,哪有宽松成为祸患的呢。

(苛:

苛责;

犹:

尚且;

宽:

宽松。

句意2分)

(2)愚人粗鲁无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

(无所知:

什么都不知道,无知;

敝:

定下来;

好生:

陛下爱惜生灵。

句意2分)

参考译文:

纯礼字彝叟,因为父亲(范)仲淹荫庇,任知陵台令兼永安县。

修建永昭陵(的时候),京西转运使在一路上摊派木石砖甓以及工匠劳役,只有永安县不接受命令。

使者把这个事报告给陵使韩琦(白,说,报告),韩琦说:

“范纯礼难道不知道此事吗?

一定会有一个说法。

”后来,大家质问他,范纯礼说:

“陵寝都在本县境内,一年四季修缮整治没有停下来的时间,现在却与其它县平均赋役,不如将赋役搁置下来,用它来供奉平时的用度呢。

”韩琦认为他的想法是对的。

回到朝中,认命(他)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身份)出任遂州知府(比部员外郎,官署名)。

泸南有边防事务,征调赋税苛刻急迫,范纯礼一概冷静地对待此事,分辨其中可以备办的(具,备),不从民间榨取。

百姓在房中悬挂“他的”画像,把他像神仙一样供奉,叫他为“范公庵”。

草场起火,民心惊慌,守吏惊恐地等着被责罚(俟,等待)。

范纯礼说:

“草湿了就容易(淤积)起火,有什么奇怪的!

”只是让他们暗中赔偿(了事)。

库吏偷盗丝绸大多判死罪,范纯礼说:

“因为纷乱的丝而杀人,我不忍心。

”听任他的家人立刻花钱买下用以赎罪(趣,同“促”,急促)。

认命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除,认命)。

徽宗即位,以龙图阁直学士(职名)任开封知府。

前任府尹治政苛刻严酷(尹,官名),范纯礼说:

“宽厚和刚猛相互结合,这是圣人的教诲。

正应该去除以前的苛刻,还担心做得不够,哪里会因为宽厚造成祸患的道理。

”因此一概以宽大处理事务。

皇帝圣旨审讯享泽村百姓谋反一事,范纯礼审察其中的原因,原来是这个百姓进入剧场看戏,回来的路上看到工匠制作木桶,(就)拿来戴在头上说:

“和刘先主相比怎样?

”于是被工匠抓住。

第二天入朝应对,宋徽宗问怎样处理(此事),(范纯礼)回答说:

“乡村的愚人无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违背了陛下好生之德,用不应该做这件事(的理由)杖责他,就足够了。

”(宋徽宗)说:

“凭这个怎么能使后人为戒呢?

”(范纯礼)说:

“正是想使外人通过此事知道陛下不滥施刑法,足以作为教训了。

”宋徽宗听从了他。

范纯礼沉毅刚正,曾布畏惧他(曾布,人名),(便去)激怒驸马都尉王铣说:

“皇上想认命你为承旨(承旨,官名),范纯礼右丞不同意。

”王铣很生气。

正值王铣招待辽国使臣(馆,动词,招待),范纯礼主持宴会,王铣污蔑他直称皇上御名,罢免为端明殿学士、颍昌知府、崇福宫提举(提举,官名)。

崇宁五年,复任左朝议大夫、鸿庆宫提举。

去世,终年七十六岁。

题型三:

文化常识

(一)传记类文化常识归纳

A.官职人物常用语

1、州将:

某州的官。

2、知+地名:

(知:

管理。

某地知州)3、地+令:

某地县令

4.内侍:

中使、寺人、阉人、阉宦、中官、内臣、内寺、太监、内竖、内监

5.郎中:

尚书属下官员6.主簿:

秘书

B.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授予的官职的词语有(征、辟、拜、除、举)

征:

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如:

公车特征拜郎中。

辟:

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

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

荐举:

地方官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举其偏,不为党。

《左转襄公十年》

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

《宋史侯克传》

拜:

授予官职。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拜郎中。

选:

通过推荐或者科举选拔官吏。

《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

任命、受职。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

授:

授给、给予官职。

赏:

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和爵位,如:

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封:

帝王将爵位与土地赐给臣子。

劳苦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鸿门宴》

起:

起用,起用人任以官职。

鲁居丧服阙,起为太医都事。

《元史贾鲁传》

察:

考察后给予推荐,选举。

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三国志吴主传》

仕:

做官。

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张》

仕官:

做官、任官职。

汝是大家子,仕官于台阁。

《孔雀东南飞》

仕进:

进身为官。

迈少恬静,不慕仕进。

《晋书许迈传》

2.表官职提升的词语有:

(擢、拔、晋、升、迁)

升:

升官。

升鲁台都事。

擢:

在原职上提拔。

擢为后将军。

《汉书赵充国传》

拔:

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如:

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

一般指提升。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谊传》

陟:

进用。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

进、晋:

晋升,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者级别。

成语“加官进爵”。

加:

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誉和头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

平巨盗赖文正有功,加秘阁修撰。

《宋史辛弃疾传》

按照一定的礼节授予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表调动的常有(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

“迁东郡太守”《汉书王尊传》

徙:

一般的调动官职。

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

变换官职。

调为陇西都尉。

《汉书袁盎传》

转:

调动官职。

“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

补:

补任为……补充空缺官职。

“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关长”《汉书王尊传》

改:

改任官职。

改刑部详覆官。

《宋史王济传》

出:

京官外调。

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

4.表降低官职的有(左迁、迁谪、谪、逐、贬、黜、)

窜:

放逐、贬官。

“暂为衔使,虽窜南夷”(韩愈《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

降职。

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

出宰:

京官外放出任为地方官。

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

《后汉书明帝纪》

5.表示罢免的词语有:

“夺、黜、罢、免、去、废、蠲)

罢:

免去,解除官职。

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

《魏其侯武安侯列传》

黜、絀:

废掉官职。

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

《封建论》

免:

罢免。

免冠削爵。

《汉书贡禹传》

夺:

削除。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书搏鸡者事》

废:

废黜,罢官。

蠲:

废除;

免除如:

蠲除肉刑。

《史记太史公自传序》

6.表示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

兼任。

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

领:

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

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

《晋书袁乔传》

行:

代理官职,如:

太祖行奋武将军。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

代理、暂任。

太守奇之。

署守属监狱。

权:

暂代官职。

时韩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

高职兼低职。

除镇安武胜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宋史韩琦传》

假:

临时的、代理的。

乃相与共立为假将军。

《史记项羽本纪》

摄:

俄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

《新唐书杜如晦传》

守:

代理官职。

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簿,守高密令。

(《三国志王修传》)

7、表辞去官职的:

辞、解官、致仕、告退、退、归故里、乞骸骨

告老:

官员年老。

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解官:

辞去官职。

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解官归养。

请老:

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

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

乞身:

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请求退职为“乞身”。

如:

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

乞骸骨:

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让骸骨归葬故乡,

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汉书疏广传》)

致仕:

交还官职,即退休。

以刑部尚书致仕。

《新唐书白居易传传》

8.表恢复官职的有:

复,还。

以上这些词语,都有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些的翻译带来了方便,我们可以不翻译。

更为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升职和降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的行为、时间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C、和政务相关的的词语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面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帝王之间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

到、去如:

诣谒(前往拜见;

造访)诣阁:

(前往朝廷官署)诣阙:

(赴朝堂)

用法:

诣+地名

诣见:

拜见用法:

诣+人物

2、劝:

鼓励、奖励

受到鼓励

3、课:

考核、督促、征收、教学科目

4、风、化:

教育感化。

风华天下。

5、按、案:

巡行,巡视;

考察核实,查明。

6、游:

游玩、游览

游学

交游:

朋友

7、趣、趋

小步走,跑引申为赶快,迅速

通促,催促

8、劾:

举报,检举,揭发。

9、白:

告诉、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

进谗言,说坏话。

11、害:

妒忌

12.闻:

听说,听见

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

项要特别注意,其对象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的时候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时间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与进来?

其实就是“闻”在起作用。

“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

指责,驳斥。

14、让:

责备责怪

谦让、辞让

15、党:

偏袒,伙同、包庇

16、矫诏:

假托皇帝诏书

17、质:

做人质;

抵押

18、次:

临时驻扎(军队);

住宿(个人)

19、输:

缴纳(贡品或者赋税)

20、当、论:

判罪,判刑。

后边多表示带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

因‥‥‥犯罪或错误,触犯;

牵连,定罪

22、多:

赞赏,欣赏。

“高、贵”等词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要如此翻译。

23.少:

批评看不起,还有“薄”也表示这样的意思。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

我们可以按照官员的行为、官场的反应、社会评价的三个层次来掌握。

E、与皇帝有关的:

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储君。

祚:

福;

帝王。

践祚:

即位。

诰:

古代帝王对臣子的命令:

诰命。

对策:

汉代出现的察举制度的一种考试方法。

又称“策试”

储君:

被指定的君位继承者。

F、值得重视的单音词。

狱:

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脱:

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

例如:

事既未然,脱可免祸“。

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第:

①只、只是、只要;

②科举考试中考核的等级。

”“高第”就是高的等级。

独:

再疑问句中,表示反问,难道、怎么。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样的用法还有“宁”“顾”

他:

别的,其他的、另外的。

“又顾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G、要了解的相关复音词。

下车:

刚到任、刚上任。

现有成语:

“下车伊始”

请辞、告老、请归、乞归:

辞官

用事:

掌权、主管。

视事:

在任、在职、办公。

听事:

办公的地方。

逆旅:

旅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