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测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55367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6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测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一单元测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一单元测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一单元测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一单元测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一单元测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一单元测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一单元测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一单元测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一单元测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第一单元测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第一单元测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第一单元测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第一单元测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第一单元测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第一单元测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第一单元测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第一单元测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第一单元测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第一单元测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测量.docx

《第一单元测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测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单元测量.docx

第一单元测量

第一单元测量

一、内容分析

单元

小节

例题及知识点

课标要求

 

第一单元

毫米、分米的认识

例1毫米的产生和认识及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大小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初步建立数感,加强估算,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例2分米的产生和认识及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千米的认识

例3认识千米,及它和米之间的进率。

例4建立1千米的表象

吨的认识

例5米和千米之间的换算

例6吨的认识及它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例7吨与千克间的换算

学生在二年级时对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有了初步的认识,主要有“厘米”和“米”、“克”和“千克”。

在本单元中,继续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质量单位“吨”。

上述单位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广泛,对学生来说,长度单位“毫米”、“分米”与生活的关系更为密切,“千米”和“吨”对他们而言是比较大的、相对抽象的单位,所以在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的建立上成了难点。

此外,估测是解决实际问题时常用的方法,对学生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是这一单元的一个重难点。

针对这些学习特点,拟以下教学措施:

教学设计中创设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中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加强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与合作,给学生留有创新的空间。

 

二、单元目标

1.通过实际测量和认识长度单位,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1吨的表象,能够对于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进行简单的换算。

2.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推算等数学实践活动,提高估测意识,培养学生估测的能力。

3.通过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的自主探究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单元重点

1、认识毫米、分米、千米长度单位,建立起1毫米、1分米、1千米长度观念。

2、认识吨质量单位,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3、掌握长度、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够掌握用进率进行化聚推算的方法。

四、单元难点

1.1千米长度单位的建立。

2.1吨质量单位的建立。

五、单元说明

“测量”在二年级上册认识了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二年级下册认识了克和千克两个质量单位,在此基础上本册学习了毫米、分米、千米三个长度单位,吨这个质量单位。

对于生活中常见的长度和质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感知,对于本册中较为小或是较大的单位,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学习。

1、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2、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

3、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六、单元课时安排:

本单元可以划分为7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P2例1P3做一做

第二课时:

P4例2做一做

第三课时:

P7例3P8例4P8例5

第四课时:

p11例6、7

第五课时:

吨的认识练习课

第六课时:

练习课

第七课时:

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

测量

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2—P3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经历感受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明确厘米与毫米的关系从而认识1毫米,并借助多种实物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2、在操作活动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会进行厘米与毫米间的简单换算

3、在具体情境中培养估测意识,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毫米的长度单位,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掌握毫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估测的方法,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准备:

一盒自动铅笔的笔芯;学生每人直尺一把、一角硬币一个(或一张卡)

教学过程:

一、感受毫米产生的过程

1.同学们,请你回忆我们在一二年级都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及有关知识?

引导学生汇报:

长度单位(米和厘米)、进率(追问:

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表象(你能用手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

1米呢?

2.测量纸条,感受毫米的产生:

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条,请你先估测一下它大约有多长?

要想准确的知道它的长度,怎样办?

就请你借助尺子量一量,看看它到底有多长。

动手测量,汇报:

你是怎样测量的?

你测量的结果是什么?

预设:

测量方法:

先找到表示纸条长度的一边,再把0刻度对准边的一端,看边的另一端指向几,纸条的长就是几。

测量结果:

不到6厘米、5厘米多、5厘米3毫米、53毫米

(随学生汇报板书)

看看黑板上的这些数据,同样是这张纸条的长度,你们发现了什么?

(不同方式来表现。

小结:

在这些汇报中有涉及到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是谁?

为什么在今天的测量中我们使用了这个单位呢?

(体会测量较为小的物体时,毫米因需要而产生)

二、认识毫米:

1.学习进率:

10毫米是多长?

你是怎么知道的?

(1厘米)?

(1厘米=10毫米,在直尺上1厘米有10个小格,所以1厘米=10毫米)

2厘米=()毫米50毫米=()厘米()厘米=()毫米

2.在直尺上比厘米小的格表示毫米,1小格就表示1毫米。

3.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自己借助直尺用手比划出1毫米到底有多长?

用铅笔描一描1毫米的长度,把它记在头脑中,闭上眼睛想象1毫米有多长?

脱离尺子,用手表示1毫米的距离,再与同桌比比,再与直尺上的1毫米对照;看谁比划得准。

用手比划出2毫米?

3毫米?

10毫米?

4.找找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长或宽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

(预设:

1分硬币、电话卡的厚度等)

5.从课本中数出几张,捏紧后的厚度约为1毫米?

(先估计,再验证)

6.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为什么这些需要以毫米作单位?

(预设:

降雨量、自动铅笔的笔芯等)

测量数学书的厚度:

先估测:

数学书的厚度够不够1厘米?

不够应该

使用毫米估测,用手比一比多长是1毫米?

估测看一看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毫米?

测量验证:

方法:

与长度、宽度方法相同。

结果:

6毫米

7.纳入已有认知:

1.我们已经学过了米、厘米的单位,如果请你给米、厘米、毫米排排队,你会怎样排?

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书P3:

“做一做”。

书P5:

2、1。

四、拓展延伸:

1.老师有一把折了的直尺,起始端为3厘米,但是我想要测量出这块橡皮的长度,你有办法吗?

(课件展示)

2.当起始端刻度不是0时,怎样才能够测量出准确的结果?

(末端刻度-减去起始刻度=实际长度)

五、小结:

1.你学到了什么?

2.再次测量,准确读出我们数学书的厚度,以及长度和宽度。

(不同的记录方法)

3.课外延伸:

毫米的英文写法——mm

在河南郑州被发现的世界上最小的书,长约25毫米,宽约19毫米,厚9毫米。

(请用手比划,

可以借数学书的一角进行比较)

课堂检测:

1、想一想,填一填。

3厘米=()毫米15毫米+5毫米=()毫米=()厘米

1厘米8毫米=()毫米60毫米=()厘米

2、一支铅笔原来长18厘米,用去40毫米后还剩多长?

3、

 

六、布置作业:

找找生活中更多的用毫米作单位的物品,记录下来。

调查今年七月份本地区的降水量是()毫米。

七、板书设计:

毫米

长宽厚

估计值:

测量值:

1厘米=10毫米

 

第一单元:

测量

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4—P3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并学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明确1分米=10厘米,并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推理出1米=10分米;借助多种实物、以及把1厘米叠加等形式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2、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会进行分米、厘米、米、毫米之间简单的换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的长度单位,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分米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掌握分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估测的方法,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直尺一把

教学过程:

一、感受分米产生的过程

1.同学们,请你回忆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及有关知识?

引导学生汇报:

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毫米)、进率(追问:

米和厘米、厘米和毫米、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表象(你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1厘米有多长?

1米呢?

2.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感受分米的产生:

(1)动手操作:

用学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课桌宽是多少?

(体会用分米作为测量单位的简便)

(2)独立探索:

学生独立测量,教师巡视。

(重点发现十厘米十厘米数的)

(3)汇报交流:

十厘米十厘米数的同学测量得到结果很快,汇报时教师问:

为什么你测量得这么快?

你是怎么做的

学生汇报自己是10厘米、10厘米数的。

教师点拨:

其实10厘米也是一个长度单位,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知道就学生说,学生不知道就老师告知:

1分米=10厘米)(板书课题:

分米)

要想准确的知道1分米的长度,怎样办?

就请你借助尺子量一量,看看它到底有多长。

动手测量,汇报:

你是怎样测量的?

你测量的结果是什么?

二、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1.自己借助直尺用手比划出1分米到底有多长?

2.用笔描一描1分米的长度,把它记在头脑中,闭上眼睛想象1分米有多长?

脱离尺子,用手表示1分米的距离,再与同桌比比,再与直尺上的1分米对照;看谁比划得准。

用手比划出2分米?

3分米?

10分米?

3.学习进率:

10分米是多长?

你是怎么知道的?

(1米)?

(1米=10分米,2米=()分米50分米=()米()米=()分米

4.找找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长或宽或厚度大约是1分米?

5.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分米”作单位?

为什么这些需要以分米作单位?

6.纳入已有认知:

我们已经学过了米、厘米、毫米的单位,

如果请你给米、厘米、毫米、分米排排队,你会怎样排?

为什么?

你能说说任意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吗?

三、小结

1.你学到了什么?

2.课外延伸:

分米的英文写法——dm

四、练习巩固:

书P5:

3。

书P6:

4、5、6。

课堂检测:

1、

连一连。

 

2、画一条比1分米短1厘米的线段。

 

五、作业:

1.什么物品的长或宽或高度很接近1分米?

2.在作业本上画出1毫米、1厘米、1分米长的线段。

板书设计:

分米

课桌的长

估计值:

测量值: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第一单元:

测量

第三课时千米的认识

(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7-P8例3、4、5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主题图以及生活实际感受千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在经历体验过程中以及直观的视觉感受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同时明确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

教学难点:

认识千米的长度单位,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千米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实际表象,掌握1千米和1米的进率,能够进行换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

理解图意:

你看到了什么那些数学信息?

<板书:

千米(km)>

2.实际感知,说说对千米的感受。

如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用于计算比较长的路程的单位。

1千米就是1000米,以千米作单位可以测量更长的距离。

二、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感受“1千米”:

“1千米到底有多长?

学生表达观点〈可能是不准确的例子,暂不作负面评定〉→板书:

1千米=1000米;以本校

操场的跑道为例,200米1圈的跑道,5圈就是1千米。

→也就是说,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

(教师带领孩子们到操场可以跑一跑、走一走感受1千米)

学生感受1千米后,教师要追问走完或者跑完1千米,你有什么感受?

(比1米长很多很多)

让两名学生(可以多组同学进行)站在操场上,两人之间的距离开始为1米,让学生说说感受(是否能看清楚长得什么样)然后把两人间的距离增加到2米再说感受(是否能看清楚长得什么样),照这样下午去吧距离增加到10米或者50米,说感受,然后想象如果两人间的距离为1千米会是什么感觉?

教师也可以放录像来帮助学生理解1千米的具体长度。

2.推理、估计,建立1千米的表象:

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估)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

说说你是怎样猜测的?

出示录像:

(200米的操场、校门至世纪村小区1千米的距离)

3.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你能给他们排排队吗?

它们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000101010

4.学习例5。

(1)出示:

3千米=()米5000米=()千米<试做>

(2)自主探索,汇报交流。

提问:

括号里应填什么?

你是怎样想的?

先独立探索,再小组讨论、汇报。

说明:

如3千米=()米,因为1千米=1000米,3千米里面有3个1千米,就是3个1000米,1000×3=3000(米),所以3千米=(3000)米。

想5000米=()千米,方法同上。

(3)做合格的小小列车员。

(开火车回答出每节车

厢上的题目,其余学生判断.)

8米=()分米→50分米=()米→9分米=()厘米

→60厘米=()分米

3厘米=()毫米←2米=()厘米←100厘米=()米

←1千米=()米

(4)归纳总结、概括算法:

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的特点?

在算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书P8:

做一做。

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书P9:

3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7000米+8000米=()千米

<15000米=15千米;7千米+8千米=15千米>

3千米-1000米=()米

先统一单位,再计算。

4、书P10:

5。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多给学生说理的机会。

第一条邮局、学校、医院、体育场

第二条邮局、少年宫、医院、体育场

第三条邮局、少年宫、公园、体育场(大约1千米)

4.书P10:

4。

认真看图,读懂什么?

→在小组内交流,可以

有多种答案。

<比如,去植物园可以步行,也可以坐车去。

对应不

同的出行方式,需要的时间也是不同的。

>→反馈(肯定学生有据的判断,引导学生参与到讨论中)

5.书P10:

*6。

式题思路:

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法知道从8时到12时是4小时(如数钟面刻度、用减法计算等)→80×4或308÷4

能否到达要看哪两个要素?

(4小时能偶走多长的距离,实际有到长的距离)要求4小时就是求什么?

(总长)求总长必须知道那两个条件?

三、生活运用,拓展提高

根据今天的活动,能估计你1小时步行的路程吗?

(说推理过程)

估计骑自行车、汽车、飞机的时速。

书P9:

1、2。

独立完成,然后再进行反馈。

课堂检测: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1千米的路程就是()

1000厘米

1000分米

1000米

(2)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正好是1千米。

1圈

2圈

2圈半

(3)每小时行()。

40千米

40米

40分米

3、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四、作业:

*不用尺测量,验证:

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1千米。

板书设计:

千米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000101010

 

第一单元:

测量

第四课时吨的认识

(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11例6、7吨的认识

教学目的:

1.在观察主题图的过程中认识质量量单位“吨”,明确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在解决问题的需求下明确1吨=1000千克;借助直观实物、亲自抬一抬、推一推等形式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感受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在推理过程中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吨质量单位,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会用吨作单位,掌握毫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估测的方法,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质量。

教学准备:

师准备重50千克的物品,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导入,引出新知:

1、出示主题图:

(小动物的话以及桥梁限重的标牌不出示)

问:

通过你的观察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每个小动物都有多重)

2、再出完整的主题图,这次的发现一样吗?

生:

他们想一起过桥,问:

一起是什么意思?

可以吗?

(有争论)

生:

这里有限重1吨的牌子?

追问:

限重1吨什么意思?

(最重能承受1吨)

师:

吨是一个比千克要大的质量单位。

教师板书:

二、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问:

现在你们能说说他们能不能一起过桥吗?

预设1:

有知道进率的可以请他来讲讲自己的想法:

因为1吨=1000千克

400+300+500+100=1300千克1300千克大于1000千克所以不能

预设2:

学生不知道进率,教师问要想知道能否同时过桥你需要知道什么?

(知道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告知:

1吨=1000千克(板书:

1吨=1000千克)

现在你能解决问题了吗?

学生还是算一算后比大小得出结论。

追问:

它们可以怎样过桥呢?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方法一:

一个一个过桥

方法二:

组合过桥,但重量不能够超过1000千克(1吨)。

为这么这样就可以了呢?

(每次不超过限重)

2、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1)生活中到底有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1吨呢?

可以学生先自由说一说教师监控

学生说不出教师可以举例:

一辆家用小轿车的质量大约1吨多(可以让学生回家去抬一抬、推一推小轿车把感受记下来交流)

用运送物品的推车装上1吨重的大米或者面粉,可以让学生通过感受而这些大米或者面粉的所占空间大小来感受,也可以让学生推一推这辆货车说说感受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举班里体重为25千克的同学为例,全班的体重加在一起还不够1吨,说说1吨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很重)

还可以告知学生两头牛的体重约1吨等等

(2)利用学生熟知的事物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标准量:

大家都去过动物园吗?

你对大象的感受是什么?

想象一下它有多重?

老师告诉你一只成年大象的体重约3吨、4吨。

那你知道成年鲸鱼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吗?

(大约50吨)

(3)你还知道平时生活中我们计量什么的时候会用到吨这个质量单位吗?

例如:

用水量、货车的载重量、桥梁的承载量、电梯的承载量等等

练习:

出示书P13:

第1题的图片,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学过了哪些质量单位,你能够按照顺序说说吗?

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吨千克克

10001000

(2)出示:

4吨=()千克7000千克=()吨

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3)引导学生说明:

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吨=3000千克。

因为1000千克是1吨,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是8吨。

(4)练习质疑,“做一做”中的第2题。

独立完成,说出想的过程→反馈。

(5)工人叔叔把机器装在重4吨的卡车上,每行放4台,放了3行。

每台机器重300千克。

这些机器的重量超过这辆卡车的载重量吗?

(口答)

提示:

共有多少台机器?

一共重多少?

比较是否超过载重量。

四、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2.讨论:

“每两个重量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0”这句话对吗?

明确:

“每相邻两个质量单位”与“每两个质量单位”的不同。

使学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单位间的基本进率关系式有两个,即:

l吨=1000千克,l千克=1000克。

*扩展出的关系式有一个,即:

1吨=1000000克。

课堂检测:

1、填一填。

 

2、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把它圈出来。

(1)一辆自行车约重20(吨千克克)。

(2)一头犀牛约重1(吨千克克)。

(3)一只小鸟约重100(吨千克克)。

五、作业:

调查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什么物品重约1吨?

了解你家每月用水量是多少吨?

1吨=1000千克

(1t=1000kg)

六、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测量

第五课时吨的认识

(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13练习三吨的认识

教学目的:

1.加深重量单位“吨”的认识,强化“吨”的重量观念,能够运用学过的重量单位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在学习活动中体会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乐趣。

结合教学在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巩固所建立的1吨质量概念

教学难点:

熟练吨和其它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

师准备重10千克的物品,课件;

学生课前调查重为**千克的物品或动物,体验重量或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

一、调查反馈,引入:

1.调查反馈:

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什么物品重约1吨?

2.“编字谜”游戏:

描述“吨”,但不能用“吨”这个词。

例如:

(是质量单位,与千克的关系)

二、分层练习,展开:

1、书P13:

2。

独立完成,反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书P13:

3。

提示:

要想一次运走你有什么想法?

(每辆车在可能的情况下,载重量最大)

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方案→反馈方案(可有多中方案,如:

600+400+1000与700+800,600+400+800与700+1000,600+400+700与1000+800,600+1000与700+800+400)600+800与700+400+1000可以吗?

3、用一辆载重6吨的卡车运输建筑材料如下。

要使运输次数最少,该怎样运?

小组同学合作,看哪一个小组的同学设计的方案最好。

品种:

水泥黄沙石子砖头钢材

重量:

2500千克4吨6吨9吨2500千克

4.书P13:

4。

汇报家里月用水量→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

5.课件展示:

4吨=()千克2000千克=()吨

3千克=()克8千克=()克

7米=()分米3米=()厘米

800毫米=()厘米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比较大小:

4米()1500毫米910克()1千克

3吨()405千克5时()300分

应用题:

(1)工人叔叔把4台机器装在载重4吨的卡车上,每台机器重900千克。

这些机器的重量超过这辆卡车的载重量吗?

思考:

你是怎样想的?

4台一共多少千克,换算成吨,最后比较

每台都不足1吨,4台不足4吨,没有超过。

(2)雨燕每小时可以飞168千米,它的速度是野兔的4倍。

野兔每小时可以跑多少千米?

提示:

关键句是哪一句?

谁是谁的几倍?

雨燕是野兔4倍,谁已知?

(168是野兔的4倍,野兔是几倍?

怎样求?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吨千克克

10001000

*(

 

第一单元:

测量

第六课时测量练习课

教学内容:

复习第一单元测量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毫米、分米、千米以及吨的认识,熟知单位之间的换算。

2.在分组合作、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