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实验操作考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62475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汕头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实验操作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汕头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实验操作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汕头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实验操作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汕头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实验操作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汕头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实验操作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汕头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实验操作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汕头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实验操作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汕头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实验操作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汕头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实验操作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汕头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实验操作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汕头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实验操作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汕头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实验操作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汕头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实验操作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汕头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实验操作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汕头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实验操作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汕头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实验操作考试.docx

《汕头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实验操作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汕头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实验操作考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汕头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实验操作考试.docx

汕头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实验操作考试

汕头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实验操作考试

LT

一.

二.

三.步骤与方法

1.酵母菌细胞形态观察

(1)制片:

用接种环挑取一环面包酵母菌种于载玻片上的一滴美兰染液中混匀,盖上盖玻片静置4~5分钟。

盖时先将盖玻片的一边与液滴接触,然后慢慢放下,避免产生气泡。

(2)镜检:

用高倍镜观察,光线弱些,绘图表示个体细胞的大小、形状、芽孢或裂殖情况,并观察死活酵母情况。

2.霉菌的形态观察

(1)制片方法:

在洁净的载玻片加一滴乳酸酚棉兰染液,用大头针或镊子从菌落的不同部位菌丝体少许(连同培养基),放入载玻片上的乳酸酚棉兰染液中,使菌丝在染液中展开,加上盖玻片。

(2)载片培养法制作霉菌标本片。

(3)镜检。

(4)观察毛霉、根霉、曲霉、青霉的菌落。

四.结果记录

1.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绘图表示个体细胞的大小、形状、芽孢或裂殖情况。

2.霉菌的形态观察

绘制镜检图并描绘霉菌菌落特征。

五.思考题

1.试比较酵母和细菌的形态。

2.为什么在观察霉菌个体形态时要连同培养基一起挑起?

实验一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

一、目的要求

观察人体基本组织的玻片标本,认识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二、材料用具

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永久玻片标本,显微镜。

三、活动过程和方法

步骤和方法

现象

结论或解释

(一)调节显微镜

 

取镜安放、对光。

复习熟练显微镜的使用。

(二)用显微镜分别观察四种基本组织的玻片标本

1.准确对焦直到看到清晰地物象。

2.移动玻片标本,能够将所观察的物象移到视野中央。

3.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观察时,可对照课本上的插图,辨认四种基本组织。

(三)收镜装箱

1.取下玻片标本。

2.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

3.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

4.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5.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养成良好的显微镜操作习惯。

四、问题与交流

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分别具有什么功能?

实验四.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实验目的:

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实验器材:

显微镜、人血的永久涂片

实验步骤:

1.将人血的永久涂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2.对照书上的图,认识红细胞、白细胞,比较他们的形态和数目。

观察到:

最大的血细胞是白细胞,有细胞核;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看不见血小板,形状不规则,因为血小板个体太小.

3.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反光镜竖直放置,最后把显微镜放回镜箱里,放回原处。

4.实验结论:

人血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盘状,无细胞核;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

实验五: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观察

实验步骤:

一、选择实验材料用具:

所选的材料用具可以满足实验(如:

洋葱鳞片叶,镊子,刀片,载玻片,盖玻片,清水,稀碘液,滴管,卫生纸,吸水纸,显微镜)

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观察:

   

1、准备:

  

(1)用洁净的卫生纸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把载玻片平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2)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内表皮上,轻轻划出边长为2㎜~5㎜的小方格;然后用镊子从小方格内的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表皮,并将其浸入载玻片的水滴,用镊子将表皮展平。

  

(3)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然后轻轻地盖在表皮上,避免盖玻片下面有气泡。

2、染色:

(1)用滴管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稀碘液。

(2)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到整个标本。

3、观察洋葱的表皮细胞:

(1)取显微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略偏左)并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保持2厘米距离)。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通过目镜能够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4)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5)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为止(注意:

眼睛一定看着物镜)。

(6)两眼同时睁开,用一只眼看目镜,另一只眼随时准备画图,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7)在显微镜中看到的表皮细胞结构特点如下:

细胞整齐排列;每个细胞近似长方体;有明显的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等结构。

三、画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镜像图,要求:

 

(1)用铅笔画图。

 

(2)各结构的引线统一拉到图旁右侧。

 

(3)图像名称书写在图的正下方。

 

(4)图像比例适当,在纸上位置要适中,一般稍偏左上方。

 

(5)所画图像为镜像图,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上细点表示。

四、整理实验器材:

1、将显微镜外表擦干净,用擦镜纸擦拭目镜和物镜,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将镜筒缓慢下降到最低处,复原。

  

2、把载玻片清洗干净。

实验六:

制作并观察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

一、实验目的:

番茄不但具有漂亮的颜色,酸甜的味道,还具有丰富的营养,是老少皆宜的果蔬。

那么显微镜下它的果肉细胞是怎样的呢?

请制作一张番茄果肉细胞的临时装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

二、实验器材:

显微镜(已对好光)、番茄、载玻片、盖玻片、纱布、清水(滴瓶装)、镊子、牙签、500ml大烧杯(盛有清水)、抹布。

操作要求与评分标准

检查材料用具

清点实验台上的材料用具。

制作临时装片

滴清水

(1)用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在载玻片中央,用吸管滴一滴清水

取材料

用牙签挑取少许番茄果肉,均匀涂抹在载玻片的水滴中,散开

盖上盖玻片

(1)用镊子轻轻夹起盖玻片,使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水面,慢慢地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1分)。

(2)装片中不能有过多气泡以免影响观察效果。

请监考老师检查。

显微镜

观察

取放

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胸前偏左,距桌边7厘米(或1拳宽)左右,要轻放、放稳。

对光

(1)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至适宜高度;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选择合适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2)左眼注视目镜同时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凹面镜朝向适宜光源

(1分);调至目镜内看到白亮的视野。

观察

(1)把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紧。

(2)从一侧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至物镜接近装片为止。

(3)左眼注视目镜,同时右眼睁开,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至看清番茄果肉细胞为止,需要时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请监考老师检查。

整理

(1)取下装片,在大烧杯内将载玻片、盖玻片洗净,擦干。

把用过的材料放进指定的容器内,用抹布将实验台擦拭干净。

实验用具摆放整齐。

(2)显微镜复原。

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偏向通光孔两旁,呈外“八”字型,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最低;

转动遮光器使其遮住通光孔;转动反光镜呈竖直方向;将显微镜放回原处。

实验七:

观察与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一.学习要求:

1.制作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认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

二.材料用具:

生理盐水,稀碘液,消毒牙签,滴管,纱布,镊子,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

1.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

2.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轻刮几下放在生理盐水中。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再将盖玻片缓缓放平盖在水滴。

5.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几滴稀碘液,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四.总结步骤:

擦-→滴-→取-→盖-→染-→吸

五.绘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实验八.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的实验步骤

选择实验材料用具:

浸泡后的玉米种子、解剖刀、镊子、解剖针、放大镜、滴管、稀碘液。

方法步骤:

1.剥种皮用镊子夹住大豆.用解剖刀在种脐部位划开一个小口,将大豆种皮剥下,将2片子叶分开.(1分) 

2.观察(与记录)用放大镜观察.用解剖针正确指出种皮、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等5项2.5分

3.纵剖玉米种子用镊子夹住玉米种子,沿种子较宽面的正中线纵向切开使其成对称两部分.(1分)

4.观察与记录在纵剖面上滴上稀碘液,用放大镜观察.用解剖针正确指出果皮和种皮、胚乳、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等7项

料用具摆放整齐。

实验九.观察叶片的结构

实验目的:

1、练习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叶片的临时切片。

2、认识叶片的结构。

3、观察叶片的表皮细胞、保卫细胞和气孔;画出叶片下表皮的一对保卫细胞。

材料用具:

新鲜叶片、显微镜、双面刀片、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叶片的永久切片、培养皿、清水、滴管、吸水纸、碘液、纱布、毛笔、小木板。

实验步骤:

1、检查材料用具是否完好、齐全。

2、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

(1)将新鲜的叶片平放在小木板上。

(2)右手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沿着如图所示的虚线方向,迅速切割。

(3)刀片的夹缝中存有切下的薄片,将刀片蘸一下水,把切下的薄片放入水中,重复几次。

(4)用毛笔蘸出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3、观察临时装片:

(1)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横切面的永久切片。

(2)对照图示,在显微镜下分清叶的表皮、叶肉和叶脉。

4、观察叶片的下表皮:

(1)用镊子撕下一小块叶片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找出一对保卫细胞及其构成的气孔,并观察保卫细胞周围的表皮细胞。

5、画图:

画出下表皮上一对保卫

细胞及其周围的几个

表皮细胞。

6、整理还原:

实验完毕,清洁桌面,清点实验材料并摆放整齐;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放进镜箱,送回原处。

讨论:

1、叶片上下表皮的结构有什么不同?

答:

一般情况下,植物叶片下表皮的气孔比上表皮多,既保证了气体顺利进出叶片,又减少了水分的散失。

2、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答:

保卫细胞呈半月形,含有叶绿体,细胞壁厚薄不均匀,靠近气孔的外壁厚,背气孔的内壁薄。

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当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闭合;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无色透明,不含叶绿体。

实验十.制作与观察叶片下表皮的临时装片

实验名称

制作与观察叶片下表皮的临时装片

材料用具

蚕豆(或青菜、豆苗等)叶片、镊子、

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滴管等

考查要点

实验操作评分标准

得分

正确(2分)

基本正确(1分)

不正确(0分)

1.取洁净的载玻片和盖玻片,在载玻片中央滴上一滴清水,撕取蚕豆(或其它植物叶片)的下表皮,剪取大小适中的表皮并置于载玻片中央所滴的清水中

水量适中,操作手法和撕取表皮部位正确,厚薄均匀、大小适中

水量基本适中,操作手法基本正确,撕取表皮部位正确,厚薄基本均匀、大小基本适中

水量过多或过少,操作手法和撕取表皮的部位不正确,厚薄不均匀,过大或过小

2.制作蚕豆叶下表皮的临时装片

表皮膜展平,盖玻片盖放正确,临时装片中无气泡

表皮膜基本展平,盖玻片盖放基本正确,临时装片中基本无气泡

表皮膜没有展平,盖玻片盖放不正确,临时装片中留有气泡

3.观察表皮细胞前的显微镜操作过程

取镜和安放正确,对光熟练,视野亮度适宜

取镜和安放基本正确,对光基本熟练,视野亮度尚可

取镜和安放不正确,对光不熟练,不能准确调节视野亮度

4.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片表皮细胞,并找到气孔

玻片标本安放正确,能够用低倍镜迅速地观察到清晰的表皮细胞,找到气孔

玻片标本安放基本正确,能够用低倍镜观察到表皮细胞,找到气孔

低倍镜无法观察到目标

5.画图:

画出5~6个相连的蚕豆叶表皮细胞和二、三个气孔;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蚕豆叶表皮细胞和气孔绘制正确;各结构标注正确

蚕豆叶表皮细胞和气孔绘制基本正确;各结构标注基本正确

蚕豆叶表皮细胞和气孔绘制不正确;各结构标注不正确

实验十一.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目的: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是否被消化

实验仪器:

试管,温度计,唾液,馒头,镊子,消毒棉絮,37℃温水。

实验步骤:

取新鲜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

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拌匀,C块不做任何处理;

用凉开水将口漱净,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一分钟后,用干净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刀小烧杯;

取3只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23号作如下处理:

将这三支试管一起放进37℃左右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这三支试管,各滴加两滴碘液,摇匀,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现象:

1号:

加碘不变蓝。

2号:

加碘变蓝。

3号:

加碘浅蓝。

实验说明:

1号:

淀粉已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而不存在了。

2号:

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

3号:

馒块表面淀粉被唾液消化而内部而内部没有发生变化

实验十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实验要求:

请按规范的程序和操作完成实验。

1.检查实验用品。

2.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3.分辨血管的种类。

4.清理还原。

材料用具:

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清水。

实验步骤:

1.根据实验要求检查材料用具是否完好、齐全。

2.用浸湿的棉絮正确包裹小鱼。

3.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

4.将载玻片盖在尾鳍上。

5.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流动情况。

6.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注意观察血液在这种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7.整理器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