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配套练习第练含答案解析4.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62783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配套练习第练含答案解析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配套练习第练含答案解析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配套练习第练含答案解析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配套练习第练含答案解析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配套练习第练含答案解析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配套练习第练含答案解析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配套练习第练含答案解析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配套练习第练含答案解析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配套练习第练含答案解析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配套练习第练含答案解析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配套练习第练含答案解析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配套练习第练含答案解析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配套练习第练含答案解析4.docx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配套练习第练含答案解析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配套练习第练含答案解析4.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配套练习第练含答案解析4.docx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配套练习第练含答案解析4

一、选择题

1.(2013·武汉二中高三模拟)赤霉素可以通过提高生长素的含量间接促进植物生长。

图1是为了验证这一观点的实验方法,图2是生长素合成与分解的过程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若对1号幼苗施加了赤霉素,则放置琼脂块的去尖端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

B.若赤霉素是通过促进生长素的合成来提高生长素的浓度,则可以提出假设:

赤霉素通过促进生长素基因的转录,从而翻译出更多的生长素

C.图1中放在两个相同琼脂块上的幼苗尖端的数量应该相等

D.若继续探究赤霉素提高生长素含量的机理,则可以提出以下假设:

赤霉素促进生长素的合成、赤霉素抑制生长素的分解、赤霉素促进生长素的合成同时抑制生长素分解

【解析】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B项中“翻译出更多的生长素”说法有误,赤霉素可能通过控制生长素合成酶的合成间接促进植物的生长。

【答案】 B

2.(2013·天津蓟县高三模拟)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B.生长素有极性运输现象,该现象和单侧光照无关

C.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增加产量

D.在植物体内,植物激素自身的合成受基因组控制

【解析】 生长素作用两重性是指既能促进生长又能抑制生长。

燕麦胚芽鞘向光性的原因是背光侧细胞生长快。

【答案】 A

3.(2013·江南十校高三模拟)下列有关植物生长素发现及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C.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D.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向地生长的特征

【解析】 主动运输为物质出入细胞的运输方式,A项错误;极性运输是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与光照、是否受重力无关;顶芽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使侧芽部位积累生长素生长受到抑制,但侧芽生长素的合成照样进行。

【答案】 B

4.(2013·兖州高三模拟)下列关于“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植物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除了扦插枝条以外,其他实验条件均要相同

B.每根枝条上应保留有相同数量的芽

C.可用单位时间每根枝条生根数作为记录指标

D.相同浓度作用下,不同的生长素类似物不一定产生相同的生根效果

【解析】 实验过程中,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除设置不同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外,其他条件都完全相同,由此判断A项说法错误。

【答案】 A

5.(2013·浙江五校联盟联考)甲图是水平放置在黑暗环境的植物的生长素运输情况,乙图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对顶芽和根部生长的生理作用,丙图是来自同种植物相同部位的茎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甲     图乙   图丙

A.根部向地生长,且根部与顶芽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相等时,则其浓度范围为(c—d)mol/L

B.图乙中曲线②代表的是根

C.图甲中生长素水平方向①②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

D.将丙图两茎段正确插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易存活的是②

【解析】 根部与顶芽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相等时,此浓度对根起抑制作用,结合乙图知浓度应在(c—d)mol/L;由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芽,则乙图中的①表示根;生长素的运输是极性运输,为主动运输;丙图中的①有幼芽,产生较多的生长素,易于成活。

【答案】 A

6.(2013·江西重点名校联考)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主要与细胞壁的伸展性有关。

有人进行了CaCl2和赤霉素对某植物种子胚轴生长速率影响的实验(不考虑加入外源物质后对植物自身激素合成的影响),先加入CaCl2溶液,后在a、b、c某点加入赤霉素,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对胚轴细胞壁的伸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B.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最可能是在图中的c点

C.b~c段赤霉素促进茎伸长的可能原因是赤霉素消除了CaCl2的影响

D.在a点只有CaCl2溶液促进胚轴细胞壁的伸展

【解析】 读图知CaCl2溶液对胚轴细胞壁的伸展起抑制作用,A、D项错误;赤霉素能促进茎的伸长,图示的b点后生长速率快速上升,由此判断最可能是在图中的b点加入了赤霉素;b~c段胚轴生长速率不断增加,可能是加入的赤霉素消除了CaCl2的影响。

【答案】 C

7.(2013·九江高三模拟)如图1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A表示);图2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示意图。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1         图2

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点时,A具有最大值

B.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A逐渐减小

C.只有当生长素浓度高于c点浓度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

D.由图2可知生长素对胚芽鞘的生长有两重性

【解析】 由图2知b处浓度为最适生长素浓度,对胚芽鞘生长促进作用程度最大,结合图1知,胚芽鞘弯曲程度最大,弯曲角度A最小。

【答案】 A

8.为了探究生长素(IAA)和乙烯(ACC是乙烯供体)对植物生根的影响,科学家用拟南芥下胚轴插条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

(  )

IAA对拟南芥下胚轴插条ACC对拟南芥下胚轴插条

形成不定根的影响   形成不定根的影响

A.浓度高于50μmol·L-1的生长素抑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

B.浓度高于1μmol·L-1的ACC抑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

C.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细胞中生长素和乙烯是同时合成并发挥作用的

D.同时使用生长素和ACC处理拟南芥下胚轴插条能促其生根

【解析】 图中的生长素浓度都是促进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而浓度高于1μmol·L-1的ACC抑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

【答案】 B

9.南方红豆杉为世界珍稀濒危物种,种子的休眠期长,种子萌发率低,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围绕提前解除种子休眠提高发芽率这一目标,做了如下实验探究,通过实验得到了下表中的实验结果。

据表可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处理方式

发芽率

第1组机械破损后直接播种

28.2%

第2组25℃的0.05%赤霉素浸种24小时

23.8%

第3组机械破损后,再用25℃的0.05%赤霉素浸种24小时

80.4%

第4组机械破损后,再用40℃的0.05%

赤霉素浸种24小时

96.6%

A.本实验的对照组是第1和2组

B.机械破损、赤霉素、温度等综合作用能解除种子的休眠期,提高发芽率

C.各种植物激素协同作用促进种子的萌发

D.第3组与第4组对比能说明温度越高种子发芽率越高

【解析】 第1、2组均为实验组;从表格数据分析只是在探究赤霉素对种子萌发的作用,而无其他激素的实验探究;第3组与第4组对比说明适当提高温度可提高种子发芽率。

【答案】 B

10.(2013·海南高考)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可以不同

B.植物茎尖的细胞可利用色氨酸合成生长素

C.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可以在同一细胞中起作用

D.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来促进茎段细胞伸长

【解析】 生长素可促进乙烯的合成,使乙烯的含量提高,而乙烯对茎段的细胞的伸长起抑制作用。

【答案】 D

11.(2013·黄冈中学三模)科学研究发现,某植物茎段再生时,根总是由近根端长出,叶从近苗端长出(见下图),这种现象被称为极化再生。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近根端与近苗端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

B.茎段截取后,近根端的生长素向着近苗端运输

C.极化再生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

D.生长素对离体茎段的细胞的生长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解析】 由题干信息知极化再生的不同部位的细胞分化形成的组织器官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生长素的运输为极性运输即从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茎段截取后近苗端的生长素应向着近根端运输。

【答案】 B

12.(2013·天津高考)下图为生长素(IAA)对豌豆幼苗茎内赤霉素生物合成影响的示意图。

图中GA1、GA8、GA20、GA29是四种不同的赤霉素,只有GA1能促进豌豆茎的伸长。

若图中酶1或酶2的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相应的生化反应受阻。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对去顶芽豌豆幼苗外施适宜浓度IAA,该植株茎内GA1的合成可恢复正常

B.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豌豆幼苗的顶芽,该植株较正常植株矮

C.对酶1基因突变的豌豆幼苗施用GA20,该植株可恢复正常植株高度

D.酶2基因突变的豌豆,其植株较正常植株高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获取信息并能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与判断。

由图可知,去除顶芽后,外施适宜浓度的IAA可促进GA1的正常合成,A项正确。

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豌豆幼苗的顶芽,会使顶芽生长素积累,浓度过高,植株生长受到抑制,B项正确。

酶1基因发生突变,无催化GA20转化成GA1的酶1,即使施用GA20也不能合成GA1,所以植株的高度受到影响,C项错误。

酶2基因发生突变,导致一部分GA1不能合成GA8,GA1含量升高,所以其植株较正常植株高。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3.(2013·金华模拟)植物生命活动受多种激素的调控。

下图甲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和茎生长的影响,图乙表示种子在解除休眠过程中几种激素的变化情况。

下表丙是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表丙:

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a~e依次增大)

组别

清水

浓度a

浓度b

浓度c

浓度d

浓度e

平均株高/cm

16

20

38

51

42

24

(1)若某植物幼苗已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2m,则其向光面生长素浓度范围为________。

(2)从图乙可以看出________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该激素对叶和果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油菜素内酯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被称为“第六大植物内源激素”。

表丙中实验结果能否说明油菜素内酯对芹菜生长具有两重性?

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完善进一步探究油菜素内酯促进芹菜生长的最适浓度范围的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取同一批种子使其萌发,从中选取株高、长势相同的芹菜幼苗,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喷洒对应组芹菜幼苗;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2m,其向光面生长素浓度范围小于m时,背光侧生长速度才能大于向光侧。

(2)从图乙可以看出种子未萌发时脱落酸较多,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脱落酸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3)表丙中a~e处理都使株高大于清水组,表明都起促进作用,没有体现油菜素内酯对芹菜生长具有两重性。

(4)进一步探究油菜素内酯促进芹菜生长的最适浓度范围,应在低于最大株高两侧的浓度之间选取浓度梯度,用不同浓度的溶液喷洒对应组的芹菜幼苗,记录株高。

【答案】 

(1)小于m

(2)脱落酸 促进衰老和脱落

(3)否 该实验结果只表明a~e各种浓度均有促进作用,没体现抑制作用

(4)①在浓度b至浓度d之间配制系列浓度梯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 ②均分为4组(或4组以上),每组30株,编号 ③用等量且适量的上述系列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 ④测量并记录芹菜株高,再计算平均值

14.(2013·豫东、豫北十校联考)河北杨是我国西北地区耐干旱、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树种之一。

但因繁殖困难,导致种苗供应不足。

为研究不同基质(其中珍珠岩透气性好但缺乏营养)和不同浓度的萘乙酸对河北杨扦插生根的影响,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步骤如下:

①剪取1年生未萌发的河北杨种条,按级分别剪取插穗,插穗长20cm,切口上平下斜,上端留1~2个芽;

②选择相同级的插穗捆成束,每束20根,每个处理选用相同级的插穗15束共300枝;

③把插穗放在浓度分别为400mg/L,600mg/L,800mg/L的萘乙酸溶液(NAA)和清水中浸泡30min;

④将经过处理的插穗在不同基质中进行扦插,60d后,各处理随机抽取100枝观察统计,结果如下表明。

请分析上述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基质

NAA浓度(mg/L)

生根插条数

平均根长(cm)

平均生根数(条/枝)

生根率(%)

50%园土+30%河沙+20%珍珠岩混合

400

69

2.6

6

69

600

85

3.1

13

85

800

43

1.5

8

43

清水

7

0.2

3

7

100%田园土

400

43

1.9

3

43

600

65

2.3

8

65

800

33

1.0

5

33

清水

2

0.1

1

2

100%珍珠岩

400

61

2.3

4

61

600

79

2.9

10

79

800

37

1.5

6

37

清水

5

0.1

2

5

(1)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至少答2点),步骤①中每个插穗上都留有1—2个幼芽,其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个处理选用300枝插穗,最后随机计算平均值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已知插条一旦离开母树扦插以后,水分的供应主要依赖于切口处吸收,而蒸腾失水量往往超过吸水量,且直射光线常造成土壤干燥和插条灼伤,因此扦插后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表结果可以得出如下初步结论:

①浓度为________的萘乙酸促进河北杨插条生根的效果较好,其促进机理主要是促进根原基细胞的________。

②本实验的各种处理中,对河北杨生根具有最佳促进作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试从培养基质的角度分析的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选取插条的部位、萘乙酸的处理时间、环境温度(pH)、基质的取样地点等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插条保留的幼芽可产生较多的生长素促使插条生根,使实验结果更易统计分析等。

(2)取均值可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减少实验误差。

(3)为防止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可将插条放置于暗处即遮荫喷水处理。

(4)①读表格知插条放置于三种不同的基质中,在萘乙酸浓度为600mg/L时生根数量均最多即为最适浓度;其机理为促进细胞的分裂、分化;②比较表格中生根的数量知用浓度为600mg/L的NAA溶液处理插穗,再扦插在50%的园土+30%的河沙+20%的珍珠岩混合基质中,生根数量最多即为85条;插条生根时需要营养、充足的氧气、湿度等。

【答案】 

(1)插条的种类、保留芽的多少、萘乙酸的处理时间、环境温度等(至少两点) 产生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提高成活率

(2)减小误差,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遮荫喷水

(4)①600mg/L 分裂、分化 ②用浓度为600mg/L的NAA溶液处理插穗,再扦插在50%的园土+30%的河沙+20%的珍珠岩混合基质中 基质疏松、透气,同时富含营养物质,有利于插条生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