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高考二轮复习精选题宇宙中的地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62908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0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高考二轮复习精选题宇宙中的地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 高考二轮复习精选题宇宙中的地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 高考二轮复习精选题宇宙中的地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 高考二轮复习精选题宇宙中的地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 高考二轮复习精选题宇宙中的地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 高考二轮复习精选题宇宙中的地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 高考二轮复习精选题宇宙中的地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 高考二轮复习精选题宇宙中的地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 高考二轮复习精选题宇宙中的地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 高考二轮复习精选题宇宙中的地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 高考二轮复习精选题宇宙中的地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 高考二轮复习精选题宇宙中的地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 高考二轮复习精选题宇宙中的地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 高考二轮复习精选题宇宙中的地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 高考二轮复习精选题宇宙中的地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 高考二轮复习精选题宇宙中的地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 高考二轮复习精选题宇宙中的地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 高考二轮复习精选题宇宙中的地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高考二轮复习精选题宇宙中的地球.docx

《高中地理 高考二轮复习精选题宇宙中的地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高考二轮复习精选题宇宙中的地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 高考二轮复习精选题宇宙中的地球.docx

高中地理高考二轮复习精选题宇宙中的地球

宇宙中的地球

1、单选题

太阳辐射强度受纬度高低、大气透明度、地形地势等多种因素影响。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某日的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题。

1.该地可能位于限

A.阴山山区B.长白山区C.横断山区D.天山山区

2.当天的日期和天气状况可能是

A.2月1日、晴天B.4月1日、晴天

B.C.9月14日、多云D.12月1日、多云

3.当地日落时刻的太阳辐射强度,理论和实测数值均大于日出,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A.地形B.土壤C.气候D.纬度

4.随着光伏发电用地需求的激增,一些天然湖泊和湿地成为光伏阵列的集结之地。

如图为江苏盐城滨海湿地一带的“风光渔”互补产业,上有风力发电、中有光伏利用、下有水产养殖。

据此回答4题。

“风光渔”互补产业主要利用的自然资源从资源的自然属性属于(  )

A.水资源B.气候资源C.非可再生资源D.可再生资源

入春后,地面净辐射(地面吸收与射出辐射的差额)为正值,地面温度升高,一定深度内能量从地面向地下传递;入秋后,地面净辐射为负值,地面温度下降,能量从地下向地面传递,不同季节地温(地面 以下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统称)随深度变化情况不同。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一监测点(年平均气温为-5.3℃)监测3月和9月地温随深度的变化。

读图,完成小题。

5.如果a、b表示3月或9月,则该监测点

A.a月期间地表温度渐高B.b月期间地表温度渐低

C.a月期间地面积雪渐薄D.b月期间地下冻土渐薄

6.该监测点冬季和夏季地温差值最大的深度出现在

A.0mB.2mC.4mD.6m

7.某校地理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星空观察,在繁星中找到了金星、火星和木星,其位置关系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7题。

同学们在夜空看到的星星,属于(  )

A.太阳系B.银河系C.河外星系D.总星系

8.2018年宜宾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组织甘孜州研学活动。

对此行的交通经历,小明同学在游记中描述如下:

“全程都是清一色的沥青路面,进入甘孜州后我们的大巴车多数时间都是在盘山公路上行驶,在公路接近山顶处多建有隧道……于北京时间6月24日12点我们到达稻城-亚丁景区”。

如图示意此次研学活动的行程安排。

据此完成8题。

根据材料可推断,研学活动期间(  )

A.宜宾白昼渐长

B.5 时从宜宾出发正值当地日出

C.到达景区时,树影朝向西北

D.到达景区时,太阳高度达当日最大值

林窗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因各种因素导致成熟阶段优势树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

图甲和图乙分别为我国某林地多年12月晴天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该地植被类型主要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热带季雨林

C.亚寒带针叶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

10.与林窗西侧相比,12月林窗东侧的晴天平均最高气温较高,最合理的解释是

A.上午多雾,日照多在下午,林窗东侧日照较多

B.太阳从东南升,林窗东侧比西侧的日照时间长

C.林窗东侧的林木比西侧高大,东侧通风性好

D.林窗东侧的林木比西侧茂密,东侧湿度较大

11.2019年7月10日发生了“土星冲日”的天象。

“土星冲日”是指土星和太阳正好分处地球两侧,三者几乎成一条直线,此时土星与地球距离最近,亮度也最高,是观测的最佳时机。

据此完成下题。

12.此次土星冲日天象发生之日,在我国

A.晴天,彻夜可见此天象B.将发生土星全食的天象

C.可观测到土星掠过日面景象D.可观测到土星穿过小行星带

13.伊朗首都德黑兰(35°45′N 51°30′E)夏季白天炎热干旱,晚间天气清凉;冬季冷凉、干燥。

某设计公司在德黑兰建造了一座“追日屋”,房间可旋转,外观像木盒,前后两面为活动玻璃门窗。

如图示意“追日屋”的房间旋转状态景观(图中①②③为同一房间的不同旋转状态)。

据此完成13题。

当德黑兰房间朝向为②状态时,6月22日悉尼(33°51′S 151°12′E)“追日屋”房间的朝向是(  )

A.东南B.西南C.西北D.东北

14.美国发射的“洞察”号无人探测器2018年11月26日在火星顺利着陆。

如图为太阳系部分天体相对位置示意图。

完成14题。

某天文爱好小组在“洞察”号出发和到达日对火星进行了观测。

两次最大火星高度角分别出现在(  )

A.下半夜、上半夜B.上半夜、上半夜

C.上半夜、下半夜D.下半夜、下半夜

月球自转同时绕地球公转,质量约为地球的八十一份之一。

2019年1月3日10点26分,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

22时22分,玉兔二号巡视器驶抵月球表面开展科学探测,并将探测数据通过中继星“鹊桥”(如下图)传回地面。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对中继星“鹊桥”传回地面的信息进行处理并绘制成易识别的图像,所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B.数字地球

C.地理信息系统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16.地球上永远看不见月球背面,其原因是

A.地球自转周期等于月球自转周期B.地球自转周期等于月球公转周期

C.月球自转速度等于月球公转速度D.月球自转周期等于月球公转周期

17.若在月球上开展种植土豆的科学实验,将面临的最主要不利条件是

A.大气层稀薄B.月球引力弱C.月球磁场强D.昼夜温差大

18.山东力诺“光伏发电”项目,在华北平原沂南县岸堤镇兴旺庄村,为目前境内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一期工程去年6月份已发电,年发电量约5000万度,一期工程占地规划占地1000亩,后期工程规划占地3000亩,据此回答18题。

若太阳能集热板可灵活调整朝向和倾角,以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则一天中,该电站太阳能集热板的朝向变化正确的是(  )

A.春分日--先朝东,后朝北,再朝西

B.夏至日--先朝东南,后朝南,再朝西南

C.秋分日--先朝东,后朝南,再朝西

D.冬至日--先朝东北,后朝北,再朝西北

北京时间2018年12月8日凌晨2时23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

利用着陆器和探测器,嫦娥四号的主要任务是探索月球的背面,即地球上无法看到的一面。

此前,2018年5月21日,中国发射了嫦娥四号中继卫星——鹊桥。

它进入轨道后,成为了一个沟通的纽带。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9.假如月球探测器配备了天文望远镜,在月球背面对星空进行天文探索。

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A.不受电离层干扰B.数据可直接传回地球

C.星光可能更加明亮

D.连续天文观测的时间可能比地球上长

20.上图为月球公转和自转运动示意图,人们观测到月球始终以同一面(如a点)面向地球的原因是

A.月球总是明亮的部分向着地球

B.月球绕地球公转与其自转周期一致

C.月球公转和自转一周都是360度

D.月球绕地球公转与其月相周期一致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21.如图所示,此时ABC弧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某人正在距离B地正南方2 775km的某地用肉眼观测北极星,观测到的北极星仰角为48度.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某飞机从A地附近某机场飞往C地附近某机场,其最短的航线是______.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度)______(纬度).

(3)A地此日昼长约______小时,日出时间是______(该地区时).

(4)B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

(5)此时东半球新的一天的范围比旧的一天______(大、小).

22.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如图分别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轨迹图(图甲) 和欧洲、非洲局部某时刻气压场分布(图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乙所示气压形势在这一季节属于常态,则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图甲a、b、c、d 四段中的哪一段,说出判断理由。

(2)比较图乙中M、N、Q三地,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甲中b段时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均由长到短或由大到小排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解析】1.【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的自转运动,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方是的计算。

【解答】

从图中可看出,该地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理论值北京时间14时最大,当地为正午12时,该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晚2小时,则该地经度位于120°E以西30°,据此可知该地在90°E附近。

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的公转运动和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解答】

读图可知,该地大约北京时间8时左右日出,20时左右日落,接近昼夜平分,故该日在二分日前后;该日实测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曲线波动很大,说明该日为多云天气,云层削弱了太阳辐射。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海拔、天气等。

【解答】

从图中可知,日落时刻的太阳辐射强度大于日出,且实际日落时刻(北京时间19时左右)早于理论日落时刻(理论日落时刻应为北京时间20时左右)。

这可能是该地西侧有高大的地形阻挡致使日落提前,日落时太阳高度还较高,所以太阳辐射强度值较大;东侧无高大地形阻挡,因而日出正常,因为日出时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强度较小,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答案】B

【解析】解:

“风光渔”互补产业,上有风力发电、中有光伏利用、风力和太阳能均受气候影响,故该产业主要利用的自然资源从资源的自然属性属于气候资源。

故选:

B。

1、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其核心物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经核聚变反应产生巨大能量,并源源不断向外辐射。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满足生物生长发育。

(2)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主要能量来源。

考查了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一般,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

5.【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解析】1.【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根据材料可知,入春后一定深度内能量从地面向地下传递,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地温随深度增大而降低,b曲线符合这种情况,因此b表示3月,则a表示9月;a月(9月)期间,为入秋,由材料知地表温度渐低,所以地面积雪渐厚,AC错;b月(3月)期间,为入春,地面温度逐渐升高,地下冻土逐渐消融,冻土层渐薄,B错,D对。

故选D。

2.【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掌握读图分析冬季和夏季地温差值最大的深度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由材料可知冬季地表温度最低,在一定深度内地表温度向下增加;夏季地表温最高,在一定深度内地表温度向下降低;所以冬季和夏季地温差值最大应为地表,即0m,A对,BCD错。

​故选A。

7.【答案】D

【解析】解:

我们每天在夜空看到的闪闪发光的多属于恒星,属于总星系。

故选:

D。

天体包括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星云等,其中行星、卫星不发光,恒星本身发射可见光,我们每天看到想闪闪发光的多属于恒星。

天体系统分为不同的级别和层次,最高一级是总星系,其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包括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地月系包括地球和月球。

本题主要考查天体系统,属于基础题,根据课本内容即可分析解答。

8.【答案】C

【解析】解:

A、此时太阳直射点南移,则宜宾白昼渐短,不符合题意。

B、宜宾位于东经104°,比北京时间靠西16°,时间晚1小时4分,所以北京时间5时,宜宾的地方时为3:

55,太阳尚未出来,不符合题意。

C、到达景区的北京时间为12时,则当地比北京时间晚1小时20分,则到达景区的地方时为10:

40,太阳位于东南方向则,物体的影子朝向西北方向,故正确。

D、根据C选项可知,当地的地方时为10:

40,太阳高度尚未达到最大值,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根据题干可知,研学活动的时间在6月24日,刚过夏至日,则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但向南移动,所以北半球昼长夜短但白昼在缩短,黑夜在增加;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北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注意日出日落和正午均为地方时而不是区时。

9.【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解析】1.【分析】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形成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

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形成原因。

【解答】

12月为冬季,读图,该地12月晴天平均最高气温在25°C以上、平均最低气温也在15°C以上,冬季气温高,说明为热带地区,我国热带地区主要是热带季雨林,B对;亚热带、温带和亚寒带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均在15°C以下,故A、C、D错。

故选B。

2.【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

解题关键在于分析材料提取关键信息。

【解答】

冬季夜晚气温较低,水汽易冷却凝结形成雾,上午因雾没有完全扩散,上午多雾,光照较弱,下午光照强,且下午太阳位于西边,太阳光照射的主要是东侧的森林,导致东侧太阳辐射强,最高气温高于西侧,A对;冬季太阳从东南升、西南落,东侧和西侧的理论日照时间相同,B错;若东侧通风性好,则散热快,最高气温应偏低,C错;东侧湿度较大,则白天削弱作用较强,最高气温较低,D错。

故选A。

11.【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土星冲日天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天体及天体系统的相关知识。

【解答】

A.土星冲日,太阳西落,土星东升,晴天,彻夜可见此天象,A正确;

B.土星为巨行星,体积大,不会发生土星全食的天象,B错误;

C.土星轨道位于地球轨道以外,所以无法观测到土星掠过日面景象,C错误;

D.小行星带位于木星与火星之间,不会观测到土星穿过小行星带,D错误。

​故选A。

12.【答案】C

【解析】解:

读图可知,悉尼的经度在东十区,德黑兰在东三区,悉尼的时间比德黑兰早7小时,则当德黑兰为上午时,悉尼为下午,太阳位于偏西方向;由于悉尼的纬度在南回归线以南,所以其房屋的总体朝向为北,因此当德黑兰房间朝向为②状态时,悉尼“追日屋”房间的朝向是西北。

故选:

C。

根据题干可知,德黑兰的纬度在北回归线以北,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向;所以为了获得最可能多的太阳光照,则正午时“追日屋”房间的朝向是,即图中①状态为南方。

则房间朝向为②状态时,太阳在东南方向,说明为上午时间。

本题主要考查空间定位,难度相对大,根据纬度大致确定房屋总朝向;再根据经度和时间的关系分析解答。

13.【答案】A

【解析】解: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定义,最大火星高度角指火星与地球水平面的最大夹角。

如图所示,A点是时对火星观测的最大高度角位置,B是到达日对火星观测的最大高度角的位置。

图中显示地球绕太阳呈逆时针旋转,则从北天极观测的地球公转运动图,地球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一致,推知则A点位于下半夜,B点位于上半夜。

故选:

A。

本题在解答时要注意迁移太阳高度角的概念,推测火星高度角的含义,从而找出地球上观测火星的位置,然后根据观察视角,判断该位置的时间是上半夜还是下半夜。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

解题关键理解相关概念,根据题目进行迁移运用。

14.【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D

【解析】1.【分析】 

​ 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特点及应用,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GIS的功能与应用。

【解答】

从图中可以看出,根据题干信息判断可知,对信息进行处理并绘制图像,主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

C符合题意,ABD不正确。

​故选C。

 

2.【分析】 

​ 本题考查天体的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月球的自转和公转特点。

【解答】

从图中可以看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月球自转周期恰好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相等,造成了月球总是以同一面向着地球,因此在地球上永远看不见月球背面,故D符合题意,ABC不正确。

​故选D。

 

3.【分析】 

​ 本题考查月球的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月球的环境特点。

【解答】

从图中可以看出,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可知,月球无大气层,昼夜温差大,因此影响在月球上开展种植土豆的科学实验,故D符合题意,ABC不正确。

​故选D。

17.【答案】C

【解析】解:

该地区纬度为36°N,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全年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两分日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夏至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冬至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则两分日时:

先朝东、后朝南、再朝西;夏至日:

先朝东北、后朝南、再朝西北;冬至日:

先朝东南、后朝南、再朝西南,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故选:

C。

要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朝向上太阳能面板最好全天正对太阳。

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知道太阳能集热板的朝向应该正对太阳的方向。

18.【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月球天文观测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掌握地球大气层特点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天文观测不受电离层干扰,故A对,不合题意;观测数据的传输需要经过卫星基站处理后才能传到地球,故B错,符合题意,B正确;因没有大气层阻挡,月球星光更明亮,故C对,不合题意;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昼夜交替的周期也比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长,故连续天文观测的时间可能比地球长,故D对,不合题意。

故选B。

【分析】

本题考查月球公转和自转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读懂材料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月球在自转和公转过程中,反射太阳光显得明亮,因自转和公转的周期相当,故总是其中一面朝向地球,但不总是明亮的一面,故A错,B对;自转与公转的周期相当,但是速度不同,故一周并不都是360°,故C错;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与自转周期一致,与月相周期不一样,故D错。

故选B。

20.【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解析】略

22.【答案】沿ABC弧线飞行 80°W 17°N 16 4时20分 34° 小

【解析】解:

(1)该地可以观测到北极星,说明图示区位于北半球.ABC弧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说明是晨昏线的一部分.从A地附近某机场飞往C地附近某机场,其最短的航线是过两点且以地心为圆心的大圆的劣弧.所以是沿ABC弧线飞行.

(2)在B地正南方2775km的某地用肉眼观测北极星,说明B点以南是夜晚,B点是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北极有极昼现象.观测到的北极星仰角为48度,说明该地纬度是48°N,与B地间隔纬度是25°,所以B地的纬度是73°N.图中B点经度是100°E,位于夜半球的中央,所以直射点经线是相对的经线,80°W.直射点纬度与出现极昼的纬线度数互余,直射点纬度是17°N.

(3)结合前面分析,B点是24点,A与B间隔60°,相差4小时,所以A点日落是20点.可以计算出昼长约16小时.日出时间是4时,40°E的区时是4时20分.

(4)根据B地纬度,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可以计算出B地正午太阳高度是34°.

(5)此时100°E是0点,所以属于新一天的经度范围是从100°E向东到180°经线,新一天范围比旧一天小.

故答案为:

(1)沿ABC弧线飞行.

(2)80°W,17°N.  

(3)16;4时20分.  

(4)34°.  

(5)小.

(1)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注:

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圈)

(2)北极星仰角为当地的纬度;经度的计算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H=90°-两者之间纬度差.

(3)区时的计算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

(4)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H=90°-两者之间纬度差.

(5)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自然界线,为0时经线;另一条是人为界线,为180°经线.由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为新的一天,由180°经线向东到0时经线为旧的一天.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23.【答案】解:

(l)读图乙可知,同纬度北大西洋为低压区,亚欧大陆中部为高压区,说明北半球同纬度大陆气压值高于海洋,说明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所以为北半球的冬季,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即图甲中的d处。

(2)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甲中b段时,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所以图乙中M、N、Q三地昼长由长到短的顺序是 M>N>Q; 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所以图乙中M、N、Q三地正午太阳高度M<N<Q。

故答案为:

(l)d;北大西洋为低压区或亚欧大陆中部为高压区(北半球同纬度大陆气压值高于海洋)

(2)昼长 M>N>Q; 正午太阳高度M<N<Q

【解析】(l)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在相同的时间内升温和降温的速度不同,导致海洋和陆地的气温不同,导致气压不同。

(2)太阳直射哪个半球,该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是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明确同纬度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导致气压不同,反应季节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