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年级记事作文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473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六年级记事作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五六年级记事作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五六年级记事作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五六年级记事作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五六年级记事作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五六年级记事作文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五六年级记事作文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五六年级记事作文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五六年级记事作文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五六年级记事作文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五六年级记事作文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五六年级记事作文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五六年级记事作文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五六年级记事作文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五六年级记事作文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六年级记事作文教案.docx

《五六年级记事作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六年级记事作文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六年级记事作文教案.docx

五六年级记事作文教案

五六年级记事作文教案

1、什么是记事作文?

记事作文就是有目的地把事情记叙下来,说明某些道理,赞扬某种精神、风尚,抒发感情或揭示问题,批判坏现象等的文章。

这类文章,事是重点,虽然少不了写到人和环境景物,但人物和环境景物的描写只能围绕着事,服从于事或依附于事。

它的明显特点是:

注重把事件、情节的过程具体地表现出来,不着力刻画人物,也无中心人物: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表现事件的思想意义,而不是主人公的思想品德。

2、事情可怎样分类?

(1)自由追寻:

同学们,打开自己记忆的大门,生活如一个万花筒,多姿多彩,经历的事呀,就像海滩上的贝壳那样多,挑一件和大家分享吧,学生静思。

(2)回味往事:

让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相机表扬,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事。

(3)讨论分类:

自由汇报交流后,师生小结、归类。

(A)成长足迹如第一次……;学习某种本领;;增长见识;提高思想;兴趣爱好;童年趣事;得意、惊险、惹祸的事;成功、失败、勇敢、胆小、诚实、撒谎、伤心、快乐……的真切体验。

(B)家庭影院如家里发生的趣事;家庭的娱乐活动;家庭小风波、小烦恼;家务劳动;家中节日、假日、生日的事;家人户外活动……(C)校园风云如班级中发生的事;生动的课堂;体育健身活动;比赛活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事;竞选故事;学科活动、班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班级劳动;野炊、夏令营;“六一”节、教师节、元旦故事、家长会、考试等事。

(D)社会聚集如家乡新鲜事;街头见闻;社会中不良现象;不文明事、不环保事、陋习怪事;社会新风尚……三、交流材料,写好事件1、点一点: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想到这么多事,点一点你们最想听谁的事件?

请被点的同学清楚,具体地讲出来。

2、赏一赏:

谁讲的事件最好,为什么这样好?

3、议一议:

怎样才能讲(写)好事件呢?

议后师生小结。

(一)把事情写完整。

把事情发生的时间、人物、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这样事件才完整。

(二)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A、事情的经过要分步写仔细,每件事都由几个小步骤,小环节构成的,分步写细致;

B、事是由人做的,也要写好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内心活动。

C、一波三折,写好事情的起伏。

(三)记叙的条理要清晰。

通常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有时可以倒叙、插叙或补叙。

(四)要写出事情的深意和新意。

所谓深意,就是不能停留在事的表面上,更需要同学们在最平凡的事情当中得出一些人生道理,人生的真谛。

要以小见大,一滴水能折射出阳光,一件小事也要见真奇。

因而同学们每写一件小事,都要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日常生活中平凡小事所蕴含的深意。

所谓新意,就是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从生活中选取刚出现的材料写,具有新意,要时尚。

还可以从旧材料中选择新角度,让常见材料放异彩。

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一、要交代清楚六要素。

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

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

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

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

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要清晰。

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

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

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

那么,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

一、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

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

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

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

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

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

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三、运用插叙。

2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

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有些小朋友看见同学写出一些好文章来,便惊叹道:

“这些内容,我也熟悉的,怎么我没能把它们写出来!

”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穿了,那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中写出深意的能力。

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

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平凡的、细小的事。

《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公认的巨著。

那么,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

一、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著的好眼力。

照相机能摄像,人的双眼也能摄像。

然而人和照相机毕竟不同,双眼是带着感情去选镜头的。

观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层,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

二、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还要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

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好眼力,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深意。

《我的一次新尝试》三、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

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四、“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

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头对得不准,往往是主观上(意)想“深”,客观上(事)显得内容单薄。

因此,我们在具体写的时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时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有一篇题目叫《节日的早晨》作文,叙的内容是一家人愉快地吃早点的情形,结尾是:

吃完早点,我开了院门一看,只见人们穿着美丽的新衣服,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走向热闹的大街,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

这段话的结尾处,犯有“拔高”文章思想意义的毛病。

如果写好吃早点的情形,体现人民生活水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步步提高是可以的,可是将它和“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联系在一起,那“事”和“意”的榫头就对得不合适了。

总之,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不少同学的作文,不是写拾到皮夹子交公,就是写为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不是写帮助同学补课,就是写送迷路的小孩回家?

?

总之,尽是写一些人家写“烂”的材料。

于是语文老师常常在他们的作文后面写上类似的评语:

选材陈旧,希望今后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

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

一、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从概念出发去记叙、描写。

记好人好事,总是写“拾皮夹”、“让座”、“为人补课”,不管此事自巳是否经历过,是否有感触。

这样的内容,怎么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

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

常听一些同学说,我们是学生,生活贫乏,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叙。

同学们生活面不广是事实,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广泛接触生活。

那么是不是我们3

同学生活圈子小,就没有新鲜、独特的材料可以写呢?

不是的。

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独特的材料让你挑选。

读《出彩作文》——《背上的纸条》三、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一般来说,同学们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场。

接触的人少,家人、老师、同学。

同学们在作文时,所叙述的事往往是常见的。

常见的材料中就没有新鲜的东西吗?

不是的。

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对常见的材料改变一下叙述的角度,也会让它放出异彩。

《在巴掌中长大》四、打开思路,扩大视野。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

如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

另外,写文章时还要围绕中心安排详略,重点突出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

他的雕像却没有手。

他的手呢?

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

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

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

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

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

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

“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

”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

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

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那么,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一、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

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

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

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二、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

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

“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

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

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

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

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一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

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应,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

不然,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

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记叙文在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

一、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二、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三、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四、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一般来说,插叙内容写完以后要注意与原来的叙事线索衔接。

叙事中的照应有三种情况:

一、文题照应。

在叙事过程中,我们所写的内容务必切题,要和文章的标题相照应。

二、首尾呼应。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

三、前后照应。

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要互相照应。

总之,过渡和照应,是叙事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我们在作文时千万不能忽视。

4

写文章应该怎样开头?

怎么结尾?

谁也不会带着这个问题去问警察,因为警察不是教语文的,跟他关系不大。

然而有一则外国幽默,却说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而这个警察终于谈出“门道”来了。

全文摘抄如下:

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警察说:

“作报告时,首先要有信心,报告的开头要像逮捕犯人一样,富于戏剧性;报告中间要像审讯犯人一样有条不紊;报告的结尾要像宣判一样简洁明快。

”看了这则幽默,同学们可能会捧腹大笑,其实,那位外国警察谈的作报告的诀窍也一样适用于写文章,所谓开头要“富于戏剧性”,就是说开头要漂亮;所谓结尾要“简洁明快”,就是说结尾要干脆有力。

做到“开头漂亮”的主要途径是:

一、叙述好事件的起因。

如《边线》作文,开头这样写道:

“大扫除刚结束,不知哪个‘缺德鬼’把一小团废纸扔在五年级的走廊上。

”文章的开头便是军军和牛牛争吵这件事的起因,具有夺人眼目的力量。

二、描写环境,烘托气氛。

如《风》作文,作者一开头就描写了风的猛烈:

“走在路上,风要把我吹得飘起来。

”甚至“前面路口的大杨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发出‘唰唰’的响声?

?

”文章的开头交代了上学路上的恶劣环境,正是为了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也增强了感染力。

三、激人兴趣,引人入胜。

如《一堂有趣的自然课》,作者开头就写道:

“清脆的上课铃声刚止住,马老师就抱着一大堆毛皮子、丝绸帕、玻璃棍和橡胶棒等东西,快步走进了教室。

”马老师究竟要干什么?

难道你不想看下去吗?

四、开门见山,点明题旨。

如《“雷锋”来到运动场》作文,作者开头写道:

“学校十三届田径运动会结束了。

在总结会上,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赞扬一位不知名的‘雷锋’。

”这样直截了当,一下子把读者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做到“结尾有力”的主要途径是:

一、把事件的结局交代清楚,自热而然结尾。

如《一堂有趣有自然课》,是这样结局的:

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

“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这种顺着情节的发展,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事情结束,文章也就结束了。

二、语言含蓄,发人深思。

在记叙文中,作者以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写下深刻含蓄的结语,力求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三、结尾同开头呼应。

结尾照应开头,能使文章结构谨严,浑然一体。

四、篇末点题,突出中心。

篇末点题,尤如画龙点睛,这“睛”点得好,会使全篇顿生光彩。

画龙点睛式的结尾,能帮助读者悟出全文的深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歌诀

(一):

掌握记事六要素,能把事情写清楚。

动笔之前定顺序,顺叙倒叙和插叙。

事情经过写具体,细节描写莫忘记。

真情实感要表达,真人真事说真话。

做个生活有心人,随手可得好文章。

5

歌诀

(二)写事之前细审题,明确要求脑中现。

开头结尾宜简洁,事情经过写具体。

随感联想不能忘,故事情节要精炼。

围绕中心事意明,起因结果交代全。

妈妈的童年妈妈平时最爱说我调皮,没有遗传到她的好基因。

直到有一天把我气得不行,马上叫妈妈讲讲她小时候的事情,听一听她的童年。

妈妈同意了,边喝着热茶边说。

“我小时候的娱乐项目可多了,踢毽子、摘野果,最有趣的就是捡鸟蛋了。

有一次,我去家后面的山上爬树捡鸟蛋,刚掏到了几个鸟蛋,鸟妈妈就回来了,不停地啄我的头。

我被吓坏了,抱着头大叫。

我腿短,跑得慢,为了自己不被啄,就把鸟蛋给了几个跑得快的男孩子。

鸟妈妈马上转个方向去追男孩子了。

可是等我逃回来以后,男孩子却不肯鸟蛋还给我。

气得我哇哇大哭。

”听到这儿,我被妈妈的故事逗得哈哈大笑,“太有趣了!

”妈妈喝了几口茶,继续说她的故事。

“小时候我很喜欢去邻村玩。

那里有户人家养了两只大公鹅。

这两只大公鹅会欺负小孩子。

有一次,它们看见我,就拍着翅膀来追我。

我一看这两只大鹅昂着头,个子比我还要高,吓得落荒而逃,鞋子被树根绊掉了,差点摔了个狗吃屎,但是我也不敢回头去捡,就这样光着脚哭着跑回了家。

”妈妈的童年故事让我听了觉得非常新鲜。

虽然她小时候没有电脑、手机、电视,但是可以天天在田野里玩耍,离大自然很近,那样的生活真令人羡慕啊!

家长会期中考试结束以后,老师宣布星期五就要召开家长会了。

顿时,就像在同学们中间引爆了一颗巨型定时炸弹一般,同学们立刻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甚至连空气中也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气氛。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的心里就好像有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一般。

忐忑不安地等待着家长会的到来。

说实话,我真的很怕家长会。

我生怕自己的分数太低,被老师告诉家长,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可是,无论怎么祈祷,家长会终究还是来了。

当我背上书包的时候,我就已经打起了“小算盘”,心里盘算着回去该怎么办。

等待妈妈回家的那段时间可真是难熬啊!

我心不在焉地扫着地,连灰尘扫到了衣服上都没有发觉。

老师呵斥妈妈的情景一直在我脑海里浮现,我仿佛听到了老师在数落着我的不是?

?

终于听到了妈妈上楼时的脚步声,那脚步声仍旧是那么轻快。

我的心也随着这脚步声“咚咚”地跳了起来。

我扔下扫帚,没命似地“逃”进了书房。

妈妈走了进来,我不经意地瞟了一眼成绩单,顿时松了一口气。

我的数学、科学、英语都考得不错,只是语文的成绩稍稍有些不理想。

6

妈妈满意地看了我一眼,笑盈盈的。

“女儿啊,这次考的不错嘛!

”我听了这句话,就像喝了一瓶安神剂,一颗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可是妈妈却突然话锋一转,脸色也沉了下来:

“但是——”我的心“咯噔”一声,妈妈接着说了下去,“老师说你虽然成绩不错,可是上课小毛病也不少。

你上课爱做小动作,喜欢说闲话。

而且本来叫你管XXX,你却带着他一起说话!

这让老师异常生气!

”“嗯嗯嗯?

?

”我只顾着一边点头,一边附和着。

妈妈锐利的目光从透明的镜片后威严地射了过来:

“不过呢,这次看在你考的不错的份上先饶你一回,下次再出现这种情况的话,嗯哼——你自己掂量着点儿,听到了没有?

”“哦,听到了,听到了,我下次再也不说话了!

”我吓出一身冷汗。

妈妈又看了我一眼,转生大步流星地走出了房间。

看看她远去的背影,我长出了一口气。

捉蜻蜓,真有趣在骄阳似火的夏季,万物都被太阳炙烤着,树叶无精打采地卷起;土地被烤成黄色,没有一丝水分;太阳烤得人们汗流浃背。

唯有夏天的小精灵------蜻蜓,给这个枯燥乏味的夏季增添了一份激情与活力。

我和我的伙伴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抓蜻蜓的好机会。

近黄昏时,太阳的脾气收敛了些,我们相约着来到院子抓蜻蜓。

狗尾草上、小池塘边、天空中都有蜻蜓的倩影。

瞧,它们在空中飞翔着、追逐着,时而去捕捉空中的蚊子,时而又伏在杂草尖上休息。

这么多蜻蜓,我们该捉哪一只呀?

刚刚看中一只大红蜻蜓,迎面又飞来一只我从未见过的粉蜻蜓,我飞快地伸出手,朝蜻蜓的翅膀捏去。

可蜻蜓飞得太快,只捏到了尾巴。

蜻蜓扑打着翅膀,挣扎着。

我被吓了一跳,“呀”地尖叫了一声,立即松了手,这只蜻蜓拖着变了形的尾巴,摇摇晃晃地飞走了。

大家看着我被吓白的脸,哄笑起来。

我叹息着:

“老了,不中用了,速度太慢了。

”一只未成年的小蜻蜓来到我们面前。

蓝色的大眼睛,尾巴尖上也是蓝色,透明的翅膀上布着蓝色的脉络,多漂亮!

小伙伴们全被它吸引住了。

这小家伙正停在草尖上歇息呢,我们蹑手蹑脚地靠近,就像狮子靠近正在吃草的斑马那样。

没想到的是,我们一齐扑了上去,几颗脑袋重重地撞在了一起。

蓝蜻蜓被惊飞了,我们顾不上摸摸自己被撞疼的额头,不约而同地向蓝蜻蜓追去。

蓝蜻蜓太机灵了,好像故意捉弄我们,忽高忽低,忽远忽近,把我们折腾得上气不接下气。

“算了,捉别的蜻蜓去。

”小伙伴们个个像泄了气的皮球,放弃了目标。

我也站开了,目光却追随着蓝蜻蜓,一刻也没放松。

终于蓝蜻蜓停下来了,立在一朵野花上,我屏住呼吸,悄悄地走过去。

“你们看,我捉住了,我捉住了?

?

”我边挠着蚊子叮咬过的腿边高举着我的“战利品”,小伙伴都围上来,羡慕地看着。

夕阳西下,红霞在天边绽放着美丽与热情,隐隐传来妈妈唤我回家的声音。

蜻蜓也该回家了吧?

我手中的蜻蜓似乎着急回去,拼命抖动翅膀。

借着夕阳的余辉看,它眼中有了焦急。

我看了看手中的蜻蜓,张开了手,小家伙抖了抖翅膀,向天空飞去?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