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78116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证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认证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认证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认证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认证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认证基础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认证基础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认证基础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认证基础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认证基础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认证基础知识.docx

《认证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证基础知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认证基础知识.docx

认证基础知识

质量认证的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质量认证

质量认证又称合格评定.它是用合格证书或合格标志来证明某一产品过程或服务符合特定的标准或其他技术规范的一种活动。

质量认证起源于20世纪初的英国.。

当时,英国铁路和建筑行业发展迅猛,市场上钢轨和建筑用型钢品种繁多,尺寸混乱。

.英国工程标准化委员会为了规范市场,采取了对制造商进行认可的方式,并注册了著名的风筝标志:

.1919年,英国商标法规定,只有经过标准化组织的认可后方可使用风筝标志.。

而只有使用风筝标志的钢轨才可上市销售。

从而开创了质量认证制度。

之后,质量认证经历了国家认证、区域认证(如欧洲共同体)和国际认证三个阶段。

1991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将质量认证定义为:

“第三方依据程序对产品、过程或服务符合规定要求给予的书面保证”。

质量认证按作用可分为“安全认证”和“合格认证”两种形式。

“安全认证”即“三C认证”系强制性认证。

是国家为了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对一些涉及人身安全产品推行的一种未经认证通过不准设计、生产制造和销售的认证制度。

“合格认证”系一种自愿性认证。

它是组织为提高和证实自身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能力,证实自身产品水平而主动申请实施的认证制度。

质量认证按对象又可分为“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两种形式。

“管理体系认证”是用来提高和证实组织质量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认证制度。

认证证书可以用在产品包装、产品目录或产品使用说明书上进行宣传。

“产品认证"是用来证实组织设计、生产制造产品水平的认证制度。

认证标志除上述宣传形式外,还可以直接贴在产品上进行宣传。

二.质量认证的作用和意义

“贵公司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了吗?

”这是许多企业在参加招投标是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

以前,由于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的企业不多,招标单位采取给通过质量认证企业加分的办法。

没有通过认证的企业也可参加投标。

但常因差零点几分不能中标的事常有发生。

因此,“质量认证加分”成了一个时期来许多企业追求的目标。

现在,通过质量认证的企业逐渐多起来,一些招标单位就不再给加分了。

但却把是否通过质量认证作为能否准许参加投标的资格和先决条件。

仍然是许多企业申请质量认证的主要驱动力。

其实,质量认证的作用和意义远非如此。

GB/T19001-2000idtISO9001:

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引言一开始就开宗明义地告诉了我们:

"采用质量管理体系应当是组织的一项战略性决策"。

企业、组织的管理者应从识别和确定自身的管理过程、资源提供过程、产品实现过程和监督、测量、分析、改进过程入手,把影响产品质量的所有过程都控制起来。

按照"PDCA"循环的过程模式,建立一个科学、合理、严谨、强有力的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体系。

从而步入"控制过程、预防为主"的健康发展轨道。

从提高企业每个员工的工作质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最终促进企业产品质量的持续稳定提高。

质量认证还可以提高企业、组织的质量声誉和社会声誉。

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引导顾客选择企业与产品。

扩大市场占有率。

另外,ISO9000质量认证作为一种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

取得认证证书还可以打破国际间的技术壁垒,成为企业打开国际市场的金钥匙。

在我国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为企业新的腾飞插上理想的翅膀。

三.质量认证的简要过程

一个企业或组织要进行质量认证,一般要先聘请一位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非常熟悉、且有相当实践经验的人作为咨询师。

来帮助企业进行培训、筹划和咨询工作。

并按下面几个阶段开展工作:

一)调研、培训、筹划阶段:

1.咨询师调研、了解企业概况,并对企业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

2.咨询师对企业领导、业务骨干进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宣贯`培训.

3.咨询师对企业文件编写人员进行文件编写培训。

4.咨询师与企业主管部门一起,进行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的筹划。

包括职能分配的策划、文件框架的策划和整个质量认证工作安排的策划。

二)文件编写阶段:

1.组织企业各部门对企业现有与质量有关的规章制度、规程、规范、技术标准等文件进行清理、修订。

并列出目录清单。

2.组织企业各部门对企业现有与质量有关的报表、记录进行清理整顿,并列出目录清单。

3.组织编写企业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4组织对上述文件进行会签、审批、打印、装订。

三)质量管理体系运行阶段:

1.组织对企业新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第三层次作业文件)进行宣贯培训。

2.组织企业各单位认真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并按文件要求填写相应记录。

3.组织举办企业内审员培训班。

为企业开展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培训骨干。

4.组织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对内审发现的不合格项,组织制定、实施纠正和纠正措施,防止再发生。

5.组织管理评审,总结、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同时,找出薄弱环节,采取改进措施,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提供依据。

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阶段

1、在咨询师的帮助下选择质量认证机构,并填写相关申请资料。

2、做好认证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3、配合认证机构派出的审核组做好现场审核工作。

4、对现场审核开具的不合格项,组织制定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关闭不合格项。

5、取证

五)证后监督阶段

取证后半年内要进行第一次监督审核,以后每12个月进行一次监督审核,第三年进行复评换证。

四、贯标认证立足有效

——如何做好质量认证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个企业或组织通过宣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取得质量认证证书并不难,但要想把贯彻标准与自身的实际相结合,建立一个具有本组织特色、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全过程的“有序可控”,真正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却并非易事。

下面,笔者就“贯标认证,立足有效”谈几点意见和看法。

一)领导重视、端正认识、准确定位是前提。

策划、建立企业或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涉及到企业或组织的设计开发、采购、工艺、设备、生产、检验、销售、人事等多个部门和环节,只有领导重视才便于协调、配合,才能调动各个部门的积极性,从而为贯标认证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端正认识、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是“贯标认证,有效”的另一个前提条件。

这包括如下方面的内容:

1、正确地理解标准。

ISO9000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发布的标准,因此,许多人误认为国际标准就是最高标准。

造成在策划、建立本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时,有意、无意地无限拔高要求,有的甚至为了片面追求标准要求,不大的企业就成立了许多部门与机构。

结果,文件的规定要求,企业做不到,使之束之高阁、脱离实际。

其实,ISO9000标准不是最高标准、最高要求,而是一个通用的基础标准。

它适用于各种组织。

标准只提出了要求和按要求识别、确定的过程受控,而对控制的方法和程度并未做出规定。

这方面正是要求贯标企业或组织结合自身实际来准确定位,方可收到良好效果。

2、正确地执行标准,把贯彻标准和组织自身原有的管理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很长一段时间,在贯标工作中有这样三句很著名的话:

“标准上有的一定要写到;写到的一定要做到;做到的一定要有效,且有证据”。

这三句话本身没有错,但我们决不可生搬硬套。

过去,许多企业在贯标中片面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照抄标准或成为标准的翻版与注释。

结果,文件与实际管理运作成了“两张皮”。

“邯郸学步”,把自己原有的管理优势也丢了。

其实,每个企业或组织在贯标前都有一套自己的管理模式和长处,贯标认证时,只要把原有的管理模式按标准要求进行规范就行了。

要切记:

标准是为我们服务的,而不是我们为标准服务的。

二)理顺关系,明确职责,编好文件是基础。

质量管理尤其要求职责分明,责、权、利相统一。

而我们许多企业或组织设置的部门、机构往往存在着职责不清,打乱仗的情况。

使工作缺乏系统性和长远性。

因此,理顺关系、明确质量职责分工,并在此基础上设计、编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不仅是策划、组建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重点,也是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后能否有效运行的基础。

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并不要求企业或组织新增加什么部门或机构。

而是要求在原有的基础上按标准要求进行职责的合理分配与调整。

通过职责合理分配与调整,把标准规定的52条要求落实到相关部门与人员。

然后,按照一个文件由一个职能部门归口管理组织实施的原则,把应该控制的管理过程、资源提供过程、产品实现过程和测量、分析、改进过程再细化分解成若干质量活动。

作为各职能部门编写程序文件和过程控制文件的依据。

以减少接口和部门之间的扯皮推委。

另外,各职能部门在编写文件过程中,要注意与标准的符合性和自身实际的可操作性相统一、从而为实施运行奠定良好基础。

三)宣贯始终、抓好培训、提高素质是保证

质量认证是一项知识性很强的工作,对贯标认证企业或组织来说,又是一项全新的工作。

这就是要求我们自始至终抓好宣贯培训工作。

特别是重点抓好以下培训工作:

1)对ISO9000标准的宣贯培训;

2)对企业或组织文件编写人员的培训;

3)对企业或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宣贯培训;

4)对企业或组织内审员的培训;

5)对企业或组织特殊岗位人员的培训;

6)对企业或组织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操作人员的培训。

通过上述培训,不断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业务素质、管理素质和思想素质和对ISO9000标准的理解程度、从而为贯标认证的有效性提供根本保证。

四)抓好“两审一纠与过程监视和测量”,健全机制是关键

ISO9000:

2000标准有这样一组要求:

5.6管理评审、8.2.2内部审核、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8.4数据分析、8.5.2纠正措施、8.5.3预防措施,它们既是确保质量管理体系不断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重要措施,又是增强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重要监督手段。

正确理解、有效实施这些措施和手段,再与责任者的奖惩挂钩,建立健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是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良性循环的关键。

 

五取证后如何保持质量认证的有效性

——巩固和发展质量认证成果的几点措施

俗话说:

创业难,守业更比创业难。

质量认证也是这样。

许多企业在认证初期,由于取证目标压倒一切,大家都攒着一股劲。

当时,上下同心、高度重视、质量认证开展的比较顺利。

一旦通过认证,证书到手,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松懈下来,久而久之就使大家辛辛苦苦取得的成果流于形式。

那么,取证后怎样才能持续保持质量认证的有效性呢?

一)加强三项监督措施,强化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三项监督措施一是指企业或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各部门、各单位(含车间)按月开展的“自查自纠”活动。

这是一项最基础的监督措施,它通过各单位的自身监督,强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在本单位的有效实施。

提高各单位的自我发现、自我改进能力。

监督措施之二是指企业或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归口主管业务部门按季开展的“专业系统审核”。

这是一项带有业务指导性质的监督措施,通过各业务主管部门对各自分管程序文件在各单位贯彻实施状况的监督检查,指导基层各单位的正确运行。

监督措施之三是指企业或组织管理者代表领导、内审组实施的每年对各部门、各单位进行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这是一项系统、全面的监督措施。

通过内审,系统、全面地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并在内审过程中发现不合格、消除不合格、防止再发生。

“自查自纠”、“专业系统审核”和“内审”一起构成企业或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监督网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提供了保障。

二)细化、落实岗位质量责任制,确保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的“有序可控”

质量认证和强化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转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产品实物质量的“有序可控”。

其重点是抓好过程控制。

而细化、落实企业或组织各个岗位的质量责任制是一种有效方法。

可分为管理岗位责任和操作岗位两个方面来进行。

管理岗位质量责任制的细化、落实,可采取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实施责任表》的办法。

要求体系覆盖的每个单位结合各自的业务分工,把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规定的质量活动层层分解到各管理岗位。

从产品要求的识别与确定、设计开发、采购、工艺、生产制造、产品检验直至销售、服务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各类人员,都要做到责任明确、控制内容及要求明确。

从而为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的“有序可控”奠定良好基础。

操作岗位质量责任制的细化、分解、落实可采用制定班组岗位质量责任制的办法。

把各工序中每个操作人员岗位的工作内容,质量标准、作业文件、检验方法、质量记录融为一体。

使每个操作人员做到五明确:

即明确岗位职责、明确责任人、明确操作依据和操作程序、明确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和质量记录。

以此来加强工序质量控制,从而促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向更深层次发展。

三)以开展各种质量活动为载体,提高产品实物质量

在坚持上述“三监督一深化”的同时,企业或组织还可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质量活动,如:

质量“五查”活动,向下工序质量走访和质量承诺活动、质量观摩活动、岗位质量比武竞赛活动、QC小组活动、质量改进活动和“质量月”活动等。

这些质量活动一方面可以针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和产品实物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质量改进。

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这些质量活动为载体,吸引和调动广大员工的参与意识和质量意识,进而推动产品实物质量的稳步提高。

六、关于开展QC小组活动与贯标认证相结合的几点思考

QC小组是企业中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

在当前全国正在蓬蓬勃勃地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的新形势下,如何把开展QC小组活动与贯彻认证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QC小组活动提高职工素质、激发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效益的功能与作用,不仅对推行贯标认证的有效性有着重大意义,而且对QC小组活动自身的深化与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贯标认证为QC小组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源泉

我国1994年等同采用ISO9000标准开展质量体系认证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包括各行各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界的普遍认同。

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接轨的要求,进一步促进了贯标认证的蓬勃发展。

而各企业在贯彻认证的过程中,都要依照ISO9000标准规定的质量体系的要求,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文件化的质量体系并组织其有效运转。

这就为QC小组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的课题和源泉。

譬如,如何使企业建立的文件化质量管理体系既满足标准要求具有符合性、又能反映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

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中。

设计过程控制中设计验证采用何种方式更有效?

生产过程控制中对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点怎样控制?

纠正和预防措施怎样实施?

数据分析应采用哪些适宜的统计技术……等等。

这些都为QC小组的选题和开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二)QC小组活动是深化贯标认证的有效措施

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本身还设计了这样一组要求,即管理评审、内部质量体系审核。

过程监视和测量、不合格品控制、数据分析、纠正与预防措施。

这些要求具有推动所建立质量体系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功能。

企业通过这些要求的实施,主动发现质量体系运转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产品不合格和体系不合格项,并针对发现的这些质量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改进措施、纠正和预防措施。

并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达到控制过程和产品质量的目的。

各企业在这些要求的实施过程中,当发现质量体系薄弱环节、产品不合格和体系不合格项时,常常因为原因分析不准,改进措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制定不得力而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转。

而QC小组活动多年来积累总结形成的一套选择课题、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原因分析、制定对策、按对策实施、检查效果、巩固措施、总结提高,即PDCA循环四个阶段、八个步骤以及应用统计技术方法、科学取证,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等形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和评定标准,恰好可以弥补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这方面的不足,从而使QC小组活动成为深化贯标认证的有效措施。

三)统筹安排、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了解到:

贯标认证为QC小组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的课题和源泉,QC小组活动可以成为深化贯标认证的有效措施。

那么怎样才能推动二者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呢?

为此提出如下几点设想和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贯标认证和QC小组活动的学习和实践,端正思想,提高认识。

既要了解二者之间的区别,更要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共同点。

无论是贯标认证还是开展QC小组活动,都是为了提高质量改进和质量管理水平,通过加强过程控制达到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2.企业质量管理部门要加强引导、协调和组织,为贯标认证与QC小组活动的有机结合当好红娘。

贯标认证和QC小组活动,其业务分管人员虽然不同,但归口一般都划分在企业质量管理的职能部门。

因此,企业质量管理部门首先要加强内部的组织协调,取得共识后,再引导各部门做好这项工作。

譬如,在每年的QC小组注册登记时,质量管理部门可采取上下结合的组建方式,在质量体系覆盖的有关部门组建一些QC小组,把它们纳入企业年度QC小组活动管理计划之中。

然后,就质量体系建立或者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难点、疑点、问题以及需要采取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信息建立反馈渠道,及时沟通。

为贯标认证和QC小组活动的有机结合创造条件。

3.抓好典型引路。

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培养、指导一些以推动质量管理体系要素有效运转为选题的QC小组。

经过成果评价,对确有成效者,及时总结经验,宣传推广。

充分发挥典型的引路带头作用,激励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贯标认证和QC小组活动的相互促进和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