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复习题绪论第一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78932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复习题绪论第一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马原复习题绪论第一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马原复习题绪论第一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马原复习题绪论第一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马原复习题绪论第一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马原复习题绪论第一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马原复习题绪论第一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马原复习题绪论第一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马原复习题绪论第一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马原复习题绪论第一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马原复习题绪论第一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马原复习题绪论第一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马原复习题绪论第一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马原复习题绪论第一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马原复习题绪论第一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马原复习题绪论第一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马原复习题绪论第一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马原复习题绪论第一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马原复习题绪论第一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马原复习题绪论第一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原复习题绪论第一章.docx

《马原复习题绪论第一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复习题绪论第一章.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原复习题绪论第一章.docx

马原复习题绪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B)。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始终严格的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C.提供了普遍使用的客观真理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3.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结论是(A)。

A.科学社会主义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

4.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A.马克思 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威廉·配第

8.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

9.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

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

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B)。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

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

13.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

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与时俱进

14.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理论品质是(D)。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

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

二、多选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ABC)。

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

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

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E.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2.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A.德国古典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E.空想社会主义

3.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是(BCD)。

A.巴黎公社

B.1831年和1834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E.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C)。

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

E.英国的经验论和欧洲大陆的唯理论

5.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BC)。

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E.托马斯·莫尔

6.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B)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E.沙尔·傅立叶

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

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E.唯心史观

8.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ABCD)。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

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E.两者是水火不相容的

9.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错误观点

E.哪些是永远正确的绝对真理

10.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BE)。

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E.科学性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选题

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2.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A)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

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

4.认为“任何一个事物都和物质世界的其它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是(A)。

A.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B.唯心主义诡辩论的错误观点

C.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5.“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主要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B.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也是绝对的D.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也是相对的

6.世界上本没有鬼,可是人们能画出牛头马面人身等各种各样的鬼的图形来,这仍然表明(D)。

A.意识的内容来自人脑B.意识的内容来自主观能动性

C.意识的内容来自人的思维活动D.意识的内容来自外部世界

7.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C)。

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B.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C.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

8.我国的古人说:

“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

这表达了(D)。

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法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

9.区别同质事物的依据是(B)。

A.事物的度B.事物质的规定性C.事物量的规定性D.事物的特殊矛盾

10.“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

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C)。

A.特殊性就是普遍性B.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C.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D.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1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C)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原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

12、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这是(D)

A、多元论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1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两种说法(C)

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B、都是诡辩论的观点

C、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诡辩论的观点

D、前者是诡辩论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

1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C)

A、存在B、精神C、物质D、原子

15、人的任何意识都是客观世界的(D)

A、正确反映B.歪曲反映C.虚幻反映D.主观反映

16、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这是(A)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二元论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承认的观点

17、我国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哲学命题割裂了(A)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1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是说(A)

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C、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

19、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C)

A、量变是渐进的,质变往往是一种突变B、量变是不显著的,质变是显著的

C、量变是在事物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突破事物度的界限的变化

D、量变是连续性的,质变是非连续性的

20、辨证的否定是(A)

A、事物的自我否定B、绝对的否定

C、外力强加给事物的否定D、对事物主观的任意的否定

21、否定之否定规律侧重于揭示(D)

A、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

C、事物发展的状态D、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22.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指(C)

A.包括一切哲学B.马克思主义哲学

C.一切正确反映时代本质要求的哲学D.不包括旧哲学

23.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方面是(B)

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作用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D.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24.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这是(D)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25.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宇宙之砖”、“万物的始基”、“原初物质”的哲学是(A)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

C.近代唯物主义D.宗教哲学

2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D)

A.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现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27.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C)

A.唯心主义B.经验主义C.不可知论D二元论

2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C)

A.古希腊、罗马哲学B.中世纪经院哲学

C.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D.17、18世纪资产阶级哲学

29.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的关键是(D)

A.发现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C.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D把实践及解为对象性活动

30.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这是(D)

A.多元论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

31.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B)

A.自身存在着的世界B.“绝对精神”的产物

C.没有规律的客观事物的堆积D.由精神和物质两个本原构成的统一世界

32.“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是(B)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D.旧唯物主义观点

33.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这是(C)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4.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B)

A.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哲学学说B.世界的本质只有一个的哲学学说

C.世界是发展变化的哲学学说D.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的哲学学说

35.实践是(B)

A、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自觉性活动B.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C.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D.人们适应外界环境的本能活动

36.人类世界从根本上说是(D)

A.自然界的产物B.脱离自在世界而存在

C.自在之物D.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

37.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

这表明(D)

A.时间是人的主观感觉B.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

C时间具体特性是可变的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的

38、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反映特性,这是(A)

A.合乎逻辑的B.唯心论C.形而上学D.诡辩论

39.“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的命题是指(A)

A.意识是主体和客体连结和转化的中介B.意识是主观精神的主观映象

C.意识的形式和内容是客观的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40.“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所”,这是(D)

A.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现B.唯心主义的时空观

C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现D客观唯心主义的时空观

41.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原形,这是(D)

A.唯心主义的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C.旧唯物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42.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B)

A.否认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的唯心主义

D.把人的意识理解为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43.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

“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倒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B)

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

44.“当然,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这里讲的“有限的范围内”是指(D)

A物质能否为意识所正确反映B物质和意识是否相互作用

C意识能否反作用于物质D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

45.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B)

A.意识产生物质B.意识转化为物质

C.意识决定物质D.意识创造物质

4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C)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

C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主观

4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B)

A.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B.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C.物质和精神的统一D.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48、唯物辩证法的总体特征是(B)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D、运动和静止的观点

49、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D)

A、是联系的B、是变化发展的

C、具有整体性D、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在内因

50、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D)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教条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51、黑格尔说的“割下来的手失去了它的独立的存在”的观点,这是(D)

A、客观唯心主义B、绝对主义

C、诡辩论D、辩证法

52、“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方针的哲学依据是(B)

A、共性与个性的辨证关系原理B、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原理

C、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原理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

53、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D)

A、辨证形式B、趋势和道路

C、不同状态D、源泉和动力

54、矛盾的斗争性是指(B)

A、对立面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B、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互相分离的趋势

C、矛盾双方的相互吸引、不可分离的趋势D、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趋势。

55、在一对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是(C)

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主要方面D、矛盾的特殊性

56、矛盾斗争的无条件性是指(D)

A、不需要任何条件B、能脱离同一性而进行斗争

C不被任何条件所限制D能打破特定条件的限制

57、规定事物性质的主要是(D)

A、主要矛盾B、主要矛盾方面和次要矛盾方面

C、矛盾的主要方面D、事物的内部矛盾

58、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C)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矛盾

59、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B)

A、由偶然向必然转化B、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C、由简单向复杂转化D、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

60、掌握“适度”原则的哲学依据是(A)

A、质和量的统一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渗透

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D、内容和形式的相互转化

6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话包含的哲学原理是(B)

A、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原理B、质量互变的辨证关系原理

C、内外因的的辨证关系原理D、可能与现实的辨证关系原理。

6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是说(A)

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C、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

63、“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步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这体现了(C)

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

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D、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

64、事物质的规定性是由(B)

A、事物的度决定的B、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

C、事物外部矛盾决定的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决定的

65、事物的质变是指(D)

A、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B、事物在场所方面的变更

C、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D、事物性质的变化

66、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是指(C)

A、质变巩固着量变的成果B、任何量变都会引起质变

C、质变依赖量变,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前提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67、事物的任何一点量变都会引起事物的质变,这是(C)

A、辩证法的观点B、唯物主义的观点

C、绝对化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68、总的量变过程中局部性的部分质变是指(B)

A、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B、事物的全局未变,局部发生了变化

C、事物的非根本属性发生了变化D、质变过程中的量的增减

69、质和量的关系是(D)

A、内在根据和外部表现的关系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在度的范围内相互规定的关系

70、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C)

A、量变是渐进的,质变是突然的B、量变是不显著的,质变是显著的

C、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变化

D、量变是以数量规定的,质变是以属性规定的

71、辨证的否定是(A)

A、事物的自我否定B、绝对的否定

C、外力强加给事物的否定D、对事物主观的任意的否定

72、事物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根据在于(D)

A、事物的普遍联系B、“仿佛是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C矛盾所固有的同一性D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过程

73、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D)

A、事物的积极方面B、事物的消极方面

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D事物中促使其消灭的方面

74“是就是是,否就是否,除此之外全是鬼话”的说法属于(B)

A、相对主义否定观B、形而上学否定观

C、折衷主义否定观D、形式主义否定观

75、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D)

A、视为精华全部继承B、视为糟粕全部抛弃

C、应保留一半,抛弃一半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76、否定之否定规律侧重于揭示(D)

A、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

C事物发展的状态D、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77、事物发展的周期性体现了(D)

A、事物发展的直线性与曲折性的统一B、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地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c、事物发展的周而复始的循环性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78、下列说法属于可能性的是(A)

A、大海捞针B、水中捞月C、石头变小鸡D、制造永动机

79、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产生于(A)

A、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B、事物自身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C、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D事物内部所包含的肯定方面

80、判断两种现象之间是否具有因果联系,主要依据它们之间是否是(C)

A、同时发生的B、前后相继的C、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D、根本和非根本的关系

8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

(D)

A.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B.整个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C.认识的来源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D.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科学。

82、唯物辩证法所解决的问题是(B)

A.世界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怎么样的问题

c.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83、所谓联系是指(A)

A.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B.宇宙中的一切变化和过程c.对立面双方的相互联结、相互贯通

D.事物内部各种要素的总和

84、条件是指(D)

A.由一定数量相互联系为各种要素或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

B.事物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c.事物保持自身不变的一种界限、范围

D.同某一事物相联系,对其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85、将普遍联系歪曲成“此亦彼也,彼亦此也”的观点是(B)

A.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c.唯心主义辩证法D.庸俗唯物主义

86、“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寓言故事体现了(A)

A.联系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

c.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D事物都是对立面统—的观点

87.“喜鹊报喜,乌鸦报丧”。

这是(C)

A.古代的朴素辩证法B.符合事物普通联系的原理

c.主观臆造的联系D.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

88.所谓过程是指(B)

A.宇宙中的一切运动和变化B.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

c.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D.事物的波浪式前进

89.唯物辩证法把发展理解为(A)

A.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事物由不完善向比较完善的转化

c.事物的绝对运动D、条件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90.所谓新事物是指(D)

A.新出现的事物B.正在运动变化的事物c.在矛盾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事物

D.符合历史发展趋势,进步的、有生命力的、不断发展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