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doc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4829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doc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doc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doc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doc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doc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doc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doc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doc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doc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doc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doc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docWord格式.docx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doc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doc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docWord格式.docx

从纵向上挖掘各物力资源所存在的多功能性,形成全面、实效的体育器材、场地设施开发利用的丰富课例,真正服务于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

唤醒并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提高了师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推动新体育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决定着体育课程实施的范围和实际水平。

为此,要缓解体育物力资源的不足问题,特别是器材场地的匮乏问题。

我们应该努力利用和开发现有的体育物力资源,不断地发挥它们的潜在功能;

因地就简,因地制宜,自制器材,补充和减缓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状况,满足学生的体育活动需求,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更新更强的生命力,从而达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有利于新课标的全面实施。

同样,本课题的深度研究,对欠发认•地区和农村中小学来说,尤其是占我国中小学校总数80%的农村学校,更具有重要的课程价值和意义。

20世纪的体育教学,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其中有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许多学校能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地充分开发体育物力资源的最大使用效果。

为此,广大一线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开展了物力资源的开发运用研究,特别是一场多用、一物多用和自制器材有着广泛的应用基础,如废报纸可以制成篮球、排球、足球、垒球等,在球的外周用彩色的透明胶固定,变成五颜六色的彩球,学生可用作投准活动篮筐,,把球吊在横竿上,练习头顶球,发展学生的弹跳能力,利用纸球打雪仗、打活动靶、小八路炸碉堡等,还可把报纸扭成条形状作接力棒,还可以用报纸贴身跑,对折贴身跑、追逐跑放报纸在地上做各种单、双脚跳跃练习等。

最为常见的就是一些教师的成果发表于《中国学校体育》、《中国体育报》和《体育教学》等期刊,如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实验小学吴怀国老师和河南省辉县高级中学王树环老师开发了废弃车胎在教学中的运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吉林省安图县第三中学武长河老师开发了10几种小垫子学跨栏的辅助方法;

如江苏省如东县中学陈秀华老师开发出体操凳十种新的教学方法;

乂如本课题负责人叶海辉老师的《羽毛球的开发与运用》、《拨河绳的妙用》、

《新编三大球类比赛》、《再谈弯道划线器》、《排球网的妙用》等作品。

1984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发行了《自制体育器材》一书,由江苏吴县教育局编著,将本县几年的努力所获得的田径、体操、球类等四十多种器材的简易制作方法进行了介绍。

另外,叶海辉老师在原台州市2002年规课题《农村中学体育器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研究》研究中,就对15种常规体育器材进行了开发利用,自制了25种简易体育器材,开发了20余种生活物品,这些成果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比如跨栏架除用于跨栏跑和障碍跑外,可以用作标志物、球门、球网、匍匐前进的限制物、装球框、搬运等。

现又经过几年的实践研究,又有了许多新的发现。

而在国外的体育教学中,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以及教育方针不同,教学模式也发生了不同,但对于体育场地设施的开发利用却有着相同之处。

通过资料查询发现国外体育教师也有过这方面的实践研究,如德国体育教学法委员会主席盖哈尔•海克尔教授,就有过体操垫、体操凳和单杠等器材综合开发了相关的游戏性的组合练习,动作不难,由简入繁,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

瑞士小学的体育器材具有多样性和多用性,其学校体育协会主编和瑞士快乐体育器材的发明者及推行者鲍曼先生绘制的《少儿体育器材图片集》,其小学体育器材多达80种(共80张图片),在具体的使用中还可组合成五花八门、多种多样的体育器材,而按其功能,可分为用于提高平衡能力、协调能力、肌肉能力、柔韧能力和节奏感五大类,如吊环可用于荡秋千,加上一木棍又可作为单杠练习;

长凳当平衡木和跷跷板,地垫作滑梯等等。

日本学校的体育课教学,非常注重全员性和强调娱乐性,体育教师根据要求,创造出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浓厚的体育兴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多方面地开发器材的功能,在“玩”中掌握技能技巧;

美国多数学校配置了足额的体育器材,老师为了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愉快地上体育课而想了很多方法,经常运用体育器材进行做游戏,并富有创造性;

俄罗斯由原来《劳卫制》的实施而引起体育教育空虚化,体育课内容偏倚、体育教师缺乏、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等问题,带来了新体育课程改革,其中为体育场地器材的开发也带来了一次新生。

又如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在中小学教学大纲中,都选用独轮车为体育器材。

综上所述,国内外的体育工作者都在进行体育物力资源的开发与研究,总体来说还是处于相对的零散状态,多数的研究只是停留在单项或局部,不能形成全面、系统的研究,但这些现有的研究可为本课题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借鉴和理论支持。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㈠研究内容

1.发挥常规配置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

⑴体育小器材的创新与设计

所谓体育小器材是相对体育大型器械而言的,学生能独立把持、灵活运用的小型器械(球、绳、包、琏、棍棒、小垫子等)。

这些体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在教学中只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出常用器材的许多功能。

例如:

实心球可以用来投掷,也可以用作障碍物、标志物,还可以用来打保龄球;

跳绳可以用做绳操、跳移动绳、跳蛇绳、二人三足跑、三人角力、拔河、接力等。

⑵体育大器材的开发与利用

所谓体育大器材相对体育小器材而言的,一•般是体积大、重量重,不易搬运或固定于场地上的大型器材,如跳箱、山羊、单杠、双杠、篮球架、足球门、肋木、平梯等。

这些大器材在体育教学中是各尽其能,基本上没有其它用途,而显得无人问津,特别是固定体育器械。

实际上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对它们进行尝试、开发,如:

跳箱、山羊等体操器械可以作障碍物使用,跳箱还可以用来作划船的拓展游戏;

篮球架当作单杠或小足球门用。

⑶废弃体育器材的再开发

在众多的体育物力资源中,有的是易耗资源,有的则经过风吹雨打、日月侵蚀,而退出了原来的角色,若不能及时地加工、转化、应用到中小学体育课程之中,就会造成许多有价值的课程资源闲置与浪费。

因此,需要教师去实践、去开发、去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通过对废弃的体育器材的再开发利用,如废弃的排球、足球、羽毛球、标枪等,让它们获得第二次生命,重新成为我们的体育教学中的“好伙伴气

2.生活物品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生活物品是指在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所使用的东西。

在体育教学中生活物品并不是全部得以运用,是要经过实践检验和筛选。

⑴正常生活物品在体育教学中的挖掘利用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的生活物品,如手帕、报纸、气球、梯子、自行车、椅子、布巾等,这些物品完全可以取而用之,不用经过任何的加工与改造,如学校的凳子可以进行跳山羊、跨栏摆腿练习、学生过平衡木练习;

自行车可以用来骑车远足、骑慢车、骑车过障碍等练习;

手帕可用来接力或相关的游戏;

梯子可用来爬越、过障碍、做担架用等。

⑵废弃生活物品在体育教学中的开发利用

随着社会经济日益的发展,生活中的各种废弃物越来越多,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

如何将这些废弃物变废为宝,重放光彩,为教学所用,创造出一定的实用价值。

如一张旧报纸在练习仰卧起坐时可以用一张旧报纸做为垫子,也可以用来投掷、跳跃、快速跑等练习。

又如易拉罐和饮料瓶,可作起点和终点的标志物;

在接力赛中,它们可充当接力棒;

在体操教学中,让学生做易拉罐和饮料瓶操。

还可以请同学们在易拉罐中或饮料瓶中装满小石子、沙子或灌满水使之成为哑铃。

3.自制简易的体育器材

目前,按现有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配备体育器材的使用率,它所占的比例只是教材本身的一部分,其中一部分还需要常规配置之外的器材,而这些器材是市场中难以买到的,也就是说常规配置的体育器材难以满足体育教学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制作出合适的体育器材。

自制沙袋、接力棒、键子、滚铁环、塑料圈、抽陀螺、体操轻器械等;

利用废纸可制成接力棒、纸飞机、纸团、纸包等投掷器材;

用废旧的轮胎制成钻、跳、爬等多种器材。

甚至有些小器材还可鼓励学生自制。

如橡皮筋、纱巾、纸飞机、小沙包等器材。

自制器材的使用,即方便又经济。

4.体育场地、校内外自然环境的改造和利用

在有限的场地设施条件下,只有充分发挥“一场多用”、“一场多能”的作用,真正作到因校制宜、因陋就简。

同时,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学校及周围的然环境优势开展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直接感知大自然,也体现了国家提出到大自然中去开展体育运动的倡导,还W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如利用校园的地形、地物、地貌进行校园跑或定向运动;

台阶可用于跳跃练习、做俯卧撑、柔韧练习等;

草坪可以代替海绵垫,进行前、后滚翻练习,或仰卧起坐、手倒立、头手翻、侧手翻等技巧练习;

树木可用于摸高或攀登练习,甚至-•颗小石子、一•片树叶等都可以变成体育器材,如在换物接力时可以用一颗小石子、一片树叶来代替交接物等。

在周边环境许可情况下,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学校,完全可

以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如田野、山丘、树林等,可以适时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5.开发体育课程物力资源的策略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设置了课程目标体系,对学生发展提出了更加全面而具体的目标要求。

对此,在开发体育课程物力资源的过程中,如何有效、科学地服务体育教学和训练工作,应当是本研究的重中之重,教师采用何种方式、途径进行操作?

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器材资源的开发,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知识的共同构建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外,体育器材管理和使用的好坏,对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都有待于实践的尝试。

6.体育课程物力资源开发的原则

汽我们了解新的课程观后,我们的视野将扩大,将会发现体育物力资源是十分丰富的。

可以说,一切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资源都口.成为本课程的资源,许多的体育器材多有了新的功能和用途,这一切,将会大大地丰富我们的体育教学状况。

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体育物力资源都加以开发和利用,或纯粹为了开发而去破坏原来器材结构使其失去了原来的功能,而应当根据场地设施资源的优劣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体育课程物力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或根据体育器材本身的特性,有目的地去挖掘,所开发的新功能要结合其自身结构、特性。

这些就要赋予相应的操作原则加以阐述,如健康性原则、安全性原则、简易性原则、趣性原则、适应性原则、补充性原则等。

㈡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通过“中国体育教师网”平台和省、市体育教研员对全国全省全市进行抽样调查,充分掌握可利用体育资源的实际情况,同时,也对学生进行调查,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体育各类物力资源情况。

最后,经过比较分析,为课题的有效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资料,搜集有关研究课题的现状,发现存在问题,做出客观的结论。

2.利用法

利用法是根据不同的体育课程物力资源的特点,在保持物力资源原有的形状下开发出新的用法和功能的方法。

利用法将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式之一,主要特征是不改变、不破坏原有物力资源的面貌的开发。

如跳高横杠除用于跳高练习外,还可用于摸高器、扶杆接力、旋风跑、拔河、赛龙舟、跳竹杆等练习。

3.改造法

改造法是根据体育教学的需要对体育物力资源进行科学的加工、变化、修改和创新的方法。

如对废弃的常规体育器材进行重新改造利用;

打破了三大球受场地、器材和规则的束缚,使三大球与网球、手球和乒乓球等项目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出网球式足球、手球式排球和“人篮”式篮球等;

又篮球场上的各种线条,可以作为跑步用的起、终点线,或作为折线跑的标志线等。

4.自制法

自制法是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动手制作成可用于教学的体育器材。

由于体育器材成千上万,价格不一,我们不可能全部进行购买配置,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对于有的体育器材我们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制作的原材料可以是生活中正常物品或废弃物品。

如用竹子自制竹圈进行投准与扣篮教学,也可自制成竹剑用于武术教学。

5.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必经途径,只有不断地通过教学实践的检验,才能有效地证实所开发的资源是否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是否受学生的欢迎。

因此,在开发课程资源时,应*提倡采用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实验的结果证实所选择的资源的有效性,并从中选择最佳的资源加以利用。

6.网络交流

课题负责人叶海辉老师所创办的“中国体育教师网()”,FI前,中国体育教师网发展迅速,已有注册会员近8万人,点击率为325万次,特别是体育教师之家论坛,邀请到国内众多专家、省市教研员和优秀教师参与,其是国内体育类网站最有影响力之一。

我们将在网站开设“体育场地、器材和设施开发利用”专栏,让全国体育教师共同参与交流、探讨,并举办“全国体育场地设施的开发利用”的评比活动。

四、研究步骤

㈠准备阶段时间:

2008年8月——10月

1.查阅文献:

通过各种文献资料和利用网络检索资料,为课题组提供了合适的相关文献资料。

2.组织落实:

制定课题研究进程,选定相关的研究人员,征求相关人员的建议。

3.论证课题:

邀请有关学校体育界的专家、同行进行论证,对于课题的研究价值、去向和效益,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等进行探讨,初步形成统一方案。

4.制定总课题方案:

根据论证的反馈,制定并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5.制定子课题方案:

为了更好地落实研究任务,根据课题研究的特点,分解为七个子课题。

㈡实施阶段时间:

2008年11月——2010年5月

1.制定体育场地设施资源调查问卷,对当前我国的中小学的体育物力资源情况组织调查,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为课题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据。

2.各子课题有序地在教学中进行实践研究。

3.撰写相关的课例和教学心得。

本课题主要成果就是各种课例,为此,根据实践的尝试、研究,第一时间地将它们变为文字资料,让课题成为实实在在的研究。

4.印发《课题通讯》。

每一•项课题研究的最终价值在于她的实效性和推广性,为此,调动课题成员的积极性、参与性和交流性,也为了课题研究更加的透明、公开,我们每季度发行一期《课题通讯》刊物,及时地报道课题组研究中的动态、进展、成果,提供给全县中小学体育教师交流学习,同时接受广大的体育教师的反馈,逐渐让体育教师参与进来,确实把课题研究成果在全县推广应用。

5.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实践,成员对各自所主要负责的工作进行重点探讨研究;

继续编写课例和教学心得;

根据实践撰写相关研究论文,并积极将优秀论文、课例投稿,争取发表。

6.专家监督、咨询。

为了及时地将课题的研究进展、成果进行分析与把脉,我们特邀请专家进行全程跟踪,主要方式采用电话、网络、面对面等交流方式,这样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能从理论的层面上更好地给予支持。

7.利用中国体育教师网的平台,开设专题栏目,与国内的体育同行进行探讨、交流;

组织全国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评比活动。

8.调整研究实施的方法与进程;

课题成员经验交流。

㈢总结阶段时间:

201。

年6月——1。

1.整理研究材料,进行资料汇编。

2.完成研究报告及成果,力争将成果著书发行。

五、预期成果

1.挖掘40多种常规体育器材多种功能;

再开发10余种易损耗性常规器材;

引用30余种常见的生活物品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自制30余种简易的体育器材,及场地资源、自然环境的开发,以上均形成丰富的课例,为广大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及教研人员参考使用。

2.形成体育课程物力资源的开始策略、原则等理论研究,具有一•定借鉴和推广价值。

3.对于个别的体育课程物力资源的开发,力争形成一定的社会效益。

六、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课题顾问:

周登蒿,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国家课程教材审查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副理事长。

组长:

叶海辉,玉环县坎门一中教科室副主任,中学高级,课题负责人,全面负责课题的设计、实施、总结。

(制定研究计划,检索文献,编制《课题通讯》,撰写一部分的课例和心得体会,分析、汇总研究成果,撰写主报告。

)副组长:

杨芬,玉环县陈屿中心小学体育组组长,小学高级,参与子课题《生活物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的研究,撰写相关的课例和研究心得。

成员:

蔡健康,玉环县坎门一中体育组组长,中学一级,参与子课题《中小学体育大器材的开发和管理研究》的研究,撰写相关的课例和研究心得。

郑君飞,玉环县楚门中心小学体育组组长,小学一级,参与子课题《新课标下体育小器材的创新与设计》的研究,撰写相关的课例和研究心得。

冯海蓉,玉环县坎门中学体育组组长,中学一级,参与子课题《废弃体育器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撰写一部分的课例和研究心得。

劳丹,玉环县坎门中心小学,小学一级,参与子课题《自制体育器材的开发与运用》的研究,撰写相关的课例和研究心得。

王晨萍,玉环县城关一中,中学一级,参与子课题《球类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开发和运用》的研究,撰写一部分的课例和研究心得。

七、完成课题的条件分析

1.本课题的研究是在原台州市2002年规课题《农村中学体育器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研究》的延伸,通过研究,对15种常规体育器材进行了开发利用,自制了25种简易体育器材,开发了20余种生活物品,课题成果在课堂教学、课余训练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得到了师生的积极认可,课题成果获2003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现又通过近五年的实践教学,又有了新的体育物力资源开发案例,部分已发表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如《羽毛球的开发与运用》、《拨河绳的妙用》发表在《中国学校体育》06年第四、九期;

《新编三大球类比赛》发表于06年2月21日的《中国体育报》等,为本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2.本课题集中了玉环县中小学体育的骨干教师、名师培养对•象参加研究,这些教帅年轻、事业心强,有责任感,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课题研究的经验,有一定的教研水平,特别是课题负责人叶海辉老师是市教坛新秀、县骨干和三星级教师,曾主持、参与过七项课题研究,十余篇论文在省级上获奖或发表于省级以上刊物,2006年市重课题《任务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著书在北京体育大学出版发行,去年又被破格推荐参加中学高级职称评审,现正参加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培训。

因此,本课题在组织上、研究水平上是可行的。

3.为了扎实、有效地研究,本课题作为总课题,下设七个子课题的进行研究,七个子课题中有两项立为2008年市规课题,另五项课题立为县规课题。

这样一来,极大地调动课题成员研究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乂由于子课题的运作,课题的研究人员有了大幅度地增加,直接参与研究达20多人,加上课题组成员所在学校的体育教师间接和其它学校辐射参与的人数会更多,为课题的有效研究确保基本的保证。

而且七所学校都是所在乡镇中心中小学及完全中学,学校的软、硬件都较为齐全,所在领导对此项课题研究工作高度重视,给予积极支持。

4.本课题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荣幸地邀请到首都体育学院周登蒿教授担任课题组的顾问,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

同时,还得到玉环县教科所和台州市教科所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另外,本课题研究立足于体育课堂教学,这与体育教师的工作紧密结合,如果离开了体育课实践,体育教师的科学研究便成了空中楼阁。

为此,本课题是实实在在的研究,真真切切的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