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小蜗牛教学设计案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89518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小蜗牛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语文小蜗牛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语文小蜗牛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语文小蜗牛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语文小蜗牛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语文小蜗牛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语文小蜗牛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语文小蜗牛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语文小蜗牛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语文小蜗牛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语文小蜗牛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语文小蜗牛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语文小蜗牛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语文小蜗牛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语文小蜗牛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语文小蜗牛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语文小蜗牛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语文小蜗牛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小蜗牛教学设计案例.docx

《语文小蜗牛教学设计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小蜗牛教学设计案例.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小蜗牛教学设计案例.docx

语文小蜗牛教学设计案例

语文小蜗牛教学设计案例

设计说明

《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

课文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

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很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

故事配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自主阅读。

所以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分角色朗读及小组互助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和阅读,在反复地观察、朗读、识记、想象等语言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歌曲《蜗牛与黄鹂鸟》MV;制作蜗牛图片、生字词卡片和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头饰;查找资料了解四季特点,搜集描写四季的古诗词。

(教师)

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了解四季的特点。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蜗牛和黄鹂鸟》MV,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哪两种小动物。

你们见过蜗牛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蜗牛的故事。

(板书:

小蜗牛)

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出示蜗牛图片)师生简介。

3.学写“牛”字。

强调书写时要注意第一横短,第二横长,竖写在竖中线上。

4.这篇课文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呢?

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

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用歌曲和图片导入新课,形象直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以“故事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呢”为引子,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随课文题目识记、学写“牛”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对所学的汉字进行理解和记忆,适度分散了学生识字的难度。

二、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间互助认读生字。

3.检查识字情况。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zhùzàiháiziwánquánbiànhuífāyá

住在孩子完全变回发芽

hǎojiǔwōniúwánbɑpáyɑpá

好久蜗牛玩吧爬呀爬

指名开火车认读,师生正音,注意下列生字的发音:

“子”是平舌音,在“孩子”一词中读轻声;“住、树”是翘舌音;“吧、呀”是轻声。

有错及时纠正。

4.学习新部首“”。

5.整体感知,学写生字。

导学:

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课文,你能把它读好吗?

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同时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1)学生大声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师生以“五不”要求(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

)评议学生朗读情况。

(3)想一想,这篇课文是通过什么形式来向我们讲述这个小故事的?

(4)学写“对”字。

①观察“对”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教师范写,强调“又”变成部首时第二笔是点,不是捺,右边的“寸”要比“”低一点,最后一笔点写在田字格的十字交叉点上。

③学生动笔写一写。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本课的生字新词比较多,而且,课文没有拼音,这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从范读开始,教师就提出注意字音的要求,并在下面的自由读中安排同桌互相帮助,使学生能自主识字,并学会向他人请教。

1.小蜗牛和妈妈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

你是怎么找到的?

在学生的交流中,认识冒号、引号,并简单了解用法。

2.你能找到他们的第一次对话在第几自然段吗?

指名朗读第2、3自然段,教师相机正音。

3.这次对话讲述的是什么时候?

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哪干什么?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交流、汇报教师提出的问题。

(3)学写“妈”字。

①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个字。

②观察“妈”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③教师范写,强调“女字旁”。

④学生动笔写一写。

4.从这个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春天来了,小树发芽了。

)你知道春天还有哪些特点吗?

预设:

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

5.图文结合,指导朗读。

导学:

蜗牛妈妈是怎么对小蜗牛说的呢?

(1)看第一幅图,观察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在一起时的表情和姿态,想象一下,这对母子感情怎么样?

(很好、很幸福)蜗牛妈妈会怎样对小蜗牛说话呢?

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朗读,注意声音要轻柔,语速可以稍慢,读出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

(3)小蜗牛看到蜗牛妈妈说的景象了吗?

(没有)为什么?

你是怎么知道的?

(4)那他看到了什么?

出示第二幅图,说一说小蜗牛看到的草莓什么样?

(又大又红)

(5)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小蜗牛的话,要读出小蜗牛的天真无邪。

(6)同桌分角色朗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并评出最优秀的到前面戴头饰表演。

6.小蜗牛在春天出发,爬了好久才回到家,告诉妈妈他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

阅读理解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本环节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并根据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帮助学生理解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及小蜗牛的天真烂漫。

做到以读促讲、以读代讲,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新词。

指名读、齐读。

2.学生看图复述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

3.小蜗牛又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呢?

让我们快到课文中去找找吧!

设计意图:

通过认读卡片、说出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并利用图画复述课文,帮助学生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接着提出新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感受四季特点

1.自然过渡,学习第二次对话。

谁知道小蜗牛接着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请同学们读一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二次对话。

你是从哪句话知道是夏天的,用横线画出来。

出示第二次对话内容:

蜗牛妈妈说:

“哦,已经是夏天了!

快去摘几颗草莓回来。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

它说:

“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1)这部分是谁说的?

请你读一读。

你能用妈妈对孩子说话的语气来读一读这部分吗?

(2)理解“已经”一词,用“已经”说一句话。

预设:

我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

我已经吃完早饭了。

(指导朗读蜗牛妈妈的话,注意重读“已经”这个词。

(3)从蜗牛妈妈的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预设:

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几颗草莓。

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快去摘几颗草莓。

(4)小组交流:

小蜗牛摘到草莓了吗?

为什么?

它又看到了什么?

预设:

小蜗牛没摘到草莓,因为草莓没有了,它看到了树叶黄了,地上长着蘑菇。

(5)指名全班交流。

(6)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

注意读出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不同语气。

①自由练读。

②指名朗读。

③分角色朗读。

2.自主学习第三次对话。

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草莓,可它没摘到,这是为什么呢?

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学第三次对话。

(1)出示自学提示:

①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这次对话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②用横线画出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干什么的句子。

③用浪线画出小蜗牛说的话,多读几遍,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④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之间交流,教师巡视。

(3)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

本环节设计了“由扶到放”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独立感受文本内容,并逐步学会自学,此时,教师已成为探究活动中的促进者,始终给学生以层层推进、引人入胜之感,让学生有不断探索、追求真知之动力。

三、角色朗读,情境再现

1.三人小组合作分角色练读。

提示:

注意角色分配(一人旁白、一人小蜗牛、一人蜗牛妈妈)。

2.指名分角色朗读。

3.评选出最佳选手。

设计意图:

轻松、有趣的分角色朗读会让学习变得情趣盎然、生动活泼。

本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分角色朗读,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感受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心理活动。

四、仿照课文,练习对话

小黑板提示:

________对________说:

“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经是春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

“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经是夏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

“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经是秋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

“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经是冬天了!

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2.指名说一说,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本环节通过让学生模仿课文对话练习自己眼中的四季,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对话。

五、指导书写

1.出示“全、回”两个字。

2.尝试给生字组词。

3.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书上描红,体验自己书写与书中不同之处。

6.学生再写,班级展示。

7.反馈交流,展示评议,评选“小小书法家”。

设计意图: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低年级学生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本节课的写字教学,由观察到动笔,重点强调了字的间架结构,并通过评选激发学生写字的热情,为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打好基础。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本节课我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中把歌曲、图画及角色朗读有效地融入到其中,使学生在欢快的音乐、美丽的图画和丰富的想象中学习知识,了解自然,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提高了学习效率。

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安排不太恰当,模仿练习对话环节显得仓促,学生说得不充分。

写得很清楚。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

积累运用(50分)

一、读准拼音,写好汉字。

(10分)

二、我会在正确的读音下划横线。

(4分)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zhěnɡzěnɡ)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jiānjiàn)隔,在小溪里横(hénhénɡ)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tātà)过,这就是搭石。

三、把句中写错的字划上横线,并在后面的“()”中改正。

(2分)

葱郁的树从,掩应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珠红的官墙。

()()()()

四、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空。

(2分)

①仪态端庄②胆大妄为③无能为力

1、形容一个人胆量大,胡作非为。

()。

①叶圣陶②周恩来③肖复兴

2、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作者是()。

照猫画()()言()语()()力尽

耀()扬威横()江面殊死()搏

精神()()血()亲情

1、观察第二个成语,“言”和“语”意思相同,这种由两个意思相同的字构成的词很多,请照样子写2个:

、。

描写神情的词语有

六、我会选词填空。

(4分)

气势气魄

2.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宏伟(),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

发现发明

1.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儿,这是科学家们的新()。

2.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照样子写句子。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用“……像……像……”写比喻句)

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伺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学着用反语写一句话。

2.修改病句。

因为当时大雨倾盆,所以他还是准时到了学校。

3.缩句

美丽的天安门广场顿时变成了花的海洋。

八、积累运用。

1.先根据内容连线,再根据要求填空。

(3分)

莫以善小而不为行成于思,毁于随

一径竹阴云满地青山郭外斜

业精于勤,荒于嬉莫以恶小而为之

绿树村边合半帘花影月笼纱

当你在校园里看见一个同学正准备把手中的纸屑扔到地上时,你会用上面哪一句名言来提醒那个同学,请写下来:

2.古诗填空(5分)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两首送别诗,“送别朋友时那种依依惜别之情”在李白的诗中是“,。

”在王维的诗中是“,。

”在你的笔下,你会用什么语言来表达你与朋友的送别之情呢?

请用一句话写出来:

3.关注生活:

(2分)

最近小刚迷上了悠悠球,成绩不断下降,请你用一两句话劝劝小刚。

4.在本学期的读书节活动中,你一定知道你们学校的读书节活动主题吧,请写出来吧:

你一定也读了不少的课外书,把你最喜欢的两本课外书介绍给我们吧,这两本书是《》和《》。

(3分)

阅读理解(30分)

九、阅读《猫》片段,回答问题。

(20分)

1.请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2分)

2.请在括号里用“√”选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分)

4.请在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2分)

近义词:

实在——()

反义词:

尽职——()

5.文段按先总后分的写法,先总写,再分写猫、、。

回忆一下,在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课文有这种写法,请写出两篇课文题目来:

(5分)

6.你能学着这种方法写一段简短的话吗,试着写一写吧。

(6分)

十、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10分)

美丽的香山公园

秋天的香山总是那么美丽,令人陶醉。

早晨,我们乘车到香山游览。

远远望见香山上深红一片,分不清哪里是坡,哪里是路。

一下车,我立即奔向山脚下,仰望香山,山上一片红色,好像熊熊的大火在燃烧,又像天边飘落下来的一片红霞罩(zhào)住整个山林。

我们爬到半山腰,近看黄栌(lú)树,那一片片红叶密密麻麻地长在枝上,椭(tuǒ)圆形的叶子,像一把团扇,颜色红得极艳,像是画家精心涂过的一样。

这真是"霜叶红于二月花"啊!

时不时飘落下来的落叶,更给山路铺了一条红通通的地毯,踩上去感到那么温柔,那么舒服。

我们爬到山顶,眺望山下,满山火红。

蜿蜒的盘山路,像条条玉带,环绕着美丽的香山。

这时,我仿佛置身于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中,真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1.把文中描写红叶的语句用"______"画下来。

(1分)

2.照样子,写词语。

(6分)

红通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条条玉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密密麻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喜爱香山的红叶吗?

请你用一两句话表达一下你的感受。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表达(20分)

十一、下面两个题目,请任选一题,

2.展开想象的翅膀,写一写自己的奇思妙想,题目为:

未来的

要求:

1.请把题目补充完整。

2.想象要丰富,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字迹要工整!

3.字数400个左右

看过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的人还看了:

中考语文复习基础知识要点讲解

中考语文复习基础知识要点讲解

课标和教材对文字这一考点的基本要求是: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认识3500个常用字。

2.识记现代常用汉字的字形,能正确规范地书写3500个常用字。

3.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知识要点】

要掌握重点教读课文中出现的常用字,做到会读、会写、会解释含义、会组词。

能区分常见的同音字、形似字,了解多音多义字在不同词语中的意义。

书写汉字,做到笔画清楚,字形规范,不写错别字。

初中毕业生应认识的汉字较多,包括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和使用率较高的字。

1.形声字

从字形上看,汉字可以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

大部分合体字属于形声字。

形声字由表示字的.意义的形旁(也叫义符)和表示字的读音的声旁(也叫音符)组合而成。

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结合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形声字的形旁只能笼统地表示事物的类别,不能表示具体的意义。

有一部分形声字的声旁甚至已不能准确地表示现代的读音。

2.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

形似字就是形体相近而意义不同的字。

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几个不同的读音,表示几种不同的意义。

辨别多音字的读音,可以从意义、用法、词性等几个方面考虑。

学习多音字,不仅要了解某个字有几个读音,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同时,还要了解不同读音的不同搭配习惯。

【常见考法】

本节知识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主要考查汉字书写和汉字构造,纵观近两三年的中考试题,最重要的是汉字书写。

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和填空题,有时也出现考查考生先找出错别字,再纠正错别字的试题。

(一)对汉字构造的考查。

近几年中考主要考查考生对形声字,形近字的了解,同时着眼于字的结构辨析,各地中考试题这类题比较浅近。

但近一两年的中考试题,也淡化了对形声字知识的考查。

(二)对汉字书写的考查。

主要考查考生对常用字的音、形、义辨识和改正错别字。

这类试题,借考查字的书写能力,着重考查的是常用词语的识记、理解能力,大多数考题设计精巧并有较高的难度,迷惑性强,要有加强识字、书写训练的指导思想。

【误区提醒】

(1)在平时学习时准确识记,明其义在先,记其形于后;

(2)分类梳理成知识卡片,并及时训练与检测,练习有助于识记。

【典型例题】

例析:

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桑梓脉搏忘年交察言观色

B.装潢谙熟黑黝黝肺腹之言

C.跌宕家俱绊脚石心无旁鹜

D.宽宥殉私闭门羹鞭僻入里

答案:

A

分析:

这是一道选择题,要求考生选出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在16个词语中,共有5个错别字,分散在B、C、D三项。

B项中"腹"应为"腑";C项中"俱"应为"具","鹜"应为"骛";D项中"殉"应为"徇","僻"应为"辟"。

考生答题时容易把A项当作错项,误将其中的"搏""察""言"等当成错别字。

例析:

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到处呈现出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

B.伸展出他如盖的浓阴,来阴庇树下的幽花芳草,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

D.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之故态。

答案:

D

分析:

这是一道选择题,要求考生选出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

试题材料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难度不大,考生只要认真辨读句子,就会发现A、B、C三项中各有一个错字。

A项中的"消"应为"销",B项中的"阴"应为"荫",C项中的"缪"应为"谬"。

这道题的设题点涉及成语的识记、多音字的辨识、形近字的辨析等,同学们在学习中要有针对性地予以关注。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试题

湘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1)江枫渔火对chóumián()。

(2)燕国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都城邯郸的人走路的zīshì()很美,就专门跑到邯郸去学走路。

(3)夏天,雨水huìjù()到了黄河,河面宽阔,水流奔涌。

(4)这一撞非同小可,不周山顿时bēngtā()下来,把一根撑天柱给撞断了。

(5)五彩石炼成了niánchóu()的石浆,女娲一挥手,石浆就飞上天去,把天的窟窿补好。

2.在下面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字。

洋洋自()兴风()浪

恶禽猛()五谷丰()

千里之(),始于()下。

志不()者()不达。

3.连线。

回去的叶子

幸福地时候

清澈的生活

圆圆的水面

4.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

(1)月落乌啼霜满天A.哭。

B.叫。

()

(2)邯郸学步A.走路。

B.步骤。

()

(3)望洋兴叹A.感到。

B.高兴。

()

(4)人皆可以为尧舜A.认为。

B.当作。

()

5.修改下列病句。

(1)她认真仔细地复习了几遍课文。

(2)天刚下过雨,地上一点都不湿。

(3)我们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6.按课文内容填空。

(1)因为日月星辰的运行,大地从此有了的变化和

的区分。

(2)停车坐爱枫林晚,。

(3)无山秀似巫山秀

(4),天涯共此时。

7.按要求写句子。

(1)难道这不是好事吗?

(改为陈述句)

(2)他被老师批评了。

(改为“把”字句)

(3)这是事实。

(改为反问句)

二、理解与感悟。

(一)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河神顺着流水向东走去,一直走到了北海。

他向东一望,看不到海水的`边际。

海洋比起自己来,真是不知要大多少倍啊!

河神仰望着大海,向海神发出这样的感叹:

“我总以为自己最了不起,要是不到您这里来看一看,我就会永远受到人们的耻笑啊!

1.辨字组词。

2.河神走到北海,看不到海水的边际,明白了什么?

(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3.你从河神身上学到了什么?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三顾茅庐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

张飞嚷道:

“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刘备生气地说:

“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就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亮先生正在草堂午睡。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

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

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

“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茅塞顿开:

诚心诚意:

2.“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这句话可用这个成语来概括。

(1分)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

4.第3自然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了什么?

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三、习作与表达。

你一定经历过不少事情,有愉快的,有不高兴的,有感到委屈的,有……选择一件你最想告诉别人的事情写下来。

题目自拟。

要求:

1.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

2.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书写工整,字数在400左右。

第二单元提升练习参考答案

一、1.

(1)愁眠

(2)姿势(3)汇聚(4)崩塌

(5)黏稠

2.得作兽登行足强智

3.

4.

(1)B

(2)A(3)A(4)B

5.

(1)她认真地复习了几遍课文。

(2)天刚下过雨,地上都湿了。

(3)我们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增长知识和提高写作水平。

6.

(1)春夏秋冬白天黑夜

(2)霜叶红于二月花

(3)何叶圆如荷叶圆(4)海上生明月

7.

(1)这是好事。

(2)老师把他批评了。

(3)难道这不是事实吗?

二、

(一)1.

2.我总以为自己最了不起,要是不到您这里来看一看,我就会永远受到人们的耻笑啊!

3.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认识自己的短处,明白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

(二)1.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真心实意。

形容十分真诚。

2.如鱼得水3.从刘备的动作(轻轻敲、等候、快步走进等)及神态(恭恭敬敬),可以看出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

4.写出了诸葛亮居住环境的幽雅。

衬托诸葛亮是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三、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