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工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92854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4.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轨道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轨道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轨道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轨道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轨道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轨道工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轨道工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轨道工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轨道工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轨道工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轨道工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轨道工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轨道工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轨道工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轨道工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轨道工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轨道工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轨道工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轨道工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轨道工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轨道工程.docx

《轨道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轨道工程.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轨道工程.docx

轨道工程

 

轨道工程

 

CPⅢ控制网测量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明确CPⅢ控制网测量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CPⅢ控制网测量。

2、编制依据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1994);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08314-2001)。

3、适用范围

CPⅢ控制网测量的范围:

DK104+066至DK165+450无砟轨道;

4、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4.1CP

控制点的测量标志

CPⅢ控制点应设立强制对中装置,测量棱镜应有相应的资质认证,标志连接件的加工误差不应大于0.05mm、CPⅢ棱镜组件的安装精度要求见下表1。

表1CPⅢ测量棱镜组件安装精度要求

CPⅢ测量标志

重复性安装误差(mm)

互换性安装误差(mm)

X

0.4

0.4

Y

0.4

0.4

H

0.2

0.2

4.2CPⅢ控制点的埋设与编号

4.2.1CPⅢ控制点的埋设

CPⅢ控制点应沿线路布置在路基两侧的接触网杆或基础、桥梁防撞墙、隧道侧壁上,当CPⅢ控制点布置在桥梁防撞墙上时,点位应设置在桥墩固定支座端上方的防撞墙上。

CPⅢ控制点沿线路布置时纵向间距宜为60m左右,且不应大于70m、横向间距不超过结构宽度。

各CPⅢ点应大致等高,其高度应在设计轨道顶面以上30cm的地方。

具体埋设方式见附件四所示。

4.2.2CPⅢ控制点的编号

CPⅢ控制点编号的标注应全线统一采用大小为4cm的正楷字体刻绘,并用白色油漆抹底,绿色油漆填写编号字体。

CPⅢ控制点的编号定义如下:

CPⅢ的点号由七位数组成,从左到右前四位数表示CPⅢ点所在里程的整公里数,第五位是“3”表示是CPⅢ网点,后两位数字表示点的顺序号,点的顺序号为单数表示该点在里程增加方向的左侧,点的顺序号为双数表示该点在里程增加方向的右侧,当里程不足千、百、拾公里时,加“0”填充以保证CPⅢ的点号都是七位数齐全;CPⅢ网测量的自由设站点号也由七位数组成,从左到右第一位为大写英文字母“Z”表示测站,第二、三、四、五位数为CPⅢ点所在里程的整公里数,第六、七位数字表示测站的序号。

当里程不足千、百、拾公里时,加“0”填充以保证CPⅢ的自由设站号都是七位数齐全。

举例如下:

点编号

含义

数字代码

在里程内点的位置

0120301

表示线路里程DK120范围内线路前进方向左侧的CPⅢ第1号点,“3”代表“CPⅢ”

0120301

(轨道左侧)奇数

1、3、5、7、9、11等

0120302

表示线路里程DK120范围内线路前进方向右侧的CPⅢ第1号点,“3”代表“CPⅢ”

0120302

(轨道右侧)偶数

2、4、6、8、10、12等

自由设站点编号按“Z012001,Z012002…”沿线路里程增加方向编号。

“Z”表示设站点,“0120”表示里程,“01”、“02”表示该里程的设站号。

4.3CPⅢ控制网区段的划分和区段之间的连接

CPⅢ控制网的区段定义为在上一级控制网点约束下进行本次平差计算的CPⅢ网的范围。

CPⅢ控制网(包括平面网和高程网)可分区段分别进行观测和平差计算,区段的长度不宜低于4km。

CPⅢ平面网区段的两端必须起止在上一级控制网点(CPⅠ或CPⅡ)上,而且应保证有连续的三个自由设站与上一级控制网点联测。

CPⅢ高程网要满足区段中联测的上一级水准点的数量不得少于3个,而且CPⅢ高程网区段的两端必须起止在上一级水准点上。

CPⅢ网区段与区段之间,至少应该有四对(8个)CPⅢ点作为公共点在相邻的两区段中都要测量;这些点在各自区段中的观测和平差计算,应该满足CPⅢ网的精度要求;除此之外,还要满足各自区段平差后的公共点X、Y、H坐标较差应小于±2mm的要求;在达到上述要求后,前一区段CPⅢ网的平差结果不变,后一区段的CPⅢ网要再次平差,再次平差时除要约束本区段的上一级控制网点外,还要约束前一区段公共点中至少一个公共点的坐标;这样其他未约束的公共点在两个区段分别平差后的坐标差值应≤1.0mm,以确保CPⅢ网的整体精度。

最后公共点的坐标,应该采用前一区段CPⅢ网的平差结果。

4.4CP

平面控制网测量

4.4.1CPⅢ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

表2CPⅢ控制点的定位精度要求(mm)

控制点

测量方法

相对点位精度

同精度复测较差限差

CPⅢ

边角交会网

1

3

4.4.2CPⅢ平面控制网的测量设备与方法

测量设备

CPⅢ平面控制网测量的全站仪,应具有自动目标照准和程序控制自动测量的功能,其标称精度应满足:

方向测量中误差不大于±1″,距离测量中误差不大于±(1mm+2ppm)。

每台仪器应至少配14个棱镜,其重复性安装误差和各标志点之间的互换性安装误差,在X、Y、H三方向的误差应均小于±0.3mm。

用于进行气象改正的温度计,其测量精度应不低于±0.2℃。

用于进行气象改正的气压计,其测量精度应不低于±5pa。

测量方法

CPⅢ控制网采用自由设站边角交会网的方法测量。

自由设站的设站距离为120m时,每个自由设站应观测12个CPⅢ点,全站仪前方和后方各6个(3对)CPⅢ点,每次测量应保证每个CPⅢ点被测量3次以上。

测量方法见下图1所示。

测站(自由站点)

CPⅢ控制点

向CPⅢ点进行的测量(方向、角度和距离)

图1CPⅢ控制网自由设站边角交会网示意图

对于自由设站测量较为困难的地区(如曲线隧道),自由设站的设站距离可以为60m,每个自由设站应观测8个CPⅢ点,全站仪前方和后方各4个(2对)CPⅢ点,每次测量应保证每个CPⅢ点被测量4次以上。

CPⅢ控制点距离为60m左右,且不应大于70m,观测CPⅢ点允许的最远的目标距离为150m左右,最大不超过180m。

测量前应记录每个测站的温度、气压,并将温度、气压输入仪器进行改正。

对于线路有长短链时,应注意区分重复里程及标记的编号。

水平方向观测

CPⅢ平面控制网的水平方向观测,应满足下表3的规定。

表3水平方向观测的技术要求

控制网等级

仪器等级

测回数

半测回归零差

不同测回同一方向2C互差

同一方向归零后方向值较差

CPⅢ

05″

2

6″

9″

6″

1″

3

6″

9″

6″

距离观测

CPⅢ平面控制网的距离测量,应采用以下的多测回距离观测法:

盘左和盘右分别对同一个CPⅢ点进行距离测量,把盘左和盘右距离测量的平均值作为一测回的距离测量值;每个CPⅢ点距离测量的测回数应与水平方向相同,各测回测量的距离较差应≤1.0mm。

在全圆方向观测的同时,对CPⅢ点进行距离测量。

4.4.3与CPⅠ、CPⅡ控制点联测

CPⅢ平面控制网测量前,应确保线路两侧50m范围内CPⅡ控制点的密度达到500m~800m,否则应同精度用GPS测量的方法加密CPⅡ控制点;

与CPⅠ、CPⅡ控制点联测,一般情况下应通过3个或以上线路上的自由设站进行联测,见下图2所示。

联测高等级控制点时,应最少观测3个完整测回数据。

测站(自由站点)

CPⅢ控制点

向CPⅢ点进行的测量(方向、角度和距离)

图2与CPⅠ、CPⅡ控制点联测示意图

与CPⅠ、CPⅡ控制点联测较为困难时,应至少通过2个线路上的自由设站进行联测,见下图3所示。

测站(自由站点)

CPⅢ控制点

向CPⅢ点进行的测量(方向、角度和距离)

图3与CPⅠ、CPⅡ控制点联测示意图

(1)不能直接观测的CPⅡ点建议用GPS测量按CPⅡ等级精度加密。

4.4.4现场记录

采用全站仪自动观测数据采集软件进行外业数据的采集、记录和保存,所有观测数据应进行备份存储。

现场测量时,必须按“附件1自由测站记录表”记录各测站的实际情况,它是测量中的重要数据。

4.5CP

平面控制网数据处理

CPⅢ平面控制网数据处理可采用专业软件进行处理,采用的软件必须通过铁道部相关部门正式鉴定。

对于测量数据的整理和保存,必须保证数据信息能够从测量一直到评估验收和存档都完整一致,手工校验的修正参数,必须记录在案。

CPⅢ平面控制网数据处理结果不能满足“表2CPⅢ控制点的定位精度要求”的指标时,应进行返工测量。

表4CPⅢ平面控制网平差计算取位

等级

水平方向观测值(″)

水平距离观测值(mm)

方向改正数(″)

距离改正数(mm)

点位中误差(mm)

点位坐标(mm)

CPⅢ平面网

0.1

0.1

0.01

0.01

0.01

0.1

4.6CPⅢ高程控制网测量

4.6.1CPⅢ高程控制网主要技术要求

(1)精密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表5精密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mm)

水准测量

等级

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

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MW

限差

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

往返测

不符值

附合路线或

环线闭合差

左右路线

高差不符值

精密水准

≤2.0

≤4.0

12

8

8

4

注:

表中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2)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要求

表6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

等级

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

路线长度(km)

水准仪等级

水准尺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

或闭合差

(mm)

与已知点

联测

附合或环线

精密水准

4

2

DS1

因瓦

往返

往返

8

注:

①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其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0.7倍。

②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3)精密水准观测应符合以下要求

表7精密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水准尺

类型

水准仪

等级

视距

(m)

前后视距差(m)

测段的前后视距累积差(m)

视线高度(m)

精密水准

因瓦

DS1

≤60

≤2.0

≤4.0

下丝读数

≥0.3

DS05

≤65

注:

①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②DS05表示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中误差为±0.5mm。

在观测数据存储之前,必须对观测数据作各项限差检验。

检验不合格时,对不合格测段整体重测,至合格为止。

4.6.2CPⅢ高程控制网的测量设备与方法

(1)测量设备

用于CPⅢ高程控制网测量的水准仪,标称精度应满足每公里水准测量往返测高差中数测量的中误差不低于±1.0mm/km。

水准尺应采用整体因瓦水准标尺,与水准仪配套的尺垫,其重量应不低于3kg。

与水准仪配套的脚架,应采用木质脚架。

(2)测量方法

方法一:

往测时以轨道一侧的CPⅢ水准点为主线贯通水准测量,另一侧的CPⅢ水准点在进行贯通水准测量摆站时就近观测;返测时以另一侧的CPⅢ水准点为主线贯通水准测量,对侧的水准点在摆站时就近联测。

往测水准路线如下图4所示:

图4往测水准路线示意图

返测水准路线如下图5所示:

图5返测水准路线示意图

观测顺序:

1)光学水准仪观测

奇数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

A后视标尺基本分划;

B中视标尺基本分划;

C前视标尺基本分划;

D前视标尺辅助分划;

E中视标尺辅助分划;

F后视标尺辅助分划。

偶数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

G前视标尺基本分划;

H中视标尺基本分划;

I后视标尺基本分划;

J后视标尺辅助分划;

K中视标尺辅助分划;

L前视标尺辅助分划。

2)数字水准仪观测

奇数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

A后视标尺;

B前视标尺;

C中视标尺;

D前视标尺;

E中视标尺;

F后视标尺。

偶数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

G前视标尺;

H中视标尺;

I后视标尺;

J后视标尺;

K中视标尺;

L前视标尺。

方法二:

CPⅢ点与CPⅢ点之间的水准路线,采用下图6所示的水准路线形式进行。

图6CPⅢ点与CPⅢ点之间的水准路线示意图

观测顺序:

1)光学水准仪观测

奇数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

A后视标尺基本分划;

B前视标尺基本分划;

C前视标尺辅助分划;

D后视标尺辅助分划。

偶数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

E前视标尺基本分划;

F后视标尺基本分划;

G后视标尺辅助分划;

H前视标尺辅助分划。

2)数字水准仪观测

奇数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

A后视标尺;

B前视标尺;

C前视标尺;

D后视标尺。

偶数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

E前视标尺;

F后视标尺;

G后视标尺;

H前视标尺。

测站数为偶数,一般为6或8个。

由往测转为返测时,两支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

4.7CPⅢ高程控制网数据处理

CPⅢ控制点高程测量应采用严密平差,平差计算取位按下表中精密水准测量的规定执行。

表8精密水准测量计算取位

等级

往(返)测距离总和(km)

往(返)测距离中数(km)

各测站高差(mm)

往(返)测高差总和(mm)

往(返)测高差中数(mm)

高程

(mm)

精密

水准

0.01

0.1

0.01

0.01

0.1

0.1

4.8CPⅢ控制网的观测条件

(1)CPⅢ控制网外业观测应待线下工程沉降和变形满足要求、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通过后进行。

(2)CPⅢ观测应在气象条件相对比较稳定的天气下进行(温差变化较小,湿度较小,如阴天),夜间观测应避免强热光源对观测的影响。

(3)CPⅢ观测时测程内不能有任何遮挡物,那怕一根细铁丝也会导致成果错误。

(4)CPⅢ观测时,场内不得有人体可以感受到的任何震动。

4.9CPⅢ控制网的维护

由于CPⅢ网布设于桥梁上或由于线下工程的稳定性等原因的影响,为确保CPⅢ点的准确性,建议施工单位在使用CPⅢ点进行后续轨道安装测量时,应定期与周围其它点进行校核,特别是要与地面上布设的稳定的CPⅠ、CPⅡ点进行校核,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5其它有关事宜

(1)测量计算软件的要求:

CPⅢ网的平面和高程数据处理须采用鉴定合格的CPⅢ测量专用软件进行处理。

(2)其他未尽事项可以参考有关技术文件及测量手册。

6上交资料

平面观测、高程观测网图;

平面观测、高程观测原始观测数据;

平面观测、高程观测手簿;

CPⅡ控制点、高等级水准点检核数据;

平面计算(边长、角度)表;

平面坐标平差表、各项精度统计表;

高差计算表(含尺长改正);

高程平差表、各项精度统计表;

CPⅢ点平面和高程成果表;

技术设计书;

技术总结报告。

 

附件1自由测站记录表

兰新铁路客运专线LXS-3标第页共页

测量单位:

天气:

测量日期:

年月日

自由测站点编号

温度

气压

CPIII点编号

备注

CPIII点编号

备注

自由设站、CPIII点编号示意图

线路里程方向

说明:

将自由测站点和CPⅢ点的编号标记于上述示意图中。

每一测站均应填写一张表格。

观测:

记录:

测量时间:

时分

附件2CPⅢ测量标志的布设方式

(1)路基地段应在路基上布置临时辅助立柱,设置时遇到有下锚拉线的地方,应设置在接触网基础另一侧。

立柱上设置CPⅢ控制点标志,见下图1所示;

图1路基地段临时辅助立柱上的CPⅢ控制点布设示意图

(2)桥梁上一般布置在桥梁固定支座端防护墙上,成对布置。

在直线段CPⅢ基桩高出轨面300mm。

CPⅢ预埋套管可在临时支柱灌注时预埋或后期打孔埋设。

见下图2所示;

图2桥梁地段CPⅢ控制点布设示意图

(3)在隧道底部两侧的边沟内边墙顶面中部,向下开凿铅垂方向的安装孔(孔径≥28毫米,孔深≥80毫米),然后使用锚固CPIII棱镜组件,相邻两对CPIII点在里程上相距约60米。

也可在浇筑边沟边墙时预埋棱镜组件。

埋设位置图见图3。

图3隧道地段CPⅢ控制点布设示意图

混凝土支承层及底座施工作业指导书

1.编制目的

明确双块式无砟轨道水稳层及底座板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水稳层及底座板作业施工。

2.编制依据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涵[2005]754号)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设计的《双块式轨道预埋件设计图》;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设计的《双块式式轨道预埋件设计图》;

《双块式无砟轨道钢筋连接器设计图》;

《双块式无砟轨道底座设计图》;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7】85号;

高速铁路高速铁路双快式无砟轨道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

3.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LXS-3标双块式无砟轨道无砟轨道工程底座板施工(不含特殊结构)。

本作业指导书包括施工准备(底座板施工单元划分)。

钢筋制作与安装,底座板模板制作与安装,底座板混凝土浇筑。

4.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

4.1混凝土支撑层及底座板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4.2技术要求

4.2.1环境及混凝土技术要求

①施工环境温度不低于5℃,雨天不宜施工。

②新拌混凝土从出仓到用完一般不超过90分钟,混凝土的自由落度不能大于1m。

③当工地最高气温超过30℃时,应采取夏季施工措施,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能超过30℃。

④底座板上轨道板覆盖区域2.55m宽的范围应刷子刷毛处理,深度1-2mm。

⑤侧向挡块位置处底座板不得有模板接缝。

⑥曲线地段的底座板应及时进行横向临时固定,避免底座板产生横向位移。

临时侧挡装置要在底座砼两侧对称布置。

⑦后浇带与轨道板缝不得重叠,底座板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后浇带的处理,清除浮浆,断面垂直。

⑧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用土工布或薄膜进行覆盖湿润养护,湿润养护时间不低于7天。

⑨混凝土的张拉连接必须严格按照临时端刺及常规区平面布置图进行。

当一个施工单元的底座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必须测量常规区及临时端刺浇筑段的长度和温度,并加以记录(与下一施工单元连接时用)。

4.2.2钢筋笼技术要求

①钢筋笼桥下集中预制.吊装施工

钢筋在加工场加工成钢筋笼,利用钢筋笼运输台车运到现场,用吊车整体吊上桥面,再进行人工绑扎连接后浇带和齿槽部位。

钢筋在钢筋场利用绑扎台座和模具绑扎成钢筋笼,严格控制钢筋绑扎间距。

钢筋交叉处采用铁丝绑扎,绑扎铁丝的尾端伸向钢筋笼内部,不得侵入混凝土保护层。

纵向钢筋连接采用搭接绑扎,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大于50%,搭接长度符合以下要求:

φ16为1.05m,φ20为1.32m,φ25为1.64m。

在运往现场存放前,在钢筋笼端头挂标识牌,分别注明方向.左右线.前后位置.及墩号。

加工好的钢筋笼用运输台车运到桥下便道上,用吊车吊装上桥,然后根据弹好的底座板边线将钢筋笼居中摆放,先安装后浇带一侧的钢筋笼。

安放时先在滑动层上安放垫块,垫块采用同底座板混凝土相同材质的混凝土垫块。

垫块布置成梅花状,与滑动层的接触面积不得小于0.185m2纵向延米(垫块纵向间距约0.4m)。

钢筋安装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底座板顶面.侧面为45mm,底面为35mm。

吊装钢筋笼时应将钢筋笼轻轻放在大支撑面垫块上,不得损坏滑动层和桥面防水层,同时不得在桥面上焊接钢筋。

梁缝处即高强度挤塑板上的钢筋,根据设计图现场绑扎就位。

此时务必注意:

绑扎钢筋时不得对高强度挤塑板和其上的塑料薄膜造成损坏,此外还需注意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的搭接长度。

②钢筋笼绑扎施工

钢筋笼在现场采用可拆卸式胎具制作,纵横骨架通过螺栓连接。

首先在施工部位进行胎具安装,然后通过相邻梁面上的弹线对胎具进行定位,最后利用胎具上的定位卡进行钢筋定位绑扎。

4.2.3剪力齿钉的施工

底座板施工前,必须对所有预埋剪力套筒进行高程测量,确定剪力钉的长度,特别是在曲线段,根据超高值合理的选择锚固钢筋的高度。

然后进行剪力钉的加工。

剪力钉安装时必须将梁体内预埋套筒内的杂物清理干净,然后将剪力钉带丝牙一端拧入套筒内,为保证剪力钉拧入套筒内的长度满足要求,可根据剪力钉钢板尺寸自制简易工装配合扭矩扳手进行拧紧操作,扭矩不小于300Nm。

5.材料要求

原材料应该符合设计要求,进场后的施工材料按照相关的技术条

件及时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钢筋保护层垫块抗压强度不低于底座混凝土的设计强度。

底座板混凝土采用弹性模量不大于31.5Gpa的C30钢筋混凝土,其混凝土结构使用年限不小于60年,使用环境为T2。

底座板宽2950mm,钢筋采用HRB500

级。

精度要求:

顶面高程±5mm,中线±10mm,宽度0~+15mm,顶面平整度7mm/4mm。

6.机具配置及劳动力组织

6.1设备机具配置

表6-1设备机具配置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用途

备注

1

混凝土汽车泵

1

将底座混凝土由桥下泵至桥上

2

混凝土运输车

3

底座混凝土桥下运输

3

25t吊车

1

辅助吊装底座钢筋

4

插入式振动棒

4

底座混凝土振捣

5

提浆整平机

2

底座混凝土表面振捣、整平

6

悬臂龙门吊

1

底座钢筋整体安装就位

底座钢筋桥下整体绑扎时使用

7

钢筋绑扎台座

2

底座钢筋场内整体绑扎

8

钢筋笼吊装架

2

底座钢筋整体吊装

9

扭矩扳手

12

底座钢筋连接

10

开口扳手

12

底座钢筋连接

11

可调式模板

10

底座混凝土模板

双线

12

铁抹子

4

底座混凝土表面收光、抹平

13

木抹子

4

底座混凝土表面收浆、抹平

14

灰铲

4

局部补灰

15

铁锹

4

局部补灰

16

铁耙

2

混凝土刨平

17

毛刷

2

底座混凝土表面拉毛

6.2劳动力组织

表6-2一个工作面(双线)每工作班人员配置表

序号

工种

人数

工作内容

1

测量工

4

负责底座放样

2

技术人员

2

负责现场指导、交底、检查

3

试验员

3

负责底座混凝土现场试验

4

安全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