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资源化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研究报告材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96213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70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垃圾资源化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研究报告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建筑垃圾资源化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研究报告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建筑垃圾资源化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研究报告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建筑垃圾资源化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研究报告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建筑垃圾资源化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研究报告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建筑垃圾资源化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研究报告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建筑垃圾资源化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研究报告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建筑垃圾资源化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研究报告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建筑垃圾资源化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研究报告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建筑垃圾资源化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研究报告材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建筑垃圾资源化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研究报告材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建筑垃圾资源化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研究报告材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建筑垃圾资源化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研究报告材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建筑垃圾资源化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研究报告材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建筑垃圾资源化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研究报告材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建筑垃圾资源化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研究报告材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建筑垃圾资源化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研究报告材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建筑垃圾资源化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研究报告材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建筑垃圾资源化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研究报告材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建筑垃圾资源化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研究报告材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垃圾资源化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研究报告材料.docx

《建筑垃圾资源化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研究报告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垃圾资源化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研究报告材料.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垃圾资源化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研究报告材料.docx

建筑垃圾资源化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研究报告材料

建筑垃圾资源化投资可行性分析研

究报告

2011年8月

第一节建筑垃圾概述7

1建筑垃圾的定义7

2建筑垃圾分类7

(一)建筑施工垃圾7

(二)建筑装修垃圾7

(三)建筑拆除垃圾8

(四)其他分类方法8

3建筑垃圾的特点9

第二节建筑垃圾的环境危害性10

1占用土地、破坏土壤10

2污染水体10

3污染空气11

4影响市容11

5安全隐患11

第三节国内建筑垃圾产量13

1目前建筑垃圾存量较大13

(一)我国基建量全球最大13

(二)大城市建筑垃圾普遍存在不当处理13

2未来建筑垃圾供应稳定15

(一')基础建设中短期内仍持续15

(二)GDP增长与建筑垃圾产量的协同效应16

第四节国内外建筑垃圾处理市场现状17

1发达国家建筑垃圾处理市场现状17

(一)日本17

(二)韩国18

(三)美国18

(四)法国19

(五)荷兰19

(六)德国19

2我国建筑垃圾处理市场现状20

(一)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不高,处理方式落后20

(二)征收处理费,难以控制浪费源头21

(三)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21

第五节建筑垃圾管理的政策措施22

1技术政策22

(一)建筑垃圾减量化22

(二)建筑垃圾资源化22

(三)建筑垃圾无害化22

2经济政策23

(一)“排污收费”政策23

(二)“生产者责任制”政策23

(三)“税收、信贷优惠”政策23

(四)“建筑垃圾填埋收费”政策24

3研发政策24

(一)开展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科研工作24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再生技术研究25

(三)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建立标准示范工程25

第六节建筑垃圾的处理过程26

1建筑垃圾预处理26

(一)建筑垃圾的粗分27

(二)建筑垃圾的破碎27

(三)建筑垃圾的分选29

2建筑垃圾预处理系统工艺31

(一)俄罗斯的工艺31

(二)我国的工艺32

(三)改进的工艺34

3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35

(一)旧木材、木屑的再利用36

(二)旧砖、瓦的再利用36

(三)旧沥青的再利用37

(四)旧混凝土的再利用37

(五)建筑垃圾的填埋处理38

4建筑垃圾中细粉料的最大化利用39

(一)建筑垃圾是墙体材料的好原料39

(二)高品质再生骨料的可满足工程结构需要40

5建筑垃圾处理的经济性分析40

(一)生产轻质砌块的经济性41

(二)生产再生骨料的经济性41

6建筑垃圾产业链42

(一)建筑垃圾处理产业链运作模式42

(二)建筑垃圾产业链运作模型解释43

第七节相对成熟的建筑垃圾再生技术45

第八节建筑垃圾资源化行业竞争性分析46

1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相关企业现状46

2主要竞争厂家46

(一)上海德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46

(二)许昌金科建筑清运有限公司46

(三)邯郸全有生态建材有限公司47

(四)江苏黄埔资源再利用有限公司48

第九节国家政策50

1《城市固体垃圾处理》50

2《清洁生产促进法》50

3《城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规定》50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50

5《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51

6《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51

7《地震灾区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导则》51

8《再生节能建筑材料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51

9《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52

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52

(一)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52

(二)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回收体系53

(三)推广绿色消费模式53

(四)强化政策和技术支撑53

十^一'地方政策54

第十节上海德滨环保投资亮点与风险55

1投资亮点55

(一)市场容量大55

(二)国家政策支持55

(三)技术水平领先55

(四)都江堰项目示范作用明显56

(五)项目储备充足56

2存在风险56

(一)建筑垃圾资源化技术壁垒不高56

(二)“特许经营权”尤为重要56

(三)高附加值产品市场开拓存在不确定性57

第^一节附录1:

地震灾区建筑垃圾资源化技术及其示范生产线58

一课题主要进展和成效59

(一)创建了适合于四川灾区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成套技术59

(二)建成建筑垃圾资源化示范生产基地和应用技术示范生产基地……59

2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应用技术59

3课题创新性成果和典型应用60

(一)建筑垃圾资源化产品产业链生产工艺和成套技术60

(二)建筑垃圾资源化过程防尘降噪防疫技术61

(三)再生骨料品质控制与应用技术61

(四)建筑垃圾资源化示范生产基地62

4课题成果推广应用前景64

第十二节附录2:

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研究开发66

1主要研究内容66

(一)建筑垃圾制备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研究66

(二)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标准研究66

(三)建筑垃圾蒸压制品的研制开发67

(四)建筑垃圾混凝土砌块的研究开发67

(五)建筑垃圾在建筑地基基础中再生利用67

2解决的关键技术67

(一)建筑垃圾制备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研究67

(二)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标准研究68

(三)建筑垃圾蒸压制品的研制开发68

(四)建筑垃圾混凝土砌块的研究开发69

(五)建筑垃圾在建筑地基基础中再生利用69

3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69

(一)产品研发69

(二)两项研究成果获奖70

(三)标准制定70

(四)建成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生产线两条70

(五)再生混凝土在结构工程中应用70

(六)建筑垃圾复合载体桩技术在多项工程中推广应用71

第一节建筑垃圾概述

一建筑垃圾的定义

建筑垃圾是指在对建筑物、构筑物的建设、维修、拆除和装修的活动中产生的对建筑物本身无用或不需要的排出物料。

狭义上的建筑垃圾指的是在建筑施工、建筑拆除、建筑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主要来源于基坑开挖、道路开挖、建筑工地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建材生产五类。

对建筑物本身无用或不需要,决定了物料是否为垃圾。

而循环经济理论指出“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建筑垃圾可能对建筑物本身是无用的,但可以作为其它材料的填充物或者解构之后重新使用,所以它仍是具有价值的一种资源。

二建筑垃圾分类

按照产生的来源,建筑垃圾主要由建筑施工、建筑装修和建筑拆除过程中产生,下面分别讨论在这三个过程中建筑垃圾的主要成分及其所占比例。

(一)建筑施工垃圾

在建筑施工中,不同结构类型建筑物所产生的建筑施工垃圾各种成分的含量有所不同,但其主要成分一致,主要有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剔凿产生的砖石和混凝土碎块、打桩截下的钢筋混凝土桩头、废金属料、竹木材、各种包装材料,约占建筑施工垃圾总量的80%,其它垃圾成分约占20%

(二)建筑装修垃圾

建筑装修垃圾的成分比较复杂,且含有一定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按

照北京市的跟踪统计,可用于回收的物质占29.8%,不可回收物质占

49.2%,灰末占21%,其中可回收物质包括天然木材、纸类包装物、少量砖石、混凝土、砂浆碎块、钢材、玻璃、塑料等;不可回收的物质主要包括胶黏剂、胶合木材、废油漆和涂料及其包装物等。

(三)建筑拆除垃圾

旧建筑拆除垃圾相对建筑施工单位面积产生垃圾量更大,也是我们关

注的主要对象。

旧建筑物拆除垃圾的组合与建筑物的结构有关。

主要分为两类:

1)旧砖混结构建筑中,砖块,瓦砾约占80%其余为木料,碎玻璃,石灰,渣土等。

现阶段拆除的旧建筑多属砖混结构的民居。

2)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建筑,混凝土块约占50%-60%其余为金属,砖块,砌块,塑料制品等,旧工业厂房,楼宇建筑是此类建筑的代表。

I1建罠垃圾分类及单位建筑面积产生量

垃JK组成

碎砖砂架混餐土桩头

包装林料Jt面材料钢林木林其也单位建筑面积产生施工垃圾盘gAf

施工垃圾组成比例険

框构

15-3010-2015-308-15

5~20

2~5

2-R

1-51(1-20

45-150

砖混结构

30-508-153-15/

5-15

2-5

1*5

1*510-2()

50-200

框架即力墙结构10-2010-2015-358-20

10-20

22

2-S

卜5lil-20

40-150

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水平的越来越高,旧建筑拆除垃圾的组成会发

生变化,主要成分由砖块、瓦砾向混凝土块转变

(四)其他分类方法

显然,按建筑垃圾的来源分类并不能真正将它们分开,所以也有根据

建筑垃圾的主要材料类型或成分对其进行分类的,据此可将每一种来源的建筑垃圾分成三类:

可直接利用的材料,可作为材料再生或可以用于回收的材料以及没有利用价值的废料。

例如在旧建筑材料中,可直接利用的材料有钢窗、钢梁、尺寸较大的木料等,可作为材料再生的主要是矿物材料、未处理过的木材和金属,经过再生后其形态和功能都和原先有所不同。

还有其它一些分类方法,如先将建筑垃圾按成分分为金属类(钢铁、铜、

铝等)和非金属类(混凝土、砖、竹木材、装饰装修材料等),按能否燃烧分

为可燃物和不可燃物,再将剔除金属类和可燃物后的建筑垃圾(混凝土、石

块、砖等)按强度分类:

标号大于C10的混凝土和块石,命名为I类建筑垃圾;标号小于C10的废砖块和砂浆砌体,命名为U类建筑垃圾;为了能更好地利用建筑垃圾,还将I类细分为Ia类和Ib类。

各类建筑垃圾的

分类标准及用途见下表。

&2-3各类址筑坨圾的分类标准及川途

人类业类

标号

标志性材料

用途

1【a

^C20

4层以上建筑的梁、板、

EC20ffi凝上竹料

丨b

CI0-C20

混凝土華层

C1Q混凝匕骨料

IIa

C5-C10

砂浆或砖

C5砂浆或再生砖骨料

,[lib

低标号砖

回填料

三建筑垃圾的特点

建筑垃圾主要以渣土、碎石块、废砂浆、砖瓦碎块、混凝土块、沥青块、废塑料、废金属料、废竹木等的废弃混合物组成,如按照当前常用的填埋堆放的处理方法,其一般需要经过很长时间其物理、化学特性才可趋于稳定。

在填埋期间,废砂浆和混凝土块中含有的大量水合硅酸钙和氢氧化钙使渗滤水呈强碱性;废石膏中含有的大量硫酸根离子在厌氧条件下会转化为硫化氢;废纸板和废木材在厌氧条件下可溶出木质素和单宁酸并分解生成挥发性有机酸;废金属料可使渗滤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从而污染周边的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和空气,受污染的地域还可扩大至存放地之外的其它地方。

而且,即使建筑垃圾已达到稳定化程度,堆放场所不再有有害气体释放,渗滤水不再污染环境,大量的无机物仍然会停留在堆放处,占用大量土地,并继续导致持久的环境问题。

第二节建筑垃圾的环境危害性

建筑垃圾对我们生活环境的影响具有广泛性、模糊性和滞后性的特点。

广泛性是客观的,但其模糊性和滞后性就会降低人们对它的重视,造成生态地质环境的污染,严重损害城市环境卫生,恶化居住生活条件,阻碍城市健康发展。

一占用土地、破坏土壤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处理而直接运往郊外堆放。

据估计,

每堆积1万吨建筑垃圾约需占用67m2的土地。

我国许多城市的近郊常常是

建筑垃圾的堆放场所,建筑垃圾的堆放占用了大量的生产用地,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以及人们居住条件的提高,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会越来越大,如不及时有效的处理和利用,建筑垃圾侵占土地的问题会变得更加严重。

甚至于还出现随意堆放的建筑垃圾侵占耕地、航道等现象。

2006年7月,重庆巴南区

李家沱码头被倾倒了1万余吨建筑垃圾,侵占了约30m长江航道,一旦长

江出现大雨或洪水,它将会使过往船舶陷入搁浅危险。

此外,堆放建筑垃圾对土壤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

露天堆放的城市建

筑垃圾在外力作用下进入附近的土壤,改变土壤的物质组成,破坏土壤的结构,降低土壤的生产力。

建筑垃圾中重金属的含量较高,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会发生化学反应,使得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增加,引起附近农作物中重金属含量提高。

二污染水体

建筑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发酵和雨水的淋溶、冲刷以及地

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渗滤出污水渗滤液或淋滤液,会造成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废砂浆和混凝土块中含有的大量水合硅酸钙和氢氧化钙、废石膏中含有的大量硫酸根离子、废金属料中含有的大量金属离子溶出,同时废纸板和废木材自身发生厌氧降解产生木质素和单宁酸并分解生成有机酸,堆放场所建筑废弃物产生的渗滤水一般为强碱性并且还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硫化氢以及一定量的有机物,如不加控制让其流入江河、湖泊或渗入地下,就会导致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

水体被污染后会直接影响和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资源的利用。

一旦饮用这种受污染的水,将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三污染空气

建筑垃圾在堆放过程中,在温度、水分等作用下,某些有机物质会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气体。

例如废石膏中含有大量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在厌氧条件下会转化成具有臭鸡蛋味的硫化氢,废纸板和废木材在厌氧条件下可溶出木质素和单宁酸并分解生成挥发性的有机酸。

垃圾中的细菌、粉尘随风吹扬飘散,造成对空气的污染。

少量可燃性建筑垃圾在焚烧过程中又会产生有毒的致癌物质,造成对空气的二次污染。

四影响市容

目前我国建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很低,许多地区建筑废弃物未经任何处理,并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

工程建设过程中未能及时转移的建筑垃圾往往成为城市的卫生死角,混有生活垃圾的城市建筑垃圾如不能进行适当的处理,一旦遇到雨天,脏水污物四溢,恶臭难闻,往往成为细菌的滋生地。

而且建筑废弃物运输大多采用非封闭式运输车,不可避免地引起运输过程中的废弃物遗撒、粉尘和灰砂飞扬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容貌和景观。

可以说城市建筑垃圾已成为损害城市绿地的重要因素,是市容的直接或间接破坏者。

五安全隐患

大多数城市建筑垃圾堆放地的选址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随意性,留下了不少安全隐患。

施工场地附近多成为建筑垃圾的临时堆放场所,由于只图施工方便和缺乏应有的防护措施,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建筑垃圾堆出现崩塌,阻碍道路甚至冲向其他建筑物的现象时有发生。

第三节

国内建筑垃圾产量

目前建筑垃圾存量较大

(一)我国基建量全球最大

中国每年的新建筑面积达到20亿平方米,全球40%的水泥和钢材都用

在了中国的建筑工地上。

我国是当前世界上基本建设量最大的国家,占全世界年整体建设量的50%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

40%从1991年到2005年短短15年间,我国建筑垃圾每年的产生量从6600

万吨急速攀升至接近6亿吨。

根据2010年底调查研究表明,国内每年建筑垃圾产量保守估计在8亿

吨以上,并且不包括渣土之类可直接或间接二次利用的那部分,并且每年均呈增长趋势。

(二)大城市建筑垃圾普遍存在不当处理

建筑垃圾主要在全国的一些大、中型城市产生,这些城市建筑更新速

度快,建设规模大,建筑的装饰、装修耗材多,是建筑垃圾的主要来源。

北京:

自2000年以来北京申奥成功,各项奥运工程相继启动,北京市

建筑垃圾产量节节攀升,在2001年就已经到达了排放高峰期,当年总量

达3300万吨,2005年北京市建筑垃圾排放量达3600万吨,平均每日排

放10万吨。

按北京市常住人口1800万人计算,人均排放建筑垃圾约2吨/

年,是发达国家人均排放约0.3吨/年的7倍。

下图是北京市2001-2005年

内的建筑垃圾产量图,可见其平均水平已经超过3000万吨/年,居全国建

筑垃圾产量榜首。

尽管近几年北京建筑垃圾产量持续走高,很大程度是因为受城市建设和奥运工程的影响,奥运工程完工后,建筑垃圾也不会有较大的回落,据权威部门预测,很长一段时间年排放量仍将超过3000万吨。

图3-1北京五年内建策垃圾产量

上海:

《上海市各区建筑垃圾处置规划》表明,上海目前日产生建筑垃

圾约5万吨,年建筑垃圾产生量基本保持在2000万吨/年左右,大致为城

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3.5倍,该规划明确未来将会投资200亿元处置建筑

垃圾。

建筑垃圾的产生量和成分的变化,同城市发展、建设进程紧密联系,据同济世博研究中心专家组测算,整个世博工程将产生建筑垃圾达4000万

吨。

近几年,上海市年均产生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约1800万吨。

2007年工

程渣土的申报量达到了3065万吨,2008年实际出土量超过4000万吨。

输处置市场存在着无序竞争和暗中擅自倾倒、车辆超载、箱体不密闭等引起道路污染的现象。

广州:

据统计,广州市市区每天有近200个建筑工地开工,建筑垃圾

排放量在1万立方米以上的建筑工地110多个。

广州新建筑面积以每年

1000万平方米的速度增长,旧城区改造建筑每年以500万平方米增长,每

年释放出的建筑垃圾总量近2000万吨,加上近20年的建筑垃圾积存量约

6000万吨。

今后广州估计每年需要6000亩的填埋场才能解决这些巨量的

垃圾。

且据1990〜2004年环卫部门统计,建筑垃圾的总填埋量只占总排放量的32.78%。

可见巨量的建筑垃圾并没有按正常的渠道处理,主要是通过乱倾乱倒排放。

深圳:

深圳市每年新建建筑面积2000万平方米,旧城改造500万平方

米,每年将产生建筑垃圾近1000万吨,一年新产生的建筑垃圾需占用近

1000亩土地用于填埋。

全市近20年来的建筑垃圾总存量约有6000万吨以上。

实际上,地铁工程、城建工程和大运工程,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可能还不止这个数字。

深圳有三个较大的建筑垃圾专用填埋场:

占地22万平方

米的塘朗山填埋场、占地11万平方米的龙岗填埋场和占地12万平方米的

宝安填埋场,现在均已填满。

其中,面积最大的塘朗山填埋场,启用于2001

年,提前三年于2005年5月就已经“完成任务”,现在已经封场。

其它中、小城市的情况:

珠海市全年产生建筑垃圾约225万吨以上,

而且每年正在以10%的速度递增;河北邯郸市每年产生建筑垃圾130万吨

以上,其中无法再生利用的约40万吨;2007年柳州市建筑垃圾排放量达

77.94万吨,平均每日排放2000吨。

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我国各大城市的建筑垃圾年产量基本在

1000万吨以上,中、小型城市的年产量也在100万吨左右,我国建筑垃圾

总产量可达到几亿吨。

二未来建筑垃圾供应稳定

(一)基础建设中短期内仍持续

中国处于经济建设大发展时期,未来建设仍为粗放式建设模式,同时

在未来若干年,我国有相当比例的上世纪建成的旧建筑将到达使用年限而面临拆除,建筑垃圾量将持续放大。

建筑垃圾年排放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其中北京、上海等大市年排放量均在3000万吨以上。

计显示,在每1m1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垃圾就会产生500-600吨。

测未来我国的工程建设将持续10-15年,每年会产生约6亿吨的建筑垃圾。

就全国而言,有200多座城市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垃圾堆存侵占的土地面积多达5亿多平方米。

中国建筑的平均寿命只有30年,远低于发达国家中英国的132年和美

国的74年。

使用寿命的短暂即源头材料控制问题无解决情况下,建筑垃圾量将持续放大,并且未来几年我国将无法解决此问题。

未来若干年,我国有相当比例的上世纪建成的旧建筑将到达使用年限而面临拆除,届时建筑垃圾的产生量将是相当惊人的。

我国建筑施工垃圾产量与拆除垃圾产量的比例稳定地维持在50%左右。

2005年和2006年建筑垃圾产量估算分别为6.35亿吨、7.39亿吨。

全国建筑垃圾产量估算值呈逐年递增趋势。

据住建部公布的最新规划,到2020年中国还将新建住宅300亿平万米,由此产生的建筑垃圾至少达到50亿吨。

(二)GDP增长与建筑垃圾产量的协同效应

城市人口的增长率、城市化范围的扩大率、GDP及建筑行业产值等对

建筑行业拆迁与建设具有强大的影响。

下图为建筑垃圾产量与GDP的关系

图。

从上图显而易见的是,随着GDP的增加,建筑垃圾产量也骤增。

我国

未来GDP增长仍然会维持在10%左右增长,建筑垃圾产量也会得到保证。

第四节国内外建筑垃圾处理市场现状

一发达国家建筑垃圾处理市场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已把城

市建筑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作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之

一。

在综合利用建筑垃圾方面,日本、欧美、韩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开展较早,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和完善,有些发达国家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率已

在90%以上。

这些国家凭借经济实力与科技优势,实行“建筑垃圾源头消

减策略”,即在建筑垃圾形成之前,就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控制将其减量化,

对于产生的建筑垃圾则采用科学手段,使其成为再生资源。

(一)日本

日本由于国土面积小,资源相对匮乏,因此,他们将建筑垃圾视为“建筑副产品”,十分重视将其作为可再生资源而重新开发利用。

表]日本建筑垃圾处理政策及法律

年份

出台的法规政策

1970年

f废弃物处理法为

1991年

f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塔

1994年

.建筑副产品对策行动计划\C建筑工程材料資源化法桑%£建设资源再利用推进#殳匸

/Af

1997年

循I?

椎逬计划'料命生鬼癡土使用规范

1998年

•推进建筑垃圾正确处理纲宴“健设再猶环指导方

\/

2000年

:

基本庭架法•建设再循坏法审

日本政府于1977年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并相

继在各地建立了以处理混凝土废弃物为主的再生加工厂,生产再生水泥和再生骨料,生产规模最大的可加工生产100t/h。

1991年他们又制定了《资

源重新利用促进法》,规定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混凝土块、沥青混

凝土块、木材和金属等建筑垃圾,必须送往“再资源化设施”进行处理。

日本对于建筑垃圾的主导方针是,尽可能不从施工现场排出建筑垃圾,建筑垃圾要尽可能地重新利用,对于重新利用有困难的则应适当予以处理。

为此,日本出台了一系列建筑垃圾处理政策和法律。

(二)韩国

韩国的人善ENT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再生骨料的公司,该公司的主要

业务为收集、运输建筑垃圾和生产再生骨料。

其生产的再生骨料可分为普通骨料和优质骨料,粒径为5-40mm普通骨料可用于铺路,优质骨料可按

一定比例混入生产混凝土。

人善ENT公司的办公建筑就有30%使用了自

己生产的再生骨料。

并且,经有关部门检测,该建筑完全符合建筑有关标准的要求。

另据调查显示,像这样的再生骨料公司在韩国一共有276家,

其中汉城就有73家。

2002年韩国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为120141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