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五四制 I.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97258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五四制 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五四制 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五四制 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五四制 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五四制 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五四制 I.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五四制 I.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五四制 I.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五四制 I.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五四制 I.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五四制 I.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五四制 I.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五四制 I.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五四制 I.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五四制 I.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五四制 I.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五四制 I.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五四制 I.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五四制 I.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五四制 I.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五四制 I.docx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五四制 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五四制 I.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五四制 I.docx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五四制I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五四制(I)

同学们,不知不觉半个学期已经过去了,语文知识你掌握了多少?

请你用严肃的态度,认真对待这份试卷,检测一下自己的水平。

祝你成功!

(本试卷满分120分,卷面分4分)

一、积累与运用:

(25分)

1.给划横线的字注音(5分):

洗濯玲珑剔透蹂躏脑髓书塾撷取九曲连环嗥鸣

炽痛默契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误找出并修改(4分):

烦燥付诸东流荒草凄凄险象叠生

坍塌茫然若失魂不守舍异国它乡

3.古诗默写(8分)

①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②,何人不起故园情。

③,上有黄鹂深树鸣。

④,青山独归远。

⑤,崔九堂前几度闻。

⑥《约客》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的寂寞心情的句子是:

,。

4.根据文段内容,选择短语填空(只填序号)(2分):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润滑剂,;宽容是一种镇定剂,;宽容是一束阳光,;宽容是一座桥梁,。

①可消融彼此间的猜疑积雪②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③可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④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

5.运用下列词语中任意四个说一段话,要求:

50字左右,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4分):

心旷神怡举世无双多愁善感天灾人祸

兴致勃勃人声鼎沸喃喃自语白驹过隙

6、(2分)与阿廖沙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中,他喜欢的人有(),反感的人有()。

A.外祖母B.外祖父C“小茨冈”D.好事情

E.舅舅们F.表哥们G.继父I.母亲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7—11题。

(12分)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

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李贺作诗

(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

奚,xī),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

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

“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7.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

<2分)

8.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

(4分)

9.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2分)

(1)世隶耕()

(2)邑人奇之()

(3)父异焉()(4)自是有名()

10.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

(1)稍稍宾客其父:

(2)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11.《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中“指物作诗立就”一

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2分)

四、现代文阅读(29分)

(一)阅读《比刹那更短,比时光更长》,完成12——16题(13分)

比刹那更短,比时光更长

包利民

①一个不眠的寒夜,窗外依然是飘飞的雪和小兴安岭腊月的寒流。

辗转反侧中,一些散乱的情节却温暖了一枕的冷清。

所有曾经的感动,仿佛静静地滋

润了一生的时光,从来不需要想起,却一直在心底盈然①。

②有时候,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都可成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动。

③沿着时光的脚步追溯,我想起了最初的那个刹那。

那个时候,我刚刚从农村搬进城里,内心总有些许黯淡。

或许是自卑心理的影响,便开始用偏激的行动来引起别人的注意。

有一次和别人打架后,被老师叫去办公室了。

当时心里正愤愤,便与老师顶撞了。

当我离开,老师关上门的瞬间,我看见他嘴角扬起一丝笑意,一句他和其他老师的说笑从门缝挤了出来:

“这孩子和我小时候特别像……”

④那一刻,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

老师曾经那么多的严厉话语,都不及这无意间的一丝笑意半句闲话。

此刻,那点滴的同情与理解的触动,洗亮着所有的黯淡。

老师根本不知道,是他当年的微笑和话语,使一个叛逆的少年从此有所改变。

⑤短短的一瞬,影响着长长的一生。

或许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着类似的情节,看似遗忘,却一直在散发着温暖与力量,像落在心间不经意的一粒种子,刹那间的感动会不知不觉生长成郁郁葱葱的希望和美好。

⑥就像一个朋友所说,自闭恐惧与防备,一直是她从小到大的常态,只因为她是孤儿。

就这样一直到高中,她几乎一个朋友都没有。

就算别人善意的结交,她也是冷漠以对。

班上有个女生是城里人,对她也总想关心,可是不管是否真心真诚,她都不予理会,她只觉得是怜悯。

有一天,好些天没来上学的女生遇见她,低沉地说:

“现在咱们一样了,我也成了孤儿了!

⑦原来,那个女生的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双双身亡。

⑧朋友说,只那一句,就让她打开了心扉。

并不是因为女生真的变得和她一样,而是女生眼中的真诚与失落。

对于朋友来说,刹那间那真诚深切的目光,像温暖的手,轻轻地叩开了心里那扇冷漠的门。

⑨想起曾经写过的一件事。

邻家大伯很健谈,可是每年中总有固定的一天,终日无言。

后来我们知道了原因,却是久久震撼。

他的父母是聋哑人,有一年冬天,父母带着六岁的他去爷爷家过年。

半路上,汽车忽然出了故障,慢慢地滑向山路下的深谷。

车门无法打开,人们砸开车窗时,车身已经向下倾斜。

大家纷纷涌向车窗向外跳,父母护着他拼命挤到车窗前,用两双手将他推了出去。

他回头看,父母眼中全是不舍和牵挂,脸上带着微微的笑意。

⑩从此,每一年的那一日,他都会

禁言一天,用来体会父母当年的沉默无声,脑海中全是汽车坠崖那一刻父母的眼神与笑容。

在生命中的每一个那一天,邻家大伯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来怀念着那份爱与悲情。

⑪足够了,漫长的岁月中,哪怕有过一个能融入我们生命的刹那,所有的日子便都有了意义。

不管风雨起落,长路夜路,那份感动,那份爱,成为念念间最美的心灵家园!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注释】①盈然:

漫溢的样子。

12.作者写了令人感动的三个片断,请概括出第二、三片断的内容。

(2分)

片断一:

我因为当年老师的微笑和话语,从此,叛逆的性格有所改变。

片断二:

片断三:

13.结合句子,说说下面加点词的词性。

(3分)

一些散乱的情节却温暖了一枕的冷清。

()()()

14.联系前后文,具体说说下面这个比喻句表达了作者“那一刻”怎样的心理感受?

(2分)

那一刻,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

15.文章第⑨段划线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父母护着他拼命挤到车窗前,用两双手将他推了出去。

 

16.本文题目含蓄而富有韵味,下面最能诠释题目含义的一项是()(2分)

A.所有曾经的感动仿佛静静地滋润了一生的时光。

B.有时候,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都可成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动。

C.刹那间那真诚深切的目光,像温暖的手,轻轻地叩开了心里那扇冷漠的门。

D.此刻,那点滴的同情与理解的触动,洗亮着所有的黯淡。

(二)阅读《孤独的老乡》,完成17——21题.(16分)

孤独的老乡

夏阳

①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

②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

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不绝,人流涌动如潮。

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

小吴不是这样。

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疑。

③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小吴,问:

“你干吗?

”他捏着衣角,嗫嚅道:

“我在丰台那边打工。

④“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吗?

⑤“

没干吗呀

⑥“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吗?

⑦“我……我在找人。

⑧“找谁?

⑨“找老乡。

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

⑩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

“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

”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⑪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

黄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

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脸、每一句方言。

⑫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

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

⑬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

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

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

“找到了吗?

”他总是一脸黯然。

⑭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

我问他:

“不是吗?

”他失望地答道:

“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

⑮“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

⑯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

“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

”我安慰他说:

“实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

”他笑道:

“回家?

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

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

”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

⑰小吴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

远远

地,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

我立即赶了过去。

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

“他是我老乡,绝对的

老乡!

”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

“老乡?

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

”小吴说:

“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的。

”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

“神经病。

”听了这话,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⑱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我眼皮底下转悠了。

我心中不禁想:

是死心了还是离开北京了?

这孩子,挺好的,时间长了没见,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

⑲小吴再一次出现,是带一对老人来看升国旗。

这对老人脸色凄苦,衣衫褴褛。

我问他:

“你找到老

乡了?

”小吴说:

“没呢。

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妇,东北的,也没有老乡,我就对他们说,我们做老乡吧。

⑳我欣慰地笑了,说;“那加我一个吧。

”小吴狐疑地问:

“你?

”我看着远方,沉默了一会儿,说:

“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

(选自《201

5中国年度小小说》,漓江出版社,有删改。

17.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表格。

(2分)

情节

主要事件

小吴找老乡被盘问。

发展

(1)

高潮

(2)

结局

小吴与一对东北聋哑夫妇做老乡,“我”也主动加入。

18.文中的“我”对小吴的态度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2分)

怀疑→

()→()→认同

19.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

(1)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答:

 

(2)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他:

“找到了吗?

他总是一脸黯然。

答:

 

20.第⑰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4分)

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答:

21.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结尾有哪些妙处。

(4分)

答:

 

五、写作(50分)

跨入青春的门槛,追求远大的理想,走进美丽的家园,享受爱心的阳光,触摸科学与时尚……生活是多么精彩!

请以“生活因而精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在文题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如:

友谊、诚实、歌声等),除诗歌、剧本外,文体自选,要求语言生动,题材新颖,情节具体,描写细腻,书写认真,不少于600字。

初一期中考试答案

1——3题略

4、②④①③

5、略

6、(ACDI)(BEFG)

7、他们小时都很聪明。

(意思对即可给分)

8、20.回答要点:

(1)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2)家庭环境及教育的重要性。

以上两点,每点2分,能从其它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9、

(1)属于

(2)对……感到奇怪(3)此,这(4)此,这

10、

(1)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或:

渐渐地以宾客之礼接待他父亲;或:

渐渐地以他父亲为宾客。

(2)这孩子要呕出心才会停止!

11、援笔辄就如素构。

12、片断二:

望友因为女生的真诚亲切而以改变自己冷漠的性格;片断三:

邻家大伯因为父母舍身救子而禁言一天,怀念着那份爱与悲情。

(两个片断各1分,意合即可)

13、(3分)形容词动词名词

14、(2分)表达此刻“我”因为得到老师的同情和理解,内心黯淡愤愤的情绪瞬间消失的喜悦心情。

(意合即可)

15、(4分)动作描写(1分),通过“护”“挤”“推”三个连贯的动词(1分),生动地刻画了父母在生死关头舍身救子的感人形象,奏出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2分)。

16、(2分)B(A项只强调了感动影响的深远;CD项只强调了此刻瞬间的感受)

17、(2分)

(1)小吴找到了邻县人,但不认为是老乡。

(2)小吴找到了同县老乡,却遭到对方的拒绝和辱骂。

(各1分)

18、(2分)理解关心(或关爱、挂念)

19、(4分)

(1)“汪”极言小吴眼中蓄满了泪水,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小吴因“我”的理解而深受感动的情态(2分)。

(2)“黯然”写出小吴情绪低落的神情,表现出他没找到老乡时的极度失望(2分)。

20、(4分)运用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表现了小吴惊愕、尴尬、痛苦、绝望等心理(答到两点心理即可)

21、(4分)收到出人意料、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深化了主题:

以小吴为代有的孤独者们面对孤独、不甘孤独的积极人生态度(言之成理即可)。

 

作文(50分)

项目

一类卷

二类

三类卷

四类卷

五类卷

分数

50—43

42—35

34—26

25—10

10-0

内容

(20分)

立意新颖,切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具体。

立意较新,切合题意,中心较明确,内容较具体。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具体。

与题意有联系,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泛。

文不对题。

表达

(30分)

文体特点突出,语言准确、流畅、生动,构思巧妙,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符合文体特点,语言通顺,条理较清晰,结构较严谨。

基本符合文体特点,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条理尚清晰,结构基本完整。

不符合文体特点,语言不够通顺,语病较多,条理不清楚,结构不完整。

语无伦次,机构残缺,不成文

扣分项

1.没有标题扣2分,错别字每2个扣1分,不重复计算;2.字数不足600字,每少50字,扣1分;不足300字,四等以下;3.标点符号不规范扣1分。

 

卷面

(4分)

4

3

2

1—0

卷面整洁:

凡卷面整齐清洁,偶有修改但没有涂抹的。

字体工整:

凡是字体书写端正、整齐、规范的。

卷面较整洁:

凡卷面较整齐清洁,有修改,甚至偶有涂抹的。

字体端正:

凡是字体书写规范、不歪斜的。

卷面基本整洁:

凡卷面基本整齐清洁,有多处修改或涂抹的。

字迹清楚:

凡字迹潦草,但尚可辨认的。

卷面不整洁:

凡卷面不整齐,不清洁,给人以脏、乱

感觉的。

字迹难辩:

凡字迹潦草,难以辩认影响评阅的。

 

附送: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五四制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全卷共四道大题,总分120分

题号

总分

命题人

得分

一、基础知识按要求完成1—9题(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黛色(dài)倾诉(qīn)尘埃(āi)近在咫尺(zhǐ)

B.黄晕(yùn)贮蓄(zhù)倔强(jué)锲而不舍(qì)

C.磅礴(bó)御聘(pìn)静谧(bì)骇人听闻(hài)

D.卷帙(zhì)迸发(bèng)干涸(hé)孜孜不倦(zī)

2.根据拼音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

注意书写正确、规范、整洁。

(3分)

A、轻而yì举B、无欲则ɡāngC、màn不经心

ABC

D、星罗qí布E、感人肺fǔF、谈笑风shēng

DEF

3.下面各项是《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致”的解释,符合“闲情逸致”一词中“致”意思的一项是()(2分)

A.实现B.集中于某个方面C.情趣D.精细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

(4分)

(1)教授们宣布说,所有科学上的问题最后都被亚里士多德一劳永逸地解决了。

无论何时,如果一个学生敢于对一条教条式的说法提出异议;教授只需引用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就可以结束争论:

导师已经指示过了。

“一劳永逸”本义:

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

“一劳永逸”在语境中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村风乡俗中,四时二十四节色彩缤纷,而最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的,却是二十四节之外的春节。

“色彩缤纷”本义:

形容颜色繁多复杂,非常好看。

“色彩缤纷”在语境中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元旦联欢会上,全校师生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B.一个烟头引起了一场大火,这座被烧毁的大楼让人叹为观止。

C.人类交叉传染禽流感病毒绝非危言耸听,各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

D.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为了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全国上下掀起了高唱红歌的热潮。

B.童话《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

C.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探索、善于发现的水平。

D.日本停止滨冈核电站4号机组运转,目的是防止地震和海啸不再引发重大核安全事故。

7.默写名篇名句(共8分)

①自古逢秋悲寂寥,。

⑤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⑥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时,引用了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名句“_,_。

”来形容中国当前形势:

社会发展平稳,人民充满信心。

(2)___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4)春冬之时,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郦道元《三峡》)

8、名著阅读(4分)

【甲】叫醒其他两个海盗,三个人大叫一声往外跑。

不到一两分钟,他们已经脱光了衣服,在白色沙洲边清澈的浅水里追逐、嬉戏打闹了。

他们毫不想念远处这片浩荡的河水那一边沉睡着的小镇。

也许是一股游移不定的水流,也许是稍稍上涨了的河水把他们的筏子带走了;不过这只会叫他们高兴,因为筏子一漂走,正如他们和文明之间的桥梁给烧掉了一般,断了后路。

9.

(1)【甲】即小说《_____________》中的主人公___________。

(2分)

(2)这一段文字描述了主人公和小伙伴当了“海盗”以后的生活。

请简要说明这段文字表现了他们哪些心愿。

(2分)

10.专题探究(3分)

(1)七年级某班创办了一个“与狼共舞”的网站,希望让更多的人都能了解狼,目前已经设立了几个栏目。

请根据相关提示,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栏目名称。

(1分)

①王者的魅力:

收集狼的图片及生活习性。

②:

介绍狼的恶劣生存状态。

(2)狼是凶残的,狼在牧区经常危害羊群,也常有狼伤害人类的事情,那么是否可以把这种动物斩尽杀绝,让它从地球上消失呢?

谈谈你的看法。

(2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1分)

阅读[甲][乙]两篇短文,完成第10—13题。

(共11分)

【甲】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乙】处士刘易,隐居王屋山。

尝于斋中见一大蜂于蛛网,蛛搏之,为蜂所螫①坠地。

俄顷,蛛鼓腹欲烈,徐行入草。

蛛啮②芋梗微破,以疮就啮处磨之,良久腹渐消,轻躁如故。

自后人有为蜂螫者,挼③芋梗傅④之则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①螫(shl):

蛰(zhē)的意思。

即有毒腺的虫子(蜂、蝎等)刺人或动物。

②啮(niè):

咬。

③挼(ru6):

揉搓。

④傅(fu):

涂。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

(1)庆州界生子方虫

(1)界:

__________

(2)悉为两段

(2)悉:

__________

(3)岁以大穰(3)大穰:

__________

(4)徐行人草(4)徐:

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2分)

(1)方为秋田之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旬日子方皆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结合【甲】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明傍不肯能够消灭子方虫,使秋田免受虫害的原因。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从【甲】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用原文回答),可以看出害虫天敌不是第一次出现;【乙】文中聪明的蜘蛛用__________医好了__________。

这两篇文章所写的神奇的自然现象,启示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生物间天敌相克的特性,发挥中草药的功效,防治病虫害,治病救人,造福人类。

(3分)

三、现代文阅读。

(共29分)

(一)阅读《春》选段,完成第14—15题。

(共8分)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4.阅读第①段,概括说明朱自清笔下的春花具有哪些特征。

(4分)

15.“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是选段中对春风的描写;而“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则是苏轼对春风的描写。

请你说说这两句各自表现了春风怎样的特点。

(4分)

(二)阅读《神奇的“物联网”》一文,完成第16—17题。

(共7分)

神奇的“物联网”

①你听过物联网一词吗?

物联网在国际上又被称为传感网,它的出现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

②什么是物联网?

形象地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小到手表、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