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II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01215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II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II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II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II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II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II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II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II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II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II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II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II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II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II卷.docx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I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II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II卷.docx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II卷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I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以上表述的是

A.汉朝

B.隋朝

C.元朝

D.明朝

2.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行列

B.宋代社会商品经济活跃

C.宋代茶盐企业已采取现代管理制度

D.纸币最早出现在南宋

3.我国用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的制度开始于

A.曹操

B.汉武帝

C.隋文帝

D.唐玄宗

4.宋朝时的主要对外贸易港口有

①福州

②广州

③泉州

④明州

⑤杭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5.“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宋辽对抗

B.南宋与金对峙

C.北宋与金对峙

D.宋夏和议

6.北宋曾把与契丹政权边境交界地区的一些地方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戎”改为“安肃”、“破虏”改为“永静”等。

这种现象约出现于()

A.澶渊之盟前

B.澶渊之盟后

C.宋金和议前

D.宋金和议后

7.“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已经转到了()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淮河流域

D.珠江流域

8.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纷乱的割据时期,后周世宗励精图治,大力改革。

这一时期最明显的发展是()

A.人口的增长

B.战乱较少

C.政治清明

D.经济重心南移态势明显

9.下列关于黄巢起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A.起义军攻入了长安

B.起义军建立了政权

C.黄巢起义彻底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D.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唐朝的腐朽统治

10.学完唐朝历史后,小明同学搜集了下面资料,他想研究的课题是()

①松赞干布   

②文成公主    

③鉴真      

④玄奘

A.唐朝的经济发展状况

B.唐代不同民族、地区的饮食习惯和服饰特点

C.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D.唐代的文化与科技成就

11.殿试第一称“状元”,号称“大魁天下”,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历史上,广东一共出了9位文状元和5位武状元.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2.隋唐时期确立的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官员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13.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飘洋过海来到中国,开放与交流使大唐文明更加辉煌。

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①玄奘西行

②鉴真东渡

③设市舶司

④遣唐使来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小丽正在阅渎与下图人物有关的书籍,以下内容不会出现在书中的是()

A.陈桥驿发动兵变

B.北宋的建立

C.杯洒释兵权

D.率兵灭亡唐朝

15.北宋宰相赵普认为“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提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的建议。

北宋为了“收其精兵”所采取的措施是()

A.陈桥兵变

B.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C.杯酒释兵权

D.领兵权与调兵权相分离

16.法律制度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A.《隋律》

B.《唐律疏议》

C.《秦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7.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其中③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A.北周建立

B.隋朝建立

C.南北统一

D.开凿运河

18.永州某中学七年级

(1)班举行“经济重心南移主题讨论会”,下列叙述不符合这次讨论会主题的是

A.苏湖熟,天下足

B.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C.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D.开封成为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19.“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A.春秋战国

B.五代十国

C.元

D.金

20.“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时代,被人们称为“诗史”。

这位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杜牧

21.古人这样评价大运河: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从中可以看出大运河直接作用是

A.实现了南水北调

B.加强了民族融合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

22.苏轼在《东坡题跋》中写道:

“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愈)退之,书至于颜(真卿)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以下属于“画至于吴道子”的是

A.《步辇图》

B.《洛神赋图》

C.《送子天王图》

D.《辋川图》

23.对武则天的评价以肯定为主,主要因为她()

A.是唐高宗的皇后

B.继承唐初的政策,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

24.下列对文天祥相关史实表述中,文天祥赢得人民的尊敬,主要是因为

A.他写过《过零丁洋》一诗

B.他率军抗元,被捕后宁死不屈是抗元英雄

C.他率军多次打败元军的进攻

D.他是北宋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

25.“天可汗”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战略学者的重视,他们希望通过对天可汗制度的研究,找到一条在当今冷战格局瓦解的局势下,如何重建国际新秩序,维护世界和平的道路。

历史上因执行开明民族政策而被北方各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的是()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中宗

D.武则天

二、简答题

26.阅读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政权名称:

A:

_______; B:

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___。

(2)填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都城名称: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

(3)如上图所示,你认为北宋是否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说出你的理由。

三、综合题

27.综合题。

唐朝堪称我国古代文明开放社会的典范,唐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民族关系发展、对外交往频繁,对后世影响深远。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唐朝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请列举两例加强唐朝与吐蕃之间友好关系的史实。

(2)注重对外交往是唐朝成为开放社会的一个亮点,请举出唐朝与日本、印度交往的典型史实各一例。

(3)唐朝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

28.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

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1)依据材料一,与前朝相比,隋朝选拔人才的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结合所学回答这一变化的积极意义。

(2)唐朝时期,唐太宗、武则天是怎样完善科举制度的?

材料二  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宋代科举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只要登科一般都授予官职,逐渐形成庞大的文官集团。

(3)依据材料二回答,宋朝是如何改革和发展科举制的?

这一举措造就了宋朝怎样的文治局面?

材料三  如下图

(4)村料三绘制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A、B、C三处应该填写的内容。

材料四  如下图

(5)农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请写出材料四中出现的两种新农具。

29.   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隋唐时期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依然有着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步骤一:

走进历史,了解社会和谐。

(1)社会经济的和谐:

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

(2)君主与大臣的和谐:

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对相处融洽的君臣。

(3)民族与民族的和谐:

请举出唐朝与周边民族和谐相处的两个典型事例。

(4)社会制度的和谐:

请举出这段时期开创的一个有利于人才参政的制度。

步骤二:

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的音符。

(5)这段时期因暴政而导致亡国的君主是谁?

与隋朝一样都辉煌而短命的王朝是哪个?

步骤三:

关注现实,为创建和谐社会献计献策。

(6)结合本主题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30.   中华民族聪明智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汴河怀古》

材料二……六十卷,明徐光启撰……总括农家诸书……皆经史百家有关民事乏言,而终以明代重农之典。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二子部十二

材料三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固,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

——张廷玉:

《明史》

材料四整个北京城乃是世界的奇观之一,它的(平面布局)匀称而明朗,是一个卓越的纪念物,是一个伟大文明的顶峰。

——罗斯穆森:

《城市与建设》

(1)①材料一的“此河”是指什么?

是哪一皇帝下令开凿的?

材料一认为这条河有什么作用?

②材料二中的著作指什么?

该著作有什么价值?

(2)①据材料三概括长城在当时发挥的作用。

②材料四中“卓越的纪念物”中最为雄伟壮丽的建筑群是什么?

该建筑在当时有什么地位?

(3)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认为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应该怎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创新性人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简答题

1、

三、综合题

1、

2、

3、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