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72031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docx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docx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A.投掷 执着 滞笨 鲜为人知

B.陡峭 深宵 捎信 悬崖峭壁

C.侮辱 污秽 醒悟 当之无愧

D.狂澜 蔚蓝 揽活 色彩斑斓

2.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狩猎(shŏu) 狼藉 销声匿迹(nì) 惟妙惟肖

B.攲斜(qī)   畸形 妇儒皆知(rú) 险象叠生

C.阴霾(mái)  杳然 心无旁鹜(wù) 一泄千里

D.剽悍(piāo) 诀别 恪尽职守(kè) 莫衷一是

3.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青阳市政府做出了不准销售、使用、生产一次性筷子的决定。

B.许多年后,为了纪念一位名人,市里决定在市政府门前广场上放置名人的雕像。

C.尽管遇到多大困难,我也要完成任务。

D.随着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使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工具。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最早、最重要的一个源头,汉代以后被尊为儒家经典。

其作品分为“风”“雅”“颁”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B.陶渊明是我国最早的山水田园诗人,比较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还有王维和孟浩然。

C.《小石潭记》是宋代诗人柳宗元的作品。

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D.“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如明朝诗人魏学洢的《核舟记》。

5.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B.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并开始了类似受精卵分裂发育的过程。

C.最美的是福州森林公园的春天,草长莺飞,走进福州森林公园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

D.我家这个孩子呀,基础不太好,读书又无动于衷,这样的学习态度,怎能指望他的成绩会提高呢?

6.“老子认为只有顺应自然并尊重自然规律才能获得圆满的人生;”该句放入下面语段最恰当的一处是()

在中国的思想体系里,没有哪一种体系不是把人放在中心位置的。

(A)虽然方式不同,中国古代的两个主要派别道家和儒家都是以人为本。

(B)他们的主要兴趣都在于人的现实生活及其正确的处事态度。

其区别在于,(C)孔子认为圆满的人生是通过自我完善才能达到的。

(D)

A.A

B.B

C.C

D.D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只收一个台的收音机

章校中

①我的母亲是个没有固定工作的小镇妇女。

她虽然一字不识,但她热爱文化人,尊重文化人。

父亲病逝后,母亲就用她一生的辛劳供养着我们读书,其艰难竭蹶可想而知。

②春夏季节母亲去镇酱菜厂做豆制品,她推着磨磨豆子,走着转着,为挣一块钱每天都把自己累得精疲力竭的。

在秋冬的日子里,母亲去附近的一个农场做摘棉工,因是多劳多得,为多划一块成熟的棉田,为多挣一分钱,她披星戴月,顶着寒风,忍着冻疼,在茫茫棉田里埋头收拾棉花。

母亲的手掌粗大粗糙,手背青筋暴突,唯有中指戴着一个顶针,才表明那是女人的手。

③那年为响应政府号召,我中学一毕业就被镇政府敲锣打鼓地送到附近的生产大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一时间家里只剩下母亲和弟弟,虽然生活的负担减轻了些许,但母亲的日子依然数米而炊。

④终于,中断的高考制度恢复了。

我开始复习功课,准备参加高考。

但在经历了三年的知青生涯后,中学的各门功课都已荒废,尤其是英语单词已基本还给了过去的老师。

当我看到其他知青纷纷购买收音机,跟着广播英语讲座复习单词时,我的心就像被小猫抓了一样,心烦意乱,因为我没有钱购买一台收音机。

⑤这天母亲从镇里来到我下放的地方,给我送来了肥皂、牙膏等日用品,恰让她看见同宿舍的一个知青正趴在床上,捧着收音机,一边听一边嘴里发出唧唧哇哇的声音,便就问:

“他在听什么?

”我低声回答:

“他在跟着收音机复习外语呢。

”母亲沉默良久,而后“哦”了一声就走了。

⑥不想就在第二天上午,母亲又来到我们下放的小屋,喜悦着神秘着把我拉到屋外的一棵槐树下:

“娃呀,妈也给你买了台收音机。

”说着,她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包包递到我面前。

那小包包,是用她的蓝花头巾紧紧裹着的。

我疑惑着小心翼翼地打开还有着母亲体温的小包包,一台肥皂盒样大小的袖珍收音机便呈现在我的眼前。

这是一款“华山”牌小收音机,蓝色外壳,玲珑精致,拿在手上好似拿着一块蓝宝石,那静谧的光泽令人喜爱不已。

我想这台收音机价格不菲,怕要用40元钱才能买得到。

⑦我问:

“妈,哪来的钱?

”“耳环换的。

”“耳环?

”像雷轰电掣,使我呆如木桩样定在了那里。

片刻,我的心便翻江倒海起来。

母亲的耳环可是她视若珍宝的爱物啊,因为那是外婆临终时送给她的念想,平常她是不戴的,只有在逢年过节或是走亲戚时才认认真真地戴上它。

我揩了一下湿润的眼睛,迫不及待地打开收音机,调试来调试去,却只收到一个广播电台,其它台根本收不到,更不要说收听英语讲座了。

再打开后盖我便傻了眼,那些电阻电容二级管等零件都是歪歪斜斜地插在电路版上,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台人工组装的收音机。

一股愤懑之情顿时涌上我的心头:

一台组装收音机竟然换走了母亲的一对金耳环!

⑧但是我努力克制着,轻声问道:

“妈,从哪换的?

”“地摊上。

”我本想换回耳环,却听说是从地摊上交易的,显然是不可能的了。

母亲见我沉吟不语就担心起来,她指着那收音机问:

“怎么啦?

它能帮你复习外国话吗?

”面对母亲花花白白的头发,和那满怀期望的眼睛,我把疼痛的泪水吞进肚子里,使劲点着头说:

“妈,能,它能!

⑨我暗下决心,决不辜负母亲,让她那浓烈厚重的爱,敦促我苦学不已,自强不息。

后来,当我将红色的“入学通知书”呈送给母亲看时,母亲流下了幸福的泪水,笑着说“好,耳环没有白费!

⑩参加工作后,我用平生第一次积蓄为母亲买了一副崭新的金耳环。

那台收音机,依然被母亲的蓝花头巾包裹着,一直被我当做人生的宝物放置在书橱珍藏着。

当然,只收一个广播台的真相,我一直没有告诉母亲,直到她去世也没有。

⑪这之后,我常常幻见母亲穿着青蓝色衣服,扎着兰花头巾,肩着大箩筐,埋头于一片开了花的棉田中,好似一幅永不褪色的油画。

我就想:

那阳光普照的绿色棉田,是不是我写给母亲的诗歌?

那风中摆动的银色棉花,是不是我母亲飘拂的白发?

7.结合全文看,文章标题有什么作用?

8.从全文来看,文章第⑦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

有什么作用?

9.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喜悦着神秘着把我拉到屋外的一棵槐树下:

“娃呀,妈也给你买了台收音机。

”说着,她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包包递到我面前。

那小包包,是用她的蓝花头巾紧紧裹着的。

10.母亲说“耳环没有白费”,你认为这台收音机对“我”的高考有无发挥作用?

11.文章结尾画横线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试着再续写一句,与其句式、内容一致。

报纸的故事

孙犁

1935年春季,我失业居家。

在外面读书看报惯了,忽然想订一份报纸看看。

这在当时确实近于一种幻想,因为我的村庄,非常小又非常偏僻,文化教育也很落后。

而我想要订的还不是一种小报,是想要订一份大报,当时有名的《大公报》。

这种报纸,我们的县城,是否有人订阅,不敢断言,但我敢说,我们这个镇上是没人订阅的。

我在北京住过,在保定学习过,都是看的《大公报》。

我失业了,住在一个小村庄,我还想看这份报纸。

我认为这是一份严肃的报纸,是一些有学问的、有事业心的、有责任感的人编辑的报纸。

至于当时也是北方出版的报纸,例如《庸报》等,都是些不学无术的失意的政客们办的,我是不屑一顾的。

说实在的,我是想在失业之时,给《大公报》投稿,而教了稿子去,又看不到报纸,这是使人苦恼的。

因此,我异想天开地想订一份《大公报》。

我首先把这个意图和我结婚不久的妻子说了说。

“我想订份报纸。

”“(甲)”

“我在家里闲着很闷,想看看报。

”“(乙)”

“我没有钱。

”“要多少钱?

“订一月,要三块钱。

”“(丙)”

“你能不能借给我三块钱?

”“你花钱应该向咱爹去要,我哪里来的钱?

谈话就这样中断了。

很难说是愉快,还是不愉快,但是我不能再往下说了。

因为我的自尊心确实受了一点损伤。

是啊,我失业在家里待着,这证明书就是已经白念了。

白念了,就安心在家里种地过日子吧,还要订报。

特别是最后一句:

“我哪里来的钱?

”这对于作为男子汉大丈夫的我,确实是千钧之重的责难之词!

在妻子面前碰了钉子,我只好硬着头皮去向父亲要,父亲沉吟了一下说;“订一份《小实报》不行吗?

”我没有说话,就退出来了。

父亲还是爱子心切,晚上看见我,就说:

“愿意订就订一个月看看吧,集上多粜一斗麦子也就是了。

长了可订不起。

在镇上集日那天,父亲给了我三块钱,我转手交给邮政代办所,汇到天津去。

同时还寄去两篇稿子。

我原以为报纸也像取信一样,要走三里路去自取。

过了不久,居然有一个专人,骑着自行车来给我送报了。

这三块钱花得真是气派。

他每隔三天,就骑着车子,从县城来到这个小村,然后又通过弯弯曲曲的,两旁都是黄土围墙的小胡同,送到我家那个堆满柴草农具的小院,把报纸交到我的手里,上下打量我两眼,就转身骑上车走了。

我坐在柴草上,读着报纸。

先读社论,然后是通讯、地方版、国际版、副刊,甚至广告、行情,都一字不漏地读过以后,才珍重地把报纸叠好,放到屋里去。

可直到一个月的报纸看完,我的稿子也没有登出来。

这一年夏天雨水大,我们住的屋子,结婚时裱糊过的顶棚、壁纸,都脱落了。

别人家,都是到集上去买旧报纸,重新糊一下。

那时日本侵略中国,他们的报纸,如《朝日新闻》、《读卖新闻》,都倾销到这偏僻的乡村来了。

妻子和我商议,我们是不是也把屋子糊一下,就用我那些报纸,她说:

“你已经看过好多遍了,老看还有什么意思?

这样我们就可以省下数块钱,你订报的钱,也算没有白花。

我听她讲得很有道理,我们就开始裱糊房屋了,因为这是我们的幸福的窝巢呀。

妻刷浆糊我糊墙。

我把报纸按日期排列起来,把有社论和副刊的一面,糊在外面,把登着广告的糊在顶棚上。

这样,在天气晴朗,或是下雨刮风不能出门的日子里,我就可以脱去鞋子,上到炕上。

或仰或卧,或立或坐,重新阅读我所喜爱的文章了。

(节选自《青春余梦:

孙犁散文精选集》,有删改)

12.“我”想订一份《大公报》时,妻子和父亲各持什么态度?

请简要概括。

13.根据上下文推断,下面最可能是妻子与“我”对话内容的一项是()

A.(甲)订那个干什么?

 (乙)你去订吧。

     (丙)这么多啊!

B.(甲)这么多啊!

     (乙)订那个干什么?

 (丙)你去订吧。

C.(甲)你去订吧。

     (乙)订那干什么?

   (丙)这么多啊!

D.(甲)你去订吧。

     (乙)这么多啊!

     (丙)订那个干什么?

14.阅读文中画线句,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先读社论,然后是通讯、地方版、国际版、副刊,甚至广告、行情,……(为什么详细地罗列报纸各版内容?

(2)我就可以脱去鞋子,上到坑上,或仰或卧,或立或坐,重新阅读我所喜爱的文章了。

(为什么详细地描写“我”阅读报纸时的各种姿态?

15.失业在家的“我”为何想要订《大公报》?

结合全文,评价文中的“我”。

三、句子默写

16.古诗文默写。

(1)蒹葭萋萋,___________。

所谓伊人,____________。

溯洄从之,____________。

溯游从之,__________。

(《蒹葭》)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3)___________,悠悠我心。

(《子衿》)

(4)微君之躬,__________?

(《式微》)

(5)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人们常用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

四、课内阅读

17.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

(2)太丘舍去(________)(3)不亦说乎(_______)

五、诗歌鉴赏

古诗文阅读(21分)

(一)社日①(4分)

张演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对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释】①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春秋两祭,分为春社和秋社。

②豚栅(túnzhà):

小猪猪圈。

18.前两句描绘了稻粱、     、      等一系列富有农村生活情调的画面。

(2分)

19.试分析本诗最后一句中的“醉”字所蕴涵的情感。

(2分)

六、名著阅读

名著分享

20.鲁迅是直面人生的斗士,他的作品如匕首,如投刀。

直刺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丑陋;但他的作品也有温暖人心的一面,比如抒写童年生活,讴歌人性的美好。

请阅读下表,完成表格。

鲁迅作品

人物

人物描写

人物评点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

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

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

《藤野先生》

藤野

先生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

《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严而不厉

“我”

父亲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

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

“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

……”立刻觉得这思想不该,就是犯了罪……

很爱父亲

21.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都是出自鲁迅先生的自传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B.鲁迅的《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全书十篇文章,其中《二十四孝图》里批判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孝道。

C.《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请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D.《狗﹒猫﹒鼠》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阐述作者仇猫——即不喜欢猫的原因,也是借猫来讽刺当时的论敌。

七、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中科协2014年启动的科普信息化建设专项“科普中国”栏目和互联网+科普活动,已经成为科学传播领域的响亮品牌。

“科普中国”各栏目频道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模式,与人民网、新华网、XX、腾讯等互联网企业进行合作,上线1年的科普信息内容资源已达1.5TB,累计浏览量和传播量达到50亿人次。

中国科普研究所王康友所长认为,我国目前有6亿多网民,其中多数人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

(材料二)科普工作是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主要途径。

5年前的科普主要依靠文字、展板、场馆等传统手段传播科学技术。

尽管全国建有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但与十几亿人口和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平台的现状极不对等。

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发展,还存在着先进科学知识仅被少数人掌握、大多数人提升较慢的现象。

要全面提升,就要转变工作思路,让互联网公司投身进来。

在传播内容、方式、主题上,多思考公众需要,根据公众的自我选择意识,化公众被动接受为主动需要,利用云计算、云平台等分析工具,分析公众的搜索习惯,精准推送内容,做到因人而异,按菜单点菜。

另外,也要完善科学家从事科普工作的机制。

(材料三)

项目

年份

科普方式

传统科普方式占有率

我国公民参与比例

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

2012年

传统方式

83%

23.5%

3.27%

2017年

传统方式、PPP模式、互联网+

46%

53.4%

6.20%

(材料四)科普事业的持续发展,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要有机结合,事业和产业并举,产业是事业的有力补充。

截至目前,我国科普产业总体来说仍散、小、弱,市场化程度不高,竞争力不强,缺乏良好的社会氛围,科学家参与传播的机制不够完善,多数科学传播工作还没有变成“有利可图”的事。

商业氛围能让科学传播事业有较好的市场保障,一些科普节目要面向市场盈利。

再说,开展科学基金资助活动,让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变得家喻户晓。

22.下列表述,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A.“科普中国”栏目上线1年来,我国有6亿多人接受科普。

B.互联网+的科普模式已经完成代替了传统的科普手段。

C.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发展不合理、不均衡。

D.无利可图,是我国科普产业至今没有发展起来的根本原因。

23.分析材料三,归纳出三条有意义的结论

A.

2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怎样做才能让科普工作有更好的发展?

八、作文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幸福其实很简单,可能就是因为太简单了,就总是忽略到看不见……”,有人说生圆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圆,我们在无形的区域内寻找着幸福,幸福兴许只是些许我们未曾在意的东西,或许就是一句轻轻的问候,一个凝望的眼神,一件寻常的衣服,一杯淡淡的开水……当我们走完整个圆时,当我看清所有的路时,却发现我们放下了,忽略了太多太多幸福,只要我们用心体味,那种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

幸福其实很简单,它就像火种一样,早已种在了我们心底,只是我们没有将它掀起波澜……

请以“火种”为题,写一篇文章,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要求:

(1)文体自定,诗歌除外;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3)不少于600字。

题目: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句子默写

1、

四、课内阅读

1、

五、诗歌鉴赏

1、

六、名著阅读

1、

七、综合性学习

1、

八、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