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出版社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模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09587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7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教育出版社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教育出版社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教育出版社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江教育出版社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江教育出版社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浙江教育出版社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模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浙江教育出版社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模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浙江教育出版社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模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浙江教育出版社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模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浙江教育出版社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模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浙江教育出版社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模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浙江教育出版社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模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浙江教育出版社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模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浙江教育出版社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模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浙江教育出版社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模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教育出版社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模拟.docx

《浙江教育出版社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教育出版社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模拟.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教育出版社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模拟.docx

浙江教育出版社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模拟

浙江教育出版社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关于液体的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体只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B.液体重力越大、体积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C.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D.同一种液体的压强只跟深度成正比

2.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

B.

C.

D.

3.自2002年11月16日,中国广东佛山发现第一起后来称为SARS(非典型肺炎)的病例以来,中外科学工作者联合研究5个月的时间,于2003年4月16日找到了引起非典型肺炎的元凶——冠状病毒,中外科学工作者这种联合研究说明科学探究过程需要()

A.提出问题

B.收集证据

C.检验与评价

D.合作与交流

4.下图是用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变化的模型示意图,图中“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能用该示意图表示的反应是()

A. 

B.

C.

 

D.

5.如图所示,小明同学用20牛水平推力推停在地面上的汽车,但没有推动。

对此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用的推力小于汽车受到的摩擦力

B.小明用的推力等于汽车的重力

C.汽车受到的摩擦力小于汽车的重力

D.小明用的推力等于汽车受到的摩擦力

6.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撞击锤柄,锤柄停止运动后,锤头由于惯性作用继续向下运动便紧套在柄上

B.近视眼原来成像在视网膜之后,佩戴凹透镜以后得到了矫正

C.若闭合开关,通电螺旋管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

D.每个滑轮重2牛,物体重6牛,不计绳力和摩擦,静止时拉力F为4年

7.用压强计进行液体压强探究过程中得到甲、乙图示的结果。

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高度差,说明液体内部存在着压强

B.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的高度差越大,说明液体的压强越大

C.若甲、乙两图中是同一种液体,说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D.若甲、乙两图中不是同一种液体,说明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8.某同学用刻度尺量出一本书的厚度1.60厘米,这本书共有320页,则每张纸的厚度是:

()

A.0.05毫米

B.0.005厘米

C.0.1厘米

D.0.1毫米.

9.如图所示,人用绳子拉着木块,木块在绳子拉力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块所受拉力的施力物体是人

B.木块对地面的压力等于木块所受的重力

C.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绳子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木块对绳子的拉力和绳子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0.如图是小乐在某冬日正午拍摄的“西湖残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残荷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随着太阳西行,残荷的倒影将向东运动

C.拍摄时,在残荷北面的水面上有其影子

D.残荷出现弯折现象是力作用的结果

11.下列实验中,不能说明“流速大小对流体压强有影响”的是()

A.

B.

C.

D.

12.科学知识中有很多的“相等”。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中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

B.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如钠原子和钠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

C.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D.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13.如图表示CO2的循环过程,其中物质X能为人体直接提供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为葡萄糖

B.转化1是自然界中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主要途径

C.X在人体中氧化产生的CO2如不及时排出,则血液的pH将增大

D.人体的呼吸作用,属于转换2

14.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说法正确的是()

A.滑板车变滑动为滚动可以增大摩擦

B.手拍桌子感到疼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汽车内部配有安全气囊是为了减少碰撞时人的惯性

D.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静止时对杠铃的支持力大于重力

15.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及其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H2O——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

B.4H——4个氢元素

C.Ca+2——一个钙离子带二个单位正电荷

D.2CO2——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16.下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

A.

B.

C.

D.

17.随着“足球进校园”活动的开展,同学们的体育活动日益丰富。

我校足球队小明同学在训练时用脚把足球踢向空中时的情景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踢球时,脚踢球的力大于足球撞击脚的力

B.足球在空中运动时,脚对足球做功

C.由于惯性,足球离开脚后还能继续运动

D.足球在上升到最高点时,动能为零,重力势能最大

18.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与此功能相适应的是()

A.肺泡壁很薄

B.肺泡壁布满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C.肺泡数量极多,表面积很大

D.以上三项都是

19.关于土壤,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土壤是由矿物质颗粒、有机质、水和空气组成的

B.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有机质组成

C.在固体部分中矿物质颗粒占95%

D.土壤中的空气是植物根呼吸氧气的来源

20.将重30牛的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木块上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F=20牛(如图),则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为:

()

A.10牛

B.50牛

C.30牛

D.20牛

二、填空题

21.如图表示淀粉的消化终产物a进入血液和组织细胞的过程及部分相关代谢活动示意图,字母a~c代表某些物质,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参与“淀粉→a”的消化液有哪些?

____。

(2)a进入血液后,由血液中的____运输到全身各处。

(3)气体b从外界进入到组织细胞内,一般至少要通过____层细胞膜。

22.如图所示,是水的凝固图象,第20min的内能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10min的内能;若500g该液体从A点降温到B点,要放出______J的热。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23.许多运动项目都涉及到了物理知识:

骑自行车时,用力握闸,车就停下来,这是用__________方法增大摩擦力;游泳时用手脚向后划水,人就能前进,使人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时,对地面的压力与不举杠铃时相比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4.浏阳腐乳以其口感细腻、味道纯正而远近闻名,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现测得一块腐乳的质量约为10g,体积约为8

,则其密度为_____g/

若吃掉一半,剩余部分的密度将______。

25.如图,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容器A为圆柱形,容器B为圆锥形,两容器本身的质量和底面积都相同,装入深度相同的水后,再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木块,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选填“大于”“小于”“等于”)

(1)放入木块前,容器A对桌面的压力______容器B对桌面的压力;

(2)放入木块后,B’容器底部受水的压力______A’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力。

26.科学探究过程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①评价与交流:

②制订探究计划:

③建立猜测和假设:

④提出问题:

⑥得出结论:

⑥获取事实与证据。

(1)一次较完整的探究所经历的流程应该是:

______________(用以上序号排序)。

(2)某女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

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_____________,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___________(用序号表示)。

27.如图甲所示,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60g.小明用细线吊着金属球,将其浸没水中,水未溢出且球不接触烧杯底部,只需将游码移到图乙位置,天平重新平衡。

松开手中细线后,测得总质量为

,则该金属球的密度是____________

.小林同学认为,如果用图丙所示的量筒来测量金属球的体积,误差会更小些,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并说出理由_____________。

28.用化学用语表示:

①一个氢分子________,②2个氮原子________,③3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④正4价的碳元素________,⑤两个钠离子________.

29.在实际情况中,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因此,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由于物体受_________的缘故。

30.我国用新技术提纯了稀有金属铼(Re)为航空航天发动机核心部件的制造提供了重要原料。

(1)铼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原子核内有75个质子则其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

(2)高铼酸钠(NaReO4)是铼的重要来源之一。

高铼酸钠中铼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三、探究题

31.小红姑姑家有一家油气厂,不久前小红去玩时发现了一段长374米的大型铁质空管,感到很好奇。

(1)联想到声音的传播知识,于是他和表弟做了一个实验:

表弟在管的一端敲打,他在另一端将耳朵贴在管上听并同时计时,结果他先后听到了_____次响声.这一结果说明______若前后听到的时间差为1秒。

(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2)求出第二次听到声音所需的时间?

___________

(3)求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多大?

_________

32.某兴趣小组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重力是否有关,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将质量不计的白纸放在水平放置的台式测力计上,再在白纸上放金属盒,金属盒连接固定在墙上的弹簧测力计。

兴趣小组进行了3次实验,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情况中,能最方便的通过对弹簧测力计读数测出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是_______ 。

A.白纸、金属盒都必须匀速运动

B.白纸必须匀速运动,要等金属盒停止运动

C.白纸、金属盒都必须停止运动

D.白纸运动可以不匀速,要等金属盒停止运动

(2)①拉动白纸的过程中,金属盒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为________。

(3)通过本次实验探究,可得出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某市初中毕业水平考试的体育测试中,男生有一个引体向上的考试项目,小唐同学为了在体育测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用吸盘和不锈钢管在家里竖固平滑的墙面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训练装置练习引体向上。

已知他的质量为50kg,每个吸盘与墙面的接触面积为1.0×10﹣3m3,共有两个吸盘,他每次引体向上上升的高度为0.5m,取g=10N/kg,求:

(1)他吊在吸盘骑上静止时(脚离地,不考虑吸盘器的重力),墙面对吸盘器的摩擦力是多大?

方向怎样?

(2)吸盘器对墙面的压强为1.0×105Pa,则两个吸盘器对墙面的压力是多少?

(3)他引体向上一次克服重力做的功是多少?

34.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为了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应让小车________由静止释放。

   

(2)图示现象可以得出:

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的速度就减小得________(选填“越快”或“越慢”).   

(3)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推理,可以得到:

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它将做________。

四、简答题

35.隔夜菜是否能吃,主要在于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蔬菜中的硝酸盐来自生长过程中所施氮肥.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进入到蔬菜中,会产生一种还原酶,使蔬菜中的部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烧熟后的菜在食用和保存阶段都会有一些细菌进入;做熟的蔬菜更适合细菌生长.

某研究小组对烧熟的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做了测试,数据如下表:

盖有保鲜膜的菜肴在4℃的冰箱中放置不同时间的亚硝酸盐含量(单位:

mg/kg)

将一份红烧鲫鱼样本(不盖保鲜膜)在常温下放置4小时,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为8.9483mg/g.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亚硝酸盐中含有NO2-,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价.

(2)根据表中的数据,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共同规律是:

______.

(3)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保存的条件应该是______.

(4)炒菜过程中温度一般在100℃以上,你认为从生菜炒到熟菜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否会持续增加______,原因是______.

36.如图所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极地漫游机器人,质量为5000kg,装有四条三角形履带,每条履带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1000cm2,机器人耗时3小时在南极冰面上完成了30千米的自主行走,试分析计算:

(1)机器人使用履带是可以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对冰雪地面的压强。

(2)求机器人的自重为多少?

___________

(3)机器人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_________

37.4.6克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5.4克水,求有机物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填空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探究题

1、

2、

3、

4、

四、简答题

1、

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