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重点高中名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22454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6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东莞市重点高中名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广东省东莞市重点高中名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广东省东莞市重点高中名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广东省东莞市重点高中名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广东省东莞市重点高中名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广东省东莞市重点高中名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广东省东莞市重点高中名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广东省东莞市重点高中名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广东省东莞市重点高中名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广东省东莞市重点高中名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广东省东莞市重点高中名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广东省东莞市重点高中名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广东省东莞市重点高中名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广东省东莞市重点高中名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广东省东莞市重点高中名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广东省东莞市重点高中名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广东省东莞市重点高中名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广东省东莞市重点高中名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广东省东莞市重点高中名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广东省东莞市重点高中名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东莞市重点高中名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

《广东省东莞市重点高中名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东莞市重点高中名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东莞市重点高中名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docx

广东省东莞市重点高中名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

2016届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共16页,40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统一提供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内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F19Al27P31S32

选择题共21小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

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

A.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 B.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

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D.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

2.右图表示细胞生命历程与个体生命活动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成年个体不再发生①②的过程

B.幼年个体不会发生③的过程

C.③过程中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下降

D.④过程中细胞形成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3.关于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是由两条染色质经高度双螺旋后形成

B.在分裂间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经复制后加倍

C.神经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组数一直相等

D.染色体变异是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的

4.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及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加人无水乙醇越多,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的绿色越深

②经健那绿染液处理,可以使活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中的线粒体呈蓝绿色

③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能鉴定乳酸菌细胞呼吸的产物

④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⑤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是DNA

⑥以人的成熟红细胞为观察材料可以诊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A.①②④⑥B.①③⑥C.②④⑤⑥D.②⑥

 

5.如图所示,如果根a侧的生长素浓度在曲线A点(为10-10mol•L-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在FB的范围内均能促进根细胞的生长,C点则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B.b侧生长素浓度在CD范围,所以根不再生长

C.a侧的生长素浓度为最适宜浓度,细胞伸长生长快,b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于a侧,相当于曲线FE段浓度,因而细胞伸长生长慢

D.在太空中(重力为0),根的生长状况将不同于图的生长状况,坐标图中生长素的曲线也不适用于根的生长

6.某研究者想调查某菜地的一只菜青虫每天用于生长和发育的能量。

他需测定的内容是

①虫子吃的叶片的干物质量 ②每天虫子粪便的干物质量 

③每天该虫子水和二氧化碳的排出量 ④每天该虫子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矾、漂白粉、臭氧的净水原理相同

B.“血液透析”的原理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C.食品包装中常放入有硅胶和铁粉的小袋,防止食物受潮和氧化变质

D.煤炭燃烧、建筑扬尘等可加重雾霾

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5℃时,pH=13的1.0L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A

B.标准状况下,2.24LCl2与H2O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1NA

C.室温下,21.0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5NA

D.标准状况下,22.4L甲醇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1.0NA

9.下列实验对应的现象及结论均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SO2通入BaCl2溶液,然后滴入稀硝酸

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所得沉淀为BaSO3,后转化为BaSO4

B

浓硫酸滴入蔗糖中,并搅拌

得黑色蓬松的固体并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该过程中浓硫酸仅体现吸水性和脱水性

C

向FeCl2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粉末

出现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气体

FeCl2溶液部分变质

D

向足量含淀粉的FeI2溶液中滴加2滴氯水

溶液变蓝

还原性:

I->Fe2+

10.黑索金是一种爆炸力极强的烈性炸药,比TNT猛烈1.5倍。

可用浓硝酸硝解乌洛托品得到黑索金,同时生成硝酸铵和甲醛(HCHO)。

则反应中乌洛托品与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

3B.1:

3C.1:

4D.2:

5

 

11.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5、6、2、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

X

W>Z

C.原子半径:

Z>Y>X>WD.X、Y、Z不可能存在于同一离子化合物中

12.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I表示H2与O2发生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则H2的燃烧热△H=-241.8kJ.mol-1

B.图Ⅱ表示某可逆反应正、逆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C.图Ⅲ表示0.1molMgCl2.6H2O在空气中充分加热时固体质量随时间的变化

D.图Ⅳ表示常温下,稀释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则NaA溶液的pH大于同浓度NaB溶液的pH

13.硫酸锌是制造锌钡白和锌盐的主要原料,也可用作印染媒染剂,医药上用于催吐剂。

已知25℃时,Ksp[Zn(OH)2]=1.0×10-17,Ksp[Ag2SO4]=1.2×10-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水中加入少量ZnSO4固体时,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Kw减小

B.在ZnSO4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关系为:

c(Zn2+)+c(H+)=c(OH-)+c(SO42-)

C.在0.5L0.10mol·L-1的ZnSO4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0.02mol·L-1的AgNO3溶液,即可生成Ag2SO4沉淀

D.常温下,要除去0.20mol·L-1ZnSO4溶液中的Zn2+,至少要调节pH≥8

二、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将一小球沿y轴正方向以初速度v竖直向上抛出,小球运动的y-t图像如图所示,t2时刻小球到达最高点,且t3-t2>t2-t1,0~t2时间内和t2~t3时间内的图线为两段不同的抛物线,由此可知 

A.小球在0~t1时间内与t1~t2时间内运动方向相反 

B.小球在t2时刻所受合外力为零 

C.小球在0~t2时间内所受合外力大于t2~t3时间内所受合外力 

D.小球在t1和t3时刻速度大小相等 

15.如图所示,在某一区域有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在竖直平面内有初速度为vo的带电微粒,恰能沿图示虚线由A向B做直线运动。

不计空气阻力,则

 A.微粒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微粒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C.微粒电势能减少         

D.微粒带正电 

16.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

重力不计、电荷量一定的带电粒子以速度v正对着圆心O射入磁场,若粒子射入、射出磁场点间的距离为R,则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为

A.

   B.

   C.

   D.

17.如图所示为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的两颗工作卫星1、2,它们均绕地心做顺时针方向的匀速圆周运动,某时刻两颗卫星分别位于同一圆轨道上的A、B两位置。

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力。

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卫星1向后喷气就一定能追上卫星2

B.卫星1、2由位置A运动到位置B所需的时间相同

C.卫星1、2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小一定相等

D.卫星1在圆轨道运动经过位置A的加速度小于在椭圆轨道运动经过位置A的加速度

18.如图所示,平行金属板中带电质点P处于静止状态,不考虑电流表和电压表对电路的影响,当滑动变阻器R4的滑片向b端移动时,则

A.质点P将向上运动B.R3上消耗的功率逐渐增大

C.电流表读数减小D.电压表读数减小

19.如下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两木块a与b叠放在水平面上,a受到斜向上与水平面成θ角的力作用,b受到斜向下与水平成θ角的力作用,两力大小均为F,两木块保持静止状态,则

A.a、b之间一定存在静摩擦力  

B.b与地面之间一定存在静摩擦力

C.b对a的支持力一定小于mg

D.地面对b的支持力一定大于2mg

20.水平光滑直轨道ab与半径为R的竖直半圆形光滑轨道bc相切,一小球以初速度v0沿直轨道ab向右运动,如图所示,小球进入半圆形轨道后刚好能通过最高点c。

A.R越大,v0越大

B.R越大,小球经过b点后的瞬间对轨道的压力变大

C.m越大,v0越大

D.m与R同时增大,初动能Ek0增大

21.如图,光滑水平面上放着质量为M的木板,木板的上表面粗糙且木板左端有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

现对木块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木块与木板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时间t分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仅增大木板的质量M,则时间t减小

B.若仅增大木块的质量m,则时间t增大

C.若仅增大恒力F,则时间t增大

D.若仅增大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则时间t增大

 

非选择题共19题(含选考题),共174分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

22.(7分)为了测量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

,某小组使用位移传感器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让木块从倾斜木板上一点A由静止释放,位移传感器可以测出木块到传感器的距离。

位移传感器连接计算机,描绘出滑块相对传感器的位移s随时间t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①根据上述图线,计算0.4s时木块的速度

_______m/s,木块加速度a=_____m/s2;

②为了测定动摩擦因数

,还需要测量的量是_______;(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③为了提高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

的测量精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

A.A点与传感器距离适当大些B.木板的倾角越大越好

C.选择体积较大的空心木块D.传感器开始计时的时刻必须是木块从A点释放的时刻

23.(8分)某科技小组要测量一未知电阻Rx的阻值,实验室提供了下列器材:

A.待测电阻Rx

B.电池组(电动势3V,内阻约5

C.电压表(量程3V,内阻约3000

D.电流表(量程5mA,内阻约10

E.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50

,额定电流1.0A)

F.开关、导线若干

该小组使用完全相同的器材用不同的测量电路(电流表内接或外接)进行测量,并将其测量数据绘成U一I图象,如图甲和图乙所示。

 

①由测量结果判定_______图测量结果较为准确,其测量值Rx=_______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Rx的测量值________真实值(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②请把正确的测量电路图画在方框内。

 

24.(14分)近来我国高速公路发生多起有关客车相撞的严重交通事故,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掌握好车距,据经验丰富的司机总结,在高速公路上,一般可按你的车速来确定与前车的距离,如车速为80km/h,就应与前车保持80m的距离,以此类推,现有一辆客车以大小

=90km/h的速度行驶,一般司机反应时间t=0.5s(反应时间内车被视为匀速运动),刹车时最大加速度

=5m/s2求:

(1)若司机发现前车因故突然停车,则从司机发现危险到客车停止运动,该客车通过的最短路程?

并说明按经验,车距保持90m是否可行?

(2)若客车超载,刹车最大加速度减为

4m/s2;司机为赶时间而超速,速度达到

144km/h;且晚上疲劳驾驶,反应时间增为

1.5s,则从司机发现危险到客车停止运动,客车通过的最短路程?

并说明在此情况下经验是否可靠?

25.(18分)如图所示,两块平行金属板MN、PQ水平放置,两板间距为d、板长为L,在紧靠平行板右侧的等边三角形区域内存在着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三角形底边BC与PQ在同一水平线上,顶点A与MN在同一水平线上。

一个质量为m、电量为+q的粒子沿两板中心线以初速度v0水平射入,若在两金属板间加某一恒定电压,粒子离开电场后垂直AB边从D点进入磁场,BD=1/4AB,并垂直AC边射出(不计粒子的重力)。

求:

(1)两金属板间的电压;

(2)三角形区域内磁感应强度大小;

(3)若两金属板间不加电压,三角形区域内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要使粒子进入场区域后能从BC边射出,试求所加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取值范围。

 

26.(14分)氨基甲酸铵(NH2COONH4)是一种白色固体,易分解、易水解,可用做肥料、灭火剂、洗涤剂等。

某小组模拟制备氨基甲酸铵的反应为:

2NH3(g)+CO2(g)

NH2COONH4(s)ΔH<0。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比较灵敏)

(1)如用下图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制取氨气,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_;氨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化学方程式是。

(2)制备氨基甲酸铵的装置如下图所示,把NH3和CO2通入四氯化碳中,不断搅拌混合,生成的氨基甲酸铵的小晶体悬浮在CCl4中。

当悬浮物较多时,停止制备。

(注:

CCl4与液体石蜡均为惰性介质。

①发生器用冰水冷却的原因是;

液体石蜡鼓泡瓶的作用是;

双通玻璃管的作用是;

浓硫酸的作用是。

②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产品的实验方法是(填写操作名称)。

为了得到干燥产品,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填写选项序号)。

a.常压加热烘干b.高压加热烘干c.减压40℃以下烘干

(3)制得的氨基甲酸铵可能含有碳酸氢铵、碳酸铵中的一种或两种。

请利用下列试剂,设计实验方案,对制得的氨基甲酸铵中的杂质进行成分探究。

限选试剂:

蒸馏水、稀HNO3、BaCl2溶液、澄清石灰水、AgNO3溶液、稀盐酸。

27.(15分)“8·12”天津港危化仓库爆炸,造成生命、财产的特大损失。

据查危化仓库中存有大量的钠、钾,硝酸铵和氰化钠(NaCN)。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钠、钾着火,下列可用来灭火的是。

A.水B.泡沫灭火器C.干粉灭火器D.细沙盖灭

(2)NH4NO3为爆炸物,在不同温度下加热分解,可能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反应可能发生的是。

A.NH4NO3→N2+O2+H2O

B.NH4NO3→NH3+HNO3

C.NH4NO3→O2+HNO3+H2O

D.NH4NO3→N2+HNO3+H2O

E.NH4NO3→N2+NH3+H2O

F.NH4NO3→N2O+H2O

(3)NaCN属于剧毒物质,有多种无害化处理方法

H2O2处理法:

NaCN+H2O2——N2↑+X+H2O,推测X的化学式为,双氧水的电子式为。

NaClO处理法:

aCN-+bClO-+2cOH-=dCNO-+eN2↑+fCO32-+bCl-+cH2O。

方程式中e:

f的值为

(填选项标号)。

A.1B.1/2C.2D.不能确定

③用如图所示装置除去含CN-、Cl-废水中的CN-时,控制溶液pH为9~10,某电极上产生的ClO-将CN-氧化为两种无污染的气体,则电解过程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4)以TiO2为催化剂用NaClO将CN-离子氧化成CNO-,CNO-在酸性条件下继续与NaClO反应生成N2、CO2、Cl2等。

取浓缩后含CN-离子的废水与过量NaClO溶液的混合液共200mL(设其中CN-的浓度为0.2mol·L—1)进行实验。

①写出CNO-在酸性条件下被NaClO氧化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

②若结果测得CO2的质量为1.408g,则该实验中测得CN-被处理的百分率为。

 

28.(14分)SO2、CO、NOx是对环境影响较大的气体,对它们的合理控制和治理是优化我们生存环境的有效途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25℃、101kPa时:

2SO2(g)+O2(g)

2SO3(g)△H1=-197kJ•mol-1

H2O(g)=H2O(l)△H2=-44kJ•mol-1

2SO2(g)+O2(g)+2H2O(g)=2H2SO4(l)△H3=-545kJ•mol-1

则SO3(g)与H2O(l)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若反应2H2(g)+O2(g)═2H2O(g),△H=-241.8kJ•mol-1。

根据下表数据,则x=______kJ•mol-1;

化学键

H-H

O═O

O-H

断开1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

436

x

463

 

(3)甲醇汽油也是一种新能源清洁燃料。

工业上可用CO和H2制取甲醇,热化学方程式为:

CO(g)+2H2(g)

CH3OH(g)△H=-90kJ•mol-1。

某温度下,在两个容积均为1L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发生该反应:

容器

反应物投入量

1molCO(g)和2molH2(g)

1molCH3OH(g)

平衡时c(CH3OH)

c1

c2

平衡时能量变化

放出54kJ

吸收akJ

则c1_________c2(填“>”或“<”或“=”),a=____________;

(4)氮氧化物都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某温度下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的海盐粒子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

.2NO(g)+Cl2(g)

2ClNO(g) △H1<0      其平衡常数为K1   

.2NO2(g)+NaCl(s)

NaNO3(s)+ClNO(g)△H2<0  其平衡常数为K2   

①现有反应4NO2(g)+2NaCl(s)

2NaNO3(s)+2NO(g)+Cl2(g),则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3=(用K1、K2表示);

②为研究不同条件对反应

的影响,在恒温条件下,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0.2molNO2和足够的NaCl(s),10min时反应

达到平衡。

测得平衡时NO2的转化率α1(NO2)=50%,则10min内υ(ClNO)=,平衡常数K2=;若其它条件不变,使反应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平衡时NO2转化率为α2(NO2),则:

α1(NO2)   α2(NO2)(填“>”“<”或“=”)。

③工业上利用氨还原法除去氮氧化合物,生成两种对环境友好的物质。

请以氮氧化合物的通式NOX写出化学方程式:

29.(13分)为研究种植密度较高的玉米田中去叶对单株和群体产量的影响,研究者选取开花后3天的植株进行处理,从顶部去除不同数量叶片,每隔13天测定穗位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代表单株产量),同时在一定面积的样方中测定群体光合速率(代表群体产量)。

结果如图。

(备注:

穗位叶位于植株中下部,其生长状况直接影响玉米籽粒中有机物的积累量。

(1)叶绿素分布于组成叶绿体基粒的_________薄膜上,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H]将直接参与暗反应阶段中_______过程,进而形成有机物。

(2)由图1可知,去叶13天测定时,穗位叶的叶绿素含量随着_______________而增大。

本实验中,穗位叶的叶绿素含量始终高于空白对照组的处理为_______________。

(3)由图2可知,随顶部去除叶片数量增加,________的光合速率持续增加,原因可能是穗位叶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种植密度较高的玉米田中适度去除顶部叶片,可使玉米单株光合速率和群体光合速率_________________。

(5)为确认穗位叶的光合产物是否向遮光叶片运输而导致减产,可进一步设计实验:

对玉米植株顶部2片叶遮光处理;用透明袋包住穗位叶,不影响其正常生长。

实验时向包住穗位叶的透明袋中通入________,其他生长条件适宜,一段时间后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

 

30.(6分)以一个具有正常叶舌的水稻纯系的种子为材料,进行辐射诱变试验。

将辐射后的种子单独隔离种植,发现甲、乙两株的后代各分离出无叶舌突变株,且正常株与无叶舌突变株的分离比例均为3:

1。

经观察,这些叶舌突变都能真实遗传。

请回答:

(1)甲和乙的后代均出现3∶1的分离比,表明辐射诱变处理均导致甲、乙中各有________(一、二或多)个基因发生突变。

(2)甲株后代中,无叶舌突变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__________。

将甲株的后代种植在一起,让其随机传粉一代,只收获正常株上所结的种子,若每株的结实率相同,则其中无叶舌突变类型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__________。

(3)现要研究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同一对基因上,还是发生在两对基因上,请以上述实验中的甲、乙后代分离出的正常株和无叶舌突变株为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予以判断。

①实验设计思路:

选取甲、乙后代的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单株杂交,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

②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12分)成熟女性体内有两种促性腺激素:

LH(黄体生成素)和FSH(卵泡刺激素),这两种激素共同参与月经周期的调节,大致的调控机制如图所示。

(注:

卵泡在排卵后变成黄体)

(1)在排卵前的几天内,雌激素的含量达到第一次高峰,除雌激素外,______的含量也将快速上升,这种调节机制称为______调节,目前市场上购买的排卵试纸就是通过检测这种激素来预测排卵的。

(2)能抑制排卵的激素是________,目前市场上的口服避孕药就是使用这种激素。

有一位妇女,口服了含有FSH和LH的药物,这对她的排卵有何影响?

______(填“促进排卵”或“抑制排卵”或“几乎无影响”)。

(3)一位妇女因为某一器官受损病变,导致闭经(不排卵,不来月经)。

经检查发现她的雌激素含量偏低,但FSH和LH的含量偏高,据此可判断该妇女受损的器官最可能是______(填“下丘脑”或“垂体”或“卵巢”)。

GnRH代表______________激素。

32.(8分)某山区于25年前发生森林火灾,焚毁所有林木,此后没有人类活动的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