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31832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5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杭西高2019年9月高三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阴霾(mái)皈依(ɡuī)脂肪(fāng)瞠目结舌(chēnɡ)

B.甄别(zhēn)打夯(hānɡ)狙击(zǔ)恪尽职守(kè)

C.慰藉(jiè)隽永(juàn)哂笑(shěn)载歌载舞(zǎi)

D.联袂(mèi)赊帐(shē)朱拓(tà)乳臭未干(xiù)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十八大提出,要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制度安排,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更公平地慧及全体人民。

B.江滨花园小区20多个业主把物业公司告上法庭,他们认为物业没有尽到义务,违犯了物业服务合同约定,要求赔偿车辆损失并承担全部诉讼费用。

C.东君小说中沉稳作璧上观的徐三白、为五斗米折腰的顾樵、附庸风雅的唐老板父子,都不难找到广泛的生活原型。

D.在黄灿然那儿,我们不会读到那些诘屈聱牙繁复冗赘的所谓现代诗,不会一再在原本理应赋予我们光明和美感的诗歌面前感到自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作为亲眼目睹家族五代变迁的我,已积累了大量的故事,这些故事说起来并不回肠荡气,甚至只是些鸡毛蒜皮,但多多少少反映了上海城市的变迁。

B.微消费的兴起,还带动手机支付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增长。

截止2019年6月,使用手机支付的网民数量已达4.5千万人次.

C.一日,我们相约去上坪看雪景,刚好那天冻得厉害,脚都冻麻了,手指冻得不听使唤,此兄拎着那只竹火笼,在雪地里优哉游哉的,让我直眼热。

D.长期以来,强制拆迁都是一块“烫手山芋”,政府感到头疼,法院更不愿意介入,甚至唯恐避之不及。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部书记录了中国22位环保人士,大多数是以民间身份投身于关爱地球、关爱自然这项看起来对个人利益几乎没什么增进的大事业中的。

B.商品房预售制最初的宗旨是解决部分房地产企业开发资金不足的问题,以加快城镇住房建设。

C.面对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威胁,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

D.近年来,国外“野鸡学校”、“文凭工厂”纷纷转战东方,这些学校尽管在国外毫无学术信誉,但是在不明就里的人中,还着实能有狐假虎威的作用。

5.请用一句话准确概括下列文字中作者的观点。

(不超过10个字)(3分)

历史上大多数时期温度比现在都高很多,二氧化碳浓度也高很多。

托马斯预言说,如果升温两度以后,27%的物种都会灭绝。

其实他忽略了,气温是慢慢变化的,这个过程中物种都是会移动的。

变了以后又会出现一种新的生态系统,什么样的条件下都会出现它对应的生态系统。

还有就是大家经常听到的“极端气候要增加”的观点,但从地质学的研究角度说从来没有出现过。

凡是暖的时候,极端天气比较少,大气结构都比较稳定。

至于传染病会不会北上,最近有一篇文章调查了几十年以来疟疾发病的范围,最后的结论是疟疾在五十年中减少了,并没有随着变暖而增加。

作者的观点: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4分)

材料一:

在伦敦奥运会上,中国16岁的游泳小将叶诗文在赢得女子400米混合泳金牌并打破世界记录后,在女子200米混合泳中再次神奇冲刺,以改写奥运会记录的成绩折桂。

媒体以“挥波劈浪,泳史再留诗文”为题进行了报道。

材料二:

在伦敦奥运会男子花剑个人比赛中,中国选手雷声先后战胜多名好手,并在决赛中以15比13战胜了埃及历史“第一剑”阿波尔卡西姆,拿到了中国军团在奥运会上的首枚男子花剑金牌。

请你仿照“材料一”中画线部分内容,为“材料二”拟写报道的题目。

7.下图是一则公益平面广告,根据要求答题。

(5分)

(1)请简要赏析这则公益广告的创意。

(3分)

(2)请根据本则广告的立意和所反映的现实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

(2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

孔子在集夏商周三代礼文化之大成基础上,提出仁学,把礼乐制度文化上升为礼义精神文化,以仁导礼,仁内礼外,使礼文化具有了鲜活的内在人学生命,昭示了中华文化发展的人本主义方向。

在孔子之前已有“仁”的词语,但孔子把“仁”理论化了。

他指出仁之本为孝悌,仁之义为爱人,仁之方为忠恕,仁之行为安百姓,仁之象为恭宽信敏惠,仁之制为礼乐教化.孔子发现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仁爱之心,倡导人们经由忠恕之道推己及人,将这种爱心去爱亲友,爱他人,爱社会,爱万物,使天下走向太平。

仁学是孔子儒学的精华所在,也是儒学实现当代转型中最有价值的思想资源.然而儒学史上,大多数儒家学派总是偏离仁学主脉而另立核心,使仁学不能以浩大气势直贯而下。

孔子仁学是生命的学问,教人如何做人、如何立身行事、如何推广爱心、怎样做君子并向圣贤看齐,它是人生体悟和智慧的理性表述.孔子仁学是对人的本质的伟大发现,在思想史上第一次找到了人之异于高于禽兽的道德本质,也找到了人类社会高于动物世界丛林规则的人道普世价值。

新仁学直接上承孔子仁学的源头活水,广引诸家之精要,开渠疏道,务使仁学如一江春水,沛然而流淌,用以灌育今世诸多生命,使之健康成长。

它的口号是:

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护养生命,提升生命.

新仁学不等于旧仁学,没有门户之成见,广纳儒、道、墨之经典而奉之,此其为新仁学之由也。

老庄道家尊道贵德、清静逍遥,以返璞归真弥扑«家人文化成之不足,有益于防止人性异化。

墨家兼爱之说比儒家爱有差等更具平等精神,而其“兼相爱交相利”之说更能与现代社会相街接。

佛家属宗教范畴,其慈悲情怀、平等精神、中道哲学,亦能够拓展仁爱意蕴,皆足以成为新仁学营养。

西方文化的优长是科学理性曰益发达、个人权益普受尊重、自由竞争呈现活力;其弊病是强权政治主导、一神信仰排他、功利主义流行。

取其所长、避其所短,是中西文化交会中必须解决的问題。

从构建新仁学而言,要重点吸收西学以下优长:

第一,学习其理性精神与科学方法,改变儒家学说中“智”依附于“仁”的状态,使智性有独立的开展;第二,吸收其人权至上、个性解放的理念,改变儒家学说中重社会轻个人、重义务轻权利的倾向,清除宗法等级制度的影响,认同自由、平等、民主,把儒家仁学中本有的普遍伦理发挥出来,提升为普世价值。

(选自2019年11月4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8.下列对“孔子仁学对中华文明重大意义”的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孔子仁学把礼乐制度文化上升为礼义精神文化。

B.孔子仁学使礼文化具有了鲜活的内在人学生命。

C.孔子仁学昭示了中华文化发展的人本主义方向。

D.孔子仁学发现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仁爱之心。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老庄道家以返璞归真弥补儒家人文化成之不足。

B.墨家兼爱之说比儒家仁学更能与现代社会相衔接。

C.佛家慈悲情怀、平等精神也能丰厚仁爱意蕴。

D.西方文化有益于改变儒学重社会轻个人的倾向。

10.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新仁学的特点。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

 森林艺人帕齐

〔芬兰〕彭蒂·哈恩帕

荒山野岭,杳无人迹,只有原始森林发出悲哀的叹息。

在这个远离尘世之地,人们很容易产生厌倦、忧郁,乃至虚度年华的念头。

真正的生活不在这里,而在那人烟稠密、充满阳光笑语的远方……莽莽丛林,像一架巨型乐器,伐倒一棵树,如同切断了它的一根琴弦。

伐树、剥皮、修整原木;伐木工人的生活就是这样周而复始,枯燥无味。

有时,碰上连日阴雨,树梢上挂满了晶莹的雨珠,森林里充溢着潮湿的寒气;你也只好躲进伐木场的小屋栖身。

坐落在密林深处的这些低矮的小屋,阴森恐怖;在这里,你看到的是熟悉、呆滞的面孔,听到的是粗野无聊的对话。

无须对方开口,你就能猜到他要说些什么了。

玉米粥是伐木工人一日三餐充饥度日的食粮,又黑又脏的煮饭锅倒人胃口,里面的食物可想而知。

那些用来消磨时光的纸牌也沾满了污垢,令人作呕!

看到伐木工人的这种生活,你会感觉到自己也被玷污了。

……然而就在这时,帕齐来了。

人称“疯子”的帕齐,经过数日徒步跋涉,穿过密林,从人烟稠密的地方来到这里。

当然,我们当中的一些人很了解这个身材矮小的男人,从来也没有人把他当作傻瓜……“想吃点什么吗?

”有人会问他。

“如果有的话……”各个小屋之间相隔甚远,伐木工人的粮食来源有限,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可是帕齐是不会忘记那句老话的:

民以食为天。

当你亲眼目睹了帕齐是怎样饮海吞山的话,你很快就会知道世界上的确有这样的大肚汉。

面包、黄油、烤肉,顷刻之间就会被他扫荡无余,如果还有汤和菜,帕齐也不会放过。

等到他吃饱喝足,在裤腿上擦净佩刀,插回鞘里,再打上几个饱嗝儿才开口说道:

“现在,轮到我给你们逗逗乐了。

帕齐是一位艺术家,一个真正的喜剧大师;尤其是他的面部表演,堪称一绝。

他的面皮和头皮灵活得似乎与整个骨头互不粘结。

两耳能自由地动;鼻子可以朝任何一个方向随意变形;嘴巴既撅得出,又收得进,忽而斜扭,忽而前伸,好像一个旋转的陀螺。

帕齐惊人的演技尤令初次领略的人们惊服。

当你睁大眼睛,坐在那里目睹他的表演时,往往会感觉到眼前的奇景令人难以置信……帕齐带着他的“绝技”从一个小屋来到另一个小屋。

你或许要问,他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对一个孤苦伶仃的伐木工人来说,在这片与世界隔绝的原始森林里,遭受艰苦生活的煎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而这张能随意扭动的脸,这些奇形怪状的面部表演,有时,的的确确能给他寂寞的心灵带来一丝安慰:

是啊,这就是人,人生即此——十足的傻瓜。

“疯子帕齐”是一位艺术家,像那些周游世界的传教士一样,凭藉自己的一技之长糊口谋生。

伐木工人都心甘情愿将自己的口粮同他一起分享,有时还给他一两个铜板。

于是,帕齐马上就会报答他们:

“现在,轮到我给你们逗逗乐啦。

帕齐在他的旅途中可谓饱经风霜了。

一次,他和另外两个人同行来到一个偏远的林区。

他们是第一次到这儿来,所以,这里的伐木工人从未听说过“疯子帕齐”——鼎鼎大名的森林艺人。

……他要为这个林区不讨人喜欢的工头表演他的“绝技”。

帕齐上路了,那个新来的工头对帕齐一无所知。

当这个从来也没有人把他当成傻瓜的矮小的男人出现在门口时,工头冷冷的望了他一眼。

“你是来找活儿干的?

”工头上上下下打量着帕齐问道。

“不,”帕齐说,“我是来给您逗乐的。

说着,他开始表演自己的绝技。

两耳前后飞动,鼻子拧作一团,嘴巴由左耳咧到右耳,然后转了一圈,又从下颏咧到前额,工头看呆了,瞪圆了眼睛,半晌说不出话来。

但是,他终于意识到自己遭受愚弄,而且是被这么一个流浪汉愚弄——好大的胆子呀!

工头暴跳如雷,一阵拳打脚踢,把帕齐赶了出去。

受到如此虐待,帕齐十分痛心,这样的“绝技”竟然得不到工头的赏识,他感到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

帕齐没有向任何人辞行,独自一人,愤愤离去,重新开始他的流浪生活,去寻找知音,哪怕走到天涯海角……那些孤独的伐木工人,在与世隔绝的原始森林里,遭受艰苦生活的煎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他们看到帕齐那惊人的面孔,绝妙的表演,也许有人会突然从内心深处萌发出一声惊呼:

唉,的的确确,这就是人的生活——十足的傻瓜!

(选自《外国文学》有删改)

11.简析文章开头描写的作用。

(3分)

12.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

(1)是啊,这就是人,人生即此——十足的傻瓜。

(2)唉,的的确确,这就是人的生活——十足的傻瓜!

13.为什么说“帕齐是一位艺术家,一个真正的喜剧大师”?

(4分)

14.赏析帕齐形象与作用。

(6分)

 

15.帕齐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

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尹公亭记

(宋)曾巩

君子之于己,自得而已矣,非有待于外也。

然而曰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者,所以与人同其行也。

人之于君子,潜心而已矣,非有待于外也。

然而有表其闾,名其乡,欲其风声气烈暴于世之耳目而无穷者,所以与人同其好也。

内有以得诸己,外有以与人同其好,此所以为先王之道,而异乎百家之说也。

随为州,去京师远,其地僻绝。

庆历之间,起居舍人、直龙图阁河南尹公洙以不为在势者所容谪是州,居于城东五里开元佛寺之金灯院。

尹公有行义文学,长于辨论,一时与之游者,皆世之闻人,而人人自以为不能及。

于是时,尹公之名震天下,而其所学,盖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故其居于随,日以考图书、通古今为事,而不知其官之为谪也。

尝于其居之北阜,竹柏之间,结茅为亭,以茇①而嬉,岁余乃去。

既去而人不忍废坏,辄理之,因名之曰尹公之亭。

州从事谢景平刻石记其事。

至治平四年,司农少卿赞皇李公禹卿为是州,始因其故基,增庳益狭,斩材以易之,陶瓦以覆之,既成,而宽深亢爽,环随之山皆在几席。

又以其旧亭峙之于北,于是随人皆喜慰其思,而又获游观之美。

其冬,李公以图走京师,属予记之。

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

亦将使夫荒遐僻绝之境,至于后人见闻之所不及,而传其名、览其迹者,莫不低回俯仰,想尹公之风声气烈,至于愈远而弥新,是可谓与人同其好也。

则李公之传于世,亦岂有已乎!

故予为之书,时熙宁元年正月日也。

【注】①茇:

在草间住宿。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而曰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者疾:

痛恨

B.尝于其居之北阜阜:

土山

C.又以其旧亭峙之于北峙:

对峙

D.然而有表其闾闾:

大门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皆世之闻人,而人人自以为不能及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于是时,尹公之名震天下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C.河南尹公洙以不为在势者所容谪是州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则李公之传于世,亦岂有已乎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以议论入手,首先摆出了看似矛盾的理想追求与实际行为,增强了文章的思辨色彩,是全文之纲。

B.随州人为了纪念尹公,在青竹和翠柏之间,用茅草搭建了一座亭子,取名叫“尹公之亭”。

C.尹公的名声震动天下,而他所学的东西,在于不因贫富贵贱死生而动摇自己的信念,是一个“自得”之人。

D.作者在文中赞扬了尹公身处逆境而泰然自若的精神,叙述了重建尹公亭的深远意义。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故其居于随,日以考图书、通古今为事,而不知其官之为谪也。

(4分)

(2)于是随人皆喜慰其思,而又获游观之美。

(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7分)

听 筝(唐·柳中庸)

抽弦促柱①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

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抽弦促柱:

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

2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

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

请作简要分析。

(3分)

22.颈联中有两个字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是哪两个字?

为什么?

(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

(5分)

(1)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1.4)

(2)子贡问友。

子曰: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12.23)

(3)子曰: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4)

(4)子曰:

“乡原,德之贼也。

”(17.13)

23.从材料

(1)中看,曾子每日反省自我,希望达到的标准与孔子“”的择友标准相似。

(请引用《论语》中的原句回答)(1分)

24.结合后三则材料,简析儒家在与人交往和对人评价中所体现出的中庸思想的原则是什么。

(4分)

(四)古诗文默写。

(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2)爱其子,,于其身也,,惑矣!

(韩愈《师说》)

(3)纵一苇之所如,。

,而不知其所止。

(苏轼《赤壁赋》)

(4)可堪回首,,。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杜牧《阿房宫赋》)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农夫有两只水桶,他每天挑着它们去河边汲水。

两只水桶中有一只有道裂缝,因此每次到家时这只水桶总是会漏得只剩下半桶水,而另一只桶却总是满满的。

完整的桶很为自己的完美无缺得意非凡,它不无讥讽地对破桶说:

“瞧你,每次只能从河里担回半桶水,你早该休息啦!

”有裂缝的桶为自己的缺陷和不能胜任工作而羞愧,它终于鼓起勇气向主人开口:

“我觉得很惭愧,我的缺陷,使你做了全部的工作,却只收到一半的成果。

”农夫笑笑说:

“你注意到了吗?

在我担水回家的路上,你那一侧的路沿上开满了花,而另一侧却没有。

我一开始就知道你有漏缝,于是在你的那一侧路沿撒了花籽。

我每天担水回家,你就给它们浇水。

两年了,我经常从这路边采摘鲜花装扮我的餐桌。

如果不是因为你的缺陷,我怎么会有美丽的鲜花装扮我的家呢?

要求立足于材料,可从材料整体立意出发,也可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杭西高2019年9月考高三语文答卷

选择题部分(每小题3分,共27分)

题号

1

2

3

4

8

9

16

17

18

选项

一、语言文字运用

5.(3分)

6.(4分)

7.

(1)(3分)

(2)(2分)

二、现代文阅读

(一)10.(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11.(3分)

12.(4分)①

13.(4分)

14.(6分)

15.(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

(一)19.(3分)

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

20.⑴(4分)

⑵(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

(7分)

21.(3分)

22.(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3.

(1)(1分)

24.(5分)

(四)古诗文默写。

(任选3小题,6分)

25.()

()

()

四、作文(6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