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化学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35525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化学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必修一化学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必修一化学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必修一化学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必修一化学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必修一化学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必修一化学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必修一化学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必修一化学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必修一化学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必修一化学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必修一化学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必修一化学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必修一化学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必修一化学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必修一化学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必修一化学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必修一化学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必修一化学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一化学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docx

《必修一化学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化学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修一化学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docx

必修一化学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课题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班级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认识摩尔是物质的是的基本单位,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

2、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过程与

方法

1、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2、通过物质的量这一联系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的物理量的学习,引导学生以化学的眼光、从微观的角度地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认识到宏观和微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物质的量及单位;摩尔质量的概念和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及单位------摩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是由肉眼不能看到的原子、分子或离子之间按一定数目关系进行的,同时又是以可称量的物质之间按一定的质量关系进行的。

由此可见,在分子、原子等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这是一种什么联系呢?

怎样才能既科学又方便地知道一定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分子呢?

这就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内容。

(1)方程式2H2+O2=2H2O系数的意义是什么?

(2)若生成一滴水(约0.05mL)大约含有1.7亿亿个水分子,需要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各多少个?

(3)在实验室中生成36克水,你如何实现?

是数分子个数吗?

微观认识化学研究的对象,原子分子

问题探究

(1)怎样测量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又怎样知道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呢?

学生思考

类比学习法测量一个水分子的质量

板书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讲解

就像长度可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温度可表示为物体的冷热程度一样,物质的量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的多少,其符号为n,单位为mol。

听讲

板书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

1、定义:

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可举例长度、质量等常见物理量,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

注:

1、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

2、适用于微观粒子

3、用mol作单位是,要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种类。

做笔记

练习

判断正误,说明理由。

A.1mol氢×

B.1molCO2√

C.1mol小米×

思考

学以致用

阅读教材

阅读教材11页上内容,理解物质的量在粒子数目上的大小关系

1、1mol粒子的数目大约是多少?

(约为6.02×1023个)

2、6.02×1023这个数值是以什么为依据得出的?

(是以0.012kg12C中所含碳原子数为依据得出来的)

3、12C原子特指什么结构的碳原子?

(12C指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

阅读教材11页上内容,理解物质的量在粒子数目上的大小关系

听讲

认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依据

归纳整理

当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其式量时,所含相应微粒数都是6.02×1023个。

学习探究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1页至12页中部。

阅读,然后谈谈你对下列名词或数据的认识,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物质的量”、“摩尔”、“6.02×1023”

归纳整理

“物质的量”是用来表示微观微粒集体的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6.02×1023”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归纳总结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的关系

归纳总结

归纳整理

使用摩尔时必须是微观微粒,必须指明微粒的种类,可以是分数、小数、整数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

摩尔质量是一个具有单位的物理量,要和质量区分开。

物质的量(n)、质量(m)和摩尔质量(M)之间具有如下关系:

写出下列物质的摩尔质量。

Fe___________,H2SO4_____________,CO32-______________,K+___________

加强练习

 

 

课题

气体摩尔体积

班级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了解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掌握Vm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过程与

方法

从分析研究影响固体、液体、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因素过程中,培养问题的意识,调动研究的主观欲望,体验归纳整理的过程,学习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和气体摩尔体积的学习,培养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善于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在学习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美丽、奇妙和和谐。

教学重点

气体摩尔体积

教学难点

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气体摩尔体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前一节的学习,我们将宏观质量与微观粒子联系在一起。

那么,物质的体积与微观粒子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这就是本节课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问题探究

计算教材14页表格

观察和分析表1信息,你发现1mol固、液、气物质的体积有什么特点?

温度和压强对气体的体积有和?

计算阅读能力的加强

归纳整理

(1)相同条件下,相同物质的量的不同物质所占的体积:

固体液体气体

(2)相同条件下,相同物质的量的气体体积近似相等而固体、液体却不相等。

(3)压强相等时气体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4)温度相等时气体的体积随压强的增大而减小。

归纳总结影响因素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问题探究

为什么有上述规律?

完成下列表格的空白后请你推测,当温度和压强一定时,决定固、液、气物质的体积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思考

归纳整理

决定物质体积大小有三个因素:

①物质粒子的多少②物质粒于本身的大小③物质粒子之间距离的大小

总结

学习探究

阅读教材13—14

看书后谈谈你对气体摩尔体积的理解

争强表达能力

练习

2.标准状况下,两种气体的体积相等,则()

A.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B.物质的量一定相同

C.质量一定相同D.密度一定相同

3.标准状况下,32g某气体的分子数目与22gCO2的分子数目相同,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A.32B.32g/molC.64g/molD.64

练习

熟练掌握气体摩尔体积

板书设计

二、气体摩尔体积(Vm)

概念:

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单位:

L/mol

表达式:

n=

教学反思

 

课题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浓度

班级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过程与

方法

从概念的应用中,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概念的学习和溶液的配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自然科学的思想。

2、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1、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简单运算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难点

1、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简单运用

2、溶液配制的实验操作及误差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我们经常要使用溶液。

溶液的浓稀程度我们用浓度来表示。

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有多种,在初中,我们学过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便是其中的一种。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表示溶液浓度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39度的白酒,你知道“39度”的含义吗?

5ppm的硫酸铜溶液,ppm表示什么你知道吗?

联系实际

问题探究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5页的有关内容

什么是物质的量浓度?

某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为nB,溶液的体积为V,若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用cB表示,请写出用nB、V表示cB的式子。

了解化学中浓度的表示方法,物质的量浓度

归纳整理

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为cB。

(其中,B表示各种溶质)

表达式:

c(B)= 

单位:

mol/L1(或mol·L-1)

做笔记

实践应用

1.将23.4 g NaCl溶于水中,配成250 mL溶液,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归纳整理

[分析]此题已知溶液的体积V=250 mL=0.25  L,据c(NaCl)=

 还须知道n(NaCl),这就需要根据n(NaCl)=

来 算出NaCl的物质的量。

解:

23.4 g NaCl的物质的量为

n(NaCl)= 

=0.4 mol

因此,可算出Na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c(NaCl)=

 =1.6 mol·L-1

答:

所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6 mol·L-1。

听讲,练习

增强对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实践应用

2.配制500 mL,0.1 mol·L-1的NaOH溶液,需NaOH物质的量是多少?

质量是多少?

学生思考并计算

归纳整理

[分析]略

解:

依题意:

n(NaOH)=c(NaOH)·V[NaOH(aq)]=0.1 mol·L-1×0.5 L=0.05 mol

0.05 mol NaOH的质量为

m(NaOH)=n(NaOH)·M(NaOH)=0.05 mol×40 g·mol-1=2 g

答:

配制500 mL 0.1 mol的NaOH溶液需NaOH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质量为2 g。

练习1:

配制500 mL 0.1 mol·L-1的Na2CO3溶液,需Na2CO3多少 g?

计算配制溶液需要的质量

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问题探究

1.将342 g C12H22O11(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2)溶解在1 L水中,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否为1 mol·L-1?

2.从1 L 1 mol·L-1的C12H22O11溶液中取出100 mL,取出的溶液中C12H22O11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学生思考

加强对计算的熟练

整理归纳

1.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且不同物质(尤其是不同状态的物质)的体积是没有加和性的。

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所取溶液的体积大小无关。

(可比喻从一坛醋中取一勺,其酸度是相同的)

问题探究

初中学过质量分数表示浓度的溶液的稀释问题,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浓度的溶液如何进行稀释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使学生熟练掌握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稀释的相关练习

整理归纳

稀释浓溶液时,溶液的体积要发生变化,但溶质的量(质量或物质的量)均不变。

为此,在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我们可用下面的式子来进行有关计算:

[板书]c(浓)·V(浓)=c(稀)·V(稀)

做笔记,思考溶液稀释浓度与体积的关系

知识实践

配制250 mL 1 mol·L-1的HCl溶液,需要12 mol·L-1 HCl溶液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分析计算并回答问题

板书设计

一、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

表达式:

c(B)= 

单位:

mol/L1(或mol·L-1)

2.浓溶液的稀释

c(浓)·V(浓)=c(稀)·V(稀)

教学反思

 

课题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班级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的基本原理,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学会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

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基本实验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

教学难点

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质量分数溶液的配置。

分析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

2.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所需确定的量。

学生思考

加强学生对配制溶液产生好奇,加强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能力

问题探究

配制200 g 5%的NaCl溶液,需要哪些实验用品和进行什么样的操作?

学生思考

归纳整理

仪器:

天平(含滤纸)、药匙、玻璃棒、小烧杯、量筒、胶头滴管

步骤:

1.计算,2.称量,3.溶解

学习探究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配制500 mL 1 mol·L-1的Na2CO3溶液需要多少克Na2CO3固体?

能否知道所用水的量?

分析归纳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要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首先需要算出溶质和溶液的量。

此题需要的原料是Na2CO3和水。

溶质的量为:

m(Na2CO3)=n(Na2CO3)·M(Na2CO3)=c(Na2CO3)·V[Na2CO3(aq)]·M(Na2CO3)

=0.1 mol·L-1×0.5 L×106 g·mol-1=5.3 g

显然,我们根据题中条件无法算出水的量(质量或体积)。

即我们不能通过用一定量的水和Na2CO3混合来配出所需的Na2CO3溶液。

那么,如何配制此溶液呢?

计算,

学习探究

展示500 mL的容量瓶

容量瓶有哪些结构特点?

使用容量瓶要注意哪些问题?

归纳整理

1.容量瓶的体积固定,有不同规格(100 mL、250 mL、500 mL、1000 mL等)。

上面标有:

容量、刻线、20℃。

2.使用前须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

3.溶液温度与容量瓶上标定温度一致时,所取液体的体积最标准。

4.溶液液面接近刻度线1 cm~2 cm时,须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认识不同规格的容量瓶

学习实践

演示实验操作。

按照实验1—5的要求和实验步骤配制100mL1.00mol/LNaCI溶液

学生实验

按照实验操作步骤配制溶液

练习溶液的配制

问题探究

1.为什么要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

2.为什么要将洗涤后的溶液注入到容量瓶中?

3.为什么不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固体?

(大多数物质溶解时都会伴随着吸热或放热过程的发生,引起温度升降,从而影响到溶液体积)

4.转移溶液时,玻棒为何必须靠在容量瓶刻度线下?

5.为什么要轻轻振荡容量瓶,使容量瓶中的溶液充分混合?

学生分析

了解配制溶液时误差来源,怎样减小误差

问题探究

分析误差时,要围绕操作行为对n与V的影响来分析。

1.称量时,物体与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

2.容量瓶内壁存有水珠。

3.定容时仰视读数。

4.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

5.溶质溶解后,没有恢复至室温转移。

6.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使所读溶液体积偏小。

7.天平的砝码沾有其他物质或已生锈。

若在配制操作中有以下行为,将会对配制结果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教学

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