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黄沙坪铅锌床实习文献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39250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黄沙坪铅锌床实习文献读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南黄沙坪铅锌床实习文献读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南黄沙坪铅锌床实习文献读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南黄沙坪铅锌床实习文献读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南黄沙坪铅锌床实习文献读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湖南黄沙坪铅锌床实习文献读书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湖南黄沙坪铅锌床实习文献读书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湖南黄沙坪铅锌床实习文献读书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湖南黄沙坪铅锌床实习文献读书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湖南黄沙坪铅锌床实习文献读书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湖南黄沙坪铅锌床实习文献读书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湖南黄沙坪铅锌床实习文献读书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湖南黄沙坪铅锌床实习文献读书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黄沙坪铅锌床实习文献读书笔记.docx

《湖南黄沙坪铅锌床实习文献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黄沙坪铅锌床实习文献读书笔记.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黄沙坪铅锌床实习文献读书笔记.docx

湖南黄沙坪铅锌床实习文献读书笔记

湖南黄沙坪铅锌床实习文献读书笔记

 

 

————————————————————————————————作者:

————————————————————————————————日期:

 

湖南黄沙坪铅锌矿床实习文献读书笔记

1.《湖南桂阳发现大型金属矿藏》

文章出处:

《国外金属矿选集》2008年10月

读书笔记:

一座沉睡在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黄沙坪铅锌矿500m深处的新的大型铅锌矿和钨钼多金属矿,最近被该省地矿局地质工作者勘查发现。

中国地调局和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专家评审预测:

发现的铅锌矿远景储量136万t以上,可延长老矿山开采年限20年;发现的钨钼多金属矿床,可供开采50年以上。

整个找矿成果相当于找到了已发现的黄沙坪矿矿产储量3倍甚至更多的矿藏,潜在经济价值达150亿元。

黄沙坪铅锌矿是1967年投产的铅锌骨干矿山,居国内铅锌生产矿山第七位。

为解决该矿山铅锌矿石后续资源严重不足问题,从2007年开始,省地矿局湘南地质勘察院充分利用原有地质资料和矿山长期探采成果,在地质资料二次开发的基础上,通过钻探施工、坑道调查、地质编录、取样测试及综合分析研究,在确定的4个找矿靶区实现了接替资源勘查的重大突破。

新发现的远景铅锌矿,其铅和锌平均品位分别为3·02%和6·41%。

发现的铁钨钼多金属矿床,有三氧化钨8·8万t,平均品位为0·32%;钼3·5万t,平均品位为0·092%;铁矿石1880万t,平均品位为15·38%。

日前,找矿成果已得到国土资源部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办公室认定。

目前,更深部的资源找矿还在进一步进行中。

2.《湖南黄沙坪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讨论》

文章出处:

《资源论坛》第5卷第四期

作者:

陈小文伍建柏息朝庄

读书笔记

湖南黄沙坪地层与构造

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泥盆系上统锡矿山组,石炭系下统陡岭坳组、石磴子组、测水组、梓门桥组.其中石磴子组中厚层生物碎屑灰岩与薄层灰岩化学性质活泼,极有利于热液交代作用进行,尤其是当孔隙度小的测水组砂页岩和石英斑岩覆盖在灰岩之上构成屏蔽层时,使上升的成矿气液不易逃逸,更能充分的与下伏灰岩渗滤交代形成厚大的钙质矽卡岩,形成以白钨矿为主的矽卡岩型钨钼多金属矿床.矿区构造骨架是由一系列近南北向的复式褶皱和逆冲断层构成.桂阳复式背斜中的次级倒转褶皱及走向北北东的逆断裂与北西西向的横断层复合成的“井”字形构造格架控制本区铅锌矿床的定位.断裂构造与岩体侵入接触带构造的复合部位常是形成富矿体的重要空间.当成矿岩体接触带凹陷部位叠加断裂构造时,易形成规模较大,矿石质量较好的钨钼多金属矿体。

3.《湖南桂阳县黄沙坪铅锌矿区岩石节理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文章出处:

《矿产与地质》第21卷第5期

作者:

韦德贵贺灵庞保成胡云沪等

读书笔记

矿区地质概况

矿区位于南岭纬向构造带中段北缘,耒(阳)—临成EW向基底构造层,上泥盆统—石炭系组成SN向构造盖层。

区内构造极为发育,它由一系列复式褶皱和逆冲断层组成,呈SN向延伸,褶皱轴面向E倾。

除区域外围香花岭和四洲山一带有前泥盆系浅变质岩出露外,区域地层主要为上泥盆系至石炭统的浅海相碳酸盐岩建造,夹少量海陆交互相砂页岩、碎屑岩建造。

上泥盆统主要有佘田桥组(D3s)白云质灰

岩夹薄层泥质灰岩和锡矿山组(D3x)白云质灰岩夹薄层砂岩;石炭系主要有下石炭统孟公坳组(C1m)灰岩、石磴子组(C1sh)灰岩、测水组(C1c)砂页岩、及梓门桥组(C1z)白云岩。

其中,石炭系分布最广,而石磴子组灰岩是矿区主要赋矿地层,梓门桥组次之,测水组仅局部含矿。

除此以外,矿区有零星的白垩系红色砂岩及第四系的浮土盖层。

区域受印支期至燕山期构造运动的强烈影响,致使SN向构造系和NE与NNE向构造系在矿区均有明显的反映。

由于多期次、多阶段、旋回性构造运动的干扰、破坏与叠加改造,使得矿区构造十分复杂,节理极为发育,这为后期成岩、成矿作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成矿环境。

矿区SN向构造主要有F1、F2、F3等,NE向构造

主要有F5等,近EW向构造有F0、F6、F9等。

F1断层:

位于矿区西部,延长数十公里,延深700m以上,走向为350°~10°,倾向E,倾角为35°~60°,上盘上升,最大断距可达200m,一般数十米。

断层破碎带一般较窄小,呈挤压特征,为一逆断层,有石英斑岩沿其上盘侵位,花斑岩沿其下盘侵位。

F2断层:

位于矿区东部,走向为350°~0°,倾向E,倾角为35°~80°,为一上盘上升的紧闭逆掩断层。

F3断层:

由F1、F2断层之间的多条断裂组成,连续性差,走向变化大,且往往表现为厚度达1~10m的断裂破碎带,并填充大量的灰岩、斑岩及矿体的角砾。

F5断层:

位于矿区东南部,走向为30°左右,倾向SE,倾角为60°左右,断层带内出现挤压片理、灰岩透镜体和糜棱岩化,上盘上升。

属逆断层。

F0断层:

分布于矿区南部,总体走向为80°~87°,倾向N,倾角为76°,断层面波状起伏,沿断层面充填有54#英安斑岩体,断层两侧地层出露情况表明,此断层为正断层。

F6断层:

位于观音打座山附近,走向为100°~115°,倾向NNE,倾角大于75°,与F1断层交汇处是51#石英斑岩体的侵入通道。

断层带内存在许多棱角分明的围岩角砾,这说明其为张性的正断层。

F9断层:

分布于矿区北部,总体走向为EW向,沿断层充填有65#英安斑岩体,属正断层。

4.《湖南黄沙坪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讨论》

文章出处:

《资源论坛》第5卷第四期

作者:

陈小文伍建柏息朝庄

读书笔记

成矿地质背景

黄沙坪铅锌矿区出露泥盆系上统和石炭系下统。

主要容矿地层为石炭系下统石磴子组不纯灰岩,次为测水组砂页岩、梓门桥组白云岩。

石磴子组灰岩与其上覆的测水组砂页岩为一套于成矿十分有利的岩性组合。

矿床受SN向宝岭倒转背斜和观音打座倒转背斜的控制,同时亦受近SN向和近EW向两组断裂所围限的“井”字形圈闭空间的控制。

NNE向F1、F2断裂带的次级断裂为主要控矿容矿构造。

次级容矿构造有:

NW向、NE向断裂、背斜虚脱空间,岩体接触破碎带,层间破碎带。

黄沙坪铅锌矿矿区范围内已发现的岩浆岩有:

英安斑岩、石英斑岩、花岗斑岩、花斑岩、微粒花岗岩及细粒花岗岩、花岗斑岩和花斑岩为隐伏岩体。

矿床成因

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泥盆系上统锡矿山组,石炭系下统陡岭坳组、石磴子组、测水组、梓门桥组.其中石磴子组中厚层生物碎屑灰岩与薄层灰岩化学性质活泼,极有利于热液交代作用进行,尤其是当孔隙度小的测水组砂页岩和石英斑岩覆盖在灰岩之上构成屏蔽层时,使上升的成矿气液不易逃逸,更能充分的与下伏灰岩渗滤交代形成厚大的钙质矽卡岩,形成以白钨矿为主的矽卡岩型钨钼多金属矿床.矿区构造骨架是由一系列近南北向的复式褶皱和逆冲断层构成.桂阳复式背斜中的次级倒转褶皱及走向北北东的逆断裂与北西西向的横断层复合成的“井”字形构造格架控制本区铅锌矿床的定位.断裂构造与岩体侵入接触带构造的复合部位常是形成富矿体的重要空间.当成矿岩体接触带凹陷部位叠加断裂构造时,易形成规模较大,矿石质量较好的钨钼多金属矿体。

 

5.《湖南黄沙坪铅锌矿多金属矿床构造控矿特征及成矿浅析》

文章出处: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第21卷第4期

作者:

李石锦

读书笔记

成矿地质背景

矿区位于东南地洼区,赣桂地洼系、来阳地弯南端。

南北向构造系位。

该区经历了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为主的多次北北东向的构造一岩浆活动带。

成矿区内断裂构造、褶皱发育,具有良好区东西两侧为北东向断裂,南北两端为近东西向断裂所截,组成了一个块内为岩浆所充填,其边缘为不同方向断裂褶皱的迭加而形成破碎带。

成为热源、水源、矿源活化转移、储存有利的良好空间。

区内含矿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下统、石瞪子组灰岩和测水组砂页岩。

区内岩浆活动属于酸性、中酸性浅成侵入体。

主要岩性有石英斑岩、花斑岩、英安斑岩。

岩体中主要成矿元素含量比较高。

具有明显的富集元素有铜、铅、锌、钥、铁等元素,较为富集元素有钨、锡、银等元素。

表明区内岩浆岩可提供热源和矿源,成为有利的成矿母岩与围岩。

矿床基本特征

黄沙坪铅、锌矿为一大型综合性多金属矿床。

该矿床是包括花岗质岩浆作用在内的再造-富集型和迭加一富化型的多因复成矿床。

主要包括矽卡岩型、热液充填交代型、层间破碎带、斑岩浸染型的矿体。

矿体分布在空间上与地洼剧烈期(燕山期)浅成斑岩体密切有关。

矿体规模形态、产状主要受斑岩体、围岩岩性及各阶段应力作用所成次级构造控制。

矿床呈脉状、透镜状、似层状或其它不规则状产出,沿走向最大长度600m,一般200~400m,厚度大者达30m,一般在4一10m。

矿石组分复杂,以方铅矿、闪锌矿、铁闪锌矿、黄铁矿为主。

另有少量黄铜矿,伴生组分有铜、铂、钨、锡、金、银等元素。

矿床形成时间上稍晚于斑岩侵入时间。

矿床发育指示多期次、多阶段矿化作用和同生沉积作用矿体地质特征和矿石结构构造。

不同阶段矿脉相互穿插,晚阶段萤石一方解石硫化物矿物矿脉穿插早阶段的矽卡岩的矿脉以或形成复式构造矿化角砾岩。

矿石中见有较多层纹状,条纹状构造。

主要控矿构造表现出多期次迭加破碎形成复式构造角砾岩带。

6.《湖南桂阳黄沙坪铅锌矿床矿物流体包裹体研究及矿床成因讨论》

文章出处:

《矿物学报》1986年3月第6卷第一期

作者:

李裕祖

读书笔记:

成矿作用过程及矿床成因讨论

近十年来,高温高压实验、熔融和沸腾包裹体研究提供的资料说明,随温度降低,岩浆熔融体内物质的对流迁移是普遍存在的。

一方面在重力场作用下,由下向上岩浆体内挥发性组分增加,在一定深度条件下达到饱和溶解度,即发生蒸馏作用。

另一方面,随着岩浆结晶作用的进行,大量无水矿物首先晶出,在熔体中逐渐富集水分,产生蒸气相—主要是水、各种挥发份及其携带的成矿元素,即所谓第二沸腾点现象。

随着过程的自发进行,蒸气相日趋增多形成岩浆房,岩浆房内压力超过外压时,或构造作用发生,压力瞬间释放,发生沸腾,蒸气相与流体相(岩浆熔融体及含矿卤水等)的平衡遭到破坏,就在岩体顶部或其边缘接触带产生蚀变交代和成矿作用。

前述铅锌阶段A,B组合中有沸腾包裹体存在,这不仅提供了该矿床热液成因的证据,而且表明A,B组合就是在沸腾条件下,从37一25wt%NaCI盐水溶液中沉淀的。

A,B组合形成之后,随温度降低,继而从中盐度的含矿溶液中沉淀出C型组合。

温度继续下降,残留的少量含矿溶液经过地下水的稀释,充填于裂隙中,最后形成了D型组合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该矿床的形成,岩浆热液提供的成矿物质和热动力条件是决定性的,即是晚期有少量的成矿物质来自围岩地层也是极其次要的。

7.《湖南黄沙坪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讨论》

文章出处:

《资源论坛》第5卷第四期

作者:

陈小文伍建柏息朝庄

读书笔记:

矿床成因

黄沙坪铅锌矿成因比较复杂,历来有比较多的争议,代表性观点有矽卡岩型矿床成因论、岩浆热液型矿床成因论从矿床所表现出的各方面特征来分析,黄沙坪矿床近矿围岩中铅锌有明显的预富集,局部形成了矿源层或矿胚,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成矿作用明显,属典型的以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为主导的多因复成矿床。

矿化分带

由于成矿期、成矿阶段不同,矿床(田)中存在多种矿化类型,黄沙坪矿区的矿化分带特征明显。

以30l#和304#隐伏岩体为中心,由内向外矿化具明显分带,大致可分为4带:

①矽卡岩型磁铁矿—白钨矿—辉钼矿—辉铋矿带,该带以高温组合为主。

定位于小岩体接触带,严格受小岩体与灰岩的接触带控制,矿体主要产于花岗斑岩顶部接触带矽卡岩中,少数产于岩体凹部矽卡岩中距岩体约150m范围内。

矿物组成有垂直变化现象,下部主要为钨钼矿体,向上逐步过渡为铁锡矿体为主,并出现相互穿插现象。

矿石以条纹状、浸染状构造为主,本带铅锌矿极少。

②矽卡岩型铁闪锌矿—毒砂—磁黄铁矿—黄铜矿带,该带中以中—高温组合为主。

主要分布于矽卡岩外带和矽卡岩化大理岩的断裂破碎带中,距岩体100~200m范围内。

主要矿石类型为矽卡岩黄铜矿、铁闪锌矿、磁黄铁矿、闪锌矿硫铁矿矿石、毒砂矿石,部分为矽卡岩型钨钼矿石。

以块状构造为主,Pb/Zn<0.1。

③热液交代—充填型铅锌矿,为本区最重要的矿化类型,是“黄沙坪式”铅锌矿的典型代表。

该带以中温组合为主,主要分布于岩体接触带大理岩化灰岩及其附近的结晶灰岩中,距岩体大约100~500m范围内。

主要沿SN向、NE向推覆断裂及其伴生的断裂破碎带交代—充填成矿,特别是在测水组和隐爆角砾岩组成的遮挡层下面的背斜核部常聚集形成厚大矿体。

主要矿石类型有铁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矿石、毒砂矿石和含银、锡的方铅矿、闪锌矿、磁铁矿矿石。

矿石构造以致密块状为主,铅锌矿化最强,Pb/Zn大约在0.7左右。

④方铅矿—闪锌矿—银矿物—方解石带,该带以中—低温组合为主,主要分布于离岩体较远的结晶灰岩中,距岩体大约350~1000m范围内。

一般沿灰岩裂隙和破碎带充填(交代)形成脉状、浸染状铅锌锑矿化,局部有银的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小矿体。

矿石构造以脉状为主,银矿物以独立形式存在,且品位在30g∕t左右。

上述4类矿体中,①、②类与花岗斑岩关系密切,③类由花斑岩控制,④类分散在石英斑岩中。

更有意义的是各矿区的近围均有氧化锰矿的存在,表明由成矿岩体向外,反映出由高温气化热液矽卡岩型Fe、Sn、W、Cu、Bi矿床→中温热液Cu、Pb、Zn矿床→中低温Pb、Zn、Ag矿床→氧化锰矿床的极其明显的正向分带性特征。

8.《湖南黄沙坪铅锌多金属矿床铅、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文章出处:

《地球学报》2009年2月第三十卷第一期

作者:

息朝庄,戴塔根,刘悟辉

读书笔记:

黄沙坪铅锌多金属矿床是湘南的代表性矿床之一,矿床受SN向宝岭倒转背斜和观音打座倒转背斜的控制,赋存围岩以花岗斑岩与石英斑岩为主,矿石以铅锌硫化物矿石为主,对该矿床S同位素研究表明,δ34S值为−2.2‰~17.2‰。

矿石Pb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为17.893~18.772;207Pb/204Pb为15.580~16.045;208Pb/204Pb为38.490~41.560。

研究表明,该矿床的硫源可能是岩浆来源与海水(地层)硫混合作用形成;矿床中异常铅矿化的铅是岩源来源。

9.《湖南黄沙坪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讨论》

文章出处:

《资源论坛》第5卷第四期

作者:

陈小文伍建柏息朝庄

读书笔记

湖南黄沙坪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模式

岩浆侵入形成热场,同时发生分异形成结晶外壳和内部熔浆及其汇聚于上部富含挥发分的岩浆水热液.它们在内压大于外压时,使原已封闭的构造重新开启,形成裂隙带、热水带取成矿物质沿断裂带运移.当含矿热水溶液运移到岩体顶部、边

部接触带及旁侧时,高度矿化的热液和化学性质活泼的石磴子组灰岩等发生接触交代作用,形成围绕岩体和沿断裂带分布的以石榴石、钙铁辉石为主的简单矽卡岩,带入的成矿物质迅速沉淀,导致成矿组分分异较差、结晶粒度细,矿化较均匀的上部铁锡铋为主,下部铁钨钼为主的矿带(成矿温度为300~400℃).热水溶液由于温度、压力和本身密度降低,在陆续上升过程中于热场边界与天水相遇,这种混合岩浆期后热液对先成矽卡岩及其矿化体进行改造,形成大量的含水硅酸盐矿物,形成复杂矽卡岩和白钨矿的重结晶加大.到矽卡岩化晚期,由于(如F3)断裂带复活,再次导致富含钨钼的岩浆期后混合热液沿断裂上升,在断裂带形成富含辉钼矿、白钨矿和萤石脉叠加在先期形成的铁矿(化)体、铁钨钼矿(化)体、含钨钼

矽卡岩等蚀变围岩上,使原有的矿化体增富,形成钨钼矿体,铁钨钼矿体(成矿温度250~300℃).岩浆水混合热液沿断裂裂隙继续上升外突,发生对流,萃取地层中部分成矿物质,在产生自混合地球化学障情况下,铅锌等成矿物质在有利部位沿

断裂交代充填成矿(成矿温度大约在100~250℃).

区内各类型矿床(体)是一组有着相同物质来源,成矿时间略有先后,成矿环境略有不同的同源异化矿床(图2).花斑岩与花岗斑岩两个与成矿有关的岩体是同源,在不同部位、不同构造条件下产出的一类“岩突”型侵入体,其深部应存在共同的、岩类相似的、能够连续提供大量成矿物质来源的花岗岩类“岩基”或规模较大的岩株.由于成矿期、成矿阶段的不同,区内不同类型的矿床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

以隐伏的成矿小岩体为中心,由内向外依次为:

矽卡岩型Fe、Sn、W、Mo矿、矽卡岩型Cu、Pb、Zn矿、热液交代-充填Pb、Zn矿和Pb、Zn、Sb矿化带.

 

10.《黄沙坪矿田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文章出处:

《湖南有色金属》2001年第17卷第3期

作者:

曾志雄

读书笔记

矿质来源

矿区各斑岩体均形成于距今140-160Ma期间;石英斑岩出露地表,花斑岩赋存较深部位,二者呈现过渡关系,据此可认为石英斑岩、花斑岩为同源同期不同次(相)侵入的产物。

矿区三种类型铜矿体,在空间分布明显受51#,52#石英斑岩体、花斑岩体制约。

测水组地层中的铜矿体、斑岩中铜矿体与8$?

岩体下部接触带的矽卡岩型铜矿体均有迭加复合现象;各类型铜矿体,仅是由于构造空间和围岩介质的不同使矿体形态、矿石结构构造及矿物共生组合方面有差异,因此可以认为,矿区三类型铜矿是成因上有密切联系的统一体,是由同一含矿热液同一成矿作用在不同的空间受不同的围岩介质和局部控矿构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三位一体铜矿”系列。

另外,各类型铜矿体的硫同位素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硫离散度小,硫源具岩浆特点;矿体中铋、银、锡、铅、锌等伴生元素与岩体中这些元素的较高含量有较好的一致性;围绕岩、矿体接触带向外,出现矽卡岩型铜矿体、磁铁矿体-热液充填交代型铜铅锌矿体-铅锌矿体的分带规律,故矿质主要源自地壳深部的同熔型超浅成钙碱性系列的石英斑岩、花斑岩。

成矿作用初步分析区内各类型铜矿体是在岩浆侵入—围岩热变质重结晶基础上通过热液作用形成。

石英斑岩、花斑岩侵入的岩浆晚期自变质阶段。

此阶段除少量黄铁矿在岩石裂隙中沉淀外,还有强烈的碱质交代作用导致岩石中铜、铅、锌等组分活化转移。

气成-热液期早晚矽卡岩阶段,形成矽卡岩及含钨、锡、铋、钼磁铁矿体。

石英-绢云母-硫化物阶段,是矿区锌铜等金属硫化物的成矿阶段。

11.《湖南黄沙坪铅锌多金属矿床铅、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文章出处:

《地球学报》2009年2月第三十卷第一期

作者:

息朝庄,戴塔根,刘悟辉

读书笔记

铅、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围岩蚀变特征

黄沙坪铅锌多金属矿床是湘南的代表性矿床之一,矿床受SN向宝岭倒转背斜和观音打座倒转背斜的控制,赋存围岩以花岗斑岩与石英斑岩为主,矿石以铅锌硫化物矿石为主,对该矿床S同位素研究表明,δ34S值为−2.2‰~17.2‰。

矿石Pb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为17.893~18.772;207Pb/204Pb为15.580~16.045;208Pb/204Pb为38.490~41.560。

研究表明,该矿床的硫源可能是岩浆来源与海水(地层)硫混合作用形成;矿床中异常铅矿化的铅是岩源来源。

矿区由于岩浆活动频繁,构造类型复杂多变,围岩的化学性质各异,加之成矿活动多次迭加,因此,本区近矿围岩蚀变比较普遍,蚀变类型多,组合复杂,从高温的钾化(岩浆自变质作用)、矽卡岩化,到中低温的萤石化、碳酸岩化和硅化

都比较发育,其中与铅锌矿化关系最为密切为矽卡岩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

12.《黄沙坪矿床矿物组合分带规律研究》

文章出处:

《矿产与地质》1997年第十一卷第5期

作者:

邓圣富

读书笔记

矿物组成及共生组合特征

本区矿床矿物种类繁多,从气成→高温→中、低温各个阶段的热液矿物均可见到,共有100多种,金属矿物除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等中温硫化物外,常见的还有黄铜矿、磁黄铁矿、磁铁矿、毒砂、白铁矿、辉铜矿、辉铋矿等高温硫化物、氧化物,脉石矿物中除有方解石、萤石、石英外,矽卡岩矿物在各矿床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产出,按矿床类型来分,矿物共生组合可分为如下4种基本类型:

①磁铁矿—岩类矿物组合,以磁铁矿、铁闪锌矿、石榴石、透辉石、符山石、阳起石、绿帘石等为主;

②钨锡钼铋类矿物组合,以白铁矿、辉钼矿-辉铋矿、锡石—锌矿—毒砂—磁黄铁矿等为主;

③闪锌矿-方铅矿-硫铁矿-石英类矿物组合,以闪锌矿、黄铁矿、胶白铁矿、方铅矿、黄铁矿、石英、萤石等为主;

④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碳酸盐类矿物组合,以方铅矿、闪锌矿、碲化物、银矿物以及方解石为主。

根据矿物共生组合类型以及矿体成因特征,将本区矿石划分为两种类型:

①矽卡岩类钨锡钼铋铁硫矿石,包含的主要矿物有矽卡岩矿物以及白钨矿、锡石、辉铜矿、辉铋矿、磁铁矿等,也包含有一些黄铜矿、铁闪锌矿,此类矿体主要分布于矿区南部;

②铅锌硫化物矿石,包含的主要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碲化物、银矿物以及石英、方解石等,此类矿石主要分布于矿区中、北部和东部。

13.《黄沙坪矿区岩浆岩及其控矿特征》

文章出处:

《矿产与地质》1996年第6期

作者:

钟正春

读书笔记

岩体形态产状

矿区内已发现的岩浆岩有:

英安斑岩、石英斑岩、花岗斑岩、花斑岩、微粒花岗岩及细粒花岗岩等。

(1)英安斑岩(επ):

包括65号、76号、77号、54号四条岩脉及多个零星小岩体,均出露地表。

其中65号沿F9侵位,77号和54号沿F0侵位,54号岩脉因受F3和F2影响,南部出现多个岩枝,76号沿F8侵位。

这些岩脉大致呈EW向分布,零星小岩体则沿F4分布。

这些岩体都没有工程控制其延深,一般认为它们均大致直立。

(2)石英斑岩(λπ):

包括51号、52号两岩株,它们出露地表,形成山峰(宝岭,观音打座),出露面积分别为0.23km2和0.29km2公里,平面上较圆,立体形态呈上大下小的漏斗形,52号岩体南部273中段以下有多个枝,51号岩体北部200m以下也有一岩枝。

(3)花岗斑岩(γπ):

即301隐伏岩体,分布于矿区南部,其顶端位于标高320m,平面上大致呈椭圆形,南北长而东西短,平面面积小于0.1km2。

到0m标高以下形态较复杂,其东部产生两个岩枝,并与石英斑岩及花斑岩相连,构成复式岩体。

(4)花斑岩(ρπ):

包括北部304-1和南部304-2两隐伏岩体,304-1最高侵位50m,形态大致为椭圆形,平面面积小于0.1km2,深部出现岩枝。

304-2最高侵位约100m,平面大致呈南北稍长的椭圆形面积2立体形态为近直立的岩筒。

(5)微粒花岗岩(υγ):

位于矿区北部9-21勘探线,最高侵位约-50m,平面上为两岩体,形态不明,都大致向东倾。

(6)细粒花岗岩(χγ):

仅在13勘探线的钻孔中发现,与微粒花岗岩伴生。

其形态产状大致受F1断层控制。

岩浆岩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

(1)英安斑岩:

灰白色,块状构造,斑状结构,斑晶约15%。

以自形钾长石、斜长石为主,一般2~3mm,少量石英和黑云母;基质霏细结构,为长英质,长石多变为高岭土。

边缘相约1m,斑晶少于10%,粒度较细,无强

烈的围岩蚀变。

(2)石英斑岩:

浅灰白-暗肉红色,块状构造为主,少量流纹条带构造,岩体内普遍含有各种岩屑包体,使其具有隐爆角砾岩特征。

岩石一般具少斑结构,斑晶仅10%,主要为石英,少量钾长石,粒度1~2mm,斑晶长石单斜有序度0.88~0.93。

基质霏细结构,长英质。

长石受不同程度的高岭土化。

无围岩蚀变。

(3)花岗斑岩:

浅灰白-砖红色,块状构造,斑状结构,斑晶20%以上,以石英为主,次为正长石,少量斜长石和黑云母,粒度约1mm,基质呈细粒花岗结构,石英为主,少量长石。

斑晶正长石有序度0.87~0.99。

边缘相小于2m,基质显微花岗结构。

矽卡岩化等强烈。

(4)花斑岩:

灰绿-浅灰-肉红色,块状构造,斑状结构,斑晶约10%,石英、钾长石为主,斜长石少见,粒度0.5~1mm。

长石一般自形。

基质为显微文象结构和细粒嵌生结构,呈花斑状,纤维状的长英质矿物扇形分布,呈球粒状,球粒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