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四地七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48828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四地七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北省四地七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北省四地七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湖北省四地七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湖北省四地七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湖北省四地七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湖北省四地七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湖北省四地七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湖北省四地七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湖北省四地七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湖北省四地七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湖北省四地七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湖北省四地七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湖北省四地七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湖北省四地七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湖北省四地七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湖北省四地七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湖北省四地七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四地七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湖北省四地七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四地七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四地七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湖北省四地七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四地七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1~5题

材料一:

近年来,教育惩戒一直是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教育热点问题。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肯定了教育惩戒的必要性和正当性。

明确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

教育惩戒有了程序的合法性、内容的限定性、操作的规范性,有利于教师拿好“戒尺”,让管与教、严与慈更好地融为一体。

科学实施教育惩戒,尺度与温度都不可少。

教育惩戒理应既有尊重学生基本权利和人格尊严的温和,也有教育学生遵守规则、增强自律、改过向上的严厉。

每一位老师都要认真学好《规则》,谨记什么情境下使用什么教育惩戒方式,何种过错适用何种教育惩戒规则,客观公正、合法合规、适当适度,切不可随意化、个人化、情绪化。

只有秉持关爱学生的宗旨,注重人文关怀,才能让教育惩戒沿着符合教育规律、注重育人效果的方向前行。

当然,会用、善用、用好教育惩戒,还需要多方努力。

一方面,学校和广大教师要更新理念、提升能力,增强履行职责的意识,提高教育水平和能力,将教育惩戒与积极管教有机结合。

另一方面,学校应当支持、监督教师正当履行职务,切实承担起教师正常履职后因纠纷产生的法律后果,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确保广大教师放下顾虑,能用敢用。

此外,还要健全监督机制,明确教师不当实施管理行为所要承担的相应责任,避免滥用。

更为重要的,是尽快建构一个理性健康的教育生态,营造家校之间、师生之间协同互助、理解尊重的和谐氛围。

教育惩戒是教育领域的一个小切口,却关系人才培养的大战略。

我们期待,随着《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颁布实施,新时代教育法制建设的脚步会更加稳健,广大公众对于教育的理解会越来越科学深入,教育生态的建构会更加理性健康,这一切最终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目标和教育管理手段之间的良性循环。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1月14日《用好教育惩戒这把“戒尺”》)

材料二:

教师惩戒权是由制度所预成,以教育、管理学生的必要权力。

作为一种制度化实践,教育惩戒权对于维持在学秩序、学生健全人格的生成具有重要的教育性意义。

然而,这一权力在实践中往往因制度标准模糊、可操作性不强等缺陷,要么被消极不用导致惩戒缺失,要么被滥用导致惩戒过度,严重损害学生发展的实际权益。

作为逻辑层面的延伸,关注超然客公众号教师惩戒权所产生的极端化运行等问题,也应当从制度中寻找答案。

这一制度是指,与教师惩戒权相关的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制定、自主采纳的教育管理制度等。

教师惩戒权理性回归的关键问题就在于,能否精准把握一种“善”的制度伦理。

制度伦理是从特定的伦理道德等方面,表达对现代制度的人文关怀。

其核心任务是通过在制度安排过程中贯穿制度伦理的规范、协调和创新功能,追求一种“善”的制度。

因此,为了能够有效推进教师惩戒权的理性回归,必然需要将制度伦理视为制度之“善”的“内核”,真正发挥实体制度对教师惩戒权应有的依托和规范作用。

制度的确认和推行须以观念的萌生为前提。

观念,就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某一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思维方式。

从时间维度来看,制度伦理是制度内生秩序的“设计原理”。

伦理作为“应然”意识的“活的”体现,必定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因此,需要对制度伦理的发展具有因时制宜的前瞻性。

在现代民主社会中,传统伦理价值形态的各种要素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例如,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惩戒权往往源于父母的直接授意——孩子不听话,您随意管教,哪怕是打、骂都行。

但是,随着现代自由、权利等意识在教育领域的渗透,尤其是对“无批评教育”“赏识教育”论调的推崇,客观上也在极力否定现代教师对学生“打、骂”等惩戒手段的合理性。

因此,只有在深刻把握时代精神内涵的前提下,明晰制度“应当如此”的价值判断,才能进一步考察制度的构建、调整与完善是否真正契合“善”的制度的具体内涵及其发展理路。

从空间维度来看,由于教师惩戒权具有较为复杂的情境性特征,也就不应当在制度安排过程中,对教师采取绝对管制型的模式,而应当在防止惩戒权力滥用和不用的前提下,明确并树立教师的责任意识。

也就是说,在具体的制度内容上带有约束性的规范不宜过多、过严,以此给予教师惩戒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使教师能够因地制宜地根据特定情境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等因素,将惩戒的积极作用施予学生,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真实且较为具体的行为失范问题。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21年3月25日《教师惩戒权应把握“善”的内核》)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教育惩戒固然应该有尊重学生基本权利和人格尊严的关爱,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遵守规则,改过向上。

B.教师只要持有关爱学生的宗旨,注重人文关怀,就能让教育惩戒沿着符合教育规律、注重育人效果的方向前行。

C.针对教育惩戒权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极端化的问题,应该从与教师惩戒权相关的一系列教育制度中寻求解决的方法。

D.随着现代自由、权利意识在教育领域的渗透,传统教育中来源于父母直接授意的教育惩戒权已不再适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教育惩戒权是为了维护学校秩序,健全学生人格,不可消极不用,也不可惩戒过度,损害学生的利益。

B.科学实施教育惩戒需要多方努力,其中更为重要的是尽快建构一个理性健康的教育生态,营造家校之间、师生之间的和谐氛围。

C.作为制度内秩序“设计原理”的制度伦理,必定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因此,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制度伦理。

D.因教师惩戒权具有较为复杂的情景性特性,所以在制度安排过程中,不应对教师采取管制型的模式,应给予教师惩戒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晚就寝某女生宿舍有两人说话被扣分,第二天班主任罚该宿舍五名同学面壁思过。

B.一天大雨,某同学上课迟到一刻钟后被罚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两遍。

C.两名学生在集会上打架让老师非常气愤,被制止后又不肯承认错误,老师罚其当场做200个俯卧撑。

D.晓丹上课经常讲话干扰课堂秩序,老师罚她写800字关于纪律话题的文章,不满意又退回,如此多次,后来文章参加征文比赛获得一等奖。

4.两则材料谈论的异同点分别是什么?

请简要说明。

(4分)

5.结合两则材料,谈一谈用好教育惩戒权应从哪些方面努力?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6~9题。

文本一:

鸳鸯笑道:

“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①相公,拿他取笑儿。

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

”李纨是个厚道人,听了不解。

凤姐儿却知道说的是刘姥姥了,也笑说道:

“咱们今儿就拿他取个笑儿。

”二人便如此这般的商议。

李纨笑劝道:

“你们一点好事也不做,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么淘气,仔细老太太说。

”鸳鸯笑道:

“很不与你相干,有我呢。

正说着,只见贾母等来了,各自随便坐下。

先有丫鬟端过两盘茶来,大家吃毕。

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拾掇人位,按席摆下。

贾母因说:

“把那一张小楠木桌子抬过来,让刘亲家近我这边坐着。

”众人听说,忙抬了过来。

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拉了刘姥姥出去,悄悄地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

“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若错了我们就笑话呢。

”调停已毕,然后归坐。

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不吃,只坐在一边吃茶。

贾母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

王夫人带着迎春姊妹三个人一桌,刘姥姥傍着贾母一桌。

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麈尾、巾帕之物。

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今日鸳鸯偏接过麈尾来拂着。

丫鬟们知道他要撮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

鸳鸯一面侍立,一面悄向刘姥姥说道:

“别忘了。

”刘姥姥道:

“姑娘放心。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地不伏手。

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

刘姥姥见了,说道:

“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那里犟得过他。

”说得众人都笑起来。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

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

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

“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自己却鼓着腮不语。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

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哎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超然客整理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

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

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说道:

“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

我且吃它一个。

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

贾母笑得眼泪出来,琥珀在后捶着。

贾母笑道:

“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

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要吃它一个,凤姐儿笑道:

“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吧,冷了就不好吃了。

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得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箸子要亲自去捡,早有地下的人捡了出去了。

刘姥姥叹道:

“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

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他笑。

贾母又说:

“这会子又把那个筷子拿了出来,又不请客摆大筵席。

都是凤丫头指使的,还不换了呢。

”地下的人原不曾预备这牙箸,本是凤姐和鸳鸯拿了来的,听如此说,忙收了过去,也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

刘姥姥道:

“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

……

少时吃毕,贾母等都往探春卧室中去说闲话。

这里收拾过残桌,又放了一桌。

刘姥姥看着李纨与凤姐儿对坐着吃饭,叹道:

“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

怪道说‘礼出大家’。

”凤姐儿忙笑道:

“你别多心,才刚不过大家取乐儿。

”一言未了,鸳鸯也过来,笑道:

“姥姥别闹,我给你老人家赔个不是。

”刘姥姥笑道:

“姑娘说哪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

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

我要心里恼你,就不说了。

(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有删改)

【注】①篾片:

旧时依附于富贵人家,为主子帮闲凑趣的人叫“篾片”,也叫“清客”。

文本二:

刘姥姥深观世务,历练人情,一切揣摩求合,思之至深。

出其余技做游戏法:

如登傀儡场,忽而星娥月姐,忽而牛鬼蛇神,忽而痴人说梦,忽而老吏断狱,嬉笑怒骂,无不动中窍要,会如人意。

因发诸金帛以归,视凤姐辈真儿戏也。

而卒能脱巧姐于难,是又非无真肝胆、真血气、真性情者。

殆黠而侠者,其诸弹铗之杰者也!

(选自清代点评家涂瀛《红楼梦论赞》)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鸳鸯和凤姐把刘姥姥当做女请客加以取笑,这表现了她们的尖酸刻薄、仗势欺人。

B.李纨由不解到劝阻,鸳鸯则干脆利索地予以回应,不同的言行体现出人物的鲜明个性。

C.凤姐“拾掇人位,按席摆下”,大家吃饭各自分桌而坐,这都体现了贾府的规矩和礼节。

D.“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既说明刘姥姥对器具的不适,也凸显贾府的奢华。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情节发展以饭前、饭中、饭后为时间节点组成,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手法高超。

B.作者重点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塑造了刘姥姥这一鲜活生动、颇具魅力的人物形象。

C.“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这里的插叙对场景进行了补充描写。

D.本段文字虽只选取了《红楼梦》中一个小片段,却表现出了作者语言质朴自然的风格。

8.作者是如何描摹众人大笑的场景的?

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4分)

9.对于文本二的评价你同意吗?

请结合文本一加以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认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10~14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

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赵人举之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所,赵王以为郎中。

数岁,切直廉平,赵王贤之,未及迁。

会陈豨反代,汉七年,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

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

“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

”赵王啮指出血,曰:

“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

公等奈何言若是!

毋复出口矣!

于是贯高等曰:

“王长者,不倍德。

”卒私相与谋弑上。

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

是时汉下诏书:

“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

”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

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

超然客整理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

“公知天下长者乎?

”叔顿首..曰:

“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

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

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

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

”复召孟舒以为云中守。

后数岁,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

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

景帝曰:

“梁有之乎?

”叔对曰:

“有之。

”上曰:

“其事安在?

”田叔曰:

“上毋以梁事为也。

”上曰:

“何也?

”曰:

“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

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

鲁相初到,民自言相,讼王取其财物百余人。

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余各搏二十,怒之曰:

“王非若主邪?

何自敢言若主!

”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

相曰:

“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

”相毋与偿之。

于是王乃尽偿之。

数年,叔以官卒。

(节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

B.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

C.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

D.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倨傲无礼的动作。

B.顿首,即叩头,头叩地而拜。

与“稽首”相比更恭敬隆重。

C.匈奴,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

秦时始称“匈奴”“胡”。

D.髡钳,古代刑罚。

剃去头发叫“髡”,用铁圈束颈叫“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田叔刚直清廉,素有贤能。

他为人严苛廉洁,喜欢结交有德望的人。

后经赵午推荐,被任命为郎中,得到赵王赏识。

B.田叔忠肝义胆,无惧生死。

赵王属下刺杀高祖不成后,朝廷下令追随赵王的人罪及三族,田叔毅然追随赵王至长安。

C.田叔思虑缜密,体贴君心。

他查清梁王有罪的事实,又给皇帝提供妥当建议,使皇帝不会陷入两难的境地。

D.田叔智慧理政,灵活处事。

他初为鲁相时,为袒护鲁王,惩罚了状告鲁王的百姓,使鲁王主动偿还百姓财物。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  专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4分)

(2)  相曰:

“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

”(4分)

14.田叔认为孟舒是长者的原因有哪些?

请简要回答。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认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15~16题。

夏日题老将林亭

张蠙

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几人图在凌烟阁①,曾不交锋向塞沙?

【注】①凌烟阁:

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功臣,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一个“翻”字甚妙,有“却、反而”之意,突出了老将不同一般的思想性格,也暗示其背后可能有深层的原因。

B.颔联状纤草着一“垂”字,绘其生机蓬勃的情态;写落花用一“聚”字,描绘了风自吹拂、花自飘零的湖面景象。

C.颈联借助物情来反映人情,不仅使画面形象鲜明生动,构成一种清幽深邃的意境,而且揭示了老将的生活情趣。

D.尾联说在凌烟阁中画像留名的人,又有谁不曾在战场上立过功呢,这是用反诘的句式来对老将进行规劝与慰勉。

16.概括诗中老将的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阿房宫赋》中写楼阁各随地势而建、参差错落的句子是“  ,  ”。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失败。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句子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8分)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18~20题。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朗朗上口的童谣,赋予节气诗的意境、歌的旋律。

四句七言的节气歌,用简洁的方式完成了自然启蒙。

一月两节气,如车轮旋转,推着时光匆匆向前。

这是一种巧妙的组合,更是一种智慧的结晶,它带着生命的密码和丰富的信息,汇聚成一条浩荡的生命长河。

我们如果顺着节气的根脉追溯,最早显现春之端倪的并非是柳梢枝头,而是残冬瑞雪。

白雪就是写满春汛的素笺,草地就是春潮萌生的家园。

始于立春,终于大寒,二十四节气就像天地孕育的二十四个角色,迎来送往,相互守望,在进退自如的秩序中完成四季的轮回。

“东风不过篱,春风钻牛皮”。

我确信,春天的抵达是从风开始的,只有借助风的力量,才能冲破冬的封锁。

“()”是动态的风;“(    )”是探问的风;“(   )”是爱抚的风;“()”是思念的风……唯有春风吹拂得大地,才能见证春光、春阳、春雨、春耕、春种。

18.下列填入括号内的诗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春风送暖入屠苏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③春风又绿江南岸④春风不度玉门关

A.②③④①  B.③①②④  C.④③①②  D.①④②③

19.下列各项中与文中划波浪线句子使用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3分)

A.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思念是翅膀的痕迹

B.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C.七叶树呵/你穿了红的衣裳嫁与谁呢

D.一头青牛走来闲卧/慢慢地咀嚼碧绿的岁月/岁月在牛嘴里发出响声

20.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2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2分)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21~22题。

央视热播剧《觉醒年代》中有这么一场戏:

新文化运动主将胡适与保守派代表北大教授黄侃就“白话文与文言文之优劣”展开了一场辩论。

黄侃认为:

文言文与白话文相比,表意更能删繁就简。

他举例说,比如“你太太死了,你家人打电报让你回去”这个意思,用白话文会说“你的太太死了,快点回来呀!

”用语11字之多,而用文言则只需“    ”4字表述即可,电报费可省三分之二。

胡适则不以为然。

他以“教育部一位朋友邀请自己做行政秘书,自己不愿从政,决定不去”为题,与黄侃相约各写一份电文,看谁的表意更简洁恰当。

黄侃用文言写成的电报稿是:

“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一共12字。

而胡适用白话文写的电报稿是:

“    ”,未超过6个字。

据此,胡适认为:

白话文与文言文相比,不在于谁表意更简洁,重在      。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其中第三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胡适与黄侃之争,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其实是一场新旧文化之争。

请你写一段话,谈谈你对“新与旧”关系的理解,字数不超过60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2021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认为:

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

 对于这一观点,你有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坚持希望

一天,一个瞎子和一个瘸子结伴去寻找那种仙果,他们一直走呀走,途中他们翻山越岭。

历经千辛万苦,头发开始斑白。

有一天,那瘸子对瞎子说:

“天哪!

这样下去哪有尽头?

我不干了,受不了了。

“老兄,我相信不远了,会找到的,只要心中存有希望,会找到的。

”瞎子却说。

可瘸子执意要留在途中的山寨中,瞎子便一个人上路了。

由于瞎子看不见,不知道该走向何处,他碰到人便问,人们也好心地指引他,他身上捉襟见肘,遍体鳞伤,可他心中的希望未曾改变。

终于有一天,他到达了那座山,他全力以赴向上爬,快到山顶的时候,他感觉自己浑身充满了力量,像年轻了几十岁,他向身旁摸索,便摸到了果子一样的东西,放在嘴里咬一口,天哪!

他复明了,什么都看见了,绿绿的树木,花儿鲜艳,小溪清澈。

果子长满了山坡,他朝溪水俯身看去,自己竞变成了一个英俊年轻的小伙子!

准备离去的时候,他没有忘记替同行而来的瘸子带上两个仙果,到山寨的时候,他看到瘸子拄着拐棍,变成了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瘸子认不出他了,因为他已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

可当他们相认后,瘸子吃下那果子,却丝毫未起任何变化,他们终于知道,只有自己的行动,才能换来成功和幸福。

所谓成功,我们要心存希望,要勇往直前,要坚持,要有毅力,那么,成功早晚属于你。

 

一饭千金

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

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

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

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

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劳克苦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的报答她。

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是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的。

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这句成语就是出于这个故事的。

它的意思是说:

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记,虽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难时,即使一点点帮助也是很可贵的;到我们有能力时,应该重重地报答施惠的人才是合理。

【感恩小结】

感恩,是结草衔环,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

 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等待的一次宝贵机遇。

 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完成的一次世纪壮举。

 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珍视的一次爱的教育。

 感恩,不是为求得心理平衡的喧闹的片刻答谢,而是发自内心的无言的永恒回报。

  感恩,让生活充满阳光,让世界充满温馨……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解析】A.“但更重要的是”错,原文是两者都不可少;B.“只要……就”表述错误,原文是“只有……才”;D.“已不再使用”于文无据。

2.D【解析】原文“不应采取绝对管制型的模式”

3.D【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