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湖北省名师联盟届高三入学调研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51384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1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湖北省名师联盟届高三入学调研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解析湖北省名师联盟届高三入学调研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解析湖北省名师联盟届高三入学调研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解析湖北省名师联盟届高三入学调研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解析湖北省名师联盟届高三入学调研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解析湖北省名师联盟届高三入学调研生物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解析湖北省名师联盟届高三入学调研生物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解析湖北省名师联盟届高三入学调研生物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解析湖北省名师联盟届高三入学调研生物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解析湖北省名师联盟届高三入学调研生物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解析湖北省名师联盟届高三入学调研生物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解析湖北省名师联盟届高三入学调研生物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解析湖北省名师联盟届高三入学调研生物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解析湖北省名师联盟届高三入学调研生物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解析湖北省名师联盟届高三入学调研生物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解析湖北省名师联盟届高三入学调研生物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解析湖北省名师联盟届高三入学调研生物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解析湖北省名师联盟届高三入学调研生物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解析湖北省名师联盟届高三入学调研生物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解析湖北省名师联盟届高三入学调研生物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湖北省名师联盟届高三入学调研生物试题.docx

《解析湖北省名师联盟届高三入学调研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湖北省名师联盟届高三入学调研生物试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解析湖北省名师联盟届高三入学调研生物试题.docx

解析湖北省名师联盟届高三入学调研生物试题

2020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卷

生物

一、选择题

1.如图中X代表某一生物学概念,其内容包括①②③④四部分.下列与此概念图相关的描述错误的是

A.若X是人体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4种元素,则①~④可代表C、O、N、H

B.若X表示植物细胞的结构,则①~④代表细胞壁、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

C.若X为参与合成并分泌消化酶的细胞器,则①~④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D.若X为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则①~④表示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

【答案】B

无论是干重还是鲜重,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都是C、O、N、H,A正确;若X表示植物细胞的结构,则①~④代表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B错误;唾液淀粉酶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C正确;若X为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则①~④表示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D正确。

2.在治疗创伤的中药方剂中,雄性羚羊角或犀牛角的用量极少,但是缺少这味药,疗效将大大下降甚至无效。

已知动物的角主要是由死亡细胞的角化(变性)蛋白质组成的,则羚羊角等的有效成分最可能是(  )

A.特殊活性蛋白质B.核酸

C.微量元素D.大量元素

【答案】C

由题意可知,该成分用量少但作用大,因此可能是微量元素,C正确、D错误。

动物的角主要是由死亡细胞的变性蛋白质组成,不可能是具有特殊活性的蛋白质,A错误;核酸不是羚羊角的有效成分,B错误。

3.从一动物细胞中得到两类大分子有机物x、y,已知细胞中x的含量大于y,用胃液处理,x被分解而y不变。

x含有化学元素N,有的还含有S,y含有化学元素N和P,它们与碘都没有颜色反应,细胞膜上有x而无y。

下列有关x、y的叙述,错误的是(  )

A.x可能是蛋白质

B.y只存在于细胞核中

C.细胞膜上的x可能是载体

D.y的基本组成单位可能是核苷酸

【答案】B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用胃液处理,x被分解而y不变”,胃液中含有蛋白酶,则X表示蛋白质;“y含有化学元素N和P”,而细胞膜上没有Y,说明不是磷脂,属于核酸。

【详解】在细胞中含有C、H、O、N、S的一般都是蛋白质,又知用胃液处理,x被分解,更说明X是蛋白质,能被胃里的蛋白质酶水解,A正确;核酸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分布,B错误;蛋白质可以作为细胞膜上的载体,参与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C正确;Y含C、H、O、N、P,一般有两种可能,磷脂或核酸,因为细胞膜上有磷脂,所以Y更可能是核酸,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D正确。

【点睛】根据题干信息推断x和y两种物质的类别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其中关键信息是胃液中胃蛋白酶只能水解蛋白质;其次是细胞膜上有x无y,推断y最可能是核酸。

4.图是“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实验中玉米种子的纵切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前应将玉米籽粒放在20~25℃温水中浸泡适当时间

B.先用红墨水染色玉米籽粒,然后纵切并观察其颜色变化

C.未煮熟的玉米②部位比煮熟过的颜色浅,说明活细胞对物质吸收具有选择性

D.在实验中,①部位煮过的玉米与未煮过的玉米均会被染成红色

【答案】B

【分析】

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详解】A、玉米籽粒先要在温水里浸泡的目的是植物细胞吸水,恢复其活性,并便于切割,正确;

B、红墨水染色后要用水洗去浮色,便于观察,错误;

C、煮沸使得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颜料分子进入细胞,未煮熟的玉米胚比煮熟过的染色浅,说明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正确;

D、煮过的和没有煮过的玉米胚乳着色都较深,是因为成熟的胚乳细胞已经死亡,丧失了选择性,正确;

故选B。

5.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将细胞膜破坏后

细胞匀浆经密度梯度离心,可得到各种细胞器

②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③果脯在腌制过程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④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⑤生物膜由外到内依次由糖被、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

⑥没有DNA的生物不能完成性状遗传

⑦没有核糖体的生物都不能独立合成蛋白质

⑧转录发生在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⑨染色体和染色质是不同物质在同一时期细胞中的两种形态

⑩细胞中含某种细胞器的数量与细胞的功能有关

A.2项B.3项C.4项D.5项

【答案】A

分析】

通过对细胞匀浆进行差速离心,可得到各种细胞器;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内的病毒或病菌。

果脯在腌制过程中细胞的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糖分慢慢进入细胞内而变甜;生物膜是细胞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具体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

生物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蛋白质镶、嵌或贯穿在磷脂分子之间,在细胞膜的外侧有少量糖类连接在蛋白质或脂质上,分别形成糖蛋白和糖脂。

RNA病毒只含有RNA,不含DNA。

核糖体是所有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必需场所。

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含叶绿体。

染色体和染色质是相同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形态。

【详解】将细胞膜破坏后的细胞匀浆经差速离心,可得到各种细胞器,①错误;溶酶体不能合成多种水解酶,水解酶是核糖体合成的,②错误;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在高浓度蔗糖溶液脱水死亡,失去选择透过性,蔗糖进入细胞的结果,③错误;生物膜是对细胞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④错误;细胞器膜和核膜没有糖被,蛋白质在生物膜上的排布方式是不同的,有的覆盖着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磷脂双分子层,⑤错误;RNA病毒也能完成性状遗传,⑥错误;没有核糖体的生物都不能独立合成蛋白质,⑦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没有叶绿体,⑧错误;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形态,⑨错误;细胞中含某种细胞器的数量与细胞的功能有关,⑩正确,综上分析,正确的有2项,选A。

【点睛】注意本题的几个易错知识点:

一是密度梯度离心与差速离心的区别;二是溶酶体中含水解酶,不是合成水解酶;核糖体是所有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必需场所;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含叶绿体。

6.下列有关生物体内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在完成催化作用后立即失活

B.低温是通过破坏酶的空间结构而使其活性下降

C.利用淀粉和淀粉酶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检验时用碘液比斐林试剂更合理

D.酶为反应过程供能从而降低反应活化能

【答案】C

酶可以多次重复利用,A错误;低温使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B错误;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而斐林试剂需要水浴加热,因此检验时用碘液比斐林试剂更合理,C正确;酶降低反应活化能,但不能为反应过程供能,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酶能反复利用。

2、低温与高温都能影响酶的活性,低温能降低酶的活性,但没有破坏酶的空间结构。

3、酶的作用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不是提供能量。

7.细胞呼吸是细胞重要的生命活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细胞呼吸中,CO2的产生量和O2的消耗量相等,则该细胞没有发生无氧呼吸

B.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底物是葡萄糖,CO2的产生量和O2的消耗量之比在1和4/3之间,则有氧呼吸分解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

C.酸奶.果酒.使用透气的创可贴.中耕松土都利用了细胞呼吸的原理

D.细胞呼吸过程中每个阶段不都有ATP的合成

【答案】A

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CO2,动物细胞呼吸中,CO2的产生量和O2的消耗量相等时,细胞也可能进行了无氧呼吸,A错误;假设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为X,因为CO2的产生量和O2的消耗量之比在1和4/3之间,故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最多为X/3,根据细胞呼吸的反应式,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最多为X/6,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X/6,B正确;

酸奶制作利用了乳酸菌的无氧呼吸,果酒制作利用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用透气“创可贴”包扎伤口,增加通气量,抑制致病菌的无氧呼吸,中耕松土有利于促进根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为矿质元素的吸收提供能量,利用了细胞呼吸原理,C正确;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产生ATP,D正确。

【点睛】判断细胞呼吸类型的五大方法(以葡萄糖为底物):

(1)产生CO2量=消耗O2量→有氧呼吸。

(2)不消耗O2,产生CO2→无氧呼吸(酒精发酵)。

(3)释放CO2量>吸收O2量→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酒精发酵)。

(4)不吸收O2,不释放CO2→乳酸发酵或细胞已经死亡。

(5)有水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二氧化碳生成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8.科学家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能释放一种叫“微泡”的泡状结构,这些“微泡”在离开肿瘤组织时携带一种特殊的“癌症蛋白”。

当“微泡”与血管上皮细胞融合时,它所携带的“癌症蛋白”就会触发促进新血管异常形成的机制,使这些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

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A.“癌症蛋白”的形成需要由内质网以及高尔基体进行加工

B.“癌症蛋白”的作用影响了血管上皮细胞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后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会延长

D.“微泡”和血管上皮细胞能够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答案】C

依题意可知:

“癌症蛋白”是一种分泌蛋白,它的形成需要由内质网以及高尔基体进行加工,A正确;癌症蛋白会触发促进新血管异常形成的机制,说明“癌症蛋白”的作用影响了血管上皮细胞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说明细胞分裂旺盛,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会缩短,C错误;“微泡”和血管上皮细胞能够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能否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肿瘤细胞释放的‘微泡’携带一种特殊的‘癌症蛋白’、‘微泡’与血管上皮细胞融合、‘癌症蛋白’会触发促进新血管异常形成的机制”这一信息,结合所学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细胞分裂与分化、细胞膜的特性等相关知识展开联想,进行发散思维,进而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9.如果精原细胞有三对同源染色体,A和a、B和b、C和c,下列哪四个精子是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

A.aBc、AbC、aBc、AbCB.AbC、aBC、Abc、abc

C.AbC、Abc、abc、ABCD.abC、abc、aBc、ABC

【答案】A

【分析】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正常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分裂可以产生两种4个精子细胞。

【详解】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后形成两种次级精母细胞;每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产生的都是相同的精子,所以基因型AaBbCc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正常减数分裂只能形成2种精子。

因此,只有A选项符合,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10.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

B.两个遗传定律发生的实质体现在F2出现了性状分离和自由组合现象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D.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答案】D

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也可能会存在相同作用。

若不存在相互作用,则双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9:

3:

3:

1的性状分离比;若存在相互作用,则双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9:

3:

3:

1的性状分离比的变式,如12:

3:

1、9:

6:

1、15:

1等,A错误;,B、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体现在测交后代分离比是1:

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体现在,测交后代分离比是1:

1:

1:

1,B错误;C、测交实验可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还可检测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C错误;D、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是F2出现3:

1性状分离比的条件之一,D正确。

故选:

D.

11.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该DNA分子碱基间的氢键共有260个,在含l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多次后共消耗游离的嘌呤类脱氧核苷酸1500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DNA片段中共有腺嘌呤60个,复制多次后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B.若一条链中(A+G)/(T+C)<1,则其互补链中该比值也小于1

C.若一条链中A:

T:

G:

C=1:

2:

3:

4,则其互补链中该比例为4:

3:

2:

1

D.该DNA分子经复制后产生了16个DNA分子

【答案】D

【分析】

分析题干:

假设A=T=X,则C=G=100-X,由于A和T之间有2个氢键,C和G之间有3个氢键,因此2X+3(100-X)=260,解得X=40.该DNA分子中含有嘌呤数是碱基总数的一半,即100个,假设该DNA分子复制n次,则(2n-1)×100=1500,解得n=4。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该DNA片段中共有腺嘌呤40个,共复制4次,根据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代含有14N的DNA分子占100%,A错误;若一条链中(A+G)/(T+C)<1,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互补链中该比例为其倒数,应该大于1,B错误;若一条链中A:

T:

G:

C=1:

2:

3:

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互补链中该比例为2:

1:

4:

3,C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计算可知,该DNA共复制4次,因此经复制后产生了24=16个DNA分子,D正确。

【点睛】本题难点在于根据题意需先计算出该DNA分子中各种碱基数量以及复制的次数。

12.下表中的诗文与所蕴含的生命科学知识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古代诗文

对应的生命科学知识

A

凡事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生物的遗传现象

B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C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生物的竞争关系

D

儿童疾走追黄蜂,飞入菜花无处寻

生物的种内互助关系

 

A.AB.BC.CD.D

【答案】D

“凡是各自有根本”表示每种生物均各自有遗传物质,“种禾终不生豆苗”则进一步说明了遗传现象,A正确。

自然界中的动植物遗体之所以没有堆积如山,是分解者将这些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又是植物制造有机物的原料,因此“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蕴含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即腐生的细菌、真菌等把“落花”分解成“春泥”,B正确。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指草和豆苗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而出现草盛豆苗稀的现象,体现了竞争关系,C正确。

由于黄蜂的颜色与油菜花的颜色类似,因此“黄蜂飞入菜花”后就不易寻找,这说明了生物适应性中的保护色,D错误。

13.有关变异、进化、生物多样性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突变基因翻译出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一定发生改变②一般情况下,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只能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③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④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进而导致种群的进化⑤生物的可遗传变异为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⑥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种群多样性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⑤D.②④⑥

【答案】C

【分析】

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基因重组是指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①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突变基因翻译出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一定发生改变,①正确;②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既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可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因此一般情况下,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只能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②正确;③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与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③错误;④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④错误;⑤生物的可遗传变异为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⑤正确;⑥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⑥错误.故选C。

【点睛】易错点:

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突变和基因重组,其中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14.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孕妇B超检查能判断胎儿是否患有遗传病

B.适龄生育能降低后代中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

C.调查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患病概率应在整个人群中进行

D.红绿色盲基因在女性人群中出现的概率高于男性人群

【答案】C

孕妇B超检查可以判断胎儿是否有先天性畸形,但不能判断胎儿是否患有遗传病,A错误;适龄生育能降低后代中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发病率,B错误;调查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患病概率应在整个人群中进行,C正确;红绿色盲基因在女性人群中出现的概率等于男性人群,D错误。

15.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①A、B、C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②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中

③D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最高④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存在于C中

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

【答案】A

根据“进出淋巴的液体是都是单方向的”,由此判断D为淋巴,再根据淋巴来源于组织液,最后汇流到血浆,所以A、B依次为血浆、组织液,C为生活在组织液中细胞的细胞内液,①错误;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可以进入突触间隙(组织液)中,②正确;淋巴D中的蛋白质的含量相对血浆A和细胞内液C较低,③错误;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内,红细胞不是生活在组织液中细胞,④错误,所以答案为A。

16.下图所示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判断其中的①—⑤分别是什么结构或体液,并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肌肉细胞缺氧时,③的pH会降低,但由于Na2CO3的调节作用,③的pH会维持相对恒定

B.②呼吸作用的终产物乳酸不会引起③pH的变化

C.②中的氧气到达④需要经过6层膜,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

D.③与⑤相比,③中含有蛋白质而⑤中不含蛋白质

【答案】C

【分析】

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分析题图:

题图是哺乳动物的某组织图,分析可知①是毛细血管壁,②是红细胞,③是血浆;④是细胞内液,⑤是组织液。

【详解】肌肉细胞缺氧时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③的pH会降低,但由于NaHCO3的调节作用,③的pH会维持相对恒定,A错误;由于血浆中有缓冲物质,②呼吸作用的终产物不会引起③pH的显著变化,但会略微变化,B错误;血液中的氧通过红细胞运输,在组织细胞中被利用,所以通过红细胞→血浆→毛细血管壁→组织液→细胞内液,其中红细胞1层膜、毛细血管壁2层膜、组织细胞1层膜、线粒体2层膜,共6层膜,氧气由②向④处扩散,故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C正确;③与⑤相比,③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而⑤中含很少的蛋白质,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内环境在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作用,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内环境概念和在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作用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17.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②c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 

④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释放e激素 

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④⑤D.③④⑤

【答案】A

【分析】

图示中的a是指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指促甲状腺激素,c是指甲状腺激素,d是指肾上腺素,e是指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

【详解】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c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①正确;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②正确;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③正确;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e抗利尿激素,释放有活性的抗利尿激素是垂体,④错误;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⑤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抗利尿激素合成和释放的场所不同,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由垂体释放,再根据题意作答。

18.日前,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陈剑峰研究组最新研究成果对发烧在机体清除病原体感染中的主要作用及其机制做出了全新阐述。

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免疫学权威期刊《免疫》上。

该发现让人们对发热的作用和退热药的使用有了全新的认识。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人生病持续高热发烧属于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

B.退热药可能是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从而发挥作用

C.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D.机体清除外来病原体体现了免疫系统监控和清除的功能

【答案】D

【分析】

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1)实质:

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

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

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

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常见的稳态失调:

①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②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③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④体温失调--发热、中暑等。

【详解】A.据分析,人生病持续高热发烧是体温失调,属于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A正确。

B.退热药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能发挥调节体温的作用,B正确。

C.内环境稳态是通过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

D.机体清除外来病原体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9.植物激素在植物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B.缺乏氧气不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C.脱落酸既能促进叶片衰老,也能促进细胞分裂

D.赤霉素既能促进细胞伸长,也能促进种子萌发

【答案】D

植物激素在代谢中起调控作用,不直接参与代谢,A错误;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缺乏氧气导致细跑呼吸产生的ATP减少,B错误;脱落酸不能促进细胞分裂,C错误;赤霉素既能促进细胞伸长,也能促进种子萌发,D正确。

20.蚜虫是农作物常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