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三基考试 第 七章精神医学的心理科学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5554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科三基考试 第 七章精神医学的心理科学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精神科三基考试 第 七章精神医学的心理科学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精神科三基考试 第 七章精神医学的心理科学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精神科三基考试 第 七章精神医学的心理科学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精神科三基考试 第 七章精神医学的心理科学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精神科三基考试 第 七章精神医学的心理科学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精神科三基考试 第 七章精神医学的心理科学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精神科三基考试 第 七章精神医学的心理科学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精神科三基考试 第 七章精神医学的心理科学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精神科三基考试 第 七章精神医学的心理科学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精神科三基考试 第 七章精神医学的心理科学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精神科三基考试 第 七章精神医学的心理科学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精神科三基考试 第 七章精神医学的心理科学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精神科三基考试 第 七章精神医学的心理科学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精神科三基考试 第 七章精神医学的心理科学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精神科三基考试 第 七章精神医学的心理科学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神科三基考试 第 七章精神医学的心理科学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

《精神科三基考试 第 七章精神医学的心理科学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科三基考试 第 七章精神医学的心理科学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神科三基考试 第 七章精神医学的心理科学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

A.知觉B.感觉

C.记忆D.自我实现

E.意识

4.下列哪一种是负诱导()

A.由睡眠到觉醒

B.专心工作时,对周围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C.小孩临睡前的“闹觉”

D.先学习材料,对学习材料的抑制作用

E.后学习材料,对先学习材料的抑制作用

5.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有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

C.浮动注意D.随意后注意

E.随意注意

6.一般成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把握4~5个没有联系的汉字是指()

A.视觉同时注意广度B.视觉继时注意广度

C.听觉同时注意广度D.听觉继时注意广度

E.瞬时记忆广度

7.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叫作()

A.反映B.知觉

C.感觉D.直觉

E.表象

8.能够引起某种感觉持续一定时间的最小刺激量叫作()

A.感应性B.感觉阈限

C.感受性D.差别感觉阈限

E.绝对感觉阈限

9.“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的现象叫作()

A.感觉对比B.差别感受性

C.错觉D.感觉丧失

E.感觉适应

10.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属性的整体反映叫作()

A.映象B.感受性

C.感觉D.知觉

11.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

A.识记后不会遗忘B.遗忘是逐渐产生的

C.遗忘是先快后慢的D.遗忘是先慢后快的

E.若及时复习,遗忘就不会发生

12.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过程称为()

A.形象思维B.创造性思维

C.抽象思维D.集中型思维

E.发散型思维

13.情绪状态对脑电波影响最明显的是()

A.α波B.β1<

/sub>

C.θ波D.δ波

E.β2<

14.谁提出了“本末倒置”的情绪理论()

A.CannonB.Arnold

C.PavlovD.Schachter

E.James

15.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并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称()

A.计划B.动机

C.随意活动D.意志

E.特殊能力

16.一个人善于迅速地明辨是非,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意志品质是()

A.自觉性B.坚韧性

C.自制性D.果断性

E.计划性

17.由事物或活动本身引起的兴趣属于()

A.物质兴趣B.精神兴趣

C.短暂兴趣D.间接兴趣

E.直接兴趣

18.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称()

A.intelligenceB.ability

C.aptitudeD.specialability

E.reactivity

19.Hipocrates的黏液质相当于哪种神经类型()

A.强—不平衡型B.强—平衡-灵活型

C.强—平衡-不灵活型D.弱型

E.稳定外向型

20.流体-晶体智力是谁提出的()

A.GuilfordB.Cattell

C.ThurstoneD.Spearman

E.Thorndike

(二)X型题

1.有关心理研究实验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法只在实验室里通过仪器才能进行

B.心理实验一般只能在动物身上进行

C.实验法的本质是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

D.实验法能得到众因定果的关系

E.实验法重复性好,省时

2.知觉区别于感觉的特点包括()

A.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B.具有选择性

C.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D.依赖于过去的知识和经验

E.受个体当时的兴趣、需要、动机、情绪和个性等因素制约

3.下列有关短时记忆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信息保持1分钟以内的记忆

B.容量有限,为7&

#177;

2创克

C.主要以言语听觉特性编码

D.遗忘是自然消退或干扰的结果

E.短时记忆与近事记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4.马斯洛所谓的缺失需要包括()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相属和爱的需要

D.尊重需要

E.自我实现需要

5.下列有关动机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动机是个体内在的动力组织

B.需要和刺激是动机产生的两个必要条件

C.动机是一种内在过程,隐藏在行为背后,不能直接观察

D.动机具有引发、指引和激励的功能

E.动机冲突是人类心理痛苦的根源

6.下列哪些学者提出过人格类型说()

A.Kretschmer

B.Sheldon

C.Pavlov

D.Hippocrates

E.Eysenck

7.下列有关气质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气质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B.气质是个体的心理面貌,可以直接测量

C.气质是一种天赋的个性心理特征

D.气质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

E.气质是性格发展的基础

8.巴甫洛夫的神经类型是根据哪些特性组合的()

A.强度

B.平衡性

C.灵活性

D.稳定性

E.兴奋性

三、填空题

1.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德国心理学家________于________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的。

2.反射弧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环节构成。

3.注意的品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4.信息加工理论将记忆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环节。

5.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5个需要层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llport根据特质影响和决定个人行为程度,将特质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个层次。

7.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式将智力活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个维度。

8.知觉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9.巴甫洛夫把动物高级神经活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类型,以此解释人的四种气质类型。

10.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把记忆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

四、是非题

1.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扩散和集中。

()

A.正确B.错误

2.记忆痕迹的完全消失称遗忘症。

3.注意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4.情绪是个体生理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心理现象。

5.James-Lange情绪理论认为情绪体验中最主要的是认知评价过程。

6.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引起的情绪状态叫作激情。

7.一个人总的、稳定持久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称为人格。

8.最早提出人格特质理论的是G.W.Allport。

五、问答题

1.简述人类心理过程的基本内涵和内在联系。

2.研究心理活动必须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3.什么是操作性条件反射?

与经典条件反射有何区别?

4.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

5.人类意识有什么特点?

6.心理因素与精神疾病有什么关系?

7.知觉有哪些基本特性?

8.简述Maslow的需要层次论。

9.什么是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结构模型?

1.C2.B3.E4.B5.D6.A7.C8.B9.E10.D11.C12.C13.A14.E15.D16.D17.E18.B19.C20.B21.A,B,D22.B,C,D,E23.A,B,C,D,E24.A,B,C,D25.B,C,D,E26.A,B,C,D,E27.A,C,D,E28.A,B,C29.错误30.正确31.错误32.正确33.错误34.错误35.正确36.正确

37.冯特(W.Wundt)1879

38.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9.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注意分配

40.编码贮存提取

41.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42.主要特质重要特质次要特质

43.操作内容产品

44.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理解性

45.强—不平衡型强—平衡-灵活型强—平衡-不灵活型弱型

46.形象记忆词语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

47.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简称知、情、意)的发生、发展规律,研究个性心理(如能力、气质、性格等)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研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相互关系的规律的科学。

48.经典条件反射指巴甫洛夫通过实验所发现的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的一种。

条件反射是动物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适应环境的变化,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经典条件反射是条件刺激(前)和无条件刺激(后),连同出现(强化)若干次后,使本来不能引起那个反应(原来由无条件刺激所引起的)的条件刺激单独出现时也能引起同样的反应。

它的神经机制是在大脑皮层上形成暂时神经联系。

49.感觉适应指刺激持续作用于感觉器官可以使其感受性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感觉适应。

感觉适应可以是感受性提高,也可以是感受性降低。

50.注意是在各种认识活动里都能够表现的一种状态,使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它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51.不同学者有不同定义,记忆是“过往的痕迹”或“以往经历的重现”,是比较广泛的定义。

认知学派把记忆定义为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

52.遗忘指感知过、体验过、思考过的对象或现象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再认或回忆发生错误的现象。

遗忘的快慢与所记的材料、学习程度和主观心理状态有关。

53.散发型思维是指问题有多种答案,朝着各种可能解决的方向,去探索各种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的思维过程,其主要特点是求异和创新。

54.James-Lange情绪理论认为,情绪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机体的生理变化在情绪体验中是第一位的,个体的情绪是直接由生理变化引起的,可概括为:

刺激情境机体生理变化情绪体验。

55.情操指人对具有一定文化价值或社会意义的事物所产生的复合情感,又称高级情感。

情操主要包括道德感、审美感、理智感以及其他情感,如宗教情感、爱等。

56.意志品质指个体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比较明确的、稳定的意志特点。

在人的意志行动过程中,意志有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等品质。

57.自我实现是马斯洛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即指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先天潜能的基本趋向。

它代表人格发展的最高水平,即个人充分发展自己的人格,使人格各部分都很和谐。

58.趋避冲突指一个事物既有利又有害,弃之可惜、取之难受,进退两难,此时产生的激烈内心矛盾斗争,称之为趋避冲突。

这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冲突,也是神经症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冲突。

59.兴趣是在需要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根据兴趣的倾向性可以把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60.人格用于心理学时,意指一个人总的、稳定持久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个体内在的、具有动力性质的行为倾向性和表现于外的、相对稳定的独特行为模式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由遗传因素所决定的,后者是前者在环境因素作用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61.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总是与活动联系在一起,并直接影响着活动的顺利完成,因此人们总是以某种活动来考察人的能力。

62.心理过程包括人的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所谓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过程;

情绪和情感过程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和体验的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知、情、意三者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互相促进发展的。

人在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中经常伴有一定的情绪和情感,意志过程又总是以一定的认识为前提,而人的情感和意志又可以促进人的认识的发展。

63.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各心理过程之间又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所以要科学地认识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揭示人完整的心理面貌,就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尊重客观事实,按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反映事物。

这一点在心理学研究中尤其重要。

具体来说,就是要从心理现象产生所依存的客观条件及其表现和作用来揭示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性。

(2)发展性原则:

运用动态发展的观点去研究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心理现象,不仅要了解个体目前的心理特点,还要了解个体心理发展过程和预测将来可能会出现的心理特征。

(3)系统性原则:

运用整体和辩证的观点去研究千变万化、互相依存的心理现象。

不仅要了解心理活动产生的原因、条件、时间和地点,还要了解心理活动的内存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在联系和相互关系中全面地分析、考察和探究心理活动的真正规律。

64.操作性条件反射又称工具性条件反射,指Skinner通过实验建立的条件反射。

Skinner把白鼠或鸽子放在一个箱子里,箱内安装有机关,当它们偶然碰到这个机关(鼠踩、鸽啄),就有食丸掉下来,重复多次后,它们就自动地碰这个机关以便获得食物,此时条件反射建立了。

在此基础上,还可进一步训练它们当特定信号出现时去碰这个机关而得到食物。

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有三点区别:

①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无条件刺激不明确,经典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是明确的——食物。

②操作性条件反射中的无条件反应不是由强化刺激引起的。

③经典条件反射中先有食物后有反应,而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先有反应后有食物,关系正好相反。

65.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兴奋过程大脑皮层处于去极化状态,跟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发生或加强相联系,抑制过程大脑皮层处于极化状态,与有机体的某些活动减弱或停止相联系。

兴奋和抑制均是大脑皮层众多神经元活动的结果,若众多神经元电位变动的相位相同,则表现为兴奋;

相位相反,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抑制。

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的规律有二:

(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

在刺激的作用下,兴奋和抑制过程起初虽然发生于大脑皮层的一定部位的神经细胞中,但它们不是停滞不动的,而是要向邻近部位的神经细胞传布,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

在扩散到一定限度以后,它们又逐渐向原来发生的部位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兴奋和抑制紧密联系着,其中一种神经过程可以引起或加强另一种神经过程,这种现象称为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

若是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或同一部位的抑制过程称为负诱导;

若是抑制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或同一部位的兴奋过程称为正诱导。

66.意识是人的高级心理,是人类心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

它既是自然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人类意识作为反映客观现实的最高形式,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概括性:

对客观事物做出“凡这样必那样”的认识就是概括,如凡是水就可以灭火、凡是木头都可以被火点燃等等。

这种概括性认识只有人类才有,动物的认识没有真正的概括性。

(2)目的性(预见性):

指当事物没有出现前,就有所预见,按预见行动,这是概括性的必然结果。

如“要灭火就用水”。

人的行动是有目的性或预见性的,能根据预见到的结果来办事。

(3)主观能动性:

指人能够根据目的和对客观事物规律的认识,使客观事物服务于自己。

主观能动性是以概括性和目的性为前提的。

(4)社会制约性:

意识是在生产劳动中同语言一起产生的社会产物,其发生发展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意识的内容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当然也受社会制约。

人的生活要寄托于一定的社会地位,就得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所要求的方式来行动,他的思想、情感和意志都服从于他的社会地位。

67.所谓心理因素指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或重要作用的心理现象,一般包括情绪、人格和认知评价系统三个方面。

心理因素与精神疾病的关系是复杂的。

在有些疾病中,心理因素是致病性的,如癔病、焦虑性神经症;

在有些疾病中,心理因素只是促进因素,如器质性精神疾病;

有时心理因素仅是一个偶然影响因素;

有时心理因素不是疾病的原发病因,但对疾病的发展和预后有一定影响。

心理因素与精神疾病的关系除了其不利的一方面外,也有它有利的一方面。

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治疗家通过改变个体的情绪、人格、认知方式和价值观,可使患者病情缓解或痊愈。

68.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整体的综合的反映。

人类知觉有四个基本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指能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的特性。

具体地说,在进行知觉时,尽管同时接受很多刺激,但我们总是把其中的一些当作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当作知觉背景。

知觉的选择性受如下一些因素的影响: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对象各部分的组合、对象的活动性以及个体当时的心理状态。

(2)知觉的整体性:

在刺激不完备的情况下,知觉仍可把部分个别属性有机地聚集在一起,保持其完备性,这种特性称知觉整体性。

要将分散或不完备的对象组织为整体的原则有:

接近性原则、相似性原则、封闭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和良好图形原则。

(3)知觉的恒常性:

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它给予我们的感觉刺激,由于某些别的条件的变化而在一定限度内有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不变。

知觉的恒常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亮度恒常性、太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及声音听觉恒常性。

(4)知觉的理解性:

指人在知觉中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

69.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A.H.Maslow提出的需要和动机理论认为,人的主要需要是按层次组织起来的。

他把人类的需要概括为五个层次:

①生理需要,如饥饿、口渴等;

②安全需要,如安全感、稳定感;

③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如社交、归属和认可的需要、亲友爱的需要;

④尊重需要,如威信、自尊;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是马斯洛的一个重要概念,即指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先天潜能的基本趋向,它代表人格发展的最高水平,指个人充分发展自己的人格,使人格各部分都很和谐。

后来,他又把需要层次改为七级,即在“尊重需要”之上加上“认知需要”和“美的需要”。

马斯洛把需要概括为三个大层次:

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心理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1970年他又在自我实现需要之上增加了一个超级需要。

马斯洛把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称缺失需要,把认知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称为生长需要或存在需要。

70.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认为智力活动有三个维度:

操作、内容和产品。

操作即智力活动的过程,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和评价五类。

这些操作的内容可能是图形、符号、语义和行为四种。

第三个维度是智力活动的结果(产品),包括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换和蕴含六类。

所以整个模型包括120种组合(5种操作×

4种内容×

6种产品),每一组合代表一种独特的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