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参考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59382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参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参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参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参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参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参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参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参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参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参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参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参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参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参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参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参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参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参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参考教案.docx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参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参考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参考教案.docx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参考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

3.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

(二)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解司马光为什么砸缸,其道理是什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解课题,司马是姓,叫光。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先让学生打开书,看本课的内容,除课文以外,有一幅插图,课后有3个作业题。

2.范读:

边听边想,这一课写的是谁的一件什么事?

(1)范读。

(2)看插图上画的都有什么?

(3)回答:

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

(本课写的是司马光砸缸,救出掉进缸里的小朋友的事。

(三)学习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

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

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玩:

音w2n但是读课文时一般带有儿化音。

读词语卡片:

古时候孩子朋友跑去叫有一回

5.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学习。

(2)同桌交流学习情况。

(3)指名汇报自学和同桌交流情况。

同学们,老师现在指名来汇报学习情况,老师叫到的同学,你不仅是代表你自己,而且是代表你同桌,因为刚才是你们两人讨论的,一个说完后,同桌还可以补充。

利用熟字记字形的有以下几个:

古:

上边“十”,下面“口”,

时:

左边“日”,右边“寸”,

回:

大口套小口,笔顺:

回。

朋:

左边“月”,右边“月”,

玩:

左边王字旁,右边“元”。

跑:

左边足字旁,右边书包的包字,笔顺是

包。

利用偏旁加部分记字:

候:

左边单人旁,中间一竖,右边是:

孩:

左边“子”,右边笔顺:

丶亠

友:

一横加一撇,带上一个“又”。

让学生理解词语和一字组多词帮助理解字义:

古时候:

很早很早以前称古时候,昨天,前天叫古时候吗?

不叫。

古(古代)(仿古)(蒙古)

时(时代)(时间)(小时)

候(气候)(等候)。

朋友:

关系不错的人称朋友,本课小朋友,指关系好的小孩。

友(友谊)(友好)(亲朋好友)

玩(玩耍)(玩艺儿)(贪玩)

跑(跑步)(跑来跑去)

(四)在学习生字、生词的同时,把课文读通顺。

1.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得”的音。

请同学读词语:

长得又大又圆。

这里的“得”读de轻声;本课“得救”了,这里的“得”读二声d6,是得到的意思。

比如:

我得到妈妈的宠爱。

我得到同学们的帮助。

2.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小声读课文,一是注意生字词在句中的读音和字义,二是把课文读通顺。

(五)指导书写生字:

1.让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格中的位置,包括每一笔的位置。

2.重点指导下列字:

候、孩、跑。

3.学生在本上描一遍田格中的生字。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二)进行句子训练,体会词的作用。

(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受到遇事不慌,动脑筋想办法,在紧急情况下,做事果断的教育。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指名读。

古时候小孩朋友跑回去

(二)谁能告诉老师,司马光姓什么?

叫什么?

(三)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标出共有几个自然段,想一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

2.让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学习课文。

(四)逐段学习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一段,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2)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古时候”是指很早很早以前,从图上可以看出,小朋友全是古代人的着装。

2.学习第2自然段。

(1)小声读这一段,数一数共有几句话,再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读每一句话,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的。

找重点词理解。

①第一句话中“他”指的是谁?

(司马光)

②学习第二句话时,让学生认真观察书上的插图,思考:

a.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有几个孩子,哪个是司马光?

b.从图上假山和水缸的位置,再看这口水缸怎么样?

从句子中哪儿看出来的?

“假山”是用石头人工堆砌成的,大树下面有假山,假山脚下有口大水缸。

让学生观察水缸到底有多大,和几个小孩子的个头比。

里面装满了水。

(3)指导学生朗读。

第一句要突出“他”的音,第二句话要突出“大”,“装满”,让大家能够通过你的读听出来这口水缸怎么样,里面装的水是怎么样。

通过看图,指名朗读,理解句子的意思,也为理解后面的课文打下基础。

最后说一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4)总结学法。

刚才我们学习课文的时候,是先读课文看共有几句话;接着找重点词,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然后,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3.学习第3自然段。

小朋友们和司马光在花园里玩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按刚才的学习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1)边读课文,边看插图,想象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里的。

司马光和小朋友玩得很高兴,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的。

(2)用“谁,在什么地方,怎么样”的句式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3)再读这段,想一想,缸这么大,里面又装满了水,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面临着什么样的危险?

一方面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习惯,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理解下段课文奠定基础。

4.学习第四段课文,小组学习。

(1)小声读课文,自己想一想掉进水缸里小朋友的处境,再想一想别的小朋友的心情会怎样,他们都是怎么做的?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指名谈自己的理解:

从“别的小朋友”看出是除司马光之外的小朋友。

“都慌了”和后面句子中的“有的……有的”,“叫”、“喊”、“跑”、“找”是相对应的。

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面临着被水淹死的危险,小朋友们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叫喊”目的是叫大人们听到呼救的声音,来救小朋友;“跑去找大人”,也是这样。

再让同学们想象,时间就是生命,这样做能来得及吗?

为理解司马光的聪明、果断打下基础。

(4)指名朗读:

要读出小朋友们那种心里焦急的紧张气氛。

读“有的”“有的”时和逗号前面的句子接得紧一点。

5.学习第五自然段。

自己学习。

同学们,小朋友们都慌了,因为他们知道,时间长了,那个小朋友有生命危险。

想通过叫喊,跑去找大人来救小朋友。

这时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1)按前面的学习方法自学这一段。

①提醒同学们自学时,抓表示司马光动作的词语,去理解句子。

②看图,哪个是司马光,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司马光没有慌,从表情上看出来的,其他小朋友惊慌地咧着嘴,而司马光的神情表现很镇静,不慌张。

③指名读自己理解。

“举”、“使劲砸”、“几下子”说明什么?

遇事不慌,认真动脑筋,想办法,聪明、果断。

缸破了,水从破洞里流出来,落水的小朋友就不会被水淹死了。

④用“谁,干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6.学习最后一段。

同学们,司马光遇事不慌,他机智勇敢地举石头砸破了缸,救出小朋友,这时大家的心情如何?

带着轻松自豪的语气读最后一段。

“得救”重读。

总结,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五)句子训练。

课后作业第2题。

1.投影出示句子。

2.让学生自己填空。

3.填空后,自己读一读每一组的两个句子,第二个句子比第一个句子好在哪里。

4.指名说一说。

第二个句子比第一个句子意思更具体,更明白。

“在花园里玩”限制了玩的地点。

“石头”说明司马光用“石头”砸缸,不是用别的,意思比第一句更明确,更完整。

(六)作业。

1.巩固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巩固字词。

(二)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内容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且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巩固字词。

1.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边读课文边注意生字在句子中组成的词的写法。

2.听写。

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并且同桌听写完后,互相看是否正确。

这也是进一步强化记忆的一种好方法。

有一回,古时候,小朋友,跑去,孩子,叫。

(二)小声读全文,想一想每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能用最简单的语言告诉大家。

提醒按上节课告诉同学们的句式来说。

段意:

1.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2.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有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有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了。

4.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哭着,喊着,去叫大人。

5.司马光举起石头砸破大水缸。

6.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帮助学生组织语言,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能看着插图,把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1.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练习讲故事。

2.同桌互相讲一讲,强调不是背课文。

按自己的理解,照课文内容讲故事。

3.出示投影插图,指名让同学讲故事。

(四)有感情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向他学习什么?

(五)你学习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谈学习这一课的收获。

1.字词方面:

学会了哪些字词,或者是在识记生字过程中,学会了哪种识字方法。

2.本课语文知识方面:

比如按句式说话,学习课文的四步方法。

3.受到的思想教育方面:

这是最重要的,要学会做人。

教师根据学生谈的,进行总结、深化,表扬好的,使大家都有所启发。

【板书设计】

基础训练2

教学目标

1.复习两拼音节及声调,掌握轻声的读法。

2.比较形近字的音形义,重点区别字形。

3.进行补充句子和看图写完整句子的训练,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图画的能力。

4.借助汉语拼音读儿歌,知道儿歌写的是春天,体会春雨贵如油,读通顺、流利。

5.复习写字规则,掌握先横后竖的写字规则。

6.进行说话训练。

使学生能看图说几句意思连贯的话,同时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能区别形近字的音、形、义,为准确用字打下基础。

2.看图写完整的句子,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图的能力。

3.进行补充句子训练,使学生明白怎样才是完整的句子。

教学难点

1.看图写完整的句子,首先看懂图意。

2.补充句子,在训练过程中,使学生知道怎样是完整的句子,渗透句式。

3.看图说几句连贯的话。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掌握轻声的读法。

(二)比较形近字的音、形、义,为准确用字打下基础。

(三)看懂图意,写出意思完整的句子,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四)进行补充句子训练,知道说话,写句子必须结构完整,明白怎样才是完整的句子。

(五)借助汉语拼音读儿歌,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内容,进一步理解儿歌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使学生区别形近字的音、形、义,特别是区别字形。

(二)看懂图意,写完整句子。

(三)补充句子,让学生了解怎样才是完整的句子。

三、教学难点

(一)看懂图意,根据图意写完整的句子。

(二)补充句子,了解什么样的句子才是完整的句子。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单元共有4课书,一个基础训练,今天我们就学习基础训练2。

板书课题。

2.带领学生看一看本基础训练都有哪些内容,老师交待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二)学习第1题。

1.自己拼读音节,看一看这些音节是哪些词语。

2.指名拼读。

学生拼一个词的音节,老师就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

3.复习声调。

共有5种声调,那就是一、二、三、四声和轻声。

一声平,二声挑,三声拐弯,四声降,轻声,顾名思义,声音一带而出,不拖音。

轻声的词一般是和前边的词连带读出,如:

我的,你的。

4.读这些词语,注意轻声的读法。

(1)人的称呼。

如:

爸爸、妈妈、姐姐、妹妹。

第一个字按声调读,第二个字轻轻一带而过。

范读,学生读。

(2)“子”音也相同,前面的字重读,后面的字轻读,如帽子,孩子,被子,袜子等。

(3)让学生除书上的这几个词之外,再举些读轻声的词。

例如:

句子,小兔子,桃子,伟大的祖国,长得又大又圆。

(三)学习第2题。

1.指名读一读这10个词语。

2.让学生自己区别带点词的音、形、义,特别是联系字义区别字形。

3.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区别带点字的字形的。

(1)喝水要用嘴喝,所以用口字旁。

渴了,喝水才能解渴,越渴得厉害,越想喝水,所以用三点水旁。

(2)“岛”是海洋里的陆地。

海洋中能有陆地,肯定是像山一样高出来,所以“岛”字有“山”。

(3)“圆”是表示形状,圆的。

“园”是公园的园。

(4)“我”字第一笔是撇,“找”字左边是提手旁。

同学们,中国的汉字很有意思,有很多字,音相同,还有很多字字形很相近。

所以,我们学习要认真、仔细,区别它们的不同之处,不要弄混了。

(四)学习第3题:

这四幅图,每一幅图是独立的,看每一幅图写一句意思完整的话。

所以要一幅一幅图地看。

要看明白图意,把图上所有画到的东西联系起来一块想。

用“谁,干什么”的句式先练习说话,之后再写句子。

1.“鸭子捉鱼”。

如写成“鸭子在小河里捉鱼。

”这样更好。

不是“鹅捉鱼。

”要引导学生看图,鹅的脖子长,鸭的脖子短,图中是鸭不是鹅。

2.小兔吃青草。

“两只小兔吃青草”。

加上了表示数量一词更好。

“小兔吃草”,也行。

3.小红洗苹果。

要引导学生看图上有水管,水管里流着水,一个女孩,端着盆,盆里有苹果。

从扎着小辫子,穿着裙子,所以知道是女孩。

给女孩起个名字也行,或者称呼“小姐姐”、“小妹妹”都可以。

例如:

“小妹妹洗苹果。

”“小红姐姐洗苹果”。

4.弟弟吃西瓜。

从小孩穿着背心和头型上,知道是男孩,给男孩起个名字也可以。

如:

“李刚吃西瓜”。

学生口头练习说句子时,要强调句式“谁,干什么?

”练习说之后,要让学生动笔在本上写句子,句子末尾要加句号。

(五)学习第4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把横线后面的部分读一读(即句子的谓语部分)。

3.想一想每个句子应当怎样填写,为什么这样填写?

现在因为句子缺少横线部分的内容,所以不完整,意思也表达不明白。

我们要把句子补充完整,成为一句意思完整的话。

要注意按“什么(或谁),怎么样”的句式。

并且前边说的“什么(或谁)”和后面的“怎么样”意思要搭配。

(1)________非常可爱。

都是什么可能使人可爱呢?

小动物,玩具,学习用品等都可以。

那就是说,填写的部分要和“可爱”意思搭配。

例如:

大熊猫非常可爱。

玩具熊非常可爱。

邻居家的小妹妹非常可爱。

(2)________真好吃。

横线上填写的必须是能吃的东西。

那就是说,必须和“吃”要搭配。

如果是“文具盒真好吃。

”那就不对了。

例句:

樱桃真好吃。

妈妈做的菜真好吃。

(3)在老师带领下汇报完上两个句子后,让学生用同样的学习方法、思考方法,独立完成下面两个句子,注意让学生多补充几个词。

________是我的好朋友。

“朋友”的意思很广,学生最容易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同学、伙伴可称为好朋友;那么,玩具、动物、小闹钟之类也都可以称它们为自己的好朋友。

李红是我的好朋友。

小白兔是我的好朋友。

王兰和张明都是我的好朋友。

________爱吃水果。

这个句子范围较窄,人才能吃水果。

(有的动物也可以吃水果)。

王兰妹妹爱吃水果。

奶奶爱吃水果。

5.一个句子的意思要完整,必须要说清楚,“什么,怎么样”,或者是“谁,干什么”,“什么,是什么”,如果前后缺了哪一部分,就不是完整的句子。

(六)借助汉语拼音读儿歌。

1.请同学们自己借助汉语拼音读儿歌。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再读儿歌,想一想,这是写的什么季节的“雨”?

从哪儿看出来的?

指名回答:

这首儿歌写的是春季的雨,从“麦苗要长大,桃树要开花,葵花要发芽,小弟弟要种瓜”这些句子看出来的,因为桃树春天开花,种瓜要在春天。

3.理解儿歌的意思。

这首儿歌共6节,前后两节完全相同,中间4节的句子相同。

同学们,儿歌中的麦苗,桃树,葵花,小弟弟都喜欢春雨,结合生活实际,或你知道的一些谚语,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这首儿歌的。

“春雨贵如油”。

春天万物复苏,春雨对万物生长非常重要,所以,桃树(树木)、麦苗(庄稼)、葵花子(花草)、小朋友(人们),都那么的喜欢春雨,盼望着春雨“滴答、滴答”。

4.指导朗读:

要读得轻快,喜悦。

“滴答,滴答”要读得轻,有节奏,真的像雨点落在地上一样。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进行写字练习,掌握先横后竖的写字规则。

(二)进行说话训练,使学生能看懂图意,并且说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二、教学重点

(一)看懂图意。

(二)按图意说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三、教学难点

(一)看懂图意,看图上都有什么人,从人物的表情、动作看出他们在做什么。

(二)在看懂图意的前提下,组织语言,说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四、教学过程

(一)写字练习:

1.复习这5个字,边读字,边组成词。

古:

古时候、古代、古装戏、仿古。

什:

什么。

共:

共产党,一共,公共。

苹:

苹果,苹果树,苹果园。

声:

声音,声调,相声,口口声声。

2.认真观察这5个字的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并且想一想每个字哪些地方爱出错,应注意什么?

3.学生抄写这些字。

注意写字规则,在有横有竖的字中,写字规则是先横后竖,并且要横平竖直。

另一方面注意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要写一个字,就和书上田格的字比一比,不仅要写正确,而且要规范,漂亮。

(二)看图说话训练。

1.指导学生看图。

弄清图意。

(1)同学们,看图的方法是什么?

(先从图的整体入手,看整幅图上都有什么,再看局部,每部分都有什么,最后回到整幅图上,看全图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2)观察图的顺序。

观察图要按一定的顺序看图的每一部分都有什么,一般是按从上到下,从左往右看。

2.读题目要求。

明确题目要求。

(1)指名读要求。

先让学生自己看着拼音读一读;然后再指名读,培养学生看拼音读句子的习惯。

(2)进一步明确要求:

请同学们,在看懂这幅图意思的基础上,按照思考题的要求,用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表达出这幅图的意思。

3.进一步看图,明白图意。

(1)从上到下。

①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小鸟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

②一辆公共汽车行驶在公路上,公路上划有交通行驶线。

看车内有坐着的,有手扶着车顶上的扶手站着的,说明这是城里的公共汽车。

(2)从左往右:

①司机阿姨在专心地开车。

②前节车厢,紧挨着司机后面是一位小女孩和一位阿姨对坐,小女孩给上车的老爷爷让座。

③紧接在后面的是一位老奶奶抱着小孙子坐在那儿,旁边有位小男孩,他不给抱着孩子的阿姨让座,而且占着座位,招呼后节车厢的同学坐到这边来。

④同时坐车的老爷爷、老奶奶,站着的叔叔,都夸小女孩,尊敬老人是个好孩子。

对小男孩的做法很反感。

(从表情上看得出来)。

4.在仔细看懂插图,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按思考题的提示,自己组织语言说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说。

(2)同桌互相说一说。

(3)指名说一说。

例如:

一辆公共汽车行驶在公路上,汽车上有司机阿姨、老爷爷、老奶奶,有抱着小孩的老奶奶和阿姨,另外还有叔叔和三个小朋友。

坐在最前排的小女孩给刚上车的老爷爷让座,老爷爷心里非常高兴,夸女孩真是个尊敬老人的好孩子。

紧挨着在后排一位小男孩,他不顾他身边抱着孩子的阿姨在困难地站在那里,而是占着座,喊坐在后面的同学快过来坐。

车上的老爷爷、老奶奶和站着的叔叔,对小男孩的举动非常反感,心想:

这孩子多不懂事。

也可以用故事的形式说。

比如:

星期六那天,天气晴朗,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小鸟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妈妈带我到公园去玩。

我们乘上开往公园的公共汽车,嘿,车上的人还真不少,我用眼睛寻找着空座位。

只见,坐在挨着司机身后第一排座位的小女孩,在给一位老爷爷让座。

再往后面看,一位小男孩,不顾身边抱着孩子站着的阿姨,而占着一个空座位,喊后边的同学到这边来坐。

周围的叔叔阿姨,都夸女孩是个尊老爱幼的好孩子,说这个男孩做得不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