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高考艺体生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63038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高考艺体生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高三高考艺体生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高三高考艺体生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高三高考艺体生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高三高考艺体生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届高三高考艺体生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届高三高考艺体生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届高三高考艺体生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届高三高考艺体生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届高三高考艺体生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届高三高考艺体生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届高三高考艺体生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届高三高考艺体生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届高三高考艺体生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届高三高考艺体生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高考艺体生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docx

《届高三高考艺体生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高考艺体生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高考艺体生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docx

届高三高考艺体生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考点一 文艺复兴

1.(2019·天津高考·4)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以希腊神话中的情节为素材进行创作。

在描绘天神宙斯用一阵“黄金雨”吸引人们时,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

提香的这一表现方式()

A.带有画家生活环境的烙印B.突出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

C.附和了教会宣扬的道德观D.体现了神韵写意的绘画风格

2.(2019·江苏高考·15)美国学者约翰·梅里曼认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主人公埃涅阿斯是罗马公民理想人格的典范,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

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A.推崇罗马神权统治B.利用宗教表达诉求

C.否定天主教会教义D.主张灵魂自我救赎

3.(2019.4·浙江高考·18)高举着“人文主义”旗帜,有人说:

“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有人说:

“我创造了我自己。

”还有人说:

“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

”上述言论旨在表达()

A.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B.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C.把人从专制和等级的藩篱中解放出来

D.依靠情感恢复人类本善的天性

4.(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3)图3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图315世纪欧洲出现印书坊的城市

A.文化趋于活跃B.政治变革加速C.市民阶级出现D.新教传播广泛

5.(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批判了教会的虚伪腐败,但他们还是十分宗教化的,并没有发展到否定上帝至尊地位的程度。

这说明文艺复兴(  )

A.未能彻底冲破神学束缚B.受到了教会的压迫

C.并未认识到人的重要性D.推动了神学的发展

6.(2019·湖南百校联盟摸底考试)14、15世纪,意大利城市里有许多出色的教育家,他们不仅擅长教书授徒,而且善于著书立说,通过著作展示其修养和学问。

意大利城市还拥有欧洲最好的学校,这些学校均得到贵族和富商们的慷慨资助。

这有助于(  )

A.人文主义的传播B.宗教改革的深入

C.理性主义的产生D.浪漫主义的萌芽

7.(2019·天津和平区模拟)某一时期,意大利人对于那种表现追慕上帝的峭拔的建筑风格感到厌倦,便想起了古希腊罗马时代那些建筑,于是“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

据此可知,当时的意大利(  )

A.复古思想盛行B.宗教观念淡化

C.人性得到复苏D.生活方式单调

8.(2018·河北衡水中学冲刺模拟)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普遍主张,人就应该公开地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只要能实现幸福的目标,采取什么样的手段都无所谓。

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

A.人文主义成为社会主流

B.是欧洲人文主义的中心

C.肯定了人的价值和欲望

D.促进了理性主义的传播

9.(2018·湖北黄冈冲刺演练)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宣称:

“人能够由于承认上帝而把他吸引到自己灵魂的狭窄范围以内来,但也能由于热爱上帝而使自己的灵魂扩展到他的无限大之中——这就是在尘世上的幸福。

”这表明文艺复兴(  )

A.强调人和人性的价值

B.论述了天赋人权思想

C.是人类自我意识首次觉醒

D.将人类从神权中解放出来

考点二 宗教改革

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2)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

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

此举旨在()

A.促进信仰自由B.巩固君主立宪

C.强化专制统治D.落实《权利法案》

2.(2018·江苏高考·15)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

“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

这些谚语()

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3.(2017年天津卷3).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

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

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

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4.某一时期的部分文艺作品具有共同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米开朗琪罗

《哀悼基督》

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以宗教为题材,但画中圣母和圣子反映了人间母子亲情。

但丁

《神曲》

记述作者梦游地狱、炼狱和天堂三界的故事,表达了作者的爱憎与立场。

A.宗教神学影响根深蒂固

B.害怕遭受教会势力的宗教迫害

C.资本主义发展但不充分

D.享乐思想与禁欲主义矛盾尖锐

5.(2019·广东汕头调研)16世纪后,大量欧洲人是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而不是像从前那样从别人那里听到某种观念。

这使他们能够自主比较和对照不同文本表达的观点,而不是面对面地被一个雄辩的演说家征服。

这反映了当时(  )

A.世界各地的文化联系日趋紧密

B.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迅速扩展

C.技术进步对人文主义起促进作用

D.民族国家兴起并强调民族语言

6.(2018·湖北武汉模拟)有学者研究发现,宗教改革时期,无论是新教还是天主教会,都致力于重新制订缔结婚约的规则,给有效婚姻的缔结附加了一些条件。

其中,“子女的婚姻需得到父母的同意”成为欧洲社会各界普遍提出的一个要求。

这表明宗教改革时期(  )

A.阶级对立十分严重B.家长权威得到充分尊重

C.新旧教会逐渐合流D.人文主义受到沉重打击

7.(2019·河南郑州调研)16世纪的英国,天主教会及其信条遭到变革,传统宗教机构被大量解散,使得延续数个世纪之久的社会调节剂和润滑剂几近消逝,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较大的麻烦。

这说明宗教改革(  )

A.推动了社会秩序的重组B.促进了行政机构的调整

C.摧毁了民众的宗教信仰D.阻碍了近代城市的转型

8.(2019·河北保定模拟)16世纪欧洲产生了许多新教派,每个新教派都以古代《圣经》原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为信仰的最高权威,并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而且坚决脱离腐败的罗马教会。

该历史现象(  )

A.表明罗马教会进行了顺应时代的改革

B.受到文艺复兴运动直接推动而出现

C.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D.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时代潮流

9.(2018·南通一模)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

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

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

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

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

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路德的思想主张。

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4分)

 

答案

考点一 文艺复兴

1.(2019·天津高考·4)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以希腊神话中的情节为素材进行创作。

在描绘天神宙斯用一阵“黄金雨”吸引人们时,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

提香的这一表现方式()

A.带有画家生活环境的烙印B.突出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

C.附和了教会宣扬的道德观D.体现了神韵写意的绘画风格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主张追求现世的享乐,表现在威尼斯画派代表提香身上就是“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进行创作,这种创作方法是受到了其生活环境的影响,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是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不能“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排除B项;通过题干中“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这反映出其否定教会所宣扬的道德观,排除C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神韵写意属于中国画的特征,排除D项。

2.(2019·江苏高考·15)美国学者约翰·梅里曼认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主人公埃涅阿斯是罗马公民理想人格的典范,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

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A.推崇罗马神权统治B.利用宗教表达诉求

C.否定天主教会教义D.主张灵魂自我救赎

【答案】B

【解析】“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利用宗教表达诉求,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反对罗马神权统治,故A项错误;否定天主教会教义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故C项错误;主张灵魂自我救赎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故D项错误。

3.(2019.4·浙江高考·18)高举着“人文主义”旗帜,有人说:

“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有人说:

“我创造了我自己。

”还有人说:

“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

”上述言论旨在表达()

A.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B.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C.把人从专制和等级的藩篱中解放出来

D.依靠情感恢复人类本善的天性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我创造了我自己”,是人理性的一种体现,使人逐渐从宗教神学束缚中摆脱出来,故选B项;材料不能确定为人类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开始觉醒的标志,排除A项;专制等级更多强调外在的束缚,“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我创造了我自己”,更多强调精神领域的束缚,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是人文主义及人性的解放,非本性的善恶排除D项。

4.(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3)图3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图315世纪欧洲出现印书坊的城市

A.文化趋于活跃B.政治变革加速C.市民阶级出现D.新教传播广泛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15世纪欧洲很多地区都出现了印书坊的城市,印刷术的发展推动文化的繁荣,这是欧洲文化发展活跃的表现,故选A项;17、18世纪欧洲各国纷纷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政治变革加速,与图片时间不符,排除B项;中世纪伴随欧洲城市兴起出现了市民阶级,与图片时间不符,排除C项;新教传播是在宗教改革后,而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与图片时间不符,排除D项。

5.(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批判了教会的虚伪腐败,但他们还是十分宗教化的,并没有发展到否定上帝至尊地位的程度。

这说明文艺复兴(  )

A.未能彻底冲破神学束缚B.受到了教会的压迫

C.并未认识到人的重要性D.推动了神学的发展

【答案】A

【解析】材料中“没有发展到否定上帝至尊地位的程度”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批判的是教会的虚伪腐败,未涉及基督教会的基本理论和根基,未能彻底冲破神学束缚,故A项正确。

6.(2019·湖南百校联盟摸底考试)14、15世纪,意大利城市里有许多出色的教育家,他们不仅擅长教书授徒,而且善于著书立说,通过著作展示其修养和学问。

意大利城市还拥有欧洲最好的学校,这些学校均得到贵族和富商们的慷慨资助。

这有助于(  )

A.人文主义的传播B.宗教改革的深入

C.理性主义的产生D.浪漫主义的萌芽

【答案】A

【解析】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教育家的教书授徒有利于人文主义的传播,故A项正确。

7.(2019·天津和平区模拟)某一时期,意大利人对于那种表现追慕上帝的峭拔的建筑风格感到厌倦,便想起了古希腊罗马时代那些建筑,于是“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

据此可知,当时的意大利(  )

A.复古思想盛行B.宗教观念淡化

C.人性得到复苏D.生活方式单调

【答案】C

【解析】材料中“意大利人对于那种表现追慕上帝的峭拔的建筑风格感到厌倦,便想起了古希腊罗马时代那些建筑”,并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者崇尚人文主义,故C项正确。

8.(2018·河北衡水中学冲刺模拟)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普遍主张,人就应该公开地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只要能实现幸福的目标,采取什么样的手段都无所谓。

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

A.人文主义成为社会主流

B.是欧洲人文主义的中心

C.肯定了人的价值和欲望

D.促进了理性主义的传播

【答案】C

【解析】据“人就应该公开地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只要能实现幸福的目标,采取什么样的手段都无所谓”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肯定了人的价值和欲望,故C项正确。

文艺复兴时期教会仍占主导地位,人文主义是为新兴资产阶级所信奉,故A项错误;材料未突出意大利在文艺复兴中的地位,故B项错误;启蒙运动将人文主义发展为理性主义,故D项错误。

9.(2018·湖北黄冈冲刺演练)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宣称:

“人能够由于承认上帝而把他吸引到自己灵魂的狭窄范围以内来,但也能由于热爱上帝而使自己的灵魂扩展到他的无限大之中——这就是在尘世上的幸福。

”这表明文艺复兴(  )

A.强调人和人性的价值

B.论述了天赋人权思想

C.是人类自我意识首次觉醒

D.将人类从神权中解放出来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在尘世上的幸福”反映了人文主义,故A项正确。

考点二 宗教改革

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2)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

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

此举旨在()

A.促进信仰自由B.巩固君主立宪

C.强化专制统治D.落实《权利法案》

【答案】C

【解析】“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内容说明均是强化了君主的地位,故选C项;“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可见其重点是突出君主权利,而非信仰自由,排除A项;“16世纪”英国尚未确立君主立宪的政体,排除B项;《权利法案》颁布于1689年,属于17世纪后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2.(2018·江苏高考·15)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

“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

这些谚语()

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答案】C

【解析】1517年,罗马教皇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马丁·路德在当地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谎谬,从此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材料中“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表明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但非不信仰上帝,故A项错误;近代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文艺复兴,而材料中“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反映了宗教改革运动,故B项错误;1517年,马丁·路德在德意志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与材料中“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相符,故C项正确;17世纪时,英国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中叶,法国涌现出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推动启蒙运动进入高潮,与材料中“16世纪”不符,故D项错误。

3.(2017年天津卷3).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

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

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

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答案】D

【解析】从材料“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可知与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压迫,维护信仰自由的目标不同,因而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表述不够准确,故A项错误;材料不仅体现了贵族政治权力扩大,也体现了广大农民、手工业者和下层僧侣的宗教改革要求,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不是对材料的全面概括,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对于促进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积极作用,但材料中没有体现与民族国家形成相关的王权加强,民族意识产生等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从农民、手工业者、下层僧侣到王公贵族都支持了宗教改革,可知材料的主旨是宗教改革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故D项正确。

4.某一时期的部分文艺作品具有共同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米开朗琪罗

《哀悼基督》

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以宗教为题材,但画中圣母和圣子反映了人间母子亲情。

但丁

《神曲》

记述作者梦游地狱、炼狱和天堂三界的故事,表达了作者的爱憎与立场。

A.宗教神学影响根深蒂固

B.害怕遭受教会势力的宗教迫害

C.资本主义发展但不充分

D.享乐思想与禁欲主义矛盾尖锐

【答案】C

【解析】三部文艺作品都以宗教为题材,但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主要原因是:

当时资本主义发展但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封建势力比较强大,资本主义发展但不充分,故C项正确。

5.(2019·广东汕头调研)16世纪后,大量欧洲人是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而不是像从前那样从别人那里听到某种观念。

这使他们能够自主比较和对照不同文本表达的观点,而不是面对面地被一个雄辩的演说家征服。

这反映了当时(  )

A.世界各地的文化联系日趋紧密

B.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迅速扩展

C.技术进步对人文主义起促进作用

D.民族国家兴起并强调民族语言

【答案】 C

【解析】据材料“16世纪后,大量欧洲人是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可知印刷技术的进步,据材料“这使他们能够自主比较和对照不同文本表达的观点”说明技术进步推动了人文主义,故C项正确。

6.(2018·湖北武汉模拟)有学者研究发现,宗教改革时期,无论是新教还是天主教会,都致力于重新制订缔结婚约的规则,给有效婚姻的缔结附加了一些条件。

其中,“子女的婚姻需得到父母的同意”成为欧洲社会各界普遍提出的一个要求。

这表明宗教改革时期(  )

A.阶级对立十分严重B.家长权威得到充分尊重

C.新旧教会逐渐合流D.人文主义受到沉重打击

【答案】B

【解析】据“子女的婚姻需得到父母的同意”的表述,可知在宗教改革时期,家长的权威得到了尊重,故B项正确。

7.(2019·河南郑州调研)16世纪的英国,天主教会及其信条遭到变革,传统宗教机构被大量解散,使得延续数个世纪之久的社会调节剂和润滑剂几近消逝,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较大的麻烦。

这说明宗教改革(  )

A.推动了社会秩序的重组B.促进了行政机构的调整

C.摧毁了民众的宗教信仰D.阻碍了近代城市的转型

【答案】A

【解析】由材料“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较大的麻烦”可知宗教改革有利于推动城市社会秩序的重建,故A项正确。

8.(2019·河北保定模拟)16世纪欧洲产生了许多新教派,每个新教派都以古代《圣经》原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为信仰的最高权威,并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而且坚决脱离腐败的罗马教会。

该历史现象(  )

A.表明罗马教会进行了顺应时代的改革

B.受到文艺复兴运动直接推动而出现

C.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D.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时代潮流

【答案】D

【解析】“每个新教派都以古代《圣经》原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为信仰的最高权威,并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可见与民族国家的产生相关联,故D项正确。

9.(2018·南通一模)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

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

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

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

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

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路德的思想主张。

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4分)

【答案】

(1)思想主张:

强调人性,反对神学束缚;追求现世的幸福和自由。

原因:

城市经济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保留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

(2)思想主张:

人人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进步:

人们获得信仰方式的自由;推动自由传播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

【解析】第

(1)问第一小问,通过阅读材料用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思想主张;第二小问,抓住“意大利”这个关键词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问第一小问,要抓住材料中的重要信息: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和“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分析;第二小问,通过对材料中“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这个关键信息进行分析,然后得出答案要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