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搭石》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63614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9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搭石》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搭石》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搭石》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搭石》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搭石》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搭石》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搭石》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搭石》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搭石》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搭石》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搭石》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搭石》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搭石》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搭石》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搭石》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搭石》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搭石》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搭石》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搭石》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搭石》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搭石》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搭石》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搭石》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搭石》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搭石》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

《搭石》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俗语”、“平衡”、“清波漾漾”5个词语,并理解“挽”、“协调有序”、“人影绰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农村生活的美好。

学习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习难点:

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农村,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也在农村。

请看屏幕!

(幻灯片)那里有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有绿意葱茏的树林,有连绵起伏的山峦。

可是每每他回忆起家乡,还是觉得家乡的搭石最美。

那就让我们随着刘章爷爷一起走进课文吧。

2、(板书课题):

《搭石》

二、学习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开火车读有拼音的生词。

 

(2)、齐读没有拼音的生词。

谴责 懒惰 人影绰绰 清波漾漾 间隔 溪水猛涨 联结

平稳 平衡 俗语 伏下 山洪暴发挽裤协调有序

  2、初步感知课文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

  a、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b、用-------画出课文的中心句。

 

(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找中心句:

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在这5个自然段里,哪一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解决:

搭石是什么呢?

怎样摆搭石呢?

  1、请阅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边画:

  

(1)、人们为什么要在小溪里摆放搭石?

用—画出有关句子。

(2)、人们摆放搭石有哪些要求?

用------画出有关词语。

(3)、什么是搭石?

  2、小组交流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搭石,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你看,在第二自然段里,作者认为搭石就是……这句话写出了……

  1、读第一句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就这样一排搭石(指图)。

它到底还藏着怎样的美呢?

2、自读自悟

请阅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

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谁做什么?

他是怎样做的?

找出有关的词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3、交流汇报

  小组交流:

请把自己的学习收获,在小组里交流。

怎样交流呢?

先读自己最有感受的句子,然后说:

这个句子写了谁做什么?

我从哪里感受到了什么?

重点品读第4句: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老人调整搭石可真…(板书:

细心)

  写得真生动、细致啊!

谁来用朗读来赞扬他?

(指名读,评价)

  五、小结升华

1、乡亲们那颗美好的心灵就藏在了搭石的身上,作者借搭石传达了真挚的爱,赞美了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人们在“走搭石”的时候,还有哪些美丽的画面,哪些动人的情景呢?

下节课再学习、再欣赏。

2、布置作业

 

(1)、把课文有感情地读一读,读给自己身边的人听。

 

(2)、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抄一抄,写一写。

搭石

搭石-------家乡的一道风景

《搭石》

学习目标:

1.认识“间、谴”等7个生字,会写“汛、挽”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间”,理解“无名、汛期”等词语。

2.快速阅读课文,不回读。

从具体事件中,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受到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学习重点:

学习作者用字精准以及巧妙选材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

感受搭石上“看得见”和“看不见”的美,体会平凡中的不平凡。

【情境导入】

小朋友,刘章爷爷在大山生活了13年,每一年都有两百多天是走在搭石上的。

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搭石》,寻找搭石上的故乡情。

刘章爷爷的家乡很美。

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

可是作者每每回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这错落有致的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上了点儿年岁的人走搭石”,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一行人走搭石”,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协调有序。

“两人面对面走搭石”,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

“年轻人遇上老人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

1.“年轻人遇上老人走搭石”——尊老、敬老、爱老

这一幕幕场景浮现,老师的目光在最后一幅场景中不能移开。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伏”——用字精准

明确:

“伏”这个字让我心头轻轻一颤。

你们见过甲骨文的“伏”字吗?

瞧,甲骨文中的人弯腰曲腿,是一种俯伏的状态。

再看,画面里的年轻人,他的背也是那样的弯,生怕背的不安稳。

因为在刘章爷爷的家乡,每一位老人都会受到他们的尊敬和关爱。

(2)“理所当然”——用字精准

小朋友,这句话中还有词语打动你吗?

对,当我们读到“理所当然”的时候,心头也轻轻一颤。

明确:

是啊,年轻人不需要老人的千恩万谢,认为这是理所当然。

一个简简单单的“理所当然”,确是用日复一日的互帮互助换来的。

我们仿佛看到了这位老人年轻时,也伏下身子去背别的老人。

而当那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会有别的年轻人来背他。

你从家乡人们眼里的“理所当然”中,体会到了什么?

对,是尊老、敬老、爱老的美好心灵。

2.搭石(平凡)——人性美(不平凡)

刘章爷爷怀念家乡的搭石,更怀念这普普通通石头上闪烁的人性美。

明确:

“上了点儿年岁的人走搭石”,随手搭石。

是勤劳、是奉献。

“一行人走搭石”,协调有序,画面恬静。

是和谐。

“两人面对面走搭石”,招手示意。

是谦让。

“年轻人遇上老人走搭石”,背着过河。

是敬老。

这排排的搭石仅仅是用石头搭成的吗?

对,不是,是用乡亲们淳朴美好的情感搭成的。

看得见的搭石是平凡的,看不见的人性美是不平凡的。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互帮互助,编织了乡亲们淳朴美好的人性美。

【口语交际】你了解他们的事迹吗?

试着说一说吧!

明确:

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半个多世纪以来,不畏艰辛、勇攀高峰,创造了年增产稻谷可养活6000万人口的旷世奇迹。

袁隆平谈到自己为什么研究水稻时说:

“因为世界还有许多人挨饿,我不忍心看到他们被活活的饿死!

支月英,被称为最美教师。

她1980年来到澡下镇白洋村任教。

三十多年,在深山里她教育了整整两代人,从风华正茂的“支姐姐”,教成了“支妈妈”、“支奶奶”。

支月英三十多年的奉献圆了多少学子的读书梦!

《搭石》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民风淳朴的画面。

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描写农村风光的诗歌。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明确:

这首诗是诗人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丰收之年的农村一片欢悦。

“足鸡豚”中的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本诗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

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

(答题时间:

10分钟)

【基础知识达标】

一、选择句子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打“√”。

1.坐了一天的汽车,我们虽然有些头昏脑涨(zhǎngzhàng),但是终于看到了涨(zhǎngzhàng)潮。

2.一年又一年,搭石的出现从不曾间(jiānjiàn)断,溪水从这些石头间(jiānjiàn)缓缓流过。

二、选词填空。

爆发暴发

1.山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会导致山洪()。

2.由于人民不堪忍受长期的压迫,革命终于()了。

三、用文中的词语替换画线的内容。

1.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往往,必须把鞋子脱了,卷起裤脚。

()

2.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和谐,有次序。

()

【素养能力提升】

四、照样子,写句子。

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一条条公路,联结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联结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张张邮票,联结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联结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本文作者运用了小中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走搭石这件司空见惯的事情,赞美了人们的心灵美。

请你也运用这种写法续写下面的片段:

妈妈的爱如同那温暖的阳光,洒遍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zhàngzhǎng2.jiànjiān

解析:

“涨”是一个多音字。

当读zhǎng的时候,表示(水位)升高;(物价)提高。

可以组词“涨潮”。

当读zhàng的时候,可指(头部)充血。

组词“头昏脑涨”。

“间”也是一个多音字。

当读jiān的时候,可以做方位词,表示中间。

“石头间”中的“间”就是“中间”的意思。

当读jiàn的时候,可以表示“隔开;不连接”的意思。

组词“间断”。

二、1.暴发2.爆发

解析:

“爆发”和“暴发”都有突然发作的意思,不过“爆发”侧重“战争”“事件”等,如“战争爆发”等;“暴发”侧重“自然灾害”,如“山洪暴发”。

三、1.脱鞋挽裤2.协调有序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词语内涵的掌握。

四、乡村和城市乡亲们的梦想

你我的问候你我的友谊

解析:

此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分析例句,“故乡的小路”和“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写出了描写对象“搭石”的现实作用和象征意义,因此仿句也要写出描写对象的现实作用和象征意义。

五、示例:

在我淘气的时候,妈妈就会严厉地看着我,让我知道我做错了;在我晚上踢被子的时候,妈妈又会悄悄地走进我的房间,把我踢掉的被子重新盖到我身上,不让我着凉。

解析:

此题考查对以小见大写法的运用能力。

注意留心生活,仔细观察,积累点点滴滴的写作素材。

妈妈给我们的爱太多了,妈妈在我们的生活上、学习上都倾注了大量心血。

妈妈的爱体现在每天发生的小事中——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即可。

《搭石》(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谴、惰、协、绰、”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荡漾、人影绰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读词句和故事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懂得奉献的快乐。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

【教学方法】

引导法、品读词句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一起来欣赏吧(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2.“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今天,咱们就一起去学习《搭石》一课,深入的了解什么是搭石,并去认识一批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乡亲。

(板书课题:

20.搭石)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

什么是搭石?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有关搭石的哪些事情?

2.标注好自然段,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

(二)交流汇报:

1.生自由说说什么是搭石?

快速默读课文第一段,完成填空。

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名词解析:

汛期:

江河水位因降水集中、冰雪融化等季节性上涨的时期。

师小结:

搭石是家乡人在天气变凉时为了不用脱鞋挽裤,走冰冷的溪水而特意建造的摆在小溪里供人们踏过去的石块,相当于桥。

因为是人们用一块块石头“搭”起来的小桥,所以叫“搭石”。

2.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有关搭石的哪些事情?

(课文主要描绘了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等生活中几个平凡的场景。

3.出示带音生字:

谴、惰、俗、协、序、绰、伏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过渡:

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

4.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和本课重点词语:

谴责懒惰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绰伏下

(1)各种形式读词语。

(自由读、开火车读、分组读、齐读)

(2)词语理解。

哪个词语理解了或不理解都可以站起来说一说。

5.理解重点词语:

清波荡漾:

清色的水波在荡漾。

人影绰绰:

形容人影多、姿态美。

理所当然:

从道理上应当这样。

协调:

配合得恰当。

6.学习多音字:

涨:

zhǎng(涨价)zhàng(涨红脸);俩:

liǎ(俩人)liǎng(伎俩)。

过渡: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看看作者是如何写这些事情的。

三、精读领悟

(一)全文共分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

介绍搭石的背景和什么是搭石。

第二部分(第2段):

写乡亲们如何摆搭石。

第三部分(第3、4段):

介绍了乡亲们怎样摆搭石、走搭石,展现了人们美好的心灵。

第四部分(第5段):

搭石连结着家乡的小路,也连接着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2段。

师生评价。

2.“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中的“风景”有什么特殊含义?

(风景本来指景色,在这里搭石既是自然风景,同时也能体现人情美。

3.人们是如何摆搭石的?

从文中找出相关句段。

(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

)从这些词句可以看出这里的人们怎样?

(这里的人很勤劳,而且一心为他人着想,心灵很美。

4.“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如何理解这句话?

(前半句让我们看到了家乡人们的质朴,“无论怎样、只要、一定”等词语又生动地刻画了乡亲们的认真细致,具有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4.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三)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读第3、4段。

师生评价。

2.家乡走搭石的俗语是什么?

这告诉我们走搭石的要领是什么?

(从“紧走搭石慢过桥”这句俗语可得知走搭石的要领是紧走。

3.何为“俗语”?

你还知道哪些俗语呢?

(俗语是人民群众所创造,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非常简练、通俗,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

)(如:

矮子面前不说短话;按下葫芦起来瓢;八抬大轿请不去;八字没一撇。

4.紧走搭石的原因是什么?

找出相关句子。

(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

)从这里可以看出乡亲们具有怎样的品质?

(乡亲们时时处处想着他人,心灵真美。

5.作者写了人们走搭石时哪两方面的美?

(音乐美: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画面美:

动作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6.除了音乐美和画面美,你还从“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句话体会到哪些美呢?

(这种美是因为大家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因此,我们更能感受到人情美、心灵美。

7.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注意节奏和韵律,读出美感。

8.第四自然段作者还列举了哪两个例子说明家乡人们的心灵美呢?

(过河时相互谦让,很和谐;背老年人过河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

9.这部分,更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美丽的村庄,其实在前面的叙述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这个村庄的美丽,你发现了这个村庄里的哪些美?

(可以找原句,也可以概括,从全篇去找。

师生交流,师小结:

看得见的美:

搭石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的美;人们走搭石时也很美。

看不见的美:

人们摆放搭石,这是一种甘于奉献的美;人们过搭石时谦让、帮助老人等这是一种和谐的心灵美。

(四)学习第四部分。

1.齐读最后一段。

师指导“走”“踏”“美好的情感”要重读。

2.“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这句话中说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你能用两个词语概括搭石的品质吗?

(无怨无悔、默默无语)

3.是啊,这些不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吗?

(五)拓展延伸:

本文通过描绘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无怨无悔地任人踩踏,赞扬了搭石的奉献精神,文中的乡亲们不正有和这些搭石一样的精神吗,赞扬搭石的奉献精神就是歌颂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品质,这种由对物的描写与赞颂,上升为对人的歌颂和赞美的手法叫借物喻人。

请你选取周围的一种事物,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写一段话,也来赞扬一下奉献精神。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学完了本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1)了解了什么是搭石,感受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2)学习了借物喻人的方法,体会到通过平凡的事物也能让我们感受到美。

五、课堂练习

1.选词填空。

连接联结

(1)互联网把亿万台电脑(连接)起来。

(2)锦州市(联结)东北和华北的战略要点。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踏踏)的声音(轻快)的音乐

(美好)的情感(平整)的石头

六、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读出节奏和韵味。

2.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并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搭石

   

摆搭石

走搭石

赞搭石连接小路与情感

【教学反思】

《搭石》是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通过描写摆搭石、走搭石等生活中的几个平凡情景,赞颂了搭石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

这篇课文从文字的表面比较浅显易懂,但内涵比较隐晦。

在教学开始,我先用一首歌曲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告诉学生今天学习课文的主题与爱有关,从而先让学生在心里有所准备,为下文分析课文打好基础。

在具体课文教学中,我抓住“美”,先让学生找出表面的美,然后再具体分析引申出人情美、心灵美,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从而做到了在老师引导的同时兼顾了学生的动脑思考。

 

《搭石》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搭石》是部编版新课标第九册的第二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乡土气息浓重的文章,它通过淳厚感性的笔触把我们带入了乡下人们秋凉摆搭石、路人修搭石、人们和谐有序走搭石、相互忍让过搭石的一幕幕画面,表现了人们纯朴、勤奋、老幼相敬的难得品格和同心专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美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人、故乡事无穷而深刻的缅怀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汛、挽”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间”,读准“间隔、懒惰、俗语、理所当然”等词语。

2.快速阅读课文,不回读。

发现美、欣赏美,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纯朴的民风,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作者难忘的乡情。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纯朴的民风,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作者难忘的乡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上课伊始,引导孩子们围绕“路”展开交流:

你见过哪些路,行走在上面会是什么感觉呢?

此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累,有的谈现代高速公路,有的谈高铁,有的谈上山小路,有的谈田间村路……随即在黑板上版画一条羊肠小路,接着版画村庄和田间,话锋一转:

如果连下几场大雨,雨水积存若刚没过脚踝,人们会怎样做呢?

让学生敞开心扉,大胆想象,并说出能否实现的理由。

2.刘章爷爷是当代诗人,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对搭石的印象非常深刻。

三十年前,刘章爷爷来到大城市工作,当他看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看到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潺潺的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1980年,他写出了散文《搭石》,把他心中长留的那份景、那份情传达给我们。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刘章的家乡,去看看给作家刘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师: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1.各小组自学生字词,对易错字词互相提醒。

2.互读。

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读,互相纠正读音,画出文中写搭石的句子。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谴责俗语汛期

协调有序人影绰绰理所当然

组织交流:

(1)师:

同学们读书都非常认真,知道什么是搭石了吗?

谁用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请一生说)你找得很准确。

三、再读课文,学习第1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

(1)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明白什么是搭石了吗?

人们是怎样挑选、摆放搭石的?

从文中找出重点词语理解体会。

平整方正二尺左右的间隔摆放

(2)师质疑:

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又是怎样过小溪呢?

谁还能用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

感受到乡亲们的善良、质朴。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总结:

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找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距离摆放搭石,让人们从上面平稳地过去。

从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乡亲们的善良与质朴。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读文。

抄写生词3遍。

2.带着上面的问题朗读课文。

3.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听写词语,订正。

谴责俗语汛期

协调有序人影绰绰理所当然

2.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

谁来为大家说一说什么是搭石。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师:

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的搭石。

就是这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请大家速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让你体会到搭石的美?

默读第二至五自然段,找出文中写风景美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1.指名读自己画出的句子。

师:

同学们找到了好多写风景美的句子,老师和你们一样也感到这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