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5724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山里的樱花,远远望去,有娇羞地,也有,更多的则是,独自盛开,和周围的青山、树木、杂草,以及那些不知名的小花。

①掩映在树林里的②大片大片怒放的

③开得格外灿烂④三三两两地散落着

⑤相映成趣

A.①③②⑤④

B.②①③⑤④

C.③①②④⑤

D.③②④①⑤

二、阅读下面文字。

完成7~10题。

(16分,每小题4分)

近些年,关于缅甸琥珀的研究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如在琥珀中发现了样子古怪的陷阱蚂蚁,全新的昆虫类群——奇翅目,以及反鸟类的翅膀等。

现在,琥珀里竟然出现了恐龙的身影——一小截恐龙尾巴。

这块琥珀可以被小孩轻松地攥在手心里,琥珀里的这截尾巴很短,完全展开后只有约6厘米长,估计尾巴的主人身长也只有18厘米多,是一条非常迷你的幼体小恐龙。

那么,仅凭短短的一小截尾巴,研究人员如何鉴定出它是属于恐龙的呢?

为了获得可靠的数据,我们需要对样本进行细致的分析,但是通常不会为了取出琥珀里的样本而破开琥珀。

因为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样本已经变得非常脆弱,损毁的风险很大。

好在现在有了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和同步辐射等技术,可以对样本进行无损检测和研究。

这样不仅能够获得样本的表面形态,而且能透过浓密的羽毛获取样本内部的结构特征,分辨率极高。

经过无损扫描处理后,就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对样本进行三维建模。

根据扫描重建的三维图像,研究团队发现,这条只有6厘米长的尾巴至少含有9节尾椎,尾椎骨形态与反鸟等古鸟类明显不同;

其椎骨腹面存在明显的沟槽结构,与典型的非鸟恐龙类似。

我们推测,尾巴的主人应该属于手盗龙类。

人们对恐龙有着怎样的印象?

在影视作品中,绝大部分恐龙以覆盖着粗糙皮肤的形象出场。

如今,通过这截保存在琥珀里的恐龙尾巴,我们第一次看到如此生动的恐龙组织——羽毛,从而印证了之前古生物学家关于世界上存在过带羽毛的恐龙的推断。

这些羽毛相当蓬松,扫描得到的三维图像非常清晰地显示出尾巴上羽毛的位置和排列方式。

不仅如此,我们还能看到这些羽毛的细节:

与现代鸟类羽轴两侧左右不对称的情况不同,原始的恐龙羽毛是左右对称的,而且与现代鸟类羽毛的分又方式也有所区别。

今天,我们已经能大致勾画出从恐龙到鸟的羽毛演化过程。

最初的羽毛是单根的丝状毛,之后出现了丛生的毛。

接下来,这些丛生的毛要么产生分叉,要么变成一根羽轴上的小枝。

总之,演化的分歧产生了。

之后,更复杂的结构出现了——羽轴两侧不仅对称地分出小枝,小枝也分出更小一级的羽小枝。

这次发现的保存在琥珀里的恐龙尾巴就处于这个演化过程中。

再往后,羽毛继续演化,各种不对称分支逐渐出现,直到现代鸟类的羽轴两侧的小枝不再等长对称,形成了左右不对称的羽毛。

因此,保存在琥珀中的这截恐龙尾巴不仅体现了羽毛演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且印证了这些羽毛的古老性。

这截尾巴经历了约9900万年的时间,其中的DNA已经高度降解,无法提供有意义的DNA片段了,人们不可能借此复活恐龙。

但是,研究团队采用同步辐射装置的X射线荧光成像法获得了尾椎化石断面的微量元素分布图,其中80%以上的铁元素为二价铁离子,这应该是血红蛋白的遗迹。

也就是说,我们将来有可能对其残存的蛋白质进行分析。

(据《大自然>

>

2017年第3期冉浩撰文)

7.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琥珀的研究”,是指研究琥珀中的生物样本,如蚂蚁等。

B.“非常迷你”,表明了尾巴主人的性格是非常温顺可爱的。

C.研究人员不“破开琥珀”,是因为怕承担损毁样本的风险。

D.“无损扫描”,样本的外部构造和内部成分都会显现出来。

8.对第二段内容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尾椎骨的长短,决定了尾巴主人是一种古鸟还是一种非鸟恐龙。

B.影视作品中大多数恐龙“覆盖着粗糙皮肤的形象”是不正确的。

C.“如此生动的恐龙组织”,形象地揭示了恐龙羽毛的特殊功用。

D.羽轴两侧是否对称,是带羽毛恐龙和现代鸟类的区别之一。

9.对第三段中描述的“羽毛演化过程”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最初的羽毛是丛生的,之后产生分叉或小枝。

B.最初的羽毛是单根的,之后产生对称状丝毛。

C.羽毛演化过程,表现为羽枝不断分化的过程。

D.琥珀中的恐龙尾巴见证了羽毛演化的全过程。

10.下列文中语句,最适合做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A.一小截恐龙尾巴

B.琥珀里的恐龙尾巴

C.带羽毛的恐龙

D.羽毛的古老性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0分)

三、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4题。

(25分)

村里没有人喊他们吹鼓佬。

我就自作主张把他们称为吹鼓手。

吹鼓手也是手艺人,位于

九佬十八匠的九佬之末,这是书面上的事,村人并不太理会,他们在乎的是在生活面前卖不卖力。

无疑,吹鼓手从来不偷懒。

从乐器跑出来的声音,清清楚楚地展示着他们的筋道。

滥竽充数,那又是书上的故事。

他们一共也只有五个人,谁充谁的数啊。

打我有记忆起,他们一直是这么一个组合,锣、鼓、唢呐、镲……一人负责一样乐器,像农民种萝卜,一个萝卜一个坑。

我有时怀疑,他们像一只巨手,把村庄举起来又放下去,放下去又举起来,为村民的情绪寻找适当的位置。

他们正值壮年,乐声特别结实,往上是抛,朝下是掼,向前是推。

他们人前是农民,人后还是农民。

手中的乐器没有改变他们的身份,村人对他们的称谓同样也没有影响到他们的生活。

他们精心分配着身上的力气,知道棉花地里花多少力气,黄豆地里使多少劲,锣师傅、鼓师傅、镲师傅的称谓上花多大的力,这一本账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伺候稼禾,才是他们真正的特长。

开春点豆种瓜,入夏施肥除虫,什么节气干什么活,心里根本不用盘算。

给村人当吹鼓手只是生计的一小部分,就像一块田的边角料上种了几棵菜秧。

他们跟泥土打了一辈子的交道,踩下的脚印比他们吹出的音符还多。

他们的脚印只有大地记得住,可大地的回忆只躺在纸上。

他们永远挤不进村庄外的记忆里。

他们的乐器与农具并排挂在墙上,似乎提醒乐器也属于大地。

他们用藏垢纳污的手指按下一个个乐孔,敲响声声鼓,穿针引线似的推送出一个个音符。

他们像收割庄稼一样,把一个个音符撂倒,捧起,打结。

他们把自己也当成最后一茬作物。

敲锣的是他们的队长,走在最前面,锵锵锵,锵锵锵,似乎给后面的音符指路。

鼓声往这边奔,唢呐朝那边跑,还有镲,顺着鼓声追。

平时寂寞惯了的村庄突然变得拥挤,多出来了许多东西,谁也清点不过来。

大家对村庄失去的东西并不在意,何况每天都有东西在丢失,包括记忆、往事。

而对于莫名其妙多出来的东西,大家很警惕,也很敏感:

谁家有事?

有女出嫁,请他们过来吹。

他们铿铿锵锵,敲出红轿子;

他们哩哩啰啰,掀起了轿帘子;

他们呜呜啊啊,抬起了新娘子。

他们锣鼓喧天,他们吹吹打打,把出嫁的女儿吹得哭哭啼啼。

家里有人出殡,也请他们吹一吹。

他们给唢呐、锣、鼓系上一条白布儿,用乐声领着孝子孝女。

他们吹得呜呜咽咽,一会儿急,一会儿缓,不住地把人引入悲伤。

尤其是那唢呐,如泣如诉,似乎那是死者对生者的留恋。

乐声飘荡,那是一个个标点符号,伤心处是感叹号,追忆时是省略号,引起亲人痛哭时是顿号,到了墓地时紧紧凑凑的便是句号。

吹鼓手是乡问的乐师,他们用自己的技艺赚着一份微薄的生计。

与其他手艺者相比,他们的地位有些许卑微,替人助助兴而已。

所以,很多人虽然喜欢听吹鼓手的乐曲,但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去学那玩意儿。

慢慢地,吹鼓手们的乐声越来越老了,曲儿,腔儿,松松垮垮,他们再也吹不出能满村飘的音符。

(节选自干亚群《他们给村庄打个结》)

11.文章开头一段说“这是书面上的事”,又说“那又是书上的故事”。

请结合具体语境,说说这两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6分)

答:

12.文中写道:

“他们像一只巨手,把村庄举起来又放下去,放下去又举起来,为村民的情绪寻找适当的位置。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深意?

13.吹鼓手们是如何定位自己的身份的?

对“他们把自己也当成最后一茬作物”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7分)

14.文中运用了大量叠词,如“清清楚楚”“哩哩哕哕”等。

这些叠词主要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列举几个四字叠词加以说明。

四、古诗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

公使吏禁之,日:

“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

带。

”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晏子见,公问日:

“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至而不止者,何也?

”晏子对曰:

“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

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

”公日:

“善。

”使内勿服。

逾月,而国莫之服。

(《晏子春秋·

内篇·

杂下》)

【注】灵公:

齐灵公,春秋时齐国国君。

国:

国都。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5分)

晏子劝说齐灵公,用了一个什么比喻?

这个比喻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7.这篇小故事,说明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l8~19题。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瑟瑟:

一种碧玉。

可怜:

可爱。

真珠:

即珍珠。

18.诗的第二句“半江瑟瑟半江红”,写出了江水怎样的特点?

(4分)

19.这首诗的景物描写具有什么样的风格?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五、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60分)

两千多年前的荀子在他的《劝学》一文中说: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你思考过这句话的含义吗?

请以“锲而不舍”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不少于600字。

考试真题答案解析

一、(24分,每小题4分)

1.【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现代汉语的字音。

【应试指导】A项中加点字都读“ché

ng”;

不项中“传媒”“传奇”的“传”读“chuá

n”,“不见经传”的“传”读“zhuà

n”;

C项中“总括”的“括”读“kuò

”,“训诂”的“诂”读“gǔ”,“沽名钓誉”的“沽”读“gū”;

D项中“法度”“度量”的“度”读“dù

”,“审时度势”的“度”读“duó

”。

2.【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现代汉语的字形。

【应试指导】A项中“风雨飘遥”的“遥”应改为“摇”;

B项中没有错别字;

C项中“墨契”的“墨”应改为“默”,“简明厄要”的“厄”应改为“扼”;

D项中“料俏”的“俏”应改为“峭”,“羁伴”的“伴”应改为“绊”,“似无忌惮”的“似”应改为“肆”。

3.【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正确选用词语的能力。

【应试指导】“悠悠”形容众多或从容不迫、自在等。

“袅袅”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这里用“袅袅”更恰当。

“连缀”的意思是“联结”。

“点缀”的意思是“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这里用“点缀”更恰当。

“一览”作动词或名词,“一派”是数量词,这里

需要的是一个数量词,所以用“一派”。

故答案选D。

4.【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应试指导】8项中“气壮山河”形容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

这个词多形容人,用来形容瀑布是不恰当的。

5.【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辨识病句的能力。

【应试指导】A项中“越来越高”和“流动”不搭配,可改为“越来越频繁的流动”。

6.【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结合语境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

【应试指导】③应排在最前面,对樱花的盛开做总述。

由“娇羞”可知第二处横线处应选①,给人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

根据排除法,可知答案应选C。

二、(16分,每小题4分)

7.【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根据文意判断正误的能力。

【应试指导】A项文章中并没有提及;

B项中“非常迷你”的意思是“非常短,非常袖珍”,所以8项的表述错误;

C项研究人员不“破开琥珀”是“因为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样本已经变得非常脆弱,损毁的风险很大”,所以C项的表述正确;

原文中“无损扫描”

能够获得样本的表面形态和内部的结构特征,故D项的描述与原文不符。

8.【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根据原文分析并判断信息正误的能力。

【应试指导】A项中尾椎骨的长短并不能决定尾巴主人是一种古鸟还是一种非鸟恐龙。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尾椎骨的形态和椎骨腹面的结构。

B项的表述是正确的。

C项“如此生动的恐龙组织”,说的不是恐龙羽毛的特殊功用,而是说其印证了之考古生物学家关于世界上存在过带羽毛恐龙的推段.羽轴两侧是否对称,是原始的恐龙羽毛与现代鸟类羽毛的区别之一,故D项的表述与原文不符.

9.【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理解段落主要内客的能力。

【应试指导】文章中说“最初的羽毛是单根的兰状毛,之后出现了丛生的毛”,故A、B两项的表术是错误的。

文章中说“保存在琥珀中的这截恐龙尾己不仅体现了羽毛演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且印证了这些羽毛的古老性”,故D项的表述是错误的.C项的表述是正确的。

10.【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总结文段中心意思的能力。

【应试指导】A、c、D三项只是文章中的一部分,不够全面,B项较为恰当。

三、(25分)

11.(6分)

“这是书面上的事”表达出村里人并不太在意吹鼓手是手艺人的身份。

(3分)

“那又是书上的故事”表达出滥竽充数在吹鼓手那里根本不存在,吹鼓手从来不偷懒。

(3分)(意思对即可)

12.(6分)

吹鼓手奏出的乐声感染了整个村庄,乐声的喜庆高昂或压抑悲痛感染着村民的情绪。

乐声喜庆高昂,村民的情绪也变得喜悦起来;

乐声压抑悲痛,村民的情绪也会变得悲伤起来。

(意思对即可)

13.(7分)

从原文“他们人前是农民,人后还是农民”可以看出吹鼓手给自己定位的身份是农民。

(3分)“他们把自己也当成最后一茬作物”是说当吹鼓手是他们谋生的一部分,并且是除种地收入之外,最后一笔收入。

(4分)(意思对即可)

14.(6分)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列举说明略。

四、(25分)

15.(5分)

灵公喜欢妇女穿男人服饰,因此国都内的妇女都穿起男装。

16.(5分)

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

(2分)

这个比喻表达的意思是表里不一。

17.(6分)

上行下效。

灵公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晏子让他为君做人,都要表里一致。

说明要想纠正某种不正之风,上级领导的以身作则比规定更有效。

18.(4分)

“半江瑟瑟半江红”写出了江水一半呈现出碧绿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残阳照射下江水受光多的部分,呈现出反射的阳光的红色;

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江水本身的碧绿色。

(2分)(意思对即可)

19.(5分)

这首诗的景物描写如一幅精描细绘的工笔画。

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

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这首诗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心情。

20.作文评分说明

[说明]

①评分时依据上表分项分等给分。

②文不对题或文理不通的文章不分项给分,给l~6分的综合分。

③内容得分为四等的文章,其语言、结构均不能给一等的分数;

内容得分为五等的文章,其语言、结构均不能给二等以上的分数。

④字数不足600的,每少30字扣l分;

字迹潦草、有错别字、有标点错误的,酌情扣l~5分。

⑤内容有严重问题的,提交阅卷领导小组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