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饮食健康教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72664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饮食健康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糖尿病饮食健康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糖尿病饮食健康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糖尿病饮食健康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糖尿病饮食健康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糖尿病饮食健康教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糖尿病饮食健康教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糖尿病饮食健康教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糖尿病饮食健康教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糖尿病饮食健康教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糖尿病饮食健康教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糖尿病饮食健康教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糖尿病饮食健康教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糖尿病饮食健康教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糖尿病饮食健康教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糖尿病饮食健康教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糖尿病饮食健康教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糖尿病饮食健康教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糖尿病饮食健康教育.docx

《糖尿病饮食健康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饮食健康教育.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糖尿病饮食健康教育.docx

糖尿病饮食健康教育

 

糖尿病饮食健康教育

 

糖尿病(DM)是继心血管疾病、肿瘤、艾滋病之后的第四大致人死亡疾病。

近年来,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数量普遍呈

 

增加的趋势。

我国糖尿病患者已有4000万左右,世界卫生组织预测。

到2025年中国糖尿病患者数将达5000万。

我国已成为仅次于印度的世界第二大糖尿病国家。

而要全面有效的控

 

制DM并非单纯用药可以达到,其治疗有赖于患者的自身管理和控制。

基本的糖尿病知识是患者进行有效的自身管理和控制的基础,DM患者的健康教育在此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了解其健康状况,做出恰当的健康医疗决定,改变不健康行为,真正地实现患者参与疾病的自身护理。

 

饮食疗法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之一,协和医院向红丁教授形象地将它比喻为糖尿病“五驾马车”综合疗法的“驾辕之马”!

五匹马拉一辆车,驾辕的当然作用非同小可了。

这其中的理由可以概括如下:

1、饮食质与量直接对血糖及病体康

 

复产生重大影响。

通过合理限制食物来控制血糖是一种直接的方法。

2、药物是通过糖代谢组织介导而间接发挥降糖作用。

药物只有建立在成功的食疗基础上,才能更有效、更安全,并减少其剂量和毒副作用。

 

糖尿病患者饮食疗法的原则

 

目前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为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饮

 

食。

所谓“高碳水化合物”系指适当提高多糖含量,并非随意食用单糖或双糖类食物。

糖尿病食疗的主要原则为:

(1)合理节制饮食,摄取必需的最低热量。

在适宜的总热量范围内要调节好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素以及维生素和无机盐的平衡。

糖尿病患者每日饮食

中三大营养素所占全日总热量的比例为:

蛋白质15%,脂肪

 

20%~25%,碳水化合物60%~70%。

 

(2)只要掌握好规定的热量,糖尿病患者可以吃与健康人相同的食品,没有必要过分限制糖类。

但要避免偏食,不要专吃高营养的食品,这一点应该引起重视。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疗法,原则上是保持健康时所必需的理想的饮食内容和质量,肥胖患者要保持标准体重。

 

(3)为了正确执行饮食治疗,患者要有效地利用食品交换表。

在食品选择上要注意多吃低糖、低脂肪、高蛋白、高纤维素的食物以及足够的水分,少吃盐,减少胆固醇和炮和脂肪酸的摄入。

 

(4)糖尿病患者除了基础饮食所需的热量外,还要考虑劳动和活动量的热量需要。

儿童、青少年、孕妇、乳母、老年人、特殊职业者及有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热量,确定饮食中对血糖变化有影响的三大营养素数

 

量,即蛋白质每日每公斤体重1~1.2克,脂肪每日每公斤体重1克,碳水化合物需求量由全日总热量中减去蛋白质及

 

脂肪的热量后再除以4,即可得出其全日需要量。

 

总结如下:

 

1.适度控制体重。

2.饮食总热量的25%—30%应来自脂肪和油。

 

3.碳水化合物供应占总热量的55%—65%,主要应为复合碳水化合物及富含可溶性食物纤维素的碳水化合物,如蔬菜和

 

全麦食品。

 

4.蛋白质不多于总热量的15%。

 

5.食物的选择可根据各国的不同食物品种而因地制宜进行指导。

 

6.口服降糖药或用胰岛素的病人应每天平均分配进食量。

 

7.限制饮酒,酒精可引起用磺酰脲类或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出现低血糖。

 

8.可用非热卡性甜味剂(山梨醇和果糖)。

 

9.食盐限量在10克/天以内。

 

最多摄入:

将这些食物作为每餐的基础,如:

豆荚、扁豆、蚕豆、小麦、大米、新鲜水果(不含糖)、蔬菜。

 

中等量摄入:

少量供应合蛋白质食物,如:

鱼、海产品、

 

蛋、瘦肉、无皮的鸡肉、坚果、低脂奶酪、酸乳酪、牛奶。

 

最少量摄入:

脂肪、糖和酒,如:

脂肪、黄油、油类。

糖尿病患者如何计算热量?

 

⑴、测量身高、体重,确定病人是肥胖、消瘦、还是标

 

准体重:

 

根据病人的身高,计算出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标准体重±10%:

属正常体重;

 

根据实际体重:

<标准体重20%:

为消瘦;>标准体重20%:

为肥胖。

 

⑵、计算全日总热量:

根据病人的体形和劳动强度计算,确定每日每公斤体重所需热量,并算出每日所需总热量:

 

成人糖尿病每日每公斤体重所需热量:

 

Kcal/kg/d

体形

轻体力

中体力

重体力

劳动

劳动

劳动

20~

35

40

40~

25

45

15~

30

35

40

20

15

20~25

30

35

总热量==理想体重×按需热卡数

 

⑶、饮食中糖、蛋白质、脂肪的比例

 

糖类:

占总热量55%~60%,提倡粗制米、面和一定量杂粮,忌甜食;

蛋白质:

占总热量15%~20%,(0.8~1.2g/kg/d)

 

脂肪:

占总热量20%~25%,(0.6~1g/kg)

 

总热量减去蛋白质、脂肪所供热量就是碳水化合物所供热量。

若被4除便是糖需要量。

 

⑷、根据每日所需糖、蛋白质、脂肪的量安排主副食,结合常见食物营养成分表合理安排食谱。

 

三餐分配:

①、早餐1/5、中晚餐各2/5②、早、中、晚各1/3

四餐分配:

1/7、2/7、2/7、2/7

 

糖尿病病人一日进食量如何分配

 

在安排糖尿病人全日食物分配的时候,首先要根据计算的营养量再计算出食物的数量(主食副食),然后根据病人的饮食习惯和食物的比例进行安排,如一个病人每天早晨

 

有喝牛奶的习惯,那么就可以固定安排早餐牛奶250毫升;如果病人从不喝牛奶可以用豆浆代替,或者安排其它食物。

 

蔬菜每日约500克可固定在午晚两餐中。

剩下的食物如谷类,瘦肉类,油脂类可按营养的比例,根据餐次的分配配备在各

 

餐中。

三餐主食量可按1/5,2/5,2/5分配,或按1/3,1/3,1/3量分配。

如每日4--5餐可从正餐中均出25克作为加餐。

蛋白质食品最好均匀地分配在三餐中,也可留一部分作为加

 

餐。

 

要做到合理搭配,单纯一餐只吃素或只吃蛋白质食品(肉

 

蛋类)的吃法是极不正确的。

取消早餐,只吃午晚餐的习惯

 

对病情控制极为不利。

最好是主食与蛋白质食品互相搭配才更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哪些食物能调节血糖

 

番石榴有一定的调节血糖的作用,而且石榴叶比鲜果更好。

动物实验证明,石榴叶中有效成分为黄酮苷,该物质对胰岛素水平无明显改善。

因此,推测它不是通过改善胰岛功能,是通过提高机体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来调节血糖的。

因此,糖尿病患者长期用石榴叶煎水代茶饮是有益的。

 

苦瓜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适量地吃一点苦瓜,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但以苦瓜做菜也要因人而异,如有些人本来对苦瓜就比较厌恶,勉强为之,会导致心理、生理上的不适而影响食欲;有些人吃苦瓜后会有腹胀、腹泻等反应。

 

鳝鱼黄鳝鱼中含有“黄鳝鱼素A”和“黄鳝鱼素B”,这两种物质具有恢复调节血糖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

实验证

 

明,黄鳝鱼素具有显著的类胰岛素降血糖作用。

因此,糖尿

 

病患者经常食用鳝鱼(烹调方法不限)是有益的。

一般坚持

 

每天食用100~150克,连续3~4周可见空腹血糖下降,尿

 

糖减少。

 

银耳含丰富的膳食纤维,且热能较低。

银耳含有丰富的铒耳多糖,它对胰岛素降糖活性有明显影响。

动物实验表明,银耳多糖可以影响胰岛素活性,将胰岛素在体内的作用

 

时间从3~4小时延长至8~12小时,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桑叶、桑椹许多报道称桑叶、桑椹有辅助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它含有调节血糖作用的桑叶总多糖,用桑叶泡茶饮用,有条件的糖尿病患者不妨一试。

 

此外,辣椒、胡萝卜、大蒜能降低血糖,而茶叶、荷叶、玉米须、鲫鱼、鳅鱼、绿豆等对改善糖尿病患者多饮、烦渴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麦麸、魔芋精粉、海带、石花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也有间接调节血糖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能吃糖吗

 

糖按分子结构一般分为单糖、双糖及多糖。

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等)在水果中含量丰富。

甜度大,吸收速度快,食后能迅速进入血液中。

双糖(如蔗糖、麦芽糖)食后也很快进入血液。

多糖大多以淀粉形式存在于食物中,还有一种形式为

 

食物纤维,多糖消化吸收过缓,有利于保持血糖平稳,因此,糖尿病病人应食多糖而避免含各种糖果及含糖的点心、小食品、冷饮、果汁。

 

糖尿病患者可吃水果吗

 

水果中碳水化合物(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果

 

胶等)含量约为4%~20%,因为水果含有葡萄糖,过多食用后会使血糖升高,尿糖增加,对糖尿病不利。

然而水果中也含有果糖、果胶、果糖正常代谢开始不需胰岛素参与,果胶有延缓葡萄糖吸收的作用,从这个角度讲糖尿病人并不是绝

 

对不能食用水果。

可以少食水果,但要计算热能,减少主食。

25g大米所产的热量分别相当于橘子150g、苹果120g、梨150g、葡萄180g、桃250g、李200g、柿160g、枣75g、荔

枝130g、枇杷260g、香蕉90g、菠萝200g、草莓300g、西瓜500g所产的热量。

也就是说,若吃500g西瓜,就减少25g

 

主食。

 

糖尿病人早餐吃干饭好

 

吃干饭和吃粥对糖尿病患者的饭后血糖是否有影响?

医学工作者做了一项试验。

结果发现,进食干饭者,饭后血糖

 

较平稳,基本上达到较好的控制水平;吃粥者,饭后血糖有明显的升高。

 

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不溶于水。

但淀粉加热、加水后,淀粉颗粒就会膨胀胶化,而易被消化吸收。

粥加热时间比干饭长,水分多,比干饭更容易被消化吸收,因而对血糖的影响更大。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早饭后和午饭前的血糖是一天中

 

较难控制的时段。

因此,早餐进食干饭更有利于这一时段的血糖控制。

 

糖尿病人能否吃甜食

 

糖尿病患者要严格限制白糖、红糖、蜂蜜、果酱、各种甜点心、巧克力、含糖饮料及甜果汁的摄入,因为这些食物大都含有较多的葡萄糖、蔗糖,所含热量较高,吸收后会明显升高血糖。

例如在夏天的时候,有些糖尿病患者由于口渴进食了大量的可乐或者冰淇淋,会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危及生命。

 

但是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少量进食水果的,

原则是“用粮食

换水果”。

例如,每天可以减少半两主食(生米

25克或者米

饭60-70克),而进食一定量的水果:

鲜枣

1两半、香蕉2

两、山里红2两、柿子2两半、鲜荔枝2

两半、苹果

3两、

猕猴桃3两、桃3两半、鸭梨4两、菠萝

4两、柑桔

4两、

葡萄4两、樱桃4两、杏5两、哈密瓜5

两、草莓6两、西

瓜7两。

以上这些水果中所含的大都为果糖,比蔗糖的甜度高,但是吸收却比葡萄糖慢,升高血糖的作用也很缓慢,同时可以补充食物纤维及维生素,是饮食控制的有益补充。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无糖食品”,大多是添加了甜味剂的食品。

市场上常见的甜味剂分为含热卡的甜味剂和不含热卡

 

的甜味剂二种。

含热卡的甜味剂包括上面提到的果糖、以及木糖醇和山梨醇等,这些甜味剂都含热量,但是吸收相对较缓,对血糖的影响较小。

不含热卡的甜味剂包括糖精和阿斯巴甜等人工化合物,不含热量,不会升高血糖,但是已知有的化合物存在致癌作用,所以不建议大量进食此类人工合成

 

的甜味剂。

另外,糖尿病患者在进食“无糖食品”之前,一定要注意:

食物中的淀粉和油类所含的热量是同样可以升高血

 

糖的,所以不要以为是“无糖”的就可以随便吃了。

 

糖尿病患者还要注意的一点是:

大部分坚果类的食物热

 

量都很高,例如花生、瓜子、核桃、杏仁等,每100克中大约含有40-50克的脂肪,进食之后会使血糖升高,所以一定要严格控制。

 

糖尿病患者几个误区

 

误解一:

食疗不如吃药。

迷信药物,忽视食疗是根本性错误。

为了尽早达到标准疗效,切实提高糖尿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寿命,必须采用综合疗法,其中就包括食疗。

 

误解之二:

日常饮食控制食品含糖量最重要。

事实上,食品的含糖量是用化学的方法测出的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值,无法准确说明和正确描述这种含糖量与人体血糖的

 

关系(即对血糖的影响状况),能真实反映食物在体内的生理效应的是“血糖指数”。

“血糖指数”概念由Jenkins等在1981年率先提出。

当时他们将60余种常用食物和简单糖类做人体试验,以观察各种食物对餐后血糖的影响,算出各自占等量葡萄糖在2小时时血糖反应曲线下面积的百分比,作为各

 

种食物的“血糖指数”。

结果显示块根类蔬菜的血糖指数最高

 

(如土豆高达80%±13%),谷类次之,豆类最低。

食物的含糖

 

量与血糖指数未必成正比。

显然,血糖指数比实验室静态的化学测定食物中可利用的碳水含物的含量更能真实地反映食物在体内的生理效应,根据血糖指数调节糖尿病饮食将会更准确、更科学。

可以说,构成糖尿病饮食质量的首要条件是血糖指数,而不单纯是食物的含糖量。

 

误解之三:

含糖量越低越好、无糖食品最好。

糖之于人

 

体具有双重作用,一是过多则对人体发生毒性作用;二则是

 

供给人体生理代谢及病体康复的首要能量来源。

对于病体而

 

言,则更需要合理充足的能量供应,在糖尿病人饮食中糖提

 

供的热量宜占总热量的60%左右,否则会影响病体生理代谢

 

活动的供能及糖代谢组织、糖耐量的修复,甚至通过引起糖

 

异生过多而产生酮症酸中毒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因此以往

 

的“吃糠咽菜”极端限制糖摄入的饥饿疗法很快被医界淘汰,

 

而以真正不含任何碳水化合物的“无糖”食品为主食,更是不

 

可取。

在现实生活中,实际上极难找到真正意义的“无糖”食

 

物,因蔬菜及肉类均含有一定量的糖(碳水化合物)!

甚至某

 

些标有“无糖”字样的食品不但含糖,而且可能含糖量、热量

 

及血糖指数还较高,如“无纯糖”的米面食品含糖量约在

 

60%~70%以上;牛奶粉(全脂)含糖量35%,热量552千卡;脱脂牛奶粉含糖高达52%,热量361千卡。

故不可盲目地不

 

加限制的食用。

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无糖”概念应有清醒的认识,对“无糖”的食品应理智地选择。

“无纯糖”不等于“无糖”,市场上食品标示“无糖”是一种极易产生误导的不科

 

学用语。

假如不添加纯糖的食品即可称作“无糖”食品的话,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米、面食品(米饭、面粉、挂面等)均可堂而皇之地称作“无糖”食品!

总之,对于糖摄入量的控制要从血糖指数、糖供热比值、热量含量、含糖量几个重要因素全面、科学地把握。

从糖供热比值的角度而言,食品中

所含糖提供的热量宜占总热量的60%左右。

饮食“含糖量越低越好、无糖更好”的观念不仅是错误的,也是极不科学的。

 

误解之四:

避免缺乏营养、饮食无需控制。

不良生活方式——高热量饮食、体力支出过少,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因而糖尿病的治疗应首先杜绝这种不良生活方

 

式,彻底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饮食无需控制”的观念认为,“人是铁,饭是钢,”饥饿就是缺乏营养。

其实过量进食并未被吸收利用,多余的糖分停留在血液中,反而加重了病情;还有

 

人认为可采取“血糖高了就加药”的方法则更是大错特错了。

 

热量超标,血糖过高,最终使血糖难以控制,并发症层出不穷,不断增加的超剂量药物发生继发性失效且毒副作用日显,严重影响了糖尿病人的生命质量及寿命。

这种试图以超大剂量药物控制高血糖来保证其随心所欲饮食的做法,是一种极不可取的短期行为。

摄入食品量常以总热量为限,随意“吃”不是福,只有科学地吃才能保证健康。

 

误解之五:

稀饭可随意喝。

稀饭的固形成份多是米、面为主,并含有大量水分,尽管糖含量不高,但其所含碳水化含物(糖)消化吸收速度较快,常会致餐后血糖升速快、升幅高,这是由于血糖指数较高,故应予限制。

这类似于土豆虽

 

然含糖量仅16%,但因其血糖指数(80±13%)最高,比含糖量

 

高达73%以上的米面食品还要受到更大的限制一样。

推荐以豆浆(煮沸15分钟以上)取代普通稀饭(粥),间或添加西红柿(番茄)鸡蛋汤、豆腐脑、冬瓜海米(海菜类)汤等。

这些汤类不

但血糖指数极低,而且营养丰富,更具有改善脂代谢及抗动脉硬化的作用。

 

误解之六:

进食既然少,就要保证精。

现代食品加工机械及工艺的改进,是人类饮食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其目的

 

本应是为人类提供更为有益健康且感官优良(色、香、味俱佳)的食品。

其中“有益健康”则是任何食品加工的最重要且是首要的必备条件,它应做到尽量保留原食物的天然营养素质,

 

在此基础上尽力改善口感。

早在1965年美国专家Schroder

 

通过实验了解到缺铬对糖代谢及动脉硬化的影响,就已明确提出精制食品对健康的危害,并例举小麦加工成精制面粉后

 

除营养素大量丢失外,仅微量元素铬就减少了2/3,这是对糖、脂代谢调节极为不利的因素之一。

但遗憾的是,我国到

 

现在为止,很多地区人群仍习惯并热衷于食用精制小麦粉及其制品,并以这种不利于健康的不良口感习惯作为最高口感

 

标准。

甚至有相当多的糖尿病人宁愿牺牲健康以追求这种“精面粉”感官上的满足。

 

误解之七:

控制数量最重要。

针对糖尿病人的生理病理特点,为了达到食疗的最佳效果,在不超出总热量限制的前提下,应以改善和提高饮食的质量为主,控制数量为辅。

改善糖尿病饮食质量必须掌握好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血糖指数

要低(50%左右),糖供热比值占食品总热量的60%左右,热量含量每百克约300千卡,含糖量约50%,营养素比普通饭更丰富、平衡,在不超出总热量前提下,主食基本满足一般

 

食量病人的饱腹需要。

这就要求食物品种要尽量多一些,主食主张采用多种谷类与多种豆类的混合成份。

由于某一种谷类食物营养单一且血糖指数与含糖量较高,故不提供单独食用,又因为精制小麦粉血糖指数及含糖量比全麦粉和任何一种谷类食物都明显增加,而营养素却大量丢失,不主张单一

 

食用。

因此,不但“吃糠咽菜”之饥饿疗法和“饮食无需控制”

 

的随意饮食主张都是错误的,而且“六两米面”之半饥饿主食

 

方法也不完善,理应采用以“质控”为主,“量控”为辅,以提

 

高和改善糖尿病饮食质量为核心的“质量控制”新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