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填空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74453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1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填空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填空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填空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填空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填空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填空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填空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填空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填空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填空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填空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填空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填空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填空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填空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填空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填空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填空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填空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填空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填空1.docx

《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填空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填空1.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填空1.docx

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填空1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水

1.海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

海洋中平均每1000克海水中含有盐类物质克。

所以海水不能喝,也不能。

2.地球上的水按其状态分为:

水、水和水。

水按存在空间分为水、水、水和水。

3.陆地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其中淡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

4.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是水和水。

人们容易利用的淡水是水、水和水。

占全球淡水资源的。

5.在植物中含水量最大的在,最少的是。

6.人体的含水量占人体体重的。

所以我们每天必须补充水。

7.标准大气压下,在冰的熔化过程中:

当冰低于0℃时,冰热量,温度,当温度升高到时,冰开始熔化,在这个过程中,它热量,温度,此时它的状态是。

直到时,,温度又继续上升。

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

8.叫做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

,。

9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

10.蒸发时要热量,使周围物体的温度。

11.蒸发和沸腾的区别:

①蒸发只在液体进行,沸腾在液体和同时进行,②蒸发可以在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才能进行。

而且在沸腾的过程中,物质还必须吸热。

但是不变。

12.液化:

的过程。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

13.升华:

的过程,凝华:

的过程。

14.以上吸热的有、、,以上放热的有、、。

开水壶嘴冒白气属于;冰衣服变干属于升华;湿衣服变干属于;樟脑丸消失属于;雾的形成属于,露水的形成属于液化;雾凇的形成属于;霜的形成属于;酒精挥发属于。

15.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

,。

16.在水循环的过程中,保持不变,它使水成为的资源。

17.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到另一种液体物质里形成的、的叫做溶液,水是良好的溶剂,在水中可以溶解各种、,的物质。

天然水是。

18.一般来说取用块状的固体药品用,粉末状的用,也可以用。

19.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也。

20.在下,某固体物质在水中,达到态时所溶解的,叫做这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21.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表示:

那么20℃时在50克水中最多可以溶解克食盐;要溶解72克食盐需要克水。

22.大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的,少数物质它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溶解度变化不大,比如: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反而,比如:

要使一杯饱和的食盐溶液变成不饱和,最好用的方法。

23.要使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解达到饱和可采用:

,,。

24.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的混合物,叫做液。

小液滴悬浮在液体里的混合物,叫做液。

食用油在水中形成液,泥土在水中形成液,牛奶是液,豆浆是液。

碘在水中形成液,食用油在汽油中形成液。

25.一般不指明溶剂的溶液,溶剂是。

如食盐溶液,是溶质,是溶剂。

当其他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溶液里含量多的叫,含量少的叫,比如5毫升汽油中加入10毫升机油,是溶质,是溶剂。

26.溶质的质量分数:

与之比。

稀释前后,保持不变。

27.用固体溶液配制步骤:

、、。

28.在水的电解实验中,为了,可以加入少量的或,接通电,可以观察到两个电极出现,两只玻璃管内液面。

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发现,说明该气体是。

用点燃的木条接近另外一个玻璃管,观察到,用一个干燥的烧杯放在火焰上,发现烧杯内出现了,说明该气体是。

氧气和氢气的体积之比为:

水的电解的文字式表示为:

(H2O通电H2+O2)

29.在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之前必须检验。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可以地燃烧,形成色的火焰。

文字式表示为:

(H2+O2点燃H2O)

30.水是由和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和构成的

31.我国的水资源在和上分布不均匀,而且也比较低。

※1.水的质量和它的体积的比叫做水的密度。

经过实验测定,纯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为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表示:

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103千克。

一滴水的密度等于(填等于、大于或小于)一桶水的密度。

※2.单位换算:

①7.8×103kg/m3=7.8g/cm3,②1g/ml=1.0×103kg/m3

③7.5m3=7.5×106ml=7.5×103dm3,④9.8m3=9.8×106cm3=9.8×103l,

⑤9t=9×106g=9×103kg

※3.硫酸铜粉末遇水颜色由白色变成蓝色。

其反应式为:

硫酸铜+水→水合硫酸铜。

(CuSO4+5H2O→CuSO4·5H2O)氯化钴遇水颜色由蓝色变成红色。

其反应式为:

氯化钴+水→水合氯化钴。

(CaCl2+6H2O→CaCl2·6H2O)

用这两种化学药品可以检验水的存在。

第二章空气

1.一切物质都有,空气作为一种物质也有。

地球周围有一层厚厚的,它对地球上所有的物体都会产生的作用。

2.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并且。

3.暖气片一般安装在,是为了:

(热空气上升)。

4.空气的组成:

气,气,,,其。

5.稀有气体不活泼,曾被叫做气体,但是也能够与。

也可以用来填充气球,当电流通过时,就会发出五颜六色的光。

6.法国的首先发现空气的组成。

7.工业上可以从空气中获得和,这是根据他们的不同。

这种方法叫法,是变化。

8.硫是黄色的固体粉末,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火焰,硫在纯氧中燃烧发出色火焰,反应后生成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文字式表示为:

(S+O2点燃SO2)

9.铁是银白色的金属,铁丝在纯氧中、,放出热量,生成一种色的固体。

实验中要在集气瓶底部预先放些或,原因是。

文字式表示为:

(Fe+O2点燃Fe3O4)

10.木炭是黑色的固体木炭在氧气中,发出,生成一种

的无色气体。

文字表达式为(C+O2点燃CO2)。

11.红磷是色的固体,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放出热量。

文字表达式为(P+O2点燃P2O5)

12.蜡烛在氧气中,发出,放出热量,瓶壁有出现,生成一种使的无色气体。

文字表达式为

13.燃烧是发热发光的剧烈反应,缓慢氧化特点是不,但要。

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是、和。

14.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可以用氧炔焰来和金属,液氢在液氧中燃烧会产生巨大的能量来推动飞行。

15.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

在和的条件下,二氧化碳会变成状的固体,这种固体也可以叫做。

16.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使水蒸气的作用。

17.检验二氧化碳用,通入二氧化碳可以发现。

这个时候发生的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Ca(OH)2+CO2→CaCO3+H2O)

18.在盛色水的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则试管中的液体变成了色,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成了色,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CO2+H2O→H2CO3),如果给上述试管加热,发现液体又变成了色。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H2CO3加热CO2+H2O)

19.大气层被分为:

,,,,。

20.在平流层中有大量的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线,在电离层可以反射无线电短波。

21.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有、、、等。

破坏臭氧层的气体有、等

22.一般认为空气的污染物只要是和。

※1.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等物质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其中前两种都需要同一物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它加快了分解速度。

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来收集。

因为他密度比空气大,也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来收集,收集较纯净的氧气用排水法收集。

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文字式表示为: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H2O2二氧化锰H2O+O2)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

反应原理(文字表达式)为: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Ca(OH)2+HCl→CaCl2+H2O+CO2)。

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水空气大,所以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

检验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是否熄灭。

※3.盛有石灰水的容器敞开放置一段时间后,容器壁上常会形成一层白色物质,其原因是

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若要除去这种白色物质,可以用稀盐酸冲洗,原因是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原因都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4.用化学式表示下列物质:

①水H2O②氢气H2③氧气O2④二氧化碳CO2⑤二氧化硫SO2⑥五氧化二磷P2O5⑦四氧化三铁Fe3O4⑧氢氧化钙Ca(OH)2⑨碳酸钙CaCO3⑩过氧化氢(双氧水)H2O2

※5.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①干冰CO2,②石灰水Ca(OH)2,③石灰石CaCO3,④盐酸HCl

第三章阳光

1.太阳是一颗普通的星。

它是一个不断燃烧的球。

太阳辐射能的主要形式有和。

2.光源是本身线度很小,或者距离足够,光源就可看成点光源。

离点光源越远的被照面上看起来越的道理是点光源发出的光辐射到达被照面单位面积上的光辐射量是随距离增大而迅速。

3.照射到地球的太阳光几乎是的。

4.探究表面颜色不同的物体与吸热的关系。

在做这个实验时,应使用控制法的科学探究方法。

要尽可能使其它条件相同(如应使容器的和相同,水的和相同,接受辐射的都相同),而只考虑由于锥形瓶所引起的升温差别,从而说明吸收热辐射多少与物体表面颜色的关系。

以上的探究活动表明,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表面有关,白色物体(浅色)(填易或不易)吸收热辐射,黑色(深色)物体(填易或不易)吸收太阳热辐射。

5.辐射计就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

6.能够的物体叫做光源。

由于高温而发光的叫热光源;如:

、、。

由于发光时的叫冷光源;如:

、等。

萤火虫、乌贼等——由于体内的细胞的与氧发生作用后,经过一系列而产生的发光现象。

7.对地球来说,是最强的天然光源。

8.人能够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它们能把其他光源的光出来。

月亮本身(填发光或不发光),人们看到的明亮的月亮是因为月球的光的缘故。

9.地面上的圆形光斑是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缝隙产生的形光斑的现象,这是太阳的,太阳是球状体,通过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像就是形的。

10.的形成和等事实表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传播。

11.能证明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

(1)

(2)、(3)。

12.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和的假想的线叫光线

13.光速的公认值为c=2.99792458×108m/s,一般计算取c=m/s=km/s

14.光在其他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真空中,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真空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的2/3。

15.为什么雷雨时总是先看到闪光的光亮后听到雷声的原因是。

16.阳光经过棱镜后按的顺序依次排列,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17.白光经棱镜发生色散后的各种色光都向棱镜(填上或底面)偏折,其中光偏折程度最大,光偏折程度最小。

色散后的各色光再复合成光

18.阳光是由各种色光按一定组合而成

19.在彩虹的弯曲的外侧是色,内侧是色

20.阳光经棱镜发生色散后,在光屏上形成各色光按顺序排列的光带叫光谱

21.可见光谱是形成的光谱

22.阳光主要是由、、所组成。

在光屏上形成各色光按顺序排列的彩色光带。

第五章生态系统

1、种群是在的的集合体。

2、一个种群里的个体,可以有之分,之差,之别。

3、在一定的空间和地域中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

简称。

群落中的生物都有或的联系。

4、森林里的许多植物出现分层现象:

上层为层,中层为层,下层为层。

它们既,。

5、根据群落的和,可将地球表面的群落分成生物群落和生物群落。

陆生生物群落有种类型:

①②③④⑤⑥。

6、植被是指及其。

7、天然森林形成的过程①出现一年生草本植物(植物)②出现多年生植物,③出现群落,④出现⑤形成⑥森林形成。

8、森林的功能有、、、。

9、生态系统由成分和因素组成。

是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的综合体。

生物成分包括、、;非生物因素包括、、

、、以及因素。

生态系统中最重要,分解者的作用是将分解为

简单的并释放能量,为生产者提供。

10、生态系统可分为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

11、食物链和食物网都是以食物关系为基础,因此他们成为和的渠道。

(注意:

起点必须是,然后一级一级画箭头,直到者。

12、食物网中包含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和,缺少生态系统中的。

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流动,逐级。

13、生态系统中最终的能量来源是。

绿色植物吸收太阳光,利用和,进行,制造并释放。

14、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能力越差,即该生态系统(填“难”或“易”)受到破坏。

15、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它是指地球上(包括人类)及其的综合圈。

它包括、、,大约从海平面以下千米到海平面以上千米范围内的海洋、陆地和空中。

是唯一供人类生存的星球。

16、科学家曾模仿地球(“生物圈一号”)造出了“”,两年后证明是的。

第六章动物和人类的生殖与发育

1、大多数动物,尤其是高等动物的生殖都是生殖。

要进行有性生殖,动物就必须具有系统。

一般都由、和组成。

2、从结构上看,其演化过程由雌雄到雌雄,由到。

3、动物的有性生殖基本是有和两种类型,此外有些动物的生殖方式是。

4、受精是和结合的过程。

动物的受精有受精和受精两种类型。

体内受精,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主要通过从母体获取营养。

这种生殖方式为发育的胚胎提供了和

的发育条件,以及良好的,使外界环境因素对胚胎发育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小程度。

5、卵生、卵胎生、胎生动物中。

胚胎在体内发育的是、,胚胎在体外发育的是,

胚胎营养来卵黄的是、,胚胎营养来母体的是。

6、个体发育一般分为发育和发育两个阶段。

7、从发育开始,到幼体(卵生)或(胎生)的发育时期,称为胚胎发育阶段。

卵生动物中,卵内卵黄含量较少的,胚胎发育时间就。

8、在昆虫和五类脊椎中属于体内受精的是:

昆虫、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属于体外受精的是:

、;属于卵生的是、、、、、属于胎生的是:

9、人的生殖是受精。

胚胎在母体的内发育。

10、胚后发育是指成熟后从孵化出来或从内生出来开始到性为止。

11、昆虫变态发育有两种:

发育和发育。

前者要经历、、、

四个时期,如、、。

后者要经历、、三个时期,如、。

12、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是由成年动物的培育出的哺乳动物。

这属于生殖。

13、根据幼体与成体的和的差异程度,胚后发育可以分

为发育和态发育,发育又叫间接发育。

14、根据昆虫的发育模式回答:

⑴各个不同发育阶段的名称:

A:

B:

C:

D:

⑵蝗虫的发育过程可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为:

按蚊的发育过程可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为:

15、生殖是指产生,繁殖的过程。

16、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作用是产生分泌。

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作用是产生分泌。

人体最大的细胞是。

它的细胞质含有丰富的卵黄,为胚胎发育初期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

17、人的个体发育起点是。

它由男性产生的与女性产生的卵子在输卵管结合形成的.新生命的诞生是从开始的

18、受精卵形成后,一面进行,形成,一面沿下移,植入。

19、植入子宫前的早期胚胎发育需要的营养来自卵中的。

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需要的营养和氧全部由供给。

20、胚胎发育后,已初具人样,称为。

胎儿通过与胎盘相连。

胎儿在子宫中发育约后从母体内产出。

21、人出生后,先后经历(从出生到1周岁)、(1~6、7岁)、

(6、7~11、12岁)、(10~20岁)和(18~25岁)几个发育期。

22、青春期是指从开始出现,直至及体格发育完全的一段时期。

男女出现第二性征,是由于分泌的作用引起的

23、第一性征指的是的差异。

.第二性征指的是的男女差异。

男子第二性征有;;。

女子第二性征有;;。

第三性征是指上出现明显的差异。

24、伴随形态的发育,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也发生明显的变化。

功能、功能、功能、

功能等明显增强。

25、在青春期,是这个时期的变化特征。

人一生中有两个迅速生长的时期,即

和期,尤其是青春期,生长的速度较快,而且是人一生生长的转折期。

26、青春期男女的外表共同变化有:

、、,体型向成人过度。

第七章植物和微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1.花的结构有、、、、。

2.在花开放以前,保护花的内部结构的是和。

在花的结构中,和是植物进行有性生殖的主要器官。

桃花基部还生有,花瓣还能分泌出具有芳香气味的物质,吸引。

3.花是由发育而来,它先发育成,当花的各部分发育

成熟的时候,花被展开,和显露出来,这就是开花。

4.如右图所示为桃花的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请写出下列图中编号的名称:

[2],[6],[7]。

⑵花粉是在[1]内产生的。

⑶雌蕊是由[4]、[5]和[3]等组成的。

5.将蓝色的花瓣置于培养皿中,滴上酸性溶液,过一段时间后,花

瓣变成了红颜色,再滴上溶液,花瓣变成了蓝色。

这说明了花瓣的颜色与花瓣细胞液中

的有关。

6.雄蕊中的从中散出来,落到的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传粉的方式、

异花传粉的途径不同花可以分为、。

7.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农民们常用的方法给农作物传粉。

8.花的开放主要受外界中和的影响,一般来说,温度适宜或较高时,花朵开放较快;温度较低时,花朵开放迟缓。

9.虫媒花靠传播花粉。

虫媒花的特点是:

一般花粉较,有鲜艳的色、芳香的、甜美的等。

10.受精过程:

花粉落到上以后,在粘液的刺激下开始萌芽,长出。

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

然后,花粉管顶端破裂,花粉管中的从珠孔进入胚珠内部,与里面的结合,形成受精卵。

11.传精后花的结构中:

子房发育成、子房壁发育成、胚珠发育成。

珠被发育成、受精卵发育成、受精极核发育成。

12.①花生中“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在果实种子中的名称分别是、、。

②桃子的皮是,桃肉是,桃核是,桃仁是。

③大豆豆荚是,豆粒是。

13.比较玉米种子和大豆种子形态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玉米种子

大豆种子

14.植物的营养器官有、、,生殖器官有、、。

15.种子中活的胚,是将来发育成和的结构基础.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物质的或。

16.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是:

有完整的具有活性的不在休眠期的胚,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

是:

、和。

17.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生殖。

18.像人类这样,经由精子、卵子这两性生殖细胞结合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叫生殖。

19.葫芦藓(苔藓植物)和蕨(蕨类植物)是用进行繁殖的.

20.利用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是生殖。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利用某些植物的地上茎进行营养生殖,其常用的方法是和。

21.植物的营养繁殖方法有:

、、和;

营养繁殖有什么优点是:

能,且。

22.根据形态不同将细菌分为、、三种。

23.细菌具有、、等细胞的基本结构,但没有成型的,因此属于生物。

细菌细胞内没有,所以要依赖和生活。

有的细菌有,能帮助它自由移动;有的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具有作用。

24.细菌通过进行繁殖,这种方式属于(有性或无性)生殖。

25.有的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如人体内的有益菌、用于食品制造和药品生产、对环境中的分解等,但有些是有害的,会引起多种。

26.真菌具有、、、等细胞的基本结构,因为它有细胞核,属于生物。

但它没有,所以要依赖和生活。

27.按照细胞组成,可将真菌分为真菌和真菌。

真菌种类很多,如用于酿酒、制作面包的,引起食物霉变的,可食用的等。

28.酵母菌是一种单(单或多)细胞真菌,细胞形态为形、卵圆形或椭圆形,个体比细菌(大或小)得多,生殖方式为繁殖。

29.常见霉菌有和等。

霉菌主要依靠孢子进行繁殖。

有些霉菌可用于酿酒、制酱、发酵食品、药品生产等,但有些会危害人和动植物的健康。

30.木耳、银耳、香菇、金针菇、蘑菇等都属于,这种真菌依靠繁殖。

31.细菌和真菌统称为。

32.常用食品保鲜方法有法、法、法、法等。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带※是老教材的内容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

第一章水

1.海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96.5%。

海洋中平均每1000克海水中含有盐类物质35克。

所以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庄稼。

2.地球上的水按其状态分为:

固态水、液态水和气态水。

水按存在空间分为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3.陆地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3.5%,其中淡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2.5%,

4.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是冰川水和地下水。

人们容易利用的淡水是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5.在植物中含水量最大的在水生植物,最少的是干旱环境中的苔藓植物。

6.人体的含水量占人体体重的60%左右。

所以我们每天必须补充2—2.5L水。

7.标准大气压下,在冰的熔化过程中:

当冰低于0℃时,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到0℃时,冰开始熔化,在这个过程中,它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此时它的状态是固液并存。

直到完全熔化时,,温度又继续上升。

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

8.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

蒸发,沸腾。

9.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

10.蒸发时要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的温度降低。

11.蒸发和沸腾的区别:

①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②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才能进行。

而且在沸腾的过程中,物质还必须继续吸热。

但是温度不变。

12.液化:

物质由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13.升华:

物质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凝华:

物质由气体变成固体的过程。

14.以上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以上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开水壶嘴冒白气属于液化;冰衣服变干属于升华;湿衣服变干属于升华;樟脑丸消失属于升华;雾的形成属于液化,露水的形成属于液化;雾凇的形成属于凝华;霜的形成属于凝华;酒精挥发属于汽化。

15.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

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6.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水的总量保持不变,它使水成为可再生的资源。

17.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液体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水是良好的溶剂,在水中可以溶解各种固态、液态,气态的物质。

天然水是溶液。

18.一般来说取用块状的固体药品用镊子,粉末状的用药匙,也可以用纸槽。

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