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77373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一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一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一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一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一章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一章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一章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一章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一章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第一章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第一章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第一章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第一章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第一章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第一章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第一章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第一章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第一章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教案.docx

《第一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章教案.docx

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化学,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体验化学的科学美。

(2)初步认识化学对人们认识周围物质世界的意义。

(3)、初步认识化学对开发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义。

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4)初步了解化学对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知道化学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5)初步体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与比较,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养成善于思考,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

1、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

提出问题:

1、知道这节课是什么课?

2、化学与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

3、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回答问题

思考,交流

思考,交流

学生刚接触化学,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引入

多媒体展示图片

古代的衣、食、住、行

现代的衣、食、住、行

观看图片,感叹

通过图片给学生带来感觉观上的刺激。

学生从此刻起真正进入化学的学科殿堂,展现化学的独有魅力。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完成学习任务一:

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教学环节

 

布置任务

 

教师活动

学习任务一:

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你所知道的化学方面的科学成就有哪些?

你所知道的当今世界面临的与化学相关或依赖化学科学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2、学生阅读课本第三页“观察与思考”;并思考中问题,相互交流讨论。

学生活动

通过讨论让学生初步学会合作,并且在他人展示过程中学会倾听

 

设计意图

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完成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实验,介绍简单的实验知识。

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通过实验探究,你认为碳酸氢铵逐渐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你认为应该如何保存它?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完成课本第三页表1—1《加热碳酸氢铵的实验记录》

这是第一个实验,要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学习任务二:

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播放录像:

播放有关水、钢铁、白色污染、化工生产、环境污染的影片剪辑。

老师小结强调水、环保的相关知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水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防治水污染?

如何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意识

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

铁丝生锈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思考问题:

根据些实验,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铁制品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通过实验和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学习任务三:

化学促进科学技术发展

提出问题:

你能说出你已知道的化学与新科技的知识吗?

多媒体展示图片

说出自己知道的化学与新科技的知识。

观看图片

在此过程中体现集思广益,调动学生的思维。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困惑?

交流,讨论

系统化知识

布置作业:

《顶尖课课练》第1、2页

板书设计: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化学帮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教学反思: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化学?

化学研究些什么?

(2)记住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记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和物理性质的几个方面。

(3)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并能根据变化的现象和本质特征判断一些变化的类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认识一些简单的化学仪器和基本操作,学会实验的现象观察、记录和思考分析的一些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化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1.知道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在化学中研究物质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难点:

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区分,判断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把一根粉笔掰成两半,让学生观察粉笔的变化,把一张纸撕碎,让学生观察纸的变化。

引出:

化学研究物质的变化

学生观察并进行抢答

先在课上调动学生的兴趣,做到兴趣先行

学习任务一:

物质的变化

演示实验:

蜡烛燃烧

布置任务:

1.刚点燃时的现象:

             

2.点燃1分钟时的现象:

           

3.蜡烛刚熄灭时的现象:

           

4.熄灭1分钟时的现象:

           

5.蜡烛燃烧后变成了什么物质:

学生观察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1.刚点燃时的现象:

             

2.点燃1分钟时的现象:

           

3.蜡烛刚熄灭时的现象:

           

4.熄灭1分钟时的现象:

           

5.蜡烛燃烧后变成了什么物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互助解惑

【提出问题】:

 蜡烛燃烧发生几种变化,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

 

【引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提出问题】蜡烛燃烧时哪些变化是物理变化?

哪些是化学变化?

思考,交流,讨论。

 

思考,交流,讨论。

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并讲解

完成课本第11页“交流与讨论”中的练习。

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过渡

【提出问题】这些变化过程中表现出了石蜡的哪些性质?

思考,交流,讨论。

小组讨论得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且能过进行判断。

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课堂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并讲解

完成《顶尖课课练》第3页“名师解惑”

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困惑?

交流,讨论

系统化知识

布置作业:

课本第18页1、2、3、,第28页1、7、8、

板书设计: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3课时)

第1课时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性质:

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教学反思:

 

第2课时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用实验的事实说明空气是混合物。

(2)、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3)、初步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概念的含义,并能用举例的方法说明。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认识一些简单的化学仪器和基本操作,学会实验的现象观察、记录和思考分析的一些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化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1、知道并能辨析混合物和纯净物这两种不同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典型的纯净物与混合物。

2、初步学习观察、记录实验的方法,并能理解该方法对学习的重要性,并体验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各手段。

三、教学难点:

1、混合物与纯净物概念的辨析

2、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

你知道空气的存在吗?

你有哪些方法证明它的存在?

你所知道的空气是怎样的?

请你给大家描述一下。

你有什么办法“捕捉”到空气吗?

思考,交流,讨论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用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性趣。

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探究空气的成分

 

演示实验

 

互助解惑

【演示实验】

红磷燃烧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原理: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压强减小

装置图

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演示,并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红磷燃烧时,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烟。

实验结论:

空气中含有氧气,且约占其总体积的1/5;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实验步聚

1.将上图所示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加以标记。

2.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满红磷,将胶管上的止水夹夹紧,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并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观察现象。

3.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把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整理问题:

1、说明集所瓶中的氧气已被消耗完全

2、氧气被消耗,集气瓶中压强减小

3、说明了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4、剩下的气体是氮气。

它不支持燃烧,本身也不燃烧,且难溶于水。

5、不能,蜡烛燃烧产生气体压强基本不变。

思考并讨论

1、红磷并没有完全消耗,燃烧为什么停止了?

2、烧杯中的水为什么进入集气瓶中?

3、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这说明了会么?

4、集气瓶中剩下的气体是什么,有什么性质?

5、蜡烛在空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能否用蜡烛替代红

磷进行相同实验,为什么?

 

聆听并记录

 

通过交流讨论,把学生的认知引向深入,引导学生在质疑、争论、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加深对实验原理和正确操作重要性的认识,发展和提高学生分析、思辨等多种能力。

 

系统化知识,便于记忆应用。

知识升华

多媒体展示问题

1、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的可能原因.

2、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的可能原因.

思考并讨论

小结:

1、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

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

2、止水夹未夹紧或未夹止水夹、插入燃烧匙太慢。

通过问题,把学生的认知引向深入,引导学生在质疑、争论、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互助解惑

提出问题: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能否用蜡烛代替红磷进行相同的实验?

2、已知铁丝能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生成固体四氧化三铁,但在空气中不燃烧。

能否用铁丝代替红磷进行相同的实验。

3、已知镁带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固体氧化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固体碳和固体氧化镁;还能在氮气中燃烧生成固体氮化镁。

能否用镁带代替红磷进行相同的实验?

 

思考并讨论

小结:

代替红磷的物质条件

1、燃烧的生成物中不能有气体。

2、能在空气中燃烧

3、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通过问题,把学生的认知引向深入,引导学生在质疑、争论、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过渡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知道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那还有五分之四就是其它的物质。

说明空气这个家族中有很多组份。

像空气这样的物质称为混合物。

 

阅读课本第14页,找出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定义。

思考问题:

1、你知道什么样的物质是纯净物什么样的物质是混合物吗?

2、怎样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学生相互出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让学生及时记忆落实。

当堂练习

多媒体投放练习

完成课堂练习

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记忆。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困惑?

布置作业:

课本第19页第4,题第6题,第7题,第8题

板书设计: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一、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实验目的: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点燃

 

2、实验原理: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3、实验现象

(1)红磷在集气瓶中接着燃烧

(2)产生大量的白烟台

(3)放出大量的热(4)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4、实验结论:

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约五分之一

5、剩下的气体是氮气

氮气的性质:

不支持燃烧,本身不燃烧,不易溶于水。

6、代替红磷的物质的条件

(1)燃烧的生成物中不能有气体。

(2)在空气中燃烧

(3)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二、混合物与纯净物

混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

纯净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教学反思:

 

第3课时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化学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2)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做一些探究活动。

(3)知道化学用语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重要性,增强记忆的目的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认识一些简单的化学仪器和基本操作,学会实验的现象观察、记录和思考分析的一些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学习重点:

1.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重要意义。

2.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三、学习难点:

1.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上的重要性

2.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

取少量葡萄糖、砂糖、面粉,分别放在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加热,直至完全燃烧。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小结:

由实验现象可知:

葡萄糖、砂糖、面粉中均含有碳元至素。

观察发生的现象,交流讨论。

实验刺激学生的感观,通过实验现象,学生交流讨论发现化学研究物质的结构。

学生阅读自觉学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

阅读课本第15页第3、4自然段;第16页第1自然段。

培养学生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指导学生阅读,完成练习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阅读课本第16页,第17页并完成第16页“交流与讨论”

培养学生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指导学生阅读

阅读课本第17页、第18页,“交流与讨论”

记住科学家们在化学历史上所做出的巨大的贡献。

培养学生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完成练习

讲解学生遇到的疑问

完成“顶尖课课练”第二节的练习

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反思

 

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第1课时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化学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2)了解一些常见的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操作要求。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练习和初步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难点:

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上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

[引入]青铜器是我国古代化学工艺的重大发明。

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些青铜器表面为什么是绿色的?

实物展示:

铜绿

 

观看、交流、讨论

 

用图片、语言进行导,直接把学生的思绪拉入课堂中

设疑,引入课题

【提出问题】

1、根据观察你能知道铜绿有什么性质?

2、用什么方法才能证明你的猜想?

思考、交流、讨论

个别学生回答:

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

用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向课题。

分组实验

指导学生常见的仪器的名称、使用、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强调实验室规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学生分组完成有关铜绿的实验。

(学生边做边讲解,其他小组学生质疑补充)

自己动手,他人监督,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师演示,讲解多媒体展示:

1.固体药品的取用:

(1)取用块状固体或者颗粒较大的固体时,一般使用镊子,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以免打破容器;

(2)取用粉末状固体或者颗粒小的固体时,一般使用药匙或者纸槽,把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者纸槽)小心的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慢慢竖直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以避免药品沾到管口和管壁上;

(3)如果没有指明具体取用量,固体药品一般取用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2.液体药品的取用:

(1)取用较大量液体时,可以用倾倒法,具体方法:

取下瓶塞,倒放在桌子上,倾倒液体时,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缓慢地倒入液体,拿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的标签一定要靠在手心处,以防液体腐蚀标签,倒完液体后,应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2)取用少量的液体,还可以用胶头滴管。

(3)取用一定量的液体时,一般用量筒量取体积

(4)倒取液体时,注意标签朝手心

3.固体加热方法:

(1)为了防止生成的水倒流而使试管底部破裂,在加热固体时候,一般试管口向下倾斜;

(2)在加热固体时,一定要预热(左右移动试管),然后将外焰固定在固体下方加热。

4.废液的处理

(1)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废液,应该倒入指定的容器中集中处理;

(2)取用过多的药品,能放回试剂瓶,应该放入回收瓶中,集中处理。

5.仪器的洗涤

利用试管刷

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珠,也不成股流下(即形成水膜),则表明仪器已经洗涤干净。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巩固知识

【提出问题】

通过上述实验,你对“铜绿”有什么认识,学习了哪些实验基本操作?

铜绿的性质:

1、是一种绿色粉末;

2、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3、受热能生成黑色的固体

学习的实验基本操作

1、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

2、固体加热

3、酒精灯的使用

系统化所学的知识

布置作业:

课本25页第1、2;第28页第9题

板书设计

第3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一、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

教学反思:

 

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第2课时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探究

学习化学进需要使用化学符号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做一些探究活动。

(2)知道化学用语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重要性,增强记忆的目的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练习和初步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2)掌握探究的一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三、教学难点:

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会科学探究

实物展示:

镁带

【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如果要认识一种物质,就要进行化学实验。

现在大家看到老师手里拿着的这种物质是:

镁带

镁带有什么性质?

要怎么样才能确定?

 

根据学生完成情况

及时总结:

进行科学探究步聚

提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查阅资料----得出结论

观看,思考,交流,讨论

1、猜想:

由小组内讨论的出猜想,一人进行展示。

2、实验设计:

现有小组内设计实验,进行展示,然后全班讨论得出最佳实验方案

3、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正确的实验操作

4记录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5、小组讨论通过上述探究你对镁这种“新”物质有什么认识,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实物展示,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

 

实物展示:

铝片

铁丝

 

指导学生阅读

【提出问题】

(1)为什么要使用化学符号?

(2)化学反应本质物征是什么?

根据探究镁条的性质,让学生拓展探究一下铝的性质

1、有组内根据探究的一般

步骤讨论出最佳的方案,

2、小组进行展示,共同找出最佳方案

阅读课本23、24页

回答问题

仔细观察课本24“交流与讨论”中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符号表达式

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觉能力

布置作业:

课本25页第3

板书设计

第3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第2课时

二、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探究

进行科学探究步聚:

提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查阅资料--得出结论

三、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