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9《少年王勃滕州荆河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5807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下9《少年王勃滕州荆河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三下9《少年王勃滕州荆河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三下9《少年王勃滕州荆河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三下9《少年王勃滕州荆河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三下9《少年王勃滕州荆河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三下9《少年王勃滕州荆河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三下9《少年王勃滕州荆河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三下9《少年王勃滕州荆河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三下9《少年王勃滕州荆河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三下9《少年王勃滕州荆河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三下9《少年王勃滕州荆河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三下9《少年王勃滕州荆河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三下9《少年王勃滕州荆河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三下9《少年王勃滕州荆河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三下9《少年王勃滕州荆河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下9《少年王勃滕州荆河Word下载.docx

《三下9《少年王勃滕州荆河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下9《少年王勃滕州荆河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下9《少年王勃滕州荆河Word下载.docx

1.同学们,这一单元前两课我们认识了关心藏民的朱德元帅,神勇无比、力大无穷的李广将军,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新人物,板书:

王勃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王勃呢?

板书:

少年

2.指导读准多音字“少”。

(“少”应该读“shà

o”,并用“少”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

)从题目“少年”一词,你看出了什么?

(看出他当时年龄小,为后文感受王勃的才气做铺垫。

3.小小年纪的王勃做了什么事要写成一篇课文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课文中的少年王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检查预习,推进初读。

1.这篇课文中有一些新鲜的词语我们要学习积累,你在课文中画出来了吗?

同位之间相互读一读你画的词语,发现不足及时订正。

2.看看老师选择的词语,(出示词语)识读。

 探望父亲南昌滕王阁整修一新

都督宴会邀请庆贺文章

凝望迷人的秋景水天一色

野鸭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轻轻地飘荡

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滕王阁序千古传诵

(1)先来读读带点的词语,注意带点的生字读正确。

指名读词语,(注意多音字“都”,在这里读“dū”组词区分。

注意平舌音和翘舌音要读到位:

昌章思竹传诵

(2)再自读词语,看看哪些生字还比较陌生,要细细看看字形,记一记。

重点指导“督”字,字形是组成的?

注意观察“叔”的第四笔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个字还能组成什么词语?

(监督)

注意“昌”“宴”“章”字中,都有“日”部,观察比较写起来略微有什么不同?

分别组词。

重点是“昌”的字义要理解。

出示几位同学的生字预习单,说说你对这几个字的书写建议。

再次练习书写,如有必要教师要适时范写指导。

(3)分行指名读词语,根据课文内容,想一想,词语分别写了什么意思,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不知道什么意思?

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在文中找出来并画出。

我们读书的时候注意联系上下文来推想这个词语什么意思。

3.指名分段读文,努力做到正确、流利。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来看这一段出现的词语,你能理解吗?

预设:

(1)读第一段,了解事情的起因。

——“少年王勃到远方去探望父亲”读读这一句,你能理解“探望”的意思吗?

(联系上下文换近义词理解,就是看望的意思)

——“整修一新”什么意思?

——“一位姓阎的都督正准备在滕王阁举行宴会,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

”都督什么意思?

查字典理解(不是一般官,古代掌管军事的大官。

)都督举行的宴会必定不是一般的宴会,却请来了当时还是少年的王勃,结合上下文理解邀请有什么特殊的意思?

(很尊重地请王勃参加。

——这一段的内容读懂了吗?

试着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读课文第二、三、四段,这是事情的经过。

新词比较多,听的时候要注意思考。

想一想能不能理解你刚才疑难的词语,

——“凝望”什么意思?

思考“凝望”是怎样地看?

他在凝望江上迷人秋景,说明看得认真,被吸引住了。

你还知道哪些表示仔细看的词语?

交流:

凝视、注视、端详等。

再读读这个词语。

——“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都是成语,读一读,记一记。

——这三段话写了一件什么事?

能用上几个词语说一说吗?

(3)谁来读第五段,看看事情的结果如何?

齐读。

4.整体感知课文,概括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1)读完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再看看我们积累的词语,你能用上其中的一些词语,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吗?

(要重视该环节的复述训练,此环节不仅推进对文章的读懂,更为重要的是积累词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出示词语:

探望父亲南昌滕王阁整修一新

——自己练习,说话时能用上积累的一些词语,说清楚、说连贯。

不能讲述的内容再读书,读熟了就能讲好了。

——在小组内说给同学听,请他听听,提提建议。

(要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动口练习)

指名交流,相机纠正不通顺的地方。

评价:

能否有条理的讲;

能否讲明白;

能否恰当地使用刚刚学习的新鲜词语。

(3)读了课文,王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说一说。

(很有才气,才华横溢。

)课文中哪些词语是来形容王勃很有才气的?

(板书:

“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等)

(三)布置作业:

摘抄课后3题的新鲜词语,能够默写;

并选用其中的两三个词语写句子。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复习回顾

1.听写生词:

宴会探望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都督

2.集体讲评,改错。

(二)围绕“才气”,精读课文。

1.文中出现了一篇古文,王勃写的《滕王阁序》,有没有谁读过?

(如有学生读过,能读懂吗?

肯定其好学,多读书你一定能成为大学问家)大多同学不熟悉这篇文章,对于你们来说也比较难以读懂。

老师也是到了读初中的时候才读过这篇文章。

(1)课文中有一句话介绍了这篇文章,是哪一句?

出示:

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2)“千古传诵”你是怎样理解的?

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给留下了许多精彩,这些精彩可以都是千古传诵。

就像:

——一过节,我们就会常念叨某句诗,那就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句诗让我们想起了一个了不起的诗人——(王维)

——看到孟子,我想大家一定不会忘记一句贤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吟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的身影肯定会在我们的头脑中盘旋。

——所以,一提到滕王阁,一来到滕王阁旅游,人们就会想起一个人——(王勃);

就会想起一篇名文——(滕王阁序)

这就是——千古传诵;

读读这个词语;

再读读这句话。

(3)你有没有了解“滕王阁”?

谁来介绍一下。

看看插图,(出示教师搜集的一段话)读读老师搜集这段话,你觉得大家来滕王阁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抓“最早天下扬名”领略王勃的才气)

滕王阁是南方唯一一座皇家建筑,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朝永徽四年,它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为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因初唐才子王勃作《滕王阁序》让其在三楼中最早天下扬名,故又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

2.想象画面,以演助读,精读一、二段,感知侧面描写。

(1)指名读读一、二段话,我们看看王勃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这篇名文的?

找找描写王勃的句子,说说是在什么情况下?

(探望父亲、路过南昌、被邀请参加宴会)

(2)这两段话中还写了其他的人的表现。

我们来读读。

①出示:

一位姓阎的都督……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

——“邀请”可以换成什么词?

和“请”“让”有什么不同?

(更体现对被请人的重视)

这是一位都督,挺大的官了,当时的王勃才14岁,都督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他会怎样邀请王勃呢?

请展开想象,说一说,或者演一演。

(鼓励学生来根据人物身份表演这个场景)

②还写了一些人,出示:

重阳节那,天前来参加宴会的人很多……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写一篇庆贺文章,为什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呢?

你猜猜。

(难度大等)

可能会是一些什么人?

(猜想)难道前来参加宴会的都不会写文章吗?

(激起疑团)

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老师来讲一讲:

出示文字,教师讲述:

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交趾即现在的越南(古称交趾国)]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成滕王阁。

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重阳节参加宴会。

阎都督此次宴请,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吴子章的才学。

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

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在座的宾客作《滕王阁序》。

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只是路过南昌不知道此事,没有推辞,写起序来。

阎都督当时很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

——明白别人为什么不写了吧?

(害怕都督;

知道他的用意)

——这段话应该怎样读?

要读出在场的都督和其他人不同的心理。

(3)课文明明在写少年王勃,第一、二段为什么更多的在写其他人呢?

尤其是第二段话,还把“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写得那么具体。

(学生可能有难度;

此处可以留下疑问,待学习下文都督的另一处句子时,联系上下文就可明白侧面描写的衬托用意)

3.想象画面,感受壮观,评赏佳句,领略才华。

学习直接描写的生动。

(1)感知都督变化,感受王勃写得成功,初步学习间接描写。

①都督生气了,没有能够显显自己女婿的本领,王勃却写出来了。

默读三、四段,还有一句写都督的话,你会发现都督的态度变了。

读读这句话,发生了什么变化?

“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

‘奇才!

真是奇才!

’”

②“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这几个词都要好好读读:

——“竟”字什么意思?

(没有想到)

——“忍不住”忍了没有?

为什么没有忍住?

③你知道当时的情景吗?

刚才的故事还没有讲完呢——(出示文字,教师组织继续讲)

阎都督很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叫小吏去看王勃写些什么。

听说王勃开首写道“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意思是:

南昌原为旧时的郡,洪州本是新设的都府],都督便说:

“不过是老生常谈,谁人不会”。

吏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意思是天空正值翼星、轸星分开,地域紧接衡州、江州两处],阎公道“此故事也”[只不过是一些旧事,大家都知道的事]。

吏三报“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意思是三江为衣襟五湖做束带,上控着荆楚下连着东瓯],阎公“沉吟不语”。

吏又报“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阎公“喜”,说:

“此子视我为知音”。

吏再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都督听罢“以手拍几”,说:

“此子落笔若有神助,真天才也,当垂不朽!

”满座宾客尽皆失色。

阎公更衣复出,携王勃之手,盛酒满觚,王勃酣醉。

看看红色的字,看看都督不断地在“变”是因为什么?

你看忍了没有?

④没有忍住的表现是“拍案叫绝”——你知道什么意思吗?

“绝”什么意思?

读读他说的话。

⑤什么是“奇才”?

读读他说的原话来看看:

”这就是都督说的奇才。

再来读他说的话,注意两个感叹号表达的情感:

⑥写都督的话虽然只有一句,我们就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什么?

(王勃很有才气;

写得很精彩)

教师讲解:

我们还没有细读描写王勃的句子,读得是写都督听说王勃前来便去邀请他参加宴会;

写别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是写都督听后忍不住拍案叫绝的句子,但是就已经感受到王勃的才气,写得有多么精彩。

这些不直接描写王勃的语言就是间接描写,这些句子不仅仅交代清楚了当时的情况,还可以帮助我们借助其他人的表现去感受、想象王勃的表现。

所以作者具体地写这些也是为了表现王勃很有才气。

这种写法,我们再读书时还要继续学习、体会。

(2)细读直接描写王勃的语言,展开想象,感知壮观,感受佳句之妙。

①王勃究竟写得有多好呢?

又是怎样写的呢?

谁来读读直接描写王勃的语句。

“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

“让我来试试吧!

”。

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②从直接描写王勃的语句中,你从哪里感受到了他很有才气?

画出关键的词语,说说自己的理解。

学生默读自学。

③交流预设:

——“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你理解它们的意思吗?

学生交流发言。

“文思如泉、笔走如飞”这两个词语采用了一种什么写法?

(比喻)表现了什么?

为什么王勃写文章能“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呢?

(因为胸有成竹)

胸有成竹——关于这个成语还有一个成语故事,有没有谁读过?

(可以教师讲述)

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同,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

文与可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

竹子的各种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

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

“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有个名叫晁补之的人,称赞文与可说:

文与可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

后来,“胸有成竹”就成了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人们在办什么事情以前,早就打好了主意,心里有个准谱儿了。

你看一个成语还有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多读书,还是很有趣的。

④王勃是怎样做到胸有成竹的呢?

再读这句话你能找出原因:

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

”(边看边想)

默读第三段,我们看看他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才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

(默读思考)

⑤交流: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到底好在哪里呢?

请大家继续读这篇课文,看看能否先用课文的话解释这两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生再读课文]

——你知道什么是“落霞”与“孤鹜”?

那“秋水”、“长天”呢?

那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展开想象,听听老师来读第三段(配乐朗读)你能感受什么?

用什么词语来描写你看到的景象?

(美丽、迷人)

——你在这幅画面中由远及近、由天到地看到了什么?

有动有静看到了什么?

黄昏时分,还看到了哪些丰富的色彩?

——看,就是“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14个字就写出这些内容,“落霞”与“孤鹜”齐动,“秋水”共“长天”相连,一下子就把当时滕王阁的美景写出来了。

一起诵读这种美景:

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

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难怪原本生气的督导——引读:

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1.读了这两段文章,你觉得王勃是“奇才”吗?

说说你的看法。

2.王勃凝望江上秋景,怎样就能做到胸有成竹了呢?

(引导明确:

不仅靠这一刻的观察,还靠自幼聪慧好学的读书积累)

3.背诵三、四段话,我们也像王勃一样多读多积累。

(背诵)

4.你知道吗?

王勃很年轻就因为溺水而亡,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章齐名,称“初唐四杰”。

他写的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是千古名句,我们一起读一读,课下背一背。

 

七、板书设计:

9、少年王勃

听说邀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拍案叫绝(间接描写)

才气(才华横溢)→边看边想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直接描写)

八、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一、围绕“课文是怎样表现少年王勃很有才气”这个问题,来组织整个阅读教学。

教学中,以“你从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到王勃的才气”这一问题贯穿整个教学始终。

以这一问题为突破点,带动全文的学习,通过反复品读课文,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诗文对照、图文对照感受王勃的才华横溢,感知文章以间接描写和直接描写相结合来表现人物。

教学内容的呈现完全是学生的自主选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学生每时每刻都在体会成功的乐趣。

二、“运用文中的新鲜词句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教学目标的处理,较为成功。

概述课文主要内容对中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教学中往往缺少扎实的训练,学生难以习得概括的方法。

我在学生对课文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建立文章的故事发展的概念——找出与故事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找出有关的关键词语,练习说说文章主要内容,我们就可以轻松地读懂故事的主要内容。

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来帮助学生复述,推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能力。

三、反复品读课文,诗文吟诵,展开想象,体会诗句描绘的赣江美景及理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是文章的难点。

在突破这一难点时,我充分发挥了文包诗这一体裁特点,边学诗,边读文,诗文对照,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句意境美,感受王勃的才气。

学生能自己读懂了,在读懂的同时,也体会到了诗句的凝练。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好诗句,读出古诗的韵味。

四、补充故事,再现当年风采。

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当时的情况,进一步突破文本的束缚,使课堂充实而生动,富有内涵。

不足之处:

对于诗句的评赏,由于学情有限,教学中还只是初步的感受。

教学建议:

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是重点,其中王勃诗句教师要引导学生边吟诵边想象边体会课文所表现的壮美秋景,激发学生对美好景观的向往。

学生在反复朗读、赏景中感悟。

展开想象,体会秋之宁静、秋之壮美、秋之深远。

抓住“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奇才”等词语,感知文章通过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表现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这一教学重点要以反复朗读抓关键词感悟,积累语言为目的,不能脱离语言文字教学。

另外这是一篇写人文章,要以感受人物形象为主,抓住文中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品质,深入理解课文,切不可拔高,让学生分析写人方法,学生容易产生畏惧情绪,失去学习兴趣。

附件:

《少年王勃》预习单:

班级:

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

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我会识

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

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

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

二、我会读

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

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

2.画出并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新鲜词语,然后读一读。

比如:

探望南昌滕王阁整修一新都督宴会邀请庆贺文章凝望

野鸭余晖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滕王阁序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我理解了:

通过查字典我理解了:

三、我会思考:

1.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

①课文主要写了(谁)在(什么地方)

参加宴会时,写成了千古传颂的名篇。

(做了什么)

2.读了课文,王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从文中圈划出来。

四、我会搜集(王勃及滕王阁资料)

作者简介:

曹雪莲滕州市荆河街道中心小学滕州市骨干教师滕州市优质课一等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